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市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
- 格式:doc
- 大小:391.50 KB
- 文档页数:24
试卷类型:A卷冀州市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1-2页,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邶.风(Bèi)溽.暑(rù)矛戟.(jī)强.词夺理(qiáng)B.悲恸.(tòng)佣.金(yōng)症.结(zhēng)数见不鲜.(xiān)C.垝.垣(guǐ)横.财(héng)浸渍.(zì)溘.然长逝(kè)D.歆.羡(xīn)哂.笑(shěn)抹.杀(mǒ)偃.旗息鼓(yǎ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欸乃玉簟秋谈笑风生哀声叹气B.斓珊绣罗襦察言观色众口烁金C.部署莫高窟平心而论殒身不恤D.脉搏金钢钻心灰意懒浑身解数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强调环保时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迫不及待....。
B.魔术尽管是假的,但仍给人神奇的感觉,一口闹钟被布覆盖几秒种,却不.胫而走...,使得满场的观众唏嘘不已。
C.人生道路的选择很多时候都只是一念之间的事,但结果却可能大相径庭....。
所以要想将来不后悔、不怨恨,就必须在那“一念间”慎重考虑,仔细思量。
D.中国女排1:3输给了泰国队,让中国球迷大跌眼镜,以前灵活敏捷的中国队员今天在场上如醍醐灌顶....似的左支右绌。
4、下列各句语意明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A.在2008年11月22日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上,四名中国女将王琳、朱晶晶、蒋燕皎、朱琳全部囊括了女单半决赛四强席位。
河北省冀州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A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选项语音字形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赍(lài)发连累(lèi)震憾逃逸舱盘根错节B.喧阗(tián)荦确(luò)绊嘴临界点不和时宜C.拱券(quàn)泡桐(pào)淳朴正规军恒情度理D.癖好(pǐ)奢靡(mí)寥阔哈密瓜急流勇退2.加点的词语或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周曲连降暴雨,山体滑坡,强大的泥石流冲毁了道路与桥梁,湮没....,人民..了村庄,周曲人民毁家纾难子弟兵迅速赶赴灾区抗洪抢险。
B.李白把对权贵的鄙视之情贯注..在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句中,真是独树一帜....。
C.沈从文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名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有的醇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D.“毛泽东日常生活帐本”一展出,便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展台前连续多日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们都为开国领袖的俭朴..生活所感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名贪污受贿的局长经常在公开场合大谈、特谈廉政建设,试图努力塑造自己廉洁奉公、不为私利、关注民生,真是欲盖弥彰。
B.武汉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于2月底正式打响,城管部门积极响应,提出了“拆除违法建设,构筑和谐家园”的口号。
C.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有着150多年历史,为全球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已申请破产。
D. 2009年4月9日,中国儿童基金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该基金旨在汇集社会各界的爱心善举为目的,利用公益化的保险手段,为健康少年儿童提供重大疾病保险的机制性保障。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平则门外,有一道城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河边隙地,长成一片绿芜,晚来时候,老有闲人在那里调鹰放马②春秋佳日,向晚的时候,你若一个人上城河边上走走,好像是在看后期印象派的风景画,几乎能使你忘记是身在红尘十丈的北京城外③两岸的垂杨古道,倒影入河水中间,也大有板渚随堤的风味④河道虽比不上朝阳门外的运河那么宽,但春秋雨霁,绿水粼粼,也尽可以浮着锦帆,乘风南下⑤西山数不尽的诸峰,又如笑如眠,带着苍紫的暮色,静躺在绿荫起伏的春野西边⑥太阳将落未落之际,站在这城河中间的渡船上,往北望去,看得出西直门的城楼,似烟似雾的,溶化成金碧的颜色,飘飏在两岸垂杨夹着的河水高头A ③①②④⑤⑥B ③①②④⑥⑤C ④③①⑥②⑤ D①③④⑥⑤②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试题类型:A河北冀州中学2015年——2016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填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2000多年,历经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从地理类型来看,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依据商品类型可细分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等。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得以与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物品互通有无。
在此基础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郑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同样的作用。
事实上,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很早就开始了。
从希腊考古和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公元前6世纪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已传入希腊。
战国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就将当时的中原地区认定为与丝绸相关的地区,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将中国称为“赛里斯”,“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是“丝”之意。
从古代中国的情况看,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西征犬戎就曾到达中亚一带,沿路还将丝绸、黄金、贝带和朱丹等中原物品馈赠给当地部落首领。
尽管《穆天子传》等带有神话色彩,但却提供了古代各族分布、迁徙和交往的历史素材,描述了古代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基本状况。
学界有人认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开通丝绸之路。
事实上,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传达汉朝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共同抗击匈奴的愿望,尽管这一目标并没有达成,但张骞出使西域却使横贯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被正式开通了。
试卷类型:A卷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的试卷分A卷和B卷,座位号为奇数的做A卷,座位号为偶数的做B卷,请同学们认真核对。
2。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否则,漏填或错填一律扣5分。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对应一致,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南方高原上人口分布最广、历史文化最深厚的古老民族之一,彝族有着丰富的祭祀和礼仪文化体系。
其中有一项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就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称作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彝族古戏“撮泰吉”。
“撮泰吉”系彝语音译,“撮”意是“人”,“泰”意为“变化”,“吉”意为“游戏、玩耍”,连起来讲就是“人类演变的戏”,简称“变人戏”。
每年阴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是“撮泰吉”演出的时段,演出目的旨在扫除人畜祸患,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逢演出期间,活动多集中在夜晚,地点则以本村寨为主,有时也会受邀到附近的村寨演出。
如今“撮泰吉”演出在大多数地方已经失传,唯有威宁的裸戛村还保留得相对完整。
学界一般认为,“撮泰吉”属于古傩戏的一种。
傩戏是多种宗教文化混合的产物,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戏剧窗口,我们可以窥视到多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古风民俗。
然而,“撮泰吉”的传承在当下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首先是表演者的后继无力。
“撮泰吉”的传承秉持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原则,但相比从事傩戏表演,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经济效益更显著的外出务工,长此以往,势必发生传承者的断层。
其次是投入上的紧缺。
据威宁县非遗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财政投入过少,保护意识淡薄,文化理念落后,常常导致“撮泰吉”的保护丧失动力。
再者,专业人才的匮乏和研究队伍的不稳定也不利于“撮泰吉”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撮泰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天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资本价值。
因此对“撮泰吉”的保护并不是作博物馆标本式的封存,而是以活态的形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以融入时代的发展之中。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填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2000多年,历经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从地理类型来看,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依据商品类型可细分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等。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得以与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物品互通有无。
在此基础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郑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同样的作用。
事实上,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很早就开始了。
从希腊考古和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公元前6世纪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已传入希腊。
战国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就将当时的中原地区认定为与丝绸相关的地区,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将中国称为“赛里斯”,“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是“丝”之意。
从古代中国的情况看,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西征犬戎就曾到达中亚一带,沿路还将丝绸、黄金、贝带和朱丹等中原物品馈赠给当地部落首领。
尽管《穆天子传》等带有神话色彩,但却提供了古代各族分布、迁徙和交往的历史素材,描述了古代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基本状况。
学界有人认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开通丝绸之路。
事实上,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传达汉朝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共同抗击匈奴的愿望,尽管这一目标并没有达成,但张骞出使西域却使横贯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被正式开通了。
此后,西域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
河北冀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A)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第Ⅰ卷一、语言基础(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妪每.谓余曰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执此以.朝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2、下列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比.去,以手阖门比.及三年,可使有勇B.借书.满架或凭几学书.C.日过.午已昏一日,大母过.余曰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3.下列各句中的“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奈何取之尽锱铢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杳不知其所之也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 B.襟三江而带五湖C.吾妻之美我者 D.则思正身以黜恶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百万豪车,住千万豪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B. “少了一根铁钉,丢了一个马掌,丧了一匹战马,亡了一个国家”,这个谚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大而化之....。
C. 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诗歌的态度也会跟着好转,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舍本逐末....。
D. 网络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语言,但是网上登载的一些文章有的文辞并不精美,有的不通文墨....,词不达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光明中学考试规则》已经正式实施,该规则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使学校有效地遏制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B. 最近热播的《民兵葛二蛋》,虽然是一部常见的抗日题材剧,黄渤却将它演绎得别具革命浪漫主义气息,成为2012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1. (12分) (2017高三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早年去苏州市,那时还没出租车呢,叫辆人力车,坐在上面,欣赏着小桥流水,听着洗衣洗菜女子的吴侬软语,不熟悉的温情扑面而来,恍如置身于旧电影之中。
一个北方壮汉游走在古街旧巷,颇感同宗文化的差异。
【甲】湿漉漉的井,浸出绿苔;斑驳的墙,爬满古藤,透着历史和文化。
【乙】小时候对苏州的了解仅限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宋·范成大《吴郡志》)”,再无其它。
当你真真切切地置身其中,才知这天堂的诱惑。
苏州的园林可谓名扬遐迩。
我移步换景,她千姿百态。
即使入我眼时已不是本来面目,但仍能看出她早年的风姿。
一个有内涵的老者,风烛残年也藏不住道骨仙风。
【丙】站在苏州小园中,可以看到清,看到明,看到元,看到宋,看到文人墨客的高远,看到雅士高人的闲情……等等。
我曾经动过心,人生如有第二居所,一定住在此,享受书中的闲趣,继承古人的文明。
苏州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桃红柳绿之间都是莺歌燕舞,连个佐酒的小菜都让北方人不好意思动箸。
(1)文段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吴侬软语B . 即使C . 风姿D . 喧嚣(2)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错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2. (8分) (2017高一上·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
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
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
试卷类型:A卷河北冀州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选择题按照题号涂卡,主观题均须答在答题纸上)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共9分,每小题3分)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
就拿鸦片战争来说,作者谈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以展开时写道:“在马戛尔尼大使扩大英国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该公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
但东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呢?答案就是鸦片。
”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
其实,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照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避免。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方的要求悉数满足,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
而且,《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清朝政府早在1729年就颁布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1796年)就下令再次禁烟,但在“十八世纪末”,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其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
“十八世纪末”这一表述方式比较模糊。
实际上,在马戛尔尼出使中国(1793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岌岌可危。
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财政上当然不无小补,但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最终将受到损害,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于是偷运“福寿膏”逐渐成为英属印度的支柱产业。
尽管这位黑斯廷斯在1785年遭受弹劾,但他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东印度公司滚滚不断的财源,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的。
河北省冀州中学08-0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12分,每小题3分)1.读音.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渐(jiān)车帷裳东渐(jiān)于海荒芜人烟两全奇美洵(xùn)美B.自牧归(guì)荑便(piàn)言多令才面黄肌瘦披沙拣金踯躅(zhízhú)C.脉脉(mò)不得语羽扇纶(guān)巾急流勇退胁从不问踟蹰(chíchú)D.舞榭(xiè)歌台征帆去棹(zhào) 坐阵指挥感情贯注赏赍(là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不法原奶经营者通过添加三聚氰胺提高食品中的蛋白质测试含量的失信行为,诱发了整个奶粉行业诚信机制的轰然倒塌。
B.对于刘翔退赛的原因,有些人妄加揣测,大事渲染;其实,我们更应该以一颗平常心事看待这件事情,对刘翔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C.在久居内陆的人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
可从小就生长在海边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D.交际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艺术。
只要你能够有效的运用这门艺术,便会左右逢源,无往不利,融入社会,取得成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无论是面对百年不遇的大雪灾,还是面对险情不断的汶川大地震,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争分夺秒地拯救被困的同胞,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免遭损失。
B.在汶川大地震中,有那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在那最危急的一刻,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他的良知,用鲜血甚至生命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他们铸就了伟大的师魂!C.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恢宏而壮观,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D.虽然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已经33岁了,但她仍然战斗在赛场上,这是因为她不仅挚爱着体育,而且救治儿子的信念在时时激励着她。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江湖之批判张晓军在时下的美术界,存在着江湖圈子的倾向,而且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画家有江湖,举办展览,举行活动,人员组合是大致不变的;批评家有江湖,研讨会的专家组合,艺术展览的专家出场,总是那么一帮一伙,带有很强的圈子意味;策展人有江湖,为谁策展,要谁参展,不要谁参展,都是有讲究的……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有江湖,有时“在朝”比“在野”更甚。
对于画家来说,由哪个江湖“领袖”引领和推荐,投靠哪位艺术“老大”,其结果是有区别的。
各个画种也有江湖,某个画种学会,江湖气十足,举办展览的骨干力量总是那么几个人,获奖者也总是那么几个,就连外出走穴,也都是比较固定的几个人,外人是很难插进去的。
翻翻眼下的报纸和杂志,当今的艺术之江湖,常常会一目了然。
艺术圈里一向有抱团儿现象。
早先有学术性社团,如一八艺社、决澜社等。
还有以艺术风格和地缘文化而集结在一起的,如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
上世纪80年代,艺术圈里流行艺术群体的称谓,如北方艺术群体、西南艺术群体等。
但是上述的抱团儿都与学术有关,都有其大致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都与江湖没有瓜葛,都少有利益的索取和无原则的同流。
而艺术江湖则不同,江湖与学术无关,与艺术风格和流派无关,与艺术理想和审美认同无关。
这也正是学术社团和艺术江湖的区别所在。
就世俗而言,江湖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它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它要有一两个“老大”,在这一两个“老大”的关照下,有共同的好处、共同的饭碗。
如果有人出了纰漏,受到攻击,江湖中的老大和哥们儿一般都要出来说话的。
有时江湖也是可以显现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的。
艺术江湖更是如此。
但是,这绝对不是眼下我们所说的好的智慧和正能量。
相比较而言,艺术江湖确实有其邪恶的一面,不然我们就不会在此批评之。
首先,艺术江湖无原则地讲哥们儿义气,只讲远近亲疏,不讲志同道合,对好的东西视而不见,对粗俗的东西也会妄加吹捧,不利于艺术上的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也不利于推动当代艺术的正常发展。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不惑的“鹂”与周围的阳光女孩的格格不入;②为下文写一位中年妇女前来搭讪作了铺垫;③也为下文写“鹂”最终被淘汰埋下伏笔;④同时引发读者思考,激起阅读的兴趣。
(答三点得6分)(3)①“破例”说明莺老师打破了面试的惯例,主动为鹂配乐;②“亲切”一词从神态上表现出莺老师对鹂的友善和敬重;③“宽广的高原旋律”表现莺老师对鹂的演唱风格的尊重;④“叮叮咚咚”表现出莺老师希望用自己优美的伴奏引导鹂展现出自己最好的水平;⑤“跳”字运用了比拟手法,形象地表现出伴奏的活泼生动,表现出莺老师对鹂的看重。
(答三点得6分)(4)社会现实:①深厚的唱功不如青春靓丽的外表受欢迎;②坚守理想信念的精神不如流行的文化受欢迎;③经典的老歌不如时尚的歌曲受欢迎。
(“社会现实”答二点即可每点2分)做人启示:①人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良知(不受物质利益的诱惑);②人应豁达地面对自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
(“做人启示”答一点即可2分,联系现实2分,但仅答“善良”的给1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本题问“开头写‘鹂站在她们中间,犹如一只火鸡站在鹤群里,是那样地扎眼。
’有何作用”就属于第二类。
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
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小说中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比如本题中的“破例地走到”“亲切地对鹂说”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例如本题中的“宽广的高原旋律从莺娴熟的纤纤玉手中叮叮咚咚地跳了出来”2.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比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也有重要的关系。
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关于探究的考点《考纲》中说明有三,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答题方法1.贴近文本,有理有据(文本意识)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始终离不开文本。
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
本题就要紧紧围绕小说“鹂”的从人物形象。
2.整体把握,内引外联正确解答探究试题,应具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整体把握的意识,领悟全文中心主旨的能力。
内引外联: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主旨意识)3.凸显关键,放大内涵(关键词句意识)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往往蕴含在一些关键的词句中,答题时应凸显关键词句,分析答题区间上下文的结构关系,明确逻辑关系,以揭示其丰富的意蕴。
4.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多角度意识)条分缕析,即要求分点作答,一点一个角度一分析。
多角度呈现,对小说而言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等不同角度考虑,另外还可以考虑手法运用的效果。
5.明晰题旨,规范表述(规范表述意识)审清题意,规范作答,答案全面,富有条理,语言通顺,要点简洁,言之有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屠呦呦与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
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
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
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
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
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
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
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
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
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
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
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
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又有小鹿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之意。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
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这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