20.《天上的街市》比赛优质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24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天上的街市》【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冥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星空图片(教师出示图片)……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传说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
明确: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七年级语文(上册)主备教师:审核: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天上的街市》是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通过七上一二单元的朗诵学习,我们了解朗读美文首先需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音韵美;其次朗读还需要注意语气语调,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情感美;再次,朗读需要知人论世,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意旨,读出思想美。
第六单元的单元目标重点是联想和想象,故本课设计重点在引导学生读中去体会诗歌的美,去感受诗人的联想和想象。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对朗读有所了解,但读的技巧还没有熟练,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复习朗读方法,读出诗歌在音韵美和情感美。
素养目标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积累词语的意义、方法,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和品析词语,体会诗人追求光明、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和品析词语,体会诗人追求光明、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
课前:自主预习、初读课文。
环节名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朗读课文。
播放PPT上的导学卡内容。
在学生预习过程中点拨学生易错点及重难点。
学生在晚自修的时间根据以下导学卡的内容,并且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进行预习。
一、发现音韵之美1、学生先自由朗读,再齐读,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内容,这一遍的目的是先读顺诗歌。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视频,学生在听范读时标注停顿节奏和重音,初步感受节奏和重音之美。
二、探究写法之美1、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想象的世界,圈画出诗歌中想象和联想的内容,尝试想象,修改诗歌第二节。
2、学生齐读第一节,通过街灯和明星的相似之处,理解联想:由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事物。
20《天上的街市》(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知识导学)第20课天上的街市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思。
(课前学习任务)“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J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凄美的,请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课堂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根据所学内容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郭沫若,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原名,曾用名鼎堂,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留学后开始文学活动,发起成立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第一部新诗集《》影响很大。
回国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副主任等职。
1928年起长期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研究,取得开拓性的丰硕成果。
1937年回国,为发展壮大抗日统一战线做了很多工作。
创作歌颂民族精神的《屈原》《虎符》等历史剧。
郭沫若一生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考古、翻译等领域留下了丰富著述。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
当时,五四运动的怒潮已经消退,新的革命浪潮尚未到来,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深重的民族苦难,许多知识分子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诗人目睹这种现实,感到一种“幻灭的悲哀他既向往“平和洁净”的“美”,而又不知如何将理想在人间实现,由此产生苦闷、徘徊的情绪。
这种情绪体现在了这首《天上的街市》中。
二、合作探究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之美。
(1)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富有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
听范读音频,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体会感情。
(2)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诗里的画面,仔细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诗歌,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
2.把握诗歌的实写与想象。
(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想象的?(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
(3)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先在文中圈画出相关的词语,然后分别作简要分析。
1、《天上的街市》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3、赏析语歌的语言。
【重点难点】1、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2、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3、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课型方法】新授课。
启发式、讨论式。
【电教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现代诗人、学者。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女神》是中国新文化运动诗坛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三、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21年,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此时的郭沫若,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感到极大的愤怒和伤感,但他并没有绝望,仍执着的寻求光明和理想。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朗读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
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
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4、《天上的街市》公开课的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②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③提高诵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入意境,使读出音韵美--感受画面美--品味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诵读指导。
三、教法学法:点拨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故事:天河很深,七夕相会。
新版牛郎织女故事:天河很浅,天天相会。
二、简介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
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三、整体感知1、诵读指导:读准字音:⑴自由读;⑵个体读;⑶全班读。
读准节奏:三节拍;重音。
读出感情: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听课文范读,说说你感受到哪些画面?街灯、明星、街市、天河、牛郎织女。
四、研读赏析学习第一小节:(赏析后个体读)1、诗人望见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街灯(实)-比喻-明星(虚),明星(实)-比喻-街灯(虚)。
2、这一节中运用了哪些动词?你最喜欢哪个动词?明:没变;闪:变化。
现:本有;点:本无。
学习二、三、四小节:(赏析后男女接力读,男二,女三,合四。
)(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学习这几小节)1、一个“想”字总领了这三小节,那么诗人又想到了什么?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天河、牛郎织女、牛儿、流星等。
天上的街市省一等奖优质课三篇天上的街市省一等奖优质课1一.教案背景:现代诗歌难教,这恐怕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共识。
:现代诗歌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常常让我们难以抉择。
二.教学课题:天上的街市三.教材分析:《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出“天上街市”的绮丽多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虚幻的景象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真实、美丽。
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情趣。
四.教学方法:教法:点拨法、朗读法、提问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教学难点:联想和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常常会给予我们许多遐思幽想。
也在一样灿烂星空下,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课前板书)2.简介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
笔名沫若。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其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二、读出节奏美1、范读:引导学生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教师放音乐范读全诗,学生打开书听范读,注意听读要求:(1)、注意节奏;(2)、听准重音;(3)、初步感受诗中的情境。
3、齐读。
注意节奏,将这首诗一起朗读一遍,体会一下节奏的和谐之美。
另外语音要轻柔一点,语速要舒缓一些。
三、谁能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四.读出图画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讨论,明确每一节的内容)“诗情”与“画意”常常是密不可分的,这首诗的每一小节都是一副美丽的画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首诗的画图美。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0.《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理解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分析和阐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情趣。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天上的街市》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现。
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学生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表达。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天上的街市》的诗歌内容或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对于其他诗歌或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为学生打开对诗歌的思维和想象力铺垫。
教师准备《天上的街市》的诗歌内容,并将其呈现给学生。
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诗歌的插图或将诗歌投影在屏幕上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选择读诗歌内容给学生听,或指导学生有序地阅读诗歌。
同时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插图,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对其他诗歌或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诗歌的喜爱或不喜爱,以及理解诗歌时的体验和想法。
教师:大家看到这幅图片,请思考一下它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觉?这个场景让你们想起了什么?学生A: 我觉得这幅画面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梦境。
学生B: 对,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我联想到了以前读的一些诗歌,那些诗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非常好!那么你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是什么呢?你们觉得诗歌中的"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导入,教师旨在激发学生对《天上的街市》的兴趣,并与之前的阅读经验和感受进行联系,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奠定基础。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天上的街市》的作者郭沫若,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鼓励学生自行品读并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天上的街市》初一一等奖说课稿1、《天上的街市》初一一等奖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简析《天上的街市》是新编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个新诗单元,教材编者称之为诗海徜徉。
单独设立一个新诗单元,这在初中语文教材编辑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反映了人们对诗歌,尤其是对新诗在观念上的一些变化。
本单元编选中外九位现代诗人的十首诗歌,可以说都是精品佳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
《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
面对当时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
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
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
(1)《天上的街市》诗内有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
有写实的诗句,有想象的诗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
(2)《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于是想象便在一连串的联想当中放飞了,而这个联想的中介便是比喻。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两个比喻,两层联想,把我们引进了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
(3)《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全新诠释,这个反传统的创作,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天上的街市》编入本单元的第一篇,因为它很好体现新诗的特点,它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新诗的领域。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