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鉴赏陈青 修改稿2012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精选18篇)《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
多少年来,人们研究《满江红》,为寻找岳飞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费尽周折而不得。
下面小编带来满江红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您!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篇1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翻译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
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
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注释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风尘:指战乱。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沟壑:溪谷。
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河洛:黄河、洛水交汇的洛阳地区。
这里泛指中原。
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
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篇1满江红·汉水东流作者:辛弃疾原文: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马革里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译文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
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
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
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
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现在,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
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
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
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
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
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ī)胡:代指入侵的金兵。
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
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
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
[6]结发:即束发。
满江红原文与赏析满江红,有名的词牌名之一。
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气冲天》。
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经典之作。
今日就为大家供给了满江红原文与赏析,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满江红岳飞怒气冲天,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强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整理旧河山,朝天阙。
【赏析】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能够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素来没有像本词那样拥有激奋人心,激励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上片抒发生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斗的英气。
以愤慨填膺的肖像描绘起笔,开篇奇突。
凭栏瞭望,指顾河山,胸襟全局,正英豪本色。
“长啸”,状感触激怒,情绪已升温至热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省过去,包罗时空,既反应转战之艰辛,又谦称建树之菲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
“莫等”期许将来,情怀急迫,激越中微含凄凉。
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河山的信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类以天下为己任的崇敬胸襟,令人扼腕。
“驾长车”一句英气直冲云霄。
在那河山破裂、士气低落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
“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仇敌的英豪主义气派。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易,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热诚之心。
肝胆沥沥,动人至深。
全词如江河直泻,波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翻译:我怒气冲天,单独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才停留。
我仰头眺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
我忍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胸。
三十多年的功名好像灰尘,八千里是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立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迈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到现在也不可以忘掉。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满江红仙姥来时,正一望、千倾翠澜。
旌旗共、乱云俱下,一依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
奠淮右,诅江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译文当神姥出现时.一望千顷的巢湖上,碧波翻卷。
一的旌旗仪由与缭乱的浮云一道,隐隐约约降落在前边的山上。
一的车子是由一群神龙拖驾的,黄金的车轭闪闪发亮。
一由一班妾媵陪伴着,每个人头上都戴着白玉冠。
夜渐深,风停住了。
一们也隐没不见了,寂静中只听见佩环碰击的叮咚声响。
这神姥的.威力确实神奇,你看吧:一镇守着淮右地区,拱卫着江南一带,还派出六丁神将,带着雷霆和闪电,扼守着东关。
却笑人世间那些所谓“英雄”,没有几个是真正有本事的。
你看,一篙春水,就把不可一世的曹阿瞒给吓走了。
他又哪里知道,这位厉害的对手,竟是住在小红楼上.帘幕之内的弱质女子呢!注释上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上江红》。
宋以来始填此词调。
仙姥:神仙妇女。
依约:隐隐约约。
轭:驾车时套在马颈上的曲型器具,一般木制。
相从诸娣(dì):随从神姥的诸位仙姑。
此句下白石自注:“庙中列坐如夫人者十三人。
娣:古称同夫诸妾。
佩环:指诸神身上的装饰品。
奠(diàn):镇守。
淮右:宋时在淮扬一带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
淮南西路称淮右,湖属淮右地区。
阻:拱卫。
六丁:传说中的天神。
韩愈诗:“仙宫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别守:扼守。
一篙:一竿。
篙,撑船的竿。
曹瞒:曹操小字阿瞒。
帘影间:帘幕之内的(弱质女子)。
赏析:绍熙二年(1191)正月底,词人泛舟巢湖,受祈祷湖神箫鼓启发,以平韵为《满江红》,作此祠神曲,以颂巢湖仙姥。
满江红原文及鉴赏满江红原文及鉴赏满江红原文及鉴赏1【作品介绍】该作品为文天祥囚居金陵时所作,是作者和前宫中女官王夫人的词作。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文天祥,这首“ 婉约”的词风,显示了其艺术风格的多变。
古代诗词中常以美人香草寄托国家大事,文天祥此词,就是蕴含此意。
【原文】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
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赏析】王夫人名为清惠,是宋朝后宫中的昭仪。
南宋灭亡时,她跟随宋恭帝作为俘虏北上,在汴京驿壁上题词《满江红》。
文天祥囚居金陵,偶然读到这词,认为词中“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可以商酌,写了这首和词。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燕字暗指作者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
回忆起年轻时中状元出仕宋王朝的青年美事,正如美人乘鸾上仙阙。
几年牢狱生涯,生活突遭变化,肌玉暗消,以泪洗面,为了国家,品尝这青灯独对的苦味。
高台曲池二句,借用桓谭《新论》所载雍门周说孟尝君的话:“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
”高台曲池的变灭,却是王朝覆亡的缩影,但自己对祖国不渝的忠贞,恰如美人向旧主的墓阡中倾泻千行的斑斑血泪。
汉代原涉自署墓道为“南阳阡”。
这词是自己拟定于《妾薄命》的。
所在乃是:“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在沦桑变化以后,不少人侍奉新朝,而天祥却精忠不事二主,在元朝的淫威之下,宁折不弯。
乐昌公主由陈入隋,因破铜镜,终与附马徐德言“破镜重圆”。
事见唐人韦述《两京新记》、孟棨《本事诗》。
但是对那般像乐昌公主一样逞风流的新贵们,文天祥只能投以轻蔑的目光,破镜虽得重圆,但已不复为原镜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和缓的语气中,透出一股凛然正气,不可侵犯。
动人的美人形象,表现出昂扬的爱国热情,形象而生动。
《满江红》古诗词鉴赏《满江红》古诗词鉴赏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满江红》古诗词鉴赏1《满江红·敲碎离愁》宋朝:辛弃疾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满江红·敲碎离愁》古诗简介此词乃豪放词派代表人物辛弃疾所作。
辛弃疾性格豪放,笔力超迈,向来鲜有艳丽之作。
但此作一反常态,可谓是辛词中“清而丽,婉而妩媚”一类的作品。
虽是如此,与秦观、晏殊等婉约派词家之作相比,仍是哀而不伤,别具一格。
《满江红·敲碎离愁》注释又一首闺中念远词。
上篇因景抒情,此篇以情带景,熔情、景、事为一炉。
“敲碎”,用词奇警。
“满眼”联呈现时序之更迭与思绪之流动。
换头承上文“读”字,“芳草”联承“满眼”两句而来,缘情而景,以景唤情,盼极怨极语。
结处遥应“倚楼人独”,但已是月上黄昏之时,“立尽”二字老辣。
“敲碎”两句:言风摇翠竹,似敲碎满怀离愁,搅得人心烦躁不宁。
“人去”两句:言那人去后,箫声不复再闻,人惟独自倚楼。
吹箫声断:暗用萧史弄玉事。
见前《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注。
此指意中人离去。
“满眼”两句:言人正不堪暮春,举眼但见千山浓绿,已是初夏季节。
“但试”两句:打开对方来信,再细细从头品读。
“相思”四句:言徒然满纸相思,难慰自身相思深情。
“滴罗襟”两句:满把泪珠滴湿了衣襟。
盈掬:满捧,满把,极言泪水之多。
“芳草”两句:祈遍野芳草不迷他行客归路,恨缕缕垂柳遮住我望人视线。
“最苦”两句:言最苦伫立栏干曲处,直立到黄昏时分,明月初升。
《满江红》宋词赏析导语:《满江红》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满江红》宋词赏析,欢迎阅读!满江红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赏析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戴复古曾在鄂州吞云楼谱写一阕《水调歌头》的词作,《满江红·赤壁怀古》词,约写于《水调歌头》的前后,此时词人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州城外有赤壁矶(又叫赤鼻矶),虽有人考证这里并非赤壁之战的战场,但时人可能有些传说,前此又有苏轼的“大江东去”一词,词人过此,也难免生发怀旧的感情,继苏轼之后,再写一篇赤壁怀古词。
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
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上片开头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复古词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
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复古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慨,别是一种写法。
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复古词则用浓墨重采,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
“貔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
“鱼龙”指潜蛰江中的水族动物,杜甫《秋兴》诗有“鱼龙寂寞秋江冷”之句,在千艘列炬的大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它们因为受到战火的.威胁而感到怒不可当了。
《满江红》宋词原文注释与赏析《满江红》宋词原文注释与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宋词原文注释与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者:岳飞(1103-1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年从军,官至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
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
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
工诗词,但留传甚少。
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
风格悲壮,意气豪迈。
有《岳武穆集》。
注释:凭:倚靠。
处:时候。
三十:指年龄。
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八千:言征途之漫长。
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
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
靖康元年(1126),金后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缺:山口。
朝天阕:朝见皇帝,天阕,皇帝的宫殿。
译文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急雨刚刚停歇。
抬头放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
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
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
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
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赏析一:此词感情慷慨悲凉,音调激越高亢,充满爱国激情。
词中表现出作者对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心和对敌寇的刻骨仇恨。
陈廷焯盛赞此词曰:“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满江红诗词赏析满江红诗词赏析满江红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
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
绿鬓将军思饮马,黄头奴子惊闻鹤。
想华夏、父老已心知,今非昨。
狂鲵剪,於菟缚;单于命,春冰薄。
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
旗号倚风飞电影、戈铤射月明霜锷。
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
这是一首宣传精忠报国、收复失土的爱国词篇。
全篇选用比照方法,长自己志气,灭敌人神威,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这首词作于金亡的前一年。
这年(1233)南宋与蒙古军合围蔡州(今河南汝南),次年城陷金亡。
词的上片,写南宋精兵,长驱北上,金兵毫无斗志,华夏父老也都知道金国必定消亡,局势与前大不相同。
前半片,写南宋兵营规整,斗志旺盛。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
”千军万马,兵强马壮,斗志昂扬。
“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
”淮河一带的岗亭子,夜里有战士了望,一有警报,便点着烽烟告警。
天刚拂晓便能够听到兵营响亮号角声。
而金兵呢?“绿鬓将军思饮马,黄头奴子惊闻鹤。
”年青的军官,黄头女真,已无斗志,预备逃跑。
构成了明显的比照。
闻鹤的典故出自《晋书·谢玄传》,淝水之战,苻坚部下战士溃逃,“闻风声鹤唳,皆认为王(晋)师。
”华夏的公民,“已心知,今非昨。
”今昔不同,金国已成强弩之末,行将覆亡。
上片由南宋写到金国,构成明显的对照。
下片,又由金国写到南宋,进一步进行比照。
“狂鲵剪,於菟缚。
单于命,春冰薄。
”“狂鲵”,大鱼,借指残酷的敌人;“於菟”,虎,借指虎狼之国;单于,指金国君主,都是指的'金国。
金国国势,危在旦夕,象春冰相同,行将分裂溃散。
相反,宋国“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
”将军战士,人人英勇,能扛鼎举关,舞弄长矛;“旗号倚风飞电影”,军旗猎猎,高高飘扬;“戈铤射月明霜锷”,刀锋雪亮,武器精良。
又一次构成了非常明显的比照。
最终,“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
”规劝朝廷勿失机遇,一举收复失地,不要使边塞秋老,公民绝望,这才是本词的宗旨,是词人的用心地点!黄机的爱国思维是一向的。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
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1满江红·点火樱桃宋代:辛弃疾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译文及注释译文似火樱桃,如雪荼藦,映辉斗艳。
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
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黄莺呼叫伴侣。
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
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饮烟已经被山挡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诉。
乡梦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
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注释茶蘑:亦称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
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
一架:荼藦枝细长而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
龙孙:竹笋的别名。
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藓的土阶。
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
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
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蝴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人造以蝴蝶称梦。
子规:亦名杜鹃。
赏析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
——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
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
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十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
《满江红》——一曲弘扬管鲍分金美德的颂歌
陈青
管仲鲍叔牙作为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他们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霸业的故事,千百年来代代相传。
他们分金的故事,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
相传,管仲和鲍叔牙早年曾经来往于四州境内。
一天,管仲鲍叔牙走到四州城北三十里的地方,看见路边有一根闪闪发光金条。
两人谁也不肯拾取,只好把金条斩为两截,分别送给了附近两个村庄的农民。
后人为了纪念管仲鲍叔牙,修建了一座亭子——“管鲍分金亭”。
人们将南面的村庄命名为“管公店”,北面的村庄命名为“鲍家集”。
“管公店”“鲍家集”就是今天江苏省盱眙县境内的管镇和鲍集。
流传至今的管仲鲍叔牙分金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明朝时代山东有个王员外,他有两个儿子。
后来,王员外把财产分给两个儿子。
小儿子认为分家不均,离家出走。
一天,小儿子来到分金亭乘凉,听了管仲、鲍叔牙分金的故事,自觉惭愧,就回家向父亲赔罪。
王员外得知儿子受管仲、鲍叔牙分金启发,不远千里来到管镇,在分金亭东面立了一块石碑,并题写了一首有名的《满江红》。
世教衰微,叹朋友,一伦久废。
休便问,缔袍恋旧,琴尊结爱。
君子济贫非滥与,小人有母容分贷。
翰一匡九合,霸成
图,赖公辈。
金兰好。
同富贵。
井石下,真良昧。
笑鸡虫得失,炎凉世态。
致富方纾官府策,销兵复见衣裳会。
让王庭宴享,上宾仪,国高在。
老王员外的这首《满江红》满怀感激,倾尽肺腑,表达自己对两位先贤的感恩之情。
上片王员外由当时明代世风日下伦理尽丧颓景,想到管鲍二人“缔袍恋旧,琴尊结爱”“分贷”想让的佳话,进而追溯两位先贤堪当股肱之臣的往事,抒写了王员外对现世世风的忧愤和对先贤高尚品德的颂扬。
“世教衰微”“一伦久废”是王员外对当时明朝颓废世风的厌弃,“绨袍恋旧”“金兰之好”是王员外对管仲鲍叔牙的美德发自肺腑的褒扬。
据《史记·笵雎蔡泽列传》记载魏国大臣须贾出使秦国,看到当年旧故范雎衣衫褴褛,就取出一件缔袍(就是绨袍)送给范雎。
后来“缔袍”用来比喻朋友之间顾恋旧情。
这里用来赞美管鲍之情再贴切不过了。
琴尊(“尊”古代乐器,今天分化成“樽”、“罇”)是乐器。
琴与尊为文人雅士交际工具。
古人常以“琴尊”表达朋友之间情投意合。
如唐代陈子昂在《群公集毕氏林亭》诗中:“默语谁相识,琴罇寄此窗。
”本词中“琴尊之爱”道出了管仲鲍叔牙志趣相投,政治结合珠联璧合。
“君子济贫非滥与,小人有母容分贷”是赞美鲍叔牙在生活上对管仲的关心和理解。
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鲍叔牙管仲可谓相互理解的知心朋友。
“翰一匡九合,霸成图,赖公辈”这几句叙述了作为政治家的鲍叔牙和管仲联手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历史功绩。
一个“赖”字重重写出管鲍二人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干,是当时齐国的中流砥柱。
下片“金兰好”紧承上片的“琴尊结爱”再颂管鲍纯洁友谊。
“金兰好”就是“金兰之好”又叫“义结金兰”。
《易经·系辞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形容友情深厚,相交契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於常交,问公。
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
”后来“义结金兰”比喻情谊坚固契合。
在这首词中,王员外用它对管鲍团结同心,既能共患难又能同富贵的高尚人格的赞美。
接下来王员外“井石下,真良昧。
笑鸡虫得失,炎凉世态”辛辣的讽刺揶揄当时明朝人人患得患失落,小人井下石,善良之辈没有市场的社会风气。
不难看出王员外对当年小儿子因分家不均闹情绪,已经有了深层思考。
正是颓废的世风影响了小儿子的人品,正是堕落的价值观造就了一个不肖之子。
字里行间褒贬分明。
接着王员外笔锋一转,又回到了霸业已成的管鲍时代。
“致富方纾官府策,销兵复见衣裳会。
让王庭宴享,上宾仪,国高在”“销兵”就是“消弭战争”、“销毁兵器”、“缩减兵员”。
“衣裳之会”与“兵车之会”——“销兵”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致富方纾官府策”,写管鲍二人凭借自己的政治才华为齐国制定国策,使齐国成为当时诸侯国中最富强的国家。
“销兵复见衣裳会”写出了管鲍二人以出色的政治外交才干为齐国取得霸主地位,让诸侯到齐国“王庭”上“宴享”,使齐国出使诸侯国的使者都因国家地位提高而受到最上等礼仪的接待。
至此,词的
思想境界拓开一层,已不只是对古人单纯的感激歌颂。
收尾词句“上宾仪,国高在”含蓄表达王员外对盛世贤才的敬仰。
这首小词是王员外有感而作。
它留给后人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管鲍分金美德、“琴尊之宜”、“金兰之好”永远值得颂扬。
小词语言质朴典雅。
“琴尊结爱”“金兰好”等词句像一串典雅的珍珠使词的感染色彩愈加浓郁。
小词在结构方面前呼后应。
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样:①成功的运用对比手法。
管鲍“琴樽之爱”“金兰之好”与明人“落井下石”“真良尽昧”对比,管鲍同享富贵与明人鸡虫得失对比,美丑善恶分明;②用典寓意深刻,含蓄蕴藉。
③叙事、抒情、议论巧妙结合。
整首词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