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建设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医院建设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医院建设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医院建设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医院建设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一、医院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虽然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需要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但医院方面不应“盲目上项目,突击搞建设”,应该按照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考虑周全。把医疗建筑应该达到的目的论证清楚,建设出的医疗建筑才能够少留遗憾,使用起来更加科学合理。医院建设项目规划应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城市规划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坚持适用、经济、节能、环保的原则,在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基础上编制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医院的总体规划要依据医院地块的具体状况来进行设计,基本要求包括:功能分区合理,各种流线组织合理,洁污、医患路线清晰,避免交叉感染;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方便管理;能有效控制能耗;有完整的绿化规划,能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部、教学科研等用房的环境安静,病房楼具备良好朝向或景观;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废弃物的处理,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应提倡城市或地区集中处理。

二、医院工程建设交通组织设计

在医院交通组织设计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做到人流和车流的分离。目前对综合医院来说,机动车停车已成为一个难题,车位不足、车辆流线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使医院的交通组织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从医院

角度看,医院需要合理规划院区内的车辆流线,设置较为充足的停车位。目前各地对医院停车数量均有相应的要求,如《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规定,公共建筑一般按每10000m2建筑面积设置65辆车位,从目前情况看,该指标并不能满足大型综合医院的就诊需求,大量的待停泊机动车影响了城市交通,恶化了医院环境,干扰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但解决医院“停车难”问题,仅由医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医院可根据所处地区的具体标准,适当加大机动车车位数量,合理规划地下停车空间,也可根据用地情况,规划建设停车楼,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1]。

三、医院建设工程绿化设计

医院的绿化建筑也是十分重要的,绿化不仅能起防尘、消声、过滤细菌、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的作用,而且对病人的心理平衡、身心健康等均能起到良药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应把绿化作为一个功能区落实在总体布局上,充分发挥绿化在医院中所特有的环境效益和理疗作用,达到最大限度地为病人所享受。医院建筑与绿化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所现代化的医院必然是一所花园式的医院。在医院的绿化设计中,人口广场绿化区、中心花园、草地、沿基地周边布置绿化带、屋顶绿化系统和内部庭院绿化等布置同时,以水池、喷泉,假山、小桥、亭阁、连廊等点缀其间,巧妙布局,成为医院的不同功能区域的自然隔离带[2]。采用这些绿化、小品、山石,水景、色彩和光影等手法,创造出优雅公共空间和轻松氛围,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从而消除恐惧和紧张,缓解

沉闷与不安,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安定、平静的心理,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治病做好心理准备。绿化能够大大改善医院的生态环境,使病人如置身于园林之中,心态平和利于身体恢复,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服务型公共事业的宗旨。

四、大型医疗设备用房的设计

综合医院在基本建设过程中会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新建或者移机

安装工作。但是诸如核磁共振仪等设备由于比较贵重,一般都会等到土建装修结束,再进行安装调试。但是这就给我们前期建设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核磁共振仪除了自身的扫描间,还要有专门的辅助房间,并且要提前进行恒温恒湿机空调冷媒管的敷设,还要安排失超管的排放路由等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在土建装饰中解决,等到安装调试机器之前才发现,肯定会让医院建设者十分头疼,不仅耽误医院投入运行的时间,而且还要进行不必要的拆改。所以,综合医院在设计当中,应不断地与大型医疗设备的技术安装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机器正常运行的场地条件,提前进行预留、预埋,未雨绸缪,为接下来的装机工作打好基础[3]。

五、医院建设工程节能设计

目前有关部门及单位正着手编制《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其目的就是在医院建设领域推广和应用节能、减排、环保的理念,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具体来说,我国建筑物单位能耗较高,同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我国建筑物单位能耗是其2~5倍。电、水、空调、医疗气体是维持医院运行的基本要素,其中尤以电力和医疗气体最为重

要,任何小的隐患和事故都会危及病患的生命安全,因而公用系统是医疗作业的根本保证。系统设备以安全、可靠度为首要要求,但是公用系统亦为主要能源耗用设备,必须妥善管理以确保安全,并兼顾节约能源。在医院能耗中,电力约占总能耗的64%,为医院能耗之首。而在电力能源消耗所占比重中,空调约占55%,照明、插座约占35%,所以空调、照明是医院节能设计管理的重点。在医院节能措施的应用和实施上,一是在前期设计中,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的选择;二是加强楼宇控制方面的管理;三是重视运行中日常管理的控制选项的选择,例如对科室单元单独进行水表、电表的安装,便于日后采用科室独立核算等管理方法,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六、“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当贯穿医院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以人为本”已经从最初的以病患为本的概念提升到现在的以病患、家属、医护人员、医院管理者、医院后勤支持人员、医院建筑全寿命周期参与人员为本的概念。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已经很好地贯穿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门诊病人需求宽敞明亮的就诊大厅,尺度适宜的医疗大街,宁静怡人的科室候诊空间,住院病人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病房,私密安静的病人活动室都已经在现有的医院设计中很好地得到体现。现代医疗技术使病人的留院时间大为缩短,即使是手术病人通常也不过5d~10d。对于要为医院服务20年甚至30年的最重要的资源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更显重要。以往双走道布置的护理单元中,没有直接采光通风的医护人员

休息室、值班室较为普遍[4]。在我们的设计中医护人员的使用空间更强调直接的采光通风,视线良好,甚至融入了医生茶吧,咖啡厅等人性化空间,使得医护人员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考量。医院的管理者,后勤支持员工的环境同样优越。前来探视病患的家属的停留空间,也在我们的设计中认真推敲,家属会谈室,休息厅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组成因素。

七、结束语

医院建筑与一般的公共建筑不同,在满足医疗功能要求及对建筑特殊要求的同时,必须突出节能、环保、卫生、安全的理念。相比酒店、博物馆等其他公共建筑,医院的工艺设计要求更高,而恰恰又是目前医院建筑的薄弱环节和欠缺之处,需要广大医院基建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医院设计要点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 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 1.0.3 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 24 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 1.0.4 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 1.0.5 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 1.0.6 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 , 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 2.1.1 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 2.1.2 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第二节总平面 第 2.2.1 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 2.2.2 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 2.2.3 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 2.2.4 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 2.2.5 条环境设计 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 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 三、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第 2.2.6 条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 12m 。 第 2.2.7 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 51039-2014 8 电气 8.1 一般规定 8.1.1医院的医疗场所应根据电气安全防护的要求分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使用医疗电气设备接触部件的医疗场所应为0类场所; 2 医疗电气设备接触部件需要与患者体表、体内(除2类医疗场所所述部位以外)接触的医疗场所,应为1类场所; 3 医疗电气设备接触部件需要与患者体内(指心脏或接近心脏部位)接触以及电源中断危及患者生命的医疗场所,应为2类场所。 8.1.2医疗场所分类及自动恢复供电时间宜符合表8.1.2规定。 表8.1.2 医疗场所及设施的类别划分及要求恢复供电的时间

注:a为照明及生命支持电气设备;b为不作为手术室;c为需持续3h~24h提供电力。8.1.3 医疗用房内严禁采用TN-C接地系统。 8.2 电源 8.2.1医疗场所供配电系统应根据医疗场所分类及自动恢复供电时间的要求进行设计。

8.2.2医疗场所配电系统的设计,应便于电源从主电网自动切换到安全电源系统。 8.2.3当医疗设备需要采用净化电源时,宜按科室集中设置。 8.2.4放射科大型医疗设备的电源,应由变电所单独供电。 8.2.5 放射科、核医学科、功能检查科、检验科等部门的医疗设备电源,应分别设置切断电源的隔离电器。 8.2.6 大型医疗设备的电源系统,应满足设备对电源压降的要求。 8.3 安全保护 8.3.1 1类和2类医疗场所使用隔离特低电压设备(SELV)和保护特低电压设备(PELV)时,设备额定电压不应超过交流方均根值25V或无纹波直流60V,并应采取绝缘保护。 8.3.2 1类和2类医疗场所应设防止间接触电的断电保护,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IT、TN、TT系统,接触电压不应超过25V。 2 TN系统最大分断时间230V应为0.2s,400V应为0.05s。 3 IT系统中性点不配出,最大分断时间230V应为0.2s。 8.3.3 当采用TN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1类医疗场所中额定电流不大于32A的终端回路,应采用最大剩余动作电流为30mA 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2 在2类医疗场所的下列回路应设置额定剩余电流不超过30mA的漏电保护器; 1)手术台驱动机构供电回路; 2)移动式X射线装置回路; 3)额定容量超过5kV·A的大型设备的回路; 4)非生命支持系统的电气设备回路。 8.3.4当采用TT系统时,应按本规范第8.3.3条的规定执行,且所有配电回路均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8.3.5 除本规范第8.3.3条第2款所列的电气回路外,在2类医疗场所中维持患者生命、外科手术和其他位于“患者区域”范围内的电气装置和供电的回路,均应采用医用IT系统。当采用医用IT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多个功能相同的毗邻房间,应至少安装1个独立的医用IT系统。 2 医用IT系统必须配置绝缘监视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交流内阻应大于或等于100kΩ; 2)测试电压不应大于直流25V; 3)在任何故障条件下,测试电流峰值不应大于1mA;

医疗建筑设计要点

一、医院建筑的现状及概况 二、医院建筑设计策略 三、医院建筑设计要点 四、医疗建筑发展和设计的趋势 、医院建筑的现状及概况 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到21 世纪初,中国医院达到了空前的建设高潮,几乎100% 的省市级医院都经历了新建或改建,媒体也相应报道“中国医院建设的大跃进”。据不完全统计,02 年全国卫生事业费350.4 亿元,占国家总财政支出的1.59% ;医疗设施基础投资231.5 亿元,占基建投资总额的1.31% 。在省市医院刚刚建成还没有回过神来时,县级医院的建设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国家将投资3500 亿元建设县市级及以下基层医疗设施。 医院建筑规范规定,我国医院共分为七种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别为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床七种,实现中,许多医院都做到了1500 床甚至更多!有些时候会用日门诊量 来衡量医院规模,一般日门诊量与病床数是3:1 的关系。规模与使用成正比,占地大,选址不容易,带来选址偏僻;交通流量大,隐患较多;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相关研究显示,800 床规模最佳,说明我们的规范相对滞后。

二、医院建筑设计策略: 医院建筑是一种功能型比较强的建筑类型。设计一般提倡模块式设计 ( templating ),顾名思义就是“抽屉式”设计。主要考虑: 1、合理的医疗区域分布,医院规模指标控制要利用城市的良性发展和提高医疗效率,还要满足城市规划发展的需求和位置定点; 2、适当提高医疗建筑的密度有利于提高建筑综合使用效率; 3、改善空间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可以提高医疗建筑的综合运营效率; 4、优化结构系统和建筑形式,给病人和医疗工作者创造赏心悦目、心情愉悦的就医环境和工作场所。 三、医院建筑设计要点 1、设计的原则:建筑师要能够设身处地理解来医院的人,无论病人还是医护工作人员,都是有身体压力和 心理 压力的,所以我们对医疗空间的设计应该是以尽量让患者和医者都觉得简单、顺捷、舒适、自然、 放松为基本原则。 2、医院的组成部分:综合医院建筑应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诊疗部)、保 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设施等七大系统构成。其中中央供应室是属于保障系统的。现在医院一般会增加体检中心。 医院七大系统的组成关系图(如图)。

康复医院的设计要点

尽管康复医学在细的发展仅有数十年的历史,但2011年后,随着原卫生部先后颁布多项政策,中国康复医学虽现高速发展状态,康复医学和康复医院步人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那么,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也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关于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你懂得多少? 李辉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一所所长、筑医台专家 康复医学的目标 医学模式康复(医疗功能)——治愈身体疾病,改善身体机能 生活模式康复——关注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社会模式康复——重塑康复过程,回归真实生活 康复医疗行为的核心本质 康复医疗建筑的原点思维 1、由小及大的无障碍环境 病房无障碍 治疗过程无障碍 院区环境无障碍 人车分流

无车辆阻碍,患者可方便到达室外场所 医疗功能布局 图中为德国Agatharied Hospital,其设计以水平联系为主,减少垂直交通依赖 2、康复医疗空间的结构两面性 面积分配对比 3、住区化的康复医疗体验 4、和谐互动的医患关系 (1)尊重患者尊严、隐私权,帮助患者自助、自立 (2)医患平等,良性互动 (3)关爱医护人员 康复医院的医护人员具有工作时间长、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因此在建筑设计上要尽最大可能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与休息环境,做到医患分区,不仅使患者能有如家的体验,医患人员也应该拥有功能齐全、面积适度的环境,保障工作张弛有度。 5、科技推动康复 为满足新技术手段带来的需求,建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完善的智能信息系统,形成智能建筑; (2)研发场所设置,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功能; (3)设置新型康复治疗场所,以应对自动化智能化器具佩戴; (4)使用功能却别对待的康复空间(衔接综合医院)。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14版)gb51039-2014

1 . 总则 1.0.1 为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满足医疗服务功能需要,符合安全、卫生、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 1.0.3 医疗工艺应根据医院的建设规模、管理模式和科室设置等确定。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要求。 1.0.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综合医院general hospital 指设一定数量的病床,分有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各种科室及药剂、检验、放射等医技部门,以及相应人员、设备的医院。 2.0.2 医疗工艺Medical process 指医疗流程和医疗设备的匹配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 2.0.3 医疗流程Medical flows 指医疗服务的程序和环节。 2.0.4急救通过量Emergency throughput 指医院急诊部同时一次性接纳急救病人的医疗能力。 2.0.5医院卫生学Hospital hygiene 指维持医院关键科室的卫生状态,主要任务是防止感染及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危害。 2.0.6卫生通过Hygiene passing through 指采用换鞋、更衣、淋浴等措施控制人员、物品从非洁净区到洁净区的净化过程。 2.0.7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指医院独A—L设置的专业监护医疗单元,通常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监护病房(CCU),以及由ICU派生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等。

3医疗工艺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医疗工艺设计应确定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和规模,以及相关医疗流程、医疗设备、技术条件和参数。 3.1.2 医疗工艺设计应进行前期设计和条件设计。前期设计应满足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需要。条件设计应与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同步完成,并应与建筑设计的深化、完善过程相配合,同时应满足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3.1.3 医疗工艺流程应分为医院内各医疗功能单元之间的流程和各医疗功能单元内部的流程。 3.1.4 医疗功能单元的划分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医疗功能单元的划分 3.2医疗工艺设计参数 3.2.1 医疗工艺设计参数应根据不同医院的要求研究确定,当无相关数据时可按下列要求测算: 1 门诊诊室间数可按日平均门诊诊疗人次/(50人次~60人次)。 2 急救抢救床数可按急救通过量测算。

医院设计要点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第二节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4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2.2.5条环境设计 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 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 三、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第2.2.6条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第2.2.7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07-11-2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得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与扩建得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与服务24小时得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得确定,医技科室与专科病房得设置,应按照批准得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得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得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得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与专业部门颁布得有关设计标准、规范与规定。

第二章基地与总平面 2、1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与医疗卫生网点得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得生产与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2、2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得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得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得处理,应作出妥善得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得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与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4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2、2、5条环境设计 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与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得专用绿地。 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与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 三、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得环境设计。 第2、2、6条病房得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第2、2、7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

医院建设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医院建设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一、医院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虽然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需要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但医院方面不应“盲目上项目,突击搞建设”,应该按照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考虑周全。把医疗建筑应该达到的目的论证清楚,建设出的医疗建筑才能够少留遗憾,使用起来更加科学合理。医院建设项目规划应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城市规划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坚持适用、经济、节能、环保的原则,在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基础上编制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医院的总体规划要依据医院地块的具体状况来进行设计,基本要求包括:功能分区合理,各种流线组织合理,洁污、医患路线清晰,避免交叉感染;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方便管理;能有效控制能耗;有完整的绿化规划,能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部、教学科研等用房的环境安静,病房楼具备良好朝向或景观;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废弃物的处理,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应提倡城市或地区集中处理。 二、医院工程建设交通组织设计 在医院交通组织设计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做到人流和车流的分离。目前对综合医院来说,机动车停车已成为一个难题,车位不足、车辆流

线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使医院的交通组织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从医院角度看,医院需要合理规划院区内的车辆流线,设置较为充足的停车位。目前各地对医院停车数量均有相应的要求,如《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规定,公共建筑一般按每10000m2建筑面积设置65辆车位,从目前情况看,该指标并不能满足大型综合医院的就诊需求,大量的待停泊机动车影响了城市交通,恶化了医院环境,干扰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但解决医院“停车难”问题,仅由医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医院可根据所处地区的具体标准,适当加大机动车车位数量,合理规划地下停车空间,也可根据用地情况,规划建设停车楼,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1]。 三、医院建设工程绿化设计 医院的绿化建筑也是十分重要的,绿化不仅能起防尘、消声、过滤细菌、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的作用,而且对病人的心理平衡、身心健康等均能起到良药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应把绿化作为一个功能区落实在总体布局上,充分发挥绿化在医院中所特有的环境效益和理疗作用,达到最大限度地为病人所享受。医院建筑与绿化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所现代化的医院必然是一所花园式的医院。在医院的绿化设计中,人口广场绿化区、中心花园、草地、沿基地周边布置绿化带、屋顶绿化系统和内部庭院绿化等布置同时,以水池、喷泉,假山、小桥、亭阁、连廊等点缀其间,巧妙布局,成为医院的不同功能区域的自然隔离带[2]。采用这些绿化、小品、山石,水景、色彩和光影等手法,创造出优雅公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9—88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第二节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4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2.2.5条环境设计 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 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 三、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第2.2.6条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第2.2.7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主体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应为今后发 展、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2条建筑物出入口 一、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 二、在门诊、急诊和住院主要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如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1/10。 第3.1.3条医院的分区和医疗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图标。 第3.1.4条电梯 一、四层及四层以上的门诊楼或病房楼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二台;当病房楼高度超过24m 时,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第3.1.5条楼梯 一、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 二、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6m。 三、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第 3.1.6条三层及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抢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置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第3.1.7条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0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第3.1.8条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获得良好日照。 第3.1.9条门诊、急诊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04—××—××发布200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至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作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设计、研究、管理、使用单位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多年来医院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积极采纳科研成果,参照有关国际和国内的技术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包括10章和个附录。主要内容是:规定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的阶段、依据、内容、平面、装修的技术要求,基本技术指标要求;同时对综合医院的给水排水、消防设施、污水、污物处理、电气、智能化系统和医用气体供应配置的原则、数量、技术方案、处理方法做了必要的规定。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和个人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黄化门街43号;邮政编码:100009;电话:64076399、64076617;传真64076617;电子邮件:dxy6080@https://www.doczj.com/doc/6a825818.html,, dxy6080@https://www.doczj.com/doc/6a825818.html,),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 参编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元国际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 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医院、第四医院 北京市卫生局、海淀区妇产医院 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按承担的章节排序) 于冬王铁林张行健辛春华黄晓家沈晋明王漪王健刘强 主要参与人:(按姓氏笔画) 马遂、刘大为、刘富凯、任武爱、朱秀安、许钟麟、李包罗、李迟、郭大荣、郭健、胡逸民、赵天卫、赵兰才、倪照鹏黄云树、梅自力、 目录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版)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 2007-11-2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2.1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2.2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4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

谈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几点体会

谈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几点体会 现代医疗建筑设计应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设计中应着重从三个方面考虑:合理的功能组织;宜人的就医环境;人性化的设计。 标签“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流线简洁;病房家庭化;宾馆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这种快步进入小康生活的步伐中,人们比以往更关注自己的健康,对医疗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新建、改扩建医疗建筑的热潮。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各大医院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内地一些城市的动态,在医疗建筑的建设上也不甘落后,纷纷进行新建和扩建。几年工作中,在许多老师的帮助教导下,有幸参与医院的方案设计投标和施工图工作。设计中有机会向医疗界领导专家进行学习和请教,在设计中摸索总结了几点体会,可能有所片面,希望能和大家探讨。 一、合理的功能组织 搞设计的同行都清楚,医疗建筑是公共建筑中功能较复杂的类型。以医院为例,通常医院从功能上分为三大区:医疗区、医技区和后勤供应区。新建、改扩建医院均应进行合理的总平面规划,布局应功能分区合理,洁污线路清晰,布置紧凑并留有发展的空间,在具体设计中着重处理好病人、医护人员、后勤供应及污物尸体这四个部分的出入口。避免各交通流线的交叉,使各部门联系紧密,工作便捷。 传统的医院以多层为主,但由于城市空间有限和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使其大多数医院的改扩建不得不向高层发展,我参与设计的几个医院均为高层建筑,在布局上一般都将门诊、急诊放在低层部分,病房和手术室可往高层部分安排,通过合理的垂直交通组织好病人、探视者和医护人员的人流关系,最终满足了医院方面的功能需要。 现代医疗建筑设计应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设计中应着重从三个方面考虑:合理的功能组织;宜人的就医环境;人性化的设计。 标签“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流线简洁;病房家庭化;宾馆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这种快步进入小康生活的步伐中,人们比以往更关注自己的健康,对医疗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新建、改扩建医疗建筑的热潮。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各大医院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内地一些城市的动态,在医疗建筑的建设上也不甘落后,纷纷进行新建和扩建。几年工作中,在许多老师的帮助教导下,有幸参与医院的方案设计投标和施工图工作。设计中有机会向医疗界领导专家进行学习和请教,在设计中摸索总结了几点体会,可能有所片面,希望能和大家探讨。

综 合 医 院 建 筑 设 计 规 范(完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 49-88 (试行) 主编单位: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试行日期:1989年4月1日 关于发布部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 (88) 建标字第 263 号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及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卫生部(83)城设字第154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负责编制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现批准为部标准,编号JGJ49-88,自1989年4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88年10月4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综合医院-设计说明

绍兴市立医院规划建筑设计 目录 一、效果表现篇 1、总平面图 2、效果图 二、分析构思篇 1、区位分析 2、项目概况 3、基地现状分析 4、设计目标和理念 5、方案构思 三、规划设计篇 1、功能布局 2、交通组织 3、消防组织 4、功能流线 5、停车设施规划 6、绿地景观规划 7、景观设计意向 8、无障碍系统设计 9、可持续发展 10、日照通风分析 四、建筑设计篇 1、各功能建筑平面 2、建筑内部流线分析 3、立面、剖面(造型设计) 4、人性化设计 五、环保节能篇 六、文字说明篇 (各专业说明,技术指标,投资估算)

方案设计说明 一、区位分析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是世界文豪鲁迅先生的故里。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是全国十强市,十强县双十强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全球纺织城与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心。 绍兴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东西长130.03公里,南北宽116.86公里,海岸线长40公里,总面积为8256平方公里。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00′、东经120°35′,总面积36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为82.08平方公里。 二、项目概况 拟建绍兴市立医院是一所核定床位数位1000张(包括感染病区),开放床位1200张,日门诊量为3000-4000人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80000平方米,建设控制规模11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0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计划投资约4.7亿,新院建设成一家功能齐全,建筑新颖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项目位于绍兴城南中兴南路与玉屏路交叉口东南侧,东为河道,西至中兴南路,南为河道,北至规划玉屏路。该地段交通便捷,距绍诸高速出口约3.5公里,服务半径内人口密度大,前景乐观。 三、基地现状分析 项目基地西侧为连接绍诸高速的中兴南路,地块西侧中兴南路设有公交站台,为就诊人流和员工提供了便捷的公共交通。由于中兴南路是连接绍诸高速的重要干道,因此对基地西侧界面有较大的视觉和噪音干扰,隔南侧河道的远处现状为山地墓地,虽然中间有建筑物遮挡,但视觉景观以及心理感受方面对本项目规划有影响。东、南侧的河道,现状的河流景观保持较好,是基地内外优美的生态景观资源,在整个医院规划布局中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北侧为规划玉屏路。整个基地与西侧中兴南路有 1.2-1.5米的高差,同时靠近中兴南路一侧有10千伏的高压线通过。 纵观整个基地现状出入口只能在中兴南路及北侧规划玉屏路上布置,同时要充分利用基地与城市道路之间的高差,回避西侧高压线及南侧山地墓地,充分利用东、南侧自然河流景观。 四、设计依据 1、《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

综合性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主编单位: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 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第二节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规范(2014版)gb510392014

1.总则 1.0.1为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满足医疗服务功能需要,符合安全、卫生、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 1.0.3 医疗工艺应根据医院的建设规模、管理模式和科室设置等确定。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要求。 1.0.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综合医院generalhospital 指设一定数量的病床,分有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各种科室及药剂、检验、放射等医技部门,以及相应人员、设备的医院。 2.0.2医疗工艺Medicalprocess 指医疗流程和医疗设备的匹配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 2.0.3 医疗流程Medical flows 指医疗服务的程序和环节。 2.0.4急救通过量Emergency throughput 指医院急诊部同时一次性接纳急救病人的医疗能力。 2.0.5医院卫生学Hospital hygiene 指维持医院关键科室的卫生状态,主要任务是防止感染及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危害。 2.0.6卫生通过Hygiene passingthrough 指采用换鞋、更衣、淋浴等措施控制人员、物品从非洁净区到洁净区的净化过程。 2.0.7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指医院独A—L设置的专业监护医疗单元,通常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监护病房(CCU),以及由ICU派生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等。

3医疗工艺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医疗工艺设计应确定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和规模,以及相关医疗流程、医疗设备、技术条件和参数。 3.1.2 医疗工艺设计应进行前期设计和条件设计。前期设计应满足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需要。条件设计应与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同步完成,并应与建筑设计的深化、完善过程相配合,同时应满足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3.1.3医疗工艺流程应分为医院内各医疗功能单元之间的流程和各医疗功能单元内部的流程。 3.1.4 医疗功能单元的划分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医疗功能单元的划分 3.2医疗工艺设计参数 3.2.1 医疗工艺设计参数应根据不同医院的要求研究确定,当无相关数据时可按下列要求测算: 1 门诊诊室间数可按日平均门诊诊疗人次/(50人次~60人次)。 2急救抢救床数可按急救通过量测算。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规范(2014版)

1 总则 1.0.1为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满足医疗服务功能需要,符合安全、卫生、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 1.0.3 医疗工艺应根据医院的建设规模、管理模式和科室设置等确定。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要求。 1.0.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综合医院general hospital 指设一定数量的病床,分有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各种科室及药剂、检验、放射等医技部门,以及相应人员、设备的医院。 2.0.2 医疗工艺Medicalprocess 指医疗流程和医疗设备的匹配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 2.0.3 医疗流程Medicalflows 指医疗服务的程序和环节。 2.0.4急救通过量Emergency throughput 指医院急诊部同时一次性接纳急救病人的医疗能力。 2.0.5医院卫生学Hospital hygiene 指维持医院关键科室的卫生状态,主要任务是防止感染及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危害。 2.0.6卫生通过Hygiene passing through 指采用换鞋、更衣、淋浴等措施控制人员、物品从非洁净区到洁净区的净化过程。 2.0.7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指医院独A—L设置的专业监护医疗单元,通常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监护病房(CCU),以及由ICU派生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等。

3医疗工艺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医疗工艺设计应确定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和规模,以及相关医疗流程、医疗设备、技术条件和参数。 3.1.2医疗工艺设计应进行前期设计和条件设计。前期设计应满足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需要。条件设计应与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同步完成,并应与建筑设计的深化、完善过程相配合,同时应满足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3.1.3 医疗工艺流程应分为医院内各医疗功能单元之间的流程和各医疗功能单元内部的流程。 3.1.4 医疗功能单元的划分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医疗功能单元的划分 3.2医疗工艺设计参数 3.2.1 医疗工艺设计参数应根据不同医院的要求研究确定,当无相关数据时可按下列要求测算: 1 门诊诊室间数可按日平均门诊诊疗人次/(50人次~60人次)。 2急救抢救床数可按急救通过量测算。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 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 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 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 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 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1.0.6 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2.1 基地 第2.1.1 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第2.1.2 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2.2 总平面 第2.2.1 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 第2.2.2 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 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4 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