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 格式:docx
- 大小:18.21 KB
- 文档页数:2
从西方的电影及音乐看东西方文化差异“东方和西方电影及音乐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文化,它们将会改变或支持我们对于某种事物的观点。
”这话听起来是有些抽象,作为青少年阶段以及二十来岁的前几年,我们会发现生活将教导我们——我们需要不同的文化,正如我们需要睡觉、需要舞蹈,需要提醒我们身体和精神的自由。
一、电影方面我们小组的人员在研究周期类先后观看了两部电影,如下便是我们的种种观点。
蒂姆·波顿(Tim Burton)在西方的受欢迎远不止在青少年中,这位怪才导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被称为成年版的《爱丽丝》。
在这部主旨为“成长”的电影中,遗留了大量由蒂姆·波顿营造出的如同《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的哥特鬼魅气息。
在片中的爱丽丝已经19岁了,她再也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被不喜欢的人逼婚、守着财富名利,在人世间看到不少阴暗面的她却被迫自欺欺人。
或许是上天的安排,她第二次掉入了仙境。
在那里,她见到了有如动物园般丰富多彩的各色人物——一只喜欢虚张声势的睡鼠、精神错乱的“疯帽子先生”、名叫阿布索伦的毛毛虫、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白色皇后”......而东方优秀的、具有想象力的作品,在大多数东方人心中非宫崎骏(Miyazak)的电影莫属。
在他的电影中,我们会发现梦想是如此的自由!以至于我们会感觉到想象中的烟火在头顶上燃放,随着梦想像花儿一样绽开!《千与千寻》(Spirited Away)便是宫崎骏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少女荻野千寻误入了一个神奇的小镇,千寻害怕极了,这时白龙出现了,他轻轻地对千寻说,别怕别怕,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在经历了困难重重“成长的洗礼”过后,终于,千寻离开了这里,她想再回头看一眼那个小镇,想看一眼白龙,可是想起白龙告诉自己不能回头,于是咬着牙随着父母走出了隧道。
她是否还能见到白龙,没有人知道......“原只是为了孩子创作的此片,《千与千寻》却让更多的大人醒悟到已经失去的纯真与热情。
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家庭观念,婚姻观念,法律观念以及友情观念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中西方在行为处事上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不同会产生碰撞,甚至会产生冲突,只有融合,理解,包容才会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
本文以电影《刮痧》为例,剖析了中西方文化在教育,法律,亲情,友情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使两种文化能够更好的融合。
一.电影简介《刮痧》无疑是中国史上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最成功的电影之一,此电影主要围绕是否对儿童有虐待行为这一中心思想展开,本文讲述了的是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的北京夫妇许大同和简宁及儿子丹尼斯在美国追梦的生活状况,他们一家很幸福,过得也很体面,许大同开发了一款游戏同时也获得了奖项,在颁奖时,许大同说道:“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来到美国经过八年的努力,拼搏,终于实现了美国梦”。
但是幸福随之被打破了,丹尼斯闹肚子,爷爷因为看不懂英文说明书,就采用中国传统的中医治疗刮痧,在一次事故中丹尼斯受伤了,随之送到医院,医生看见丹尼斯背后的伤痕,认为丹尼斯长期受到家人的虐待,随之告知儿童福利局对丹尼斯进行监护,最后在深刻的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刮痧,中西方文化得到融合。
本片围绕是否对儿童虐待而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本文从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法律,亲情,友情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1. 家庭教育观念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尊崇传统的儒家思想,“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中国人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的观点,直到现在还有一直被热议的棍棒底下的北大生,清华生,我们中国人认为严厉是成功的途径。
其中“父为子纲”就是儿子必须听取父亲的话,同时父亲也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
记得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当丹尼斯打了约翰的儿子,许大同让丹尼斯道歉,丹尼斯不肯,他就打了丹尼斯一巴掌。
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摘要】电影《花木兰》通过展现家庭观念、女性地位、军事价值观、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折射出中西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观众可以从中思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必要性。
电影中木兰作为女性独自参军,挑战传统观念,体现了西方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精神,与中国家庭观念的差异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文化碰撞在电影中的呈现提醒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共融。
【关键词】家庭观念、女性地位、军事价值观、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中西文化差异、文化交流、文化多元化、电影《花木兰》1. 引言1.1 介绍电影《花木兰》迈克·卢的电影《花木兰》是一部改编自中国古代传说的动作冒险片。
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北方,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花木兰冒充男装,代替父亲入伍参加军队,最终斩获胜利的英雄故事。
这部电影充满了战斗场面和惊险刺激,同时也涵盖了家庭情感、女性力量、尊重传统等多个主题。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演绎,电影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充满力量和勇气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展现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行动。
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好评,成为一部集中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作品。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能够感受到中西文化在家庭观念、女性地位、军事价值观、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1.2 概述中西文化差异电影《花木兰》是一部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修改而成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女性勇敢追随内心信念,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是指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的不同观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差异在电影《花木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观念、女性地位、军事价值观、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上。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的尊重和孝道,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中西方电影文化比较电影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它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故事和情感,体现着不同文化的思想和审美观。
中西方的电影文化因为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有相互借鉴与碰撞的部分。
本文将就中西方电影文化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价值观念中西方的价值观念在电影中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方电影文化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民主,追求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而中国传统电影文化则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强调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这种价值观的不同也影响了电影的主题和情节,西方电影的主角通常是独立的英雄,以个人奋斗为主题;而中国电影则更多地展现了集体的力量和个体在集体中的奋斗。
二、审美取向在审美取向上,中西方电影文化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西方电影更加注重视觉冲击和情感表达,追求高度的表现技巧和视听效果,强调悬念和紧张感,突出个人情感和个性特征。
而中国电影更注重情感的内在表达和深度的意境,侧重于情感的柔和和细腻,追求一种含蓄的审美感。
中国电影也更加注重叙事的节奏和情节的纠缠,展现了一种缓慢的审美趣味。
三、文化传承在文化传承方面,中国电影注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电影之中,使观众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而西方电影则更加喜欢突破传统和挑战权威,强调创新和变革,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倾向于个体的创造性表达。
由于西方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西方电影产业更容易接受来自不同文化的影响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电影文化产业。
四、影响力和发展中西方电影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
西方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力是无可置疑的,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这得益于西方电影产业的发达和市场化,以及其对世界各地文化传统的吸收和融合。
而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也有所增强,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和国际化努力,使得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国电影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中美电影文化的差异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
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的途径。
中西电影文化中的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
一、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华人著名导演李安先生早期的家庭伦理三部曲都是讲述东方人在西方背景下生活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
○1《推手》:主要讲述了移居美国的老人和美国儿媳之间的的矛盾,其间还介绍了中国的太极的奇妙。
人物关系非常简单,但人物心理刻画很细腻,其中老人的表演尤其出彩,让观众完全投入。
○2《喜宴》:讲述的是同性恋故事。
在美国工作的台湾小伙高是同性恋,为了应付父母的不断逼婚而找了个想要绿卡的女孩假结婚。
可新婚之夜的意外竟然让女孩意外怀孕,高和恋人之间因此争吵被高父听见,引起高父中风等一系列的故事。
最后高父高母对高的同性恋身份的接受让我很感慨,其实家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理解。
大家相互依靠走过风雨人生。
同时《喜宴》又让大家了解了中国的闹洞房的风俗,手法还特别夸张,人如潮水般涌来又如潮水般退去,特别有视觉效果。
○3《饮食男女》:前面几分钟让人来了解丰富的中国烹饪手法。
主体也是讲家庭伦理关系。
结局让人出乎意料。
二、拍摄上的差异中国人的影片讲究的多半是动作的华丽、大气,语言上比较苍白,从而体现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并且把很大一部分力气用在选景上,去忽略了人物本身的魅力,如《夜宴》。
而外国人的科幻片,也许人物本身没有特别的演技要求,但他们的语言方面都相当幽默,而且往往从大处着手,把特技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
人物的个人魅力往往通过外在的更直接的视觉系效果来体现,通过视听的方式加深观众对人物个性魅力的理解,可以说外国影片表达的东西更直接,如《哈利波特》、《生化危机》、《速度与激情》等。
你在影片的选角上也是如此。
外国人往往显得比较开放大气,喜欢将主人公放在一个优秀的团队,无论是主人公还是她周围的小伙伴都是相当有个人魅力的演员,如《钢铁侠》、《复仇者联盟》等。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论东方电影与西方电影的文化差异文 / 葳蕤以爱一般而言,就电影这种文化来说,它具有全球性和统一性,但从现在的电影文化派别来看,由于地理的差异和文化性质的侧重不同,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分别被赋予了各自不同民族区域的不同特色。
一、电影中的突出体现不同历史在《霸王别姬》中,对于京剧的描写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也是通过电影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京剧的美丽。
在影片的开头,影片细致地描写了京剧班子里角儿是怎样炼成的。
影片通过对小豆子和小石头这样两个角色的描写,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下付出的艰辛以及这样两个小人物内心对世界的价值观。
在电影中,文化大革命作为一个转折性的事件,将人物命运硬生生地掰成两段。
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一个事件曾经被作为很多电影的题材,而在这部片子里,导演从京剧角儿这样的一个视角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对人性的摧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质。
他体现了革命与传统的交锋,从而导致了这样的一个悲剧,惨烈,疯狂。
而在西方电影文化中,不同民族的电影都包含各自的历史事件。
《辛特勒名单》、《美丽人生》分别是美国人以及意大利人拍摄的关于德意志法西斯主义对犹太人的残杀的历史事件。
在影片中大量使用黑白意境,将这样的死亡赋予了不同的感**彩。
但是,这又不仅仅是描写历史事件的电影,历史作为一个背景,正式上演的还是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温情和人性的亮点。
历史作为一个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充分闪耀在电影文化中,电影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将历史还原,使观众对历史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和体会。
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传承的时间悠久,因此,题材显得丰富,西方作为一个后起的新兴文化带,又具有它自身的特色。
历史的全然不同和经历的全然不同导致了东西方电影文化本质上的差异。
二、传统文化以及科技文化的差异中国的许多导演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都表示,电影的拍摄一定要建立在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祖先流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弃。
于是这也成全了中国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色彩。
在《孔子》中,中国坚持千年的儒家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发扬的很好契机。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篇一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与差异电影《刮痧》是一部深度展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佳作,通过对人物、情节以及环境等多角度的细腻刻画,不仅将两方的文化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
一、文化习俗的冲突电影中,父亲因为刮痧这一传统中医治疗手法,而在西方社会引起了误解和争议。
这一事件不仅是个人行为的文化冲突体现,更是东西方在文化习俗上存在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刮痧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社会,由于缺乏对这一文化的了解,很容易将其视为一种异类或是不科学的疗法。
这种文化习俗的冲突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也反映了中西方在文化认知上的巨大差异。
二、价值观的差异电影中的人物在面对家庭、事业、爱情等方面的选择时,往往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父亲在面对家庭危机时,更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而西方社会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反映了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
这种不同导致了两方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态度和思维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社会环境的差异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家庭与美国社会的环境差异。
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家庭观念尤为重要,家族成员之间往往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而在美国社会中,虽然也有家庭观念,但更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这种社会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和选择。
同时,这也反映了中西方在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同。
四、沟通方式的差异电影中还展示了中西方在沟通方式上的差异。
在中国的沟通方式中,往往更注重面子和人情,喜欢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沟通方式的差异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反映了中西方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同方式。
五、电影对文化差异的反思电影《刮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跨文化分析——以电影《刮痧》为例》篇一一、引言中西方文化差异一直是国际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课题。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往往能够生动地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象、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本文以电影《刮痧》为例,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分析,探讨两国文化的异同及影响因素。
二、电影《刮痧》概述《刮痧》是一部以中美文化碰撞为主题的电影,讲述了主人公在美国生活时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误会和冲突。
影片通过生活琐事、家庭矛盾等细节,展现了中美两国在家庭观念、价值观念、社交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1. 家庭观念的差异:在电影中,中国家庭的亲情观念和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产生了冲突。
中国家庭注重亲情、孝道和家族荣誉,而美国家庭更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
这种差异在处理家庭矛盾和解决问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2. 价值观念的差异:中国社会重视集体主义,强调和谐、尊重和谦逊;而西方社会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强调独立、竞争和表达。
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在电影中表现为对是非观念、道德标准和生活态度的不同理解。
3. 社交习俗的差异:中西方在社交习俗上存在很大差异,如礼节、称呼、交往方式等。
电影中展现的中美两国在社交习俗上的差异,往往导致双方误解和冲突。
四、影响文化差异的因素1. 历史背景:中西方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这些历史因素对两国的文化观念、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多样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而西方国家地理环境相对单一,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文化传统。
3. 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导致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影响到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五、跨文化交流的启示电影《刮痧》为我们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习俗,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和冲突。
中西方电影文化比较一、创作理念的差异中西方电影的创作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同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西方电影强调个人的创作和独立性,注重对个体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探索,以及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而中国电影则更加注重对社会历史、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反映,更多地关注人与社会、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西方电影的创作理念强调个体的表达和探索,代表作品如《教父》、《肖申克的救赎》等多以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心灵成长为主题,突出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与矛盾。
而中国电影更倾向于通过叙事来呈现历史与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冲突,如《霸王别姬》、《活着》等作品更突出社会历史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二、叙事表现形式的差异中西方电影在叙事表现形式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电影更加注重叙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倾向于以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展开叙事,通过冲突、高潮和结局来构建故事情节。
而中国电影受传统文学和戏剧的影响,更多地采用象征主义、寓言和抒情意味来表现故事情节。
西方电影的叙事结构更加注重逻辑性与连贯性,代表作品如《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采用传统的三段式结构,通过冲突、高潮和结局来展现故事情节。
而中国电影则更加注重象征主义、抒情和意蕴,如《霸王别姬》、《卧虎藏龙》等作品以其较为立体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而著称。
三、审美取向的差异中西方电影在审美取向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电影更加注重对美学和技术的追求,追求画面的精致和艺术价值,以及光影、音乐等元素的运用。
而中国电影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追求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西方电影的审美追求更加注重技术和艺术的表现,代表作品如《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更注重特效和影像的表现,以及音乐和光影等元素的运用。
而中国电影则更注重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塑造,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反映,如《活着》、《卧虎藏龙》等作品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文关怀。
四、题材和风格的差异中西方电影在题材和风格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电影更加注重商业化和大众化,追求新奇和刺激的题材和精彩的视听效果,以及热衷于探索科幻、奇幻等题材。
东西方影视文化差异说到影视文化,不同人有不同的喜好,有人偏爱东方电影,有人却欣赏西方电影。
喜爱东方电影的人会说,东方电影细腻,深沉,能带给人感性上的思考;喜爱西方电影的人会说,西方电影磅礴,大气,能带给人视觉及心灵上的震撼。
然而这些都只是人们对于不同电影的第一印象,并不能以此来概括所有的东西方电影。
那就让我们带着对影视文化由衷的喜爱和兴趣,从东西方差异这个角度来稍稍细致一些地去探讨影视文化吧。
一、具体的差异(一)内容西方电影大多具有一大特征:功利性强,所以西方电影中商业片占了很大比例。
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西方电影的故事大都是流行性很强的故事,甚至有很多影视作品直接改编于流行小说和漫画。
而这在很多东方导演眼中看来是很低下的,因为在我们眼里,电影是艺术,而导演们就是艺术家,而承载了东方传统文化的艺术家们,更愿意去完成一部比较沉重、深沉的作品,以这种与流行文化格格不入的方式来维护我们自己的文化特征。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东方的影视作品更加细腻,却也造就了东方影视的创新上的局限性。
当然,这也不是说西方全是商业片,而东方没有商业片,不能以偏概全。
在时间的角度上,西方人更爱拍讲述未来的作品或是面向未来的作品,从而给人生活的希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的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而东方电影则更多地着眼于历史,通过影视作品表达对于过去的发生的事件思考和反省。
而对于一个事件而言,西方电影描述一个事件,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更加希望通过这个事件表现出对于事件中人物的人性的思考,这也体现了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
东方电影则是表达对于这个事件本身的思考,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有所体会。
(二)思想描写日常生活的电影,例如描写爱情、友情、青春等,这些电影现在其实东西方没有太大差异,不过有趣的是最近几年中国出现了很多以描写高考为题材的电影,可能这些电影西方人永远看不懂吧,就算勉强看懂他们也理解不了我们东方人心中那永远抹不去的痛。
不过在对于政治、思想、自由、战争等东方人看来很敏感的话题上,东西方影视文化差异却是大大的不同。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和沟通活动。
在现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电影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往往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碰撞。
电影《喜宴》就是一部很好的例子。
该片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讲述了一对同性恋者为了应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假结婚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且可以通过电影中的情节和角色的选择透视到这些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家庭观念、婚姻观念等方面来浅析电影《喜宴》所体现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对比中,《喜宴》展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普遍认可,个人的自由和个性被重视。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个人的生死命运通常与家族、社会、国家相关联。
在《喜宴》中,男女主角因着同性恋面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压力,不得不通过假结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种假结婚的行为在西方社会中或许会被视为勇敢追求自由的行为,但在中国社会中却被视为违背道德伦理和社会公德的行为。
这种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自由和集体之间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电影《喜宴》在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展现。
通过电影中的角色塑造和情节铺陈,观众可以深刻地领略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丰富多彩和引人深思之处。
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至关重要,而电影《喜宴》正是一部带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好作品,它提醒我们要尊重并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达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
论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以电影《刮痧》为例论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以电影《刮痧》为例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际日益频繁。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内容。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媒介,能够深入地展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影响。
本文将以电影《刮痧》(Gua sha)为例,探讨东西方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和融合,并分析其背后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
一、电影《刮痧》的内容和背景《刮痧》是一部由美国导演执导的纪录片电影,于2017年上映。
该片主要围绕着中国传统刮痧疗法展开,通过描述一位美国女性在中国接受刮痧疗法的经历,展现了东方传统疗法在西方社会中的接受和影响。
这部电影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基础,通过记录和展示真实的场景和人物,生动地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1. 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差异东方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东西方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2. 人际关系和交际方式差异东方文化中,人际关系通常以尊重、谦和和礼仪为重,注重面子和人情关系。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和开放的交流方式,个人权利和自由较为突出。
3. 对待身体和健康的观念差异东方文化注重身体的平衡和整体健康,倡导通过传统疗法来调理身体。
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科学和现代医学,倾向于通过药物和手术来解决健康问题。
三、电影《刮痧》中的跨文化交际和融合1. 刮痧疗法在西方社会中的接受和推广电影通过记录一位美国女性在中国接受刮痧疗法的经历,展现了这一传统疗法在西方社会中的受欢迎程度。
通过介绍刮痧的原理和效果,电影向观众传达了刮痧疗法的益处,并试图将其融入到西方的健康养生体系中。
2. 东西方文化的对话和互相影响在电影中,导演引进了一位美国女性的视角,通过她对刮痧的探索和体验,展示了东方文化在西方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接受程度。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电影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电影表现形式、创作手法都有所差异,也衍生出各自独特的电影文化。
本文将从中西方电影文化的角度,分析其中的一些差异。
一、价值观差异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价值观上也有所表现,反映在电影上则是表现形式和创作方式不同。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强调人权、自由和人性的多元性。
而中华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强调社会责任、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精神、道德伦理等等。
西方电影注重展现人性,强调人情、人性、爱情等等。
电影以人的生活为基础,叙述角色的命运、家庭、婚恋、社会关系等等。
例如,《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美丽人生》都表现了对人类情感的深刻关怀,是具有深刻人道主义关怀的佳作。
中华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得中华电影更多的注重群体,强调贡献和家国情怀,代表作品有《建国大业》、《康熙王朝》等等。
二、生活环境和影片取材方式影片的取材和拍摄方式也反映了文化差异,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用《麦田里的守望者》和《霸王别姬》做对比。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最受欢迎的文艺小说,以一个少年从自闭中走向自我寻找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一个普通孩子自立自强、奋斗成长的过程。
取材自常人所处的小镇,心绪内敛、浪漫的情感让作品充满了地方特色。
而《霸王别姬》则是反华势力针对中华文化进行的精密攻击,尤其是文化的内涵和人性伦理方面。
它描绘的是戏剧中的悲剧,同时也是主人公爱情、人生的悲剧。
画面非常刻意,让西方观众感到内敛、神秘、令人难以理解。
三、文化背景和电影艺术的演绎方式中西方文化背景也导致了电影艺术的演绎方式不同。
西方电影注重流觉性美学,强调色彩、节奏和画面美学的表现,而中华电影则注重写实性美学,强调品质、技术和视听表现的强化。
西方电影把卡拉琳娜·卡沃利、蜜娜·斯嘉丽等美女的半裸体和露胸镜头作为充满激情和吸引力的商品来满足西方人的好奇心和性欲,但是中国电影中形象穿着得体、看不见人体的配角却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明星,并且取得了广泛的反响。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摘要: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
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
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正文: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通过中西方文化价值观之比较,我们可以知道,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精华和糟粕。
生于不同的土地,长于不同的环境,中西两种文化矛盾又统一地屹立于七块大陆之上。
或是针锋相对,或是胶乳相融,两种文化从时间的沙漏遗漏,抑或张扬,抑或安分地拥着蓝色星球。
有幸,我们可以在一种文化的保护下,尝试着接受、理解另一种文化。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在多元化的潮流中,我们得以更加充实、圆满。
也只有了解了、正视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才得以在全球化的洪流中正视自我,知己知彼。
和谐,由此而生;生命,由此完满;文化,由此精致;世界,由此安宁。
中西方文明由于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的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上,两种孑然不同差异悬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中西双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中西方现实人格特征大异其趣。
从电影文化浅析中西文化,从小小的一点,认识大地之外的广博。
价值观左右人们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评价,决定人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
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文化价值。
“一种文化下的价值观与言行或许得不到另一种文化的理解与接受”。
如电影《刮痧》中许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方法给他的孙子丹尼斯治疗轻微的发烧,却被美国当局误认为是虐童事件。
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复杂。
1、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通常被解释为独立、自恃、独断独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这些字眼。
科本哈瓦却说:“它帮助人们不断向前,是人类本性,身体,感官,心灵,智力的觉醒。
论东西方文化差异
当代电影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加上高科技的运用,使得电影业达到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电影已经作为大众传播的重传播媒介,将丰富多彩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达给受众,不同的文化也通过大荧幕展现出不同的姿态,互相交汇,融合。
全球电影市场可大致分为东西两个板块。
西方文化的开放和东方文化的内敛使得东西方电影各有千秋,姑且作一下简单的划分。
西方电影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大胆,奔放,以科幻,动作见长。
而东方电影以国产电影为代表,稳重而且敢于创新,武打片是一大特色。
西方电影中大量运用科技元素,电脑特效和3D技术等加上独特的画面构思使得西方电影显得与众不同,狠狠抓住观众的眼球。
夸张的表现手法,强烈的色彩是其一大特点。
近期的《盗梦空间》中如梦似幻的场景,蒂姆波顿的《爱丽丝漫游仙境》中鬼魅绚丽的人物设计。
无不彰显西方文化张扬大胆的一面,包括它的功利性。
好莱坞善于出产这类影片,借科技迎合观众口味赚的钵满体满。
虽然国产电影也有3D技术和电脑特效的运用,但仍不见成熟的技术运用或者是大胆的构思。
热捧的《唐山大地震》也不过只是运用了几分钟而已。
以前呼声较高的《英雄》一类也实在差强人意,演员们吊着威亚在几棵树前面飞来飞去就像自然写真,令人毫无兴致。
而日本的恐怖片《咒怨》效果欠佳,感觉更像搞笑片,总体来说东方电影更多地给人以拘谨的感觉。
反映了东方流行文化的创新的局限性,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
也有传统文化的束缚。
可以说,在影片的画面表现上,西方电影比国产电影更追求形式上的创新。
但不得不承认这促进了西方文化的推广,毕竟电影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受众的娱乐性需求。
再者就是电影题材,东西方在电影题材的运用上非常有各自特色。
传递出各国的文化特点和心理状态。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流行文化的差异。
就单从商业片这一角度来说,西方电影大多以一部畅销小说,漫画且多为魔幻科幻动作方面为电影题材。
小说漫画的风靡可以说已经为电影的上映打好了扎实的观众基础。
这些电影通常带有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
例如《碟中谍》系列,《007系列》主角最后往往都是拯救了国家,拯救了全人类。
类似的包括蜘蛛侠,等电影。
“超人”不仅美国电影的代表,甚至是一种文化。
自信而又乐观的文化特征,这一点也可以从普天盖地的选秀节目中看出。
西方文化,尤以美国为代表注重表现自我价值。
东方电影很少见到翻拍畅销小说而成的电影。
大多选材于主题较为保守沉重,严肃且有特殊历史背景意义的文学作品。
例如前段时间的《集结号》,《唐山大地震》,都带有浓重的历史色彩。
对于大多数有过这段经历或者关心的中国观众来说,这类影片是值得观看的。
和西方电影不同的是国产电影更多的关注人性的复杂和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
情节的推动往往需要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
因而使得故事曲折而富有争议。
从这类影片的大量上映可以看出东方文化的伦理性和和谐性以及在面对其他国家流行文化的入侵时一种矛盾的心态。
这类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国电影人在西方媒介的冲击下试图通过这一类题材的电影来维持本国的文化特征。
在趋于多样化的东方流行文化中这类片子虽然显得格格不入,却也是种必须。
与上述的电影相对的是,更多的国产电影趋于搞笑的风格。
电影情节的设定通常都是荒凉的黄土高坡,衣着邋遢破烂的人,谈吐粗俗,不雅的举动,奇怪而又莫名的世界观,诸如《让子弹飞》,《三枪》几乎成为近期国产电影的主流。
这类影片的出现正逐渐扩大社会各个阶层甚至国内外的知识差距。
中西方对于幽默有着不同诠释。
在东方文化中表现幽默的往往是通过卖丑的方式,更多的是种幸灾乐祸的低级趣味。
中国作为一个劳动输出型国家,有时需要这类电影以满足部分受众的需求。
但却不自觉的发展成为迎合一些受众的糟粕。
本山幽默的出现是可以接受的,可是畸形地迎合使得东方流行文化表现出低俗的一面,为人诟病。
而在西方电影中,大多的喜剧片都取材于都市爱情生活,虽然情节都落于
俗套。
可加之音乐剧形式的出现将美国文化中的乐观,无拘无束通过声乐表现出来,使得欧美喜剧依然风靡。
从这一层面上说东西方多数喜剧类电影的受众也是不同的。
东西方电影在社会型题材类的电影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媒介多操控在政府手中,可是两者因政体的不同显现出很大的不同。
东方电影往往展现出积极的一面,而西方电影往往带有批判嘲讽的意味包含其中。
从早期的美国电影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法庭片《杀死一只知更鸟》,这部影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对待政治的态度。
诸如种族歧视问题,女权问题等等。
对于政治西方人可以说是极尽嘲讽之能。
就连脱口秀上也可以听到主持人对总统的嘲笑,比如嘲笑布什总统的智商。
而东方电影中往往则是含蓄的批判。
例如韩国的《汉江怪物》看了介绍才会明白是在批判其政府的软弱。
政体之差是个很大的诱因,东方文化中政府的影响是巨大的,媒介往往是种洗脑的工具。
而西方文化则重于民主的思想,媒介往往用来宣传政党的政治思想。
孰是孰非都交由受众决定。
动画影片是电影的重要一部分之一,东西方的动画电影也显现出两者对成长的理解的不同。
东方电影对受众有着清晰的分割。
《喜洋洋和灰太狼》就是仅仅为儿童所准备的,而西方的动画电影受众较为模糊,如《潘的迷宫》,《功夫熊猫》等并不限于年龄。
从两种电影中可以看出前者的内容就像喊口号,苍白而又片面,满是中国传统礼教的思想,主角都是完美的正人君子而后者相内容较为充实而又贴近生活,主角有犯错误的时候有矛盾的时候。
东方文化对教育的刻板和西方文化中的宽容在电影中凸显而出。
当然,个人还认为国产动画片是独一无二带有政治性的。
电影中另一个重要元素便是配乐,乐曲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西方的音乐电影活泼而富有极强的张力,如《歌舞青春》中大段的演唱和舞蹈显现出西方流行文化中的年轻朝气的元素。
而东方电影中的配乐委婉而细腻,反映人物的内心波动如《赵氏孤儿》等中国元素浓重的影片,反映了东方文化中的含蓄的情感。
仅仅将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相比来评论东西流行文化的区别有其片面性。
因为日韩电影和欧洲电影都有各自的特色。
所以两者的比较只能得出一个总体的结论。
西方文化乐观,却极功利,东方文化含蓄却又充满文化碰撞后的矛盾,东西流行文化相互竞争却又相互影响又共同发展。
两者虽然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所落差,可仍分享着整个电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