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第1讲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22
《仁者爱人》(重点版)一、核心解读:《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
《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共出现了109次。
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
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与同情是人间正道。
孔子并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丰功伟业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仁者爱人”。
孔子的学问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学问,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孔子看来就是伟大人格的形成。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解读儒家思想时说:“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
”其中,亲亲之爱是仁的基础,忠恕之道是实践仁的方法,恻隐之心则是仁德的底线。
在此基础上延伸,才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
“亲亲之爱”也就是孝悌,即对长辈孝顺,对兄弟友爱,它是仁德的基础与起点。
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
圣者即是仁德圆满的人。
“忠恕之道”的“忠”就是对人推心置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
而所谓的“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人。
作为普通人,未必有能力让别人“立”、让别人“达”,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恻隐之心”就是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和“孔子相师”两章节我们可以体察到孔子对不幸者的同情心;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0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行有余力,。
”★02·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
”★03·曾子曰:“夫子之道,。
第一课仁者爱人原文: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③?”颜渊曰:“请问其目④。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⑤。
”(《论语·颜渊》)2、仲弓问仁⑥,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⑦,使民如承大祭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3、樊迟问仁⑩。
子曰:“爱人。
”问知11。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12。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13”①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
②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归,称许,赞许。
③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④目,条目,详情。
⑤不敏,指资质愚钝。
事,从事、实行。
⑥仲弓,及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
⑦出门如同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
⑧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⑨在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有人。
家,古代大夫的家族。
⑩樊迟(前505或515—?),名须,字子迟,春秋时鲁国人(也有人说是齐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或三十六岁。
○11知,通“智”。
○12达,明白,了解。
○13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直,正直,公正,这里指正直公正的人。
错,通“措”,安排,安置。
诸,“之于”的合音。
枉,邪恶,这个指邪恶的人。
○14乡,通“向”,先前。
○15这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16舜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皋陶(gāo yáo),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
在四方部落首领的推举下,尧命他摄政。
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驩(huān )兜、三苗四人。
尧去世后,他继了位,咨询四方部落首领,挑选贤人治理民事,还选拔治水有功的禹做继承人,是深受儒家学者推崇的明君的典范。
孔子曰:“仁者,爱人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此之谓仁也。
”译文:孔子说:“仁者,就是爱护他人的人。
爱护他人的人,他人也会恒常地爱护他;尊敬他人的人,他人也会恒常地尊敬他。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于他人。
在诸侯国中没有怨言,在家庭中没有怨言。
这就是所谓的仁。
”仁者爱人的文言文翻译如下:孔子云:所谓仁者,盖爱人之心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己之不愿,勿施于人。
于诸侯国,无怨之声;于家庭,无怨之语。
此乃仁之真谛。
仁者之爱,非一时之情感,亦非浅尝辄止之情感,而是恒久不息、深沉厚重之爱。
爱人者,心怀慈悲,视人如己,不以己之欲害人之身,不以己之欲害人之心。
其爱人,如春阳照物,温暖而和煦;如清泉润物,滋润而无声。
爱人者,必先自爱。
自爱者,能持己之德,不随波逐流,不贪图名利,不追求虚荣。
能自爱,方能爱人。
自爱之人,其心广大,其德深厚,其行端正,其言谨慎。
爱人者,必敬人。
敬人者,不轻视他人,不傲慢他人,不贬低他人。
敬人者,以礼待人,以诚待人,以信待人。
敬人者,其心谦逊,其德高远,其行端正,其言温文尔雅。
爱人者,必恕人。
恕人者,不责备他人,不怨恨他人,不报复他人。
恕人者,以宽容之心待人,以仁爱之心待人。
恕人者,其心平和,其德宽厚,其行宽容,其言和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八字,乃仁者之座右铭。
仁者,以己之心推及他人,以己之行施及他人。
己之喜悦,与他人共享;己之痛苦,与他人共分担。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此两句,乃仁者之境界。
仁者,不因权势而傲慢,不因富贵而骄奢。
仁者,以德服人,以仁化人。
仁者,无论身处何地,皆能以仁爱之心待人,以仁爱之心处世。
仁者爱人,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时之念。
仁者爱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仁者爱人,如太阳普照,万物生长。
仁者爱人,如大海包容,百川归流。
仁者爱人,乃天地之大道,人间之正道。
仁者爱人小古文注释及译文一、【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①,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③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横道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④哉?于禽兽又河难⑤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
舜为法(6)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二、【注释】①横逆:蛮横无礼。
②此物:指上文所说“横逆”的态度。
奚宜:怎么应当。
③由:通“犹”。
下文“我由未免为乡人也”中的“由”也通“犹”。
④择:区别。
⑤难:责难。
(6)法:楷模。
三、【译文】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
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
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
“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
比如说这样的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声传于后世,可我却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这个才是值得忧虑的事。
忧虑又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做罢了。
至于君子别的什么忧患就没有了。
不是仁爱的事不干,不合于礼的事不做。
即使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来到,君子也不会感到尤患了。
《孟子》云:“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非独亲其亲,亦仁其仁;敬人者,非独尊其尊,亦敬其敬。
是以仁者爱人,必先正己,而后正人。
正己之道,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者,修其心也;齐家者,治其家也;治国者,治其国也;平天下者,平其天下也。
夫仁者爱人,必先察其心。
心善者,必爱人;心恶者,必害人。
故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仁者察人心,如镜照形,无遗照之私。
是以仁者爱人,无有偏颇,无有私欲。
孟子又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是以仁者爱人,非独利己,亦利人。
利己者,自私之行也;利人者,无私之行也。
仁者之行,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是以仁者爱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中庸》云:“仁者无敌。
”何也?仁者爱人,爱及天下,无私无欲,何敌之有?仁者之心,如日月之明,天下所共仰。
是以仁者爱人,天下归心,众望所归。
夫仁者爱人,非一日之功,非一时之念。
仁者之行,如行远路,如积小流,渐积渐深,终成大海。
是以仁者爱人,虽历千难万险,而不改其志,不动其心。
孔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是以仁者爱人,非独在言行,亦在心志。
心志坚定,言行自然,则仁者之风,必行于天下。
《大学》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
”仁者爱人,如射者之射,正己而后发,虽不中,亦不怨,反求诸己。
是以仁者爱人,虽遭误解,不怨天尤人,反自省其德。
孟子曰:“仁者无敌,天下一家。
”仁者爱人,使天下归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夫仁者爱人,非独在亲疏,亦在是非。
是以仁者爱人,如春阳之育万物,秋霜之肃杀,非独育其亲,亦肃其非。
总之,仁者爱人,乃儒家之核心教义,是为人之道,治国之方。
仁者之心,如天地之大,包容万物;仁者之行,如江海之深,永不枯竭。
夫仁者爱人,天下为公,和谐共处,此乃中华文明之精髓,亦为人间正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