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 格式:doc
  • 大小:466.00 KB
  • 文档页数:2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MA的主要发病机制涉及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遗传易感因素,致病因素包括细菌、内毒素、外毒素、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病毒、药物等,且病因不同其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组具有共同病理特征的急性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脱落、内皮下绒毛状物质沉积和血管腔内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血管腔内栓塞及红细胞碎裂等微血管系统异常。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中血小板血栓造成的器官受累,其临床表现与TMA 的病变范围和累及不同器官造成的功能障碍有关。

TMA主要包括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恶性高血压、硬皮病肾危象、妊娠相关的肾脏损害、移植相关的肾脏损害、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肾脏损害、肿瘤/化疗相关肾脏损害等,涉及的临床科室非常广泛,且目前临床误漏诊严重,亟需国内外广大临床医师关注。

下面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于峰副教授为大家全面介绍TMA 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等内容。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产志贺毒素)

腹泻相关HUS(D+HUS)由产志贺毒素(STx)的细菌引起(主要是大肠杆菌O157:H7,占60%)。细菌通过粪-口途径引起肠道感染,临床表现为腹泻。

细菌黏附在肠道黏膜表面,分泌志贺毒素,后者一旦通过损伤黏膜进入血循环,可迅速与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结合,到达损伤的靶器官。由于肾小球内皮细胞上志贺毒素受体表达较高,故此类患者肾脏受累较突出,同时,患者具显著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因此临床将其命名为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由于这类患者常伴腹泻,又被称为腹泻相关性HUS或典型HUS,其约占全部HUS的90%。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相关的HUS发病机制主要为TF 抗原的暴露。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TF抗原存在于人体红细胞、血小板及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表面,并被N-乙酰神经氨酸覆盖。如患者感染了产神经氨酸酶的肺炎链球菌,其分泌的神经氨酸酶可以分解细胞表面的N-乙酰神经氨酸,使TF抗原暴露。TF抗原暴露后,机体会产生针对TF 抗原的自身抗体,引发免疫反应,造成红细胞、血小板及肾小球内皮细胞的损伤,最终导致HUS的发生。

补体调节分子异常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可以通过多种补体调节蛋白来避免补体介导的损伤,如H因子(CFH)、I因子(CFI)、膜辅助蛋白(MCP)、B因子(CFB)等。当上述因子出现异常(如基因突变或机体产生针对补体调节蛋白的自身抗体)或补体活化分子基因突变后功能增强(即不再受补体调节蛋白的调节作用)时,均可引起补体在内皮细胞表面出现不适当的过度激活,从而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导致TMA。

由于肾脏对补体活化异常敏感,故此类患者肾脏受累突出,即被归为HUS;又因此类患者与D+HUS患者相比常不伴发腹泻,故被称为D-HUS或非典型HUS(aHUS)。

H因子(CFH)

在aHUS患者中,近30%~50%存在H因子水平的降低或缺如,目前认为主要原因包括:H因子基因纯合/杂合缺陷或存在抗H因子的自身抗体。纯合突变时,患者血清H因子缺乏,可表现为散发或有家族史,通常在婴幼儿期发病。杂合缺陷患者的血清补体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H因子的基因突变多为单个氨基酸的突变,使H因子与相应配体及内皮细胞的结合能力下降,从而引起临床病变。

另外,大约在6%~10%的aHUS患者中存在抗H因子的自身抗体。研究提示,抗H因子自身抗体可能是通过降低H因子与C3b、肝素及细胞结合的能力而致病。

近年有学者提出在aHUS中分出一个亚类,名为DEAP-HUS。该类患者存在H因子相关蛋白1和3基因的缺失并存在血清抗H因子的自身抗体,好发于年轻人,男女比例相近,可有较为突出的非腹泻的胃肠道症状,但若诊治及时,经过强化免疫抑制治疗,预后较好。

I因子(CFI)

CFI主要在循环(液相)中发挥作用。

CFI基因缺陷外显率较低,故大多为散发病例而非家族遗传。CFI 基因缺陷时,补体旁路途径不受控制,其结果类似于CFH基因缺陷,最终会导致TMA的发生。

膜辅助蛋白(MCP)

MCP又称CD46,是一类广泛表达于细胞表面的跨膜补体调节因子。除红细胞外,MCP几乎表达于体内的所有细胞。

与CFH基因突变相似,MCP基因缺陷可导致其表达量减少、与C3b 的结合能力降低及CFI辅助活性降低,引起补体在细胞表面的过度激活从而致病。MCP基因缺陷可以常染色体显性或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但单纯MCP基因缺陷并不一定致病,携带MCP基因缺陷者病情也较轻,这可能与其他因素的参与有关。

B因子(CFB)

aHUS患者中CFB基因突变的报告较少。

研究认为,CFB突变可增加C3bB的合成或使C3bBb不易被促衰变因子或H因子降解,故可使酶活性增强,使更多补体成分沉积于肾小球内皮细胞而致病。

其他补体相关因子

有报告称,血栓调节蛋白(TM)的基因缺陷可引发aHUS。

TM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内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具有抗凝、抗炎和细胞保护等多重作用。若TM基因缺陷可影响其与配体的结合,从而影响其对补体的调节功能而导致血栓形成。

vWF剪切酶或vWF异常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合成于血管内皮细胞、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中,其由单体最终形成超大多聚体(UL-vWF)贮存于内皮细胞的威贝尔-帕拉德(Weibel-Palade)小体及巨核细胞或血小板的α颗粒中。ADAMTS-13又称为vWF裂解酶,主要生物学功能为裂解vWF。

当内皮细胞受到刺激后(如内皮细胞受损或血小板黏附于内皮细胞时),大量UL-vWF被分泌,并以线样结构黏附于内皮细胞表面,在血流剪切力的作用下,线样的vWF分子伸展并暴露出酶切位点,可被ADAMTS-13切割成分子量较小的多聚体vWF,从而防止血栓在微血管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