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 千米的认识

2.1 千米的认识

2.1 千米的认识

一、基础题

1.填空

每时约行()km 每时约行()km 每时约行()km

2.6km=( )m 8000m=( )km

5000m=( )km 4km= ( )m

二、综合题

1.判断题

○1汽车每小时行60米。()

○21千米又叫1公里。()

○3跑道长400千米。()

○4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2、填空

1米—2分米=()分米14厘米+26厘米=()分米三、提高题

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根跳绳长2()。

○2学校操场长200()。

○3成人3小时行15()。

○4张老师身高170()。

○5铅笔长2()。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

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 5 20 500

2.6000 8 5 4000

二、综合题

1.×√××

2.8 4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

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三、提高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米○2米

○3千米

○4米

○5分米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借助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千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编写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过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基础上,认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由于千米比较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或亲身感受它的实际长短,所以千米的空间概念一般需要借助学生对10米、100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推想来建立。围绕千米的学习,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一、第二两个问题通过操作活动体会10米、100米的实际长度,为推想1千米有多长做好铺垫:第三个问题在认识100米的基础上,借助实际情境想象、认识1千米。 ?10米有多长?照样子做一做。 教科书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感受10米有多长的场景,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式去感受10米的实际长度,但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呈现的方式去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体会10米的活动,主要强调观察与体验。 ?100米有多长?想一想,做一做。 体验100米有多长。教科书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有100米吗?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够呢”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两个活动,帮助学生体会100米有多长,主要强调先想象再体验。 教科书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感受100米有多长的场景,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式去感受100米的实际长度,同样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呈现的方式去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体会100米有

千米的认识教案(1)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P 7—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量出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民勤到武威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民勤到武威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00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一)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一)千米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88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 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多媒体显示100 m赛跑录像) 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

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 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 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 (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

小学 二年级 数学下册《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借助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千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编写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过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基础上,认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由于千米比较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或亲身感受它的实际长短,所以千米的空间概念一般需要借助学生对10米、100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推想来建立。围绕千米的学习,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一、第二两个问题通过操作活动体会10米、100米的实际长度,为推想1千米有多长做好铺垫:第三个问题在认识100米的基础上,借助实际情境想象、认识1千米。 ?10米有多长?照样子做一做。 教科书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感受10米有多长的场景,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式去感受10米的实际长度,但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呈现的方式去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体会10米的活动,主要强调观察与体验。 ?100米有多长?想一想,做一做。 体验100米有多长。教科书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有100米吗?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够呢”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两个活动,帮助学生体会100米有多长,主要强调先想象再体验。 教科书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感受100米有多长的场景,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式去感受100米的实际长度,同样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呈现的方式去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体会100米有多长的活动。 ?1000米有多长?先想一想,再和同伴说一说。 认识1000米有多长。教科书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感受1000米的场景,引导学生在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