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最后冲刺卷(3)(考生版)
- 格式:pdf
- 大小:388.12 KB
- 文档页数:6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深度押密卷(3)(考生版)试卷题量:14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S7Z0AfC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液体中悬浮的颗粒越大。
某时刻撞击它的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不明显B、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油酸分子直径等于滴在液面上的纯油酸体积除以相应油酸膜的面积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导致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小2、如图所示,是某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冰箱接入三孔插座后电灯与电冰箱是串联B、电冰箱的三脚插头接入电路能保证其外壳接地C、为用电安全,应在甲处安装电灯,乙处安装开关D、站在地上的人若用手直接接触A点.没有触电危险3、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
规定向里的方向为正,磁感强度B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在磁场中有一细金属圆环,圆环平面位于纸面内如图乙所示,令I1、I2、I3分别表示oa、ab、bc段的感应电流,f1、f2、f3分别表示金属环对应感应电流时其中很小段受到的安培力。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1沿逆时针方向.I2沿顺时针方向B、I2沿顺时针方向,I3沿顺时针方向C、f1方向指向圆心,f2方向指向圆心D、f2方向背离圆心向外,f3方向指向圆心4、关于气体与分子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气体的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D、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5、如图所示,小球沿水平面以初速度v0通过O点进入半径为R的竖直半圆弧轨道,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6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科目代码:306)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同学在做“调节灯泡亮度”的电学实验时,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V,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20Ω 1A”,灯泡L标有“2.5V 1.25W”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18A~0.5AB.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2.5Ω~10ΩC.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162WD.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2.25W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让某种单色光垂直入射在两个相距0.2mm的狭缝上,在缝后1m 处的屏上现测到第一条明纹到同一侧的第四条明纹的距离7.5mm,则次单色光的波长为()。
A.5500AB.6000AC.5000AD.5250A3.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有一带电粒子以某一初速度射入该电场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三点为实线和虚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B.带电粒子在c 点所受电场力比a 点大C.带电粒子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 点的电势能D.带电粒子由a 点到b 点的动能变化大于由b 点到c 点的动能变化4.医学影像诊断设备PET 是目前先进的医疗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它在工作时常利用能放射正电子的同位素11C 作为示踪原子,11C 放射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
A.C 611→N +e −10713B. N 713→C +H 11612C. C 611→B +e 10511D. H 11+N 714→C 611+He 24 5.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玩飞镖游戏。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矢量?A、力B、温度C、时间D、质量2、轻质物体水平抛出后的运动可以简化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以下哪项运动规律描述了这种简化后的运动?A、牛顿第三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D、牛顿定律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 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C. 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D. 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4.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做功可以创造能量,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B. 做功可以创造能量,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C. 摩擦生热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D. 电风扇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5、在设计导体棒上下两端点分别悬挂小球,让两者通过导线和电池相连,形成回路的一个初中科学实验中,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导体导电性能的差异。
学生应该选择()作为实验材料。
A. 不同材质的导体棒B. 不同长度的导体棒C. 相同材质但不同横截面的导体棒D. 相同尺寸的导体棒6、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改变电阻大小的影响”时,一般通过改变导体的()来实现对电阻的影响。
A. 电阻率B. 长度C. 横截面积D. 温度7、假设一个过程中分子的内能在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则上述过程最可能的描述是哪一个选项?(单选题)A. 分子的势能增加,分子间距离变大B. 分子发生共振,频率与温度无关C. 分子的动能不变,但分子间作用力增强D. 分子的势能增加,分子间距离减小8、关于理想气体,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单选题)A. 理想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正比B. 理想气体的内能仅取决于温度C. 理想气体的分子间作用力是无限的D. 理想气体分子间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三(初级中学)一、单选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40分)1.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描述的想想做做如图所示,在教学中,该情境最适宜帮助学生构建闭合回路中不可缺少什么元件()A.小灯泡B.开关C.电源D.电动机2.在某个过程中,一定量理想气体内能E随压强P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则该过程()A.等温过程B.等体过程C.等压过程D.绝热过程3.下列说法正确的()A.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B.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C.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D.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4.平行板电容器接入电源保持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再使其内部充满相对电容率为r的均匀电介质,则电容器各量的变化为()A.电容增大B.电场强度增大C.极板上所带电量不变D.电容、电量及板间电场强度都减小5.将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A从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附近,则导体B的电势将()A.升高B.降低C.不会发生变化D.无法确定6.绝对黑体是()A.不辐射可见光的物体B.不辐射任何光线的物体C.不能反射可见光的物体D.不能反射任何光线的物体7.对功的概念正确的是()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做功的代数和必为零B.质点经过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做的功为零C.保守力做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D.保守力做负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减少8.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运动的方向相反B.甲、乙两车运动的加速度相同C.甲、乙两车相比甲车的速度变化快D.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大小相等二、简答题(共计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9.物理教学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请结合实例说明你对科学性这一原则的理解。
10.物理教学要遵循教育性的原则,结合教学实例简述如何落实。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深度预测试卷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2.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了解,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 )。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技水平D.文化传统3.“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
”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斯宾塞4.有的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则在体育运动、组织工作方面显示才能,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互补性B.可变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A.内发论B.外铄论C.遗传决定论D.社会决定论6.在地理课上,地理老师用地球仪做教具进行教学,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7.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 )的理论。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8.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
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9.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
A.自学法B.读书指导法C.练习法D.参观法10.王老师善于教育学生,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他总是循环善诱,以理服人。
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王老师运用了德育的( )。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11.于老师刚刚接管初一(1)班,他决定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纪律规定。
于老师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 )。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深度押密卷(2)(考生版)试卷题量:14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FO3onGx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虚线a.b、c、d表示匀强电场中的4个等势面,两个带电粒子M、N(重力忽略不计)以平行于等势面的初速度射人电场,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MPN和NQM所示。
已知M是带正电的带电粒子,则( )。
A、N一定也带正电B、a的电势低于b的电势C、带电粒子N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D、带电粒子M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2、有一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两部分,左侧是理想气体,右侧是真空。
现将隔板抽掉,让左侧的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直到平衡,在此过程中( )。
A、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B、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3、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3t-5t3%+6(SI),则该质点作( )。
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4、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带电粒子以速度v从A点沿直径AOB方向射人磁场,经过△t时间从C点射出磁场,OC与OB成600角。
现将带电粒子的速度变为v/3,仍从A点沿原方向射入磁场,不计重力,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变为( )。
A、1/2△tB、2△tC、1/3△tD、3△t5、图中倾角θ=30。
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均匀分布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平齐,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地面),在此过程中,( )。
A、物块机械能逐渐增加B、软绳重力势能减少1/4mgl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软绳机械能的减少等于其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其内阻为r,L为小灯泡(其灯丝电阻可视为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R3为光敏电阻,其阻值大小随所受照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V为理想电压表。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最后冲刺卷(3)(考生版)试卷题量:14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WGjdVuj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问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2、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铅,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
①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②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③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④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A、1个B、2个C、3个D、4个3、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轨道高度约为2.15x104km,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0×104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中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B、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7.9 km/sC、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D、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4、把高4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2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 cmB、15 cmC、4.5 cmD、10 cm5、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源为恒流源.它能够提供持续的定值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的读数增大B、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的读数增大C、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值与电流表的读数变化值之比不变D、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值与电流表的读数变化值之比增大6、半径分别为R和r的两个金属球,相距很远,用一根细长导线将两球连接在一起并使它们带电,在忽略导线的影响下,两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σR/σr为( )。
A、R/rB、R2/r2C、r2/R2D、r/R7、一束单色光斜射到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段距离。
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 )。
A、红光以300的入射角入射B、红光以450的入射角入射C、紫光以300的入射角入射D、紫光以450的入射角入射8、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
已知AB和AC的长度相同。
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
A、q小球先到B、p小球先到C、两小球同时到D、无法确定二、简答题9、简述练习教学的一般程序。
10、新课导入有多种方式。
以“光的反射”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式。
三、案例分析题11、某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如下:有一台“220 V 100 W”的洗衣机,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电动机卡死,电动机由于温度升高而被烧坏。
已知这台电动机内的线圈?阻值为2Ω,则这台洗衣机正常工作2 min消耗多少电能?电动机被卡死.2 min产生多少热量答:这台洗衣机正常工作2 min消耗50 J的能量;电动机被卡死,2 min产生热量50 J。
问题:(1)指出该学生答题的错误,并分析答错的可能原因。
(10分)(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分析和正确解答该问题。
(10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同学在物理实验课上做测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时,没听老师讲完就开启电源做实验,结果电压过大,灯泡烧毁,老师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取消其实验课,停课写检查。
问题:对此事件提出你对学生的处理意见,并对整个事件进行点评。
四、教学设计题13、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光沿直线传播”一节中“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演示实验如下:光在水中的传播如图4.1-2所示。
在盛水的玻璃水槽内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任务:(1)简述3个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4分)(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8分)14、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一: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时摸喉头。
实验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
任务:(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24分)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当r大于r1小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A错误;当r小于r1时,r一定小于r2,分子问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B错误;由图可得,r等于r2是分子之间的平衡位置,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故C正确;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故D错误。
2、【答案】C【解析】①铅核的质子数为82,钍核的质子数为90,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故①正确。
②铅核的中子数为l26,钍核的中子数为l42,则铅核比钍核少l6个中子,故②正确。
设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有:4n=24,2n-m:8,解得n=6,m=4,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C。
3、【答案】A【解析】4、【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满足:U>2f=lO cm,故选B。
5、【答案】C【解析】6、【答案】D【解析】7、【答案】D【解析】8、【答案】A【解析】小球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沿斜面AB、曲面AC运动到底端时的速度的大小相等,并且小球在AB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AC上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而运动的路程相等,从而做出速度一时问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tp>tQ,故q小球先到底部。
二、简答题9、【答案】【解析】 (1)复习旧知识。
在习题课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一般会通过提问、讲述等方式灵活地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概念、规律或方法。
(2)教师示范举例或组织学生讨论。
复习完相关内容后,教师一般会采用做练习题的形式或示范解题思路和规范的步骤、或让学生尝试解决,根据学生解决的情况组织学生讨论等。
这一步主要涉及如何选择目的性、针对性强的典型的练习题,以及选择什么教学方式组织练习等。
(3)学生练习。
这一步是在以上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
关键问题是练习题的选择和呈现的序列。
(4)小结。
习题教学的最后阶段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总结解题方法和策略。
10、【答案】【解析】(1)游戏导入找一名同学到讲台前利用讲桌上的仪器将老师藏在讲桌后面的礼物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选出平面镜并利用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使同学们看到了礼物。
师:你为什么选择平面镜?生:平面镜能反射光。
教师给予表扬.并把礼物送给该学生。
(2)实验导入[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小光斑。
(3)故事导入2000多年前的一个晴朗的El子里,罗马帝国入侵叙拉古城,当侵略者的船队靠近叙拉古城准备登陆时,阿基米德领导拿着镜子的妇女来攻击敌人,从镜子反射的太阳光直向敌船投射过去,照得敌人睁不开眼,烤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没过多久,帆船的篷布起了火,这一把从天而降的大火很快地蔓延开来,就这样;阿基米德带领妇女.用镜子击退了罗马人的进攻。
有人说,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光学武器。
三、案例分析题11、【答案】【解析】(1)该学生在计算电动机卡死时消耗的功率出错。
错误的原因是该生没有理解焦耳定律的应用条件。
(2)教学片段:教师:同学们。
我们一般用什么公式计算电流做的功?学生:焦耳定律。
教师:焦耳定律的表达式为Q=I2Rt或Q=Pt大家知道焦耳定律的适用条件吗?学生:焦耳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学生:因为洗衣机工作时,电流做的功并不能全部转化为电能,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了,所以洗衣机消耗的电能只能用洗衣机的额定功率与时间的乘积计算。
由于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功率P=100 W,所以电流2 min做的功W=Pt=100 W×l20 s=1.2x104 J。
教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准确,计算结果正确。
教师:当洗衣机卡死时,它的功率还是额定功率吗?学生:不是了。
教师:洗衣机卡死后,电动机停止转动,此时电流做的功没有转化为机械能,而是全部转化为热能了。
教师:很好,只有纯电阻电路才能应用焦耳定律,因而,分清楚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是计算的关键。
12、【答案】【解析】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
就算教师准备非常充分,也难免会经常发生一些意外。
再加上一个班级学生较多,教师组织起来就非常费劲,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往往会出现失控的场面,甚至出现了有些乱的局面。
因此,出现题目中的学生在未听取老师讲解完毕就开始动手操作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老师做出给予学生严厉批评并取消其实验课,停课写检查,这样的处罚决定却是不妥的。
首先,这样做并不能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在以后的课程中并不能做到改正,进步;其次,老师的这种做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而且有可能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建议老师对于学生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耐心弓l导,向学生说明情况,规范、加强实验课程的纪律教育,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纪律,特别是第一次进实验室要严格要求,好的习惯、好的风气要从第一次开始。
教师更要加强理论修养。
才能灵活机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题13、【答案】【解析】(1)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射击时用到的“三点一线”、人的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师:同学们,光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那大家能不能说说光是从哪来的呢?。
生1:太阳、电灯、手电筒……生2:星星、月亮、手机、电视、火把……师:好,同学们说了很多光的来源,物理上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知道了光是从哪来的了,那它是怎么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是直直地跑过来的,还是中间绕了绕,还是怎样来的,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讨论)。
谁能说一说自己的观点?生l.光是直直地跑过来的,因为下大雾的时候,汽车的灯光我看到过,就是一条直线。
生2:光是会拐弯的。
我们平时可以用镜子把光反射回去。
师:好了,许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下面呢我们就一块来看一下同学们的说法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