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防治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高血压临床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缺乏全面的健康教育目前,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认识不足,缺乏全面的健康教育。
一方面,他们对高血压的病因、病理机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了解不够;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高血压没有症状或者只是一种轻微的身体不适。
对策一:加强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设立高血压知识热线、举办高血压科普讲座、编写高血压防治手册等方式,加强对公众的高血压知识宣传。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向患者提供全面、准确的高血压知识,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面对自身病情。
问题二:用药不规范在高血压治疗中,患者长期用药是常态,但存在用药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患者随意改变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率,或者无规律地停药等,这样会导致血压无法有效控制。
对策二: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督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需要对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解释。
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督,定期复诊,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按时用药。
问题三:治疗方式单一目前,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仅依靠药物治疗,缺乏综合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调整、运动锻炼、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手段对于高血压的防治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策三: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并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
建立高血压康复门诊,提供饮食调整、运动锻炼、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服务,帮助患者全面掌握高血压防治的方法。
问题四:缺乏社区协作高血压临床防治缺乏社区协作,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对策四:加强社区协作与管理建立高血压患者康复档案,加强社区和医院之间的信息沟通。
鼓励社区医生参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定期组织康复活动,加强患者间的交流与互动。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健康教育不足、用药不规范、治疗方式单一、缺乏社区协作等问题。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有13亿人患有高血压,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高血压不仅会增加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疾病的风险,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防治高血压显得异常重要。
到目前为止,高血压临床防治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问题一:患者自我管理不足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大多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病情,并且需要定期测量血压,控制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部分患者由于自我管理不足,没有按时吃药、控制饮食和进行运动,导致病情得不到控制,加重了疾病的风险。
对策一:加强患者教育和管理在临床防治高血压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可以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数据库,系统地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血压情况、生活方式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问题二:药物治疗不规范目前,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然而由于患者自身的情况、不同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导致了药物治疗的不规范,增加了患者的病情控制难度。
对策二:规范化治疗指南制定规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明确不同血压水平的治疗目标和药物选择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
医院可以建立临床药学服务团队,对医生开具的用药处方进行审核并提出建议,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开药、提高用药效果。
问题三:缺乏有效的健康管理手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健康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在高血压临床防治中,缺乏有效的健康管理手段也是一个问题。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对策三:发展健康管理应用可以发展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应用,通过应用程序收集患者的健康数据、提供用药提醒、健康饮食建议等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提高治疗的效果。
问题四:临床研究不足目前,关于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还不够充分,部分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和推广,这也影响了高血压的防治效果。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防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用药不规范、健康教育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
一、用药不规范问题用药不规范是高血压防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
一些患者在遭遇一次或数次高血压发作之后,一方面由于担心再次发作,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寻求舒缓症状的方法,会自行服用一些降压药物。
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导致用药剂量及频率不合理,还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有些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但由于缺乏规范的服药指导,导致患者无法准确掌握药物的使用频率、时间等。
一些患者在控制血压达标之后,对药物的依赖性降低,随意停药或减少剂量,从而导致血压再次升高。
针对用药不规范问题,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医生应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正确的用药方法。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血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长期治疗的患者,应进行规范的用药教育,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和掌握用药知识。
二、健康教育不足问题健康教育不足也是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中国,一些人对高血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高血压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了解不够。
部分患者对于血压的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的潜在威胁。
为了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布健康知识手册、开展社区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让公众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掌握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监测血压的意识。
三、监测手段不足问题高血压的准确监测对于防治至关重要,但目前存在监测手段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血压监测常常需要前往医疗机构进行,不仅繁琐且消耗时间,无法全天候实时监测。
这使得患者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血压变化,给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
为了解决监测手段不足的问题,可以推广家庭血压监测仪器,使患者能够自行测量血压,监测疾病的变化。
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提供高血压的远程监测服务,让患者能够随时随地监测血压,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展。
问题一:健康教育不到位高血压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不足,缺乏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知识的了解。
部分患者对高血压患病的认识比较模糊,不重视高血压的危害,导致疾病得不到控制。
对策一: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宣传、媒体等途径加强对高血压预防和控制的知识普及,提高患者对高血压认知的水平。
通过向公众普及高血压的早期症状、危害以及预防、控制的方法,引导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的危害性,增强其主动性和自我防治能力。
问题二:用药不规范高血压患者没有明确的用药计划,缺乏规范的用药指导和管理,容易导致用药不规范、不按时按量服药。
部分患者在出现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等急性并发症后就会进行紧急治疗,如治疗效果显著转为规范、按时用药。
对策二:建立规范用药制度建立高血压患者用药计划,明确药物的种类、用法、用量以及服药时间等,制定用药的规范操作流程,统一管理,并建立用药记录和药物管理制度,以保证患者服药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问题三:生活方式不健康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导致体重增加、血压升高。
部分高血压患者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如熬夜、吸烟、酗酒等,加重了高血压的发病和发展。
对策三:引导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引导高血压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合理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等,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和控制血压的目标。
问题四:缺乏药物监测和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但对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血压、心率等指标的监测缺乏重视。
没有监测和指导的情况下,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不易察觉,严重时可能出现不良后果。
对策四:加强药物监测和指导建立稳定可靠的药物监测和指导体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期间的定期检查、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药物副作用的评估。
青年人高血压增多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
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原因,它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
我国青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趋势比老年人更加明显,这将直接危害我国年轻一代青年人的生命健康。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青年人高血压增多的原因出发,进而探讨减少青年人患高血压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保护青年人的生命安全出一份力。
【关键词】青年人;高血压增多;对策;方法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66-02高血压和大多数疾病不同,它不是以一种独立的方式存在,而是会引发许多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是心肌梗塞、脑中风顶多。
青年人患高血压是指青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青年人血压偏高的人数已经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如果不及时对这些人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将可能后发展成高血压。
据统计资料分析,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性别方面的区别是,女性与男性的患病率以女性更年期为分界线,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在纬度地区上,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与饮食习惯有关,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笔者近些年在所属医院结合工作实际,对青年人患高血压的人数增多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导致青年人高血压增多的原因1.1 心理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青年人面临着各自社会和竞争压力,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所谓白领阶级,每天都处于高压状态,身体和心灵长期处于疲惫和紧张状态,而医学实践证明,越是长期生活在紧张状态的人,越容易得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及
护理对策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
一、患者认识不充分,缺乏正确的认识。
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所以很多患者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有治愈性的疾病,因此对及时进行治疗和坚持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导致病情加重。
二、患者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形成习惯性不良生活方式。
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多患者没有意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没有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熬夜、精神紧张等,这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加剧。
三、患者对治疗方法认识不深刻,缺乏坚持治疗的意识。
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很多患者对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等认识不深刻,往往在治疗中出现盲目调节药物剂量、药物使用时间不确定等情况,这会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护理对策:
一、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正确认识高血压病。
通过宣讲、病例讨论、书籍阅读、影音材料等多种方式,使患
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重视治疗的重要性,并明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目标。
二、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针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应做到“以少为多”,尽量减少患者饮食中的油腻食物、肥腻食物,及零食、糖果等,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减少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悦,改善生活质量。
三、加强患者对药物的知识学习。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作用机制等,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让患者深入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增强患者对药物的信心,避免药物的滥用。
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难点分析及对策一、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前,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了29.6%,约有3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大部分患者并未及时治疗和控制,面临着诸如高血压引发脑出血、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因此,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二、高血压患者存在的健康教育难点1. 意识不足高血压病人普遍存在意识不足的情况,不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很难做到良好的治疗和控制。
同时,很多患者也存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莫名其妙的不适,而这些不适又进一步加剧了患者的恐慌心理,不愿再接受治疗和监管。
2. 治疗困难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相对困难,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定期的血压监测,甚至需要进行手术等措施,而这些治疗措施都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
另外,很多患者往往处于工作紧张、生活忙碌的状态,很难安排时间为自己的健康抽出更多时间。
3. 饮食管理困难患有高血压的人需要进行饮食管理,控制饮食中的盐分、脂肪等成分,但很多患者不愿意为此投入精力和时间。
此外,很多地区的饮食文化中,较难避免吃咸、辣、油腻等偏重味道的食物,这也给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管理带来了困难。
4. 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很多高血压患者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不愿意积极进行锻炼、药物定期续方等操作,反而依赖于医生或药物的力量治疗、控制高血压,这种依赖心理会对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5. 家属支持不足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协助,但家属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治疗并不了解,往往也不能适时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意识教育和认知训练通过加强高血压患者意识教育和认知训练,解决患者对于治疗方式和治疗过程中的疑虑以及不理解的情况,慢慢促使患者形成更加科学、主动、积极的治疗思路。
2. 提供治疗服务,降低治疗难度为高血压病人提供更加便利、实用的治疗服务,如开设高血压病人特殊诊室,提供定期复检服务、长期依从性管理服务,帮助病人克服治疗过程中的耗时、耗力的难度,以提高治疗的近效性和高效性。
首先,生活方式是年轻人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社会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年轻人长时间坐着工作或学习,缺乏运动,久坐的生活习惯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运动量。
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增加,身体脂肪积累,进而引起高血压。
同时,年轻人的作息时间不规律,晚上熬夜成为常态,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增加年轻人患高血压的风险。
其次,饮食习惯也是年轻人高血压的原因之一、现代饮食普遍含有高盐、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年轻人食用这些不健康的食物会导致体重增加、胆固醇升高、血脂异常等,最终诱发高血压。
此外,年轻人喜欢食用快餐、方便面等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往往富含反式脂肪和添加剂,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第三,遗传因素在年轻人高血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些年轻人患高血压有家族史,他们的父母或亲属中存在高血压的情况。
遗传因素可能会导致年轻人具有高血压易感性,使其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第四,环境因素也可能是年轻人高血压的原因之一、现代城市的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这些污染因素会增加年轻人患高血压的风险。
此外,年轻人大多数都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和酗酒,这些不良习惯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此外,年轻人高血压的原因还包括荷尔蒙失调、药物或药物滥用、慢性疾病等。
女性在孕期或更年期时荷尔蒙水平的改变可能导致血压的升高。
一些药物,如避孕药、非处方类减肥药和非甾体消炎药,以及滥用药物,如可卡因和安非他命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
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甲状腺问题等慢性疾病的年轻人也容易患上高血压。
总之,年轻人高血压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都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年轻人应当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适度的运动,控制饮食,避免过度体重增加和脂肪积累。
此外,应该避免吸烟、酗酒,注意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定期检查血压并及时治疗慢性疾病,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259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危害及其健康管理对策探究——以甘肃省为例杨述勤1,张 勰2*,王静雯2(1.甘肃省军区兰州退休干部休养所,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血压的概念、注意事项等,然后从人口学因素、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等六因素出发,阐述了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次,基于心衰、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猝死,高血压引起脑卒中、高血压引起冠心病等四方面,阐析了高血压的危害性。
最后,立足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等八个方面,提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高血压;影响因素;危害;健康管理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基于健康管理的甘肃人口身体健康素质评价及提升研究(2016A-050)。
兰州市科技局软科学专项:兰州市中医药产业对外开放合作对策研究(2017-4-4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社会风险防控研究”(17YJC840023)。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农村高价彩礼现状及遏制对策研究(SH011),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弱势群体教育素质评价及提升研究——以甘肃残疾人群体为例(GS[2017]GHB2036)。
甘肃省体育社科项目:甘肃省体育产业与中医药文化及养生保健、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GST201820)。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金项目:“健康教育”活动与“健康校园”建设研究(998602151605)。
作者简介:杨述勤,甘肃省军区兰州退休干部休养所,研究方向:老年医学、健康管理、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
通讯作者: 张勰,博士,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人口社会学。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构成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虽然危害性极大,但并非无法预防和控制。
若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血压是指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动脉压力持续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种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及对策分析:问题一: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实际上很多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的认识和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控制血压的重视,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对策一:加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开展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高血压的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专业的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危害、治疗方案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开展健康知识传播,方便患者获取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治疗信息。
问题二:药物治疗不规范目前,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部分医生存在药物选择不规范、用药剂量不准确等问题,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
对策二:完善药物治疗指南和培训医生的能力制定科学的药物治疗指南,明确治疗的目标和用药原则,指导医生合理选择药物和用药剂量,提高治疗的效果。
还需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医生的临床判断和用药能力,减少用药误区。
加强医生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问题三:生活方式干预不够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这些措施对于控制高血压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很多高血压患者对于生活方式的管理不够重视。
对策三:加强生活方式干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生活方式干预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组织健康讲座、发布健康宣传资料,向患者普及科学的饮食和运动知识;还可以开展运动健康活动,动员患者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改善生活习惯;还可以为患者提供营养咨询和指导,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促进健康饮食。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10亿人,而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更是高达3亿人以上,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高血压的临床防治备受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问题一:患者依从性不足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其治疗需要持续的药物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变。
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依从性不足的情况,导致药物不规律服用或生活方式改变不力,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对策: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强化健康教育。
临床医生在诊断高血压的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告知高血压的危害和长期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问题二:药物治疗的不合理性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目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用药不规范、不科学,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对策:规范用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血压水平及合并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物,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需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问题三: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患者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但目前存在着家庭和社会对高血压患者认知不足,缺乏支持和帮助的现象。
对策:加强社区和社会对高血压患者的关怀和支持,促进家庭的健康教育,提高亲属对患者的认知,帮助患者克服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问题四:缺乏有效的健康管理机制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健康管理,但目前存在着健康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导致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不佳。
对策:建立完善的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机制,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随访,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确保患者能够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高血压已成为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尤其是在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在临床防治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但在实践中,高血压临床防治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下:一、预防意识薄弱很多人存在对高血压的预防意识薄弱,往往等到出现症状才会去就诊,导致失去得以早期干预和控制的时机。
此时,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成本。
二、治疗不彻底在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存在治疗不彻底的问题。
即使在症状减轻的情况下,有些患者往往会掉以轻心,不再坚持治疗;有些患者因为某些原因,如用药不规范、用药间歇等原因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三、生活方式控制不力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饮食和运动等。
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对生活方式控制不力,如控制饮食的热量和营养、坚持适度的运动等方面表现不佳。
四、信息沟通不畅在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中,有时会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导致医生无法充分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患者也难以得到充分的解答。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
以上都是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可以简要探讨,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采取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高血压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鼓励人们进行体检和日常的健康管理。
此外,在医生和患者之间,也需要通过更好的沟通方式、更详细的解释和建议,激发患者对预防和控制的主动性。
二、加强治疗的全程管理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需要进行全程的管控和管理。
可以通过实行严格的药品配送、家庭医生随访等方式,确保治疗的规范性和连续性。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引导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和治疗的坚持性。
三、促进生活方式的积极改变在生活方式改变方面,需要鼓励患者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规范的饮食、戒烟限酒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临床防治中存在诸多问题。
现有防治方案存在不足,药物治疗的局限性使一些患者难以控制血压,患者依从性不足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生活方式干预面临挑战,个性化治疗需求亟待满足。
为了有效防治高血压,需要加强多学科合作,推广健康教育,提倡全面管理模式。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高血压防治中的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临床、防治、问题、对策、现有方案、药物治疗、患者依从性、生活方式干预、个性化治疗、多学科合作、健康教育、全面管理模式。
1. 引言1.1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现有防治方案的不足、药物治疗的局限性、患者依从性的问题、生活方式干预的挑战以及个性化治疗的需求。
这些问题影响着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探索出更有效的对策。
需要完善现有防治方案,不断更新治疗方法和技术,提高治疗效果。
应该意识到药物治疗存在的局限性,积极探索其他治疗途径,如中医、心理疗法等。
加强患者依从性管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识和信心,增强他们的治疗意愿。
需要面对生活方式干预的挑战,推动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鼓励他们积极运动、健康饮食。
应该重视个性化治疗的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要解决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多学科合作,推广健康教育,提倡全面管理模式,共同努力,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结束。
2. 正文2.1 现有防治方案的不足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慢性疾病,但在临床防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有的防治方案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依靠药物控制血压,但很多患者对药物治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耐受性问题,甚至出现药物副作用。
青年人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标签:青年人;高血压;影响因素
高血压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同时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脑、肾等损害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如脑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
青年高血压是指44岁以下的青年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
收缩压13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80~89 mm Hg,也属血压偏高。
据调查,44岁以下青年人血压升高者约占9%,如果不对这部分人群的血压进行干预,则会发展为高血压病,将严重影响以后的工作及生活。
笔者所在卫生所结合工作实际,对造成青年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报告如
下。
1 影响因素分析
1.1 社会环境应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城市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城市高应激区居民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而体力活动较少的职业,如司机、新闻从业人员、科技工作者,其高血压的发病率都较高。
其次,对视觉、听觉形成惯性刺激的环境,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如在高应激水平下工作的青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
1.2 不良行为因素不少研究证明,高血压发病率与超体重、食盐偏多、缺少运动及大量吸烟等因素有关。
现在大多数青年人为了工作都有吸烟、饮酒、饮咖啡及高热量、高脂肪、高钠盐的饮食习惯,研究证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烟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及尼古丁,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保护动脉免于发生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同时血压升高。
大量饮酒可使血压升高。
高盐摄入因水钠潴留而使血压升高,而低盐饮食可降压。
肥胖随着体重增加,体内血液容量也随之增加,心脏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把血液输送至各血
管,同时使血压增加。
1.3 心理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现代人面临着各种生存压力、竞争压力、社会压力等,导致身心长期处于高度疲劳和紧张状态,而长期的紧张
心理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生活紧张程度越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
人格特征对高血压的发病率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有A 型性格特征,他们具有雄心壮志,争强好胜,为取得成绩而努力奋斗,办事过于认真,有竞争意识,有时间紧迫感,有旺盛精力,易激动和焦虑等,此行为类型
可加重和促使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
1.4 心理生物学因素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据调查,75%的高血压患者据有遗传素质,一般认为,生活事件中各种紧张刺激引起情绪变化,对有遗传倾向的年轻人,较易通过中介机制导致高血压。
2 对策
2.1 健康教育对青年高血压者,采用群体与个体教育相结合,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宣传高血压的危害。
对高血压患者及有危险因素(肥胖、吸烟、饮酒、生活不规律等)的青年人给予健康指导,帮助青年人了解健康生活知识,树立健康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并定期
检查。
2.2 生活干预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同时它还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最大的危险在于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最常见的是脑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
只要能控制血压,就能极大地降低这些重病的发生,而要防治高血压这个无声杀手,除了用药,最有效的莫过于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应终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1)合理膳食,低盐(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 g)、低脂(少吃动物内脏、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低糖、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适量高蛋白饮食。
保持理想体重(体重指数≤24);(2)适当的体育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有氧代谢运动,1~2次/d,30~60 min/次。
但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注意不要做动作过猛的低头弯腰、体位变化幅度过大以及用力屏气的动作,以免发生意外。
如果出现胸闷、胸疼、气短,脸色潮红,出汗过多,可能提示血压下降很快,有缺氧情况;脉搏超过120次/min;头晕、脸色发青、恶心、呕吐等症状,要马上停止运动,及时就医;(3)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于睡眠差、易醒者,可在睡前喝热牛奶200 ml或用40 ℃~50 ℃温水泡足,或选择自己喜爱
的放松情绪的音乐协助入睡。
2.3 心理干预进行心理疏导,针对青年人血压问题,需要对症下药,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首先,应帮助青年人正确对待高血压问题,使他们懂得,高血压是可预防和控制的,不必过多焦虑和担心。
其次,应尽量了解年轻人的心理状况,把握青年人的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变化,建议其多同朋友或同事交流、谈心和
沟通。
再次,建议青年人自己要放宽心、放松心情。
要保持心理平衡,积极的人生观,爱人爱己,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对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少一些比较,多一些安慰,以此来调节心情,降低血压。
同时还要调节心理
因素,纠正A型行为,针对性的心理松弛治疗,调整植物神经功能。
2.4 疾病的治疗对高血压达到2级或以上的青年人、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的青年人,必须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总之,高血压是一个常见病,容易被忽视,特别是青年人,总认为高血压病是老年病,与自己无关,所以也有人将高血压称为“无声的杀手”。
目前在我国,中青年年龄组(35~44岁)是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最低的年龄段,也是健康意识最淡薄的人群。
高血压的病因除了原发性的尚不十分清楚外,主要是与肥胖、吸烟、高盐饮食、酗酒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而中青年是受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影响最大的人群,也是生活方式、行为改变最为明显的人群。
过度营养、体力劳动与体育活动的缺乏、过高的竞争压力与精神负担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
素。
但如果认真治疗,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则明显优于高年龄组人群。
(收稿日期:2011-12-15)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