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铁:线网规划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5
1 概述哈尔滨地铁3号线(简称3号线)是哈尔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唯一环线,线路将城市区域性主中心和3个副中心连接起来,并担负着哈西地区客流集散的功能,同时实现与其他各地铁线的换乘。
3号线线路全长约37.623 km,共设车站36座,均为地下车站,其中设10座换乘站,分别与线网中的5条线路进行换乘[1](见图1)。
2 太平桥站—上海街站区间方案比选太平桥站—上海街站是项目重点研究区段,线路穿过哈尔滨市中心道外区,道外区是哈尔滨市老城区,区内建筑密集、客流来源丰富,且本线与规划2、4号线均有交叉,换乘客流较大。
研究重点是3号线与规划2、4号线的换乘关系、地铁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多方案比选3号线在道外区的线路走向方案(见图2)。
2.1 南勋街方案(方案1)线路出太平桥站后沿东直路敷设,线路左右线分别在铁路桥两侧穿过,之后以400 m半径曲线下穿松浦大桥立交桥桩基及凤凰城2栋7层住宅楼后转入南勋街,并沿南勋街敷设,在南十八道街西侧设十道街站,在南勋街和景阳街交口西侧设景阳街站。
出站后,线路分别以450 m、800 m半径曲线转入公园街,下穿地段街后进入兆麟公哈尔滨地铁3号线线路方案设计研究■ 张鸿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重点之一是线路方案设计。
线路方案边界条件较多,线路走向的确定直接影响地铁的投资、建设、运营及社会服务。
以哈尔滨地铁3号线部分线路方案比选为例,讨论地铁线路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为后续地铁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线路;选线设计;换乘;客流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1X(2016)06-0049-04图1 3号线线路示意图园,在兆麟公园内设兆麟公园站。
出站后进入西二道街、上游街,在高谊街与上游街交口西侧设高谊街站。
出站后,以300 m半径曲线转入工程街,再以350 m半径曲线进入友谊路,并沿友谊路至上海街站。
2.2 靖宇街方案(方案2)线路出太平桥站后沿东直路敷设,至铁路桥北侧以300 m半径曲线右偏下穿铁路股道及道外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后进入振江路。
创新策划Q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节能降耗;责任体系;节能改造;节能效果近年来,我国地铁运营规模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地铁运营可持续发展问题、运营成本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在地铁运营中能耗成本更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刚性支出。
从成本构成比例看,一般能耗成本占总运营成本15%以上,其中13%以上来自用电成本。
对此,国内 地铁运营企业和设计研究单位不断创新研究,在节能降耗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例如,郑州地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优化车站售票设备开启数量,达到节能目的;天津地铁通过优化风机和冷水流量模式进行节能;厦门地铁通过开展轨道列车空调节能性及舒适性优化设计研究,降低列车空调系统能耗;天津地铁研究了车站节能检测判定坐标系;沈阳地铁开展车站LED照明能耗情况计算;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对严寒地铁通风节能进行分析,提出寒地地铁节能考虑因素,等等。
哈尔滨地铁总结了近几年的管理情况,在节能改造、设备管理、指标控制、能耗分析等方面进行节能管理实践,形成了以绩效节能指标控制为主线的节能管理机制,开展了最小用电单位能耗分析、关键设备启停设定、高耗能设备参数调整、车站区域客流分析、节能设备应用等多项节能管理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
一、哈尔滨地铁概述1.线路规划建设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九线一环"总计10条线路,总规划里程为340公里。
其中,1号线至7号线的226.3公里为近期建设线路,已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8、9、10号线的113.7公里为远期建设线路。
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规划期限从2008年至2018年,包括1号线一期、二期、三期,2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二期3条线路共6个项目,总 建设里程为89.58公里,总投资为562.2亿元。
预计2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二期线路从2021年至2023年陆续开通运营。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供电工程接触网冷滑方案医大二院站至城乡路站(含1、3号线联络线)编制:审核:审批: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供电通信项目部二Ο一六年八月目录医大二院站至城乡路站(含1、3号线联络线)接触网冷滑方案1、工程概况哈尔滨市轨道交通3号一期工程设计起点里程为CK5+,设计终点里程为CK10+,正线线路全长,全部为地下线;1、3号线联络线设计起点里程为LCK0+,设计终点里程为LCK0+,全长,全部为地下线。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共设城乡路站、哈尔滨西站站、哈尔滨大街站、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5座地下站,其中哈尔滨西站站为与规划6号线的换乘站,医大二院站为与轨道交通1号线的换乘站;共设设计起点~城乡路站、城乡路站~哈尔滨西站站、哈尔滨西站站~哈尔滨大街站、哈尔滨大街站~哈西大街站、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医大二院站~设计终点、医大二院站1、3号线联络线7个区间。
2 、冷滑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哈尔滨市轨道交通3线一期工程供电系统医大二院站至城乡路站(含1、3号线联络线)。
全线公里接触网,包含11组道岔。
3 、编制依据(1)哈尔滨市轨道交通3线一期工程供电系统接触网平面布置设计文件及图纸。
(2)本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及相关文件。
(3)建设单位节点工期要求。
(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
(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
(6)以往类似施工项目的专项施工方案。
(7)《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8)《地铁限界标准》(GJJ96—2003)。
(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TB10075—2000)。
4 、冷滑目的接触网进行全面静态检查合格后,在接触网不受电条件下,对接触网质量状况进行的动态试验检查。
即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线接触,检测弓网磨合状态,特别是检查锚段关节、道岔、分段绝缘器、受电弓磨合状态,找出事故隐患和质量缺陷进行整改,保证车辆安全可靠受电。
哈尔滨地铁规划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黑龙江省省会,人口众多,交通繁忙。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哈尔滨地铁规划已启动。
哈尔滨地铁规划旨在建设一条高效、方便的城市地铁线路网络,连接城市各个主要区域,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目前,哈尔滨地铁规划已分为多个阶段进行,计划建设的地铁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和6号线。
1号线起于哈尔滨市南部的工农广场,沿着松花江北岸向北延伸,经过哈尔滨市中心地区,最终到达哈尔滨市北部的哈西新城。
该线路全长约30公里,共设站20个,覆盖哈尔滨市的各个重要区域。
2号线起于哈尔滨市东部的香坊区,向西延伸,经过哈尔滨市中心地区,最终到达哈尔滨市西南部的双城区。
该线路全长约25公里,共设站16个,连接了哈尔滨市的东部和西部地区。
3号线起于哈尔滨市中心的道外区,向东北延伸,经过哈尔滨市道里区和南岗区,最终到达哈尔滨市东北部的阿城区。
该线路全长约35公里,共设站22个,将哈尔滨市的中心地区与东北部地区连接起来。
4号线起于哈尔滨市中心的南岗区,向南延伸,经过哈尔滨市道里区和道外区,最终到达哈尔滨市南部的平房区和松北区。
该线路全长约28公里,共设站18个,方便居民从城市中心到达南部地区。
5号线和6号线是哈尔滨地铁规划的后续建设线路,分别连接哈尔滨市中心与哈尔滨市东南部和哈尔滨市北部。
这两条线路将进一步完善哈尔滨地铁线路网络,提供更为全面的交通选择。
哈尔滨地铁规划的实施将大大改善哈尔滨市的交通情况,减缓市区道路拥堵,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地铁的建设也将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哈尔滨地铁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交通水平,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提高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哈尔滨的地铁将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0-2020)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修编的重点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东北亚、国家和区域认识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地位,确定未来哈尔滨的城市定位。
从资源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资源保障。
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调整市域空间布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地位,推进市域各城镇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3、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构筑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4、培育健康和谐的生活载体系统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的诸多城市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实施“四增四减”策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现代服务功能培育、空间景观环境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规划,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
5、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立足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以快速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格局以建立节约型城市为根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建立空间管制体系,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构建科学安全、低碳环保的生态格局。
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规划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和主城区四个层次,其中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1万平方公里;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精准创意的哈尔滨地铁运作精准创意的哈尔滨地铁运作哈尔滨地铁1号线穿过又老又旧又细的“7381”隧道打一个政策加创意的“如意算盘”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总体网络规划由7线1环和2条轻轨线路构成,全长340公里,估算投资上千亿元。
哈尔滨地铁建设与其他城市不同: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地铁项目是由建设、运营、基础设施投资等几个完全独立的公司共同运作的。
哈尔滨地铁项目则由集融资、建设、开发、运营等任务于一体的哈尔滨地铁集团负责。
从1号线一、二期工程开始,这种模式既显现出资源管理上的整合优势,也使地铁集团的自身财务核算和筹融资面临多重压力。
很多人寄希望于地铁建成后的运营回报。
林岩松不这么想。
他仔细研究了长春和沈阳作为北方城市在地铁通车后的运营收入等情况,得出一个结论:地铁1号线的投资回报周期长,难以完全指望用明年通车运营后的票价收益来弥补一、二期的投资成本,且随着线网的进一步扩大,用收益弥补成本的劣势会更加明显。
“地铁是服务于百姓的城市基础设施,地铁集团的角色也应当是一个服务部门。
它必须依靠自身的资本运作能力来完成融资破题。
”首先,1号线一、二期工程面临40亿元的资本金。
只有筹到这40个亿,项目才能获得国家审批。
好在,哈尔滨的地铁建设是北方唯一一个获得省里支持的省市共建项目。
省里拨给哈尔滨地铁项目每年2亿元的资金,这笔钱成为1号线一、二期工程获批所需40亿元资本金的第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市财政部门也对1号线给予了支持,因1号线涉及了哈西和群力两个政策区,未来能够对拉动该区域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两个政策区也因此分别为地铁提供了一笔资本金。
起初,谁也未曾想过“7381”隧道能够一解筹融资的燃眉之急。
把它变成活资本,这个灵感最初来源于其他一些地铁城市的新线路筹融资方式上。
一些城市将之前修建的几条老线路变换成资本用作资本金,这给了白手起家的哈尔滨地铁集团一个希望。
由于1号线一、二期工程要穿过“7381”隧道,并利用既有隧道完成改造,这意味着,“7381”隧道等于是1号线的一笔资产。
第5期毕佳玉:污泥微波辐射特性与强化工艺研究133800 000时间/m in图5干污泥热解液体产物气质联用分析色谱图从图4可以看出,吸波剂的加人对干污泥热解 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不同的吸波剂,随着吸波 剂添加量的增加,固体产率逐渐减少,气体产率逐 渐增加,液体产率先增加后减小,液体产率的大小 与微波热解达到550 t 所需时间和热解温度变化基 本一致。
这是因为随着吸波剂添加量的增加,在相同 功率条件下相同质量污泥热解温度有所增加,当液 体质量达到最大值后,温度的进一步增加使液体产 物发生裂解,产生了小分子气体。
吸波剂添加量为 5%时气体产率达到最大值,因此选择吸波剂添加量 为5%较为合理。
2. 4添加C uO 对干污泥热解液体产物的影响以CuO 添加量为5%,微波辐射800 W ,热解 20 m in 时的液体产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 对其进行组分鉴定分离和定性分析。
吸波剂CuO 作 用下干污泥热解液体产物气质联用分析色谱如图5 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干污泥热解液态产物组成复 杂,添加CuO 的微波辐射高温热解污泥液态产物低, 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含量较多。
3结语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必须添加吸波剂,吸波剂对于湿污泥的脱水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影响 不大。
因此采用烘箱脱水后的干污泥进行了热解研 究试验,通过对不同吸波剂介电响应和升温特性的 研究,得出煤基半焦和CuO 储存微波辐射能的能力 较强且介电损耗较小,具有良好的促进干污泥热解 的性能,以为类似污泥处理提供参考。
_[参考文献][1 ]石雅军.污水处理污泥建材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J ].江西建 材,2018(9):8,10.[2 ]杨裕起.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46(2):223,231.[3 ]董文灵,董兴.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发展现状[J ].新农业, 2017(5):6-7.[4]张宇晟.稻壳+市政污泥热解生物炭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影响的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9.[5 ]薛重华,孔祥娟,王胜,等.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化现 状、发展及激励政策需求[J ].净水技术,2018,37(12):33-39.[6]朱明璇,李梅,刘承芳,等.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综述[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8,33(6):63-68.[7 ]朱盛胜,陈宁,李剑华.城市污泥处置技术及资源化技术的应 用进展[J ].广东化工,2018,45(24):28-32.[8 ]傅大放,蔡明元,华建良,等.污水厂污泥微波处理试验研究 [J ].中国给水排水,1999(6):3-5.[9 ]吴班,舒德华,吴超,等.硅藻精土强化混凝处理垃圾渗滤液 试验研究[J ].市政技术,2020,38( 1) :205-207.[10]李娜,刘晓锋.S B R 处理集便器污水污泥驯化与运行优化的研究[J ].市政技术,2018,36(5):172-175.哈尔滨全国首条线网型智慧地铁将在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建成4月19日,哈尔滨地铁集团召开了“滨滨有礼、智领未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智慧地铁建设白皮书/省政府智慧车站示范站发布会。
全国33个一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汇总百家号01-2021:04据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内地累计有34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公里。
这34个城市多以一二线城市为主,除了已经运营的线路,也有很多在建、规划的线路,当然也有局部二线城市至今未开通地铁,但建设和规划未曾落下。
整理了目前拥有轨道交通规划的33个一二线城市,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了解城市未来的线路情况。
1、北京轨道交通规划伴随着燕房线、磁浮S1线、西郊线的三线齐开,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达22条、总里程608公里、车站370座,其中换乘站56座。
2021年,北京还将有望开通三段地铁线路,具体线路为八号线三期四期局部路段〔珠市口站至瀛海站〕、六号线西延。
这三段线路重点加密北京西部和南部的轨道交通线网,届时北京地下交通网络将更加高效密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也将再增30公里,总里程到达638公里。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2021年线网由30条线组成,总长度为1177公里;远景年线网由35条线路组成,总长度1524公里。
2、上海轨道交通规划2021年12月30日开始,随着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三期及17号线载客试运营。
至此,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线路,总长增至666公里〔其中,含磁浮29公里〕,车站数增至389座〔含磁浮车站2座〕,换乘车站增至52座,一共666公里,上海轨道交通运营世界第一。
据统计,上海在建的地铁线路有7条,分别是5号线南延伸段、8号线三期、10号线二期、13号线二期三期、14号线、15号线、18号线。
上海轨交建设指挥部消息称,上海2021-2021年轨交开展方案共计39条,总长约1050公里。
未来,上海将形成城际线、市域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根本实现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全覆盖。
3、广州轨道交通规划广州已开通运营的线路有13条:1、2、3、4、5、6、7号线一期、8号线、9号线一期、13号线一期、14号线知识城支线、A,设站83座,其中地下线公里、高架线公里,地下站68座、高架站15座。
大直街、学府路、哈南站至平房区,全长27.3公里,设25座车站。
哈东站到哈医大二院全程只需30分钟左右。
哈尔滨地铁建成运行成熟后,车间时段将缩短为两分钟,每两分钟就有一辆车到达。
一期工程后,地铁的输送能力将达到每小时1.49万人次,全日客运量可达到21.2万人次,这将使全市的地面公交日客运量减少4200车次,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将得到彻底缓解。
拉动沿线经济增长地铁,对于一个特大城市而言,除了便利交通外,一个最间接的效应是,拉动地铁沿线的经济增长。
根据《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哈尔滨市目前编制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控制规划》,全市轨道交通控制用地总面积339.61公顷。
一期工程沿线土地控制面积近23公顷。
地铁的建成,将使人们的置业理念从“住在市中心,远离铁路线”,向“远离市中心,靠近地铁线”转变。
地铁试点工程建设期间,将启动地铁沿线的商业规划,规划以建设中央商务区为主要方式,建设商务中心,缔造消费中心,架构旅游经济带,从而带动地铁沿线的土地升值和经济繁荣。
哈尔滨地铁二号线【哈尔滨地铁二号线】北起松北开发区,经太阳岛过江,沿经纬街、哈火车站、红军街、中山路、公滨路、新香坊至成高子,全长27公里,设20座车站哈尔滨地铁路线规划图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未来15年哈尔滨市将建设一个国际区域中心区、4个副中心区、4大产业基地。
而轨道交通将引导这一次哈尔滨城市发展布局的改变:地铁建成后,将加速城市边缘区和近郊工业区的发展,成为调整城市结构布局的最有力手段。
哈尔滨轨道交通工程将以BOT的方式,由工大集团负责筹资、建设、经营,在协议期内完成项目的建设、运营和设备维护。
工大集团将在地铁投入使用后,第一个获得运营收益。
协议期满,工大集团再将地铁移交给政府。
按照该计划,工大集团为一号线一期工程投资额预计达58.9亿元,一期工程东起哈尔滨东站,西端终点至哈医大二院,工程总长14.4公里。
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在2008年底将建成通车。
哈尔滨市西客站地区道路网规划设计毕东河【摘要】该文首先指出,铁路客运站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该地区往往成为城市交通的瓶颈所在.接着,介绍了在哈尔滨市铁路西客站的规划建设阶段,对该区域的道路网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通过交通需求分析,提出了三种道路网规划方案,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通过前期的专项的道路网规划设计研究,加强了铁路客运站区域的交通设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诸多后续的交通拥堵问题.【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铁路客运站;交通瓶颈;道路网;综合评价;交通设计;哈尔滨市【作者】毕东河【作者单位】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0 引言近年来,哈尔滨市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机动车保有量也迅猛增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和开发强度越来越高。
同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心城区特别是哈尔滨站周边地区用地强度过大、道路网布局不尽合理,由此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哈尔滨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
根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今后哈尔滨市将重点向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其中向西开发建设群力新区和哈西新区,拟建成集居住、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
为了促进西部城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该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缓解中心城区交通紧张状况,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铁道部联合研究确定,在哈西地区规划建设哈尔滨铁路客运枢纽哈尔滨西客运站(以下简称“西客站”),作为哈尔滨市铁路客运专线枢纽站,并将配套规划建设哈西公路客运综合枢纽站和哈尔滨市奥体中心等重大设施。
西客站位于齿轮路附近,背靠69中学。
其中站区东西长约888 m,南北宽约540 m,距离哈尔滨火车站约为8 km,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约25 km。
西客站重点担负出省南部线旅客列车,以及高速铁路运输任务,其将取代哈尔滨火车站成为哈尔滨与外部联系新的重要窗口。
地铁轻轨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第2期2021年3月文章编号:2095 -5251(2021)02 -0032 -03A、B车共存时车柄1地网洛资源共享採讨高京坤1王帮焱2(1.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37;2.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44)摘要:本文以哈尔滨轨道交通为例,阐述了其轨道交通一期建设规划采用B型车、二期建设规划采用A型车的情况,对于A、B车型之间的限界差异导致两期建设规划线路之间无法实现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的问题,提出二期建设规划新建线路之间单独实现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的解决措施,达到了实现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目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车辆基地,车辆型式中图分类号:U212.1 文献标识码:BDOI:10. 13711/32 - 1836/u.2021.02. 0111研究背景哈尔滨2020年的基本轨道交通确定为7条线路,总规模约227 kmn](见图1)。
在2020年城市用地结构基本确定的状态下,这样的网络形态可以保证与用地的适应性相吻合。
同时,这样的网络规模大约需要20 ~30年才能完全建成,因此稳定基本轨道网络图,可以确保城市在可控、可预见的用地水平下,最大程度地保证线网与用地的匹配,而且为远 景年的线路延建或外围新建线路的调整留有可变空 间。
哈尔滨一期建设规划方案由1号线一、二、三 期,2号线一期和3号线组成,全长89.58 km,初步 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十字+环线”线网骨架,线路 敷设方式全部为地下线,建设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 地3座、停车场2座,3条线路均采用B型车[2]。
由于哈尔滨城市发展较快,哈尔滨市人口集聚接近 500万。
二期建设规划新建4号线及5号线拟采用 A型车,以应对远期的客流冲击,二期建设规划编制 原则如下:在上一轮设计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加密主 城区线网密度,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现,支持跨江 发展及促进哈尔滨新区发展。
其中:4号线一期线 路全长约34. 5 km,设前沙车辆段1座,哈平路停车 场1座;5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36. 1km,设松 北车辆段1座,哈阿停车场1座。
哈尔滨地铁一号地的规划设计策略
殷立文;李铁军;李罕哲
【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
【年(卷),期】2009(031)012
【摘要】当代中国城市住区的"去城市化"现象非常普遍,对城市的景观、公共生活和城市特色都产生了相当消极的影响,已经演变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社会文化问题.在哈尔滨地铁一号地规划中,试图通过特定的区域、营销、空间和环境策略,将住区纳入区域整体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界定多元化的居民构成以丰富社区公共生活,提出终端开放系统以融合街道空间和住区环境,塑造环境的场所感以塑造住区特色和人文内涵,探索现代住区重新融入城市之道.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殷立文;李铁军;李罕哲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91
【相关文献】
1.哈尔滨地铁一号线标准车站设计艺术研究 [J], 刘嘉;谭向东
2.地铁沿线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初探——以沈阳市地铁一号线沿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为例 [J], 朱庆余;周伟
3.地铁沿线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初探——以沈阳市地铁一号线沿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为例 [J], 李昂;谢婷;朱庆余
4.基于IPA法的哈尔滨地铁站厅空间环境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J], 陈泽隆;陈剑飞
5.适老化视角下地铁站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以长春地铁一号线为例 [J], 乔惠子;韦宝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三地理交通运输与地理环境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我国某省南部简图(下图),图中南北铁路干线在R段与河流和高速公路走向不一致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科学技术C.社会经济D.洪涝等自然灾害【答案】C【解析】河流是顺着地势发育的,高速公路则以直达为主,适当兼顾大居民点,所以比较平直,而铁路线的修建主要目的是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需尽可能多的经过居民点,故本题选C。
【考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哈尔滨地铁始建于2008年,总体规划有5条主线和2条支线,总里程143千米。
1号线一期工程于2012年底竣工。
读图完成小题。
【1】关于哈尔滨地铁建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改善了黑龙江省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B.加重了哈尔滨市区内交通环境污染问题C.将减少哈尔滨现有的私家车数量,解决交通拥堵现象D.带动沿线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上涨【答案】D【解析】城市地铁的开通,利于城市市内交通,由于沿线交通便利,将会带动沿线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同时利于缓解市内交通拥堵现象,从而减轻市区内的交通环境污染,但不会完全解决城市拥堵。
【2】关于哈尔滨地铁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哈尔滨东南部地铁线路稀疏是因为地形复杂B.首选建设1号线主要是因为它经过城市中心地区,客流量大C.3号地铁环线不能缓解博物馆地区交通拥堵状况D.换乘站应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站点相距较远,避免交通拥堵【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看出,1号线路贯穿市中心区,该线路的修建能很好地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所以应优先修建。
地铁成本高,应修建在交通压力较大的区域,图中显示东南部地铁线路稀疏,说明客流量较少。
3号地铁环线连接1、4、2、5号线,能有效地缓解博物馆地区交通拥堵状况。
换乘站应尽量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站点接近,以利于乘客出行。
3.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哈尔滨地铁图
背景资料
哈尔滨地铁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始建于2008年,然而工程的历史可追溯至1973年。
总体规划有5条线和2条支线,总里程143公里,计划用二十年的时间建成。
估算总投资800亿元,其中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计划投资83.6亿元,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6.4亿元。
截至2009年底一期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其中累计利用工商银行贷款24.6亿,2010至2012三年内获工商银行贷款承诺20亿,资金缺口共45亿元,正在落实国家开发行贷款,是哈尔滨市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二十年后将新增线路,哈尔滨地铁总规模可达7条线和3条支线。
地铁线路规划
尔滨地铁第1期工程
哈尔滨地铁一号线(东起道外区化工路,止于平房区)[建设中]
长度:27.3km
途经站点:(起点)东化工厂路—太平机械厂—哈尔滨东站—南直路—交通学院—太平桥(换乘3号线)—工程大学—烟厂(皇城4号线)—龙江街(换乘5号线)—博物馆(换乘2号线)—铁路局—教化广场—西大桥—清滨公园(换乘3号线)—电表厂—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医大二院(换乘4号线)—农科院—哈尔滨南站—学府路—四环北—四环南—平顺商城—新疆大街(终点)
哈尔滨地铁2号线
长度:27km
途经站点:(起点)松北—太阳岛—防洪纪念塔—兆麟公园(换乘3号线)—哈一百—哈尔滨火车站(换乘5号线)—博物馆(换乘1号线)—工人文化宫—省政府(换乘4号线)—珠江路—红旗大街(换乘3号线)—公滨路—农业大学—电碳路—气象台—新香坊—新春街—民主—四环路—成高子(终点)
哈尔滨地铁3号线(此线为环线)
长度:28.05km
途经站点:红旗大街(起点,换乘2号线)—赣水路—会展中心(换乘4号线支线)—海河路—红旗小区(换乘5号线)—大有坊街—太平桥(换乘1号线)—靖宇公园—十四道街—承德广场—大新街(换乘4号线)—兆麟公园(换乘2号线)—经纬街—香格里拉—公路大桥—河松街—康安路(换乘5号线)—清滨公园(换乘1号线)—哈师大—农业大学—动力广场(换乘4号线)—电机厂—汽轮机厂—东光机械厂—红旗大街(终点,换乘2号线)
哈尔滨地铁4号线(由正线与支线组成,正线北起道外大新街,止于王岗;支线起于省政府,止于道外化工路)
长度:正线:19.15km 支线:6km
途径站点
正线:(起点)大新街—承德广场(换乘3号线)—安吉街—烟厂(换乘1号线)—宽城街(换乘5号线)—宣庆街—省政府(换乘2号线与4号支线)—亚麻厂—动力广场(换乘3号线)—植物园—学府中学—哈医大二院(换乘1号线)—尤家街—杨马架子—富山屯—省农机学校—王岗(终点)
支线:省政府(起点,换乘2、4号线)—衡山路—会展中心(换乘3号线)—新春香—
化工路(终点)
哈尔滨地铁5号线(由正线和支线组成,正线西起道里群力新区,止于道外东风镇;支线由道里新亭街至新技术开发区(群力开发区)
长度:正线:19.15km 支线:8.7km
途径站点
正线:(起点)龙凤路—化工总厂—油漆厂—和平小区—红旗小区(换乘3号线)—华山路—宽城街(换乘4号线)—龙江街(换乘1号线)—哈尔滨火车站(换乘2号线)—安发桥—中心医院—康安路(换乘3号线)—新亭街(换乘5号支线)—建材机械厂—齿轮厂—友谊村—给水设备厂—天平路—新技术开发区(终点)
支线:(起点)新亭街—朝鲜屯—水源路—三环路—四方台—群力新区(终点)
哈尔滨地铁第二期工程
共二条线路,筹被建设
哈尔滨地铁6号线(正起红旗新区、会展中心等)
正起红旗新区、会展中心、闽江小区、电力医院、轴承、卫生街、林业大学、清滨路、沙曼小区、市十院、故乡等25座车站
哈尔滨地铁7号线
正起太阳岛、中央大街、滨江站、三环桥北侧、东大直街、果戈里大街等26座车站
远期工程
远期将完成一号线的建设,并新建二号线、四号线及其支线、五号线及其支线。
4号线和5号线将经过哈尔滨西站。
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1号线和环线3号线的建设规划,3号线可研报告正在审批中,跨越松花江的两条线路——2号线和4号线可能延长至呼兰区,4号线可能改成轻轨。
发展历程
1973年,建军节前后,哈尔滨进行规划设计了“7381”工程,1975年开始施工。
1978年,工程进行一半的时候打算建6公里地铁,因资金问题而搁浅。
1986年,哈尔滨市政府把谋划地铁的任务交给电车总公司,成立了地铁筹备办公室。
筹备办收集地铁信息,邀请专家调查论证。
1995年决策层意见不统一:优先建设地铁,还是优先发展松花江北岸?后者占了上风,地铁
筹建就此搁置。
1998年,哈尔滨市再次成立地铁办公室,并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建设地铁项目,得到的回复是:全国所有的地铁项目一律停止审批。
2001年,国家对基础建设投资有所松动,5月,完成了《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最终报告》,并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评审。
2001年6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完成了《利用既有“7381”隧道结构安全性评估报告》。
2002年,国家发改委规定GDP在1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城市有资格申报。
哈尔滨市符合条件,开始系统制定地铁近期10年和远期10年的建设规划。
2003年,哈尔滨市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地铁建设规划,10月,哈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组织完成了《哈尔滨市城市轨道交通及其建设规划》,年底通过了“中咨”公司和建设部的评审。
2003年11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完成了《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报告》。
2004年4月11日,国务院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做出决定,因为经济形势过热,全国地铁项目一律暂缓上报。
10月,《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
2005年初,哈尔滨市将地铁规划再次上报到国家发改委。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总体设计》完成,5月进行了专家咨询评审,在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同意后,又上报到国务院。
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审批了哈尔滨地铁工程近期10年规划。
至此,哈尔滨地铁工程终于迈出了最为重要和艰难的一步。
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
月底,完成了总体设计的正式文本。
2007年7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国家正式批复。
2008年4月,《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
2008年5月31日,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工程站点拆迁开始;6月末,地铁沿线地质勘察测绘完成。
哈尔滨地铁工程已由前期的筹备性阶段转入到工程建设的实施性阶段。
2008年9月28日,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一期工程自西向东,横贯城市中心区,全长14.33公里,建设期4年。
按照国家要求和城市总体规划,哈尔滨市确定近期轨道交通建设
期限为10年,规划期内完成1号线城市中心段和3号环线工程,总里程45.53公里,预计投资
1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