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二年级语文上《赠刘景文》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2.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赠刘景文》。
3.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赠刘景文》,理解诗中的意象。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中的哲理。
三、教学准备1.课件:苏轼生平简介、诗意图、板书设计。
2.教学材料:《赠刘景文》原文、注释、翻译。
四、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苏轼: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被誉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他的诗词、文章、书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苏轼的七言绝句《赠刘景文》。
(2)板书:苏轼2.学习《赠刘景文》(1)朗读诗歌:同学们,请你们用普通话朗读这首诗,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诗意图:同学们,请你们结合诗意图,理解诗中的意象。
(4)背诵诗歌:同学们,请你们尝试背诵这首诗。
3.分析诗歌(1)诗的结构:同学们,请你们分析这首诗的结构,找出诗的韵脚。
(2)诗的情感:同学们,请你们谈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的哲理:同学们,请你们思考这首诗蕴含了哪些哲理?4.拓展延伸(1)积累诗词:同学们,请你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苏轼的其他诗词,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2)创作诗歌:同学们,请你们尝试创作一首赞美四季的诗歌。
(2)布置作业:背诵《赠刘景文》,积累苏轼的其他诗词。
五、板书设计1.《赠刘景文》2.作者:苏轼3.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诗的结构:aabb式5.诗的情感:赞美四季6.诗的哲理:人生哲理六、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学习《赠刘景文》,让学生了解了苏轼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理解、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8个生字,掌握7个字的写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并能熟练背诵,理解诗人对XXX的情谊;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和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老师问学生是否喜欢秋天,让学生用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色。
2.老师介绍古人也喜欢秋天,常用诗词来赞美秋天,并且要研究一首描写秋天美景的古诗《赠刘景文》。
3.老师介绍诗人XXX及写诗的背景,这首诗是XXX在冬天和朋友XXX聚会时写的,因此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词语,要求读正确、流利。
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是否正确。
2.反馈交流,纠正错音,认识生字。
3.读古诗,读出节奏。
三、细读品味1.朗读这首诗,让学生大声地读出来,自信地读给自己听。
2.让学生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反馈:1)XXX:老师出示两幅图,对比荷花盛开和此时荷尽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幅图,理解“尽、擎雨盖”。
荷塘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现在已经枯败,夏天已经过去,秋天来到了。
2)菊残:老师出示图片,解释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以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读者的课前预情况。
三、新课呈现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一首古诗,它是关于什么季节的呢?(引导学生回忆预内容,提醒他们注意秋天的特点和景色)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
3、分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4、让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四、达标训练1、识字练。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写出拼音。
2、口语表达。
学生就秋天的美景进行口语表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
3、写字指导。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2学情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
因此,教学中我更加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诗,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打下基础。
本课我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通过这种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3重点难点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4教学过程4.1新设计一、游戏导入,激兴趣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玩个游戏,名叫“我问你答”,回答时要迅速站起、大声说出。
好吗?听好了!师:谁姓李?(生答:我姓李。
)哪个李?(生答:木子李) ( 张?吴?熊?刘?)师:刚才几位同学回答问题又准确、声音又响亮。
真不错!二、故事再引、解题意1、师讲述:说起“刘”姓,老师想起来一个故事。
(出示“刘”)古代有一个姓刘的人,1)、师:来,读准这个姓——生读Liu。
2)、师:边音L, Liu“刘”。
(生跟读)3)、师:怎么记住它?(文+刀——刘),再读。
这个人全名叫刘景文(出示“刘景文”),那时他已58岁了,跟我们的爷爷一个年纪。
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当大官的诗人(课件出示:苏轼),苏轼常常和刘景文一起喝酒写诗,长时间的交往让苏轼敬佩刘景文的品德,便推荐他做了一个小官。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在现代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赠送给刘景文老师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教学设计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和目标1. 教学背景:针对当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本次教学设计旨在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了解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种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过程1. 学习活动一:讨论学习兴趣的重要性(30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自由讨论,分享对学习兴趣的认识和体会;-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影响。
2. 学习活动二: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60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式,向学生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种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学生分组选择一种方法,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3. 学习活动三:针对学科进行兴趣探究(4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选择一个具体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相关任务,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师鼓励学生对各个学科的兴趣进行交流和互动。
第三部分:教学评价和总结1.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听取学生发言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学习兴趣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考核学生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的理解和选择能力;- 评估学生在兴趣探究任务中的表现和成果。
2. 教学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改进之处;- 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反馈和建议;- 提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本教学设计通过探讨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赠刘景文》一、介绍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播。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六、指导书写1、师写生看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山行》一、复习检查1、认读词语姓刘菊花残破君子橙子橘子2、背诵《赠刘景文》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三、师生合作,解决疑难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教师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六、指导书写1、生自主探究写“于、首”两个字,师个别指导。
2、生抄写生字。
七、朗读、背诵古诗才艺展示(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学听)。
•••••••••••••••••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赠刘景文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6个生字,掌握傲、君、须,了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古诗吗?(生一齐回答:喜欢)老师也很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理解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多媒体出示读)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友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答: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出示全诗)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
3、自读古诗指名读齐读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第一二行容易读得生硬,朗读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读得不好,指导后再练,再反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教课方案一、学习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 6 个生字,会写“枝、记” 2 个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领会诗人对秋季的赞叹之情。
3、喜爱背诵古诗,试试背诵课文之外的古诗。
二、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课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四、教课准备:田字格贴、投影仪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爱秋季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谈谈你所看到秋季的风景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觉大家都很喜爱秋季,先人也很喜爱秋季,他们经常吟诗作词来赞叹秋季。
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绘秋季漂亮风景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文学家,他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此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特别快乐,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因此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示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畅。
2、同桌互相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读得好不好?3、反应:(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论:听了他的朗诵,你有什么评论?(2)引出生字教课:要把诗读得流畅,第一要认识诗中的生字此刻,此刻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记着它们的?(3)学生谈谈识记生字的方法4、朗诵这首诗,指导范读(谁能高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尝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述了哪些光景?2、反应:(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课)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你知道了什么?(1)荷尽出示 2 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觉秋季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几幅图。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2学情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
因此,教学中我更加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诗,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打下基础。
本课我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通过这种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3重点难点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4教学过程4.1新设计一、游戏导入,激兴趣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玩个游戏,名叫“我问你答”,回答时要迅速站起、大声说出。
好吗?听好了!师:谁姓李?(生答:我姓李。
)哪个李?(生答:木子李) ( 张?吴?熊?刘?)师:刚才几位同学回答问题又准确、声音又响亮。
真不错!二、故事再引、解题意1、师讲述:说起“刘”姓,老师想起来一个故事。
(出示“刘”)古代有一个姓刘的人,1)、师:来,读准这个姓——生读Liu。
2)、师:边音L, Liu“刘”。
(生跟读)3)、师:怎么记住它?(文+刀——刘),再读。
这个人全名叫刘景文(出示“刘景文”),那时他已58岁了,跟我们的爷爷一个年纪。
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当大官的诗人(课件出示:苏轼),苏轼常常和刘景文一起喝酒写诗,长时间的交往让苏轼敬佩刘景文的品德,便推荐他做了一个小官。
有一年深秋,苏轼还写过一首诗赠给刘景文(课件加字:赠)2、导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诗——(板书:赠刘景文 )。
1)、师:赠是?——送的意思;那赠刘景文就是?——生答。
2)、师:一起读课题。
(生读)3)、师:谁单独读一遍? (相机评价,“赠”平舌音、“景”后鼻音。
)4)、师:一起再读。
评价(读得真准)三、读通诗句、识记字1、初读感知师:大家想知道苏轼(板书)送给刘景文的诗里面写了些什么吗?那就大声、自由地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让小树叶的读音帮助你。
1)、生:朗读,师巡视。
2)、师:请位同学读一读。
(相机指导)3)、师:谁能读得更流利?(2、3名,评价)4)、师: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读。
不好读的诗句多教几遍。
(评价)5)、师:我听出来了,有几个字词是需要多练习。
来,跟着我读准它。
A、师教,生跟读。
(“擎”、“霜”、“君须记”)B、生开火车读。
2、自主记字师:用自己的办法记记这些字。
(生自主记)3、识字好方法1)、师:谁想介绍自己的识字好方法呢? (生:擎=敬+手)2)、师:看,哪一个是橙,哪一个是桔? (图画区分“橘”和“橙”)哪个是橘,哪个是橙呢?3)、边认字,边评价。
4、再读古诗、知节奏1)、师:大家认字方法真多呀!这不,生字娃娃一下子又藏到古诗中去了,我们一起去读准它们吧!2)、师: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试试了。
仔细听,老师读得语气以及在哪些地方有些小停顿?3)、师:大家听出来了吗?说说看。
(生试说,师加以引导)出示: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师:请在书上划出节奏线。
5)、师:大家试着这样读一读吧!6)、师:来,一起展示读一遍。
7)、师:字音、节奏读得真准呀!那到底是女生读得好,还是男生呢?我们来赛一赛! (赛读、指导、评价)四、质疑问难、悟诗情(一)、学生质疑师:诗句读了这么多遍了,哪些地方读不懂?生:我不懂“荷尽”是什么意思?生:我不懂“菊残犹有傲霜枝”?生:为什么说一年好景君须记?……(学生的问题大屏幕显示)(二)、解难悟诗情1、学习第一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师:大家既然有这么多小问题,就赶紧和我一起去了解吧!(示图)来看图画,从中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生:我知道是……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生:我看见荷花、荷叶都枯死了。
师:是呀,夏天的荷花很美很娇嫩,可到了秋天就会枯萎了。
(出示夏天对照图:动态的蜻蜓,飞舞的蝴蝶,畅游的小鱼儿)这就是“荷尽”的意思。
师:你们还知道了些什么?生:我还知道了“擎雨盖”——荷叶好像是举起的雨伞一样。
师:(出示荷叶图:相关的位置上表明“擎”和“雨盖”)“擎”就是——示范动作:举起来的意思。
来,学一学。
师:在这里,是举起了什么?生:举起了圆圆的荷叶。
师:是的,夏天娇嫩的荷花很怕风吹雨打,于是就打起高高的荷叶雨伞。
可到了深秋季节——生:荷尽已无擎雨盖(出示图与文)师:明白什么意思了吗?师生:荷花已经枯萎了,也没有挡雨的荷叶举起来了。
师:大家真会学习!能提出问题再解答问题,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1)师:来,一起有感情读读第一句。
相机指导。
2)师:你来试试!(3——4名) 评价。
2、学习第二行诗:菊残犹有傲霜枝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菊花图对比)哪一幅画是“菊残犹有傲霜枝”?生:指出来。
师:为什么这一幅呢?生:因为菊花瓣没有了;有些花完全枯萎了;还有霜,白白的。
师:这就是“菊残”——菊花正在慢慢凋谢了。
菊花虽然快谢了,那它的枝叶呢?生:菊花虽然枯萎了,但是菊花的枝干还抬头挺胸的站立着。
师:你看得真仔细!虽然深秋季节越来越冷,并且大地、树上都结了一层层的霜,菊花花瓣也大多凋谢了,但它的枝干依然在秋霜中傲然挺立。
你想怎样夸夸它?生:真勇敢、坚强、顽强……师:1)自读:带着这样的感情夸夸菊花。
生:自由读。
2)齐读:我们一起夸夸它。
生:齐读。
3)点读:谁还想来夸赞一下? 评价:你读出了菊花的坚强。
3、指导朗读一、二句师:(出示前两句诗)大家看,深秋季节,荷花早已经枯萎,为荷花挡雨的荷叶也已经没有了;菊花也快要凋谢,可它的枝干依然在寒风中傲然挺立。
多么坚强、勇敢呀!我们一起来读一、二句,注意读出你对秋的感受。
师、生赛读。
4、学习第三、四行诗。
师:问问大家,你们觉得一年中最好的景色在哪个季节呢?生1:我觉得春天最美,百花怒放。
生2:我觉得夏天最美,因为有荷花很美丽。
生3:我喜欢冬天,因为可以打雪仗……师:诗人是怎么告诉好朋友刘景文的呢?谁为大家读读后两句诗?生:诗人跟好朋友说秋天的景象最美好。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我是从“橙黄橘绿”这个词知道的。
师:“橙黄橘绿”就是指什么时候?生:秋季,果子成熟的季节。
(课件播放秋天果实累累的画面。
)师:瞧!秋天多美好,不光景色美,还有很多果子成熟了呢?都有些什么?现在大家知道作者为什么说“橙黄橘绿时”最美了吧?生1:因为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生2:秋天各种水果都熟了。
生3:我也觉得秋天很好的,五谷丰登……师:大家说得真好!这个“君”在这就是“你”的意思。
苏轼对刘景文说——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美的景色就是这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秋季!5、学诗方法指导。
师:好的,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学习中提了不少问题,都是通过一个方法:“联系生活画面”来解决的。
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方法自己学习古诗了。
好不好?6、整体朗读感受。
师:我知道此时大家一定跟诗人一样,特别喜爱这秋天,让我们把这份对秋天的喜爱送到朗读中去吧!1)师:自由练习读。
2)师: 谁能完整、有感情的把古诗读给大家听听?3)师:谁能把秋天表现得更美?(相机指导生读出感情。
)4)师:我们一起表现一下自己的朗读能力吧!五、了解背景、导背诵。
师:大家读得真美呀! 听了大家的诵读,我仿佛置身于深秋的田野一般,阳光铺满山野,秋风习习吹拂,迎面扑来一阵阵水果的清香,这让我不禁想起———1)师:“荷尽已无……”导背古诗。
2)师:谁单独来展示一下秋天的美?(配乐)你再试试!谁能表现的更棒?评价:你就是我们班的小诗人啦!你读得就像是你自己写的一样……2、师:大家也许不知道,这首诗流传了将近一千年呢!为什么它能一直流传至今,常常被后人诵读呢?告诉大家吧,这首诗中藏着一个秘密:在苏轼的心目中,刘景文有着荷花和菊花一样的坚强勇敢的品格。
虽然不年轻了,但是很成熟,就像成熟的“橙”和“橘”一样美丽。
诗人充满喜悦地告诉友人:你要记住呀,一年中最好的风光景色还是这果实累累的深秋季节啊!你不要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实际上这个年纪也能大有作为的!苏轼用自己的方式在鼓励、支持着好朋友。
可见他们深厚的友情! (全诗用画轴打开)师:现在让我们都来当回诗人,把这份情谊送给好朋友吧!起立一起来(配乐)——赠刘景文。
六、一手好字展风采1、师:(出示:生字、田字格)会读诗,会解诗,会背诵诗,再加上一手好字配诗就是最美的风景了。
本节课我们要写四个字,你们先仔细观察,怎样写才能把这四个字写好看。
(生观察、交流)2、师:好的,你们觉得哪一个字你有办法把他写好看,可以给大家介绍方法。
生:我告诉大家“记”的竖弯钩在竖中线上起笔。
生:我告诉大家这个“枝”捺笔写得平又长。
(师板书)3、重点指导写“首”师:你们还需要老师教哪一个字呢? 生:“首” “刘”字。
师:首:“丷”(倒八头)、“自”(自字底);第三笔“长横”;第四笔“短斜撇”;刘”长点要写好。
师:现在开始书写,看看谁是小小书法家!等会儿来展示。
4.学生练习。
师:刚才我看到大家都书写得特别认真!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大屏展示、相机指导、及时评价。
(都是小小书法家啦!)七、总结、拓展。
1、师:好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苏轼的这首《赠刘景文》,大家感受到了些什么?是的,感受到秋天的美好,以及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回家后可以把这首诗以及其中故事与家长、朋友分享。
2、师:其实,赞美秋天的诗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秋辞》。
(范读)3、师:课后大家可以去搜集整理,下次课我们再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