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初中数学一模代几综合
- 格式:pdf
- 大小:793.26 KB
- 文档页数:14
28.对于平面内的⊙C 和⊙C 外一点Q ,给出如下定义:若过点Q 的直线与⊙C 存在公共点,记为点A ,B ,设AQ BQk CQ+=,则称点A (或点B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特别地,当点A 和点B 重合时,规定AQ BQ =,2AQ k CQ =(或2BQCQ).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1,0)Q -,(1,0)C ,⊙C 的半径为r . (1)如图1,当r =①若1(0,1)A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则k 的值为__________.②2(1A 是否为⊙C 的“2相关依附点”.答:__________(填“是”或“否”). (2)若⊙C 上存在“k 相关依附点”点M , ①当1r =,直线QM 与⊙C 相切时,求k 的值.②当k =r 的取值范围.(3)若存在r的值使得直线y b =+与⊙C 有公共点,且公共点时⊙C 的附点”,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x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以MN 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1)已知点A (2,0),B (,则以AB 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_______; (2)若点C (1,2),点D 在直线y =5上,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 表达式;(3)⊙O P 的坐标为(3,m ) .若在⊙O 上存在一点Q ,使得以QP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m 的取值范围.28.对于平面上两点A ,B ,给出如下定义:以点A 或B 为圆心, AB 长为半径的圆称为点A ,B 的“确定圆”.如图为点A ,B 的“确定圆”的示意图.... (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3,3), 则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为_________;(2)已知点A 的坐标为(0,0),若直线y x b =+上只存在一个点B ,使得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为9π,求点B 的坐标;(3)已知点A 在以(0)P m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上,点B在直线y x = 若要使所有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都不小于9π,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28. P是⊙C外一点,若射线..PC交⊙C于点A,B两点,则给出如下定义:若0<PA PB≤3,则点P为⊙C的“特征点”.(1)当⊙O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P1(2,0)、P2(0,2)、P3(4,0)中,⊙O的“特征点”是;②点P在直线y=x+b上,若点P为⊙O的“特征点”.求b的取值范围;(2)⊙C的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1,直线y=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M,N,若线段MN上的所有点都不是...⊙C的“特征点”,直接写出点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C 上存在一点T 不与O 重合,使点P 关于直线OT 的对称点'P 在⊙C 上,则称P 为⊙C 的反射点.下图为⊙C 的反射点P 的示意图.(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A 的半径为2,①在点(0,0)O ,(1,2)M ,(0,3)N -中,⊙A 的反射点是____________; ②点P 在直线y x =-上,若P 为⊙A 的反射点,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2,y 轴上存在点P 是⊙C 的反射点,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28.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和线段AB,其中A(t,0)、B(t+2,0)两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在线段AB上存在一点Q,使得P,Q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为线段AB的伴随点.(1)当t=-3时,①在点P1(1,1),P2(0,0),P3(-2,-1)中,线段AB的伴随点是;②在直线y=2x+b上存在线段AB的伴随点M、N,且MN=b的取值范围;(2)线段AB的中点关于点(2,0)的对称点是C,将射线CO以点C为中心,顺时针旋转30°得到射线l,若射线l上存在线段AB的伴随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28.给出如下定义:对于⊙O 的弦MN 和⊙O 外一点P (M ,O ,N 三点不共线,且P ,O 在直线MN 的异侧),当∠MPN +∠MON=180°时,则称点 P 是线段MN 关于点O 的关联点.图1是点P 为线段MN 关于点O 的关联点的示意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的半径为1.(1)如图2, ,22M ⎛ ⎝⎭,22N ⎛- ⎝⎭.在A (1,0),B (1,1),)C 三点中,是线段MN 关于点O 的关联点的是 ;(2)如图3, M (0,1),N 122⎛⎫- ⎪ ⎪⎝⎭,点D 是线段 MN 关于点O 的关联点.①∠MDN 的大小为 °;②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E),m ,点E 是线段MN 关于点O 的关联点,判断△MNE 的形状,并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③点F 在直线23y x =-+上,当∠MFN ≥∠MDN 时,求点F 的横坐标F x 的取值范围.2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M 和图形1W ,2W 给出如下定义:点P 为图形1W 上一点,点Q 为图形2W 上一点,当点M 是线段PQ 的中点时,称点M 是图形1W ,2W 的“中立点”.如果点P (x 1,y 1),Q (x 2,y 2),那么“中立点”M 的坐标为⎪⎭⎫⎝⎛++2,22121y y x x .已知,点A (-3,0),B (0,4),C (4,0). (1)连接BC ,在点D (12,0),E (0,1),F (0,12)中,可以成为点A 和线段BC 的“中立点”的是____________;(2)已知点G (3,0),⊙G 的半径为2.如果直线y = - x + 1上存在点K 可以成为点A 和⊙G 的“中立点”,求点K 的坐标;(3)以点C 为圆心,半径为2作圆.点N 为直线y = 2x + 4上的一点,如果存在点N ,使得y 轴上的一点可以成为点N 与⊙C 的“中立点”,直接写出点N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当图形W 上的点P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时,则称点P 为图形W 的“梦之点”. (1)已知⊙O 的半径为1. ①在点E (1,1),F (-22 ,-22),M (-2,-2)中,⊙O 的“梦之点”为 ; ②若点P 位于⊙O 内部,且为双曲线ky x=(k ≠0)的“梦之点”,求k 的取值范围. (2)已知点C 的坐标为(1,t ),⊙C 的半径为 2 ,若在⊙C 上存在“梦之点”P ,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3)若二次函数21y ax ax =-+的图象上存在两个“梦之点”()11Ax ,y ,()22B x ,y ,且122x x -=,求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我们规定:如果存在点P ,使MNP ∆是以线段MN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称点P 为点M 、N 的 “和谐点”. (1)已知点A 的坐标为)3,1(,①若点B 的坐标为)3,3(,在直线AB 的上方,存在点A ,B 的“和谐点”C ,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②点C 在直线x =5上,且点C 为点A ,B 的“和谐点”,求直线AC 的表达式.(2)⊙O 的半径为r ,点D (1,4)为点E (1,2)、F ),(n m 的“和谐点”,若使得△DEF 与⊙O 有交点,画出示意图...直接..写出半径r 的取值范围.备用图1 备用图22018大兴一模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y 轴上一点A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某函数图象于点D ,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连接D P ,过点P 作DP 的垂线交y 轴于点E (E 在线段OA 上,E 不与点O 重合),则称∠DPE 为点D ,P ,E 的“平横纵直角”.图1为点D ,P ,E 的“平横纵直角”的示意图.1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y 轴交于点(0,)F m ,与x 轴分别交于点B (3-,0),C (12,0). 若过点F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N . (1)点N 的横坐标为 ;(2)已知一直角为点,,N M K 的“平横纵直角”,若在线段OC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1M 、2M ,使相应的点1K 、2K 都与点F 重合,试求m 的取值范围;(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点Q ,连接BQ 与FN 交于点H ,当4560QHN ︒≤≤︒∠时,求m 的取值范围.图22018顺义一模28.如图1,对于平面内的点P 和两条曲线1L 、2L 给出如下定义:若从点P 任意引出一条射线分别与1L 、2L 交于1Q 、2Q ,总有12PQ PQ 是定值,我们称曲线1L 与2L “曲似”,定值12PQ PQ 为“曲似比”,点P 为“曲心”.例如:如图2,以点O'为圆心,半径分别为1r 、2r (都是常数)的两个同心圆1C 、2C ,从点O'任意引出一条射线分别与两圆交于点M 、N ,因为总有12''r O M O N r =是定值,所以同心圆1C 与2C 曲似,曲似比为12r r ,“曲心”为O'.(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kx =与抛物线2y x =、212y x =分别交于点A 、B ,如图3所示,试判断两抛物线是否曲似,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是否存在k 值,使⊙O 与直线BC 相切?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在(1)、(2)的条件下,若将“212y x =”改为“21y x m=”,其他条件不变,当存在⊙O 与直线BC 相切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及k 与m 之间的关系式.2L 1图22018通州一模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有不重合的两个点()11,y x Q 与()22y x P ,.若Q ,P 为某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顶点,且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均与x 或y 轴平行(或重合),则我们将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边长之和定义为点Q 与点P 之间的“直距PQ D ”.例如在下图中,点()1,1P ,()3,2Q ,则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1和2,此时点Q 与点P 之间的“直距”=3PQ D .特别地,当PQ 与某条坐标轴平行(或重合)时,线段PQ 的长即为点Q 与点P 之间的“直距”.(1)①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2,1A -,()2,0B -,则_______=AO D ,_______=BO D ;② 点C 在直线3y x =-+上,请你求出CO D 的最小值;(2)点E 是以原点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点F 是直线24y x =+上一动点.请你直接写出点E 与点F 之间“直距EF D ”的最小值.2018燕山一模27.如图,抛物线)0(2>++=a c bx ax y 的顶点为M ,直线y=m 与抛物线交于点A ,B ,若△AM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我们把抛物线上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 围成的图形称为该抛物线对应的准蝶形,线段AB 称为碟宽,顶点M 称为碟顶.(1)由定义知,取AB 中点N ,连结MN ,MN 与AB 的关系是 (2)抛物线221x y =对应的准蝶形必经过B (m ,m ),则m = ,对应的碟宽AB 是 (3)抛物线)0(3542>--=a a ax y 对应的碟宽在x 轴上,且AB =6. 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有这样的点P (p x ,p y ),使得∠APB 为锐角,若有,请求出p y 的取值范围.若没有,请说明理由.,备用图准蝶形AMB A BM。
目录类型1:圆基础 (2)类型2:圆综合 (4)类型3:新定义问题 (12)类型1:圆基础1.(18延庆一模14)如图,AB 是⊙O 的弦,OC ⊥AB ,∠AOC =42°,那么∠CDB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2. (18房山一模5)如图,在⊙O 中,AC 为⊙O 直径,B 为圆上一点,若∠OBC =26°,则∠AOB 的度数为( )A .26°B .52°C .54°D .56°3.(18西城一模13)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为AB 上一点,∠BOC =50°,AD ∥OC ,AD 交⊙O 于点D ,连接AC ,CD ,那么∠ACD =__________.4.(18朝阳毕业8)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E 为CD 延长线上一点,若∠ADE =110°,则∠AOC 的度数是( )A.70°B.110°C.140°D.160°5.(18朝阳一模13)如图,点A ,B ,C 在⊙O 上,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OD ⊥AB 于点E ,交⊙O 于点D ,则∠BAD = 度.6.(18海淀一模14)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 经过点A ,C ,D ,与BC 交于点E ,连接AE ,若∠D = 72°,则∠BAE= °.7.(18门头沟一模13)如图,PC 是⊙O 的直径,P A 切⊙O 于点P ,AO 交⊙O 于点B ;连接BC ,若∠C=32°,则∠A =______ °.8.(18燕山一模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4,3) 为⊙O 上一点,B 为⊙O 内一点,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要求的点B 的坐标ODCBA9.(18平谷一模14)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 ⊥弦CD 于点E ,若AB =10,CD =8,则BE = .10.(18石景山一模13)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弦,CD AB ⊥于点E ,若⊙O 的半径是5,8CD =,则AE = .11.(18大兴一模5)如图,⊙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垂足是E ,∠A=22.5°,OC=6,则CD 的长为( ) A .3 B.C .6D. 12.(18丰台一模13)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E .如果∠A = 15°,弦CD = 4,那么AB 的长是 .13.(18朝阳毕业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以BC 为直径的半圆与对角线AC 相交于点E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π4125+B.π4123- C.π2125- D.π4125-14.(18东城一模4)如图,O 是等边△ABC 的外接圆,其半径为3.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π B .3π2C .2πD .3πA B类型2:圆综合1.(18平谷一模24)如图,以AB为直径作⊙O,过点A作⊙O的切线AC,连结BC,交⊙O于点D,点E是BC边的中点,连结AE.(1)求证:∠AEB=2∠C;(2)若AB=6,3cos5B=,求DE的长.2.(18延庆一模23)如图,AB是⊙O的直径,D是⊙O上一点,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O的切线交BD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E并延长交BF于点C.(1)求证:AB BC=;(2)如果AB=5,1tan2FAC∠=,求FC的长.AA 3. (18石景山一模23)如图,AB 是⊙O 的直径,BE 是弦,点D 是弦BE 上一点,连接OD 并延长交⊙O 于点C ,连接BC ,过点D 作FD ⊥OC 交⊙O 的切线EF 于点F .(1)求证:12CBEF ∠=∠;(2)若⊙O 的半径是,点D 是OC 中点,15CBE ∠=°,求线段EF 的长.4. (18房山一模22)如图,AB 、BF 分别是⊙O 的直径和弦,弦CD 与AB 、BF 分别相交于点E 、G ,过点F 的切线H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 ,且HF =HG . (1)求证:AB ⊥CD ;(2)若sin ∠HGF =,BF =3,求⊙O 的半径长.435.(18西城一模24)如图,⊙O 的半径为r ,ABC △内接于⊙O ,15BAC ∠=︒,30ACB ∠=︒,D为CB 延长线上一点,AD 与⊙O 相切,切点为A . (1)求点B 到半径OC 的距离(用含r 的式子表示).(2)作DH OC ⊥于点H ,求ADH ∠的度数及CBCD的值.6.(18怀柔一模23)如图,AC 是⊙O 的直径,点B 是⊙O 内一点,且BA =BC ,连结BO 并延长线交⊙O 于点D ,过点C 作⊙O 的切线CE ,且BC 平分∠DBE . (1)求证:BE =CE ;(2)若⊙O 的直径长8,sin ∠BCE =,求BE 的长.45AB C7.(18海淀一模23)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EF AB ⊥于点C ,过点F 作⊙O 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 (1)已知A α∠=,求D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取BE 的中点M ,连接MF ,请补全图形;若30A ∠=︒,MF =,求⊙O 的半径.8.(18朝阳一模23)如图,在⊙O 中,C ,D 分别为半径OB ,弦AB 的中点,连接CD 并延长,交过点A 的切线于点E . (1)求证:AE ⊥CE .(2)若AE = ,sin ∠ADE =31,求⊙O 半径的长.DA9.(18东城一模)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点C是BD的中点.过点C作AD的垂线EF交直线AD于点E.(1)求证:EF是⊙O的切线;(2)连接BC. 若AB=5,BC=3,求线段AE的长.10.(18丰台一模23)如图,A,B,C三点在⊙O上,直径BD平分∠ABC,过点D作DE∥AB交弦BC于点E,过点D作⊙O的切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EF ED;(2)如果半径为5,cos∠ABC =35,求DF的长.A 11.(18门头沟一模23)如图,AB 为⊙O 直径,过⊙O 外的点D 作DE ⊥OA 于点E ,射线DC 切⊙O 于点C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P ,连接AC 交DE 于点F ,作CH ⊥AB 于点H . (1)求证:∠D =2∠A ;(2)若HB =2,cosD =35,请求出AC 的长.12.(18大兴一模).已知:如图,在△OAB 中,OA OB =,⊙O 经过AB 的中点C ,与OB 交于点D ,且与BO 的延长线交于点E ,连接EC CD ,. (1)试判断AB 与⊙O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1tan 2E =,⊙O 的半径为3,求OA 的长.13.(18顺义一模24)如图,等腰△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B=AC,过点A作BC的平行线AD交BO的延长线于点D.(1)求证:AD是⊙O的切线;,求AB的长.(2)若⊙O的半径为15,sin∠D=35 Array14.(18通州一模24)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AC是⊙O的弦,D是弧BC的中点.过点D作⊙O的切线,分别交AC,AB的延长线于点E和点F,连接CD,BD.(1)求证:∠A=2∠BDF;(2)若AC=3,AB=5,求CE的长.15.(18燕山一模25)如图,在△ABC 中,AB=AC ,AE 是BC 边上的高线,BM 平分∠ABC 交AE 于点M ,经过 B ,M 两点的⊙O 交 BC 于点G ,交AB 于点F ,FB 为⊙O 直径. (1)求证:AM 是⊙O 的切线(2)当BE =3,cos C =52时,求⊙O 的半径.16.(18朝阳毕业25)如图,在△ABC 中,AB =BC ,∠A =45°,以AB 为直径的⊙O 交CO 于点D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2)连接BD ,若BD =m ,tan ∠CBD =n ,写出求直径AB 的思路.类型3:新定义问题1.(18海淀一模8)如图1,矩形的一条边长为x ,周长的一半为y .定义(,)x y 为这个矩形的坐标. 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3x y ==将第一象限划分成4个区域. 已知矩形1的坐标的对应点A 落在如图所示的双曲线上,矩形2的坐标的对应点落在区域④中.图1 图2则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点A 的横坐标有可能大于3B. 矩形1是正方形时,点A 位于区域②C. 当点A 沿双曲线向上移动时,矩形1的面积减小D. 当点A 位于区域①时,矩形1可能和矩形2全等2.(18海淀一模15)定义:圆中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弦组成的折线称为圆的一条折弦.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如图1,AB 和BC 组成圆的折弦,AB BC >,M 是弧ABC 的中点,MF AB ⊥于F ,则AF FB BC =+.如图2,△ABC 中,60ABC ∠=︒,8AB =,6BC =,D 是AB 上一点,1BD =,作DE AB ⊥交△ABC 的外接圆于E ,连接EA ,则EAC ∠=________°.x图2图1E A3.(18平谷一模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以MN 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1)已知点A (2,0),B (0,2,则以AB 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_______; (2)若点C (1,2),点D 在直线y =5上,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 表达式;(3)⊙O P 的坐标为(3,m ) .若在⊙O 上存在一点Q ,使得以QP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m 的取值范围.2. (18延庆一模28)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1(A x ,1)y 与2(B x ,2)y ,如果满足120x x +=,120y y -=,其中12x x ≠,则称点A 与点B 互为反等点.已知:点C (3,4)(1)下列各点中, 与点C 互为反等点;D (-3,-4),E (3,4),F (-3,4) (2)已知点G (-5,4),连接线段CG ,若在线段CG 上存在两点P ,Q 互为反等点,求点P 的横坐标p x 的取值范围; (3)已知⊙O 的半径为r ,若⊙O 与(2)中线段CG 的两个交点互为反等点,求r 的取值范围.3.(18石景山一模28)对于平面上两点A,B,给出如下定义:以点A或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称为点A,B的“确定圆”.如图为点A,B 的“确定圆”的示意图....(1)已知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3,3),则点A,B的“确定圆”的面积为_________;(2)已知点A的坐标为(0,0),若直线y x b=+上只存在一个点B,使得点A,B的“确定圆”的面积为9π,求点B的坐标;(3)已知点A在以(0)P m,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上,点B在直线3y x=+要使所有点A,B的“确定圆”的面积都不小于9π,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4.(18房山一模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当图形W 上的点P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时,则称点P 为图形W 的“梦之点”. (1)已知⊙O 的半径为1.①在点E (1,1),F (-22 ,-22 ),M (-2,-2)中,⊙O 的“梦之点”为 ;②若点P 位于⊙O 内部,且为双曲线ky x =(k ≠0)的“梦之点”,求k 的取值范围.(2)已知点C 的坐标为(1,t ),⊙C 的半径为 2 ,若在⊙C 上存在“梦之点”P ,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3)若二次函数21y ax ax =-+的图象上存在两个“梦之点”()11A x ,y ,()22B x ,y ,且122x x -=,求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5.(18西城一模28)对于平面内的⊙C 和⊙C 外一点Q ,给出如下定义:若过点Q 的直线与⊙C存在公共点,记为点A ,B ,设AQ BQk CQ+=,则称点A (或点B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特别地,当点A 和点B 重合时,规定AQ BQ =,2AQ k CQ=(或2BQCQ ).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1,0)Q -,(1,0)C ,⊙C 的半径为r .(1)如图1,当r =①若1(0,1)A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则k 的值为__________.②2(1A 是否为⊙C 的“2相关依附点”.答:__________(填“是”或“否”). (2)若⊙C 上存在“k 相关依附点”点M ,①当1r =,直线QM 与⊙C 相切时,求k 的值.②当k =r 的取值范围.(3)若存在r的值使得直线y b =+与⊙C 有公共点,且公共点是⊙C 的点”,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x6.(18怀柔一模28)P 是⊙C 外一点,若射线..PC 交⊙C 于点A ,B 两点,则给出如下定义:若0<P A PB ≤3,则点P 为⊙C 的“特征点”.(1)当⊙O 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P 1(,0)、P 2(0,2)、P 3(4,0)中,⊙O 的“特征点”是 ; ②点P 在直线y =x +b 上,若点P 为⊙O 的“特征点”.求b 的取值范围;(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1,直线y =x +1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若线段MN 上的所有点都不是...⊙C 的“特征点”,直接写出点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7.(18海淀一模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C 上存在一点T 不与O 重合,使点P 关于直线OT 的对称点'P 在⊙C 上,则称P 为⊙C 的反射点.下图为⊙C 的反射点P 的示意图.(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A 的半径为2,①在点(0,0)O ,(1,2)M ,(0,3)N -中,⊙A 的反射点是____________; ②点P 在直线y x =-上,若P 为⊙A 的反射点,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2,y 轴上存在点P 是⊙C 的反射点,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8.(18朝阳一模2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和线段AB,其中A(t,0)、B(t+2,0)两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在线段AB上存在一点Q,使得P,Q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为线段AB的伴随点.(1)当t=-3时,①在点P1(1,1),P2(0,0),P3(-2,-1)中,线段AB的伴随点是;②在直线y=2x+b上存在线段AB的伴随点M、N,且MN=b的取值范围;(2)线段AB的中点关于点(2,0)的对称点是C,将射线CO以点C为中心,顺时针旋转30°得到射线l,若射线l上存在线段AB的伴随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9.(18东城一模28)给出如下定义:对于⊙O 的弦MN 和⊙O 外一点P (M ,O ,N 三点不共线,且P ,O 在直线MN 的异侧),当∠MPN +∠MON=180°时,则称点 P 是线段MN 关于点O 的关联点.图1是点P 为线段MN 关于点O 的关联点的示意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的半径为1.(1)如图2, 22M ⎛ ⎝⎭,22N ⎛- ⎝⎭.在A (1,0),B (1,1),)C 三点中,是线段MN 关于点O 的关联点的是 ;(2)如图3, M (0,1),N 122⎛⎫- ⎪ ⎪⎝⎭,点D 是线段 MN 关于点O 的关联点.①∠MDN 的大小为 °; ②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E),m ,点E 是线段MN 关于点O 的关联点,判断△MNE 的形状,并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③点F 在直线2y x =+上,当∠MFN ≥∠MDN 时,求点F 横坐标x F 的取值范围.10.(18丰台一模2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M 和图形1W ,2W 给出如下定义:点P为图形1W 上一点,点Q 为图形2W 上一点,当点M 是线段PQ 的中点时,称点M 是图形1W ,2W 的“中立点”.如果点P (x 1,y 1),Q (x 2,y 2),那么“中立点”M 的坐标为⎪⎭⎫⎝⎛++2,22121y y x x .已知,点A (-3,0),B (0,4),C (4,0).(1)连接BC ,在点D (12,0),E (0,1),F (0,12)中,可以成为点A 和线段BC 的“中立点”的是____________;(2)已知点G (3,0),⊙G 的半径为2.如果直线y = - x + 1上存在点K 可以成为点A 和⊙G 的“中立点”,求点K 的坐标;(3)以点C 为圆心,半径为2作圆.点N 为直线y = 2x + 4上的一点,如果存在点N ,使得y 轴上的一点可以成为点N 与⊙C 的“中立点”,直接写出点N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11.(18门头沟一模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我们规定:如果存在点P ,使MNP ∆是以线段MN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称点P 为点M 、N 的 “和谐点”.(1)已知点A 的坐标为)3,1(,①若点B 的坐标为)3,3(,在直线AB 的上方,存在点A ,B 的“和谐点”C ,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②点C 在直线x =5上,且点C 为点A ,B 的“和谐点”,求直线AC 的表达式.(2)⊙O 的半径为r ,点D (1,4)为点E (1,2)、F ),(n m 的“和谐点”,若使得△DEF 与⊙O 有交点,画出示意图直接.....写出半径r 的取值范围.备用图1 备用图212.(18大兴一模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y轴上一点A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某函数图象于点D,点P是x轴上一动点,连接D P,过点P作DP的垂线交y轴于点E(E 在线段OA上,E不与点O重合),则称 DPE为点D,P,E的“平横纵直角”.图1为点D,P,E的“平横纵直角”的示意图.图113.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y 轴交于点(0,)F m ,与x 轴分别交于点B (3-,0),C (12,0). 若过点F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N . (1)点N 的横坐标为 ; (2)已知一直角为点,,N M K 的“平横纵直角”,若在线段OC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1M 、2M ,使相应的点1K 、2K 都与点F 重合,试求m 的取值范围; (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点Q ,连接BQ 与FN 交于点H ,当4560QHN ︒≤≤︒∠时,求m 的取值范围.图213.(18顺义一模28)如图1,对于平面内的点P 和两条曲线1L 、2L 给出如下定义:若从点P 任意引出一条射线分别与1L 、2L 交于1Q 、2Q ,总有12PQ PQ 是定值,我们称曲线1L 与2L “曲似”,定值12PQ PQ 为“曲似比”,点P 为“曲心”.例如:如图2,以点O'为圆心,半径分别为1r 、2r (都是常数)的两个同心圆1C 、2C ,从点O'任意引出一条射线分别与两圆交于点M 、N ,因为总有12''r O M O N r =是定值,所以同心圆1C 与2C 曲似,曲似比为12r r ,“曲心”为O'.(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kx =与抛物线2y x =、212y x =分别交于点A 、B ,如图3所示,试判断两抛物线是否曲似,并说明理由; (2)在(1)的条件下,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是否存在k 值,使⊙O 与直线BC 相切?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1)、(2)的条件下,若将“212y x =”改为“21y x m=”,其他条件不变,当存在⊙O与直线BC 相切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及k 与m 之间的关系式.图12L 1图214.(18通州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有不重合的两个点()11,y x Q 与()22y x P ,.若Q ,P 为某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顶点,且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均与x 或y 轴平行(或重合),则我们将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边长之和定义为点Q 与点P 之间的“直距PQ D ”.例如在下图中,点()1,1P ,()3,2Q ,则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1和2,此时点Q 与点P 之间的“直距”=3PQ D .特别地,当PQ 与某条坐标轴平行(或重合)时,线段PQ 的长即为点Q 与点P 之间的“直距”. (1)①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2,1A -,()2,0B -,则_______=AO D ,_______=BO D ;② 点C 在直线3y x =-+上,请你求出CO D 的最小值;(2)点E 是以原点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点F 是直线24y x =+上一动点.请你直接写出点E 与点F 之间“直距EF D ”的最小值.15.(18燕山一模27)如图,抛物线)0(2>++=a c bx ax y 的顶点为M ,直线y=m 与抛物线交于点A ,B ,若△AM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我们把抛物线上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 围成的图形称为该抛物线对应的准蝶形,线段AB 称为碟宽,顶点M 称为碟顶.(1)由定义知,取AB 中点N ,连结MN ,MN 与AB 的关系是(2)抛物线221x y =对应的准蝶形必经过B (m ,m ),则m = ,对应的碟宽AB 是(3)抛物线)0(3542>--=a a ax y 对应的碟宽在x 轴上,且AB =6.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有这样的点P (p x ,p y ),使得∠APB 为锐角,若有,请求出p y 的取值范围.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备用图准蝶形AMBABM。
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目录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解不等式组(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计算题(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解四边形(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几何证明(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几何综合(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函数计算及运用(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二次函数综合(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统计(含答案)解不等式组专题东城区18. 解不等式组4+6,23x x x x ⎧⎪+⎨⎪⎩>≥, 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 18. 解:4+6,23x x x x ⎧⎪⎨+⎪⎩①②>≥, 由①得,-x >2,------------------1分由②得,1x ≤, ------------------2分∴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2<≤.所有整数解为-1, 0, 1. ---------------------5分西城区18.解不等式组3(2)4112x x x ++⎧⎪⎨-<⎪⎩≥,并求该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解析】解①得,364x x ++≥,22x -≥,1x -≥,解②得,12x -<,3x <,∴原不等式解集为13x -<≤,∴原不等式的非负整数解为0,,2.海淀区18.解不等式组:()5331,263.2x x x x +>-⎧⎪⎨-<-⎪⎩ 18.解:() 5331, 263. 2x x x x +>-⎧⎪⎨-<-⎪⎩①② 解不等式①,得3x >-. …2分解不等式②,得2x <. ………4分所以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2x -<<. ………5分18.解不等式组:341,51 2.2x x x x ≥-⎧⎪⎨->-⎪⎩ 18.解:解不等式①,得1x ≤, ……………………2分解不等式②,得1x >-. ……………………4分∴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1x -<≤.………5分石景山区18.解不等式组:3(1)45622x x x x +>++<⎧⎪⎨⎪⎩,. 18.解:原不等式组为3(1)45,62.2x x x x +>++<⎧⎪⎨⎪⎩ 解不等式①,得2x <-. ………………2分 解不等式②,得2x <. ………………4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 -. ………………5分 朝阳区18. 解不等式组 :⎪⎩⎪⎨⎧>-->-.2216),3(21x x x x18. 解:原不等式组为⎪⎩⎪⎨⎧>-->-.2216),3(21x x x x解不等式①,得 5<x . ………………………………………2分解不等式②,得 21>x .………………………………………………4分 ∴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521<<x . …………………………………5分① ②18.解不等式组:⎩⎪⎨⎪⎧x -32<1,2(x +1)≥x -1.18.解:由(1)得,x-3<2X<5 ……………………….2′(2) 得 2x+2≥x-1x ≥-3 ……………………….4′所以不等式组的解是-3≤x <5……………………….5′ 门头沟区18. 解不等式组:1031+1.x x x ⎧-<⎪⎨⎪-⎩,≤3()18.(本小题满分5分)解不等式①得,x <3, …………………………………………2分解不等式②得,x ≥﹣2, ………………………………4分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 <3. ………………5分大兴区17.解不等式组:⎪⎩⎪⎨⎧>++≤+x x x x 2274)3(2 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 17. 解:⎪⎩⎪⎨⎧>++≤+x x x x 2274)3(2 由①,得21-≥x . ………………………………………………………1分 由②,得2<x . …………………………………………………………2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21<≤-x . ………………………………………4分 它的所有整数解为0,1. …………………………………………………5分① ②18.解不等式组3(1)45,513x x x x -≥-⎧⎪-⎨->⎪⎩,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 18.解:3(1)455 3 1x x x x -≥-⎧⎪⎨-->⎪⎩①② 解不等式①,得 x ≤2. ·········································································1 解不等式②,得 x >-1. ·······································································3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2x -<≤. ························································4 ∴适合原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0,1,2. ·······················································5 怀柔区18.解不等式组:()⎪⎩⎪⎨⎧<+-<-.1213,213x x x x 18.解:由①得:3x < . ………………………………………………………………………2分由②得:9x >- …………………………………………………………………………4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93x -<< ………………………………………………………5分 延庆区18.解不等式组:523(2)53.2x x x x -<+⎧⎪⎨+≤⎪⎩, 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 18.解:由①得,x <4. ……1分由②得,x ≥1 . ……3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4. ……4分∴ 原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为1,2,3. ……5分18.解不等式组:()7+1,2315 1.x x x x +⎧≥-⎪⎨⎪+<-⎩18.解不等式组:()7+12315x x x x +⎧≥-⎪⎨⎪+<-⎩解:解不等式①得 x ≥3- ……………………………………………………………2分 解不等式②得 2x > ………………………………………………………………4分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2x > …………………………………………………………5分计算题专题东城区17.计算:()2012sin 60-π-2++1-3-⎛⎫︒ ⎪⎝⎭. =217.解:原式分分西城区17114sin 3015-⎛⎫+︒- ⎪⎝⎭.【解析】原式1541)52122=+⨯-=+=. 海淀区17.计算:11()3tan 302|3-︒+. 17.解:原式=3323-⨯+- ………………4分=5- ………………5分丰台区1702cos 45(3π)|1-︒+-+-.1702cos 45(3π)|1︒+-+.=211++ ……………………4分= ……………………5分石景山区17.计算:012sin 455(3--++° 17.解:原式=2512⨯-+- ………………4分4=-- ………………5分朝阳区17. 计算:2sin30°+ .8)4()31(01+-+-π17. 解:原式 2213212+++⨯= …………………………………………………4分 225+=. ……………………………………………………………5分燕山区17.计算:4cos30°-12 + 20180 + ||1-317.4cos30°-12 + 20180 + ||1-3 =13132234-++-⨯=3 门头沟区17.计算:()201254sin 603π-⎛⎫--++-︒ ⎪⎝⎭.平谷区17.计算:(1013132sin 603-⎛⎫-+-︒ ⎪⎝⎭π.17.解:(1013132sin 603-⎛⎫-+--︒ ⎪⎝⎭π=331312-- ···········································································4 =1 ····································································································5 怀柔区17.计算:102130tan 3)3(31-︒⎪⎭⎫ ⎝⎛-+---π. 17.解:原式331132=--+ …………………………………………………4分.…………………………………………………………………5分延庆区17.计算:0113tan 301(2)()3π-︒+---.17.原式=3⨯33+3-1+1-3 ……4分=23-3 ……5分顺义区17.计算:()01312sin 452π--︒+-.17.解:()01312sin 452π--︒+-112132=-⨯+ (4)分13= ……………………………………………………………………………… 5分4=-解四边形专题东城区2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延长BA 至点E ,使AE = AB ,连接DE ,AC .(1)求证:四边形ACDE 为平行四边形;(2)连接CE 交AD 于点O . 若AC=AB =3,1cos 3B =,求线段CE 的长.21.(1) 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 ,∴=AB DC ,AB DC ∥.∵AB =AE ,∴=AE DC ,AE DC ∥.∴四边形ACDE 为平行四边形. -------------------2分(2) ∵=AB AC ,∴=AE AC .∴平行四边形ACDE 为菱形.∴AD ⊥CE .∵AD BC ∥,∴BC ⊥CE.在Rt △EBC 中,BE =6, 1cos 3BC B BE ==, ∴=2BC .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42BC 分 西城区21.如图,在ABD △中,ABD ADB ∠=∠,分别以点B ,D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在BD 的右侧作弧,两弧交于点C ,分别连接BC ,DC ,AC ,记AC 与BD 的交点为O . (1)补全图形,求AOB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2)若5AB =,3cos 5ABD ∠=,求BD 的长.BDA【解析】(1)补全的图形如图所示.90AOB ∠=︒. 证明:由题意可知BC AB =,DC AB =, ∵在ABD △中,ABD ADB ∠=∠, ∴AB AD =,∴BC DC AD AB ===, ∴四边形ABCD 为菱形, ∴AC BD ⊥, ∴90AOB ∠=︒.(2)∵四边形ABCD 为菱形, ∴OB OD =.在Rt ABO △中,90AOB ∠=︒,5AB =,3cos 5ABD ∠=,∴cos 3OB AB ABD =⋅∠=, ∴26BD OB ==.ABCDO海淀区21.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E ∥BD ,BE ∥AC ,OE = CD .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若AD = 2,则当四边形ABCD 的形状是__________时,四边形AOBE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是_______.C B EOAD21.(1)证明:∵AE BD ∥,BE AC ∥,∴四边形AEBO 是平行四边形. ………………1分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C AB =. ∵OE CD =, ∴OE AB =.∴平行四边形AEBO 是矩形. ………………2分 ∴90BOA ∠=︒. ∴AC BD ⊥.∴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 ………………3分 (2) 正方形; ………………4分2. ………………5分丰台区21.已知:如图,菱形ABCD ,分别延长AB ,CB 到点F ,E ,使得BF = BA ,BE = BC ,连接AE ,EF ,FC ,CA .(1)求证:四边形AEFC 为矩形;(2)连接DE 交AB 于点O ,如果DE ⊥AB ,AB = 4,求DE 的长.ABCEDF21.(1)证明:∵BF =BA ,BE =BC ,∴四边形AEFC 为平行四边形. ………………………1分 ∵四边形ABCD 为菱形, ∴BA =BC .∴BE =BF .∴BA + BF = BC + BE ,即AF =EC .∴四边形AEFC 为矩形. ………………………2分(2)解:连接DB .由(1)知,AD ∥EB ,且AD =EB . ∴四边形AEBD 为平行四边形 ∵DE ⊥AB ,∴四边形AEBD 为菱形.∴AE =EB ,AB =2AG ,ED =2EG . ………………………4分 ∵矩形ABCD 中,EB =AB ,AB=4, ∴AG =2,AE =4.∴Rt △AEG 中,EG=23.∴ED=43. ………………………5分 (其他证法相应给分)石景山区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 BCD ∠=∠=°,210BC CD ==,CE AD ⊥于点E . (1)求证:AE CE =;(2)若tan 3D =,求AB 的长.BA CE D21.(1)证明:(法一)过点B 作BH ⊥CE 于H ,如图1. ∵CE ⊥AD ,∴∠BHC =∠CED =90°,190D ∠+∠=︒. ∵∠BCD =90°, ∴1290∠+∠=︒, ∴2D ∠=∠. 又BC =CD∴BHC △≌CED △. ∴BH CE =.∵BH ⊥CE ,CE ⊥AD ,∠A =90°, ∴四边形ABHE 是矩形, ∴AE BH =.∴AE CE =. ………………3分 (法二)过点C 作CH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H .图略,证明略. (2)解: ∵四边形ABHE 是矩形, ∴AB HE =.∵在Rt CED △中,tan 3CE D DE==,设,3DE x CE x ==,∴10210CD x ==. ∴2x =.∴2DE =,6CE =. ………………4分 ∵2CH DE ==.∴624AB HE ==-=. ………………5分朝阳区21. 如图,在△ABC 中,D 是AB 边上任意一点,E 是BC 边中点,过点C作AB 的平行线,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BF ,CD . (1)求证:四边形CDBF 是平行四边形; (2)若∠FDB =30°,∠ABC =45°,BC =,求DF 的长.21.(1)证明:∵CF ∥AB ,∴∠ECF =∠EBD . ∵E 是BC 中点, ∴CE =BE .∵∠CEF =∠BED , ∴△CEF ≌△BED . ∴CF =BD .∴四边形CDBF 是平行四边形. ………………………2分(2)解:如图,作EM ⊥DB 于点M ,∵四边形CDBF 是平行四边形,BC =24,∴2221==BC BE ,DE DF 2=. 在Rt △EMB 中,2sin =∠⋅=ABC BE EM . ……………………3分在Rt △EMD 中,42==EM DE . …………………4分∴DF =8. ………………………………………………………5分燕山区23. 如图,在△AB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初三数学一模综合题分类讲解
第25题:函数操作题
除海淀区外其它所有区县全部仿2017年中考题第26题.
标准三步:
第①步:选点、画图、测量、填表(精准作图);
第②步:画函数图像;
第③步:特定条件下求值(通常转化为直线与函数图像交点)
其中有五个区县在第③步的设问方式有变化,其中平谷区考察“垂线段最短”,门头沟、东城考察“最短路径”,延庆和石景山通过给出或算出y值在图像上估出对应的x值,顺义则改为求范围.
海淀区回归了到了前两年的题型,给出了函数解析式
第26题:代数综合题
延续了近些年的一贯考察方式。
基本还是围绕两个考点:
①考察二次函数开口大小(二次项系数a);
②考察对称性•
第27题:几何综合题
第28题:代几综合题
典型试题分析
1.(西城区一模第25题)如图,P为O O的直径AB上的一个动点,点C在AB上,连接PC过点A作PC
的垂线交O O于点Q.已知AB=5cm, AC=3cm,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 cm, A, Q 两点间的距离为y cm.
某同学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探究.
下面是该同学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 )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及分析,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说明:补全表格时的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2018西城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G :221(0)y mx mx m m =++-≠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G 的顶点为D ,直线l :1(0)y mx m m =+-≠.(1)当1m =时,画出直线l 和抛物线G ,并直接写出直线l 被抛物线G 截得的线段长. (2)随着m 取值的变化,判断点C ,D 是否都在直线l 上并说明理由.(3)若直线l 被抛物线G 截得的线段长不小于2,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x2018石景山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将抛物线21G y mx =+:(0m ≠)向右平移位长度后得到抛物线2G ,点A 是抛物线2G 的顶点.(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2)过点0(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与抛物线2G 交于B ,C 两点. ①当=90BAC ∠°时,求抛物线2G 的表达式;②若60120BAC <∠<°°,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3y x bx =-+-的对称轴为直线x =2.(1)求b 的值;(2)在y 轴上有一动点P (0,m ),过点P 作垂直y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 (x 1,y 1),B (x 2 ,y 2),其中 12x x <.①当213x x -=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出m 的值;②把直线PB 下方的函数图象,沿直线PB 向上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W ,新图象W 在0≤x ≤5 时,44y -≤≤,求m 的取值范围.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nx 2-4nx+4n-1(n ≠0),与x 轴交于点C ,D(点C 在点D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A .(1)求抛物线顶点M 的坐标;(2)若点A 的坐标为(0,3),AB ∥x 轴,交抛物线于点B ,求点B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将抛物线在B ,C 两点之间的部分沿y 轴翻折,翻折后的图象记为G ,若直线m x y +=21与图象G 有一个交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 的取值范围.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22y x ax b =-+的顶点在 x 轴上,1(,)P x m ,2(,)Q x m (12x x <)是此抛物线上的两点.(1)若1a =,①当m b =时,求1x ,2x 的值;②将抛物线沿y 轴平移,使得它与x 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4,试描述出这一变化过程;(2)若存在实数c ,使得11x c ≤-,且27x c ≥+成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440y ax ax a =--≠与y 轴交于点A ,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B .(1)求点A ,B 的坐标;(2)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两根都在1,3之间(包括1,3),结合函数的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244=00ax ax a --≠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02342≠-+-=aaaxaxy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1)当抛物线过原点时,求实数a的值;(2)①求抛物线的对称轴;②求抛物线的顶点的纵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3)当AB≤4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43y ax ax a =-+的最高点的纵坐标是2.(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抛物线的表达式;(2)将抛物线在1≤x ≤4之间的部分记为图象G 1,将图象G 1沿直线x = 1翻折,翻折后的图象记为G 2,图象G 1和G 2组成图象G .过(0,b )作与y 轴垂直的直线l ,当直线l 和图象G 只有两个公共点时,将这两个公共点分别记为P 1(x 1,y 1),P 2(x 2,y 2),求b 的取值范围和x 1 + x 2的值.26.抛物线2y ax bx =+x 轴于点A (-1,0),C (3,0),交y 轴于点B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相交于点D . 点P 为线段OB 上的点,点E 为线段AB 上的点,且PE ⊥AB.(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计算PE PB的值; (3)请直接写出12PB +PD 的最小值为 .26.有一个二次函数满足以下条件: ①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1,0)A ,22(,)B x y (点B 在点A 的右侧); ②对称轴是3x =;③该函数有最小值是-2.(1)请根据以上信息求出二次函数表达式;(2)将该函数图象2x x >的部分图象向下翻折与原图象未翻折的部分组成图象“G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图象“G ”相交于点33(,)C x y 、44(,)D x y 、55(,)E x y (345x x x <<),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求345x x x ++的取值范围.2018大兴一模2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31)2(0)y x m x m m m =-+++>,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A 1(,0)x ,B 2(,0)x ,且12x x <.(1)求1223-+x x 的值;(2)当m=1223-+x x 时,将此抛物线沿对称轴向上平移n 个单位,使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顶点落在△ABC 的内部(不包括△ABC 的边),求n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答案即可).2018顺义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抛物线2y x bx c =++顶点A 的横坐标是-1,且与y 轴交于点B (0,-1),点P 为抛物线上一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将抛物线2y x bx c =++向下平移4个单位,点P 平移后的对应点为Q .如果OP =OQ ,求点Q 的坐标.2018通州一模2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C 是二次函数2441y mx mx m =+++的图象的顶点,一次函数4+=x y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1)请你求出点A ,B ,C 的坐标;(2)若二次函数2441y mx mx m =+++与线段AB 恰有一个公共点,求m 的取值范围.。
(完整版)2018年北京各区初三数学中考一模汇编——几何综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2018年北京各区初三数学中考一模汇编——几何综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2018年北京各区初三数学中考一模汇编——几何综合的全部内容。
1、(2018东城一模)已知△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AD =AB , 过点C 作AD 的垂线,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H . (1)如图1,若60BAC ∠=︒①直接写出B ∠和ACB ∠的度数; ②若AB =2,求AC 和AH 的长;(2)如图2,用等式表示线段AH 与AB +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2018西城一模)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
将射线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α,所得射线与线段BD 交于点M ,作CE ⊥AM 于点E ,点N 与点M 关于直线CE 对称,连接CN . (1)如图1,当0°〈α<45°时,①依题意补全图1;②用等式表示∠NCE 与∠BAM 之间的数量关系: ; (2)当45°<α<90°时,探究∠NCE 与∠BAM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3)当0°〈α<90°时,若边AD 的中点为F ,直接写出线段EF 的最大值。
图用图3、(2018海淀一模)如图,已知60AOB ∠=︒,点P 为射线OA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E OB ⊥,交OB 于点E ,点D 在AOB ∠内,且满足DPA OPE ∠=∠,6DP PE +=. (1)当DP PE =时,求DE 的长;(2)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请判断是否存在一个定点M ,使得DMME的值不变?并证明你的判断。
1(2019+++延庆+++一模)(1)对称轴:x =2,B (5,2) (2)12a ≥或2a ≤-2(2019+++房山+++一模)(1)∵抛物线2y x mx n =++过点A (−1,a ),B (3,a ) ∴抛物线的对称轴x =1 ∵抛物线最低点的纵坐标为−4 ∴抛物线的顶点是(1,−4) ∴抛物线的表达式是2(1)4y x =--即223y x x =-- m =−2,n =−3………… 2分 把 A (−1,a ) 代入抛物线表达式 223y x x =-- 求得a =0……………………… 3分 (2)如图当y =kx +2经过点B (3,0)时, 0=3k +2,k =−23……………………… 4分 当y =kx +2经过点A (−1,0)时,0=−k +2,k =2……………………… 5分 综上所述,当k ≤−23或k ≥2时,直线y =kx +2与G 有公共点…………… 6分3(2019+++通州+++一模)(1)∵二次函数2y x ax b =-+在0x =和4x =时的函数值相等 ∴对称轴为直线2x =………………1分(2)① 不妨设点M 在点N 的左侧 ∵对称轴为直线2x =,2MN = ∴点M 的坐标为(1,1),点N 的坐标为(3,1)………………2分 ∴22ax -=-=,11a b =-+ ∴4a =,4b =………………4分 ② 15b <≤………………6分4(2019+++平谷+++一模) (1)m(2)∵3222-+-=m mx x y ()23x m =--∴抛物线顶点坐标为(m ,-3) ∵抛物线经过点A ,B 时,且AB ∥x 轴 ∴抛物线对称轴为x=m =2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41y x x =-+ (3)01m <≤5(2019+++门头沟+++一模)(1)∵直线4y x =+与x 轴交于点A ∴点A 坐标为(-4,0) ∵直线4y x =+与与过点(0,5)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交于点B ∴点B 坐标为(1,5)………… 1分∵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点C ∴点C 坐标为(-4,10)…………… 2分 (2)①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22y x mx m m =-+-∴顶点坐标为(m ,-m )…………… 3分 ∵抛物线顶点在直线4y x =+上 ∴4m m -=+ ∴m = - 2…………… 4分 ② 6 4.m ≤≤-…………… 6分6(2019++石景山+++一模)(1)∵1(0)y kx k =+≠经过点A 23(,) ∴1k =∵直线1y x =+与抛物线2y ax bx a =++的对称轴交于点C ()m,2∴1m = (2)∵抛物线2y ax bx a =++的对称轴为1x = ∴12ba-=,即2b a =-. ∴22y ax ax a =-+2(1)a x =-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0(3)当0a >时,如图 若抛物线过点B 01(,),则1a = 结合函数图象可得01a << 当0a <时,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01a <<7(2019+++西城+++一模)(1)∵223y ax ax a =--=2(23)a x x --=(1)(3)a x x +- 令0=y ,得1-=x ,或3=x∴A (-1,0),B (3,0)………………2分当1a =时,抛物线化为223y x x =--=2(1)4x --∴D (1,-4)……………3分 (2) 如图,当0a >时当1a =时,抛物线在点A ,B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 所围成的区域 内恰有7个整点 当34a =时,抛物线在点A ,B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 所围成的区域 内有6个整点 结合函数图象可得,314a <≤ 当0a <时,同理可得314a<-≤- ∴a 的取值范围是314a<-≤-,或314a <≤…………6分9(2019+++丰台+++一模)(1) ()42--=m x y ()4-∴,m P 即顶点P 的纵坐标为-4 (2)①AB 长为定值 令y=0,则22240x mx m -+-= 则2()4x m -=解得22x m x m =+=-或 AB 长为2(2)4m m +--= ②当MA=5时,可求A 点坐标为(-3,0)或(3,0)∵AB=4 ∴MA=5时,m=-1或m=1 ∵214x x m m -+=+结合图象可知,21x x m -+的取值范围为212115x x m x x m -+≤--+≥或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432y ax ax a =-+-(0a ≠)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A ,将点A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点B 的坐标(2)若抛物线与线段AB 有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 求a 的取值范围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2y x mx n =++的图象经过点A (−1,a )B (3,a ),且顶点的纵坐标为-4(1)求m ,n 和a 的值(2)记二次函数图象在点A ,B 间的部分为G (含点A 和点B ),若直线2y kx =+与图象G 有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k 的取值范围 3已知二次函数2y x ax b =-+在0x =和4x =时的函数值相等 (1)求二次函数2y x ax b =-+的对称轴(2)过P (0,1)作x 轴的平行线与二次函数2y x ax b =-+ 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①当2MN =时,求b 的值②当=4PM PN +时,请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4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3222-+-=m mx x y 与y 轴交于点A ,过A 作AB ∥x 轴与直线x =4交于B 点 (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2)当抛物线经过点A ,B 时,求此时抛物线的表达式(3)记抛物线在线段AB 下方的部分图象为G (包含A ,B 两点),点P (m ,0)是x 轴上一动点,过P 作PD ⊥x 轴于P ,交图象G 于点D ,交AB 于点C ,若CD ≤1,求m 的取值范围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4y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与过点(0,5)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交于点B ,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点C(1)求点B 和点C 坐标(2)已知某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22y x mx m m =-+- ① 如果该抛物线顶点在直线4y x =+上,求m 的值 ② 如果该抛物线与线段BC 有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 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y kx =+(0)k ≠经过点(2,3)A ,与y 轴交于点B ,与抛物线2y ax bx a =++的对称轴交于点(,2)C m (1)求m 的值(2)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3)11(,)N x y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过点N 作垂直 于y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22(,)P x y ,33(,)Q x y (点P 在点Q 的左侧).若213x x x <<恒成立,结合 函数的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2y x mx n =-+(1)当2m =时,①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并用含n 的式子表示顶点的纵坐标 ②若点1(2,)A y -,22(,)B x y 都在抛物线上,且21y y >,则2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已知点(1,2)P -,将点P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 . 当3n =时,若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像,求m 的取值范围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3(0)y ax ax a a =--≠的顶点为D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左侧)(1) 当1a =时,求点A ,B ,D 的坐标(2) 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若抛物线在点A ,B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 所围成的区域内(不含边界)恰有7个整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c bx ax y ++=2过原点和点A (-2,0)(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已知点⎪⎭⎫ ⎝⎛230,B ,记抛物线与直线AB 围成的封闭区域(不含边界)为 W ①当a=1时,求出区域W 内的整点个数②若区域W 内恰有3个整点,结合函数图像,直接写 出a 的取值范围 10已知抛物线2224y x mx m =-+-,抛物线的顶点为P(1)求点P 的纵坐标(2)设抛物线x 轴交于A 、B 两点,1122(,),(,)A x y B x y ,21x x >①判断AB 长是否为定值,并证明②已知点M (0,-4),且MA ≥5,求21-x x m +的取值范围 1(2019+++延庆+++一模)(1)∵∠ADC =60°,DA=DC ∴△ADC 是等边三角形 ∴∠DAC =60°,AD=AC .∵∠ABC=120°,BD 平分∠ABC ∴∠ABD=∠DBC =60° ∴∠DAC =∠DBC =60° ∵∠AOD =∠BOC∠ADB=180°-∠DAC-∠AOD ∠ACB=180°-∠DBC-∠BOC ∴∠ADB=∠ACB(2)结论:DH=BH+BC 在HD 上截取HE=HB∵AH ⊥BD ∴∠AHB=∠AHE =90° ∵AH =AH ∴△ABH ≌△AEH ∴AB=AE, ∠AEH=∠ABH =60° ∴∠AED=180°-∠AEH=120° ∴∠ABC=∠AED=120° ∵AD=AC, ∠ADB=∠ACB ∴△ABC ≌△AED ∴DE=BC ∵DH=HE+ED ∴DH=BH+BC2(2019+++房山+++一模)(1)解: 依题意,∠CAB =45° ∵∠BAD =α ∴∠CAD =45α︒-∵∠ACB =90°,BE ⊥AD ,∠ADC =∠BDE ∴∠DBE =∠CAD =45α︒-……………………………… 2分 (2)解:①补全图形如图……………………… 4分 ②猜想:当D 在BC 边的延长线上时,EB -EAEC ……………… 5分 证明:过点C 作CF ⊥CE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 ∵∠ACB =90° ∴∠ACF =∠BCE∵CA =CB ,∠CAF =∠CBE ∴△ACF ≌△BCE ………… 6分∴AF =BE ,CF =CE ∵∠ECF =90° ∴EFEC即AF -EA EC ∴EB -EA …………………… 7分3(2019+++通州+++一模)(1)连接AE∵点B 关于射线AD 的对称点为E ∴AE =AB ,BAF EAF α∠=∠=∵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 AC =,60BAC ACB ∠=∠=︒∴602EAC α∠=︒-,AE AC =………1分∴()1180602602ACE αα∠=︒-︒-=︒+⎡⎤⎣⎦ ∴6060BCF ACE ACB αα∠=∠-∠=︒+-︒=……………2分另解:借助圆 (2)AF EF CF -=证明:如图,作60FCG ∠=︒交AD 于点G ,连接BF ……………3分 ∵BAF BCF α∠=∠=,ADB CDF ∠=∠ ∴60ABC AFC ∠=∠=︒ ∴△FCG 是等边三角形 ∴GF =FC ……………… 4分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C AC =,60ACB ∠=︒∴ACG BCF α∠=∠= 在△ACG 和△BCF 中CA CB ACG BCF CG CF =⎧⎪∠=∠⎨⎪=⎩,,, ∴△ACG ≌△BCF∴AG BF =……………5分 ∵点B 关于射线AD 的对称点为E ∴BF EF =……………6分 ∴AF AG GF -= ∴AF EF CF -=………………7分 另一种证法:作60FAH ∠=︒交FC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BF4(2019+++平谷+++一模) (1)∠BCD =120°-α (2)解:方法一:延长BA 使AE=BC ,连接DE 由(1)知△ADC 是等边三角形 ∴AD=CD∵∠DAB+∠DCB=∠DAB+∠DAE=180°∴∠DAB=∠DAE ∴△ADE≌△CDB ∴BD=BE ∴BD=AB+BC 方法二:延长AB使AF=BC,连接CF∠BDC=∠ADE ∵∠ABC=120°∴∠CBF=60°∴△BCF是等边三角形∴BC=CF ∵∠DCA=∠BCF=60°∴∠DCA+∠ACB=∠BCF+∠ACB 即∠DCB=∠ACF ∵CA=CD∴△ACF≌△DCB ∴BD=AF ∴BD=AB+BC(3)AC,BD的数量关系是:AC BD位置关系是:AC⊥BD于点P5(2019+++门头沟+++一模)(1)补全图形(如图1)…………… 1分证明:略………… 3分(2)线段OE,OP和O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OF+OEOP …… 4分证明:如图2,作PQ⊥PO交OB于Q∴∠2+∠3=90°,∠1+∠2=90°∴∠1=∠3又∵OC平分∠AOB,∠AOB=90°∴∠4=∠5=45°又∵∠5+∠6=90°∴∠6=45°∴∠4=∠6 ∴PO=PQ ∴△EPO≌△FPQ…………… 5分∴PE=PF,OE=FQ又∵OQ=OF+FQ =OF+OE 又∵OQ∴OF+OE…………… 6分(3)线段OE,OP和O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OF - OE…………… 7分6(2019++石景山+++一模) (1)补全的图形如图1所示 (2)△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CA ==,60ABC BCA CAB ∠=∠=∠=︒由平移可知ED ∥BC ,ED =BC ……… 2分60ADE ACB ∴∠=∠=︒ 90GMD ∠=︒ 2DG DM DE ∴==…… 3分DE BC AC == DG AC ∴= AG CD ∴=……… 4分(3)线段AH 与CG 的数量关系:AH = CG ……… 5分 如图2,连接BE ,EF,ED BC =ED ∥BC BEDC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E CD CBE ADE ABC ∴=∠=∠=∠, GM ED 垂直平分EF DF ∴= DEF EDF ∴∠=∠ED ∥BCBFE DEF BFH EDF ∴∠=∠∠=∠, BFE BFH ∴∠=∠BF BF = BEF BHF ∴△≌△………… 6分BE BH CD AG ∴===AB AC = AH CG ∴=……… 7分7(2019+++西城+++一模)D8(2019+++燕山+++一模)(1)①补全的图形如图的所示………1分 ②证明:∵∠ADE =∠B =90°∴∠EDC +∠ADB =∠BAD +∠ADB =90° ∴∠EDC =∠BAD ……………3分 (2) ①CEBD ……………4分 ②想法1:如图,过点E 作EF ⊥BC ,交BC 延长线于点F ∴∠F =90° 在△ADB 和△DEF 中,∠B =∠F =90°,∠EDC =∠BAD ,AD =DE ∴△ADB ≌△DEF ∴AB =DF ,BD =EF ∵AB =BC ∴DF =BC 即DC +CF =BD +DC ∴CF =BD =EF ∴△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ECFBD ……………7分 想法2:证明:在线段AB 上取一点F ,使得BF =BD ,连接DF∵∠B =90°,AB =BC ∴DFBD ∵AB =BC ,BF =BD ∴AB -BF =BC -BD 即AF =DC 在△ADF 和△DEC 中AF =DC ,∠BAD =∠EDC ,AD =DE ∴△ADF ≌△DECFABECD∴CE=DF BD……………7分想法3:证明:延长AB到F,使得BF=BD,连接DF,CF∵∠B=90°∴DF在Rt△ABD和Rt△CBF中∠ABD=∠CBF=90°,AB=BC,BD=BF ∴△ABD≌△CBF∴AD=CF,∠BAD=∠BCF ∵AD=DE ∴DE=CF∵∠EDC=∠BAD ∴∠EDC=∠BCF ∴DE∥CF∴四边形DFCE为平行四边形∴CE=DF BD……………7分9(2019+++丰台+++一模)10(2019+++密云+++零模) (1)补全图形AD 与BE 的数量关系为AD=BE(2)∵∠ACB=∠DCE= 60° ∴∠ACD=∠BCE 又∵AC=BC,CD=CE ∴△ACD ≌△BCE ∴AD=BE, ∠CBE=∠CAD=60°∴∠ABF=180°-∠ABC-∠CBE=60° 在Rt AFB ∆中,AF AB=∴ABDBAH O DBA1已知:四边形ABCD 中,120ABC ∠=︒,60ADC ∠=︒,AD =C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BD 平分∠ABC ,过点A 作AH BD ⊥,垂足为H (1)求证:ADB ACB ∠=∠(2)判断线段BH ,DH ,B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已知:Rt △ABC 中,∠ACB =90°,AC =BC(1) 如图1,点D 是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AD ,过点B 作B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CE . 若∠BAD =α,求∠DBE 的大小 (用含α的式子表示)(2) 如图2,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D ,过点B 作BE ⊥AD ,垂足E 在线段AD 上,连接CE . ①依题意补全图2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EA ,EB 和E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AA3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D 是线段BC 上一点.作射 线AD ,点B 关于射线AD 的对称点为E .连接CE 并 延长,交射线AD 于点F(1)设BAF α∠=,用α表示BCF ∠的度数(2)用等式表示线段AF 、CF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 4在△ABC 中,∠ABC =120°,线段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D ,连接CD ,BD 交AC 于P (1)若∠BAC =α,直接写出∠BCD 的度数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2)求AB ,BC ,BD 之间的数量关系 (3)当α=30°时,直接写出AC ,BD 的关系5如图,∠AOB = 90°,OC 为∠AOB 的平分线,点P 为OC 上一个动点,过点P 作射线PE 交OA 于点E .以点P 为旋转 中心,将射线PE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交OB 于点F (1)根据题意补全图1,并证明PE = PF(2)如图1,如果点E 在OA 边上,用等式表示线段OE ,OP 和O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如图2,如果点E 在OA 边的反向延长线上,直接写出线段OE ,OP 和OF 之间的数量关系6如图,在等边△ABC 中,D 为边AC 的延长线上一点()CD AC ,平移线段BC ,使点C 移动到点D ,得到线段ED ,M 为ED 的中点,过点M 作ED 的垂线,交BC 于点F ,交AC 于点G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求证:AG = CD(3)连接DF 并延长交AB 于点H ,用等 式表示线段AH 与CG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PPEECCBBOOAADB A7如图,在△ABC 中,∠ABC =90°,BA=BC .将线段A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D ,E 是边BC 上的一动点,连接DE 交AC 于点F ,连接BF (1) 求证:FB=FD(2) 点H 在边BC 上,且BH=CE ,连接AH 交BF 于点N ①判断AH 与BF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连接CN .若AB =2,请直接写出线段CN 长度的最小值8如图,在△ABC 中,AB =BC ,∠B =90°,点D 为线段BC 上一个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AD ,将线段AD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E ,连接EC(1) ① 依题意补全图1 ② 求证:∠EDC =∠BAD(2) ① 小方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在点D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E 与BD 的数量关系始终不变,用等式表示为② 小方把这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想法1:过点E 作EF ⊥BC ,交BC 延长线于点F ,只需证△ADB ≌△DEF . 想法2:在线段AB 上取一点F ,使得BF =BD ,连接DF ,只需证△ADF ≌△DEC . 想法3:延长AB 到F ,使得BF =BD ,连接DF ,CF ,只需证四边形DFCE 为平行四边形.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方证明①中的猜想(一种方法即可)备用图AB CD 图1 DCBA9在ABC ∆中,090=∠ACB ,AC=BC ,D 为AB 的中点,点E 为A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E ,过点D 作DF ⊥DE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BF=CE(2)若CE=AC ,用等式表示线段DF 与AB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0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D 是线段AB 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将线段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E.连结DE 、BE(1)依题意补全图1并判断AD 与BE 的数量关系(2)过点A 作AF EB ⊥交EB 延长线于点F ,用等式表示线段EB 、DB 与A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图2D C B A 图1A B CD。
代几综合2018西城一模28.对于平面内的⊙C 和⊙C 外一点Q ,给出如下定义:若过点Q 的直线与⊙C 存在公共点,记为点A ,B ,设AQ BQkCQ ,则称点A (或点B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特别地,当点A 和点B 重合时,规定AQ BQ ,2AQk CQ (或2BQCQ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1,0)Q ,(1,0)C ,⊙C 的半径为r .(1)如图1,当2r 时,①若1(0,1)A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则k 的值为__________.②2(12,0)A 是否为⊙C 的“2相关依附点”.答:__________(填“是”或“否”).(2)若⊙C 上存在“k 相关依附点”点M ,①当1r,直线QM 与⊙C 相切时,求k 的值.②当3k 时,求r 的取值范围.(3)若存在r 的值使得直线3y x b 与⊙C 有公共点,且公共点时⊙C 的“3相关依附点”,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备用图C yxO Q 图1C y x OA 1A 2Q2018平谷一模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以MN 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1)已知点A (2,0),B (0,23),则以AB 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_______;(2)若点C (1,2),点D 在直线y =5上,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 表达式;(3)⊙O 的半径为2,点P 的坐标为(3,m ) .若在⊙O 上存在一点Q ,使得以QP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m 的取值范围.。
代数综合专题东城区20.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20x m x m -+++=.(1) 求证:无论实数m 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 若方程有一个根的平方等于4,求m 的值.20. (1)证明:()()2=+3-42m m ∆+()2=+1m∵()2+10m ≥,∴无论实数m 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实根. -------------------2分(2)解:由求根公式,得()()1,231=2m m x +±+, ∴1=1x ,2=+2x m .∵方程有一个根的平方等于4,∴()2+24m =.解得=-4m ,或=0m . -------------------5分西城区20.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30mx m x +--=(m 为实数,0m ≠).(1)求证: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如果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为正整数,求整数m 的值.【解析】(1)2222(3)4(3)691269(3)0m m m m m m m m ∆=--⨯-=-++=++=+≥ ∴此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由求根公式,得(3)(3)2m m x m --±+=, ∴11x =,23x m=-(0m ≠). ∵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为正整数,∴整数m 的值为1-或3-.海淀区20.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3)10x m x m --++=.(1)若m 是方程的一个实数根,求m 的值;(2)若m 为负数..,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20.解:(1)∵m 是方程的一个实数根,∴()222310m m m m --++=. ………………1分 ∴13m =-. ………………3分 (2)24125b ac m ∆=-=-+.∵0m <,∴120m ->.∴1250m ∆=-+>. ………………4分∴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丰台区20.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 4x + 2m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m 的取值范围;(2)如果m 为非负整数....,且该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求m 的值.20.解:(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0.∴Δ=24421680m m --⋅=->().∴2m <. ………………………2分(2)∵2m <,且m 为非负整数,∴=0m 或1. ………………………3分当m =0时,方程为240x x -=,解得方程的根为01=x ,24x =,符合题意;当m =1时,方程为2420x x -+=,它的根不是整数,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m =0. ………………………5分石景山区20.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2)60mx m x +--=.(1)当m 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m 为何整数时,此方程的两个根都为负整数.20.解:(1)∵24b ac ∆=-2(32)24m m =-+2(32)0m =+≥∴当0m ≠且23m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 3分 (2)解方程,得: 12x m=,23x =-. …………… 4分 ∵m 为整数,且方程的两个根均为负整数,∴1m =-或2m =-.∴1m =-或2m =-时, 此方程的两个根都为负整数. …………… 5分朝阳区20.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k x k x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该方程有一个根是正数,求k 的取值范围.20. (1)证明:依题意,得k k 4)1(2-+=∆ …………………1分.)1(2-=k …………………………………2分∵0)1(2≥-k ,∴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3分(2)解:由求根公式,得11-=x ,k x -=2. …………………………4分∵方程有一个根是正数,∴0>-k .∴0<k .………………………………5分燕山区2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0x k x k k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方程有一个根为1时,求k 的值.21.(1) 证明:因为[])(14)12(4222k k k ac b +⨯⨯-+-=- 01〉=所以有两个不等实根 …………3′..(2)当x=1 时,01)12(12=++⨯+-k k k 02=-k k ′1021==k k 或 ………5′门头沟区22.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410x x k ++-=有实数根.(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k 为正整数,且方程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求k 的取值.22(本小题满分5分)解:(1)由题意得,168(1)0k ∆=--≥.………………………………………1分∴3k ≤. ………………………………………2分(2)∵k 为正整数,∴123k =,,.当1k =时,方程22410x x k ++-=有一个根为零;……………………3分当2k =时,方程22410x x k ++-=无整数根; ……………………4分当3k =时,方程22410x x k ++-=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综上所述,1k =和2k =不合题意,舍去;3k =符合题意.……………5分大兴区20.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632=-+-k x x 有实数根,k 为负整数.(1)求k 的值;(2)如果这个方程有两个整数根,求出它的根.20.解:(1)根据题意,得Δ=(-6)2-4×3(1-k )≥0.解得2≥-k .……………………………………………………………1分∵k 为负整数,∴k =-1,-2.……………………………………… 2分(2)当1=-k 时,不符合题意,舍去; ………………………………… 3分当2=-k 时,符合题意,此时方程的根为121==x x .………… 5分平谷区20.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 的取值范围;(2)当k 为正整数时,求此时方程的根.20.解:(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Δ2410k =-->····················· 1 =8-4k >0.∴2k < (2)(2)∵k 为正整数,∴k =1. ··························· 3 解方程220x x +=,得120,2x x ==-. ············· 5 怀柔区20.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6990-+-=x mx m .(1)求证: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此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x 1,x 2,其中x 1>x 2,若x 1=2x 2,求m 的值.20.(1)∵△=(-6m)2-4(9m 2-9) ……………………………………………………………………1分=36m 2-36m 2+36=36>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分(2)66332m x m ±===±.……………………………………………………3分 ∵3m+3>3m -3,∴x 1=3m+3,x 2=3m-3, …………………………………………………………………………4分 ∴3m+3=2(3m -3) .∴m=3. …………………………………………………………………………………………5分 延庆区20.已知:∠AOB 及边OB 上一点C .求作:∠OCD ,使得∠OCD=∠AOB .要求:1.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说明:作出一个..即可) 2.请你写出作图的依据.C B O A20. (1)作图(略) ……2分(2)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等边对等角. ……5分顺义区20.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260x m x m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有一个根是负数,求m 的取值范围.20.(1)证明:∵()214(26)m m ⎡⎤∆=----⎣⎦221824m m m =-+-+21025m m =-+ ()25m =-≥0 …………………………………………………… 2分 ∴ 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 3分(2)解:∵1(5)2m m x -±-==, ∴ 13x m =-,22x =. ……………………………………………… 4分 由已知得 30m -<.∴ 3m <. ………………………………………………………………… 5分。
第10讲 代几综合(新定义) 1.(海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C 上存在一点T 不与O 重合,使点P 关于直线OT 的对称点'P 在C 上,则称P 为C 的反射点.下图为C 的反射点P 的示意图.(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A 的半径为2,①在点(0,0)O ,(1,2)M ,(0,3)N -中,A 的反射点是____________;②点P 在直线y x =-上,若P 为A 的反射点,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2,y 轴上存在点P 是C的反射点,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1.解(1)①A 的反射点是M ,N . ②设直线y x =-与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和3的两个圆的交点从左至右依次为D ,E ,F ,G ,过点D 作⊥DH x 轴于点H ,如图.可求得点D 的横坐标为322-. 同理可求得点E ,F ,G 的横坐标分别为22-,22,322. 点P 是A 的反射点,则A 上存在一点T ,使点P 关于直线OT 的对称点'P 在A 上,则'OP OP =.∵1'3≤≤OP ,∴13≤≤OP . 反之,若13≤≤OP ,A 上存在点Q ,使得OP OQ =,故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原点,且与A 相交.因此点P 是A 的反射点.∴点P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32222≤≤x --,或23222≤≤x . (2)圆心C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44≤≤x -.2.(西城)对于平面内的⊙C 和⊙C 外一点Q ,给出如下定义:若过点Q 的直线与⊙C 存在公共点,记为点A ,B ,设AQ BQk CQ+=,则称点A (或点B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特别地,当点A 和点B 重合时,规定AQ BQ =,2AQ k CQ =(或2BQCQ).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1,0)Q -,(1,0)C ,⊙C 的半径为r .yxPO C TP’(1)如图1,当r =①若1(0,1)A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则k 的值为__________.②2(1A +是否为⊙C 的“2相关依附点”.答:__________(填“是”或“否”). (2)若⊙C 上存在“k 相关依附点”点M , ①当1r =,直线QM 与⊙C 相切时,求k 的值.②当k =r 的取值范围.(3)若存在r的值使得直线y b =+与⊙C 有公共点,且公共点时⊙C 的附点”,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2.(1(2)①如图,当1r =时,不妨设直线QM 与⊙C 相切的切点M 在x 轴上方(切点M 在x 轴下方时同理),连接CM ,则QM CM ⊥,∵(1,0)Q -,(1,0)C ,1r =, ∴2CQ =,1CM =,xx∴MQ =此时2MQk CQ== ②如图,若直线QM 与⊙C 不相切,设直线QM 与⊙C 的另一个交点为N (不妨设QN QM <,点N ,M 在x 轴下方时同理),作CD QM ⊥于点D ,则MD ND =,∴()222MQ NQ MN NQ NQ ND NQ DQ +=++=+=, ∵2CQ =, ∴2MQ NQ DQk DQ CQ CQ+===,∴当k =DQ =此时1CD =, 假设⊙C 经过点Q ,此时2r =, ∵点Q 早⊙C 外,∴r 的取值范围是12r <≤. (3)b <<.x3(东城)给出如下定义:对于⊙O的弦MN和⊙O外一点P(M,O,N三点不共线,且P,O在直线MN的异侧),当∠MPN+∠MON=180°时,则称点P是线段MN关于点O 的关联点.图1是点P为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的示意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1)如图2,22,22M⎛⎫⎪⎪⎝⎭,22,22N⎛⎫-⎪⎪⎝⎭.在A(1,0),B(1,1),()2,0C三点中, 是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的是;(2)如图3,M(0,1),N31,22⎛⎫-⎪⎪⎝⎭,点D是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①∠MDN的大小为°;②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E()3,m m,点E是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判断△MNE的形状,并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③点F在直线323y x=-+上,当∠MFN≥∠MDN时,求点F的横坐标Fx的取值范围.3. 解:(1)C;(2)①60°;②△MNE是等边三角形,点E的坐标为()31,;③直线323y x=-+交y轴于点K(0,2),交x轴于点()23T,0.∴2OK=,23OT=. ∴60OKT∠=︒.作OG ⊥KT 于点G ,连接MG . ∵()M 0,1, ∴OM =1.∴M 为OK 中点 . ∴ MG =MK =OM =1.∴∠MGO =∠MOG =30°,OG =3. ∴33.22G ⎛⎫ ⎪ ⎪⎝⎭, ∵120MON ∠=︒, ∴ 90GON ∠=︒. 又3OG =,1ON =,∴30OGN ∠=︒. ∴60MGN ∠=︒.∴G 是线段MN 关于点O 的关联点.经验证,点()31E,在直线323y x =-+上. 结合图象可知, 当点F 在线段GE 上时 ,符合题意.∵G F E x x x ≤≤, ∴332F x ≤≤. 4. (朝阳)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线段AB ,其中A (t ,0)、B (t +2,0)两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在线段AB 上存在一点Q ,使得P ,Q 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 为线段AB 的伴随点. (1)当t =-3时,①在点P 1(1,1),P 2(0,0),P 3(-2,-1)中,线段AB 的伴随点是 ; ②在直线y =2x +b 上存在线段AB 的伴随点M 、N , 且MN 5=,求b 的取值范围;(2)线段AB 的中点关于点(2,0)的对称点是C ,将射线CO 以点C 为中心,顺时针 旋转30°得到射线l ,若射线l 上存在线段AB 的伴随点,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4. 解:(1)①线段AB 的伴随点是: 23,P P .②如图1,当直线y =2x +b 经过点(-3,-1)时,b =5,此时b 取得最大值.如图2,当直线y =2x +b 经过点(-1,1)时,b =3,此时b 取得最小值.∴ b 的取值范围是3≤b ≤5.(2)t 的取值范围是-12.2t ≤≤ 5.(石景山)对于平面上两点A ,B ,给出如下定义:以点A 或B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的圆称为点A ,B 的“确定圆”.如图为点A ,B 的“确定圆”的示意图.... (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3,3), 则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为_________;(2)已知点A 的坐标为(0,0),若直线y x b =+上只存在一个点B ,使得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为9π,求点B 的坐标;(3)已知点A 在以(0)P m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上,点B 在直线33y =+ 若要使所有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都不小于9π,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28.解:(1)25π; ………………… 2分 (2)∵直线y x b =+上只存在一个点B ,使得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图1 图2AB为9π,∴⊙A 的半径3AB =且直线y x b =+与⊙A 相切于点B ,如图, ∴AB CD ⊥,45DCA ∠=°.①当0b >时,则点B 在第二象限. 过点B 作BE x ⊥轴于点E ,∵在Rt BEA ∆中,45BAE ∠=°,3AB =, ∴2BE AE ==.∴22B(. ②当0b <时,则点'B 在第四象限.同理可得'22B -(.综上所述,点B 的坐标为22-(,)或22-(. ………………… 6分(3)5m -≤或11m ≥. ………………… 8分6.(丰台)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M 和图形1W ,2W 给出如下定义:点P 为图形1W 上一点,点Q 为图形2W 上一点,当点M 是线段PQ 的中点时,称点M 是图形1W ,2W 的“中立点”.如果点P (x 1,y 1),Q (x 2,y 2),那么“中立点”M 的坐标为⎪⎭⎫⎝⎛++2,22121y y x x .已知,点A (-3,0),B (0,4),C (4,0). (1)连接BC ,在点D (12,0),E (0,1),F (0,12)中,可以成为点A 和线段BC 的“中立点”的是____________;(2)已知点G (3,0),⊙G 的半径为2.如果直线y = - x + 1上存在点K 可以成为点A 和⊙G 的“中立点”,求点K 的坐标;(3)以点C 为圆心,半径为2作圆.点N 为直线y = 2x + 4上的一点,如果存在点N ,使得y 轴上的一点可以成为点N 与⊙C 的“中立点”,直接写出点N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6.解:(1)点和线段的“中立点”的是点D ,点F ; (2)点A 和⊙G 的“中立点”在以点O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运动.因为点K 在直线y =- x +1上, 设点K 的坐标为(x ,- x +1),则x 2+(- x +1)2=12,解得x 1=0,x 2=1. 所以点K 的坐标为(0,1)或(1,0). (3)(说明:点与⊙C 的“中立点”在以线段NC 的中点P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运动.圆P 与y 轴相切时,符合题意.) 所以点N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6≤x N ≤-2.7.(顺义)如图1,对于平面内的点P 和两条曲线1L 、2L 给出如下定义:若从点P 任意引出一条射线分别与1L 、2L 交于1Q 、2Q ,总有12PQ PQ 是定值,我们称曲线1L 与2L “曲似”,定值12PQ PQ 为“曲似比”,点P 为“曲心”.例如:如图2,以点O'为圆心,半径分别为1r 、2r (都是常数)的两个同心圆1C 、2C ,从点O'任意引出一条射线分别与两圆交于点M 、N ,因为总有12''r O M O N r 是定值,所以同心圆1C 与2C 曲似,曲似比为12r r ,“曲心”为O'. A BC N xy x y 图1Q 2Q 1L 2L 1P图2C 2C 1NMO'86422468105510D CBAO(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kx =与抛物线2y x =、212y x =分别交于点A 、B ,如图3所示,试判断两抛物线是否曲似,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是否存在k 值,使⊙O 与直线BC 相切?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在(1)、(2)的条件下,若将“212y x =”改为“21y x m=”,其他条件不变,当存在⊙O 与直线BC 相切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及k 与m 之间的关系式.7.(1)是.过点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C .依题意可得A (k ,k 2),B (2k ,2k 2).……………………………………………… 2分 因此D (k ,0),C (2k ,0). ∵AD ⊥x 轴,BC ⊥x 轴,∴AD ∥BC .∴122===OA OD k OB OC k . ∴两抛物线曲似,曲似比是12. ………… 3分 (2)假设存在k 值,使⊙O 与直线BC 相切.则OA=OC=2k ,又∵OD=k ,AD=k 2,并且OD 2+AD 2= OA 2, ∴k 2+(k 2)2=(2k )2.∴3k =±.(舍负) 由对称性可取3k =-.综上,3k =±. ………………………… 6分(3)m 的取值范围是m >1,k 与m 之间的关系式为k 2=m 2-1 . ……… 8分 8.(延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1(A x ,1)y 与2(B x ,2)y ,如果满足120x x +=,120y y -=,其中12x x ≠,则称点A 与点B 互为反等点.已知:点C (3,4)(1)下列各点中, 与点C 互为反等点;D (-3,-4),E (3,4),F (-3,4) (2)已知点G (-5,4),连接线段CG ,若在线段CG 上存在两点P ,Q 互为反等点,求点P 的横坐标p x 的取值范围; (3)已知⊙O 的半径为r ,若⊙O 与(2)中线段CG 的两个交点互为反等点, 求r 的取值范围.8.(1)F ……1分(2) -3≤p x ≤3 且p x ≠0 ……4分(3)4 < r≤5 ……7分9. (怀柔) P 是⊙C 外一点,若射线..PC 交⊙C 于点A ,B 两点,则给出如下定义:若0<PA ⋅PB ≤3,则点P 为⊙C 的“特征点”. (1)当⊙O 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P 1(2,0)、P 2(0,2)、P 3(4,0)中,⊙O 的“特征点”是 ; ②点P 在直线y=x+b 上,若点P 为⊙O 的“特征点”.求b 的取值范围;(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1,直线y=x+1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若线段MN 上的所有点都不是...⊙C 的“特征点”,直接写出点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9. (1)①P 1(2,0)、P 2(0,2)…………………………………………………………………2分 ②如图, 在y=x+b 上,若存在⊙O 的“特征点”点P ,点O 到直线y=x+b 的距离m ≤2. 直线y=x+b 1交y 轴于点E ,过O 作OH ⊥直线y=x+b 1于点H. 因为OH=2,在Rt △DOE 中,可知OE=22. 可得b 1=22.同理可得b 2=-22.∴b 的取值范围是:22-≤b ≤22. …………………………………………………6分 (2)x>3或 3-<x . …………………………………………………………………………8分10(平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以MN 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1)已知点A (2,0),B (),则以AB 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_______; (2)若点C (1,2),点D 在直线y =5上,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 表达式;(3)⊙OP 的坐标为(3,m ) .若在⊙O 上存在一点Q ,使得以QP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m 的取值范围.10.解:(1)60;·························································································· 1 (2)∵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 ∴直线CD 与直线y =5的夹角是45°. 过点C 作CE ⊥DE 于E .∴D (4,5)或()2,5-. ........................................ 3 ∴直线CD 的表达式为1y x =+或3y x =-+. (5)(3)15m ≤≤或51m -≤≤-. (7)11(门头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我们规定:如果存在点P ,使MNP ∆是以线段MN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称点P 为点M 、N 的 “和谐点”. (1)已知点A 的坐标为)3,1(,①若点B 的坐标为)3,3(,在直线AB 的上方,存在点A ,B 的“和谐点”C ,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②点C 在直线x =5上,且点C 为点A ,B 的“和谐点”,求直线AC 的表达式. (2)⊙O 的半径为r ,点D (1,4)为点E (1,2)、F ),(n m 的“和谐点”,若使得△DEF 与⊙O 有交点,画出示意图直接.....写出半径r 的取值范围.xy OxyO备用图1 备用图211.解: (1)①)5,3()5,1(21C C 或. ……………………………………………2分②由图可知,B )3,5( ∵A (1,3) ∴AB =4∵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C =4∴)1,5()7,5(21-C C 或设直线AC 的表达式为(0)y kx b k =+≠ 当)7,5(1C 时,⎩⎨⎧=+=+753b k b k ⎩⎨⎧==∴21b k2+=∴x y …………………………………3分 当)1,5(2-C 时,⎩⎨⎧-=+=+153b k b k ⎩⎨⎧=-=∴41b k4+-=∴x y …………………………………4分 ∴综上所述,直线AC 的表达式是2+=x y 或4+-=x y (2)当点F 在点E 左侧时:2r ∴≤当点F 在点E 右侧时:r…………………………………7分 综上所述:2r ∴≤ …………………………………8分12(大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y 轴上一点A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某函数图象于点D ,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连接D P ,过点P 作DP 的垂线交y 轴于点E (E 在线段OA 上,E 不与点O 重合),则称∠DPE 为点D ,P ,E 的“平横纵直角”.图1为点D ,P ,E 的“平横纵直角”的示意图.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y 轴交于点(0,)F m ,与x 轴分别交于点B (3-,0),C (12,0). 若过点F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N .(1)点N 的横坐标为 ;图2 (2)已知一直角为点,,N M K 的“平横纵直角”, 若在线段OC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1M 、2M ,使相应的点1K 、2K 都与点F 重合,试求m 的取值范围;(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点Q ,连接BQ 与FN 交于点H ,当4560QHN ︒≤∠≤︒时,求m 的取值范围.12.(1)9 ………………………………………………………………… 1分 (2)方法一:MK ⊥MN ,∴要使线段OC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M 1、M 2,使相应的点K 1、K 2都与点F 重合,也就是使以FN 为直径的圆与OC 有两个交点,即m r >.29=r ,29<∴m .又0>m ,290<<∴m . ………………………………………………4分方法二:0>m ,∴点K 在x 轴的上方.过N 作NW ⊥OC 于点W ,设OM x =,OK y =, 则 CW =OC -OW =3,WM =9x -. 由△MOK ∽△NWM , 得,∴9y x x m=-. ∴x mx m y 912+-=.当m y =时,219m x x m m=-+, 化为0922=+-m x x . 当△=0,即22940m -=, 解得92m =时, 线段OC 上有且只有一点M ,使相应的点K 与点F 重合.0>m ,∴ 线段OC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M 1、M 2,使相应的点K 1、K 2都与点F 重合时,m 的取值范围为290<<m . ………………………………………………………………………………4分(3)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12)(3(-+=x x a y (a ≠0),又 抛物线过点F (0,m ), a m 36-=∴.m a 361-=∴.mx m x x m y 1625)29(361)12)(3(3612+--=-+-=∴. …………………………………5分过点Q 做QG ⊥x 轴与FN 交于点RFN ∥x 轴 ∴∠QRH =90°tan BG BQG QG∠=,2516QG m =,152BG =∴,又4560QHN ︒≤∠≤︒,∴3045BQG ︒≤∠≤︒∴当30BQG ∠=︒时,可求出3524=m , 当45BQG ∠=︒时,可求出524=m .m ∴的取值范围为2424355m ≤≤.13.(房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当图形W 上的点P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时,则称点P 为图形W 的“梦之点”. (1)已知⊙O 的半径为1.①在点E (1,1),F (-22 ,-22),M (-2,-2)中,⊙O 的“梦之点”为 ;②若点P 位于⊙O 内部,且为双曲线ky x=(k ≠0)的“梦之点”,求k 的取值范围.(2)已知点C 的坐标为(1,t ),⊙C 的半径为 2 ,若在⊙C 上存在“梦之点”P ,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3)若二次函数21y ax ax =-+的图象上存在两个“梦之点”()11A x ,y ,()22B x ,y ,且122x x -=,求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13. (1)① F ; ………………………………………………………………………1分 ② ∵⊙O 的半径为1.∴⊙O 的“梦之点”坐标为(-22 ,-22 )和(22 ,22).………………2分 又∵双曲线ky x=(k ≠0)与直线y =x 的交点均为双曲线的“梦之点”, ∴将(-22 ,-22)代入双曲线表达式中,得, 1=2k xy =……………………………………………………………………3分 ∵点P 位于⊙O 内部. ∴102k <<……………………………………………………………………4分 (2) -1≤t ≤3……………………………………………………………………………6分 (3)由“梦之点”定义可得: ()11A x ,x ,()22B x ,x . 则21x ax ax =-+.整理得,()2110ax a x -++=解得,11x =,21x a=. 把两个根代入122x x -=中,即112a-=解得,11a =-,213a =. 当1a =-时,21y x x =-++ ,其顶点坐标为(12 , 54 )………………………7分当13a =时,211133y x x =-+,其顶点坐标为(12 , 1112 )……………………8分。
代几综合2018西城一模28.对于平面内的⊙C 和⊙C 外一点Q ,给出如下定义:若过点Q 的直线与⊙C 存在公共点,记为点A ,B ,设AQ BQk CQ+=,则称点A (或点B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特别地,当点A 和点B 重合时,规定AQ BQ =,2AQ k CQ =(或2BQCQ).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1,0)Q -,(1,0)C ,⊙C 的半径为r . (1)如图1,当r =①若1(0,1)A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则k 的值为__________.②2(1A +是否为⊙C 的“2相关依附点”.答:__________(填“是”或“否”). (2)若⊙C 上存在“k 相关依附点”点M , ①当1r =,直线QM 与⊙C 相切时,求k 的值.②当k =r 的取值范围.(3)若存在r的值使得直线y b =+与⊙C 有公共点,且公共点时⊙C附点”,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x2018平谷一模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以MN 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1)已知点A (2,0),B (0,23),则以AB 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_______; (2)若点C (1,2),点D 在直线y =5上,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 表达式;(3)⊙O 的半径为2,点P 的坐标为(3,m ) .若在⊙O 上存在一点Q ,使得以QP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m 的取值范围.2018石景山一模28.对于平面上两点A ,B ,给出如下定义:以点A 或B 为圆心, AB 长为半径的圆称为点A ,B 的“确定圆”.如图为点A ,B的“确定圆”的示意图.... (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3,3), 则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为_________;(2)已知点A 的坐标为(0,0),若直线y x b =+上只存在一个点B ,使得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为9π,求点B 的坐标;(3)已知点A 在以(0)P m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上,点B在直线y x = 若要使所有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都不小于9π,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2018怀柔一模PB≤3,28. P是⊙C外一点,若射线..PC交⊙C于点A,B两点,则给出如下定义:若0<PA则点P为⊙C的“特征点”.(1)当⊙O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P1(2,0)、P2(0,2)、P3(4,0)中,⊙O的“特征点”是;②点P在直线y=x+b上,若点P为⊙O的“特征点”.求b的取值范围;(2)⊙C的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1,直线y=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M,N,若线段MN上的所有点都不是...⊙C的“特征点”,直接写出点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018海淀一模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C 上存在一点T 不与O 重合,使点P 关于直线OT 的对称点'P 在⊙C 上,则称P 为⊙C 的反射点.下图为⊙C 的反射点P 的示意图.(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A 的半径为2,①在点(0,0)O ,(1,2)M ,(0,3)N -中,⊙A 的反射点是____________; ②点P 在直线y x =-上,若P 为⊙A 的反射点,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2,y 轴上存在点P 是⊙C 的反射点,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2018朝阳一模28.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和线段AB,其中A(t,0)、B(t+2,0)两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在线段AB上存在一点Q,使得P,Q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为线段AB的伴随点.(1)当t=-3时,①在点P1(1,1),P2(0,0),P3(-2,-1)中,线段AB的伴随点是;②在直线y=2x+b上存在线段AB的伴随点M、N,且MN=,求b的取值范围;(2)线段AB的中点关于点(2,0)的对称点是C,将射线CO以点C为中心,顺时针旋转30°得到射线l,若射线l上存在线段AB的伴随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2018东城一模28.给出如下定义:对于⊙O的弦MN和⊙O外一点P(M,O,N三点不共线,且P,O在直线MN的异侧),当∠MPN+∠MON=180°时,则称点 P是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图1是点P为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的示意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1)如图2,2222M⎛⎫⎪⎪⎝⎭,2222N⎛⎫-⎪⎪⎝⎭.在A(1,0),B(1,1),)2,0C三点中,是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的是;(2)如图3, M(0,1),N3122⎛⎫-⎪⎪⎝⎭,点D是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①∠MDN的大小为°;②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E)3,m m,点E是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判断△MNE的形状,并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③点F在直线323y x=-+上,当∠MFN≥∠MDN时,求点F的横坐标Fx的取值范围.2018丰台一模2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M 和图形1W ,2W 给出如下定义:点P 为图形1W 上一点,点Q 为图形2W 上一点,当点M 是线段PQ 的中点时,称点M 是图形1W ,2W 的“中立点”.如果点P (x 1,y 1),Q (x 2,y 2),那么“中立点”M 的坐标为⎪⎭⎫⎝⎛++2,22121y y x x .已知,点A (-3,0),B (0,4),C (4,0). (1)连接BC ,在点D (12,0),E (0,1),F (0,12)中,可以成为点A 和线段BC 的“中立点”的是____________;(2)已知点G (3,0),⊙G 的半径为2.如果直线y = - x + 1上存在点K 可以成为点A 和⊙G 的“中立点”,求点K 的坐标;(3)以点C 为圆心,半径为2作圆.点N 为直线y = 2x + 4上的一点,如果存在点N ,使得y 轴上的一点可以成为点N 与⊙C 的“中立点”,直接写出点N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018房山一模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当图形W 上的点P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时,则称点P 为图形W 的“梦之点”. (1)已知⊙O 的半径为1. ①在点E (1,1),F (-22 ,-22),M (-2,-2)中,⊙O 的“梦之点”为 ; ②若点P 位于⊙O 内部,且为双曲线ky x=(k ≠0)的“梦之点”,求k 的取值范围. (2)已知点C 的坐标为(1,t ),⊙C 的半径为 2 ,若在⊙C 上存在“梦之点”P ,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3)若二次函数21y ax ax =-+的图象上存在两个“梦之点”()11Ax ,y ,()22B x ,y ,且122x x -=,求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2018门头沟一模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我们规定:如果存在点P ,使MNP ∆是以线段MN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称点P 为点M 、N 的 “和谐点”. (1)已知点A 的坐标为)3,1(,①若点B 的坐标为)3,3(,在直线AB 的上方,存在点A ,B 的“和谐点”C ,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②点C 在直线x =5上,且点C 为点A ,B 的“和谐点”,求直线AC 的表达式.(2)⊙O 的半径为r ,点D (1,4)为点E (1,2)、F ),(n m 的“和谐点”,若使得△DEF 与⊙O 有交点,画出示意图直接.....写出半径r 的取值范围.备用图1 备用图22018大兴一模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y 轴上一点A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某函数图象于点D ,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连接D P ,过点P 作DP 的垂线交y 轴于点E (E 在线段OA 上,E 不与点O 重合),则称∠DPE 为点D ,P ,E 的“平横纵直角”.图1为点D ,P ,E 的“平横纵直角”的示意图.1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y 轴交于点(0,)F m ,与x 轴分别交于点B (3-,0),C (12,0). 若过点F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N . (1)点N 的横坐标为 ;(2)已知一直角为点,,N M K 的“平横纵直角”,若在线段OC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1M 、2M ,使相应的点1K 、2K 都与点F 重合,试求m 的取值范围;(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点Q ,连接BQ 与FN 交于点H ,当4560QHN ︒≤≤︒∠时,求m 的取值范围.图22018顺义一模28.如图1,对于平面内的点P 和两条曲线1L 、2L 给出如下定义:若从点P 任意引出一条射线分别与1L 、2L 交于1Q 、2Q ,总有12PQ PQ 是定值,我们称曲线1L 与2L “曲似”,定值12PQ PQ 为“曲似比”,点P 为“曲心”.例如:如图2,以点O'为圆心,半径分别为1r 、2r (都是常数)的两个同心圆1C 、2C ,从点O'任意引出一条射线分别与两圆交于点M 、N ,因为总有12''r O M O N r =是定值,所以同心圆1C 与2C 曲似,曲似比为12r r ,“曲心”为O'.(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kx =与抛物线2y x =、212y x =分别交于点A 、B ,如图3所示,试判断两抛物线是否曲似,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是否存在k 值,使⊙O 与直线BC 相切?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在(1)、(2)的条件下,若将“212y x =”改为“21y x m=”,其他条件不变,当存在⊙O 与直线BC 相切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及k 与m 之间的关系式.图1Q 2Q 1L 2L 1P图2C 2C 1NMO'2018通州一模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有不重合的两个点()11,y x Q 与()22y x P ,.若Q ,P 为某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顶点,且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均与x 或y 轴平行(或重合),则我们将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边长之和定义为点Q 与点P 之间的“直距PQ D ”.例如在下图中,点()1,1P ,()3,2Q ,则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1和2,此时点Q 与点P 之间的“直距”=3PQ D .特别地,当PQ 与某条坐标轴平行(或重合)时,线段PQ 的长即为点Q 与点P 之间的“直距”.(1)①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2,1A -,()2,0B -,则_______=AO D ,_______=BO D ; ② 点C 在直线3y x =-+上,请你求出CO D 的最小值;(2)点E 是以原点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点F 是直线24y x =+上一动点.请你直接写出点E 与点F 之间“直距EF D ”的最小值.2018燕山一模27.如图,抛物线)0(2>++=a c bx ax y 的顶点为M ,直线y=m 与抛物线交于点A ,B ,若△AM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我们把抛物线上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 围成的图形称为该抛物线对应的准蝶形,线段AB 称为碟宽,顶点M 称为碟顶.(1)由定义知,取AB 中点N ,连结MN ,MN 与AB 的关系是 (2)抛物线221x y =对应的准蝶形必经过B (m ,m ),则m = ,对应的碟宽AB 是 (3)抛物线)0(3542>--=a a ax y 对应的碟宽在x 轴上,且AB =6. 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有这样的点P (p x ,p y ),使得∠APB 为锐角,若有,请求出p y 的取值范围.若没有,请说明理由.,备用图准蝶形AMB A BM。
2021北京各区初三数学一模试题分类——二次函数(含代数综合题)二次函数〔含代数综合题〕〔1〕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根底1〔.18朝阳毕业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x27x1的图象如下图,那么方程x27x1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没有实数根D.无法判断2.〔186x+5的顶点坐标朝阳毕业13〕抛物线y=x2为.3.〔18大兴一模11〕请写出一个开口向下,并且对称轴为直线x=1的抛物线的表达式y=4.〔18东城一模2〕当函数y2的函数值y随着xx12的增大而减小时,x的取值范围是A.x>0B.x<1C.x>1D.x为任意实数〔18燕山一模12〕写出经过点〔0,0〕,〔-2,0〕的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一个即可〕HA DE6〔.18顺义一模15〕如图,在边长为6cmGB F C的正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从点A、B、C、D同时出发,均以1cm/s的速度向点B、C、D、A匀速运动,当点E到达点B时,四个点同时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当运动时间为四边形EFGH的面积最小,其最小值是s时,cm2.〔2〕二次函数综合1.〔18平谷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抛物线x22bx3的对称轴为直线x=2.1〕求b的值;2〕在y轴上有一动点P〔0,m〕,过点P作垂直y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x1,y1〕,B〔x2,y2〕,其中x1x2.①当x2x13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出m的值;②把直线PB下方的函数图象,沿直线PB向上翻折,图象的其余局部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W,新图象W在0≤x≤5时,4y4,求m的取值范围.2.〔18延庆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4ax+3a(a>0)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点A,B的坐标;2〕点C〔t,3〕是抛物线yax24ax3a(a0)上一点,〔点C在对称轴的右侧〕,过点C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D.①当CD A D时,求此时抛物线的表达式;②当CD A D时,求t的取值范围.y654321-3-2 -1O12345x -1-2-3〔18石景山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将抛〔m0〕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抛物线G1:ymx223物线G2,点A是抛物线G2的顶点.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2〕过点〔0,3〕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l与抛物线G2交于B,C两点.①当BAC=90°时,求抛物线G2的表达式;②假设60°BAC120°,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4.〔18房山一模26〕抛物线y=ax2+bx-3分别交x轴于点A〔-1,0〕,C〔3,0〕,交y轴于点B,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D.点P为线段OB上的点,点E为线段AB上的点,且PE⊥AB.〔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PE〔2〕计算PB的值;1〔3〕请直接写出2PB+PD的最小值为.yO x5. 〔18西城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G : mx 22mxm1(m0)与y轴交于点C ,抛物线G 的顶点为D , 直线l :y mx m 1(m 0). 1〕当m1时,画出直线l 和抛物线G ,并直接写出直线l 被抛物线G 截得的线段长. 〔2〕随着m 取值的变化,判断点C ,D 是否都在直线 上并说明理由. 3〕假设直线l 被抛物线G 截得的线段长不小于2,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y1xO16〔.18朝阳毕业26〕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为直线x=1,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和B,与y轴的交点为C,其中A〔1,0〕.〔1〕写出B点的坐标;(2〕假设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使得△POC的面积是△BOC的面积的2倍,求点P的坐标;(3〕点M是线段BC上一点,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D,求线段MD长度的最大值.( 7.〔18怀柔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 线y=nx 2-4nx+4n-1(n ≠0),与x 轴交于点C ,D(点C( 在点D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A . ( 1〕求抛物线顶点M 的坐标;( 2〕假设点A 的坐标为〔0,3〕,AB ∥x 轴,交抛物线于点B ,求点B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将抛物线在B ,C 两点之间的局部沿y 轴翻折,翻折后的图象记为G ,假设直线y 1xm 与图象G 有一个交点,结合函数的图象,2求m 的取值范围.y5 4 3 2 1–5–4–3–2–1O 1 2 3 45 x –1 –2 –3 –4–58.〔18海淀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2axb的顶点在x轴上,P(x1,m),Q(x2,m)〔x1x2〕是此抛物线上的两点.1〕假设a1,①当mb时,求x1,x2的值;②将抛物线沿y轴平移,使得它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4,试描述出这一变化过程;2〕假设存在实数c,使得x1c1,且x2c7成立,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9.〔18朝阳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ax24ax4a0与y轴交于点A,其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B.1〕求点A,B的坐标;2〕假设方程ax24ax4=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两根都在1,3之间〔包括1,3〕,结合函数的图象,求a的取值范围.10.〔18东城一模线y ax24ax3a 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2a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1〕当抛物线过原点时,求实数a的值;2〕①求抛物线的对称轴;②求抛物线的顶点的纵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3〕当AB≤4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1.〔18丰台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4ax3a的最高点的纵坐标是2.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抛物线的表达式;2〕将抛物线在1≤x≤4之间的局部记为图象G1,将图象G1沿直线x=1翻折,翻折后的图象记为G2,图象G1和G2组成图象G.过(0,b)作与y轴垂直的直线l,当直线l和图象G只有两个公共点时,将这两个公共点分别记为P1(x1,y1),P2(x2,y2),求b的取值范围和x1+x2的值.y6543217 6 5 4 3 2 1O 1 2 3 4 5 6x1234567812.〔18门头沟一模26〕有一个二次函数满足以下条件:①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A(1,0),B(x2,y2)(点B在点A的右侧);②对称轴是x 3;③该函数有最小值是-2. 1〕请根据以上信息求出二次函数表达式;2〕将该函数图象x>x2的局部图象向下翻折与原图象未翻折的局部组成图象“G〞,平行于x轴的直线y与图象“G〞相交于点C(x3,y3)、D(x4,y4)、E(x5,y5)〔x3x4x5〕,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求x3x4x5的取值范围.O x13.〔18大兴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yx2(3m1)x2m2m(m0),B(x2,0),且x1x2.点A(x1,0)1〕求2x1x23的值;2〕当m=2x1x23时,将此抛物线沿对称轴向上平移n个单位,使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顶点落在△ABC的内部〔不包括△ABC的边〕,求n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答案即可〕.14.〔18顺义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假设抛物线yx2bxc顶点A的横坐标是-1,且与y轴交于点B0,-1〕,点P为抛物线上一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假设将抛物线yx2bxc向下平移4个单位,点P平移后的对应点为Q.如果OP=OQ,求点Q的坐标.yxO(((((((15.〔18通州一模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C是二次函数ymx24mx4m1的图象的顶点,一次函数(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1〕请你求出点A,B,C的坐标;(2〕假设二次函数ymx24mx4m1与线段AB恰有一个公共点,求m的取值范围.。
初三数学一模综合题分类讲解第25题:函数操作题除海淀区外其它所有区县全部仿2019年中考题第26题.标准三步:第①步:选点、画图、测量、填表(精准作图);第②步:画函数图像;第③步:特定条件下求值(通常转化为直线与函数图像交点).其中有五个区县在第③步的设问方式有变化,其中平谷区考察“垂线段最短”,门头沟、东城考察“最短路径”,延庆和石景山通过给出或算出y值在图像上估出对应的x值,顺义则改为求范围.海淀区回归了到了前两年的题型,给出了函数解析式.第26题:代数综合题延续了近些年的一贯考察方式。
基本还是围绕两个考点:①考察二次函数开口大小(二次项系数a);②考察对称性.典型试题分析1.(西城区一模第25题)如图,P 为⊙O 的直径AB 上的一个动点,点C 在AB 上,连接PC ,过点A 作PC的垂线交⊙O 于点Q .已知AB =5cm ,AC =3cm ,设A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cm ,A ,Q 两点间的距离为y cm .某同学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探究. 下面是该同学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及分析,得到了x 与y 的几组值,如下表: (说明:补全表格时的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AQ=2AP 时,AP 的长度约为 cm.2.(石景山一模第25题)如图,半圆O 的直径5cm AB =,点M 在AB 上且1cm AM =,点P 是半圆O 上的动点,过点B 作BQ PM ⊥交PM (或PM 的延长线)于点Q .设cm PM x =,cm BQ y =.(当点P与点A 或点B 重合时,y 的值为0)小石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石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BQ 与直径AB 所夹的锐角为60︒时,PM 的长度约为 cm . 3.(东城区一模第25题)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为BC ,AB 的中点,连接AD .在线段AD上任取一点P ,连接PB ,PE .若BC =4,AD =6,设PD =x (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x 的值为0),PB +PE =y . 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 随自变量x 的变换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计算,得到了x 与y 的几组值,如下表: (说明:补全表格时,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数据:1.414≈,1.732≈,2.236≈)(2)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函数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此时点P 在图1中的位置为 _____________. 4.(通州一模第27题)别地,当点A 和点B 重合时,规定AQ =BQ ,2AQ k CQ =(或2BQCQ).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1,0)Q -,(1,0)C ,⊙C 的半径为r . (1)如图1,当r =时,①若1(0,1)A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则k 的值为______;②2(1A +是否为⊙C 的“2相关依附点”?答:是______(选“是”或“否”); (2)若⊙C 上存在“k 相关依附点”点M ,①当r =1,直线QM 与⊙C 相切时,求k 的值;②当k时,求r 的取值范围;(3)若存在r的值使得直线y b =+与⊙C 有公共点,且公共点是⊙C,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图1 备用图8.(海淀一模第28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C 上存在一点T 不与O重合,使点P 关于直线OT 的对称点'P 在C 上,则称P为C 的反射点.下图为C 的反射点P 的示意图.(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A 的半径为2,①在点(0,0)O ,(1,2)M ,(0,3)N -中,A 的反射点是____________;②点P 在直线y x =-上,若P 为A 的反射点,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2,y 轴上存在点P 是C 的反射点,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9.(通州一模第2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