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图文稿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图文稿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图文稿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图文稿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实验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下册》

授课时间:22---26课时

授课教师:张天林

授课对象:七年级1---3班

课程目标:

1.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课程内容: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第一节印度

第二节俄罗斯

第一节中东

第二节欧洲西部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四节澳大利亚

第一节美国

第二节巴西

第十章极地地区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读法、讲演法、探究法、发现法、示范

法、模拟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二)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

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学习:

是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1)教学设计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主要是从教案或教学设计中反映出来,看是否包括了知识和技能、能力(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标要求;目标的提出是否明确、合理,是否符合《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教学前期分析。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分析、学习任务的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三是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师要设计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等。四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围绕着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去进行,安排是否合理得当,教学目标是否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2)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的科学性。主要看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符合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的深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保证科学性、思想性;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够体现地理知识的结构与系统性。二是情感、态度、地理价值

观念的渗透。主要是看在地理教学中,能否将情感、态度、地理价值观念教育寓于教学内容之中,特别是教学内容是否体现出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体现出协调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三是读图、填图和用图技能的训练。是否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四是地理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看学生地理观察、地理想象、地理思维等能力的培养。看教学中能否使学生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进行知识迁移。

(3)教学过程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首先是看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情况。教学过程中是否落实了教学设计方案中的主要内容,是否遵循设计初衷,是否灵活控制教学过程。其次是看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是否达到最优化,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是否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此外还要注重师生互动与教学信息的交流。主要是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是否进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进行思维学习,是否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4)教学策略

对教学策略的评价,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认知方法的启发性。教师能否采用符号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二是对学法的指导。看是否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组织教学的针对性。强调结合具体案例教学。四是教学媒

体的选择。看教学过程中能否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如地图、投影、录象和多媒体等,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能力

对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主要是指对教师教学语言、教态、板书、板图等几方面教学能力的评价。具体要求是: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规范、准确、清晰、生动、逻辑性强、富有感染力;教态亲切自然;板书设计科学合理,体现地理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难点,字体工整美观,用字规范;板图设计同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画图准确、熟练、形象、美观。使用地理直观教具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教学效果

对地理教学效果的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二者也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看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测验与考试等各种方式,衡量与判定学生对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以及科学的地理价值观念的树立程度。同时,要检验地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情况。

(二)评价方式:

1 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的确定10分

(2)学习前期分析

(3)学习策略的设计

(4)学习过程设计

2 教学内容(5)地理基础知识的科学性20分

(6)地理技能的培养

(7)地理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8)地理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3 教学过程(9)地理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30分(10)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性

(11)师生互动与教学信息的交流

4 教学策略(12)学生学习方法指导20分

(13)教法的启发性

(14)组织教学的针对性

(15)地理教学媒体的选择应用

5 教学能力(16)地理教学语言的表述和教态10分(17)地理板书设计和板图绘制

(18)使用地理直观教具的能力

6 教学效果(19)课堂提问、练习和检测的安排10分(评价学生)

(20)课堂教学的反馈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7 教学特色

0——5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设计教师: 课程名称:地理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来源:人教版 课时总数:26课时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及解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地球自转和公转。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说出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说出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说出板块构造学说和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完整word)英语课程纲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初中英语课程纲要(七年级下册) 孟庄一中 常兰枝 2014年2月

初中英语课程纲要(七年级下册) ●学校名称:孟庄镇一初中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 ●设计教师:常兰枝 ●教学材料:新目标(Go for it) ●设计日期:2014-2-16 ●适用年级:七年级下学期 ●授课时间:本学期实际授课18个周,本册共12单元,每单元六个课时 70课时完成12个周,期中复习考试一个周,期末考试复习三个周,机动一个周。 一、课程刚要制定的必要性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在新的教改形势下,除英语教材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还要根据当前教育形式,郑州市教育教学现状,以及学校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材的整合。为了使我校“七三三”教学模式更进一步发扬光大。因此,寻找新的课程资源,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开发校本英语课程;进行教材的整合;进一步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课程性质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强调课程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以以上教育理念进行对教材的整理编和,以“七三三”教学模式为载体,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全面的发展。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需求,不断追求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建设,适应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适应师生全面素质的提高。2,具体目标: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拓宽学习渠道,发展学生多元智能,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自信心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 四、课程实施 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做事、思考、合作等过程来体验语言,体验到学习语言的乐趣,使学生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的应用能力。 五、课程内容及活动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是讲练结合,强调精讲多练。根据时间可分为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根据技能,可分成口头与笔头,输出与输入;根据形式,可分成个人与合作。另外尚可分成单项与综合等。实践与讲授交叉融合,实践贯穿始终。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练习,但学生自己是练习的源动力和主体,是决定因素。在这个环节应当更加关注学生在完成综

《生活与地理》课程纲要

课程开发 《生活与地理》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 课程名称:生活与地理 授课对象:初中生 学习时间:15课时 二、课程开发的情境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55年,是河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和对外开放学校。学校现有65个教学班,3600余名学生。教职工271名,专职教师247名,其中特级教师5名(曾有7名被评为特级教师),高级教师104名。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6项,发表出版论文和著作400余篇(部)。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教学和科研上大显身手。学校主校区占地57亩,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东校区占地144亩,建筑面积达3.9万平方米,两校区合计占地201亩,总建筑面积达7.6万平方米。学校有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微机室、电教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标准田径场、餐厅、浴室和学生宿舍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设备先进、布局合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校园优美典雅。 (1)学生需求评估 学校高中部的生源主要来自于石家庄市各重点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对学习的探究和思考活动兴趣较高。同时学生主要来自于城市,自幼接受素质教育,养成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以致用学习态度,生活中接触事

物较多,对生活现象和问题的思考较多,将所学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探究能力和结合地理知识思考生活的地理思维品质。 (2)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 学校教学班级和学生人数较多,所涉及的到的生活背景较多,因此课程里生活资源部分较为广泛和便于获取。学校位于市中心,距离科技馆、博物馆、民俗馆等社会公共场所以及地震局、气象局、文化旅游局等政府单位较近,开展校外课堂方便。学校附属于河北师范大学,可以依托大学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 (3)教师课程资源的评估 任课教师对于地理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拥有个人见解,并做过有关课题的研究,一直探索“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目标实现的教学方法。同时,任课教师属青年教师,时间和经历能够保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生活实践。 三、课程目标 1、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目标来源 a.学生需要: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很多生活现象都隐含着地理知识,学生们普遍认为地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意识正在萌芽,好奇心强,对待事物的答案较为渴求,希望得到某一问题科学的解释,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学习生活和地理的联系,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会知识实用性,增强学习兴趣。

(完整)八年级地理下期课程纲要

八年级地理下期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出版的《八年级下册地理》 授课时间:36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吴红霞王耀文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二、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八年级教学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二课时。班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班级后进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够不上来的重要原因。并

且八年级下学期要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四、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本册教科书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内容。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起到两方面的作用:1、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2、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所选区域按照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组合。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制历史悠久的一级行政区划,既是行政区,又是经济区、文化区,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选择了较多的省区案例(5个)。其次,一些各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教材选择了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作为省内区域的案例;此外,由于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联系,我国还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教材选择了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三部分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由于是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因此,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再从世界着眼,分析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下) 授课时间:62课时 课程设计: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数学课程标准》中该课程相关的要求有: (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7)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

行。 (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 (11)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3)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14)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15)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16)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17)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8)*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地理课程纲要

Shanghai United intl school 协和双语高级中学美国高中课程 地理课程大纲 一、课程总体介绍与教学基本目标 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落实上海二期课改的三维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遵循《全日制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同时结合本校区生源情况,对教材选篇以及教学重点进行了梳理,以适应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需求。高中十年级每年平均教学课时数为38(45分钟一课时)。 在初中地理部分教学的基础上,完成高中部地理课程的学生将取得较为全面的地理素养,在“了解”、“理解”、“应用”、“模仿”、“独立操作”、“迁移”、“经历”、“反映”、“领悟”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训练,以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与此同时,结合本校区学生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以及其升学意向,特强调人文浸润目标,旨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人文地理的认识,并通过文化差异比较深化了解。

根据《课程标准》,此地理课程将教学重点立足于提高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具体项目为: 1、了解区域地理,包括乡土地理、本国地理和部分世界地理;了解有 关自然和社会环境诸要素的知识;认识种种自然—空间和社会结 构;掌握基本地图知识。 2、深刻理解并学会分析各种错综复杂、呈动态变化的联系,如自然系 统、人文系统内部及它们之间各要素和过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 认识各个等级区域间,尤其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的人口和 环境的关系。 3、具备地理调查、分析和表达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如阅读、解释、填 绘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野外定向、独立工作的能 力,获取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的能力等。 4、认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人口和资源问题、各种环境问 题、城市化所引发的问题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食物供给和 发展问题等。 5、引导学生在对待有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事务时(如空间利用), 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和宽容、理智、负责的行为倾向。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目标(标准版)

编号:YB-JH-0682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目标(标 准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目标(标准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 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 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再如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典型的热带植物王国。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如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等,它们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 【课程类型】:基础学科课程 【教学材料】:星球地图出版社 2012年6月第2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授课时间】:25课时 【授课教师】:曲阜市实验中学蒋德旺 【授课对象】:曲阜市实验中学七年级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能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判情趣。 (二)专题目标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人教版历史课程纲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能力与方法目标: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较为清晰地叙述相关的史事,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断增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课程内容 1、概述 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当指河姆渡与半坡。炎黄战蚩尤、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尧舜禹等,神话与传说成分较浓,考古证据不足)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此乃夏朝的地位,另外,它还创立了王位世袭制)。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指“三代”,夏、商、西周)的辉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战国时期的历史,堪称唯物史观的经典演绎: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存在的变化也在社会意识上得以充分展现。)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可以作为专题进行课程整合),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与罗马帝国同时)。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外戚与宦官专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自220年三国开始,至589年隋朝统一南北,中间除了西晋280—316年短暂的36年统一外,基本处于分裂割据状态,长达300多年)。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如西晋时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等),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医学已经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华佗与张仲景),天文学、数学(祖冲之)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完整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隐贤中学陈方永 学情分析 从平时的教学和期末考试检测来看:大部分同学对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期末检测合格率不高。大部分同学能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少数同学听讲不专心,不能及时巩固复习,没有掌握地理科的特点,总以为死记硬背就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 非智力因素: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在思维拓展方面有点跟不上,布置的任务不能按时完成,上课略有跟不上来。除此之外,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留守现象、单亲家庭、自制力不强,也是造成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之一。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讲述的是中国的区域地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新人教版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旧人教版教材的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旧人教教版教材在八年级下册中先总括四大区域的情况,再分省级行政区、跨省区域及省内区域介绍,而新人教版教材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完全按四大区域排列,显得模块清楚,这就为老师在教学与毕业会考的复习中留有较大的空间。 从区域选择的情况看,首先是适当照顾到覆盖面,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的北方、南方、西北、西南以及几个特殊地区;其次,是突出区域的典型性,所选的区域都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区,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再次,展示区域的多样性。既有特色多样的区域(包括行政区、地形区、旅游区、综合区等多种区域),也有尺度不同的区域(小到省区内部的二级行政区,大到地跨数省的流域区)。这样学生在通过这些案例学习后,能够形成对中国区域地理初步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本册教科书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内容。希望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四大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每个区域的第一节都讲述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主,再重点举例各地区的特殊区域,如北方地区重点介绍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和北京,南方地区重点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香港和澳门及台湾省,西北地区重点介绍塔里木盆地,青藏地区则重点介绍三江源地区。 第三部分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由于是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因此,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再从世界着眼,分析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代世界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设计,一方面与七年级世界地理部分相呼应,另一方面始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使教科书有比较高的立意。

七年级体育课程纲要

七年级体育课程纲要(水平四) 学校名称:郑庵镇第一初级中学 课程名称:初中体育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体育教科书水平四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适用年级:初中水平四(七年级) 课时安排:40课时 一.课程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品质,让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明白终身锻炼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专项技术,如:队列、体操、跳绳、滚动及滚翻、短跑、跳远和投掷; 3.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模仿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集体项目的比赛及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本学期主要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低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本学期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环境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自己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道具,用于学生的游戏及模仿操的练习当中,选用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歌曲来配合韵律操的学习; 二、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情景教学、示范教学、榜样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对待水平不同的学生要分层次教学,尤其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帮助和关心; 三、在组织形式上:要让学生自己多练习、多集体练习,不要只是单一的四列站队,应多采取分散的站位。 四.课程评价: 学习评价指标: 1.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课堂积极参与情况;

2.学生个人活动的情况,小组合作的参与情况; 3.期中考试的成绩情况; 4.教师综合评定,给与相应等级。 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1.学习评价指标1-2统一后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级依次评定;学习评价指标3则按百分制评分; 2.若有特殊情况可作特殊处理。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与地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 (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 教学目录: 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 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 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 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 授课时间:22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目标: 1、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能理解其主要影响。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 (6)通过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7)以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唐诗的繁盛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2、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

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与发展: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 (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6)以北京故宫、长城为例,初步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帝国特点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 (7)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认识这一时期在科学技术发

八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2020年九月整理).doc

八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课程教科书 授课时间:30课时 授课教师:刘丹丹张丹丹张佳瑞 授课对象:巩义紫荆实验学校 课程目标: 通过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目标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国土面积和邻国。 2.学会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国策,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5.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土民情,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 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1.了解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最新版)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 划(最新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最新版)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最新整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 教 学 计 划 大新中心学校 郭锦辉 2012-02-22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200名学生,有四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

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再如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典型的热带植物王国。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如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等,它们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历史(下)

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历史(下) 单元目标测试卷(二)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的是() A、北周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开凿一条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的是()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4、隋唐时期创立先拔官吏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科举制 C、策问制 D、推举制 5、体现唐帝国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 B、民族政策 C、物质生活 D、精神生活 6、唐朝时期被拥戴为西北少数民族的共同君主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中宗 7、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基础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金城公主入藏 C、唐蕃会盟 D、拉萨大昭寺 8、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A、司马迁 B、玄奘 C、鉴真 D、晁衡 9、在点苍山与唐朝政府会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突厥首领 B、南诏首领 C、吐蕃首领 D、回纥首领 10、下列生产工具是唐朝时期创造的() A、耧车 B、曲辕犁 C、水排 D、翻车 11、唐朝时期对周边邻国的城市建筑与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 A、杭州 B、苏州 C、南京 D、长安 1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 A、《春秋》 B、《左传》 C、《汉书》 D、《金刚经》 1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由于具备了哪些条件() 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发达③实行开放的政策④交通发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坐落在() A、浙江省 B、河北省 C、河南省 D、山西省 15、我国的四大发明在唐朝时出现的是()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 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作者是() A、唐玄宗 B、杜牧 C、杜甫 D、唐太宗 17、以下人物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精选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资料

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学材料: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授课时间:65—70课时 授课教师: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七年级数学组 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目标: 1、教育目的:获得数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教育目标:初步具有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服务生活的意识。 3、课程目标: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能够进行幂的运算及简单的整式乘除运算。 (2)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4)能读懂以不同方式呈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实际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图形与几何 (1)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初步学习有条理表达.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 (4)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5)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图形的全等,能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6)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7)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指出对称轴。 (8)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3、统计与概率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