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种生理指标的意义

各种生理指标的意义

各种生理指标的意义
各种生理指标的意义

1. 丙二醛(MDA)是衡量氧化胁迫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能反映植物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生物体内,自由基作用于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氧化终产物为丙二醛,会引起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交联聚合,且具有细胞毒性。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在体外影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及线粒体内关键酶活性。MDA 是膜脂过氧化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还能加剧膜的损伤。因此在植物衰老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MDA含量是一个常用指标,可通过MDA了解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以间接测定膜系统受损程度以及植物的抗逆性。

2. 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可溶性糖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水分胁迫、盐胁迫、冷胁迫等不良环境都会使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3.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类含脂的色素家族,位于类囊体膜。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但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叶绿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植物叶片的光合能力,叶片失绿是植物受到重金属毒害后出现的普遍现象。Hg会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造成破坏。

4. 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含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谷胱甘肽能帮助保持正常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并具有抗氧化作用和整合解毒作用,半胱氨酸上的巯基为其活性基团(故常简写为G-SH),易与某些药物(如扑热息痛)、毒素(如自由基、碘乙酸、芥子气,铅、汞、砷等重金属)等结合,而具有整合解毒作用。

5. 过氧化物酶是由微生物或植物所产生的一类氧化还原酶,它们能催化很多反应。过氧化物酶是以过氧化氢为电子受体催化底物氧化的酶。主要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中,以铁卟啉为辅基,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酚类和胺类化合物,具有消除过氧化氢和酚类、胺类毒性的双重作用。

6.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别名肝蛋白。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是一种含有金属元素的活性蛋白酶,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SOD在生物体内的水平高低意味着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

7.过氧化氢酶,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和水的酶,使得H

2O

2

不至于与O

2

在铁

螯合物作用下反应生成非常有害的-OH,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体内。

8.可溶性蛋白:指可以以小分子状态溶于水或其他溶剂的蛋白。通常在植物生理、微生物、食品加工等实验中作为重要指标。如可溶性蛋白是植物抗寒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可溶性蛋白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和营养物质,他们的增加和积累能提高细胞的保水能力,对细胞的生命物质及生物膜起到保护作用,因此经常用作筛选抗性的指标之一。

9.非蛋白巯基(NPT)含量:非蛋白巯基(non-protein thiol,NPT)是植物重金属解毒机制中的主要物质之一,它主要由富含巯基的物质组成,包括植物螯合肽(PCs)、谷胱甘肽(GSH)、γ-谷氨酰半胱氨酸(γ-EC)、半胱氨酸(cysteine)等。巯基能结合Hg离子,减少细胞内自由态Hg,达到解毒的目的。因此,桐花树不同部位的NPT 含量可以反映桐花树对Hg 的耐受能力。

10.凝胶层析法(gel chromatography)也称分子筛层析法,是指混合物随流动相经过凝胶层析柱时,其中各组分按其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的技术。凝胶层析法已广泛用于酶、蛋白质、氨基酸、多糖、激素、生物碱等物质的分离提纯。11.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EP)。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12.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是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 的组合,即先进行等电聚焦电泳(按照pI分离),然后再进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个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利用电泳技术分离和纯化桐花幼苗中与汞胁迫相关的蛋白,进一步研究分析这些蛋白的作用和性质。

13.叶片汞连续分离技术:将叶片中的汞含量分离成叶表面汞、叶角质层汞和叶组织汞三个部分,分别测定这三部分,预期的结果可能会:组织汞>角质层汞>表面汞,这可能与叶片中各个部分蛋白质的含量有相关关系。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14.

生理指标测定实验方案设计设计汇总情况情况

预测指标: 1?抗氧化酶系统、MDA 2. 可溶蛋白、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3.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4. 可溶性糖 5. 游离氨基酸 6. 过氧化氢 7. 谷胱甘肽、ASA 1. 抗氧化酶系统、MDA A酶活测定 试剂: PBS 缓冲液0.05M (pH 7.8 ):取0.663g NaH2PO4 ? 2H2O 16.384g Na2HPO4 ? 12H2O , 加PVPIOg,并加EDTA或者EDTA盐,使其浓度为2mM,加蒸馏水定容至1L。用前冰箱或冰上预冷。样品制备 鲜样0.1-0.5g加入1 ml磷酸缓冲液(0.05M , pH 7.8 ),稍许石英砂,研磨成匀浆;移入 10 ml离心管中,再用4ml磷酸缓冲液分两次洗涤研钵并全部转入离心管中;10000 X g 4 C 下离心20 min ;上清夜贮于4 C冰箱中保存备测。同时称取鲜样一份(0.1g左右)烘干称重。 试剂配制: 实验步骤: 2.725mL反应液+ 250uL蒸馏水+ 25uL酶液【样品管】 2.75mL反应液+ 250uL蒸馏水(光照作为100%CK )【照光对照管】 2.75mL反应液+ 250uL蒸馏水(黑暗作为调零)【空白调零管】 4000IX日光灯下反应20分钟,560nm比色。反应温度25~35 C。 已知SOD活性单位以抑制NBT光化还原的50 %为一个酶活性单位表示按下式计算SOD 活性:SOD 总活性=(Ack —AE)*V/ (0.5*Ack*w*Vt ) (式中SOD总活性以鲜重酶单位每克表示,Ack为照光对照管的吸光度,AE为样品管的吸光度,V为样品液的总体积ml , Vt为测定时样品用量ml , w为样品鲜重g)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人体安静、运动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学会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脉搏及血压的测定。 [实验原理] 血压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间接法。通过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测定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如果对血管施加压力,使血管腔变窄而形成血液涡流时可发生血管音。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完全被阻挡,此时在受压部位的远侧听不到声音。当外加压力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则可断续地通过受压部位使血流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当继续降低压力时,且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由断续流动恢复到持续流动,受压部位远侧的声音则由强变弱或突然消失。因此,动脉血流刚能发出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动脉内血流声音突变后消失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约在60—-100次/分。心率常受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训练水平、体力劳动及体育运动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测定血压、心率可了解受检查者循环系统的功能,了解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运动后的恢复情况、运动的密度。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秒表、电子节拍器 [实验步骤] 一、安静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一)脉搏的测定 1.扪诊法桡动脉扪诊法:在测试安静脉搏时较为方便。 颞浅动脉扪诊法:位于耳前部略偏上,颞浅动脉经过此处,适合于运动后。 心前区扪诊法:位于左心前区心尖部,适合于运动后。 颈动脉扪诊法:位于胸锁乳头肌前、下颌角下部。 2.器械法 听诊法:用听诊器在心前区直接听诊,计算心率。 心率遥测仪:可准确记录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 (二)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测定。 1.将脉压带绑在被试者的上臂,其下缘应距肘关节上约2--3厘米,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2.在肘窝内侧找到搏动点,将听诊器头紧贴肘窝肱动脉处。 3.把气球的气门旋紧打气,随脉压带内的压力升高,逐渐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继续打气等声音消失时再使压力升高20--30毫米汞柱或2--4千帕,然后旋开气门徐徐放气。 4.在放气时注意听有节奏的“咚咚”声响的第一声出现时,水银面所指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5.继续放气,随压力逐渐下降,听到突然变声或声音消失时,水银面

最新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张宪政,1992)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反映植物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大小,比值高则大,则反之。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 三、实验步骤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0.3g,加乙醇10ml,提取直至无绿色为止。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四、实验结果按计算 丙酮法(Arnon法)【可以用于丙酮乙醇混合法和80%丙酮提取法的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71?OD663 – 2.59?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2.88OD645 – 4.67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8.04?OD663 +20.29?OD645) V/1000*W 按Inskeep公式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63?OD663 – 2.52?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0.47OD645 – 4.73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7.90?OD663 + 17.95?OD645) V/1000*W

测定各生理指标的试验方法

测定各生理指标的试验方法 1.4.1 电导率的测量(浸泡法)[5] 取大小相当的植物叶片(尽量保证叶片的完整性,少含茎节),用自来水洗净后再用蒸馏水冲洗3次,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将叶片剪成适宜长度的长条(避开主脉),快速称取鲜样,每份0.1g,分别置于10ml去离子水的刻度试管中,盖上玻璃塞置于室温下浸泡处理12h,用电导仪测定浸提液电导(R1),然后沸水浴加热30min,冷却至室温后摇匀,再次测定浸提液电导(R2)。根据公式:相对电导率=R1/R2×100% 算出电导率。 1.4.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氮蓝四唑法)[5] 取各株植物相同部位的叶片(去叶脉)0.5g于预冷的研钵中,加1ml预冷的磷酸缓冲液在冰浴上研磨成浆,加缓冲液使最终体积为5ml。取1.5~2ml于4000r/min 下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SOD粗提取液。取32支试管(30支测定管,2支对照管),分别加入1.5ml0.05mol/l磷酸缓冲液、0.3ml130nmolMet溶液、0.3ml750μmol/l NBT溶液、0.3mol100μmol/l EDTA液、0.3ml20μmol/l核黄素、0.05ml酶液(其中2支对照管以缓冲液代替酶液)、0.25ml蒸馏水,混匀,将一支对照管置于暗处,其他各管于4000lx日光下反应20min(要求各管受光情况一致,温度高时缩短,低时延长)。反应结束后,以不照光的对照管做空白,分别测定其他各管的吸光度。 计算公式:SOD总活性(U/g)=[(A CK -A E )×V]/(0.5×A CK ×W×Vt) 注:SOD总活性以每克样品鲜质量的酶单位表示(U/g);A CK 为照光对照管的 吸光度;A E 为样品管的吸光度;V为样品液总体积(ml);Vt为测定时样品用量(ml);W为样品鲜质量(g)。 1.4.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愈创木酚法) [5] 酶液提取:取5.0g植物叶片,洗净,剪碎,放入研钵中。加适量的磷酸缓冲液研磨成匀浆。将匀浆液全部转入离心管中,于3000rmp离心10min,上清液转入25ml容量瓶中。沉淀用5ml磷酸缓冲液再提取2次,上清液并入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低温下保存备用。分别在各试管中加入0.05mol/l磷酸缓冲液 2.9ml,2%H2O21.0ml,0.05mol/l愈创木酚1.0ml和0.1ml酶液来制备酶活性测定

植物生理指标检测方法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在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NH 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Ⅰ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一、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 620 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二)试剂 1. 80 %乙醇。 2. 葡萄糖标准溶液(100 μg/mL ):准确称取100 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 mL ,使用时再稀释 10 倍( 100 μg/mL )。 3 .蒽酮试剂:称取 1.0 g 蒽酮,溶于 80% 浓硫酸(将 98% 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缓缓加入到蒸馏水中) 1000 mL 中,冷却至室温,贮于具塞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使用 2 ~ 3 周。 (三)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离心管,离心机,恒温水浴,试管,三角瓶,移液管( 5 、 1 、0.5 mL ),剪刀,瓷盘,玻棒,水浴锅,电炉,漏斗,滤纸。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剪碎混匀的新鲜样品0.5 ~ 1.0 g (或干样粉末 5 ~100 mg ),放入大试管中,加入15 mL 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 min ,取出冷却,过滤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 2. 标准曲线制作取 6 支大试管,从 0 ~ 5 分别编号,按表 24-1 加入各试剂。 表 24-1 蒽酮法测可溶性糖制作标准曲线的试剂量 将各管快速摇动混匀后,在沸水浴中煮10 min ,取出冷却,在620 nm 波长下,用空白调零测定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含葡萄糖量( μg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取待测样品提取液 1.0 mL 加蒽酮试剂 5 mL ,同以上操作显色测定光密度。重复 3 次。

各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各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1.茚三酮法 1.1原理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较低,但在逆境(干旱、低温、高温、盐渍等)及植物衰老时,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可增加10-100倍,并且游离脯氨酸积累量与逆境程度、植物的抗逆性有关。 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游离于磺基水杨酸的溶液中,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溶液即成红色,再用甲苯处理,则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含量的高低。在520nm波长下比色,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或用回归方程计算)脯氨酸的含量。 1.2步骤 试剂:(1)25%茚三酮:茚三酮------------0.625g 冰乙酸------------15ml 6mol/L磷酸--------10ml 70°C水浴助溶; (2)6mol/L磷酸:85%磷酸稀释至原体积的2.3倍; (3)3%磺基水杨酸:磺基水杨酸------3g 加蒸馏水至------100ml 实验步骤: (1)称取0.1g样品放入研钵,加5ml 3%磺基水杨酸研磨成匀浆,100°C沸水浴15min; (2)冰上冷却,4000rpm离心10min; (3)提取液2ml+冰醋酸2ml+25%茚三酮2ml混合均匀,100°C沸水浴30min,冰上冷却; (4)加4ml甲苯混合均匀,震荡30s,静置30min; (5)以甲苯为空白对照,再520nm下测定吸光值。 1.3计算方法 脯氨酸含量(μg/gFW)= X * 提取液总量(ml)/ 样品鲜重(g)*测定时提取液用量(ml)*10^6 公式中:X-----从标准曲线中查得的脯氨酸含量(μg) 提取液总量---------------------------5ml 测定时提取液用量---------------------2ml 问题及质疑: 1.酸性体系下,脯氨酸与茚三酮加热反应后的最终产物为红色,再实验过程中,仅有少数时候能发现红色产物。原因有待确定。 2.经查看文献资料,反应步骤已经是优化的,没有问题。甲苯萃取脯氨酸与茚三酮的反应产物,消除了多余未反应的茚三酮,磺基水杨酸,提取液中其他杂质(如色素)以及PH变化

测生理指标的方法

实验路线及安排:项目主要在晋西北地区展开区域化试验,供试品种4个,均为当年生扦插苗,每个品种15株,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其中包 括4个处理,3个重复。所测定内容包括12项生理指标在相应部位(根、茎、叶)的年变化规律,并从形态、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对其抗寒抗旱性机理进行 研究探讨。 在每个小区分别选健康植株2株,每株取其中上部位叶片1-2片,组成混 合样,编号,带回实验室用一部分样品进行抗旱指标测定,其余样品放入冰箱低 温处理,处理温度为0℃、-10℃,-20℃,然后进行抗寒指标测定,每月采样 一次。根的取样方法为每个小区分别选健康植株10株,挖出其部分根系组成 混合样,处理方法同叶片;茎的取样方法为选健康植株10株,取其上部嫩茎组 成混合样,处理方法同上。2009年10月-2010年3月对所选材料进行人工 低温干旱处理,完成相关实验指标的测定工作。低温处理通过相对电导率及相 关指标评价其抗寒性;干旱处理是通过对所栽品种进行适宜土壤水分、中度干旱、严重干旱条件的人为处理,测定杨树的蒸腾速率和相应指标,评价其抗旱性。 实验方法 一.光合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三项指标用光合仪直接测定; 二.水势(小液流法) 1.取10个干净的试管,分成A组和B组,都贴上0.05mol/L、0.1 mol/L、 0.15 mol/L、0.2 mol/L、0.3 mol/L 6个不同浓度标签,并向这两组试管中分别移 取相应浓度的CaCl 2 溶液4mL。 2.取待测叶子数片,用打孔器在其上均匀打孔,混匀,将其分别装入A组试 管(每支试管装10片),摇匀,滴入一滴相同浓度的甲烯蓝溶液,再摇匀。 3.用干净的毛细移液管,吸取1~2滴蓝色溶液,小心的插入装着相同浓度的 B组试管中部,轻轻的挤出一滴蓝色溶液,观察蓝色液滴流动方向。 按下公式计算植物组织水势:Ψ=-iRTC 式中:Ψ为植物组织水势(MPa);C为CaCl2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R为摩尔气体常数,0.008314MPa·L/mol·K;T为热力学温度(K),即273+t(t为当时摄 氏温度);I解离常数(CaCl 2 =2.6) 三.叶绿素含量(直接浸提法) 80%的丙酮液的配制:4L丙酮 + 1L蒸馏水。 称0.5g左右的叶片放在50ml的离心管(做三个重复),加入25ml浓度为80%的丙酮液,放在黑暗处浸提大约36小时后取出,稀释4倍后分别在波长663nm、645nm、652nm下测定光密度,以80%的丙酮液为空白。 按下列公式计算样品中叶绿素含量。 C A =12.72A 663 -2.59A 645 (1) C B =22.88A 645 -4.67A 663 (2) C T =C A +C B =A 652 ×1000/34.5 (3)在652nm时可一次测出叶绿素总含量 mg/g FW)=(CV T /FW×1000)n (4) 以上公式中,C A 、C B 、C A+B 分别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浓度(mg/L); FW为鲜重(g);C:叶绿体色素的浓度;V T 为提取液总体积(mL);n为稀释倍数。

生理指标测定

生理指标测定_16种 1、冻害指数——3~5株观察形态 【4种常绿水生鸢尾抗寒性的初步研究】张京,2012 李刚,姜卫兵,翁忙玲,等.木兰科6种常绿树幼苗抗寒性的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2007,34(3):783-786. 描述叶色变化: 在最冷月( 2月中旬) , 所有供试树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冻害表现, 乐东拟单性木兰受冻害最轻,只有部分植株的少量叶片有些许水渍状, 大部分植株完好无损, 冻害指数为041, 基本不受冻害;阔瓣含笑也长势良好, 有少部分叶片出现褐色水渍状, 冻害指数为14, 受轻度冻害; 金叶含笑受到了中度水平的冻害, 部分植株的叶片整个叶面呈现红褐色水渍状, 冻害指数为25; 红花木莲、醉香含笑和观光木受到了重度冻害, 大多数植株的部分叶片呈焦黄、褐色脱落, 有的整个植株呈萎蔫状,长势非常差, 冻害指数分别为3.2、3.9、4.3. 2、相对含水量 叶片相对含水量采用饱和称重法[21]测定。选取各处理部位一致、成熟完好的叶片迅速称其鲜重,再用蒸馏水浸泡8~24 h,使组织吸水达到饱和状态,取出后吸去表面水后立即称其饱和重,然后在105 ℃下杀青30min,在80 ℃下烘干至恒重(1h~24h),放在干燥器中冷却,称其烘干重。根据公式计算:LRWC( %) = [ (鲜重-干重) /(饱和重-干重) ] × 100%

3、光合参数(光合仪测定) 光合速率、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 或用95%乙醇浸泡法,浸泡4~5d,测定叶绿素。《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4、膜质过氧化:相对电导率(略)、MDA MDA(丙二醛)的测定 试剂:三氯乙酸10% (TCA 溶液):称取100g溶于1L 蒸馏水中; 0.6%硫代巴比妥酸溶液(6%TBA):1.8g溶于300ml TCA 溶液中(加热溶解) 称取植物叶片0.3克, 先加入2ml TCA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入4ml 10%三氯乙酸(TCA)进一步研磨(总体积为6ml),然后以4000g离心10min, 取上清液待测。吸取离心的上清液2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入2ml 0.6% TBA,混匀物于沸水浴上反应15分钟,迅速冷却后再离心(在冰箱中冷却较快)。取上清液测定在532,600和450nm波长下比色。 公式C MDA (nmol L-1)=[(A532-A600)-0.0571×(A450-A600)]/0.155计算MDA量(排除多糖干扰),用每克干(鲜)重中MDA的量表示MDA的含量,单位μmol g-1干(鲜)重或nmol g-1干(鲜)重。 1、含量计算 双组分光光度计法:已知蔗糖与TBA反应产物在450nm和532nm波长下的比吸系数分别为 85.40,7.40;MDA与 TBA显色反应产物在450nm波长下无吸收,其吸收系数为0,532nm下比吸 收系数为155,根据双组分光光度计法建立方程组,计算公式如下: C 1(mmol/L)=11.71 D 450 C 2 =[6.45(D 532 —D 600 ) — 0.56 D 450 ]X提取液总体积/测定时用的提 取液体积*样品鲜重 C 1:可溶性糖的浓度, C 2 为MDA的浓度, D 450 D 532 D 600 分别代表450,532,600nm下的消光度值. 参:Brege J G.Microsomal lipid peroxiodation. Methods in Ezymmology.1978,52:302-306 J.G. Buege and S.D. Aust, Microsomal lipid peroxidation. Methods Enzymol.52(1978), pp. 302–306. 注: 沸水浴时,可使用小试管,然后上部用保鲜膜包扎.(如橡皮筋) 附4.1 MDA、可溶糖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加热显色法 【原理】植物遭遇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由于自由基、活性氧的积累引起膜脂过氧化,产生脂质自由基,进一步诱发膜脂连续过氧化并导致蛋白质交联变性,而引起细胞损伤或死亡。MDA 是膜脂过氧化的最终产物,通过其含量的测定可了解膜脂氧化伤害的程度,比较不同植物抗逆性的差异。 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MDA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产物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该产物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峰,测定反应产物在532nm处的光密度值,可计算出MDA含量。但植物组织中的可溶性糖亦与TBA产生颜色反应,其产物对532nm 光的吸收干扰测定。采用双组分光光度法及其计算式,可排除干扰,计算出MDA的含量。 【器材】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水浴锅研钵剪刀试管

第三次实验课人体多功能生理指标检测与测定一、人体心电图【实验

第三次实验课人体多功能生理指标检测与测定 一、人体心电图 【实验目的】 学习人体心电图描记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辨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值范围。 【实验原理】 人体心电图(ECG )是由人体表面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它反映心脏兴 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实验对象】人 【器材与用品】心电图机、酒精棉球、量规。 【实验步骤】 1.准备 (1)让受试者安静,舒适地平卧在检查床上,肌肉放松。 (2)接好心电图机的电源线、地线和导联线。开启电源开关(POWER ),选择仪器记录方式AC (CHG-DC-AC ),使LINE 指示灯亮。选择灵敏度按钮(SENTITIVITY )为“1,” 走纸变速按钮(PAPER SPEED)置于“25mm/s”,“开始、调节和停止”按钮(START,CHECK ,STOP)置于“调节”,按动导联选择按钮(LEAD SELECTOR ),使导联指示灯在“Ⅱ”导联闪亮。调节基线移位滚轮,使描笔位于记录纸合适的位置。 (3)将“开始、调节和停止”按钮置于“调节”,重复按动定标按钮,1 mv 标准信号应使描笔振幅为10mm 。再将开关按至“开始”位,重复按定标按钮,在心电图纸上描记标准信号。若标准信号幅值有差异,可微调增益细调电位器。然后将“记录、观察和准备”开关拨置“调节”位。 (4)在前臂屈侧腕关节上方及内踝上方安放引导电极(胸前用吸附电极)。安放电极前,先用酒精棉球将要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擦净(可以改善皮肤的导电性,使心电图曲线光滑)。 (5)按电极颜色接好导联线: 2.描记 将“开始、调节和停止”开关拨向“调节”位。待描笔稳定后,即可拔至“开始”位,记录心电图波形。以后每次变换导联或更换胸前电极的位置,均按照上述步骤重复一次。 3.分折(图5-9 ) (1)辨认P波、QRS 波群、T 波、R-R 间期、P-R 间期、S-T 段及Q-T 间期。 (2)测量Ⅱ导联中上述各波段时程。心电图的纸速一般采用25mm/s,即心电图纸上横

各生理指标实验步骤

1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丙二醛在酸性和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在532nm处有最大光吸收。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TBA的显色反应产物在450nm和532nm处也有吸收。测定时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因此分别测定532nm和450nm处的吸光值,直接求得植物样品提取液中MDA的浓度;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 计算公式如下: C(μmol.L-1)=6.45OD532-0.56OD450 进一步算出每克样品鲜重中丙二醛的含量(μmolg-1FW)。 试剂: 10%三氯乙酸(TCA):10g三氯乙酸定容于100ml 0.6%硫代巴比妥酸:0.6g用10%三氯乙酸TCA定容于100ml 试验步骤: (1)取植物材料用液氮迅速研磨成粉,取0.2g左右材料,放入5ml离心管。 (2)加入5ml 10%的三氯乙酸,提取30min后,10000r/min离心15min。 (3)取上清液2ml,加入2ml 0.6%TBA,混匀,在100℃水浴中煮15min,冷却,冷却后再测量。 (4)分别测定532nm和450nm处的吸光值。以2ml(加TBA,水)水代替提取液作为对照管。 2蛋白质含量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法

实验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青色,前者最大光吸收在465nm,后者在595nm。在一定蛋白质浓度围,蛋白质一色素结合物在595nm波长下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仪器和试剂: 牛血清白蛋白500微克/毫升:10mg蒸馏水定溶至100ml 考马斯亮蓝G-250:10mg溶于5ml 90%乙醇中,加入10ml85%的磷酸,用蒸馏水定溶于100ml 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4支试管,按下表配制不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各1毫升,加入5毫升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摇匀,放置2分钟后用10毫米光径的比色杯在595nm 下比色。做出标准曲线。 管号 1 2 3 4 蛋白质含量(微克) 0 50 100 150 500微克/毫升牛血0 0.1 0.2 0.3 清白蛋白量(毫升) 蒸馏水量(毫升) 1.0 0.9 0.8 0.7 考马斯亮蓝-G250 5 5 5 5 (毫升) 2.样品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提取测定: 称取植物叶片0.2克,用5ml蒸馏水或缓冲液研磨成匀浆后,过滤,取滤液l.0ml(视蛋白质含量适当稀释)于试管中,加入5毫升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摇匀,放置2分钟后用10毫米光径的比色杯在595nm下比色,以空白管调零,测定吸光度。根据吸光度查标准曲线,求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3.结果计算 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mg/g)=(C·Vt)/(1000Vs·WF) 式中:C--查标准曲线值(ug) Vt一提取液总体积(ml) WF一样品鲜重(g): Vs一测定时加样量(ml)。 3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 药品:3%的磺基水酸:3g 磺基水酸溶在100ml水中。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英文名称: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Experiment 课程性质:学科及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本科 学时学分:课程共36学时;课程共2学分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课程简介 本实验内容包括验证性、设计性实验,本实验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各组织的基本结构、通过标本和模型认识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及功能、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基本的生理现象、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掌握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1、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和必修课程。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素质和能力,而且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系统地认识。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明确阐述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过程、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调节机制,适当联系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一般生长发育规律。 人体解剖生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时,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验中学习人体及动物体的生理功能

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本课程包括解剖和生理二方面的内容,组织、解剖是基础,生理是重点。在学习中通过对动物或者人体研究方法的掌握,学习一些经典实验和利用现代先进仪器所进行的新实验方法技术,熟悉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学习使用解剖生理学实验仪器,培养手术操作技能,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获得解剖生理学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工作的态度;观察记录生理学现象,验证经典和基本的生理学规律,巩固和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2、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学会基本的解剖方法,学会使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生理现象的技术,学会一些基本的生理研究操作技术,如动物捉拿、动物麻醉、动物给药等方法;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解剖生理学知识形成系统化;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培养写作实验报告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如果指导书上有实验步骤,可以简单梳理步骤或省略此步),实验结果,结果讨论,有时还要求做思考题。 2、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以实验操作考查为主。实验课成绩评定可分为三个部分:出勤率占总成绩20%、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撰写情况占总成绩60%、实验设计占总成绩20%。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的实验方法简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处理 生菜,选取整齐、质地脆嫩、颜色翠绿或深绿,且无腐烂、无虫食的作为实验试材。适当剥去外部一些受损苞叶,使其大小整齐一致,将生菜用0.02%次氯酸钠浸泡3min,晾干水分后,五棵作为一个实验组,用塑料袋包装,分别在-4℃,0℃,4℃以及室温下贮藏。每隔2d 测定一次贮藏生菜的生理指标,贮藏期间相对湿度为70%。 1.2实验使用的化学试剂 碳酸钙粉(石英砂),80%的丙酮;1mg.ml -1葡萄糖标准液,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去离子水;0.6%的硫代巴比妥蒜(TBA ),10%的三氯乙酸(TCA );0.2mol/L PH=7.0的磷酸缓冲液,0.1mol/L H 202溶液; 0.05mol/L PH=7.8磷酸缓冲液, 提取介质(0.05mol/L 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质量分数为1%的聚乙烯吡咯烷酮),130mmol/LMet 溶液, 750umo1/L NBT 溶液, 100umol/L EDTA 溶液,20umo1/L 核黄素,蒸馏水;质量分数2% H 202溶液,pH5.5磷酸缓冲液,0.05mol/L 愈创木酚,20%的三氯乙酸(TCA );pH5.5磷酸缓冲液,20%的三氯乙酸(TCA ), PVP ,0.1mol/L 儿茶酚; 1.3实验的仪器设备 天平,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离心机,研钵,打孔器,烧杯,容量瓶,移液管,试管,漏斗,滤纸,光照箱,培养箱,冰箱,电导仪, 1.4实验方法 1.4.1失重率 采用差量法计算。失重率(%)=(入贮前重量一贮藏后重量)/入贮前重量×100% 1.4.2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1]。取0.5g 生菜叶片研磨,加少量的碳酸钙粉及80%丙酮进行研磨,匀浆过滤后用80%的丙酮定容至15ml ,以80%的丙酮作对照,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665nm,649nm, 470nm 处的光密度值。以Amon 法公式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素总量(mg/g )= )()C (或干重样品鲜重稀释倍数 提取液体积色素的浓度?? 1.4.3还原糖含量 采用3,5一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称取生菜叶片样品1g ,加8mL 蒸馏水匀浆,10000rpm 离心20min ,吸取上清液2.0mL ,加1.5mL 的DNS 试剂,沸水中煮5min,冷却后蒸馏水用定容到25.0mL,测A 540。以葡萄糖作标准曲线并计算还原糖含量。 1.4.4电导率测定 用打孔器取10片6~8mm 的生菜叶片,用自来水冲洗数次,再用去离子水冲洗,然后用50ml 的去离子水加盖浸泡1h, 测电导率S 1,(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组。煮沸1~2min ,静置1h ,再测电导率S 2。相对电导率L=S 1/S 2.)。 1.4.5丙二醛(MDA)含量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取生菜叶片样品1g 加入2mL 10% TCA 和少量石英砂,研磨,再加8ml TCA 进一步研磨,匀浆液4000r/min 离心10min 。取2mL 上清液,加2ml 质量分数为0.6%TBA 溶液,沸水中煮15min ,冷却后离心,取上清液测定450,532和600nm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以TCA 溶液取代酶液作为空白。根据公式 MDA 质量摩尔浓度(u mol . L-1)= c . N. W -1 计算出MDA 浓度及生菜样品中的含量 1.4.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取生菜样品0.5g ,加入6mL 提取介质(0.05mol/L 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质量分数为1%

植物生理学中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植物生理学中各项生理指标的 测定方法 . 实验内容 实验1 MDA(丙二醛)含量测定所需试剂: 10%三氯乙酸(TCA (纯)0.25% 硫代巴妥酸(纯) 实验2: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所需试剂: 考马斯亮蓝G-250 95% 乙醇85% 磷酸 实验3: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测定所需试剂:dl- 甲硫氨酸(Met)NBT EDTA-Na2 核 实验4:CAT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测定所需试剂:PBS(PH=7.0)30% H2O2 实验五: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即ASA- POD 活性)测定所需试剂: ASA(分子量167.12 )(乙=胺四乙酸二钠)EDTA -Na2 PBS (pH7.0) 30%H2O 实验6:ASA(维生素C)含量测定偏磷酸95% 乙醇磷酸4% 2,2- 二联吡啶

FeCI3 (或FeCI3 ?6H2O 实验7:GSH谷胱甘肽,媚力肽GSH 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 酸和甘氨酸结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含量测定所需试剂:NaH2PO4 2H2O DTNB (二硫代硝基苯甲酸) PBS (PH6.8) 实验8:脯氨酸测定所需试剂: 磺基水杨酸甲苯茚三酮冰乙酸 85%磷酸 试验9:叶绿素含量测定。 80% 丙酮 试验9: GF活性测定 试验10:过氧化氢含量测定。三氯乙酸 试验11:超氧阴离子含量测定 二.酶液和母液提取 1. 酶液提取所需试剂:50mmol/L 磷酸缓冲液(PH=7.8)(内含1% (m/v)聚乙烯吡哆烷酮PVP ), O.lmmol/LEDTANa或EDTA,也可为(内含2%(m/v)PVP), 0.2mmol/L EDTA Na或EDTA (先配制后用缓冲液定容) 2. ASA . GSH 母液提取所需试剂:5%偏磷酸 1.抗氧化酶酶液提取(SOD.POD.CAT: 1g (根据样品的量,少的可以适当减少)叶片加入预冷5ml. 50mmol/L 磷酸缓冲液(PH=7.8) 4 °C冷冻15000g离心20分钟

各生理指标实验步骤

1丙二醛(MDA)含量得测定 丙二醛在酸性与高温得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得三甲川,在532nm处有最大光吸收。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TBA得显色反应产物在450nm与532nm处也有吸收。测定时要排除可溶性糖得干扰,因此分别测定532nm与450nm处得吸光值,直接求得植物样品提取液中MDA得浓度;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 计算公式如下: C(μmol.L-1)=6。45OD532-0、56OD450 进一步算出每克样品鲜重中丙二醛得含量(μmolg-1FW)、 试剂: 10%三氯乙酸(TCA) :10g三氯乙酸定容于100ml 0。6%硫代巴比妥酸:0.6g用10%三氯乙酸TCA定容于100ml 试验步骤: (1)取植物材料用液氮迅速研磨成粉,取0、2g左右材料,放入5ml离心管 内。 (2)加入5ml 10%得三氯乙酸,提取30min后,10000r/min离心15min。 (3)取上清液2ml,加入2ml 0、6%TBA,混匀,在100℃水浴中煮15min, 冷却,冷却后再测量。 (4)分别测定532nm与450nm处得吸光值、以2ml(加TBA,水)水代替 提取液作为对照管。 2蛋白质含量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法 实验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青色,前者最大光吸收在465nm,后者在595nm。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一色素结合物在595nm波长下得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蛋白质得定量测定、 仪器与试剂: 牛血清白蛋白500微克/毫升:10mg蒸馏水定溶至100ml 考马斯亮蓝G-250:10mg溶于5ml90%乙醇中,加入10ml85%得磷酸,用蒸馏水定溶于100ml 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得制作: 取4支试管,按下表配制不同浓度得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各1毫升,加入5毫升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摇匀,放置2分钟后用10毫米光径得比色杯在595nm下比色。做出标准曲线。

实验一 幼儿生理指标的测量和评价

实验一幼儿生理指标的测量和评价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常用幼儿生理指标的测量方法; 2、了解幼儿生理指标的正常值和评价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学习心率、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的测量方法; 2、了解心率、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的标准和意义。 三、实验课时、地点 第三周3课时;地点:本院。 四、实验步骤 1、老师讲授实验目的、方法和要求; 2、老师演示测定心率、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的方法; 3、分小组测量学生自己的心率、脉搏、呼吸频率、血压; 4、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五、实验方法 1、心率: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以第一心音为准。正常成人心率为60~100次/m,大多数为60~80次/m。女性稍快;3岁以下小儿常在100次/m以上。心率用听诊器在心尖部听诊。(心尖部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处) 2、心律:正常成人心跳的节律是规整的,但在健康青年及儿童可有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心律用听诊器在心尖部听诊。(心尖部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处) 3、脉博:脉博反应心脏与循环系统的功能,是一项常用的生理机能指标。脉博在安静时测量,连测三个10秒脉博数,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一次时为安静状态。然后测一分钟的脉博数记录之。通常食指、用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互相靠拢),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进行细致的触诊。 4、血压:血压也是一项生理功能指标。测血压也要在安静时进行。测前让被试休息10分钟,测右臂,袖带宽度不超过上臂长的2/3或小于1/2(小儿血压计的袖带宽度为9cm),将其缠于上臂上,下缘距肘关节2~3厘米,把听诊器胸件放在被试肘部肱动脉上,打气至脉跳声消失,再慢慢放气,第一次出现脉跳声时,血压表上的读数为收缩压,继续放气,音调突然由高变弱时,表上所示数字为舒张压。目前提出,以声音消失为舒张压。反复测量时,需将袖带空气排尽。单位为mmHg或kPa。

植物生理学中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内容 实验1 MDA(丙二醛)含量测定所需试剂: 10%三氯乙酸(TCA)(纯) 0.25%硫代巴妥酸 (纯) 实验2: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所需试剂: 考马斯亮蓝G-250 95%乙醇 85%磷酸 实验3: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测定所需试剂: dl-甲硫氨酸(Met) NBT EDTA-Na2 核黄素 实验4:CAT(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测定所需试剂: PBS(PH=7.0) 30% H2O2 实验五: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即ASA—POD活性)测定所需试剂: ASA(分子量167.12) (乙=胺四乙酸=钠)EDTA—Na2 PBS (pH7.0) 30%H2O 实验6: ASA(维生素C)含量测定 偏磷酸 95%乙醇磷酸 4% 2,2-二联吡啶 FeCl3(或FeCl3·6H2O) 实验7:GSH(谷胱甘肽, 媚力肽GSH 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结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含量测定所需试剂: NaH2PO4·2H2O DTNB(二硫代硝基苯甲酸) PBS (PH6.8) 实验8:脯氨酸测定所需试剂: 磺基水杨酸甲苯茚三酮冰乙酸 85%磷酸 试验9:叶绿素含量测定。 80%丙酮 试验9:GR活性测定 试验10: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三氯乙酸 试验11:超氧阴离子含量测定 二.酶液和母液提取 1. 酶液提取所需试剂: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8)(内含1% (m/v) 聚乙烯吡哆烷酮PVP),0.1mmol/L EDTANa2或EDTA),也可为(内含2% (m/v)PVP),0.2mmol/L EDTA Na2或EDTA)(先配制后用缓冲液定容) 2. ASA . GSH母液提取所需试剂:5%偏磷酸 1.抗氧化酶酶液提取(SOD.POD.CAT): 1g(根据样品的量,少的可以适当减少)叶片加入预冷5ml. 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8) ↓ 4℃冷冻15000g离心20分钟 ↓ 上清液即为酶液(5℃下保存一两天内备用,中短期用-20℃保存) 2.ASA . GSH母液提取: 0.1g叶片加入3ml预冷5%偏磷酸溶液 ↓ 4℃冷冻14000g离心10分钟 ↓ 上清液即为母液(5℃下保存备用) (偏磷酸可显著沉淀蛋白质和保护ASA) 酶液提取所需试剂: PVP(聚乙烯吡哆烷酮):1%(1g溶于100ml水),1000ml需称取10g,此处用PBS EDTA-Na 2 : 0.1mmol/L (37.2mg EDTA-Na2溶于1000ml蒸馏水),此处用PBS

植物抗旱生理指标测定原理及方法

植物抗旱生理指标测定原理及方法

生命科学学院 杨歌

指标测定: 一、可溶性糖(蒽酮法) 二、脯氨酸 三、丙二醛 四、叶绿素 五、蛋白(考马斯亮蓝法) 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七、过氧化物酶(POD) 八、谷胱甘肽(GSH) 九、电导率

一、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1.蒽酮法 1.1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可见光吸收峰位620nm。 测定对象: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 1.2 步骤 试剂:(1)浓硫酸; (2)蒽酮乙酸乙酯试剂:蒽酮------------1g 加乙酸乙酯至----50ml 实验步骤: (1)称取样品0.1g,置于研钵中,加4ml ddH2O研磨成匀浆,8ml ddH2O洗涤研钵。 (2)100°C沸水浴10min,冰上冷却。 (3)4000rpm离心10min。 (4)取上清5ml转移至100ml容量瓶定容。 (5)1ml提取液+ 1ml ddH2O+0.5ml蒽酮+5ml浓硫酸,轻轻混合均匀,100°C沸水浴10min,冰上冷却。 (6)620nm处测吸光值。 1.3 计算方法 可溶性糖含量% = C*V/(W*10^6)*100% V为植物样品稀释后的体积(ml)------100ml C为提取液的含糖量(μg/ml)--------根据标准曲线计算 W为植物组织鲜重量(g)-------------0.1g 问题及质疑: 1.目标糖含量: 标准曲线是用葡萄糖位标准制作的,而蒽酮法是测总糖的量,包括己糖、戊糖,浓硫酸将淀粉、纤维素水解成的单糖,将总糖得出的OD值代入由单一糖做出的标准曲线,有一定误差存在。注:查看所有文献的标准曲线都是用葡萄糖制作。 2.误差分析: (1)不同糖类与蒽酮试剂反应的显色程度不同。果糖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最浅造成误差。 (2)蒽酮试剂溶解度较低,非常容易析出,在反应时加入糖的水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影响反应进行。(3)介于以上原因,将上清5ml转移至100ml容量瓶定容,稀释程度过大,当糖含量少的时候,大的误差可能会掩盖真实的糖含量。造成品数据没有实际意义。 方案修改意见: 1.首先,做五到六组空白,测试 分光光度计误差程度。 2.增加平行组数,由三组增加至 五组,减少每个样品测试次 数。 3.改变测试样品定容量,由 100ml变为50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