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7
两种术式治疗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黄华民(青海红十字医院妇科,青海西宁810000)〔摘要〕目的比较prolift 盆底重建系统与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治疗患有POP-Q 分期Ⅲ Ⅴ期的患者30例,其中采用prolift 盆底重建术14例,其他患者采用传统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Prolift 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少于阴式子宫全切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P <0.05),POP-Q 分期评价两组患者术后阴道Aa 、Ba 、C 、Ap 、Bp 位点均得到显著改善,解剖疗效明显。
结论两种术式应用于纠正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都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后复发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方面,pro-lift 盆底重建系统优于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及骶棘韧带悬吊术。
〔关键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rolift 盆底重建系统;骶棘韧带悬吊术〔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12-2523-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2.038第一作者:黄华民(1972-),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妇科疾病的诊治工作。
盆腔器官脱垂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损伤,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其张力减低,支持功能薄弱时,盆底器官发生移位引起,严重时可合并排尿,排便障碍,是严重影响老年妇女生活健康的一种疾病,随着老年生活质量的提高,此类疾病逐渐受到关注。
但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复发率高达20% 40%〔1〕。
为了降低手术复发率,提高治愈率,本文采用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和美国强生prolift 盆底重建系统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比较其疗效。
盆腔器官脱垂总结1. 引言盆腔器官脱垂是指盆腔内的器官(如子宫、膀胱、直肠等)脱离正常位置,下垂或前垂导致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
本文旨在总结盆腔器官脱垂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选项,以提供给临床工作者参考。
2. 病因盆腔器官脱垂的病因复杂,常见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妊娠、分娩、肌肉劳损等会导致盆底肌群的损伤和薄弱,从而促进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肉和韧带的弹性逐渐减弱,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增加。
•遗传因素:一些遗传因素可以增加患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如家族中有盆腔器官脱垂病史。
•其他因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肥胖等也可能增加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风险。
3. 临床表现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表现因脱垂程度和器官受累程度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盆腔不适感:患者常常感到下腹或骨盆区的沉重、压迫感。
•尿失禁:膀胱脱垂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失禁、尿频等症状。
•排便困难:直肠脱垂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便秘、便意不畅等问题。
•性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性欲降低、性交困难等问题。
•伴随症状: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坠胀感、下腹隐痛等伴随症状。
4. 诊断方法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和相关因素。
•体格检查:通过盆底肌肉张力、脱垂器官的触诊等进行判断。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MRI等可以提供更直观的脱垂器官定位和程度评估。
•功能评估:如尿流率检查、肌电图等可以评估脱垂器官对功能的影响。
5. 治疗选项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个人需求,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非手术治疗:对于轻度脱垂和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盆底康复操、药物治疗等。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较大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常见的选择。
手术方法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辅助手术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子宫下垂最佳手术方案第1篇子宫下垂最佳手术方案一、背景子宫下垂(uterine prolapse)是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盆底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损伤或松弛导致子宫沿阴道下降。
针对中、重度子宫下垂患者,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子宫下垂手术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手术适应症1. 中、重度子宫下垂患者;2. 有明显症状,如腰骶部酸痛、下坠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3. 保守治疗无效或患者拒绝保守治疗;4. 无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能耐受手术。
三、手术禁忌症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 急性生殖道炎症;3. 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不能耐受手术;4. 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
四、手术方案1. 术前准备(1)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检,评估患者手术风险;(2)进行妇科检查,明确子宫下垂的分度及合并症;(3)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肝肾功能等;(4)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做好肠道准备;(5)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
2. 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生育要求等因素,选择以下手术方式:(1)阴道子宫全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年龄较大、合并宫颈病变的患者;(2)阴道子宫颈缩短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3)盆底重建手术:适用于中、重度子宫下垂,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
3. 术后处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通畅;(2)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3)术后6小时禁食,逐步恢复饮食;(4)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及性生活。
五、术后随访1.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定期随访,评估手术效果;2.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改善情况、妇科检查、生活质量评估等;3. 如有复发或并发症,及时处理。
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研究进展[ 10-04-19 10:42:00 ] 作者:王小红, 陈捷编辑:studa20【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研究近年来,关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研究较多,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学说,对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且已经开展了一些新的术式,因此,妇科泌尿学和女性盆底重建外科将是近期内妇产科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对盆腔脏器脱垂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盆底器官主要包括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及直肠,由于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的支持作用,使它们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
因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损伤,未能很好恢复,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其张力减低,支持功能薄弱时,盆底器官发生移位,称为盆底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
1 现代盆底解剖学研究1.1 女性盆底结构解剖的三腔室概念现代盆底结构解剖学的描述日趋细致,从垂直方向将盆底结构分为前盆腔(anterior compartment)、中盆腔(middle compartment)和后盆腔(posterior compartment)。
前盆腔包括阴道前壁、膀胱、尿道;中盆腔包括阴道顶部、子宫;后盆腔包括阴道后壁、直肠。
1.2 女性盆底阴道支持结构三个水平理论概述 Delancey[1]于1994年提出了阴道支持结构的三个水平的理论,即在水平方向上将阴道支持轴分为三个水平。
第一水平:顶端支持,由宫骶韧带——主韧带复合体垂直支持子宫、阴道上1/3,是盆底最为主要的支持力量;第二水平:水平支持,由耻骨宫颈筋膜附着于两侧腱弓形成白线和直肠阴道筋膜肛提肌中线,水平支持膀胱、阴道上2/3和直肠;第三水平:远端支持,耻骨宫颈筋膜体和直肠阴道筋膜远端延伸融合于会阴体,支持尿道远端。
硅胶子宫托用于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硅胶子宫托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使用硅胶子宫托保守治疗POP-Q评分III~Ⅳ期盆腔器官脱垂28例患者进行随访,填写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PFDI-20),评价子宫托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28例患者中,随访时间6-18个月,25例随访6个月以上,效果满意,持续佩戴,治疗前后PFDI-20评分为(209.53±33.24)分和(81.53±16.7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子宫托可以有效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需严格适应症及禁忌症,强调个体化选择型号和大小。
标签:盆腔器官脱垂;子宫托;疗效;生活质量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有专家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到2050年,POP的发生率会接近50%[1]。
随着盆腔器官下降或移位将引起排尿、排便困难、下腹坠胀、局部破溃感染等一系列的症状,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对年老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患者,选取阴道留置子宫托是一种方便经济的治疗方式。
传统子宫托多需要晨放晚取,非常麻烦,自2018年始盆底门诊开始采用可留置阴道内28天的硅胶子宫托治疗POP,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锦州市妇婴医院盆底中心并参与子宫托试戴并成功佩戴正式托的POP患者,平均年龄(46-83)岁;平均产次3.21±0.76次(0-7次)。
其中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10例,以前盆腔缺陷为主的18例,伴有尿失禁25例,尿潴留1例,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7例,冠心病6例,慢性心衰2例。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根据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分(POP-Q)系统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分级达III-IV级;行盆腔超声检查及宫颈TCT检查正常;已出现排便异常、性生活异常、下腹及外阴坠胀不适症状;告知保守及手术等各种治疗方式并同意子宫托保守治疗并了解其风险者。
盆腔脏器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解读2020盆腔脏器脱垂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尤为常见。
该疾病主要包括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和阴道脱垂等。
《盆腔脏器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解读2020》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南,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引。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主要内容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措施。
盆腔脏器脱垂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分娩、多次剖宫产、长期慢性咳嗽、肥胖等。
然而,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该指南指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可能导致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导致盆腔脏器脱垂。
该指南对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下坠感、会阴疼痛、腰骶部疼痛等。
指南强调了对病史的详细询问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特别是盆底肌肉力量和韧带松弛程度等的评估。
诊断与鉴别诊断是盆腔脏器脱垂的重要步骤,该指南提出了一系列诊断准则供临床参考。
其中包括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妇科检查、B超检查等。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在鉴别诊断过程中,需注意排除其他可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肿瘤、炎症等。
针对盆腔脏器脱垂的治疗,该指南提出了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盆底肌肉锻炼、体位调整、支架应用等。
而手术治疗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宫颈固定术、盆底重建术、盆底腹膜外修补术等。
总之,《盆腔脏器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解读2020》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权威、科学的指导,有助于提高盆腔脏器脱垂的诊疗水平。
然而,该指南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效果的评估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该指南,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高治疗效果。
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临床路径
一、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临床路径标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符合下列三项其中之一:
1、POP-Q分期度、有症状的Ⅱ度阴道前壁膨出(膀胱膨出)(ICD-10:N81.101)
2、POP-Q分期度、有症状的Ⅱ度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肠膨出)(ICD-10:N81.601)
3、POP-Q分期度、有症状的Ⅱ度子宫脱垂(ICD-10:N81.252)及阴道穹窿脱垂(ICD-10:N99.3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诊断。
1.病史: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阴道脱出物、可伴有尿频、排尿困难及便秘,阴道血性分泌物及脓性分泌物。
2.妇科检查提示阴道前后壁组织、子宫颈及宫体脱出阴道口外。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和脏器功能,有满意的性功能并能够维持效果。
根据患者不同年
龄、生育要求及全身健康状况,治疗应个体化。
手术方式:
1.阴道前壁修补术
2.阴道后壁修补术
3.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4.曼式手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主韧带缩短、宫颈部分截除术)
5.阴道全封闭术/阴道半封闭术
6.盆腔重建手术(子宫骶骨固定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骶棘韧带悬吊术、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等)。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上述三项诊断之一,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住院第2-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必要时大便常规检查;
(2)肝功能、肾功能、血生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宫颈细胞学筛查;
(4)胸部X线片、心电图;
(5)妇科B超、必要时泌尿系B超;
2. 根据患者年龄及病情可进行:
(1)1h尿垫实验,
(2)尿动力学检查,
(3)肺功能检查,心脏彩超等,
(4)血气分析,
(5)腹腔其他器官超声检查,
(6)盆腔CT或MRI检查,
(7)直肠肛管侧压等。
(8)根据内科、外科并发症情况酌情相关科室会诊。
(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七)手术日。
手术日:住院第3-5天,内科合并症未纠正者可酌情延长时间。
1.麻醉方式:静吸复合全麻/硬膜外麻醉/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石蜡切片、免疫组化。
(八)术后恢复。
术后恢复:住院第6-14天,发生手术并发症者可酌情延长时间。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必要时复查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等。
2.术后用药:酌情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
3.拔除导尿管后了解患者排尿状况,必要时测残余尿量。
4.若有阴道引流管,观察阴道引流量及性质,适时拔除。
5.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6.围手术期管理:术后抗感染治疗、术后伤口处理,手术并发症(出血、贫血、伤口愈合不良、感染、肠梗阻、应激性溃疡、下肢静脉血栓等)及内外科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九)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7-14天。
(十一) 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相应延长住院时间。
2.术中、术后并发症需对症处理及进一步治疗。
二、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器官脱垂(ICD-10:N81.900),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式子宫切除术/曼式手术/阴道封闭术 /盆底重建手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