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指导: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0.60 KB
- 文档页数:1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胃液、胰液和胆汁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三种重要消化液体,它们在消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是由胃腺分泌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胃酸、胃蛋白酶和黏液组成。
胃酸主要由胃壁的壁细胞分泌,其主要成分是盐酸(HCl),占胃液总成分的98%。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使胃液保持酸性环境,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和杀灭入侵的病原菌。
胃蛋白酶主要由主细胞分泌,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多肽链和氨基酸。
黏液由颈部细胞分泌,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以免被胃酸腐蚀。
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激肽组成。
胰蛋白酶主要由胰管细胞分泌,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和氨基酸。
胰淀粉酶主要由胰岛细胞分泌,可以将淀粉和糖分解为葡萄糖。
胰脂肪酶主要由胰腺尾部的细胞分泌,能够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胰激肽是一种荷尔蒙,可以刺激胰腺的分泌,并调节胰岛素和葡萄糖的代谢。
胆汁是由肝脏合成并存储在胆囊中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和溶解消化酶的黏液组成。
胆汁酸是胆固醇合成的产物,具有使脂肪乳化和吸收的作用,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
胆红素是红细胞衰老后产生的代谢产物,经肝脏转化为胆红素胆盐,降低红细胞衰老对肝脏的负荷。
胆固醇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也是胆汁酸的前体物质,参与脂类的代谢。
胃液、胰液和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
当食物进入胃部时,胃液通过胃酸的作用部分消化蛋白质。
食物继续通过胃部进入小肠时,胃液的酸性环境会激活肠激肽的分泌,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胰液中的酶能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其能够被肠道吸收。
同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排入小肠,胆汁中的胆汁酸能够使脂肪乳化为细小的脂肪颗粒,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方便胰液中的脂肪酶分解脂肪。
胆汁还能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的摄取。
总结起来,胃液的主要作用是开始蛋白质的消化,胰液的主要作用是继续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而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简述胃液中盐酸的生理学作用前言胃液是一种重要的消化液,由许多成分组成,其中盐酸是一种主要成分。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探讨胃液中盐酸的生理学作用。
盐酸的产生盐酸是由胃腺细胞分泌的,主要由壁细胞和主细胞分泌,两者分别位于胃底部和胃体部分。
盐酸的生理作用1. 消化蛋白质盐酸在胃液中的主要作用是消化蛋白质。
它能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肽链,为后续胃蛋白酶的作用创造条件。
2. 杀灭细菌胃液中的盐酸具有抗菌作用。
由于胃环境酸性,盐酸能够杀灭食入胃中的大部分细菌,预防胃肠道感染。
3. 促进铁的吸收盐酸可改变食物中铁的化学状态,使其易于被小肠吸收。
这对于预防缺铁性贫血非常重要。
4. 调节胃酸分泌盐酸在胃液中作为酸性物质,能够通过反馈机制调节胃腺细胞的分泌。
当胃酸分泌过多时,胃壁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胃泌素的激素,抑制盐酸的分泌。
当胃酸分泌不足时,胃壁细胞会分泌另一种叫做胃酸素的激素,促进盐酸的分泌。
盐酸分泌的调节盐酸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局部因素调节。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主要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控制。
通过迷走神经的刺激,胃腺细胞分泌盐酸的能力会上升。
而交感神经则会抑制盐酸的分泌。
2. 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主要由胃泌素和胃酸素控制。
胃泌素能够促进盐酸的分泌,而胃酸素则能够抑制盐酸的分泌。
3. 局部因素调节局部因素包括食物化学成分、胃液pH值、胃内压力等。
食物的咀嚼和机械刺激能够促进盐酸的分泌,而胃液pH值和胃内压力的改变则会影响盐酸的分泌。
盐酸分泌异常盐酸分泌过多或分泌不足都会导致一系列胃病。
1. 酸性胃酸反流病(GERD)盐酸分泌过多会导致胃液在食道中的反流,引起胃酸灼烧和炎症,形成GERD。
2. 胃溃疡胃溃疡多与盐酸分泌过多有关,导致胃黏膜受到损害。
此外,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也容易导致胃溃疡。
3. 胃酸缺乏胃酸缺乏可能是由于胃壁细胞的功能障碍导致盐酸分泌不足,这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易发生胃肠道感染。
生理学简答题归纳生理学简答题归纳及答如下:一.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极其作用答:l.主要成分:盐酸、胃蛋白质酶黏液和内因子2.盐酸的作用:(1)激活胃蛋白质酶原、并给胃蛋白酶提供活动所需的酸性PH;(2)杀菌(3)使蛋白质变性,利于消化:(4)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5〉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等。
胃蛋白酶原的作用:在盐酸的激活下成为胃蛋白酶,具有活性,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粘液的作用:黏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凝胶层,起润滑食物和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内因子的作用:内因子可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体,保护B12免遭肠内水解酶的破坏。
二.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答:1.小肠长度长,黏膜上具有环状皱裙,并拥有大量的绒毛和微绒毛,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2.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3-8小时).3.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小肠绒毛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纤维网等结构,进食可引起绒毛产生节律性的伸缩和摆动,可加速绒毛内血液和淋巴的流动,有助于吸收。
三.肾小球虑过滤率的影响因素答:1.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个因素中任意因素发生变化,均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于肾小球滤过率成正变关系⒉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在正常情况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都比较稳定:在病理情况下,具有滤过功能的膜面积较小肾小球的滤过率亦减小,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小,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3.肾血浆流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肾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呈真正变关系。
四.抗利尿素的作用极其分泌调节.答:1.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通透性,使水的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
2.调节:血浆品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和血压降低均可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增多,反之,则抑制其分泌和释放。
五.简述眼视近物的主要过程及意义答:1.品状体前凸:增强折光力,使辐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2.瞪孔缩小,减小入眼光量,减小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胃液是由胃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消化液体,它在胃内起着消化食物和杀灭病菌的重要作用。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胃酸、粘液、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原等。
胃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由胃壁中的壁细胞分泌。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三个方面。
首先,盐酸能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肽链,为后续的消化作用提供条件。
其次,盐酸能够杀灭食物中的细菌和寄生虫,保证消化道的卫生。
最后,盐酸还能够促进胃蛋白酶原的转化为胃蛋白酶,从而增强胃液的消化能力。
粘液是胃液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由胃壁上皮细胞分泌。
粘液具有黏附、润滑和保护胃壁的作用。
它能够黏附在胃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对胃壁的损伤;同时,粘液还能够润滑胃壁,使食物在胃内更加顺利地消化和运动;此外,粘液还能够保护胃壁免受胃酸的腐蚀,维护胃黏膜的完整性。
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一类酶,主要由胃壁中的主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肽链,为后续的消化作用提供条件。
胃蛋白酶主要分为胃蛋白酶A、胃蛋白酶B和胃蛋白酶C三种。
它们在不同的pH值下具有不同的活性,从而实现对不同类型蛋白质的分解。
胃蛋白酶原是胃液中的一种酶前体,它由胃壁中的壁细胞分泌,并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的转化是一个自动调控的过程,它能够根据胃内的食物量和酸度水平来调节胃液的分泌量和消化能力。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胃酸、粘液、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原等。
胃液通过胃酸的作用分解蛋白质、杀灭病菌;通过粘液的作用黏附、润滑和保护胃壁;通过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蛋白质。
胃液的成分和作用相互配合,为胃的消化功能提供了重要支持。
正常的胃液分泌和调节对于人体的消化过程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西医综合考研:胃液的成分和作用黏液由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和分散在胃底腺、颈部的少量颈黏液细胞分泌,胃泌素由“G”细胞分泌。
胃液中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成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水解蛋白造成酸性环境。
HCl还有杀菌作用。
胃蛋白酶可激活胃蛋白酶原。
黏液蛋白除润滑食物外,以胶冻状性质形成“黏液-HCO3ˉ屏障”保护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免受HCl侵蚀,“内因子”为一种糖蛋白,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若内因子分泌不足,将引起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结果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而出现恶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值约为0.9~1.5。
正常成人每日胃液分泌量约1.5~2.5L。
胃液所含的固体物中的重要成份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
盐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又称胃酸。
胃酸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为游离酸;另一种为结合酸,即与蛋白质结合的盐酸蛋白质。
二者的浓度合称为总酸度,其中游离酸占绝大部分。
盐酸的分泌机制在正常情况下,胃液中的H+浓度比血液中的高三、四百万倍,壁细胞分泌H+的过程必然是逆浓差的主动转运过程。
根据生物化学的研究,已知H+来源于壁细胞内物质氧化代谢所产生的水、H2O解离成OH-和H+。
H+借存在于细胞内小管。
膜上的H+泵的作用,主动转运入小管内,合成HCl所需要的Cl-来自血浆,它一部分是顺着浓度差弥散入壁细胞内,一部分则借载体转运。
当Cl-进入壁细胞后,则依靠细胞内小管膜上的Cl-泵,主动转运入小管内。
H+和Cl-在细胞内小管中形成HCl,然后进入腺腔(图8-4)。
壁细胞在分泌盐酸过程中所需能量来自ATP。
盐酸的作用①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③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性质:纯净胃液是⽆⾊、酸性(pH0.9~1.5)液体,正常成⼈⽇分泌量为1.5~2.5L.
(⼆)成分:⽔、盐酸、胃蛋⽩酶、粘液、HC03-和内因⼦。
(三)作⽤
1.盐酸:包括游离酸和与蛋⽩质结合的结合酸,基础排酸量为0~5mmol/L,由壁细胞分泌,盐酸排出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也有⼀定关系。
HCl中H+是由壁细胞代谢产⽣,由H+泵逆浓度梯度泵出;Cl-则由Cl-通道或者是Cl-HC03-逆向转运出细胞;在⼩管腔或者腺泡腔H+和Cl-结合成HCl.
主要作⽤:
(1)激活胃蛋⽩酶原成为胃蛋⽩酶,并为胃蛋⽩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分解⾷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蛋⽩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3)杀菌。
(4)与铁、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5)胃酸进⼊⼩肠可促进胰液、胆汁的分泌。
2.胃蛋⽩酶原: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分I和Ⅱ两型,在pH<5.0的酸性环境中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酶,其最适合pH值为2-
3.5.激活的胃蛋⽩酶可使胃蛋⽩酶原转变为胃蛋⽩酶,即⾃⾝催化。
胃蛋⽩酶能使蛋⽩质⽔解,⽣成、胨和少量多肽。
3.粘液和HC03-: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这层润滑的机械与碱性屏障可保护胃粘膜免受⾷物的摩擦损伤,有助于⾷物在胃内移动,有效阻⽌胃粘膜细胞与胃蛋⽩酶及⾼浓度的酸直接接触,虽然胃腔内pH<2,但胃粘膜表⾯部分的pH可接近中性。
4.内因⼦:是由壁细胞分泌的分⼦量为55000的⼀种糖蛋⽩,能与维⽣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后者易于在回肠被主动吸收,因此胃(⼤部分)切除的患者必须由胃肠外补充维⽣素B12.。
1.排尿过程属于负反馈过程。
×2.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运动是一种耗能过程。
√3.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4.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一种富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5.家兔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20ml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使尿量增多。
√6.老花眼只在看近物时需凸球镜片调节,看远物时不需调节。
√7.按照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的最大部位越靠近蜗底。
√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
√9.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10.甲状旁腺分泌降钙素,使血钙降低。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生成三个步骤。
2.心室舒张与充盈包括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四个时期。
3.胃液主要成分有胃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
4.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5.胆碱能受体也可分为两型,它们是毒蕈碱型受体受体和烟碱型受体受体。
6.根据中枢抑制产生机制的不同,其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类。
7.牵张反射有肌紧张、腱反射两种类型。
8.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促进蛋白质分解,血糖升高,血胆固醇降低。
9.应急反应主要是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引起的,而应激反应则主要是由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的。
10.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经历了分泌期、增殖期与月经期三个时期的变化。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人或呼出肺泡的气体总量,它是与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2.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3.体温:人和高等动物机体都具有一定的温度,这就是体温。
4.渗透性利尿:是指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使水重吸收减少而发生的利尿现象。
5.牵涉痛: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知识点:胃液一、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1.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酸性液体,pH 在 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 1.5~2.5 L,其主要成分有:(1)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
作用:激活蛋白酶原,为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促使食物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水解;杀灭细菌;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分泌,进而引起胰液和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钙铁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主要由主细胞合成与分泌,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也可以分泌。
胃蛋白酶原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储存在细胞内。
当其被盐酸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消化水解蛋白质,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可自我激活胃蛋白酶原,这是一种正反馈。
(3)内因子壁细胞分泌。
与 VitB12 结合,保护其不被肠内水解酶破坏。
若内因子缺乏,会导致 VitB12 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黏液和碳酸氢盐黏液由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共同分泌,主要成分是糖蛋白,HCO3- 由胃粘膜内的非泌酸细胞分泌。
HCO3- 与黏液结合形成黏液-碳酸氢根屏障,能有效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损害。
2. 消化期的胃液分泌(1)根据消化道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将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分为头期、胃期、肠期三个时期。
(2)头期头期的胃液分泌,也就是食物的色香味以及咀嚼、吞咽的动作,可以刺激眼、耳、鼻、口腔、咽等处的感受器,传入冲动反射性引起胃液分泌,成为头期分泌,也就是食物还没有进入胃。
引起头期胃液分泌的.机制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迷走神经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共同传出神经,其末梢主要支配胃腺和胃窦部 G 细胞,既可以直接促进胃液分泌,也可以通过促胃液素间接促进胃液分泌。
头期胃液分泌持续时间长(2~4 小时),分泌量大(约占消化期分泌总量3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含量高。
(2)胃期胃期的胃液分泌是食糜通过食道进入胃内,刺激胃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促进胃液大量分泌,冲动沿着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中枢,在通过迷走神经中的传出纤维引起胃液分泌,食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肽和氨基酸,可直接作用于 G 细胞,引起促胃液素的分泌。
简述胃液中盐酸的生理学作用胃液是由胃壁上分泌的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液体,主要包括水、盐酸、黏液和消化酶等。
其中,盐酸是胃液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它具有多种生理学作用,对胃的消化和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盐酸对胃的消化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盐酸具有促进蛋白质消化的能力。
胃蛋白酶是一种在酸性环境中活跃的酶,它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肽和氨基酸。
在胃内,盐酸会使胃液的pH值保持在酸性范围内,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加速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此外,盐酸还可以降低胃液黏度,促进食物颗粒与胃液的混合,增加胃液与食物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消化酶对食物的作用。
其次,盐酸还能提供胃内环境的抗菌作用。
胃液中的盐酸能够杀灭和抑制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生长,保持胃内相对无菌的环境,减少食物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感染的机会。
盐酸的抗菌作用在胃的消化功能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此外,盐酸还具有调节胃液分泌的作用。
胃酸分泌主要通过胃酸分泌细胞(壁细胞)的功能调节来实现,其中包括盐酸的分泌和胃酸分泌的调节。
胃内pH的升高能够刺激壁细胞分泌更多的盐酸,使胃内容物的pH值维持在一定的酸性范围内。
另外,胃液中的盐酸也能通过负反馈机制来调节胃酸分泌。
当胃液中的盐酸浓度升高时,胃壁细胞会受到抑制,减少盐酸的分泌,从而防止胃酸过高引起的胃黏膜损伤。
还有,盐酸还能参与维持胃黏膜的完整性和保护作用。
胃黏膜由黏液和上皮细胞构成,黏液层能将胃黏膜与胃液隔离开来,防止胃液对胃壁的直接损害。
而盐酸能够刺激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并且黏液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如碳酸氢盐和黏液蛋白等,能够中和胃液的酸性,形成缓冲体系。
此外,盐酸还能促进胃壁血流量的增加,有助于胃黏膜自我修复和营养供应。
最后,盐酸还对营养吸收和维持机体内酸碱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胃内酸性环境有助于胃酸酶的活性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释放和吸收。
此外,盐酸能够通过参与体液中的酸碱平衡调节来维持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事业单位考试—消化系统对于事业单位考试来说,笔试考察的主要是学员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相较于面试来讲,考察内容比较单一,学员需要将专业知识回答出来,包括一些细节性的内容。
而面试则更注重于考察学员的整体情况,不只包括学员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还包括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和随即应变能力等等。
在面试中要想脱颖而出,实现逆袭,不仅要靠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还有就是有条理性有逻辑的答题思路,给考官一个眼前一亮的感觉,俘获考官的耳朵并进一步俘获考官的内心。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一道例题看一下面试过程中遇到问题如何解答。
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答:纯净的胃液是无色的酸性液体,pH为0.9-1.5。
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量为1.5-2.5L。
胃液中除含有大量水之外,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
1.盐酸由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盐酸的分泌有赖于质子泵的运动,是主动转运过程。
正常人空腹时的盐酸排出量很少,进食刺激后会使盐酸大量分泌。
盐酸具有很多生理作用,包括:(1)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同时可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2)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对维持胃和小肠的无菌状态有重要意义;(3)盐酸随食糜排出小肠后,可间接地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4)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本身无活性,在盐酸的作用下,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本身也可激活胃蛋白酶原,其主要作用是将蛋白质水解为胨、少量多肽和氨基酸。
3.黏液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黏液细胞共同分泌,黏液的作用是保护胃黏膜和润滑食物,防止食物中粗糙成分的机械性损伤,与进入胃内的HCO3-联合形成一个抗胃黏膜损伤的屏障,称为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能有效地保护胃黏膜免受胃内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
4.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
生理学胃液分泌(一)引言:胃液是胃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重要消化功能的液体。
其分泌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局部调节的影响。
本文将从胃液成分、分泌机制、调节因素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生理学胃液分泌的相关知识。
一、胃液成分1. 胃酸:主要由壁细胞分泌,具有消化食物、杀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功能。
2. 胃蛋白酶:由主细胞分泌,能够分解蛋白质成小肽和氨基酸。
3. 粘液:由颈部细胞分泌,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4. 酶原:胃蛋白酶的前体形式,通过酸性环境激活成胃蛋白酶。
5. 其他成分:包括胃腺素、胆碱、组织胺等。
二、胃液分泌机制1. 神经调控: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或抑制,影响胃液分泌。
2. 内分泌调节:胃黏膜末梢细胞分泌促胃泌素、胃泌素等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胃腺细胞。
3. 局部调节:胃内传感器探测胃内压力、pH值等变化,通过反射机制调节胃液分泌。
4. 壁细胞膜转运:胃壁细胞通过质膜上的离子泵、通道和载体蛋白,完成胃酸、氢离子和离子交换的过程。
5. 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胃蛋白酶酶原激活物质等,在细胞内通过信号传导通路调节胃液分泌。
三、胃液分泌调节因素1. 神经调节因素: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胃内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2. 激素调节因素:胃黏膜末梢细胞分泌的促胃泌素、胃泌素等。
3. 胃内环境调节因素:胃内压力变化、pH值变化等。
4. 胃肠道反射调节因素:胃空肠反射、胃幽门反射等。
5. 食物因素:食物进入胃部刺激胃黏膜细胞,释放相应激素和神经传导物质。
结论:生理学胃液分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种胃腺细胞、激素和神经传导的相互作用。
胃液的成分包括胃酸、胃蛋白酶、粘液等,其分泌机制主要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局部调节的影响。
了解生理学胃液分泌对于深入理解胃消化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的性质胃液(gastric juice)胃内分泌物的总称。
包括水、电解质、脂类、蛋白质和多肽激素。
纯净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pH0.9~1.5,比重为 1.006~1.009,每日分泌量为1.5~2.5升,含固体物约0.3~0.5%,无机物主要为Na+、K+、H+和Cl-。
离子浓度随胃液分泌率而异,分泌率增加时,Na+浓度下降,H+迅速上升,最高可达150毫克当量/升,Cl-也稍有升高,而K+基本稳定。
H+和Cl-结合成盐酸。
有机物有胃蛋白酶原、粘液蛋白和“内因子”。
这些成分由胃粘膜层各种不同上皮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HCl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胃液的成分及作用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值约为0.9~1.5。
正常成人每日胃液分泌量约1.5~2.5L。
胃液所含的固体物中的重要成份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
盐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又称胃酸。
胃酸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为游离酸;另一种为结合酸,即与蛋白质结合的盐酸蛋白质。
二者的浓度合称为总酸度,其中游离酸占绝大部分。
盐酸的分泌机制在正常情况下,胃液中的H+浓度比血液中的高三、四百万倍,壁细胞分泌H+的过程必然是逆浓差的主动转运过程。
根据生物化学的研究,已知H+来源于壁细胞内物质氧化代谢所产生的水、H2O解离成OH-和H+。
H+借存在于细胞内小管。
膜上的H+泵的作用,主动转运入小管内,合成HCl所需要的Cl-来自血浆,它一部分是顺着浓度差弥散入壁细胞内,一部分则借载体转运。
当Cl-进入壁细胞后,则依靠细胞内小管膜上的Cl-泵,主动转运入小管内。
H+和Cl-在细胞内小管中形成HCl,然后进入腺腔(图8-4)。
壁细胞在分泌盐酸过程中所需能量来自ATP。
盐酸的作用①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③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黏液、胃蛋白酶原、内因子等。
1、盐酸:主要由胃底泌酸腺的壁细胞所分泌。
可与胃蛋白酶原结合,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的环境。
还可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刺激胆汁、胰液及小肠液的分泌等作用。
2、黏液:主要由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等所分泌,其化学成分为黏蛋白。
作用在于保护胃黏膜,主要通过润滑食物和“黏液-HCO3-屏障”来发作保护作用。
3、胃蛋白酶原: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在被激活成胃蛋白酶后,可水解成蛋白质。
4、内因子:主要由壁细胞所分泌,其作用主要是保护维生素B12,避免维生素B12被消化液破坏,促进其吸收。
5、其他:如水、电解质、脂类、蛋白质等。
胃是人体的一个消化器官,主要是通过胃黏膜分泌酸性的胃液来帮助胃肠消化食物。
同时胃液中含有丰富的盐酸,可以使得帮助杀死胃内的细菌,还能够促进胰液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减少胃部疾病发生的几率。
另外胃液中还有一定的粘液,可以保护胃粘膜,从而减少饮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防止胃黏膜糜烂出血的发生。
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为:
1、盐酸: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等激素的释放。
2、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能水解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产物是月示和月东。
3、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
4、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它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运至回肠后,便与回肠黏膜受体结合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