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专业定义解说.doc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第章农药的基本概念及农药学的研究范畴第一节农药的基本概念、农药的含义与分类一农药的含义与分类(一)农药的定义农药(Pesticide)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品。
¾这里所说的化学品可以是人工合成的,也可以是天然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但不论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还是天然产物,作为农药都应具备两种基本属性: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靶标生物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因此诸如寄生蜂、捕食螨、致病细菌、病毒等所谓“生物农因诸如寄蜂捕食螨致病细菌病毒等所谓物农药”不属于本书所述的农药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差别。
如美国,早期曾将农药称之为“有经济价值的毒剂”(Economic poison),后又称之为“农用化学品”(Agricultural chemicals),甚至称之为“农用化学调控剂”(Agricultural bio-regulators),欧洲亦称之为“农用化学品”(Agrichemicals),当前在国际文献中已通用“Pesticide”一词。
(二)农药的分类《农药手册》(The pesticide manual)第14版记录全世界商品农药1524种。
为了便于研究与使用,可从不同的角世界商品农药1524种为了便于研究与使用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一般是按功能和用途将农药分成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若干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若干大类,然后再将每一大类按化学结构或作用方式细分。
以杀虫剂为例,可以按化学结构分成若干类别,如:可以按化学结构分成若干类别如:¾有机氯类杀虫剂如滴滴涕、六六六、狄氏剂等。
¾有机磷类杀虫剂如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等。
农药基础知识一、农药的定义农药(p e s t i c i d e):是指用于防治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和调节、控制植物生长的物质的总称。
二、农药对园林养护的作用⏹在园林养护中,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除杂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创建健康、有活力的园林景观,都离不开农药的科学施用。
⏹农药是维系美好园林景观的必备品。
⏹了解农药的性能,懂的如何选择优质的农药,如何科学施用农药,才能更好实现我们用药的目的和养护的宗旨。
三、农药的分类(一)农药根据使用的领域分类1.农业用药(传统意义上的农作物用药)2.非农业用药(1/4)森防用药园林用药卫生防疫用药工业防腐、防虫、消杀用药(二)根据防治对象分类1.杀菌剂定义:用来防治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杀菌剂根据作用原理分:(1).保护性杀菌剂:这类药剂在植物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抑制或杀死病原,使其不能侵入植物体内,保护植物免受危害。
如百菌清代森锌代森锰锌(2).内吸(治疗)性杀菌剂:这类药剂施于植物一部分,植物吸收后能被传导到其它部位发挥杀菌作用,起到治疗效果。
如多菌灵松尔(3).免疫性杀菌剂:这类药剂施用,可使植物获得抗病性能,不易遭受病原物的侵染和危害。
如低聚糖2.杀虫剂广义上的定义:用来防治有害昆虫、螨类、线虫、软体动物的化学物质。
目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毒死蜱、辛硫磷、三唑磷等)和拟除虫菊酯类(毒枪,毒箭)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1)胃毒: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消化系统,引起中毒死亡。
如毒死蜱、敌百虫(2).触杀药剂接触虫体后,通过体壁渗入体内或者封闭气门,引起中毒或窒息死亡。
如氰戊菊酯、毒枪(3).熏蒸药剂在常温下化为有害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死亡。
如:磷化铝、硫酰氟(4).内吸:药剂被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传导扩散,使取食植物的害虫中毒死亡。
如吡虫啉、蚧必治、毙克(5).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引诱剂(诱蝇酮)拒食剂(拒食胺)驱避剂(驱虫威)不育剂(绝育磷)3.除草剂按性质分:(1).灭生性除草剂:见绿就杀,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很小,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
第一章农药知识概述第一节农药分类农药作为一类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发展农药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大的作用。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害和其他有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解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是用于防治为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及生物药品。
在用途上,目前农药使用的目的和场所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和鼠、软体动物等有害生物;二是预防、消灭或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三是调节植物、昆虫生;四是用于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保鲜;五是预防、消灭或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六是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
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药是农、林、牧、渔业及公共卫生等部门用与防治病、虫、草、鼠害以及调节农作物生长的化学品,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
农药的应用对保证农业丰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一旦停止用药或严重的用药不当,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0%(与正常用药相比),两年后将减少40~60%以至绝产。
据农业部统计,由于使用农药,我国平均每年挽回粮食2500万吨、棉花40万吨、蔬菜800万吨、果品330万吨,减少经济损失300亿元。
近年来,由于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的出现,农药使用的投入产出比已高达1:10以上;一般农药品种的投入产出比也达1:4以上。
所以,农药的使用是保证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人口的需求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而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是保证农业丰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1、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此外,提高药剂效力的辅助剂、增效剂等也属于农药的范畴。
2、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3、保护性杀菌剂:指在病原菌侵染前先在寄主表面施用,以保护或防御农作物不受病原菌侵染的杀菌剂。
4、内吸性杀菌剂:能通过植物叶、茎、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在植物体内输导至作用部位的杀菌剂。
5、农药残留:是指一部分农药由于其很强的化学稳定性,施用后不易分解,仍存部分或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作物上以及其它环境中,这些残留农药在食物上达到一定浓度后,人或其它高等动物长期进食这些食物,农药就会在体内累积起来,引起慢性中毒,亦称残留。
6、土壤位差选择:利用作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草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剂,而作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来杀死杂草,保护作物安全。
7、时差选择:对物位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利用作物杂草发芽及出苗早晚的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
8、石硫合剂:是由生石灰、硫磺、水配成的透明红褐色液体。
9、波尔多液:用硫酸铜,生石灰,水配成的天兰色胶状悬浮液。
10、百菌清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无味粉末,沸点350℃,熔点250-251℃,微溶于水,溶于二甲苯和丙酮等有机溶剂。
原粉含有效成份96%,外观为浅黄色粉末,稍有刺激臭味,对酸、碱、紫外线稳定。
低毒,对兔眼睛和角膜有明显刺激作用,可产生角膜混浊,且不可逆转,但对人眼睛没有此种作用。
对少数人皮肤有刺激作用。
对鱼毒性大。
剂型50%、75%可湿性粉剂,10%油剂,5%、25%颗粒剂,2.5%、10%、30%、45%烟剂,5%粉剂。
生物活性:高效、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
对弱酸、弱碱及光热稳定,无腐蚀作用。
在植物表面易粘着,耐雨水冲刷,残效期一般7-10天。
农药的概念及分类化学农药以其快速、高效、经济、简便、应用广泛的特点,在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药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农作物产量、品质和安全。
在马铃薯种薯生产中,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防治病虫杂草危害,对确保种薯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药的定义1997 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给出的定义是:“农药是指用来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发育的化学合成物质或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的分类了解农药的分类,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具体农药品种的性能、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知识。
农药有多种分类方法,一般的分类方式为:⑴、按来源分类;⑵、按防治对象分类;⑶、按作用方式分类。
根据生产需求,本文介绍按防治对象分类,即杀虫剂:用于防治有害昆虫。
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除草剂:用于防除杂草。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生长。
杀螨剂:用于防治害螨。
杀鼠剂:用于防治害鼠。
杀软体动物剂:用于防治有害软体动物。
如蜗牛、蛞蝓。
杀线虫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线虫。
根据生产需要,这里主要介绍前三类农药。
1、杀虫剂对有害昆虫机体有毒杀作用,可控制其种群密度或减轻、消除为害的药剂。
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特异性杀虫剂、综合性杀虫剂等。
胃毒剂:药剂通过昆虫口器及消化系统进入虫体,引起害虫中毒死亡。
如:敌百虫、甲基异柳磷等。
适用于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如地老虎、芫菁、蝗虫等);虹吸式口器(如娥类、蝶类)及舔吸式口器(蝇类)害虫。
触杀剂:药剂通过接触昆虫体壁(包括表皮、触角、附肢、足、翅等)渗入虫体,使虫体中毒死亡。
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
适用于各类口器的害虫,但对体壁有蜡质层等保护物的害虫(如介壳虫)无效。
熏蒸剂:药剂在常温常压下能气化为毒气,或分解生成毒气,通过昆虫的气门及呼吸系统进入昆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对所有昆虫均有毒杀作用。
农药使用技术指南一、农药的定义和作用1.1 农药的概念农药是指用于农田、林地、园艺和家庭等农业领域的,用来防治农作物、林木和家庭卫生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药剂。
1.2 农药的作用•防治作物病虫害:农药可以有效地降低作物受到病虫害侵袭的风险,保护作物生长发育和增加产量。
•提高农作物品质:农药可以减少作物的质量损失,增加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保护林木和园艺作物:农药可以帮助保护林木和园艺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维持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
•家庭卫生防治:农药可以被用于家庭卫生防治,有效地杀灭蚊蝇、蟑螂等害虫,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
二、农药的分类2.1 按用途分类•杀虫剂:用于杀灭农作物和林木上的害虫,如氯氟虫脒、敌敌畏等。
•杀菌剂:用于防治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真菌病害,如多菌灵、硫磺等。
•除草剂:用于防治农作物和林木上的杂草,如草甘膦、草铵膦等。
2.2 按作用方式分类•胃毒性农药:害虫摄食后,通过消化道作用阻止其正常的代谢功能,如敌敌畏等。
•触杀性农药:害虫与农药直接接触后,通过对其神经系统的作用杀死害虫,如拟除虫菊酯等。
•熏蒸性农药:通过农药的蒸汽、烟雾或气体形式对害虫进行防治,如磷化铝等。
2.3 按化学结构分类•有机磷农药:以磷为主要成分的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等。
•有机氯农药:以氯为主要成分的农药,如滴滴涕、百菌清等。
•有机硫农药:以硫为主要成分的农药,如硫磺等。
三、农药的使用技术3.1 全面防治原则•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合理选药:根据病虫害类型和程度,选择并合理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适期防治:在害虫、病害大量繁殖和扩散的高发期,进行适时的防治措施。
•定向施药:根据病虫害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施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3.2 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标签指导使用:在使用农药前,仔细阅读农药的标签说明,按照标签的使用说明和禁忌条件进行正确使用。
农药的专业定义解说
农药的含义及其包括的范围,古代和近代有所不同,不同国家也有所差异。
但目前,在国际交流中,已统一使用农药( pesticide)一词,含义和范围也大体趋于一致。
在我国,1 9 9 7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对什么是农药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农药是指具有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能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能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调剂。
根据上述规定,以下几类药剂不属于农药。
1、用于养殖业防治动物体内外病、虫的药剂属于兽药
2、为农作物提供常量、微量元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化学品属肥料,用于拌种的称种肥,用于叶面喷洒的称叶面肥
3、用于加工食品防腐的称防腐剂,属于食品添加剂
4、用于灭杀禽畜生活环境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药剂属于卫生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