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一章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4.55 MB
- 文档页数:108
《幼儿文学》资料上篇幼儿文学基础理论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一、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是什么?1、它是文学;2、它必须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三、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异同是什么?相同:它们都是以语言为材料,通过典型的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
不同:幼儿文学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的需要,使文学作品的深浅程度与儿童感知事物的规律、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取得一致。
四、儿童文学分为哪三个层次?儿童文学从广义上分为为三个层次: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从狭义上讲,儿童文学专指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3—6岁,主要活动为游戏;文学特点是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主要文体是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画故事;儿童文学:6、7岁—11、12岁,主要活动为学习;文学特点是故事性、娱乐性强;童话、儿童小说、儿童诗、科学文艺;少年文学:11、12—15岁,主要活动为学习;文学特点是注重美育引导,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主要文体是少年文艺、报告文学、少年诗与散文、寓言五、幼儿文学读者是谁?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幼儿文学读者是幼儿。
身心发展的特点是:1、感知觉:①大轮廓描述人物。
②图画背景不能复杂。
③时间词笼统化。
2、注意:无意注意占优势。
3、记忆:机械注意。
4、思维:形象思维。
5、想象:无意想象。
6、语言:形象、生动、发展快、口语化。
六、幼儿审美意识的特点是什么?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幼儿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意识的,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这个现象叫做“自我中心”状态。
“泛灵观念”:它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和人一样有感觉和意识。
2、审美意识仍处于较低层次。
儿童的思维特征是一种极富美感的诗性思维,有以下特征:①具体形象性;②同一性;③生命性。
七、幼儿接受方式的特点是什么?1、幼儿是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
第一章幼儿文学基础理论1.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造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2.儿童文学(广义)广义: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造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狭义:专指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3.广义的儿童文学分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以什么年龄的儿童为对象?分为三个层次,即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①幼儿文学:以3~6岁的学前儿童为对象。
②儿童文学:以6、7岁~11、12岁的儿童为对象。
③少年文学:以11、12岁~15岁的少年为对象。
4.简述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①稚拙美②纯真美③荒诞美④质朴美⑤游戏美5.题材是文学作品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的具体活材料。
即作品中所描绘的那一组有着内在联系,相对完整的具体事物。
6.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有哪些主要特点?(1)主要通过“听”来接受文学。
(2)感知性的接收方式。
(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和精神扮演。
简述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
1、“听赏”是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2、“图画”是幼儿理解文学的重要途径3、“感受”是幼儿欣赏文学的主要特征7.幼儿文学创作在涉及作品的情节时,应该注意哪几点?①情节要符合幼儿理解的水平。
②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求单纯、生动有趣。
③幼儿文学的情节应是完整的,有头有尾,主要情节可适当重复。
8.情节单纯是指在一篇作品中,最好只反映一个事件,涉及的人物要尽量少,事件逻辑关系要简单,具体的事件应是有序的、明朗的排列。
切忌把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弄得错综复杂。
9.情节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经历的种种矛盾和他的整个活动过程,它由一个、几个或者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
10.作家为幼儿设计作品的情节时,应该注意哪几点?①情节要符合幼儿理解水平。
②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求单纯、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