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
- 格式:pptx
- 大小:200.69 KB
- 文档页数:9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配合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维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
二、评估要点评估意识、生命体征、呼吸道、氧合情况,是否需机械通气。
三、物品准备操作用物:气管切开包和气管插管盘;无菌手套、照明设备、负压吸引装置;合适的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导管、消毒润滑剂;麻醉药、注射器、胶布、纱布及导管固定用品。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酌情吸痰。
2、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患者床边。
3、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清除口腔内假牙、血块及分泌物,肩与颈下垫枕,保持头向后仰,头部正中。
4、备吸痰盘,半铺半盖打开。
5、打开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吸痰管备用,备好站灯,调整灯光合适位置。
6、协助医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1)气管插管病人插管完毕初步固定导管,连接简易呼吸气囊,挤压呼吸气囊,听诊双肺呼吸音,证实气管插管成功,妥善固定好插管,松紧以一指为宜,根据病情接氧气吸入或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2)气管切开病人,切开成功后,配合吸痰,有气管插管者及时拔除气管插管,配合医生固定气管切开管,松紧以一指为宜,根据病情接氧气吸入或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7、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整理用物,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适当约束双手。
9、做好终末处理,记录。
五、注意事项1、病人仰卧,肩和颈抬高,头后仰。
2、正确固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
3、每日做好导管护理及口腔护理。
4、监测通气及血气分析、电解质情况。
5、注意观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发症。
6、协助进行湿化,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
7、注意牙齿有无松动。
由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减少解剖死腔,清除气道分泌物,为给氧、呼吸机的使用提供条件。
R3评估(1)患者病情、治疗情况,肺部症状,呼吸情况。
(2)患者心理状态与合作程度。
(3)患者是否有活动性的假牙或门齿是否松动。
出准备:Q)患者准备:取适宜体位。
与家属谈话,签属气管插管同意书。
(2)护理人员准备:洗手,戴好口罩、帽子。
(3)用物准备:麻醉喉镜、相应型号的气管导管,管芯、衔接管、牙垫、插管钳、注射器、麻醉面罩、简易呼吸器、氧气、吸引器、无菌吸痰导管、胶布、听诊器、寸带(清醒患者或燥动患者用)、呼吸机、生理盐水。
出实施Q)解释、指导、心理护理。
(2)检查用物:插管前应检查气管导管及其它用品是否齐全、合用。
(3)插管动作要轻柔、忌用暴力。
插入合适的深度,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打入3~5ml气体。
接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4)选用适当的牙垫,比导管略粗,避免患者将导管咬扁。
(5)固定导管:导管要固定牢靠,避免随呼吸运动使导管上、下滑动,以损伤气管粘膜。
(6)湿化气道:插管后氧气不可直接吹向气管导管,应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变稠、结痂,影D向呼吸道通畅。
(7)检查导管插入的长度:检查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及时发现导管滑入一侧支气管或滑出。
(8)体位:头部稍微后仰,以减轻导管对咽、喉的压迫。
1一2小时转动变换头部,避免体表压伤及导管对咽喉的压迫。
(9)口腔护理:定时用3%双氧水和清水冲洗。
QO)若气道阻力大或管道过细、死腔量大,可把留在口腔外的导管剪除。
(11)吸痰:注意气管及口腔吸痰,必须严格无酶作,气管内吸引的正艇施同气管切开患者(12)气管插管气囊的护理:注入套囊气量一般为3~5ml°如采用高容积低压力气囊,采用气囊测费监测片囊压力,每肝一次,缙抖囊压力25mmHg以下。
(13)拔管后护理:应密切观察患者,注意有无会厌炎、M融等并发症发生,并给予鼻导管或开放面罩吸氧,以防低氧血症。
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术第一节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术(endotrachealintubation)是解除上呼吸道阻塞,保证呼吸道通畅和进行人工呼吸的有效措施,已是临床抢救危重呼吸困难的一个很重要方法。
优点: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效果迅速有效。
②能保持呼吸通畅和便于抽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
③便于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④便于施行加压人工呼吸或行口对管人工呼吸,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
【适应证】1. 需紧急解除喉阻塞者,如新生儿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感染性喉阻塞,急性喉水肿,颈部肿块或感染肿胀压迫喉气管引起呼吸困难。
2. 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需及时抽吸。
3. 各种病因引起呼吸功能衰竭,需进行人工呼吸。
4. 小儿支气管造影和小儿气管切开术,需先行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用具简单,有麻醉喉镜和插管即可(图3-13-1)。
目前临床应用的气管插管,有橡胶插管,聚氯乙烯插管和硅胶聚乙烯插管。
其中以硅胶插管刺激最小,橡胶管刺激性最大。
插管规格共分14个号,自F(法制)10、12、14、16、18至F36。
根据不同年龄选用不同规格。
一般是:新生儿用F10~12,1~11个月婴儿用F14~16,1~2岁用F16~20,3~4岁用F20~22,5~6岁用F22~24,7~9岁用F24~26,10~14岁用F26~28,青年及成年女性用F30~34,成年男性用F34~36。
【插管进路】1. 经鼻气管插管优点包括:①插管不致过粗,损伤喉的机会小。
②观察鼻粘膜可了解对插管的反应。
③较好固定。
④病人咬不到插管,不妨碍吞咽。
⑤张口困难者必须经鼻插管。
缺点包括:①操作较费时和不易成功。
②管长和内腔小,死腔大,易被分泌物阻塞,增加呼吸阻力。
③易将鼻腔之感染带入下呼吸道。
2. 经口气管插管优点包括:①操作简易、方便。
②不损伤鼻腔。
③便于抽吸下呼吸道分泌物。
④换插管较易。
缺点包括:①插管不易固定,由于管的滑动易引起喉损伤。
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护理气管切开(tracheostomy)是一种外科手术,通过在气管前壁切开一个小口来建立直接进入气管的通道,以便于插入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通过气管切开通道插入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维持或恢复气道的通畅,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
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护理是指对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的护理过程。
由于气管切开会导致气道直接暴露于环境中,病人的气道必须得到充分的护理,以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对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护理的详细介绍。
一、气管切开前的准备1.术前准备: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2.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
3.术前皮肤护理: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预防感染。
4.心理支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解释手术的目的和意义,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1.呼吸道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定期吸痰,防止分泌物堵塞气道。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2.伤口护理:定期更换切口敷料,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3.气囊的排气:定期检查气管插管气囊的充气情况,确保插管稳定,避免气囊过度充气导致呼吸不畅。
4.体位翻身:推拿翻身各两小时,以防褥疮的发生。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损伤和感染。
6.定期检查气管切口和周围的组织,观察有无红肿、渗液或感染等情况。
三、气管插管的护理1.呼吸机的调试:调节适当的通气参数,监测呼吸机的工作情况,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2.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根据医嘱或需要,定期更换气管插管,并检查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3.吸痰护理:定期吸痰,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气道。
吸痰前应确保患者的氧饱和度充足,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吸痰。
4.牙齿护理:由于插管会干扰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护士需要定期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健康。
5.监测插管的固定情况:定期检查气管插管的固定情况,以确保插管在正确的位置不会脱落或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