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讲解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讲解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讲解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讲解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

甲醛

一、标识

中文名甲醛、蚁醛、福尔马林

英文名Formaldehyde

分子式CH2O;HCHO

相对分子质量30.03

CAS号50-00-0

危险性类别第8.2类其他腐蚀品

化学类别醛类。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主要用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也是炸药、染料、医药、农药的原料,也作杀菌剂、消毒剂等。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致死。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盛以及视力障碍。本品能抑制汗腺分泌,长期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甲醛是一种具强还原性的原生质毒素,进入人体器官后,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生成所谓甲酰化蛋白而残留在体内,其反应速度受pH值温度的显著影响。进入人体的甲醛亦可能转化成甲酸强烈地刺激粘膜,并逐渐排出体外。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或用2%碳酸氢溶液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洗胃。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燃

闪点(℃)50℃/37%

爆炸下限(%)7

引燃温度(℃)300℃

爆炸上限(%)73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七、储存注意事项

无资料。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3

前苏联MAC(mg/m3)3

美国ACGIH TLV-CL 0.3 ppm

检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无资料。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注意个人清洁卫生。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九、理化性质

熔点(℃)- 92℃

沸点(℃)- 19.4℃

相对密度(水=1)0.82;

相对密度(空气=1) 1.07

饱和蒸气压(kpa)13.33kPa/-57.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甲醛易聚合成多聚甲醛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

禁忌物无资料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800mg/kg(大鼠经口),2700mg/kg(兔经皮);

LC50590mg/m3(大鼠吸入);人吸入60~120mg/m3,发生支气管炎、肺部严重损害;

人吸入12~24mg/m3,,鼻、咽粘膜严重灼务、流泪、咳嗽;人经口10~20ml,致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50~70mg/m3,1小时/天,3天/周,35周,发现气管及支气管基底细胞增生及生化改变;人吸入20~70mg/m×长时间,食欲丧失、体重减轻、无力、头痛、失眠;人吸入12mg/m3×长期接触,嗜睡、无力、头痛、手指震颤、视力减退。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4mg/L。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人淋巴细胞130umol/L。姊妹染色体交换:人淋巴细胞37pph。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00mg/kg(1天,雄性),对精子生存有影响。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ug/m3,24小时(孕1~22天),引起新生鼠生化和代谢改变。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

十二、环境资料

代谢和降解:环境中甲醛的主要污染来源是有机合成、化工、合成纤维、染料、木材加工及制漆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某些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降解也产生甲醛,如氯乙烯的降解产物也包含甲醛。由于甲醛有强的还原性,在有氧化性物质存在条件下,能被氧化为甲酸。例如进入水体环境中的甲醛可被腐生菌氧化分解,因而能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甲酸进一步的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进入环境中的甲醛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共同作用下,被逐渐稀释氧化和降解。甲醛的氧化降解过程如下:

2HCHO+O2---2HCOOH

2HCOOH+O2---2H2O+2CO2

残留与蓄积:资料记载,工业企业区土壤中吸附的甲醛含量可达180-720mg/kg

干土。土壤的污染可导致地下水污染,水中甲醛含量可以比表层土高出10-20倍。

甲醛在环境中颇稳定,当水中甲醛浓度为5mg/L时(20℃),观察结果表明,5天内可以保持恒定。水中甲醛浓度为<20mg/L时,可以被曝气池中经驯化的微生物降解消化。而含量为100mg/L时,能抑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当水中甲醛含量为500mg/L时,生物耗氧过程全部中止,水中微生物被杀死。

迁移转化:甲醛由于沸点低又易溶于水,所以主要通过大气和水排放进入环境。生产甲醛的工厂其未处理的气体,当排放高度为18米时,其距工厂250-500米的大气样品中,甲醛含量均在0.035mg/m3以上。1000米远在大气中甲醛浓度在嗅阈以下。以甲醛作鞣剂生产塑料的企业周围大气中的甲醛浓度在嗅阈以下。以甲醛作鞣剂生产塑料的企业周围大气中的甲醛浓度距厂区100米内为0.012mg/m3;200米处36个样品中有15个浓度低于0.012mg/m3;400米处均低于0.012mg/m3。

工业废水中排放的甲醛含量由于行业不同有很大差别,其中浓度最高的甲醛废水是生产酚醛树脂的上层焦油废水,含甲醛量高达2.5%。

十三、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焚烧法或生物降解法处置。

十四、运输信息

危规号83012

UN编号1198,2009

包装分类Ⅱ

包装标志16

包装方法塑料桶或内部防腐处理的铁桶。

十五、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实施),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3类其他腐蚀品。

一、标识

中文名氯;氯气(液氯)

英文名chlorine

分子式cl2

相对分子质量70.91

CAS 号7782-50-5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化学类别卤素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漂白、自来水净化,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助燃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七、储运注意事项

禁止露天存放,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必须储存在专用库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宜超过80%。液氯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重瓶,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两层;存放期不得超过三个月。应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剧毒品“五双”管理制度。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1

前苏联MAC(mg/m3):1

美国TLV-TWA:OSHA1ppm,3mg/m3[上限值];

ACGIH:0.5ppm,1.5mg/m3

监测方法:甲基橙比色法;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喷淋洗眼器。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九、理化性质

熔点(℃)≤-101℃

沸点(℃)-34.5℃

相对密度(水=1) 1.47

相对密度(空气=1)2.48

和蒸气压(KPa)506.62kPa(10.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碱液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等。

焚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十一、毒理学资料

毒性:属高毒类。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

急性毒性:LC50850mg/m3,1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2~5mg/m3,5小时/天,1~9个月,出现消瘦、上呼吸道炎、肺炎、胸膜炎及肺气肿等。大鼠吸入41~97mg/m3,2小时/天,3~4周,引起严重但非致死性的肺气肿与气管病变。

致突变性:细胞遗传学分析:人淋巴细胞20ppm。精子形态学分析:小鼠经口

20mg/kg(5天),连续。

十二、环境资料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十三、废弃

通常采用以液体烧碱吸收废气制备“次氯酸钠”达到综合利用;极少置的气瓶内废气,可通人石灰乳或液碱进行中和处理。

十四、运输信息

危规号23002

UN 编号1017

包装分类Ⅱ

包装标志4

包装方法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罐式集装箱、罐式汽车、铁路罐车)。

十五、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实施),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有毒气体。

汽油

一、标识

中文名汽油

英文名gasoline;Petyol

CAS 号8006—61—9

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化学类别烷烃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C4~C12脂肪烃和环烷烃。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颜料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 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50

爆炸下限(%)1.3

引燃温度(℃)415~530

爆炸上限(%)6.0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0.813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累。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300[溶剂汽油]

前苏联MAC(mg/m3 300

美国TVL—TWA

ACGIH 300ppm,890mg/m3

美国TLV-STEL

ACGIH 500ppm,1480mg/m3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九、理化性质

熔点(℃)≤一60

沸点(℃)40~200

相对密度(水=0)0.70—0.79

相对密度(空气=1)3.5

饱和蒸气压(K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

焚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67000mg/kg(小鼠经口)

LC50 103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刺激性人经眼:140ppm(8小时),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3g/m3,12~24 小时/天,78天(120号溶剂汽油),未见中毒症状。大鼠吸入2500mg/m3,130号催化裂解汽油,4个小时/天,6天/周,8周体力活动能力降低,神经系统发生机能性改变。

十二、环境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十三、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在专用废弃场所掩埋。或用焚烧法处置。

十四、运输信息

危规号31001

UN 编号1203

包装分类Ⅰ

包装标志7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木板箱。

十五、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32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卫生标准(GB11719-89),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柴油

一、标识

中文名柴油

英文名Diesel oil;Diesel fuel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外观与性状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

主要用途用作柴油机的燃料。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清洗污染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着,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防治吸入性肺炎。

食入误服者饮牛奶或植物油,洗胃并灌肠,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38

爆炸下限(V%)无资料

引燃温度(℃)257

爆炸上限(V%)无资料

建规火险分级乙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剂、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厂商特别措施。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采取一切可能的防辐射。转移未破损的包装,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于水或矿物油中。

七、储运注意事项

包装须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要求。贮存于由铅或混凝土制成的不燃结构的专用库房内。安装有效的排风设备,排风应经充分过滤,才可放入外界环境。装卸前应先通风、尽量采用机械操作,严禁肩扛、抱揽、背负。搬运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搬运进不得撞击、翻滚和摔落。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0.075mg/m3

美国TVL-TWA:ACGIH 0.2mg/m3

美国TLV—STEL:ACGIH 0.6mg/m3

检测方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封,防辐射。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呼吸系统防护防护要求不高。

眼睛防护戴防辐射面罩。

身体防护穿抗辐射防护服。

手防护戴抗辐射手套。

其它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九、理化性质

熔点(℃)1132.3

沸点(℃)3818

相对密度(水=1)19.05(24.6℃)

相对密度(空气=1)

溶解性不溶于水,不溶于碱,溶于盐酸、硫酸、硝酸。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不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空气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空气、水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磷、氧化钠

灭火方法二氧化碳、砂土。

十一、毒理学资料

毒性

LD50

LC50

十二、环境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十三、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十四、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71002。

十五、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一、标识

中文名氨;氨气(液氨)

英文名ammonia

分子式NH3

相对分子质量17.03

CAS号7664-41-7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化学类别氨。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因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究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因难,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15.7

引燃温度(℃)651

爆炸上限(%)27.4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0.580。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物形成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如有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矿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配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释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修后再用。

七、储存注意事项

易燃、腐蚀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类等分开存放。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先出,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留。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30

前苏联MAC(mg/m3)20

检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理化性质

熔点(℃)-77.7

沸点(℃)-33.5

相对密度(水=1)0.82(-79℃)

相对密度(空气=1)0.6

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132.5

临界压力(Mpa)11.4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350mg/kg(大鼠经口)

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100mg,重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急性毒性大鼠,20 mg/m3 ,24小时/天,84天,或5-6小时/天,7个月,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等。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大肠杆菌1500ppm(3小时)。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9800ug/ m3 ,16周。

十二、环境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十三、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焚烧法或生物降解法处置。

十四、运输信息

危规号23003

UN编号1005

包装分类Ⅱ

包装标志6,7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十五、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有毒气体。

第一部分标识

中文名称:乙炔

英文名称:acetylene

分子式:C8H6;C6H5CCH

分子量:102.1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纯品/混合物CAS NO 有害成分浓度

乙炔纯品74-86-2 乙炔≥9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 2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乙炔为无色微毒气体,具有麻醉或阻止细胞氧化作用,使脑缺氧引起昏迷。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环境危害:污染大气。

爆炸危险: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有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若呼吸困难,输氧,若呼吸停止,实行呼吸复苏术。若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全解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 甲醛 一、标识 中文名甲醛、蚁醛、福尔马林 英文名Formaldehyde 分子式CH2O;HCHO 相对分子质量30.03 CAS号50-00-0 危险性类别第8.2类其他腐蚀品 化学类别醛类。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主要用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也是炸药、染料、医药、农药的原料,也作杀菌剂、消毒剂等。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致死。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盛以及视力障碍。本品能抑制汗腺分泌,长期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甲醛是一种具强还原性的原生质毒素,进入人体器官后,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生成所谓甲酰化蛋白而残留在体内,其反应速度受pH值温度的显著影响。进入人体的甲醛亦可能转化成甲酸强烈地刺激粘膜,并逐渐排出体外。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或用2%碳酸氢溶液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洗胃。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燃 闪点(℃)50℃/37% 爆炸下限(%)7 引燃温度(℃)300℃ 爆炸上限(%)73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3.2类 (1)

目录 表- 石油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 表- 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 表- 石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 表- 正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 表- 正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 表- 异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 表- 甲基环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 表- 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 表- 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 表- 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 表- 粗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1) 表- 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2) 表- 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 表- 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 表- 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5) 表- 异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 表- 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 表- 正戊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8) 表- 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 表- 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0) 表- 双丙酮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1)

表- 甲基叔丁基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3) 表- 乙二醇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 表- 四氢噻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5) 表- 甲酸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6) 表- 甲酸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7) 表- 甲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8) 表- 甲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9) 表- 乙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0) 表- 乙酸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 表- 乙酸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2) 表- 乙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3) 表- 乙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4) 表- 丙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5) 表- 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6) 表- 异丁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7) 表- 甲基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 表- 碳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 表- 钛酸(四)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 表- 钛酸(四)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1) 表- 钛酸(四)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2) 表- 乙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3)

十六种常见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

目录 目录 (1) 表1涉及化学品目录 (2) 表2 丙酮物质特性表 (3) 表3 盐酸物质特性表 (4) 表4 硫酸物质特性表 (5) 表5 过氧化氢物质特性表 (6) 表6 次氯酸钠物质特性表 (7) 表7 1,1-二氯-1-氟乙烷的特性 (8) 表8 聚乙二醇物质特性表(以PEG200为例) (9) 表9 乙二酸(草酸)物质特性表 (10) 表10 亚硫酸氢钠物质特性表 (11) 表11 氢氧化钠物质特性表 (12) 表12 聚合氯化铝物质特性表 (13) 表13 FR-110 物质特性表 (14) 表14 L-1110物质特性表 (15) 表15 CF-5物质特性表 (16) 表16 表面活性剂物质特性表 (17)

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盐酸、硫酸和丙酮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 表1涉及化学品目录 序号物质名称用途危险性类别火灾危险性分类有毒危害程度分级 1 丙酮 第3.1类 低闪点液体 甲类Ⅳ级(轻度危害) 2 盐酸 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 Ⅲ级(中度危害) 3 硫酸 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 Ⅲ级(中度危害) 4 (双氧水)过氧化 氢 第5.1类 氧化剂 乙类/ 5 NaOCl (次氯酸钠 溶液[含有效氯> 5%]) 第8.3类 腐蚀品 / Ⅲ级(中度危害) 6 1,1 - 二氯-1 - 氟 乙烷(HCFC-141b) 第6.1类 毒害品 / Ⅲ级(中度危害) 7 聚乙二醇/ 乙类第六项Ⅳ级(轻度危害) 8 乙二酸第6.1类 毒害品 / Ⅳ级(轻度危害) 9 NaHSO3 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 / 10 NaOH 第8.2类 酸性腐蚀品 / / 11 PAC(聚合氯化 铝) 第8.1类酸 性腐蚀品 / / 12 FR-110 / / Ⅱ级(高度危害) 13 L-1110 / / / 14 CF-5 / / / 15 表面活性剂(Poly 化学成分油脂类 东西) / / /

常用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

乙酸 Acetic Acid 其它名称:中文:醋酸 英文: 国内危规编号:81601 UN编号:2789 包装分类:Ⅱ包装标志:20 熔点(℃):16.7 沸点(℃):118.1 相对密度(水=1):1.05 相对密度(空气=1):2.07 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 爆炸上限(%):17.0 爆炸下限(%):4.0 分子式:C2H4O2 闪点(℃):39 危险性类别:8.1类酸性腐蚀品污染类别:D 船型:3 舱型:2G 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外观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味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干粉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应急措施:057 盐酸 Hydrochloric Acid 其它名称:中文:氢氯酸,盐镪水,焊锡药水 英文:chlorichydro Acid 国内危规编号:81013 UN编号:1789 包装分类:Ⅰ包装标志:20 熔点(℃):-114.8(纯洁) 沸点(℃):108.6(20%) 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密度(空气=1):1.26 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 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 分子式:HCl 闪点(℃):无意义 危险性类别:8.1类酸性腐蚀品污染类别:D 船型:3 舱型:1G 溶解性:与水互溶,溶于碱液 外观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激的酸味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与大事发生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热。 应急措施:057 硫酸 Sulfuric Acid 其它名称:中文: 英文: 国内危规编号:81007 UN编号:1830 包装分类:I 包装标志:20 熔点(℃):10.5 沸点(℃):330.0 相对密度(水=1):1.83 相对密度(空气=1):3.4 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 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 分子式:HSO4 闪点(℃):无意义 危险性类别:8.1类酸性腐蚀品污染类别:C 船型:3 舱型:2G 溶解性:与水互溶,溶于碱液 外观性状: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灭火方法: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禁用水、 危险特性:能易燃物和有机物接触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与水放出大量热。 应急措施:057 硝酸 Nitric Acid 其它名称:中文: 英文: 国内危规编号:81002 UN编号:2031 包装分类:I 包装标志:20 熔点(℃):-42(无水) 沸点(℃):86(无水) 相对密度(水=1):1.50(无水) 相对密度(空气=1):2.17 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 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566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正式版)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 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 毒性等危险性; 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 高压、强腐蚀; 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 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

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GB13690-1992) 第二节爆炸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氯化锡)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氯化锡)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四氯化锡(无水);氯化锡 英文名:Tin tetrachloride;Stannic chloride 分子式:SnCl4 分子量:260.53 CAS号:7646-78-8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金属卤化物。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发烟液体,固体时为立方结晶。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锡化合物的制造,用作分析试剂、有机合成脱水剂。也少量用于电镀工业。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吸入可能由于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在医生指导下擦去皮肤已凝固的熔融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燃 建规火险分级: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八类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八类: 1、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1)临界温度低于50度,或在50度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2)温度在21.1度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度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度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易燃液体 本类化学品是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其闭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度。 4、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自然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要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物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化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6、有毒品 本类化学品是指进入机体后,累计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mg/kg,;经皮肤接触24小时,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汽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固体或液体。 7、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是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 8、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是指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风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度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y 的固体或液体。 二、使用危险化学品时个人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化学品堆人体的危害,遵守个人卫生原则十分重要。 1、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 2、工作接受后,饭前,饮水钱,吸烟钱,要充分洗净身体的暴露部分。 3、定期检查身体。

常见危险化学品标识

常见危险化学品标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易制爆管理员内训 贮存 1 隔离贮存segregated storage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 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2 隔开贮存cut-off storage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 3 分离贮存detached storage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 4 禁忌物料incinpatible inaterals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1 贮存化学危险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2 化学危险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化学危险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化学危险品及贮存数量必 须经公安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化学危险品贮存仓库。 3 化学危险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 贮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 护用品。 化学危险品按GB13690的规定分为八类 a.爆炸品;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7-26批准1996-02-01实施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易燃液体; d.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e.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f.毒害品; g.放射性物品; h.腐蚀品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补充件) B1 主标志 底色:橙红色底色:正红色 图形:正在爆炸的炸弹(黑色) 图形:火焰(黑色或白色) 文字:黑色文字:黑色或白色 标志1 爆炸品标志标志2 易燃气体标志 底色:绿色底色:白色 图形:气瓶(黑色或白色) 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 文字:黑色或白色文字:黑色 标志3不燃气体标志标志4有毒气体标志 底色:红色底色:红白相间的垂直宽条(红7、白6) 图形:火焰(黑色或白色) 图形:火焰(黑色) 文字:黑色或白色文字:黑色 标志5 易燃液体标志标志6 易燃固体标志 底色:上半部白色底色:蓝色,下半部红色 图形:火焰(黑色或白色) 图形:火焰(黑色) 文字:黑色或白色文字:黑色 标志7 自燃物品标志标志8 遇湿易燃物品标志 底色:柠檬黄色底色:柠檬黄色 图形:从圆圈中冒出的火焰(黑色) 图形:从圆圈中冒出的火焰(黑色) 文字:黑色文字:黑色 标志9 氧化剂标志标志10 有机过氧化物标志 底色:白色底色:白色 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 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 1.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 2.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高压、强腐蚀; 3.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第二节爆炸品 ?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声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按危险性分为5项。 ①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梯恩梯(2,4,6-三硝基甲苯)、黑索金(环三次甲基三硝胺)、(季戊四醇四硝酸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等烈性炸药,无烟火药、硝化棉等火药,黑火药及其制品,爆破用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等火工品均属此项。 ②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带有炸药或抛射药的火箭、火箭弹头,装有炸药的炸弹、弹丸、穿甲弹,非水活化的带有或不带有爆炸管、抛射药或发射药的照明弹、燃烧弹、催泪弹、毒气弹,以及摄影闪光弹、照明弹、不带雷管的民用炸药、民用火箭等,均属此项。 ③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速燃导火索,点火管,点火引信,油井药包,礼花弹等,均属此项。 ④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如导火索,烟花爆竹等,均属此项。 ⑤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 本类物品性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如B型爆破用炸药,E型爆破用炸药,铵油炸药,铵沥蜡炸药等。 第三节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物品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志

根据标准(GB13690-1992)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危险品的包装标志。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包装标志,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的分类和包装标志。 一分类 第1类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a.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b.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 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1。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63℃的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 易被外部火源点燃, 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而自行燃

烧的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 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第6类有毒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 ≤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第7类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 第8类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 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 二标志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作者:安全管理网来源:安全管理网点击: 23601 评论:1更新日期:2012年11月20日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 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 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高压、强腐蚀; 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第二节爆炸品 ?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声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按危险性分为5项。 ①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梯恩梯(2,4,6-三硝基甲苯)、黑索金(环三次甲基三硝胺)、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等烈性炸药,无烟火药、硝化棉等火药,黑火药及其制品,爆破用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等火工品均属此项。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特点有哪些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特点有哪些 1、生产流程长。一个产品的生产需要多道工序,甚至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比如做为化学肥料的硝酸铵,它的生产从氨生产的造气(半水煤气)、脱硫(硫化氢)、转化(一氧化碳的变换)、氮氢气的压缩、脱碳(二氧化碳的脱除)、净化(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脱除)、氨的合成、液氨的储存。再用液氨气化为氨气、氨气的氧化(得到氧化氮)、酸的吸收生产稀硝酸。再用稀硝酸与氨气中和得到硝酸铵溶液,再将溶液经三级蒸发、造粒、冷却、包装才能完成整个的生产过程,得到产品硝酸胺。 2、工艺过程复杂。生产过程中既有高温、高压,又有低温、低压。还以上面举例硝铵生产,氨生产造气炉的炉内温度,用煤焦为原料高达1100℃,氨合成的压力有的达到30Mpa。有的氨生产需要的氧气的空气分离装置温度要低到-190℃。也有的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在负压的情况下进行。 3、原料、半成品、副产品、产品及废弃物都是具有危险特性。如硝铵生产,作为原料有的用煤焦不是危险物品,有的用石脑油、天然气为原料,过程中副产品硫磺、液氨、硝酸等都有危险特性。 4、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呈三种状态。即有气态,又

有液态,又有固态,而且互相变换。 5、整个生产过程必须在密闭的设备、管道进行,不允许有泄漏。 6、对包装物、包装规格以及储存、装卸、运输都有严格的要求。 附件:无 1、生产流程长。一个产品的生产需要多道工序,甚至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比如做为化学肥料的硝酸铵,它的生产从氨生产的造气(半水煤气)、脱硫(硫化氢)、转化(一氧化碳的变换)、氮氢气的压缩、脱碳(二氧化碳的脱除)、净化(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脱除)、氨的合成、液氨的储存。再用液氨气化为氨气、氨气的氧化(得到氧化氮)、酸的吸收生产稀硝酸。再用稀硝酸与氨气中和得到硝酸铵溶液,再将溶液经三级蒸发、造粒、冷却、包装才能完成整个的生产过程,得到产品硝酸胺。. 2、工艺过程复杂。生产过程中既有高温、高压,又有低温、低压。还以上面举例硝铵生产,氨生产造气炉的炉内温度,用煤焦为原料高达1100℃,氨合成的压力有的达到30Mpa。有的氨生产需要的氧气的空气分离装置温度要低到-190℃。也有的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在负压的情况下进行。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编号:SM-ZD-51403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 特性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 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 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高压、强腐蚀; 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第二节爆炸品 ?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声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按危险性分为5项。 ①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梯恩梯(2,4,6-三硝基甲苯)、黑索金(环三次甲基三硝胺)、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和储存、使用安全要求

常用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 第1类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a、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b、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本类常见的有 2.1易燃气体:如石油液化气(乙烷、丁烷)、液化天然气(甲烷)、氢气(可液化)、硫化氢、丁二烯等。 2.2不燃气体 a压缩气体:氧气、氩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b液化气体:液氧、液氮、液氩、液氨、液氯、液态二氧化碳等 2.3有毒气体如 a压缩气体:氨气、氟气、二氧化硫等。 b液化气体:液氯、液氨 第3类易燃液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怀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该类按易燃液体的闪点又分为低闪点液体[闪点<-18℃]、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高闪点液体[23℃<闪点],一般按其火灾危险性分甲、乙、丙类 甲类:闪点<28℃,如汽油、煤油、油漆、油墨、甲苯、丙酮、苯、二甲苯、天那水、乙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 乙类:28℃<闪点≤60℃、如松节油、苯乙烯等 丙类:丙A类60℃<闪点≤120℃,如0#柴油,乙二醇等 丙B类120℃<闪点,如润滑油 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4.1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常见的主要有硫磺、红磷、AC发泡剂、N发泡剂、OB发泡剂、晒图盐、感光剂、镁、铝粉、硅粉、冰片、樟脑、硝化纤维塑料(赛璐珞)棉花等。 4.2自然物品 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特性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大的属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其特性:危险化学品目前有数千种,其性质各不相同,每一种危险化学品往往具有多种危险性,但是在多种危险性中,必有一种主要的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危险性。因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物化特性、危险性原则进行分类的。 我国目前已经公布的法规、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可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 1,爆炸品 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1、3、4项包含危险化学品,2、5项专指弹药,这里不作介绍。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主要特性: (1)爆炸性强。爆炸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出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并产生巨大的压力而引起爆炸。 (2)敏感度高。各种爆炸化学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本身的爆炸性,而爆炸的难易程度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敏感度。敏感度越高的物质越容易爆

炸。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一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 第二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三项:易燃气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主要特征: (1)易燃烧爆炸。易燃气体的抓药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有些气体的爆炸范围比较大,如氢气、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的范围分别为4.1%-74.2%、 12.5%-74%。这类物品由于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受热、受到撞击或剧烈震动 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2)易扩散。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非常容易扩散。比空气轻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的气体扩散后,往往聚集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着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 (3)易膨胀。压缩气体一般是通过加压降温后储存在密闭的容器中,如钢瓶等。受到光照或受热后,气体易膨胀产生较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造成爆炸事故。 (4)有腐蚀毒害性。主要是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 如氢、氨、硫化氢等都能腐蚀设备,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缝、漏气。对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要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以防万一。3,易燃液体 只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在常温下是液体,但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分项。易燃液体按照闪点大小可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钠)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钠)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钠;金属钠 英文名:Sodium 分子式:Na 分子量:22.99 CAS号:7440-23-5 危险性类别:第4.3类遇湿易燃物品 化学类别:活泼金属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银白色柔软的轻金属,常温下质软如蜡。无臭。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氰化钠、过氧化钠和多种化学药物或作还原剂。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在空气中能自燃,燃烧产生的烟(主要含氧化钠)对鼻、喉及上呼吸道有腐蚀作用及极强的刺激作用。同潮湿皮肤或衣服接触可燃烧,造成烧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无资料 自燃温度(℃):121℃ 爆炸下限(V%):无资料 爆炸上限(V%):无资料 危险特性:化学反应活性很高,在氧、氯、氟、溴蒸气中会燃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遇水或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及热量,能引起燃烧。遇四氯化碳在65℃以上会发生爆炸。灭火方法:干粉、砂土。禁止用水。禁止用泡沫。禁止用二氧化碳。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如果容器暴露于明火中或长时间暴露于高温下,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1.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2.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高压、强腐蚀;3.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4.生产设备高 大等特点。何谓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 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第一节危险化 学品分类?第l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有毒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第二节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用下,能发生 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 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 或仅产生热、光、声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按危险 性分为5项。①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梯恩梯(2,4,6-三 硝基甲苯)、黑索金(环三次甲基三硝胺)、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等烈性炸药,无烟火药、硝化棉等火药,黑火药及其制品,爆破用雷管、非电雷管、弹药 用雷管等火工品均属此项。②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 物质和物品?如带有炸药或抛射药的火箭、火箭弹头,装有炸药的炸弹、弹丸、穿甲弹,非水活化的带有或不带有爆炸管、抛射药或发射药的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 特性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678-21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 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 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高压、强腐蚀; 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第二节爆炸品 ?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声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按危险性分为5项。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 甲醛 一、标识 中文名甲醛、蚁醛、福尔马林 英文名Formaldehyde 分子式CH2O;HCHO 相对分子质量30.03 CAS号50-00-0 危险性类别第8.2类其他腐蚀品 化学类别醛类。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主要用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也是炸药、染料、医药、农药的原料,也作杀菌剂、消毒剂等。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致死。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盛以及视力障碍。本品能抑制汗腺分泌,长期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甲醛是一种具强还原性的原生质毒素,进入人体器官后,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生成所谓甲酰化蛋白而残留在体内,其反应速度受pH值温度的显著影响。进入人体的甲醛亦可能转化成甲酸强烈地刺激粘膜,并逐渐排出体外。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或用2%碳酸氢溶液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洗胃。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燃 闪点(℃)50℃/37% 爆炸下限(%)7 引燃温度(℃)300℃ 爆炸上限(%)73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