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
- 格式:pptx
- 大小:446.54 KB
- 文档页数:18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中文翻译版)重要性: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定义最后一次修订是在2001年。
考虑到脓毒症病理学(器官功能、形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以及循环的变化)、管理以及流行病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因此需要对该定义进行复审。
目的:根据需要对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定义进行更新和评估。
过程:危重病医学学会与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学会召集19名脓毒症病理学、临床试验以及流行病学方面的专家组成工作组。
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定义与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会议、Delphi程序、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库分析、以及投票产生,然后送至国际专业协会,要求(在致谢中列出的31个协会)同行进行评审与认可。
来自综合证据分析的关键发现:以前的定义的局限性包括过度关注炎症反应、认为脓毒症遵循一个从严重脓毒症发展至休克的连续性误导模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不足。
目前已有多个术语用于脓毒症、感染性休克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定义,导致在报告发生率与观察死亡率时出现差异。
工作组得出结论:“严重脓毒症”这个术语是多余的。
建议:脓毒症应该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所导致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
为了便于临床操作,器官功能障碍可以用序贯[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的增加大于等于2分来表示,其相关的住院死亡率大于10%。
感染性休克应该被定义为脓毒症的一个类型,与单独的脓毒症相比,特别是在严重循环、分子、代谢异常方面与高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通过下列情况加以识别:在排除低血容量的情况下,需应用升压药以维持平均动脉≥65mmHg,以及血清乳酸>2mmol/L(>18mg/dL)。
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下情况被识别:需要应用血管加压素保持平均动脉大于等于65mmHg,以及在没有低血容量情况下血乳酸大于2mmol/L(>18mg/dL)。
根据这一联合标准,感染性休克的住院死亡率>40%。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2)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2)重症⾏者翻译组ICD编码和通俗定义推荐根据准确应⽤诊断编码的重要性的要求,表2列举了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新的临床诊断标准与ICD-9-CM及ICD-10编码的相关性。
⼯作组还⽀持近期发表的通俗定义,即“脓毒症是⼀种由感染引发的机体反应对机体组织和器官本⾝造成损害⽽导致的致命性疾病”,这⼀概念与上述最新提出的定义相符。
为向普通⼤众宣传脓毒症的重要性,⼯作组强调脓毒症可能导致死亡,尤其当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时。
事实上,尽管在疫苗、抗⽣素以及急性病治疗等⽅⾯取得了长⾜进步,脓毒症染仍然是感染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建议采取更加⼴泛的教育⾏动以帮助公众更好的了解这⼀致命性疾病。
争议和局限性对于定义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本⾝就有挑战,⾸先,脓毒症是⼀个⼴义的术语,⽤于描述⼀个尚未完全认知的进程,到⽬前为⽌,还没有简单和清楚的临床标准或⽣物、影像、或实验室特征可以独⼀⽆⼆的识别⼀个脓毒⾎症患者。
⼯作组认识到不可能达到全部的共识,实⽤的折中⽅案还是需要的,所以要把重点放在诊断标准的普遍性和寻找容易测量的标识上,这些标识能最好能体现脓毒症当前根本机制的构想。
然后⼯作组进⾏18个⽉的评议,这⼀过程以详细的数据作为指导,以及由专业机构进⾏同⾏审议,探询多个领域讨论的认可。
明确这些问题对诊断标准的制定⼤有帮助,保证了最后所采纳意见的公正性。
s脓毒症的新定义体现了⼀个最新的病理⽣理学观点,尤其是考虑了如何区分脓毒症与⽆并发症的感染。
⼯作组也提供了⼀个简单可测量的的脓毒症临床诊断标准,这⼀标准能诠释脓毒症的本质并进⾏客观记录(见图)。
虽然这些标准不能包括全部,但它们易于使⽤,为临床医⽣,研究者、管理⼈员以及资助者提供了⼀致的术语。
SOFA评分所需要的⽣理和⽣化试验经常包括在病⼈的常规检查中,⽽且得分可以回顾获得。
⼀开始,回顾性分析提⽰qSOFA可能是⼀个有⽤的临床⼯具,能快速的区分可能会恶化的感染患者,尤其是对于内科医⽣和在⾮ICU医务⼈员(甚⾄可能在医院外,依赖临床检查结果给出qSOFA评分),然⽽,由于⼤部分数据来源于美国的数据库,⼯作组强烈⿎励在美国多家医院和⾮美国医疗机构进⾏前瞻性验证研究,以确认其稳健性和纳⼊下次定义的潜在可能性。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大连 116012电子信箱:huangwei9898@《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解读黄 伟DOI:10.7504/nk2016010303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摘要: 《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 涵盖了对其病理生理理解的新认识,由“感染”、“更为广泛的宿主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 3个要素组成,超越了旧概念中的“感染”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强调了紊乱的宿主反应和致死性器官功能障碍是脓毒症与感染的重要区别。
新的定义推荐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快速SOFA (qSOFA)分别作为临床诊断和筛查脓毒症的标准,并将低血压、使用缩血管药物和乳酸3项指标作为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指标,从而有助于发现并及时治疗高危感染患者。
对 《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 的评价为时尚早,仍需要通过之后的大型临床实践不断验证。
关键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乳酸Interpretation of the third edi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HUANG Wei.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1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Wei, E-mail: huangwei9898@Abstract: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Sepsis 3.0) encompassed up-to-date knowledge of its pathobiology, in which at least were three elements included, infection, profound host responses and organ dysfunction, which went far beyond the old definition consisted of infection an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It also emphasized that an aberrant host response and the presence of life-threatening organ dysfunction may be the point differentiating sepsis from uncomplicated infection. The committee also made recommendation on Sequential (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 and quick SOFA (qSOFA) to be the clinical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and screening sepsis, separately. Moreover,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can be clinically identified by a vasopressor requirement to maintain a mean arterial pressure of 65 mmHg or greater and serum lactate level greater than 2 mmol/L (>18mg/dL) despite adequate volume resuscitation, helping to make a prompt response in finding and managing high-risk individuals. So far it is still too early to make judgment of the third edi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nd it would be a strand of clinical trials to clarify its validation.Keywords: sepsis; septic sho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lactate指南与共识黄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中文翻译版)重要性: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定义最后一次修订是在2001年。
考虑到脓毒症病理学(器官功能、形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以及循环的变化)、管理以及流行病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因此需要对该定义进行复审。
目的:根据需要对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定义进行更新和评估。
过程:危重病医学学会与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学会召集19名脓毒症病理学、临床试验以及流行病学方面的专家组成工作组。
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定义与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会议、Delphi程序、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库分析、以及投票产生,然后送至国际专业协会,要求(在致谢中列出的31个协会)同行进行评审与认可。
来自综合证据分析的关键发现:以前的定义的局限性包括过度关注炎症反应、认为脓毒症遵循一个从严重脓毒症发展至休克的连续性误导模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不足。
目前已有多个术语用于脓毒症、感染性休克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定义,导致在报告发生率与观察死亡率时出现差异。
工作组得出结论:“严重脓毒症”这个术语是多余的。
建议:脓毒症应该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所导致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
为了便于临床操作,器官功能障碍可以用序贯[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的增加大于等于2分来表示,其相关的住院死亡率大于10%。
感染性休克应该被定义为脓毒症的一个类型,与单独的脓毒症相比,特别是在严重循环、分子、代谢异常方面与高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通过下列情况加以识别:在排除低血容量的情况下,需应用升压药以维持平均动脉≥65mmHg,以及血清乳酸>2mmol/L(>18mg/dL)。
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下情况被识别:需要应用血管加压素保持平均动脉大于等于65mmHg,以及在没有低血容量情况下血乳酸大于2mmol/L(>18mg/dL)。
根据这一联合标准,感染性休克的住院死亡率>40%。
关于脓毒症的诊断及ICD-10编码汇总一、脓毒症的定义演变过程:脓毒症的定义经历了几个版本的国际共识。
1、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危重病学会(SCCM)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1.0版(芝加哥标准),其中规定具备两项以上以下条件即可诊断为SIRS: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白血球总数>12*10^9或<4*10^9,感染+SIRS即为脓毒症。
(此标准过于敏感)2、2001年,5个学术机构更新了脓毒症的定义,提出了2.0版(芝加哥标准),增加了20余条器官功能评价的指标,如低氧血症、急性少尿、血肌酐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严重脓毒症定义为脓毒症伴因其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组织灌注不足。
3、2014年,欧美危重病医学会指定的19个国际专家通过会议、邮件、投票等方式,最终获得31个国际学会的赞同,发布了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的国际共识,即Sepsis 3.0,并于2016年正式发布。
在这一版本中,“脓毒症”被定义为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感染+SOFA≥2。
“感染性休克”则定义为脓毒症发生了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异常,并足以使病死率显著增加。
这些定义的变化反映了对脓毒症认识的深化和诊断标准的更新。
SOFA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程度的评分系统。
SOFA评分的范围从0分到24分,得分越高,表明器官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
SOFA评分包括以下六个器官系统:1. 呼吸系统:根据PaO2/FiO2比值和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来评分,范围从0分到4分。
2. 凝血系统:根据血小板计数和是否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来评分,范围从0分到4分。
3. 肝脏: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来评分,范围从0分到4分。
4. 心血管系统:根据平均动脉压(MAP)和是否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来评分,范围从0分到4分。
2005年首次公布的国际儿科脓毒症相关概念和定义的专家共识[1]已得到全世界儿科界广泛认可;2006年我国儿科重症医学专家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 [2],对国内儿科医师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2012年"拯救脓毒症战役"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加入了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器官功能不全等量化指标,使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更具客观性[3]。
基于国际指南,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儿科脓毒性休克诊治推荐方案进行部分修订,提出更新的专家共识。
此次修订参考的文献范围包括:PubMed、Medline、中文相关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包括成人和儿童的资料,检索时间截至2015年3月。
此次修订先后举行了多次专家讨论会,并征求了儿科重症医学资深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反复多次修改后形成此共识。
脓毒症(sepsis)是指感染(可疑或证实)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是指脓毒症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低灌注;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脓毒症诱导的组织低灌注和心血管功能障碍[1,4]。
脓毒性休克主要为分布异常性休克,在儿童常同时伴低血容量性休克。
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可以表现为血压正常,休克晚期呈难治性低血压[5]。
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机体在感染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其实质是全身炎症反应不断加剧、持续恶化的结果。
2012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有关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诊断相关的指标参考表1[3]。
(一)脓毒性休克诊断脓毒症患者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和心血管功能障碍即可诊断为脓毒性休克[2,3,6],表现为:1.低血压:血压<该年龄组第5百分位,或收缩压<该年龄组正常值2个标准差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