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插上飞跃的翅膀——概述重庆电视台电视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插上飞跃的翅膀——概述重庆电视台电视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插上飞跃的翅膀——概述重庆电视台电视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插上飞跃的翅膀——概述重庆电视台电视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插上飞跃的翅膀——概述重庆电视台电视剧发展史上的第一

次高峰

作者:何晓燕, He Xiao-yan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刊名:

电影评介

英文刊名:MOVIE REVIEW

年,卷(期):2010,""(10)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7条)

1.郭镇之中国电视史 1997

2.黄会林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 2006

3.《山城棒棒军》荣获全国新时期(1986-1996)优秀电视喜剧奖,1996年全国和重庆"五个一"工程奖

4.同3,37页

5.郭镇之中国电视史 1997

6.刘书亮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 2000

7.郭镇之中国电视史 1997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韩鸿参与式观看:电视剧营销方式的创新-中国电视2006,""(7)

2006年3月,备受关注的两部大型武侠电视剧<神雕侠侣>和<七剑下天山>分别在央视8套和重庆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重庆电视台成为投巨资获得首播权的几个地方电视台之一.为最大限度争夺收视市场,一场"地"对"空"的市场争夺在黄金时段展开,除针对央视<七剑>的播出时间提前半个小时外,每天还向报界提供两剧的本地收视率调查.而这次捉对厮杀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参与式观看"模式的推出.

2.期刊论文王逸虹.Wang Yi-hong初议重庆方言电视剧的通俗化成因-电影评介2007,""(19)

通俗化的方言电视剧作为重庆电视台在国内同行中一个有影响的"品牌",已经成为近年来巴渝文化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巴渝文化可以追溯到周季的巴渝乐舞.其通俗化民俗化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码头文化的发展使巴渝文化通俗化取向得到强化.当前重庆文艺创作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通俗性的方言电视剧异军突起,别具一格,在全国产生影响.重庆的方言电视剧有着深厚的通俗化传统的土壤.强调通俗性并不是强调低俗与庸俗,重庆方言电视剧注重通俗性绝不是提倡迎合低级趣味,而是努力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鼓舞人民的斗志.

3.期刊论文雷璐荣.LEI Lu-rong讲故事艺术在现代传播中的运用--《雾都夜话》的特色化道路-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

<雾都夜话>作为重庆电视台十年未衰的地方节目,一直引人关注.节目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它采用了传统艺术中"讲故事"的叙述方式,使之区别于现代传播中的一般电视剧和电影,开创了自己的特色化道路.

4.期刊论文傅勇.沙缨电视剧中的灯位与光比-现代电视技术2004,""(11)

介绍了灯光在电视剧制作中的重要作用,详细阐述了在拍摄中灯位的确定以及拍摄夜景时光比的配置方法.

5.期刊论文欧阳洁周浩东:骑士也温存-北京纪事2010,""(7)

低调的荧屏宠儿几张周浩东的简历拿在我的手里,密密麻麻的全是他演过的戏--20部电影、38部电视剧,周浩东在绝大部分的戏中都是主角,如今的周浩东又多了一个身份--重庆电视台<龙门阵·现场>的主持人.而眼前这个真真切切的周浩东却平和得像一个相识多年的老友,他告诉我,他不喜欢张扬的生活,事实的确如此--你很难从杂志或报纸上找到他的大幅照片,大版面长篇累牍的报道更是少见,贴吧和论坛里的女粉丝们为此而尖叫:喜欢浩东的深沉! 6.期刊论文王楠方言电视节目的冷思考-新闻知识2010,""(3)

从重庆电视台的<山城棒棒军>、<雾都夜话>收视大旗十年不倒,到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荣获"全国百佳电视栏目",再到如今打开电视,陕两话、广东话、四川话、浙江话、湖北话、湖南话方言节目比比皆是;从过去单一的方言电视剧到今天的方言栏目剧、方言脱口秀、方言播报新闻、方言电视配音五花八门,方言电视节目在我国电视银幕上已走过十几个年头的历程.

7.期刊论文紫金山校园里的大学生剧组-新西部2010,""(2)

一部名叫<大学生同居的事儿>的电视剧,在网上获得了超过百万的点击率,随后得到电视台的青睐,在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热播,接连创下收视奇迹……

制造这个奇迹的是今年只有23岁的李洪绸.

8.期刊论文漆亚林.余季波《潜伏》开启电视大剧营销时代-中国电视2009,""(7)

2009年4月1日在北京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东方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四家卫视同时热播的电视剧<潜伏>创造了收视新高,这里固然有<潜伏>本身的魅力.但也不能忽视各大卫视为了造声势、拉动收视率,采用了诸多方略进行强力营销.

9.学位论文何晓燕重庆电视发展史述略(1981—1998)2007

重庆电视发展(1981-1998)以重庆电视事业经过拓荒筹建至198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为开端,结束于1998年10月1日将电视节目信号通过卫星覆盖全国

在引言部分,本文在肯定当前对重庆电视的研究成果的理论建设性的基础上,提出现有研究中的缺失环节,即1998年10月1日重庆电视台上星以前的发展历程,并明确指出这段历程与重庆电视的今天息息相关。根据重庆电视发展(1981-1998)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状况,本文的主体结构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发轫(1981年10月1日以前)。这一章溯及重庆电视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艰难起步,到1981年10月1日重庆电视台正式成立为止。在这段历史时期重庆电视经历了两次拓荒,成立电视台筹建领导小组及其开展实质性的六项筹建措施,经过艰辛筹建,重庆电视台终于宣告自己的诞生。 第二章为初创(1981年10月-1984年2月)。这一时期重庆电视台开始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正常运转直至1984年2月正式设置“两室六部”的机构建制。本章首先总结电视节目“三大版块”的编排格局,并由此深入分析专题片和舞台艺术片成为两类主要自制节目的原因。接着呈现此时期重庆电视台电视剧创作的初步繁荣,归纳其现实主义的创作取向和戏剧性的创作风格;最后介绍重庆电视台参加两大协作组织。

第三章为发展(1984年3月-1993年4月)。这一时期重庆电视台在各个方面全面起步,发展框架基本构建,稳定的电视格局日趋壮大至1993年4月。本章首先从四大节目类型入手全面呈现电视屏幕的丰富;继而在探寻中国电视剧创作整体提升原因的前提下展示重庆电视台电视剧创作的飞跃发展,在此部分特别提及青年摄制组,并通过两部代表作品《巴桑和她的弟妹们》和《希波克拉底誓言》透视其艺术追求和实践;再次介绍重庆电视二台成立的背景原因,重点论述其有创举意义的全新体制和偏重经济建设、服务生活的频道定位。

第四章为革新(1993年5月-1997年2月)。中国电视领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巨大变革,重庆电视台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推陈出新,以改革的姿态推进电视事业的发展至1997年2月。本章首先具体回溯中央电视台的改革措施,并表明这场改革引领着中国电视行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在此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重庆电视台从增加节目播出时间、增办自制栏目、提升节目影响、电视剧创作的精品意识和成立经营性实业公司等方面共鸣于这场变革浪潮。在此部分本文重点论述了现为重庆电视台品牌栏目《雾都夜话》的产生背景及其独创的艺术风格;论述的第二个重点是方言喜剧《山城棒棒军》,点明其在重庆电视台方言喜剧创作中的艺术探索和节点意义。本章继而展示了重庆电视二台的改革举措及其新面貌。再次从有线电视从混乱复杂到统一规划管理的历程,勾勒重庆有线电视台从筹建到正式成立,以及专业化的频道定位和面向民生的自办栏目特质。

第五章为蓄势(1997年3月-1998年10月1日)。1997年3月重庆成为直辖市为重庆电视事业实现华丽转身提供了历史条件,1998年10月1日,重庆电视台将节目信号传上太空,这是重庆电视台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时期。本章先从重庆直辖后摆在重庆电视人两个现实问题入手,再从三次不同重点的节目改版再现重庆电视台为实现“上星”而从新闻次数、节目语种、播出时间、自办节目数量等方面做出的调整和改革。最后从当时中国电视行业已进行产业化探索的背景入手概括重庆电视台创新性的以人力为突破、以质量为中心、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管理改革。这些改革措施为重庆电视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结语部分,本文跳出具体历史事实,理性总结对重庆电视(1981-1998)这段发展历程的清理对于重庆电视研究的重要作用。首先是丰满历史叙述

,对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历史事实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清晰还原,并与现状进行勾连;其次是梳理一些对当前重庆电视现象特质有关的重要内容,促进对重庆电视的整体了解;第三是超越历史现象的芜杂,提出重庆电视本身的一种品格:不满足自身局限尝试更大可能性的创新精神。这种品格成为重庆电视不断发展上演精彩的内驱动力。

10.期刊论文紫金山兴趣+勤奋成就"中国最牛校园导演"-职业2010,""(4)

这也许是全国最寒酸的剧组:一部摄像机,一个话筒,一张二手沙发……这些连普通家庭都拥有的家当却成了一位80后学子圆梦的阶梯.他不但用这些廉价的工具拍出了电视剧,还以惊人的速度走红网络,并得到电视台青睐.他拍摄的<大学生同居的事儿>在网上点击率超过百万,随后在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热播,接连创下收视奇迹……网友们称他为"中国最牛的校园导演".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b16831605.html,/Periodical_dypj201010050.aspx

授权使用:大连外国语学院(dlwgyxy),授权号:267d9665-0626-4df6-995f-9e5f00a0241f

下载时间:2011年1月2日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中国电影发展史评

【文献综述】 中国电影发展史评 【摘要】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技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及商业利益的驱动,电影开始到来.而在初期电影制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法国,英国,美国.随着战争的爆发,各种文化的侵入,及后继越来越多的文化及科技的交流,中国的电影业也开始慢慢崛起,从1905年,丰泰照相馆第一次尝试拍片<<定军山>>开始,中国电影才真正的诞生. 中国电影在经历多个时期后,逐渐变得成熟。在五代导演的努力下,中国电影事业逐渐发展壮大,并渐渐走上国际化。中国的电影产业也逐渐趋于正规。虽并不完全成熟,但但在世界电影上已开始斩露头角。中国的电影史是一段不仅代表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现代史的记录者。 【关键词】 工业革命电影诞生定军山发展史记录者 【中图分类号】J905 一·中国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以公开售票的方式,放映了其摄制的最早一批电影短片。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是处于维多利亚时代广泛多样的休闲活动背景之下的产物【1】。电影是人类历史的代言人,他和历史互相介入【2】。中国电影的发轫,几乎和世界同步。在其诞生的第二年既1896年,便传入了中国。不过中国自制电影,却始于1905年。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平摄制了戏曲片《定军山》。自此,中国电影产业及艺术正式拉开了序幕【3】【4】。 二·中国电影发展初期状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压力和民族文化转型的艰巨任务。在这样条件下诞生的中国电影,势必发展的深度及广度有限。而在当时,世界电影拍摄,制作等方面都还不完备。然而,电影作为一种娱乐项目,势必有利可图,电影公司经营者中既有海外侨民,也有留学归国人士,而占据主体的是国内从事小说写作和戏剧业的人士,电影数量也在慢慢增多。 2.1)1905《定军山》掀开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页。在此后十几年的发展中,叙事短片,喜剧短片等各种类的短片拍摄为长故事片的出现打下了基础。1913年拍摄的《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标志着中国叙事电影的开端。1921年开映的《阎瑞生》开启了中国长故事片的试制,随后出品的《海誓》,《莲花落》,《好兄弟》等长故事片,涉猎了侦探片,爱情片,伦理片等多个片种。上海影戏公司“商务印务馆”影戏部和“明星”公司成为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制片机构。 2.2在数部片中,1923年出品的《孤儿救祖记》比较好的满足了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等方面等方面的要求,且表现出比较明确的民族意识,因此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巅峰之作【5】。至一九二五年前后,中国电影达到第一个发展高潮。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成就【6】。 三·建国前中国电影的发展 3.1)1930年,“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的一体化经营,标志着中国电影业的产业化进程达到了新阶段。

日本动漫发展史论文

日本动漫发展史 何谓动画?卡通?或许各位已发现了这个问题,若你认为动画就是卡通的话,那你对动画观念的正确度可能不到六十分。首先便让我们先分辨一下动画和卡通。卡通(Cartoon)是在美国发明的。刚开始的确没有人分什麽卡通和动画。然而到了现在,卡通乃指观众年龄层次较低的卡通。而动画(Animation)乃指观众年龄层次较高甚至於一般社会大众之「卡通」,如美国的《蝙蝠侠》 和匈牙利的《英雄时代》,以及日本的《七龙珠》和《灌篮高手》等。提到动画,大家便会想到日本,下面就是介绍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 日本动画已有七十年的历史,其可分为六个阶段: 一、战前草创期 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这段 时期的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而后期则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猖獗,因此动画题材不离宣传、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如1942年的《海之神兵》即为此类。但是这也造成了战斗、爆炸画技的进步,这也是今日日本动画最引以为傲的技术。 二、战后探索期 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到1947年为止。日本战败后,有些人鉴于战争的教训,开始将反战题材用在动画上。这种题材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还颇为流行。另外也有些人尝试不同的动画题材。所以这个时期的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级的题材,应有尽有。像1968年《太阳王子大冒险》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而成为后来高水准动画的基础。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像1970年《无敌铁金刚》就是一部典型的烂卡通,不但暴力而且剧情很差,这带给了日本动画不良的影响。 三、题材确定期 题材确定其(第一次动画热爆发)--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为止。这个时期日本动画界经过探索期,确定了动画和卡通的分野。卡通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所以我们不予置评。《宇宙战舰》是日本动画史上第一部超级剧情片,由松本零士负责脚本及人物(Character Design)。该片在电视上播出后,造成“松本零士旋风”。后来并有《冱屺宇宙战舰》,《永远的大和号》及《宇宙战舰完结篇》等三部电影,寿命长达十年。在该片后,松本零士另有《银河铁道999》,《一千年女王》等受欢迎的作品。继松本零士后,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说改编成《机动战士》在1979年开始上演,由于剧情结构复杂而严密,受到动画迷热烈的支持。该片后来的三部电影非常卖座。但自些以后,动画热逐渐消退,动画界进入间歇期。 四、画技突破期 画技突破期(第二次动画热爆发)--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MACROSS)上演至1987年为止,该时期由于人们追求视觉享受成为风潮,因此动画画技力求突破。此时期之画技突破有《超时空要塞》创新的视点快速移动效果,造成极佳的动感;《风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细写实的背景:《机动战士Z》和《机动战士ZZ》的强调反光,明暗对比等,皆对后来的动画贡献很大。由于题 材已确定,加上画技的突破,使得佳作迭现。如1982到1984年的《超时空要塞》;1984年《风之谷》;1985、1986年《机动战士Z GUNDAM》及《GUNDAM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16831605.html,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作者:刘博群张笑岩 来源:《活力》2010年第14期 [关键词]纪录片;市场化;制作者 中国纪录片较之西方起步较晚,但现阶段已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态势。回首上个世纪纪录片 的现代化进程,笔者认为有三个因素始终影响、刺激着中国纪录片的进程: 第一个因素是如何处理古与今、旧与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是从纵的、历时性的角度 亦即从文化进化的角度来看的,姑且称之为“进化效应”。 第二个因素是如何处理中与外,主要是中与西即本土文化与外来异质文化的关系,这是从横的、共时性的角度亦即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的,姑且称之为“转播效应”。 第三个因素是从上述纵与横、时与空的交叉亦即从文化功能的角度来如何处理“文”与“用”的关系,也就是纪录片与中国现实社会的关系,而在20世纪的中国,最突出的则是纪录片与政治 的关系问题,姑且称之为“功能效应”。 在中国纪录片的现代化进程中,一切理论的论争、思潮的演变、实践的成败、创作的得失(包括主题思想与形式风格的变化),都无不与这三个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这三个问题往往是纠缠在一起才对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发生作用的,这叫做“文化综合效应”。 和西方纪录片一样,中国的纪录片也是脱胎于电影纪录片。新闻纪录片电影的历史,实际上可称为电视纪录片的“史前史”。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演进,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解放后到80年代后期的格林尔逊式即画面加解说式纪录片,二是90年代以来的真实电影式即观察式纪录片。但其发展进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却是曲折而艰辛的。 标志着中国新纪录片进步的,不仅有理念和形式的本质转变,也有纯粹的技术的更新。数码技术的发展,使记录设备日益小型化、个人化,摄、录、编剪可以很轻松地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制作人可以更从容更自如地记录原汁原味的生活实态,它所带来的变化可能是革命性的。吴文光说,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个人方式,拿着像笔一样小巧的DV机,他可以像作家写作一样做纪录片,他甚至开始用DV机来做日记。这种变化已经促使许多业外人不断进入纪录片的制作行列,这意 味着很多新的可能性。 纪录片在前进,但纪录片的市场却在萎缩。比起90年代初的一派繁荣,今天的纪录片似乎长时间地处于低谷状态。中国纪录片几乎没有群众基础,这是一些纪录片制作者的共识。最雄辩 的证据就是纪录片没人放也没人看了。当年创下36%的收视率、比电视剧更火爆的上海电视台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从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播出,到如今的据不完全统计的三十四家卫视、三百多家电视台并存的局面,中国电视业发展步入 了第56个年头。自1958年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到如今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电视剧在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走向成熟。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 来的,如今毫无疑问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休闲消遣方式之一。而电视剧,作为电 视产业的重心,相当大程度上也是社会的缩影,折射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反映着人们的思 想生活观念,见证着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 一、题材演变与社会发展 按照电视剧艺术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艺术自觉与生产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宣传工具阶段(1958—1977)。二,审美自觉阶段(1978—1989)。三,文化产业阶段(1990至今)。 (1)宣传工具阶段 从电视剧艺术诞生的1958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中国电视剧基本上是作为个年代政治宣传工具而存在的。虽然说在这个阶段,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在内的艺术形式家族,都要受制于当时左倾政治文化形势的强力影响和左右,但由于电视传播的新兴大众传媒属性,相比前几种艺术形式,电视剧这一文化形式的作用,更加受到政府、把关人系统以及从业人员重视。 1958年到1966年,是中国电视剧的草创时期,8年时间全国范围内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北京电视台90部,上海电视

台35部,广州电视台30多部。但由于电视接收机在当时是稀有物,影响力、起到的宣传效果并不大。 (2)自觉审美阶段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全面转型。1979年,邓小平出席了中国作家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将党的文艺方针由“文艺为政治服务”调整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这预示着对文学艺术功能认识的重新定位,也标志着对全社会对文学艺术自身独特规律的尊重。 作为整个文化艺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剧艺术在这一阶段获得了审美意识的自觉,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电视剧艺术规律的探索和开拓。电视剧艺术在新时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年产量由1978年的10余集发展到1979年的30余集,再发展到1980年的80余集。中国电视剧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年产量,由1981年的110集激增到1986年的1500集。 数量在激增,电视剧的艺术品种和类型也日趋多样,质量在明显提高。不仅出现了一批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制作精致的短篇电视剧,而且产生了一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长篇连续剧,问世了一批样式新颖的戏曲电视剧和专为少年儿童录制的电视剧。特别是1984年以来荣获“飞天奖”一批优秀电视剧,如《今夜有暴风雪》、《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太阳从这里升起》和《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电影发展史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对现代电影的原理有很大的启发。但是,真正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狂流》剧照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

日本电视剧的历史

日本电视剧的历史 1940年4月在电视上播放了“实验性”电视剧《夕饷前》,一共12分钟的这电视剧就是最早的日本电视剧。当时对技术方面有很大的限制。同年10月播放了第二部“实验性”电视剧《歌与代用品》,但因战争停止播放一段时间,在1952年再次播放了。 在1953年,因没有具体的录象手段,日本的电视剧都是现场播放的手段来播放。 1956年,在美国发明了录像机,两年后的1958年,第一次进入到日本。同年6月,大阪TV (OTV,现朝日TV)的《宣传广告人的天使》是在日本第一次使用录像磁带的电视剧。而且同年10月,RADIO东京TV(KRT,现TBS)的《我想变成贝壳》正式使用了录像机来录像,而技术方面也开始发展起来了。 1970年代中半以后,对摄像机的费用和技术限制慢慢减少、用摄像机拍摄更能节约费用、编辑技术的发达等原因日本的大部分广播公司选使用摄像机来拍电视剧。 1980年代是在日本电视剧最火的时期,每个家庭供应了两台以上的电视,每个人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这时日本电视剧的种类开始多样化了。 2000年代,用胶卷来拍摄的电视剧大部分都无影无踪。 日本偶像剧的概要 大部分人们看到现代式的剧本就想起日本的偶像剧。日本的偶像剧诞生的最初原因就是在1980年后半期,当时日本经历了泡沫社会,当时的剧本家门想给收看者看一些又有题材,又有日本人的实际生活的电视剧,这样慢慢地诞生了偶像剧的基础,1990年初,诞生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情节也一起变,又有题材的偶像剧。随着时代的变化所出现的题材就是10代青少年的问题、孩子们的犯罪行为和家庭为主,而且这样的决定恰合了人们的“口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日本的大部分电视剧都是偶像剧,而且这偶像剧还会不断的发展下去的。 《东京爱情故事》 最早的偶像剧 播放时期:1991.01.07~1991.03.18 播放机构:富士TV 题材: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 特点 1)1年分4分期(冬季剧,春季剧,夏季剧,秋季剧) 2)每分期做出新的电视剧(下午7点以后播放的电视剧) 3)展开很快(一般10篇,长了就是12篇) 4)每个电视剧每周只播放一篇 5)先拍完再播放 6)安排好全摄影的过程,所以能做成完整的电视剧 7)制作续篇或本外篇 8)激烈的收视率竞争 9)拍一周前脱稿剧本 10)第一篇和最后一篇特别播放1~2个小时(一般是45分钟) 11)在电视剧中间播放广告(每15分钟1次) 主要收看层 把泡沫时代的女性的欲望具体化,大部分都是纯情漫画的内容。高峰时期时大部分的电视剧都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电视剧初步发展阶段(1985-1989) 一、电视剧发展的内外部原因: 1、四级办 2、影视关系 3、社会需求与广告业发展 4、境外电视剧的促动 二、主要作品: 1、《四世同堂》(1985,北京电视台,编剧:林汝为、李翔、牛星丽,导演:梁世龙) A、爱国主义 B、人性论 C、生活化与通俗性 D、艺术创新 2、《新星》(1985、李新编导,王子庆摄像) A、改革题材的重要作品 B、李向南的争议 3、《红楼梦》(1986, 36集、中央电视台,导演:王扶林) A、长篇巨制 B、古典文学复苏 C、忠实原著问题的讨论 4、《努尔哈赤》(1986年,16集,中央台、沈阳市文联、中新社,编剧:俞智先、高援、刘恩铭,导演:陈家林)3 5、《雪野》(1986,7集,辽宁电视台,编剧:王宗汉,总导演:齐兴家,) A、婚姻主题(一个女人与五个男人的故事) B、人性、社会、时代的冲突 C、地方特色 6、《凯旋在子夜》(1986,11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尤小刚,编剧与原著:韩静霆,)与《高山下的花环》(1983、3集、山东电视台,原著:李存葆,编剧:李德顺、

于景,导演:滕敬德、席与明)

A 战争与知青题材——人性与社会的抗争 B 民间与精英的反思 C 青春何去何从 改革题材:新星、师魂 农村题材:雪野、篱笆女人与狗 通俗剧:甄三、便衣警察、啼笑因缘、乌龙山剿匪记 纪实电视剧:神圣忧思录、百年忧患、长江第一漂末代皇帝、 站在新的起点上——九十年代的电视剧 一、新的背景与面貌 二、电视业的新发展与媒介性质的回归 三、建立在历史的废墟之上 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和社会思潮 绪论 一、内蕴丰厚的中国电视风景线 二、中国电视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电视剧与拟态环境 第一章喧闹的中国电视航船和电视剧坐标 第一节喧闹之中的中国电视文艺一、当今中国社会与电视镜像 二、电视剧的基本特性 三、世纪之交时间断线的提出与意义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1.萌芽和尝试阶段(1896年至1931年) 中国电影事业,是从输入和放映西方电影起步的。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电影在世界上正式诞生的第二年,随着帝国主义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侵略,西方电影也输入了中国。这年的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揭开了中国电影放映的序幕。此后几年,放映西方影片,从上海到北京,逐渐遍及大江南北,深入内地。这种情况,尽管是帝国主义商品输出和文化侵略的产物,但毕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摄制“中国影片”的愿望。 1905年秋天,北京琉璃厂丰泰照相馆,试拍了中国第一部影片。影片拍摄的是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影片虽然只是几个片断。长度只有三本,但当年60岁的谭鑫培,以其精湛的表演和饰演黄忠的英雄气概,使影片的试拍获得了成功。 1913年,郑正秋和张石川编导了影片《难夫难妻》。此片虽为短故事片,却是我国拍摄故事影片的开端。从影片内容来说,也接触了社会现实生活,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表现了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此后,张石川又导演了影片《黑籍冤魂》,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因吸食鸦片而家破人亡的悲剧,反映了当时鸦片流毒的灾难。这时,中国也拍摄了一些新闻短片,较有意义的是反映辛亥革命的《武汉战争》和二次革命的《上海战争》。 有声电影产生以后,很快传到了中国。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试制了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转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雨过天晴》,天一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歌场春色》等,片上发音的试制获得了成功。尽管在这些影片的摄制中,借助了法国、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设备,但毕竟宣告了中国有声影片的诞生。 2.进步电影的艰难成长阶段(1931年至1949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存在着两种文化,也存在着两种电影。随着中国 电影的诞生,一方面文艺上的“鸳鸯蝴蝶派”便渗入电影界,拍摄了大量低级、庸俗的影片;一些公司,还掀起了竞拍不伦不类古装片的风潮;武侠神怪片也大肆泛滥。这是由于投机商人、官僚买办、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电影造成的恶果。中国电影游离于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之外,影响和阻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加强了对电影事业的领导,电影发生了由脱离现实到反映现实的转变。进步的、民主的、革命的电影工作者,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以“明星”“联华”“、艺华”等影片公司为阵地,拍摄了以反帝反封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史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史 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 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 本和美国的动画。做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希望现在对日本动画津津乐 道的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国动画曾有的辉煌历史。 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 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它是名列美 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 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水平。 中国建国初年————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能够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 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 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 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 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水平。1947年,我国 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我过拍摄第一部剪纸动 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 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新的动画形 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白银时代(1976~1990) 经历了*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上美影 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 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历年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秦——宏大叙事的练兵场 秦朝可悲在只有三代帝王就寿终正寝,无法产生更多的故事。但即使这样,秦朝还是一个产生“大题材”的朝代。陈凯歌、张艺谋、周晓文分别用《刺秦》、《英雄》、《秦颂》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和人性观,在那些恢宏的大场面和复杂而纠结的人物当中,展现的是母题式的终极关怀。 相比之下,电视剧唯一可以通俗利用的似乎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所以张铁林、宁静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吕不韦传奇》基本上成了爱情与江山的平衡。另一部历史正剧则有硬汉张丰毅主演的<秦始皇>秃显了秦始皇的那种一统天下的帝王霸气和儿女情长的百转千回. 至于电影《神话》和香港电视剧《寻秦记》,那基本上与秦朝无关,古天乐阴差阳错生了个儿子叫做项羽,观众不过是当搞笑片来看而已。 汉——文化输出的发源地 1997年,央视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全国收视率最高达到46.7%,这意味着一天之中,中国至少有4亿6千7百万人观看了这部电视剧。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不仅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娱乐特征,也代表着历史题材电视剧制作的最高水平。《三国演义》的情节编制、人物表演等迄今都没有遭受过指责,文白夹杂的对白到现在都还被誉为最贴切的处理手法,相比现在那些动辄被挑毛病的电视剧,它要优秀得多也幸运得多。 吴宇森的《赤壁》则是最近、最大的一部三国题材历史剧,他说:“《三国》这本书最能反映中国人的智慧,而《赤壁》是其中最精彩的一节”。周润发、梁朝伟、渡边谦等豪华阵容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新闻不断,最后出来的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但至少林志玲会是腿最长的一位小乔。 前不久的《昭君出塞》被质疑改编离奇,而2005年的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更是被挑出众多细节毛病,诸如后人典故前人用、司马迁留胡子等等。而<大汉天子>纯粹是以若干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汉代的青春偶像剧.最有趣的还是日本式化妆的问题,主创人员的解释是日本的服饰妆容是我国汉代流传过去的。电影《夜宴》同样也被人指责日本式美术设计,那是五代十国的背景。可能从此以后,我们的汉唐背景影视作品都会采用日本式化妆了。 唐——奢华美学的样本体 唐朝是奢华的朝代,似乎电视剧导演们也因此都在美学上下功夫了。这个时代背景的作品中,不再有让编剧们挠头的人物评价和历史观问题,倒是美术设计和化妆师煞费苦心。 1993年,刘威、林芳兵主演的《唐明皇》几乎就是爱情故事;1994年林祖贤版的<唐太宗李世民>不管在剧情服饰道具还是演员演技方面都很到位,而且也不回避唐太宗与其李建成的关系,也突出了李建成的才能这是至今很多电视都故意丑化李建成的形象而是特别超前的,2003年,唐国强主演的《大唐歌飞》再次演绎唐明皇,更加是个爱情故事。1995年的电视剧《武则天》轰动全国,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刘晓庆的化妆效果,化妆师毛戈平因此一举成名。2006年,刘晓庆在《日月临空》中再次演武则天,还是化妆的卖点最引人注目。而2006的《贞观长歌》它的立意则有所创新主要是秃现民族大融合与和平崛起的主题思想借以此片从一个侧面回击西方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回给世界带来灾难.从而表明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除此之外,似乎唯有《大明宫词》可以用台词和布景打出一片天地。对台词的唯美主义追求,被一些人认为是历史剧的一种新意,而又让另外一些人感到难以接受。 把“戏说”做到底,更会让很多人感到不满。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罗成与秦叔宝成了情敌,唐太宗变成时尚美男,不仅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发出愤怒的声音,连普通观众也觉得有点扯淡。而〈至尊红颜〉则完全是批着唐朝服饰的青春偶像剧而且最基本的历史常识也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

xx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 提到动漫,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日本,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17—1945——萌芽期、1946-1973——探索期、1974—1989——成熟期、1990至今——细化期。1917—1945——萌芽期 1917年,下川凹夫摄制《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北山清太郎制日本动漫图集(20张)作了《猿蟹和战》,幸内纯一创作了《锅凹内名刁》,此三人为日本动画的奠基人。其中,下川凹夫创作的《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被公认为日本的第一部动画片。1933年,日本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力与世间女子》诞生了,它是由政冈宪三和其学生懒尾光世制作完成的。二战期间,懒尾光世拍摄了“桃太郎”系列动画片,鼓吹侵略,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其中的代表作是1944年制作的《桃太郎·海上神兵》。 1946-1973——探索期1945年,日本战败后,反战题材的动画影片颇受欢迎且影响深远。 期间的代表人物是被日本动画界誉为“怪人”的动画家——大藤信郎,他于1927年拍摄了黑白版的《鲸鱼》,并于1952年摄制完成了彩色版的《鲸鱼》,该部动画片成为首部获得国际大奖的日本动画片。大藤信郎把流传在中国数千年的皮影戏和日本独有的千代纸结合起来绘制动画。大藤信郎在日本知名度极高,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藤奖”更成为日本一流的动画片奖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手冢治虫成为日本动画界的标志性人物,被誉为“日本动漫之父”。 他创作了一系列精美的动画片,将日本动画片的水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档次。其中的代表作品包括《铁臂阿童木》(1963年)、《森林大帝》(1965年)。1966年,手冢治虫创作了《展览会的画》,开始对实验性动画片进行探索。 1974—1989——成熟期1974年,日本动画进入了成熟期。70年代初期,日本涌现出大批科幻机械类动画(即Science Fiction动画,简称SF类动画)的动画家,代表人物有松木零士、富野由悠季、和森正治、美树本晴彦等。其中最

考研专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版本)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 第一章中国电视剧艺术 定义: 电视剧:以电视方式创作的戏剧作品。这个界定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电视剧是一种戏剧作品,在剧作上是参照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的,包括创作结构,情节推进方式,人物形象设定等方面。其二,电视剧是一种电视作品,他的创作不同于舞台戏剧之处在于,电视剧要以电视艺术特定的思维和语言方式进行创作。 纪实美学:以生活美为基础,尊重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完整性和多义性,注重对生活原貌艺术化的逼真再现,力求给观众以总体真实的美感 新英雄主义:以相似的结构、共同的模式缔造着当代社会的英雄神话的文艺作品,但这些“英雄主义”的创作和文革及文革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创作大相径庭,平民百姓所自觉追慕的“英雄”带有了更多的平民色彩,不再是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人物,而是同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种种缺陷的“平民英雄”这种适合当代社会审美需求的“英雄主义”创作,称之为“新英雄主义” 第一章知识点 1.电视剧的分类 根据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 根据风格:纪实电视剧和诗化电视剧 根据体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 电视剧艺术的主要特征: 视听叙事 电视艺术的视觉语言元素包括:人物、环境、色彩、光影、景深、构图以及运动,电视艺术的听觉元素包括:人声语言、音乐和音响,视听语言的直观表意能够以最接近人的现实视听经验的方式进行呈现、组合,逼真的重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视听感受 虚构叙事 尽管取材现实生活,拍摄是力求真实感,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电视艺术的叙事是虚构叙事,饱含创作者主观意图,电视剧是在讲述人为设定的故事。 连续叙事 占据电视剧主体的是电视连续剧,它在创作上更接近于长篇小说,尤其是章回小说的篇章结构方法,每一章又会包含一至两个核心情节,各章回之间内容情节相当紧密。 1936年 11月 2日,英国广播公司( 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推出了一场盛大的歌舞,标志着 BBC电视台的成立和正式播出,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1930年英国 BBC播出的声像具备的多幕剧《花言巧语的人》被人公认“电视剧的鼻祖”由此可见,电视剧在电视事业起步阶段就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剧也就日益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选择几部具有标志性的电视剧来看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从另外一个侧面去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 1、1958年劳动节,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6月 15日,播出了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点评:直播的电视剧,篇幅较为短小。借鉴了舞台剧的模式和特点。 2、20世纪 80年代之初,《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阿信》引起轰动效应,成为那个时代人的记忆载体。海底版的人猿泰山。 3、1981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敌营十八年》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中国第

中国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电影事业日益腾飞。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电影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与世界保持一致,但也有着自身独特之处。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影人辛勤耕耘,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崭新又充满困难的事业中,为广大人民带来了无数优秀的电影作品。从简陋的技术到精准的设备,从银幕上的黑白人影到彩色灵动的人物展现,中国近现代的电影事业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和奋斗历程。本文将阐述这百年来中国电影事业的成长过程,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电影的诞生、发展与腾飞。 中国电影事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探究。 一、发展初期 1896年,电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还不到八个月,上海的“又一村”便开始了最初的影像放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放映记录。之后,“电影”这个名词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电影首先在上海登陆,但真正开启中国电影事业的是北京人。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买了一套法国手摇摄影设备,后成功邀请到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了数个拿手片段,由此电影《定军山》诞生。在此之后,片子在人民群众中放映,深受大家的喜爱。 《定军山》的出现也产生了北京城的第一批影迷,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由原来去茶馆戏园听戏发展成去电影院看最新的电影。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影的需求,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电影

票价为一角或两角。有的地区甚至会在电影结束后为人们提供电车方便回家,慢慢看电影成为了生活的时尚。 《定军山》一问世便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将最初西方的电影艺术和中国的国粹京剧相融合,它不仅让谭鑫培先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发展电影事业的表演艺术家,也将京剧更大范围地推向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其他国家。由此可见,任庆泰的这部手摇摄像机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国电影此时还在发展初期,虽并未构成完整的体系,但中国电影人一直走在探索的创作道路上,从一开始简单模仿国外影片到从自身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方法,在制片拍摄中加以运用。戏曲等传统元素的加入一方面让中国电影在一些外来的电影模式上展现出独有的风采;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国外电影人的创作灵感,推动世界电影的发展。 二、叙述模式的形成 1922年至1937年是中国电影的第一个产业时期。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摸索期后,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走向私营化的产业模式。当时,资本主义的实力日益强大,各方面的条件也日渐成熟,民族工商业在此期间飞速发展壮大。此外,个人资本主义也逐渐充盈,这使得不少人开始看向蒸蒸日上的电影行业,想要将其作为新一轮的投资对象。正因如此,张石川、郑正秋、罗明佑等新一批电影人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各自开拓、涉猎不同的领域,如创作、制片、放映,等等,他们在此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成为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第一章 电影、电视的早期发展史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渊源 视觉造型艺术的发展轨迹:木乃伊→雕塑→面膜→绘画→照相→影视 影视艺术的生理基因和美术原则,对人类自身本体和客观物质世界中某些形象的保存和复现。 在所有的造型艺术中,照相是最为圆满完美的。 乔托和PHI现象 第二节电影的诞生 一、电影和照相的血缘关系 摄影机械方面: [达·芬奇暗匣] [约瑟夫·尼埃盖斯感光板第一张照片《餐桌》] [路易·达盖何镀银铜感光板] [爱德华·梅勃立奇多架相机连续摄像] [马莱一架相机连续12次曝光(摄影枪)] 感光材料方面: 乔治·伊士曼赛璐璐胶卷 放映机方面: [约翰·巴利斯博士留影盘] [约瑟夫·布拉多魔影镜] [贺纳频闪观测器(活动画镜、活动视盘)] [冯·伍查提幻灯投影器] [狄克逊西洋镜] [卢米埃尔兄弟拍摄和放映35毫米和16画格 二、电影的定义: 用每钞钟摄录一定画格的运转速度,将被摄对象的运动拍摄在条形的胶片上,然后把若干段胶片剪辑组接起来,通过放映机以拍摄时的同样运转速度依次连续地投映于银幕,造成活动影像的一种科学技术。 电影的生日1895年月12月28日首映的电影有: 《工厂大门》工人下班 《婴儿喝汤》卢米埃尔家庭《火车到站》卢米埃尔太太逼真 《水浇园丁》有故事情节、喜剧因素 第三节电影童年时期的“三级跳” 卢米埃尔电影——纯粹照搬生活的纪实片断 五个特点:照相性、复原性和再现性、无演职人员、无剧本、非艺术片。 梅里爱电影的戏剧化、舞台化 《纸牌游戏》《街头风光》《月球旅行记》《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 启用演员、布景,导演。 特技:形象的消失和转变《贵妇人的失踪》《魔术师》《月球旅行记》 教训:舞台化、照相性、固定。 格里菲斯 《杜莉历险记》 《一个国家的诞生》思想内容上严重错误与艺术成就上巨大反差;以家庭的变化来反映一段重要的历史;气势恢宏;矛盾冲突;理想色彩。 《偏见的故事》由四个故事“巴比伦的陷落”、“基督的受难”、“教堂的屠杀”和“母亲与法律”。从古代到现实,有哲理;场面浩大;受冷遇;联接机械牵强。 《落花》、《江水东流》 格里菲斯的贡献:1、运用不同镜头;2、运移摄影机;3、以镜头为电影单元;4、镜头剪接,蒙太奇;5、外景《火车大劫案》、《战斗》、《小麦的一角》 电影成为一门艺术的关键?教材无本人理解:在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电影基础上,扬长避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最初的尝试 电影传入中国1896 年,在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里放映了法国电影,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二、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定军山》的拍摄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唤醒了中国人独立拍摄电影的意识;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影的渗透,体现了民族的审美选择和欣赏趣味。 三、中国电影企业的早期实践活动 1、亚细亚影戏公司《难夫难妻》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有文学剧本和导演。影片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同时也匡正了人们对电影艺术功能的认识。 2、华美影片公司《庄子试妻》是第一部输往外国放映的中国电影。 3、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该部的成立,宣告了中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电影制片机构的诞生,标志着民族资本家自觉参与电影事业的开端。1920 年,该部更名为“商务印书馆影片部” 4、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新闻片《国民外交大游行记》是一部有较高文献价值的纪录片。 四、最初的三部长片标志着中国电影摄制的重大发展 1、《阎瑞生》 2、《海誓》 3、《红粉骷髅》 这三部长故事片的拍摄,显示出中国电影向前跨出了历史性的一

步,中国电影的萌芽时期宣告结束。 中国早期电影的其他成就 1930 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921 年,顾肯夫、陆洁创办的《影戏杂志》是中国第一份电影刊物。 1924 年,《昌明电影函授讲义》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电影知识著作。 1924 年,徐卓呆出版的《影戏学》,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著作。 1931 年9 月,左翼电影运动兴起 1933 年3 月,“电影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电影运动的领导由此确立。 明星影片公司1933 年3 月拍摄完成《狂流》(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 这是左翼电影运动的第一部影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 新中国的电影的初创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初创(1949 年—1955 年) 1949 年4 月,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在北京成立。 在现实斗争中曲折发展(1956 年—1960 年) 第二代导演的开拓创新和第三代导演的崛起

我国电视发展史

我国电视发展史.txt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福!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相爱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牵挂;分手后,坐在家里都觉得失重,因为没有了方向。下面提供一些关于电视机方面的报道,供藏友参考和了解。 2008年,人们的眼睛里只有奥运似乎没有其他。也许只有一小部分人会思考,把奥运会的精彩比赛带进千家万户的电视有着咋样的历史。有几个人物需要记住,一个是德国人尼普可夫,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英国人贝尔德踩着老尼的肩膀整得更大,不但发明了机械电视机,还完成了远程的画面传送,“电视之父”说的就是他老人家。在电视史上人们把1936年11月2日作为世界电视的生日,那一天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在亚历山大宫搞的一台歌舞晚会。对于英国人定的所谓“生日”美国人是不服的,因为早在1928年,通用电气公司就播出了世界上的第一部情节剧[女王的信使]。同样英国人对美国人的情节剧也不太认可,BBC在1930年播出的声画兼备的多幕剧[花言巧语的人]后来被奉为电视剧的鼻祖。解放前,中国是没有电视的,国民党的高级官获取信息也要靠收音机里一个气若游丝的女人的声音,至少电影里是这样演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十个年头,中国才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视台,到今天整整50年。革命的年代革命,革命,不是要革谁的命,而是要一种状态,一种可以气吞山河甚至是宇宙的豪情。1958年,中国正处在“大跃进”的洪流之中,我们的理想状态是迅速“赶英超美”,让普天下劳苦大众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注意是“电灯、电话”,还没有“电视”这个词,可见在那个时代电视离普通的中国百姓还太过遥远。无论是我们仿造的北京牌电视机还是进口的宝石牌、纪录牌都只是高级领导人家中的陈设。可以看到电视的领导干部的级别至少是局长,我老爸在他的同学家就看到过电视机,他爸是局长。我父亲看到电视的感觉相当震撼,他做梦也不敢想这样的黑匣子有一天会走进自己的家里。 第一代的电视工作者为中国最高端的一群人准备了好多剧集,其中有著名的[一口菜饼子]、[党救活了他]、[新的一代]、[守岁]、[战斗在顶天岭上]、[生活的赞歌]、[合家欢]、[展翅高飞]等等。各地电视台也纷纷上马,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红色的火焰] 、[姐弟血];广州电视台在1959年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谁是姑爷],之后又播出了[长征路上] 、[杨柳春风] [黑掌柜] 、[一百分不算满分];长春和哈尔滨联手推出了[三月雪],天津播放了[搬家] 、[雷锋]等剧集。文革前的8年,也是中国电视剧的直播年代,据不完全统计,直播8年各地共播出剧集180余部。在今天看来“直播剧”的难度极大,是演员在摄像机前进行的舞台表演,要求是一气呵成,稍有纰漏就会酿成播出事故,如果没有超强的责任心没有冲天的革命豪情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认为那个年代的演员都是神! 革命在继续,转眼就进入到1966—1976的特殊时期。10年间,只拍摄了[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 、[神圣的职责]三部剧集,电视剧的命运也伴随着国家的命运跌落到历史的谷底。其中[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无论从剧名到台词都带有那个年代的特殊烙印。文革时期电视里播放的是“八个样板戏”,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人情味的,谈情说爱的“坏节目”一律不得播放。还记得后来有一部号称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青春偶像剧”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吗?我清楚地记得一位老导演感慨道,过去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啊!谁敢说将爱情进行到底,肯定是现行反革命!!天津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是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是由国营天津无线电厂(今天津通信广播公司)于1958年1月装配出来的,1958年3月测试成功,此机被安装在天安门城楼上。为纪念这第一台电视机,便以首都北京命名,叫北京牌电视机。这个厂于1972年又制造了我国第一台(批)彩色电视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