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x
- 大小:15.56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生字组词造句
以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中的生字,以及10个组词和造句:
1. 之
组词:之前、之后、之间、安之若素、之死靡它
造句:他经历了这件事之后,变得更加坚强。
2. 人
组词:人类、人生、人民、高人、名人
造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
3. 初
组词:初版、初识、初恋、初衷、初二
造句:他的初恋发生在初中二年级。
4. 性
组词:性格、天性、本性、性别、个性
造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个性。
5. 善
组词:善事、善良、善后、善待、善解人意
造句: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6. 思
组词:思考、思念、心思、思想、思路
造句:在思考问题时,我们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逻辑。
7. 敏
组词:敏感、敏锐、过敏、灵敏、敏而好学
造句:她的皮肤非常敏感,容易过敏。
8. 勤
组词:勤奋、勤劳、勤快、勤勉、勤学苦练
造句: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每天都坚持早起学习。
9. 励
组词:鼓励、激励、磨砺、自励、互励
造句:在比赛中,我们需要互相鼓励和激励。
10. 成
组词:成长、成功、成绩、成果、成就
造句:他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人之初》·写字表识字8:之相近习远玉义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在“止”(脚)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大地。
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隶书严重变形。
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
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
造字本义: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
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相是人站在树上,用眼睛观察。
近,籀文(止,即“趾”的本字,指行进)(在“水”字上切入两横指事符号,表示渡河),表示行军的部队徒步涉水,以为捷径。
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水”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两横指事符号写成一折。
有的籀文将“水”(河流)误写成,导致字形晦涩。
有的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非“斤”非“斤”的,将金文字形中的“止”写成“辵”,强调行进。
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似“斤”非“斤”的写成“斤”,并将“斤”当作声旁。
造字本义:动词,行军的部队徒步涉水,以为捷径。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字底”。
近,读斤声,斤是斧子,要拿斧子去干活的地方一般距离不会远。
习,甲骨文(羽,翅膀)(口,像鸟窝状),表示在鸟窝里振翅。
造字本义:幼鸟在鸟巢上振动翅膀演练飞行。
有的甲骨文在鸟巢中加点写成“日”状。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误将金文的鸟巢状“日”写成“白”。
俗体楷书省去正体楷书的一个“习”和“日”,字形极大简化后,本义线索消失。
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
远,甲骨文(袁,衣物)(又,抓、持)(亍,即“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课堂笔记今天我们学习了《人之初》这篇诗歌,这首诗写了人们刚刚来到世间时的特点和感受。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是诗的开头,让我们想起了孟子的一句话“人性本善”。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好的,善良的,会去帮助别人,愿意跟别人一起玩耍。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性格也会慢慢变化,有的变得自私、贪婪,有的变得孤僻、自闭。
这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受到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大家的行为偏差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始制文字,乃服衣,建立家庙,敦睦邻里,节用度,别于禽兽。
这一段写的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文字的出现,服装的发明,家庙的建立,邻里的和睦,物品的节约。
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猴子、狗、猫等动物并没有这些文明标志,只有人类才会这样做。
乐石劝,百川谐。
怨鬼妒,浮生苦。
而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共同致力于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每一个人都为大家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而如果每个人过分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么就会有人们之间的妒忌和不和谐,大家都会感到痛苦和不愉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得意时应该充分地享受,不要让机会流失。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节制,不要过分沉迷其中,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并忘记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要寻求一种平衡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后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点,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才华,并付出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
失败只是普通的几率,而成功则取决于你是否努力尝试。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感悟的诗歌,在真实的品味它的同时,让我们意识到对于这个世界和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8《人之初》知识点汇总会写字及组词之(之前)(之后)(一走了之)(好自为之)相(相近)(相对)(相反)(相同)近(远近)(不近人情)(从近到远)习(学习)(自习)(习作)(秋风习习)远(远方)(远古)(远大)(长远)玉(玉石)(玉米)(宝玉)(飞金走玉)义(同义)(近义)(义工)(正义)会认字及组词初chū(初中)(初级)性xìng(性别)(性格)善shàn(善良)(善恶)教jiào(教育)(教师)迁qiān(变迁)(迁移)贵guì(贵重)(珍贵)专zhuān(大专)(专心)幼yòu(幼儿园)(幼小)器qì(电器)(机器)多音字教jiào(教室)(教师)jiāo(教书)(教学)易写错的字之:共三笔,不要把第二笔横撇与第三笔捺连成一笔。
义:第一笔是“、”,不要写成“丿"。
近义词初—始善—好反义词近—远贵—贱老—少词语解释苟:如果,假如。
乃:就。
迁:搬迁,变迁,变化,改变。
宜:意思相近的:合适,适宜。
意思相反的:不宜。
琢:雕刻。
器:器具,有用的玉器。
义:道理。
教材分析本课精选《三字经》的愿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
第1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古代蒙学教材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它以三字断句,句句压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微课堂】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图文解读++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学习目标1. 运用熟字加减等办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
会写”远、近”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传统文化。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之:zhī(之前、之后、好自为之)相:xiāng(相对、相反、相同)近:jìn(远近、相近、接近)习:xí(学习、自习、习作)远:yuǎn(远方、远古、远大)玉:yù(玉石、玉米、宝玉)义:yì(同义、近义、正义)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初:chū(初中、初级、月初)性:xìng(性别、性格、性子)善:shàn(善良、善恶、善于)教:jiào(教育、教师、教室)迁:qiān(变迁、迁移、迁入)贵:guì(贵重、珍贵、很贵)专:zhuān(大专、专心、中专)幼:yòu(幼师、幼小、幼儿园)器:qì(电器、机器、机器人)四、多音字教:jiào(教室)jiāo(教书)相:xiānɡ (相信)xiànɡ (相片)五、近义词初——始善——好六、反义词近——远贵——贱老——少七、理解词语苟:如果,假如。
乃:就。
迁:搬迁,变迁,变化,改变。
宜:意思相近的:合适,适宜。
意思相反的:不宜。
琢:雕刻。
器:器具,有用的玉器。
义:道理。
八、课文翻译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不一样,性情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人之初》·识字表识字8: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在“止”(脚)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大地。
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隶书严重变形。
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
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服装。
初,甲骨文(大,人)(衣),表示“人在衣中”,即身上穿着衣服。
有的甲骨文以“人”代“大”。
有的甲骨文将包围结构调整左右结构。
造字本义:原始人制衣穿衣,遮羞保暖,开启人类文明。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误将金文的“人”写成“刀”。
隶化后,楷书将“衣”写成。
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原始时代人们用兽皮遮羞保暖为“初”;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
初,起始。
字形采用“刀、衣”会义。
初,即裁剪衣服的开始。
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天然萌发。
“生”常在古文中被假借为“性”,表示内心萌发的与生俱来的本能。
性,篆文(心,欲求)(生,天然萌发),表示人类天然萌发的欲求。
造字本义:人类萌生于心的本能欲望,如食,色。
隶书将篆文的写成“竖心旁”。
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的简化成。
性,人的身上善良本能(心)的显性表现(生)。
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生”作声旁。
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
善,甲骨文(羊,即“祥”)(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
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
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和。
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
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
造字本义:神态安祥,言语亲和。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的写成,将篆文的两个“言”写成“卄”加“口”的。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8 人之初( 识字)1. 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 13 个生字。
会写“之、相”等 7 个字,重点写好“之、义”。
2. 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 8 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积累生字词,朗读课文,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课时第 一 课 时1. 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 13 个生字。
会写“之、相”等 7 个字,重点写好“之、义”。
(重点)2. 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 8 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重点)小学课件资源导入新课导入类型:音频导入。
教师口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之初》,这篇文章选自《三字经》,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认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吧!相关介绍《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 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等,核心思想 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认同,被历代中国人 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教具准备一 二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1.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
听读几遍之后,学生再跟读。
注意发音:①“性本善”中“性”是后鼻音,“本、善”是前鼻音。
②“性相近”中 “性、相”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
③文中出现了7个“不”,集中展示,跟着老师一起读,进行“不”的变调规律复习,后面的字读第四声时,“不”读第二声;后面的字是其他 声调时,“不”都读第四声;特殊情况读轻声,如“对不起”。
2. 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反复读几遍。
识字8.《人之初》
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第一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培植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朗读指导:文中出现7个“不”字,“不”的变调规律:
“不”在第四声前面,应读成第二声bú,如:不是、不要等。
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前应读第四声bù,如:不依、不能、不给等。
课文解释: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礼仪,不能成才。
二、会认的字
之(zhī)初(chū)性(xìng)善(shàn)
习(xí)教(jiào)迁(qiān)贵(guì)
专(zhuān)幼(yòu)玉(yù)器(qì)
义(yì)
1.会读准音:
“之、初、善、专”是翘舌音,“专、迁”是前鼻音,“性”是后鼻音。
2.识字方法:
熟字加一加:“初”,衣字旁加“刀”;“性”,竖心旁加“生”;“贵”,“中”加横加“贝”;“玉”,“王”加一点。
字理识字法:“性”,从“心”,指人的本性;从“生”,指人的本性、性格、一生下来就有。
“教”的甲骨文的字形像一个老师拿着教鞭督促孩子学知识。
“善”的甲骨文字形,羊的下面一只眼睛,表示看来十分美好。
熟字组词法:
之:之后之前习:学习习气
专:专心专一幼:幼儿园幼小幼虫
玉:玉石、宝玉
三、会写字
之zhī(之前)(之后)相xiāng(相对)(相同)近jìn(远近)(近处)习xí(学习)(自习)
远yuǎn(远方)(远大)玉yù(玉石)(玉米)义yì(正义)(义气)
四、易错字
之:共三笔,不要把第二笔横撇与第三笔捺连成一笔。
义:第一笔是“丶”,不要写成“丿”。
相:左边的木最后一笔是点。
五、词语解释
苟:如果,假如。
乃:就。
迁:搬迁,变化。
宜:意思相近的:合适,适宜。
意思相反的:不宜。
琢:雕刻。
器:器具,有用的玉器。
义:道理。
初:开始。
性:品性,品格。
教:学习,受教育。
何为:指不能有作为。
六、多音字
教jiāo(教书)(教学)jiào(教育)(教师)为wéi (为人)(作为) wèi (因为)(为了)相xiāng(相同)(相近)xiàng(相片)(照相)
七、近义词
幼—小初—始欢—乐
八、反义词
善—恶近—远幼—老
九、读一读,记一记。
初始初夏天性性格
专心专门善良友善
点拨:这四组词语是一字组两词,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意思有时是不同的,记住它们吧。
十、课文拓展延伸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它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
在格式上,《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通俗、顺口、易记特点,这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