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7.66 KB
- 文档页数:6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饮料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饮料的食品工艺学知识,让学生掌握饮料的制作原理、工艺流程及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饮料的分类、原料及添加剂的作用;掌握饮料制作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饮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饮料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熟练操作饮料生产设备,掌握饮料制作的工艺流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食品工艺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饮料品质安全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饮料的分类及特点、原料及添加剂、饮料制作原理与工艺、品质控制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饮料的分类及特点:介绍各类饮料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等。
2.原料及添加剂:讲解饮料原料的种类、性质及作用,包括水、糖、酸味剂、色素等;介绍常用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使用方法。
3.饮料制作原理与工艺:阐述饮料制作的的基本原理,如原料处理、配料、均质、灭菌、灌装等工艺流程。
4.品质控制:讲解饮料品质控制的方法,包括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饮料制作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品质控制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饮料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实验法:学生进行饮料制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讨论法:学生针对饮料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兴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食品工艺学》相关章节,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提供饮料制作、品质控制等方面的补充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饮料制作过程及实验现象。
4.实验设备:提供饮料制作的实验设备,如饮料灌装机、均质机等,让学生动手实践。
《食品工艺学》系列课程《饮料工艺学》教学大纲学时:32 学分:2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饮料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相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饮料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限选课程,其任务是给学生讲授饮料的概念、分类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地位,典型食品饮料对生产原料的要求、代表性饮料生产工艺的原理、加工过程要点、质量检验和成品品质标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了解饮料类食品的加工工艺原理、相关的基本概念,熟悉典型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在强调基本理论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应对国内外有关饮料的先进饮料技术和成就给予及时的反映。
要求学生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与理解典型饮料的加工工艺原理,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以先导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工原理》为基础,重点介绍软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与原理。
本课程是食品工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很多工艺原理与技术,应尽可能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注: 为选开实验,可选开其中的一个实验。
五、本课程的性质及适应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限选课程。
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饮料的定义与分类,软饮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讲授软饮料的定义及与食品的区别和软饮料的分类。
第二章软饮料用水及水处理天然水的分类及其特点,天然水中的杂质,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饮料用水的处理。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讲授天然水中的杂质饮料用水的要求和饮料用水的处理。
第三章软饮料的主要原辅材料甜味料,着色剂,防腐剂,二氧化碳,其它辅料。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讲授饮料的甜味料,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其它辅助材料。
软饮料工艺学植物饮料学习教案教案:软饮料工艺学——植物饮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软饮料工艺学》第四章,主要介绍植物饮料的分类、制作工艺及营养成分。
具体内容包括:1. 植物饮料的定义及分类;2. 常见的植物饮料原料及其特性;3. 植物饮料的制作工艺;4. 植物饮料的营养成分及功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饮料的分类及特点,掌握植物饮料的制作工艺;2. 掌握植物饮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提高对植物饮料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对软饮料行业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饮料的制作工艺及营养成分;难点:植物饮料的制作技巧及营养成分的提取与保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植物饮料样品;2. 学具:实验手册、笔记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植物饮料样品,引导学生关注植物饮料的种类及特点;2. 理论讲解:介绍植物饮料的定义、分类及制作工艺,讲解植物饮料的营养成分及功能;3. 实验演示:演示植物饮料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项;4. 学生实践:分组进行植物饮料的制作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5.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制作完成的植物饮料,评价口感、色泽等方面;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对植物饮料制作工艺及营养成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植物饮料分类1) 果汁饮料2) 蔬菜饮料3) 茶饮料4) 草本饮料2. 植物饮料制作工艺1) 原料选择与处理2) 提取与浓缩3) 调味与稳定4) 包装与储存3. 营养成分及功能1) 维生素2) 矿物质3) 膳食纤维4) 其他功能性成分七、作业设计1. 思考题:(1)植物饮料与普通饮料相比,有哪些优点?(2)植物饮料的制作过程中,如何确保营养成分的提取与保持?(3)请列举三种你喜欢的植物饮料,并说明其营养成分及功能。
2. 实践作业:(1)自制一种植物饮料,记录制作过程及结果;(2)调查市场上常见的植物饮料品种,分析其特点及受欢迎程度。
软饮料工艺电子教案一、引言软饮料是指那些不含酒精的、口感柔和并且具有一定调味效果的饮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软饮料在市场上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掌握软饮料的制作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本电子教案将介绍软饮料的工艺流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软饮料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软饮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软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3.能够根据不同的软饮料配方,按照工艺流程正确制作软饮料;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1.软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2.软饮料制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内容4.1 软饮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软饮料的定义和特点;•软饮料的分类(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功能饮料等)及其特点。
4.2 软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软饮料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料准备、调配、加热杀菌、灌装、包装等多个环节。
4.2.1 原料准备软饮料的原料主要包括水、糖、添加剂和调味料等。
原料的准备工作包括水的处理、糖的溶解、添加剂和调味料的配比等。
4.2.2 调配根据软饮料的配方,将预先准备好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
调配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原料的配比、加入顺序等。
4.2.3 加热杀菌调配好的软饮料需要进行加热杀菌,以去除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常用的杀菌方法有高温短时间杀菌和超高温杀菌。
4.2.4 灌装经过杀菌的软饮料需要进行灌装,将其灌装到瓶子或罐子中,并进行密封。
灌装过程需要注意灌装速度、灌装温度等参数的控制。
4.2.5 包装灌装好的软饮料需要进行包装,常用的包装方式有瓶装、罐装、桶装和包装袋等。
4.3 软饮料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软饮料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些关键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水的处理:软饮料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糖的溶解:糖的溶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添加剂和调味料的加入:加入顺序和配比的准确性对最终口感至关重要;•加热杀菌的控制:杀菌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需要准确;•灌装的速度和温度控制:灌装过程中速度过快或温度过高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包装的选择和卫生控制:包装材料的选择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包装过程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饮料工艺学教学大纲饮料工艺学教学大纲饮料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饮料的制作过程、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本文将围绕饮料工艺学教学大纲展开讨论,介绍饮料工艺学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
一、饮料工艺学的重要性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之一,它既可以满足人们的口渴,又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而饮料工艺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饮料工艺学,学生可以了解饮料的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食品加工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饮料工艺学的课程设置饮料工艺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个部分。
理论课主要介绍饮料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料选择、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实验课则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饮料的制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饮料工艺学的教学目标饮料工艺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掌握:学生应该掌握饮料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料选择、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对不同类型的饮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制作。
2. 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课的实际操作,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饮料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料的准备、设备的操作、工艺参数的调整等方面的技能。
3. 创新意识培养:饮料工艺学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领域,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提出新的饮料产品的研发方案。
四、饮料工艺学的教学方法饮料工艺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在实验课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饮料的制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饮料生产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加深对饮料工艺学的理解。
饮料制作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饮料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
2. 学生能了解不同饮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及对人体的作用。
3. 学生能掌握饮料配比的基本原则,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饮料制作设备,掌握安全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独立完成饮料的配方设计与制作。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饮料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饮料制作工艺,培养对食品工艺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关注食品营养与健康。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饮料制作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术类课程,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饮料制作基本工艺流程:- 饮料分类及特点- 饮料制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饮料制作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2. 饮料原料营养成分与配比:- 常用饮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分析- 饮料配比原则与方法- 不同饮料配方实例分析3. 饮料制作实践操作:- 制作果汁、蔬菜汁、茶饮料等常见饮料- 创新饮料配方设计与制作- 饮料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饮料分类、特点及制作设备第二课时:饮料制作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第三课时:常用饮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分析第四课时:饮料配比原则与方法第五课时:果汁、蔬菜汁制作实践第六课时:茶饮料制作实践第七课时:创新饮料配方设计与制作第八课时: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章节:第三章“饮料制作技术”,涉及教材内容为第1-3节。
软饮料工艺学教案教案软饮料工艺学教学目标:1.了解软饮料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掌握软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3.学会分析软饮料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软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软饮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设备原理。
教学准备:1.教材:《软饮料工艺学》2.多媒体教学设备3.实验室设备:软饮料生产线模型或实际生产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喝软饮料吗?知道软饮料是如何生产的吗?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软饮料工艺学,了解软饮料的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
二、新课讲解(25分钟)1.软饮料的定义与分类(1)定义:软饮料是指不含酒精、以水为主要成分,经过调配、充气、杀菌等工艺制成的饮料。
(2)分类: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等。
2.软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1)原料处理:水处理、果汁提取、茶汁提取等(2)调配:糖浆、酸味剂、香精、色素等(3)充气:二氧化碳注入(4)杀菌:高温瞬时杀菌或无菌灌装(5)灌装:瓶装、罐装、盒装等(6)封口:压盖、旋盖、热封等(7)检验:外观、口感、微生物等(8)包装:标签、箱装等3.软饮料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1)口感问题:调整配方、提高原料质量(2)微生物污染:加强杀菌、无菌操作(3)二氧化碳不足:检查充气设备、调整充气压力(4)包装不良:检查封口设备、调整封口参数三、案例分析(15分钟)1.案例一:某饮料厂生产的果汁饮料出现沉淀,分析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案例二:某饮料厂生产的碳酸饮料口感不佳,分析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四、实验演示(10分钟)1.实验一:软饮料生产线模型操作演示2.实验二:实际生产线参观(如条件允许)五、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软饮料的定义、分类、生产工艺流程、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饮料工艺学饮料工艺学教学大纲(第二次修订)河北经贸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编2011年2月编写说明饮料工艺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规范教学,使我校饮料工艺学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在参照最新的国家标准及兄弟院校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编写本大纲,作为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题库建设和教学检查的依据。
饮料工艺学教学大纲,立足于全面、系统、综合地论述饮料生产的有关知识,较为详尽地阐述了饮料生产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反映国内外饮料工艺学方面的最新状况,结合本学科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来组织编写。
本大纲的内容共有七部分,即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考题、参考书目、课时分配等。
按照新的形势要求和我校课程改革的设想,我们再一次对本大纲进行修订,修订后由刘月英老师修正、审核、定稿。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2011年2月课时分配表章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合计内容绪论饮料用水及水处理饮料常用的辅料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含乳饮料 4 植物蛋白饮料包装饮用水茶饮料咖啡及可可饮料植物饮料 1 风味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固体饮料豆乳饮料的制作胡萝卜果肉果汁饮料的制作绿豆沙雪糕/奶油冰淇淋的制作 3 3 3 34 2 课时 2 6 2 4 4目录绪论第一节饮料的定义与分类第二节饮料工业的发展概况第三节饮料工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第一章饮料用水及水处理第一节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第二节饮料用水的水处理第二章饮料常用的辅料第一节甜味剂第二节酸度调节剂第三节食品用香料第四节食品着色剂第五节防腐剂第六节抗氧化剂第七节增稠剂第八节酶制剂第九节二氧化碳第十节乳化剂第十一节其他第三章碳酸饮料第一节碳酸饮料的分类及产品技术要求第二节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第三节糖浆的制备第四节碳酸化第五节碳酸饮料的灌装第六节碳酸饮料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第四章果蔬汁饮料第一节果蔬汁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果蔬汁的生产工艺第三节果蔬汁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第四节果蔬汁的发展趋势和加工新技术第五章含乳饮料第一节含乳饮料的定义与分类第二节配制型含乳饮料第三节发酵型含乳饮料第六章植物蛋白饮料第一节植物蛋白饮料的定义与分类第二节豆乳类饮料第三节其他植物蛋白饮料第七章包装饮用水第一节饮用天然矿泉水第二节饮用纯净水第八章茶饮料第一节茶饮料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茶饮料加工第三节茶饮料加工实例第九章咖啡及可可饮料第一节咖啡第二节可可第十章植物饮料第一节植物饮料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食用菌饮料的生产工艺第三节藻类饮料的生产工艺第四节谷物饮料的生产工艺第十一章风味饮料第一节风味饮料的概念及种类第二节果味饮料第三节乳味饮料第四节茶味饮料第五节咖啡味饮料第六节其他风味饮料第十二章特殊用途饮料第一节特殊用途饮料的概念及种类第二节运动饮料第三节婴幼儿饮料第四节低热量饮料第十三章固体饮料第一节固体饮料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果香型固体饮料第三节蛋白型固体饮料第四节固体饮料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0-09-05 [作者]:李国胜[出处]:食品学院
英文名称: Technology of Beverage
课程编号 : z08054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性质:饮料工艺学是以水、果品蔬菜、动植物蛋白等为原料,经合理的配方设计,按照不同种类饮料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相关的产品检测、产品卫生及标准,通过调配、过滤、均质、脱气(或碳酸化)、灭菌、灌装等工序后,生产出天然、营养、健康的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瓶装饮用水、功能保健饮料、发酵饮料、茶饮料等饮料产品的应用科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2.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该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软饮料加工的水处理、加工用原辅材料及要求、包装容器和材料、加工设备、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饮用水、功能保健饮料、发酵饮料、茶饮料的加工原理、工艺和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产品检测、产品卫生及标准,注重高新技术在软饮料加工中的应用,为将来独立掌握软饮料加工领域的教学、科研及生产、销售、质量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能独立进行生产设计、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的软饮料工程技术人才。
3. 适应专业:本大纲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
4. 学时与学分:该课程总学时为 48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 32 学时,实验 16 学时,学分 3 学分。
5. 先修课程:《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机械》、《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与检验》。
6. 推荐教材:
胡小松主编,《饮料工艺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7。
参考书目:
(1) 胡小松、蒲彪
主编,《软饮料工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邵长富等编著,《软饮料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 李勇主编,《现代软饮料生产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胡小松等,《现代果蔬汁加工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5。
(5) 杨桂馥、罗瑜编著,《现代饮料生产技术》,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设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对涉及基础理论知识较多的章节,为避免重复,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余组织学生就相关专题进行资料查阅与讨论。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成绩(作业、考勤等)之和。
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考试成绩X 70盼实验成绩X 20盼平时成绩X 10%
9. 课外自学要求(包含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指定参考书并查阅相关资料,并能就软饮料相关专题进行综述性论述。
学生须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和课堂作业,并能对教师评阅后指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1.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绪论
了解软饮料的发展历史、现状、地位、作用以及发展方向,国内外软饮料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加工产品的市场情况。
掌握软饮料的分类以及软饮料工艺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领会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章软饮料用水及水处理
了解天然水的分类和特点、水中杂质的种类、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和相关的国家标准。
熟练掌握水处理的过滤、净化、软化、消毒方法及常见的几种水处理工艺、水处理方案的确定,了解常用的水处理设备。
第二章软饮料常用原辅料
了解软饮料加工的原料,包括植物原料、动物原料、矿物原料、保健生物材料。
熟练掌握甜味剂、酸味剂、香精香料、色素、抗氧化剂、增稠剂、稳定剂、澄清剂的种类、特性及在软饮料加工中的作用。
第三章碳酸饮料了解碳酸饮料的发展简史、种类、风味、发展趋势。
掌握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及设备,以及工艺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要求,冰茶饮料、果汁型碳酸饮料的加工及常用设备。
熟练掌握碳酸饮料的配方设计,以及加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包括:杂质处理、含气不足、混浊、沉淀、糊味、变味、微生物污染的处理
第四章果蔬汁饮料
了解果蔬汁饮料的分类,主要产品规格和特色。
了解不同类型的典型果汁饮料的生产,包括浓缩汁、清汁和果肉饮料,主要实例有:苹果汁、柑桔汁饮料、猕猴桃汁饮料、胡萝卜汁、芒果汁等。
掌握果蔬汁饮料加工中的各个主要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与清洗、预处理、榨汁、提取、澄清、过滤、香气回收、浓缩、灌装与贮藏,以及加工用设备。
熟练掌握果蔬汁饮料的配方设计,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的质量管理以及在生产和贮藏
过程中质量的变化和控制。
第五章含乳饮料
掌握乳的特性及各种乳饮料的加工,包括强化乳、果味乳的加工。
一、中性调合含乳饮料;
二、酸性调合含乳饮料
第六章植物蛋白饮料
掌握植物蛋白饮料的种类、加工方法、常见的植物蛋白饮料加工实例,如杏仁乳、花生
乳、椰子乳等及乳饮料的稳定方法和技术。
第七章包装饮用水
了解矿泉水的资源、分类及保健作用,掌握饮用矿泉水的水质及其评价方法、矿泉水的
生产和质量管理措施。
了解饮用纯净水的种类及用途,掌握纯净水的制造工艺、主要纯水设备,饮用纯水的主要质量指标和质量控制措施。
第八章茶饮料
了解与领会茶叶中的保健成分、茶叶的加工、质量评价及茶饮料的分类、产品特征。
掌握绿茶、红茶、柠檬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第九章特殊用途饮料
了解保健饮料的功能性,以及加工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保健饮料的原料类型。
理解与掌握营养强化饮料、功能性果蔬汁饮料、婴幼儿饮料、运动员饮料、低热饮料、
滋补疗效饮料、传统中医药加工的保健饮料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第十章固体饮料
了解固体饮料的种类及分类依据。
熟练掌握果香型固体饮料的主要原料、生产工艺、具体生产实例、产品的质量管理、微胶囊技术在果香型固体饮料中的应用
熟练掌握蛋白型固体饮料的主要原料、生产工艺、奶粉、蛋白乳晶、麦乳晶等具体生产
实例,以及这类饮料的产品质量控制。
了解速溶咖啡、速溶茶、固体汽水、可可饮料及其它固体饮料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
2.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1)具备科学、合理的选用饮料原辅料、包装容器、设备选型的
能力;
(2)能对各种饮料的生产工艺、饮料配方进行独立设计;(3)能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用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
三、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基本内容,用※标注为选学内容)
绪论
第一节软饮料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软饮料工业的发展慨况
第三节软饮料工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一章软饮料用水及水处理
第一节软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
第二节软饮料用水的水处理
第二章软饮料用原辅材料
第一节甜味剂
第二节酸味剂
第三节香料香精
第四节着色剂
第五节防腐剂
第六节抗氧化剂
第七节增稠剂
第八节乳化剂
第九节二氧化碳
第三章碳酸饮料
第一节碳酸饮料的分类及产品技术要求
第二节碳酸饮料生产的主要设备
第三节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
第四节碳酸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第四章果蔬汁饮料
第一节果蔬汁饮料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工艺
第三节果蔬汁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第四节果蔬汁的发展趋势与加工新技术
第五章含乳饮料
第一节含乳饮料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中性含乳饮料;
第六章植物蛋白饮料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配制型含乳饮料
第三节发酵型含乳饮料
第四节植物蛋白饮料的定义与分类第五节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工艺
第六节各类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实例第七章包装饮用水
第一节饮用天然矿泉水
第二节饮用纯净水
第八章茶饮料
第一节茶饮料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茶饮料加工工艺
第三节茶饮料加工实例
第九章特殊用途饮料
第一节特殊用途饮料慨况
第二节运动饮料
第三节婴幼儿饮料
第四节低热量饮料
第十章固体饮料
第一节固体饮料的定义及分类
第三节蛋白型固体饮料
第四节其他类型固体饮料
四、学时分配
课程实验内容及所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