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53.81 KB
- 文档页数:4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血透室金超血管通路是指将血液从体内引出体外循环,再返回到患者体内的通路。
是进行血液透析(HD)的必要条件,是HD患者的生命线。
现将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总结如下。
1血管通路的种类1.1临时性血管通路1.1.1直接动、静脉穿刺此法操作简便,血流量充足,血液无重复循环,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
缺点是不能留置,每次HD需穿刺,易损伤血管,穿刺针不易固定,脱出后易形成局部血肿,增加患者痛苦。
因此不能作长期HD通路。
但在患者周围静脉条件极差,难以建立静脉回路时,试用直接穿刺动脉作回路,即采用动脉一动脉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HD)及血液灌流(HP),效果满意。
1.1.2股静脉置管1961年shaldon首先通过股静脉置管进行HD。
此法有限制下肢活动、部位隐蔽、易感染(置管1周后感染率达19%L43)、易发生血栓、影响患者活动等缺点。
1.1.3锁骨下静脉置管其优点是置管部位开放,易保持清洁,血流量充足,不损坏手臂血管,留置时间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
缺点是易形成血栓,对穿刺的技术要求高,要熟悉其局部解剖位置,操作不当可并发血胸、气胸,甚至动脉破裂出血。
1.1.4颈内静脉置管应用此法透析,是近几年的研究方向,它具有锁骨下留置导管的优点,而并发症又比锁骨下静脉留置管少。
缺点是易形成血肿,个别可发生上腔静脉破裂出血,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不易使用。
1.1.5颈外静脉置管穿刺点选择颈外静脉中上段进行穿刺置管。
颈外静脉是外周静脉,定位清楚,走行表浅,置管技术难度低,易掌握,并发症低,拔管出血少,按压时间短,安全性好。
缺点:需较长(16cm以上)的中心导管,最好是单腔导管,可以保证充足的血流量并减少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1.2永久性血管通路1.2.1动静脉外瘘优点是手术简单,术后可立即使用,不需反复穿刺。
缺点是外瘘导管如脱落可因大出血致死,患者需随身携带止血钳以止血。
此外长期外瘘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不便,且易并发感染、血管炎、血栓、皮肤坏死,现已被动静脉内瘘代替。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护理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
在血液透析中,患者的血液通过一种称为血管通路的管道进入透析机,经过一系列的过滤和清洁过程后返回体内。
血管通路的护理是确保透析治疗安全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的重要性、护理措施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一、重要性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途径,将患者的血液引入透析机进行处理。
因此,对血管通路进行正确的护理至关重要,以确保血管通畅、无感染和无并发症。
以下是血管通路护理的三个重要方面:1.血管通路通畅血管通路的通畅与透析治疗的有效性直接相关。
通畅的血管通路可以确保足够的血液流量通过透析机,从而有效地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水分。
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血流量和血压是确保其通畅的关键措施之一。
如果发现血流量下降或血压异常,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调整透析机的参数或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2.预防感染血管通路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能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
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保持血管通路的清洁和无菌。
3. 预防并发症血液透析患者可能面临多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狭窄和动脉瘤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血管通路堵塞、破裂或失效。
以下是预防并发症的一些措施:①定期进行血管通路超声检查,以检测并预防血栓形成和狭窄。
②避免对血管通路施加过度的压力或拉力,以防止血管破裂。
③定期观察血管通路周围的肿胀、疼痛或异常脉搏,以及透析过程中的血液渗漏,及时发现并处理动脉瘤。
二、护理措施1. 血管通路保护保护血管通路免受外部伤害是确保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方面。
患者应避免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或使用受伤风险较高的身体部位进行注射或输液。
佩戴血管通路覆盖物或使用专门设计的保护套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
2.血管通路清洁定期清洁血管通路周围的皮肤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使用温水轻轻清洗血管通路周围的皮肤,注意不要用力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损伤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治愈患者疾病的新技术孕育而生,其中就包括血液透析技术。
血液透析术是肾衰竭及中毒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因其能较好的维持患者的生命而备受关注。
良好的血管通路条件是血液透析术成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血管通路方式有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法、直接动静脉穿刺法以及动静脉內瘘三种形式。
这三种方式适用于不同患者的不同血液透析情况,本文主要分析这三种血管通路的特点,并对对应的方式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护理措施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衰竭或中毒患者的代替治疗方法之一,即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到体外,在体外经过空心纤维透析器,将血液与透析液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分,并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将净化后的血液运送回体内的过程。
该过程最关键的技术是血液从体内输出又运回的血管通路,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首先是能够承载有效透析所需要的血流量;其次确保该通道不影响或较少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操作简便,可循环使用,长期保持通畅、洁净卫生;③最后保证绝对安全,减少如感染、破裂、出血、形成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1]。
但是实际的医疗护理过程中较少会保证完全满足以上三点,因此血液透析术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血管通路的类型及特点血管通路包括暂时性血管通路和长期性的血管通路,其中暂时性的血管通路包括直接动脉穿刺法、股静脉置管法、锁骨下静脉置管法、动静脉置管法、颈内静脉置管法等;长期性血管通路有动静脉外瘘、内瘘法,钛轮钉内瘘法,移植血管内瘘法。
本文主要研究直接动静脉穿刺法、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法以及动静脉內瘘法这三种血管通路的方法的特点,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为临床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更多的血管通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1 直接动静脉穿刺法此方法要求患者血液循环畅通且不受干扰,血量充足,对心肌负荷较小,但是该方法每次实施血液透析术时需对患者进行穿刺,穿刺次数多,对患者损伤较大,患者依从性差,且容易加重感染的风险。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研究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依赖于良好的血管通路来进行血液的透析。
血管通路是指将血流引入透析机进行过滤的导管或瘘管,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血管通路作为透析的关键部位,其护理对于患者的长期透析成功非常重要。
基于此,本文将概括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的进展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引言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脏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地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
这些废物和液体的积累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过模拟肾脏的功能,帮助患者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液体,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这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身体负担,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常用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肾功能替代治疗。
而血管通路的建立和护理是透析治疗成功的关键。
然而,长期使用血管通路往往会面临感染、血管狭窄和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改善血管通路护理,并提高透析效果和患者安全性,护理人员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1.1血管通路的类型与选择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常见的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内瘘(AVF)、动静脉内隧道导管(AVG)和中心静脉置管(CVC)。
正确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通常,AVF是最理想的选择,因为它具有较低的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而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血管通路的通畅性和功能,包括使用洗针法检查动静脉内瘘或动静脉损益的颗粒音,并通过超声技术评估通路的血流量和结构。
AVG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可用途径,适用于无法建立AVF的患者。
CVC通常用于急诊情况或透析临时通道。
1.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措施1.2.1术后伤口护理患者术后伤口应进行定期更换敷料。
在手术后的早期,医护人员应根据术后伤口情况和医嘱选择合适的敷料材料,并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发布时间:2022-12-29T07:22:54.75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7期作者:刘正菊[导读] 血液透析是维持肾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晚期肾病患者生命的维持治疗中。
作者姓名:刘正菊现工作单位: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单位所在省市:云南省保山市单位邮编:678000摘要:血液透析是维持肾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晚期肾病患者生命的维持治疗中。
伴随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饮食结构有所变化,这使得肾病患者数量不断升高,所以血液透析在现代医疗工作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终末期肾病患者缺乏有效的疾病治愈方法,所以需要接受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在这一过程中,血管通路的护理尤为重要,护理效果对阻止通路感染和阻塞的发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管通路的建立情况与患者生命安全和血液透析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针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进展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也叫血透,是血液净化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指通过血液透析设备建立体外循环,将患者的血液和透析液同时注入透析器中,并利用透析器的半透膜弥散作用去除血液中的小分子代谢废物或有害物质,包括尿素氮、肌酐、小分子毒物和水分等,从而达到纠正患者体内的水负荷、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目的,临床上常用于急、慢性肾衰竭,以及药物或毒物中毒的治疗。
1血液透析1.1作用当患者出现急性或慢性肾衰竭时,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有效排出,会逐渐蓄积,导致机体中毒、多器官功能严重受损,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治疗,可建立体外循环,将血液中的小分子代谢废物和水分排出,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可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肾衰竭,改善患者的症状。
此外,血液透析还可用于药物或毒物中毒的治疗,临床上也常用于中毒患者的抢救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发布时间:2021-06-16T12:03:32.0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1期作者:谷彩仙[导读] 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基层医院中被普遍使用在肾功能障碍患者的疾病干预中谷彩仙丽江市人民医院云南丽江 674100摘要: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基层医院中被普遍使用在肾功能障碍患者的疾病干预中。
其自身护理措施直接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价值,决定患者的血管通路通畅度。
文章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开展相关研究讨论,为后期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向。
关键词:护理措施;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进展前言血液透析就是将患者体内的血液抽出,在体外进行一定程度的净化后输入体内,弥补患者血液系统功能不足,延长患者生命[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良好血管通路是开展治疗的重要前提,其直接干预治疗措施有效性,研究人员为了找到良好血管通路的护理措施,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穿刺护理血液透析的血管穿刺方式选择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干预到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当前临床上常用穿刺方式主要包括:阶梯式穿刺、定点穿刺以及区域性穿刺,不同的穿刺方式适用于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以及血管条件,其均有着一定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
对于一些维持性血液透析但其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在穿刺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穿刺方式。
同时要求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责任护士进行穿刺护理,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降低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身体痛苦。
在选择穿刺部位时,需要保证属于动脉端、离吻合口5em以上的内瘘处或者静脉端、外周浅静脉穿刺作为回路等条件。
张安斌[1]在研究中分析,最好避免动、静脉端属于同一条内瘘,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中,同一条内瘘上均存在动、静脉端,那么一定要保证动、静脉端之间的距离至少要控制在8厘米之外。
一旦之间距离过近,将会导致透析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护理研究进展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血管通路的畅通与否对透析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血管通路感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系统总结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的研究进展,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优缺点,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围绕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的相关问题展开,包括血管通路选择、血管通路护理方法、预防感染等方面的研究。
(1)血管通路选择:探讨不同类型血管通路的选择标准、优劣势及相应的护理管理方法;(2)血管通路护理方法:综述各种血管通路护理方法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总结优秀的护理技术和操作规范;(3)预防感染:分析不同护理手段对血管通路感染的预防作用,寻找有效的感染预防策略。
2. 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收集和整理近年来关于血管通路护理的研究文献,包括综述、病例报告和临床试验等;(2)实地调查:选择几家大型透析中心,对血管通路护理的实施情况进行采访和观察,并收集相关数据;(3)数据采集:利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采集患者血管通路护理的病历资料、护理操作记录等相关数据;(4)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结果比较分析;(5)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创新和发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方法和策略,针对已有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三、方案实施:1. 文献回顾:收集过去三年内,涉及血管通路护理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和筛选,挑选出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2. 实地调查:选择透析中心,与其中心的医师、护士及透析患者进行面谈,了解血管通路护理的实施情况,收集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并进行详细记录。
3. 数据采集:设计并制作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随机选择一部分透析患者填写问卷,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血管通路类型以及护理操作情况等资料。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研究摘要:本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一定改变,肾脏疾病发病率有所升高。
肾脏疾病发病后肾脏功能异常,病情持续加重,肾脏功能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需要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前提,提高血管通路护理质量,确保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质量,降低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近年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研究逐渐增多,护理更加注重全面性,从置管护理、血液透析置管前护理、置管相关并发症护理方面入手,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肾脏替代治疗是终末期肾脏病主要治疗手段,其中血液透析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较之肾脏替代等治疗方式更为经济适用。
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在终末期肾脏疾病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
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由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情况,给血管通路建立与护理带来严峻挑战,探究更为有效全面血管通路护理方案尤为重要。
1.血管通路分类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主要指将体内血液引出,然后使用专业仪器对血液进行净化处理,之后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建立的途径被称之为血管通路。
临床上理想的血管通路需要具备反复利用、操作简便、血流量>200ml/min、对生活影响小、安全等特点[2]。
当前血管通路形式多样,包括永久性血管通路、临时性血管通路两类。
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多采用临时性血管通路,护理难度较高,出现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概率较高。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2.1置管护理血管通路建立操作中置管操作为主要内容,确保置管质量是确保维持性血液透析有效进行基础。
置管操作期间严格参照无菌操作规范,若导管出现不畅情况,不可强行推注,根据患者情况,使用尿激酶冲管,避免管路出现栓塞、感染等情况。
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若患者出现血流量不足、低静脉压情况,仔细观察管路畅通情况,做出适当调整,避免管内压迫。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与并发症预防一、疾病概述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肾衰竭。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它为血液透析提供了体外循环的通道。
常见的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等。
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于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是导致肾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
这些疾病长期损害肾脏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损伤:如严重感染、休克、药物中毒等可引起急性肾损伤,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进行紧急血液透析。
2.发病机制肾衰竭时,肾脏不能有效地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导致毒素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血液透析通过弥散、对流和吸附等原理,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三、临床表现1.尿毒症症状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这是由于体内毒素蓄积影响胃肠道功能所致。
心血管系统症状:可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
肾衰竭时,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可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血液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贫血、出血倾向等症状。
肾衰竭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贫血;血小板功能异常,可引起出血倾向。
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抽搐等症状。
这是由于毒素蓄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所致。
2.血管通路相关症状动静脉内瘘:内瘘成熟前,患者可能会感到手术部位疼痛、肿胀;内瘘成熟后,可在体表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
如果内瘘出现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可出现震颤减弱或消失、血管杂音减弱或消失、肢体肿胀等症状。
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可能会感到置管部位疼痛、不适,如有感染,可出现局部红肿、发热、脓性分泌物等症状。
如果导管出现堵塞,可出现透析时血流量不足等症状。
制定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指引血液透析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治疗方法,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透析是一种持续生命的重要方式。
而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制定一份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指引,以便护理人员更好地进行护理。
一、血管通路介绍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重要的条件之一,能够有效地促进血液透析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常见的血管通路有动静脉瘘、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置管。
二、护理指导1、术后护理:术后1—2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渗血、疼痛、浮肿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术后2天内不穿短袖衣、避免大池水沾湿手臂。
2、日常护理:保持通路周围清洁,避免过度摩擦和压迫;避免穿紧身衣物、给通路上扣或吊东西、削钉指甲、搔抓通路周围;避免过度弯曲或扭转通路,以免形成血栓和血肿。
3、口腔卫生:口腔卫生是血管通路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口腔感染可导致败血症和导致动静脉瘘或血管内瘘功能不全。
因此,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和漱口,并定期拒绝口腔检查和除菌。
4、定期检查:每次透析前和透析后应检查通路的血流量、血压和颜色,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药物使用:使用过程中,如需使用导致血管痉挛的药物,应在透析治疗前或用其他药物代替。
避免药物直接进入血管通路。
6、运动锻炼:透析患者可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但需要避免过度运动,以免血流量增加引起血管痉挛和破裂等情况。
三、注意事项1、血管通路是透析治疗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保证通路畅通,避免忘记透析或乱用药物导致通路失去作用。
2、术后要定期进行监测,包括肢体肿胀、皮下渗血、发热、通路疼痛等异常情况,及时治疗。
4、药物使用要避免直接进入血管通路,定期检查通路的颜色、血流量和血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