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护在手术室的应用

关护在手术室的应用

关护在手术室的应用
关护在手术室的应用

关护在手术室的应用

【摘要】分析关护在手术室的应用,认为手术室护士运用关护理念将会提高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和配合手术的主动性,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矛盾,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关护;手术室护理

关护,即关爱护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科学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健康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护理不断向深度及广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及专业。护理的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家庭及各种机构,服务对象从患病个体向所有年龄段的健康[1]人及病人,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士在为人提供护理时不仅重视病人的生理或病理反应,而且也要注重服务对象的社会心理的需要,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我们所说的关爱护理。护理学发展到今天,人文关怀[2]的理念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显得愈发突出。特别是对进入手术室的患者,他们是处于极度孤独,惊慌无助的群体,他们感情脆弱,情绪紧张,需要我们手术室护理人员给予人文关怀,心里干预。我们医院的服务理念是给予你真诚、信心和爱。以病人为中心,在关爱疾病的同时注重患者心理需要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满足,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的伤残率和死亡率,从而促进护患沟通,缓解医患矛盾,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质量。

1关护在手术室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而且手术室护士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护理服务理念的转变,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最精良的护理技术,还要更加全面的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优质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原则,从环境、技术、人文等方面全面提高,从患者数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给予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早日康复。 1 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是我们的术前优质护理服务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更好地完成术前访视呢?①要注重术前患者的心理调试。术前患者大多存在恐惧、焦虑、担忧、始于地下、睡眠不佳等情况。这在我们平时接送病号就可以看出,好多患者都是眼含泪水进手术室的,并不像他们表面表现出来的不在乎。所以术前访视就显的尤为重要。②术前1d到病房访视患者,应尽量避开患者休息、治疗、进食的时间。到达病房后,首先应该翻阅患者的病历。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尤其对那些癌症患者在对其术前交待应尽量避开敏感字眼。③在患者面前首先要介绍自己,在称呼患者时我觉得使用昵称会更好。一个叔叔,阿姨更能拉近我们的距离。使患者对我们更有信任感。通过细致的询问,体贴关心患者,了解其对疾病及手术的认识和顾虑,使患者思想放松,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2 术中舒适护理 2.1营造舒适的氛围手术间室温控制在22℃~24℃,湿度控制在50%~60%。患者接到手术间后,亲切的问候平稳的把患者移至手术床上,边走边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布局,设备,打消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及神秘感。 2.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给患者进行输液时,操作动作要轻柔,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主动配合麻醉师用药,保证输血,输液的畅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用品准备齐全,认真清点纱布器械缝针避免差错事故,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在麻醉及手术中注意遮盖患者,尽量减少身体暴露。保护患者隐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无助感。 2.3摆放舒适的体位麻醉开始时,协助医师摆好体位,叮嘱患者不要乱动,利于麻醉穿刺成功,手术中除了按要求摆放体位外,还应注意摆放平卧位,截石位,侧卧位等特殊体位的摆放的注意事项。 2.4做好舒适的安慰患者进入手术间后,都特别紧张,护士要陪伴在身边,用安慰性的语言沟通,使患者感到舒适温暖,在心里上获得满足感,术中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对清醒的患者与其談话分散注意力,提高痛阈,减轻不适感。 3 术后护理和访视

探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探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回顾总结了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包括术前访视,麻醉手术中的舒适护理,手术中体位的舒适护理,手术中生理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手术中严密观察病 情变化,术后搬运病人的舒适护理,术后访视的几个方面阐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 理理念,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05-02 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 的程度。2013年3月~2014年2月,我们把舒适护理与手术室护理相结合,运用于病人, 使其愉快的接受手术,减少了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3月~2014年2月常规手术100例,随机分为二组,其中常规护理组50人,舒适护理组50人。常规护理组中男性17人,女性33人,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8.4岁,舒适护理组中男性19人,女性31人,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38.8岁,二组病员资料比较无 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常规护理组只进行传统的术中阶段护理,在病人入手术室后做简单的解释工作,术 中术后进行愉悦度及满意度调查。 2.2舒适护理组除进行传统的术中阶级护理外,还进行手术前一天的舒适护理、麻醉手 术中的舒适护理及术后随访的舒适护理,术中及术后3天进行愉悦度及满意度调查。 2.3观察指标主要是在手术当日及术后3天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患者愉悦度及满意度。 3 结果 两组病人愉悦度及满意度的比较如下表1 两组病人愉悦度及满意度对照经比较有明显差异。 4 讨论 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状态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我 们的观察在手术室开展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手术室舒适护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护理工作: 4.1 手术前一天的舒适护理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做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时,护 士先了解病人的病情,诊断,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是否曾有手术史。护士首先向患 者介绍自己,指导患者晚餐进食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忌吃辛辣的食物,禁止饮水的时间, 对失眠较严重的患者要告知医生必要时给予促进睡眠的药物,嘱咐患者术前晚清洁全身皮肤,术晨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穿棉质衣裤和棉袜,不涂口红,不戴金器和义齿;询问患者是否有 疑问,如手术中怕痛,怕有后遗症,怕切除女性器官会引起性方面的障碍等,护士要耐心逐 一作出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并对其麻醉方式作出讲解,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4.2 麻醉手术中的舒适护理

手术室护理工作总结和计划

手术室护理工作总结和计划 【编辑寄语】以下是笔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手术室护理工作总结与计划的文章,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手术室是一个充满朝气、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集体。伴随着新住院大楼的茁壮成长,我们又兢兢业业地走过了半年。在这半年里我们始终不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诚心满足每一位手术病人的需求,努力争创“社会满意、病人满意、自己满意”,把救死扶伤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在医院和护理部领导下,在各科的密切配合支持下,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规划,全体医护人员狠抓落实、认真实施、不懈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打造科室文化,树立团队精神 积极响应医院“打造医院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的号召,科室坚持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德医风教育,并有讨论记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为人民多办实事。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汉寿老百姓义诊、送医送药、体检、捐款等,并有多人多次无偿献血。爱心奉献社会,为科室增光添彩。 二、以病人为中心,争创一流优质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做到凡事都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积极推行年初规划的“一对一全程服务”,接待好每一个手术病人,做好每一项工作,关心每一个病人,当病人入手术室时,护士在手术室门口热情迎接,自我介绍,做好各项安抚工作,加强与病人沟通,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护士长经常询问同事的工作技术,态度及病人的要求,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予以重视,及时解决。 三、规范整体护理,争创一流管理 有好的管理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我们坚持做到周周有计划、月月有小结。建立健全服务目标,自觉接受病入及社会的监督。深入开展整体护理,积极发挥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特别加强术中关爱、术后指导、护理措施的落实、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等工作,从而大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我科为了使整体护理做得更加完善,多次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有关整体

整体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整体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体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的手术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舒适度和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术中心理状况、术中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舒适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也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标签:整体舒适护理;手术室;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护理技术,而应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过程的始终[1]。整体舒适护理正是新时期人文关怀与个性化服务的集中体现,并且在各大医院得到迅速推广[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56例,男142例,女114例,年龄16~82岁,平均(33.43±10.62)岁。其中,普外科92例,泌尿外科84例,妇产科42例,骨科38例。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82例,椎管麻醉98例,局部麻醉76例。全部患者病情估计分级均符合ASA(美国麻醉协会)分级标准,且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能正确描述心理及生理感受。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麻醉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手术室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而研究组则根据“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整体舒适护理。具体方法,①术前护理:及时进行术前访视工作,阅读病历或与管床医生、护士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和接受手术的态度等。判断患者身心方面的需求,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正确的护理。通过沟通讲解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术前保持自身良好的精神状态对整个手术成功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手术,减轻心理负担,满足心理舒适。②术中护理:对手术室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最优舒适度控制,巡回护士应主动迎接并积极与患者沟通,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增强其舒适感。而在进行麻醉时,巡回护士应在患者床旁给予安慰,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密切观察患者麻醉后药物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病情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在病情许可且不妨碍麻醉及手术进行的前提下摆放使患者舒适的手术体位。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及时擦拭术区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回到病房时采用去枕平卧位,并注意相关管路的保护。术后2 d進行随访,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情况,并给予术后指导,了解患者有无术后并发症。在随访中可以评价术中的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02-03T14:17:54.703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1月第11期供稿作者:许玲[导读] 随着我国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的要求也相应的随之提高,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许玲(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其实就是遵循证据的护理,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患者医疗做出决策[1]。 手术室作为现代化医院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院手术室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我院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手术患者分别给予了常规手术室护理和循证手术室护理,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发现,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骨折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据统计,观察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为(37.2±5.7)岁;单纯性骨折8例、粉碎性骨折37例、开放性骨折15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为(42.5±5.2)岁;单纯性骨折13例、粉碎性骨折40例、开放性骨折7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在针对对照组的6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式和内容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即可[2]。 1.2.2观察组在针对观察组的6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采用循证手术室护理方式和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①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的、热情的和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转归,以及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心理评估[3],采用严格、统一的程序,从相关的文献资料库中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形成最佳的护理依据,为患者制定全面、严谨的手术室护理方案。②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和患者家属详细的介绍与手术治疗相关的内容,例如本次治疗所采用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的大致流程、手术治疗的优势、潜在的风险等,给予患者和患者家属足够的时间进行询问和讨论,在对患者的问题进行回答时,护理人员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回答,对自己无法确认的问题需要谨慎回答,以便能够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能够主动的接受治疗和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向患者进行手术宣教,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手术指征,要求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水、术前清洁等,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几率。③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全程的陪伴在患者身边,通过语言交流或者肢体接触,给予患者鼓励和精神安慰,让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完成手术;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护送患者返回病房接受观察和— 192—护理,严密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询问患者的身体感受,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患者康复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减少因家庭护理不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复发的情况。 1.3观察指标在两组患者接受诊治和护理后,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 1.4疗效判定标准患者在接受诊治和护理后,①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以及血肿等临床症状和骨擦感、畸形等体征彻底消除或恢复正常的治疗效果为显效;②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以及血肿等临床症状和骨擦感、畸形等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和控制的治疗效果为有效; ③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发生变化的治疗效果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材料中的所有数据均需要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和χ2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组的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共有3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占63.33%;19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占31.67%;3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无效,占5%,观察组总有效为95%。对照组的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共有2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占41.67%;2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占35%;14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无效,占23.3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1.67%,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的要求也相应的随之提高,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120例手术治疗患者分别给予了常规手术室护理和循证手术室护理,结合本次研究活动的所得成果,笔者发现,采用循证手术室护理为手术室急诊患者提供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将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加速了患者的康复,从而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我院手术室的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1]陈少莲.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13(12):1284-1285.[2]刘晓华,成守珍,张晋昕,等.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技能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10(16):1526-1527.[3]周敏,夏晓清,陈丽莉,等.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1,23(36):2832-2833.

手术室带教实习护士心得体会(精品版)

手术室带教实习护士心得体会 (精品版) Experience of teaching practice nurses in operating room ( 实习报告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年终总结/全文可改

手术室带教实习护士心得体会(精品版)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立的重要学习阶段。带教者应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认识到今天是实习护士,明天将是我们护理队伍的成员,如果带不好,势必会影响到护理质量乃至护理事业发展。因此,应以对护理事业高度负责精神,制定和执行带教计划。同时也谈谈对手术室临床带教的几点心得。 1针对实习各期中护生的实习态度所采取相应带教方案 1.1实习前期 护生们抱着对临床实践的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进入临床,此时有着高涨的学习热情。采取趁热打铁的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给予更多学习机会,在实际操作工作中给予专人指导,对护生有条理,有计划地进行手术室的临床实践。同时,教学中应注意本着一切从严要求的原则,老师要以身作则,所有的护理操作实践要求正规化、标准化,不能带有任何不规范的习惯性操作,为她们以后的护理事

业生涯做好奠基。 1.2实习中期 护生们在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以及来自面临就业所承受的压力时,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对实习护士来说,此阶段是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时期,不免有心情浮躁等情绪波动,这样工作时就容易出错。此时带教老师应特别注意带教方式和方法,教学中手把手传教,对学生进行的临床实践要放手不放眼,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同时我们应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理解,尽可能地为同学提供就业信息,在不影响临床实践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择业假,给同学制造便利条件。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现实,客观的作自我评价,在职业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好定位,避免其产生失衡心理[1]。 1.3实习后期 进入后期,护生学习热情有所减退,往往很散漫,做事不积极主动,有的还会有骄傲自大的表现。带教组长要认真批阅护生的作业及日记,了解护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习状况,针对性进行教学,严格考核制度,督促护生圆满完成实习计划。

浅谈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1d的症状自评表评分以及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循证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许多患者对于手术都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在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都有表现,大多数的这些反应都是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的,对此需要进行一定的手术室护理才对患者的这些情绪进行安抚,但是不同的护理方法会产生不一定的护理质量。本文对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本院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在13~78岁,平均(51.3±7.5)岁,文化程度上,大专及以上有22例,高中24例,中专26例,初中及以下28例。实验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5~75岁,平均(53.1±9.1)岁,文化程度上,大专及以上21例,高中23例,中专27例,初中及以下29例。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数据及临床手术种类及其他一些方面上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程序对各个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作出充分的准备,做好相关的护理和协作,并且会对患者进

行一定的细节处理和应急处理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各个手术的护理,手术前,患者通常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敏感性,较为脆弱,所以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了解,肯定患者的表现,尽量用平和的心态和语气进行交流,积极准确的对患者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缓解不良情绪,讲述一些很成功的案例,给予患者更大的鼓励;在手术中,应该控制手术室的温度,保持在患者适宜的状态,尽量保证手术室的安静和清洁,在体位方面也需要注意,要防止出现手术过程中神经及血管等的压迫,可以在手术床上铺垫一些海绵垫,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压疮的出现,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必要时进行一定的麻醉,对于出现的穿刺或者其他的手术过程,可能会引起必要的疼痛,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医生和护士应该完美有序的进行配合,尽量缩短手术的时间,防治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手术之后,可以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选择一些能够快速消化和没有刺激性的食物,最好是次数多饭量小的用餐,要嘱咐患者多多休息,叮嘱家属多多对患者进行关注,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券,征求改进意见,最后建议患者进行必要的复查,从而能够对手术的效果进行评定。最后将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自评表评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 1.3评价标准症状自评表能够对患者存在的一些不良情绪状态的严重程度进行展现,其中有9个项目,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对患者的焦虑、恐怖、抑郁、偏执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每个项目之间互不联系,但是都以2分为贫丁患者是否具有不良情绪的判定标准,低于2分为不存在不良情绪,高于2分则是存在不良情绪,并且分数越高,患者的不良情绪越严重。而在护理质量方面,主要是对手术的顺利程度、患者的配合、手术中的护理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评估的结果分为优秀、一般和较差。对患者及家属发放的满意度调查表分了10个方面进行评分,每项10分。 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7.0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体会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 3月至2013年6月手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在生理和心理上以及术后满意度上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 护理工作中,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安全感,为手术的顺利进 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322-02 舒适的概念[1],是指处在轻松安宁的环境状态下,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 满意,没有疼痛、焦虑,轻松自在的自我感觉。台湾萧丰富先生在1998年提出 舒适护理模式,目的在于强调护理人员采用有创造性的舒适护理模式御用与患者,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生理达到最愉悦的状态,或降低、缩短其不愉悦的程度,时一种人性化、整体化、个体化的护理模式[2]。我们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到 手术过程中,让患者舒适,享受个性化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非全身性麻醉的手 术患者22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138例,患者年龄在18~72岁,其中普外 科手术73例,骨科手术56例,妇产科手术91例。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0例,男性43例,女性67例,患者年龄在18~71岁; 对照组患者110例,男性39例,女性71例,患者年龄在20~72岁。两组患者 的年龄、性别以及病史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110例手术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观察组110例 手术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加强术前访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症状进行全面了解,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向患 者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向患者提供术前麻醉、手术及术后功能锻炼,让患 者了解手术的目的、手术的预后和意义,消除患者心理的恐惧,让患者积极主动 的应对手术全过程[3];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室的安静,温度控制在23~25℃,湿度约为50~60%,简单的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设置,讲解术前麻醉过程和手术过 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配合手术医师方法,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手术环境, 为配合手术操作的需要,协助做好患者手术体位的摆放,避免对患者的生理功能 舒适度造成影响,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在不影响麻醉和手术操作的前提下 遮盖患者身体,维护患者的尊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手术结束后用温生理盐水 擦去血迹和消毒液的痕迹并注意保暖,并在术后第2~3天到病房访视患者,了 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生命体征、切口愈合及心理状态等。问询并记录两组患者对 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1.3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1),采用舒适护理后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以及术后满意 度上均有明显改善。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手术室护理带教方法的持续质量改进探讨

手术室护理带教方法的持续质量改进探讨 重庆医学2012年4月第41卷第11期 表1五年制本科生外科实习评价统计分析表 1139 师的整体水平在向高分段集中,评分在9O分以上者从62.5 上升至89.3. 3.2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导师负责制"实施之后,由于将带 教的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个教师,通过一对一式的管理和培养, 学生实习中的临床工作和学习效率有明显的提高,有效保障了 学生在有限的实习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收获.通过对2008, 2009两学年5年制本科生外科出科考试成绩分析可以看出, 学生平均成绩和高分段人数具有明显提升(表2). 表2五年制本科生外科实习出科考试成绩 3.3教学管理的有序化在既往的教学管理模式中,学生一 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其教学管理责任就由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层 层下放至各临床教研室,各临床科室,甚至个亚专业组.在管 理中易出现责权利不明,管理效率低的弊病.在"导师负责制" 实施的过程中体会到,将教学任务及责任具体落实到临床带教 教师的身上,这种类似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师全权负责制,实现 了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式的教学对口管理,指导教师直接对实习 学生和院系教务处负责,教研室从中起到协调,辅助作用,责任 明确,管理有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同时由于精简 ? 医学教育? 了管理层次,节约了中间环节的人力,物力;同时一对一的管理 模式避免了教学资源的重复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 高管理效率.

"导师负责制"在d~JLRb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施取得了 初步的成效,有效提高了临床实习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降低了教学管理成本.这种在医学 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符合新世纪医学教育发 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 途径,是全方位育人,构建大学生全面成才的新模式l_5],值得不 断探索和改进,并进一步向其他教学管理领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El3翟碹,傅跃先,林涛,等.d~JL#b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法探 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5):452—453. [2]王俐,臧伟进,王渊,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面临的挑战及 对策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661-662. E33黄蕾,盛红华,郭莉,等.某高校医学院临床带教质量调查 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15717. [4]江华,王涛.医学生的临床实习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J3.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663—664. [5]田谋利,李永华,傅海龙,等.医学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 制"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17(4):660. (收稿日期:201卜1l—O8修回日期:2011-12—15) 手术室护理带教方法的持续质量改进探讨 王依贵,王昀,李忠万,胡娅琴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400014)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2.11.0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348(2012)11—1139—02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施行检查,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是 专业技术性,协作性及应急性很强的科室,因此手术室的工作 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特殊性,对临床护士要求不仅要具有基本 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临床护理教学是培养 和提高护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评判性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

浅谈细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浅谈细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9-23T15:01:15.7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作者:吴沁玲 [导读]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医疗模式也发生了转变。 吴沁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 400016) 【摘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医疗模式也发生了转变。由于现在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提升了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本文浅析了细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以及效果。 【关键词】细节护理;手术室;应用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241-02 手术室是重要的医疗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由各个细节构成,重视细节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研究结果表明,在护理工作中,细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生理功能紊乱,减少术中、术后损伤及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手术安全隐患。 一、资料与细节护理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共进行手术 821 例,其中择期手术 614 例,急诊 207 例;随机抽取 12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5 例,女 55 例,年龄19-72 岁,本组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 2012 年 1 月前的 120 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两组患者在手术类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护理方法 (1)对照组护理方法: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通过术前访视、常规健康宣教并告知手术注意事项,术中与术后常规护理,术后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2)观察组护理方法: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细节护理,实行全程“一对一”服务。由巡回护士担任责任护理,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及沟通。首先择其手术患者常规术前访视由责任护士完成,并在术前访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进入病房先进行自我介绍,同时用尊称称呼患者,如 XX 爷爷、XX 大哥,我是你的责任护士 XX,对你手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就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如手术医师、麻醉师的情况、资历一一进行介绍,同时介绍手术的操作过程、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通 过沟通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解,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离开之前告知第二天 XX 点准时来接患者入手术室。其次,入室前的护理。手术当天责任护士按时去病房接患者,见到患者后用轻松的语气询问患者晚上的睡眠情况,并陪伴入室,术前为了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我们拉着患者的手,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告诉患者让他们放心,整个手术过程中我们随时都在身边[1]。再次,做好术前准备,物品摆放井然有序,调节好手术室温、湿度,参加手术人员不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我们在进行护理或手术操作时,尽量轻拿轻放,以免惊扰患者。体位摆放在不影响医生操作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舒适体位,在进行涉及隐私部位操作,如导尿、麻醉操作前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操作时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进行遮挡,术中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回应,整个手术过程让患者感受到随时被关怀。最后,术后的细节护理。手术结束后及时用纱布块拭净患者皮肤上残留的血迹与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裤,以防止患者醒来受到惊吓,患者麻醉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手术获得成功,让患者放心,并送上美好的祝福,与麻醉师一起将患者整洁、自尊、安全地护送回病房,对患者手术中的情况对病房护士作详细介绍后,做好交接。第 2~3 天由责任护士进行回访,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及体会、建议进行了解,以利细节护理工作的进一步改进。 二、细节护理效果与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是改变工作模式,营造温暖的就医氛围,为患者提供全程不间断、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而细节护理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细化体现。 实施细节化护理管理增强了护士整体服务意识,并使护理服务无缝对接。手术室细节护理包括术前到术后整个围术期,既有最基本的基础护理,细化到护工接送、在候台时也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不断加强手术室专科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贯彻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后,手术室护士从思想上转变了服务意识与观念,自身觉悟不断提高,端正了护理服务态度,及时和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正能量,细节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好评,因而患者满意度得到极大提高[2]。本研究表明,实施细节护理后,手术室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配合度、满意度也均显著提高,提示细节护理不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还明显提高了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增强了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依从性。实施细节护理后,患者心理、生理、精神状态俱佳;手术室护士在手术中积极协调,并准确、及时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手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也极大提高[3]。患者和手术医生的认同和高度评价更激发了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成就感,职业满意度由此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细节护理,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形象、医院声誉,又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医院应当注重手术室细节护理,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技巧,保障患者安全,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媛.细节护理在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12):1508-1510. [2]林贞.细节化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室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4):68-70. [3]陈晓晶,原英姿,姚晓丽.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74-176. 吴沁玲(1988),女,汉族,重庆,本科,护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 400016

循证护理模式在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陈红梅

循证护理模式在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陈红梅 发表时间:2018-12-21T13:48:41.4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1期作者:陈红梅[导读] 结论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使用。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14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模式,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 床中全面推广使用。 关键词:眼科手术;循证护理模式;围术期 随着近年来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的不断改变,眼部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主要是因为超负荷从事眼部工作导致的。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会对患者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1]。就目前而言,手术治疗对眼部疾病效果显著,但手术自身存在的创伤性以及局部麻醉的影响,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适感比较强烈,而这会直接影响到临床效果和康复情况。基于此,为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文选取我院我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140例作为观察对象,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14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男40例,女30例,患者年龄分布:6-70岁,平均(46.3±10.4)岁。其中视网膜脱离8例,慢性泪囊炎4例,急性眼科创伤12例,白内障25例,青光眼21例;观察组:男42例,女28例,患者年龄分布:7-69岁,平均(45.4±10.3)岁。其中视网膜脱离7例,慢性泪囊炎3例,急性眼科创伤15例,白内障28例,青光眼17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以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生活指导,基础护理等为主要内容。在此护理基础上,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模式,依据循证原则,查阅文献和资料,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寻找,并积极落实实施,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措施:术前绝大多数眼科手术患者都会出现恐惧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特别是对手术耐受性较差的老年和儿童群体。护理人员在术前需要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与患者保持积极主动的交流沟通,将手术过程、术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宜进行耐心讲解;针对对治疗效果怀疑心理比较重的患者,需给予分类护理干预,邀请以往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现身与住院患者分享经验,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决心和信念,促使其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确保手术顺利实施。(2)术中护理措施:眼部手术属于精细化操作,多依赖显微镜进行,叮嘱患者在术前和手术过程中均要保持身心放松状态,切勿以手触摸脸部或摇头,术中出现不适感时刻通过拍床等方式向医护人员示意,合理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术中播放患者喜好的轻音乐,以使其注意力分散到别处减轻疼痛。全麻下高难度手术必须在术中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进行严密监测。发现患者术中出现呕吐现象必须即刻停止手术操作,将其头部向一侧偏离,对呕吐物及时清除,防止出现误吸,确定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进行手术操作。(3)术后护理措施:术后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继续监测,对于视网膜脱离术患者必须保持绝对卧床,时间为1周左右,加强体位护理;针对低龄患者需要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术后监护工作中,强化夜间监护,防止患儿出现不适感后不受控制的揉、抓等。术后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嘱其选择清单、易消化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尽早开展功能康复训练,并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行为。 1.3 观察指标 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心理状况,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评定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评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处理,并发症发生率使用(%)予以描述并进行x2检验,心理状况评分、住院时间使用(x±s)予以描述并进行t检验,若P<0.05,则说明组间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数据比较见下表。 表 1 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方法持续改进

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方法持续改进 目的探讨手术室带教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遴选带教老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为手术室教学提供方向和指导。结论通过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护生可较快掌握手术室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满意度提高,手术室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标签:手术室护生;带教方法;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我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和医院。每年手术室接受各大院校的护理专科、本科实习生200多人。实习时间3w、4w不等。由于手术室具有学科多,技术面广,医疗工作节奏快等特点[1],个人素质的提高,护生对手术室实习有更高的要求。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协调好教学目标与个人自身发展目标,有效的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我科在2012年积极探讨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带教老师与护生双向满意度上升,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7月~2013年7月年带教护理大专生184人,护理本科生30人。大专实习3w,本科实习4w。 1.2方法入科第1d,由原来的教学护士长接待护生并介绍手术室环境和规章制度后,分配给各位带教老师,实习3~4d后由带教组长集中示教所有专科操作。转为第1d全天带教,由带教组长接待护生,介绍手术室环境,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实习计划;幻灯讲解手术室无菌知识,着装要求,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手术室防锐器伤的处理流程;示教各项专科操作。之后同学训练,经带教组长考核合格后分配给专人带教,进行为期3~4w的实习。第2w进行手术室工作流程的小讲课;最后1w行常见手术的手术配合的小讲课;对同学进行理论、操作、小讲课的考核,召开实习生座谈会。 2讨论 2.1优化教学模式,缓解护生的心理压力护生进入手术室后由带教组长集中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布局、各区域的划分以及出入路线布局等,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和常用物品的摆放位置等,为克服护生对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恐惧心理,增强她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带教老师应指导护生迅速掌握无菌技术及所需的理论知识,尽量为护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使护生真正了解手术室的工作程序和内容,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适应期[2]。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真诚对待护生,信任接受护生,帮助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更能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带教老师的自身综合素质、技能水平、言谈举止等,均会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向同学传递正能量。当护生违反无菌技术操作或操作中出现错误时,老师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还要注意

手术室舒适护理措施探究

手术室舒适护理措施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的有效措施,以使手术病人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为手术室护理提供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对我院接受并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观察记录他们的围术期病情变化状况,总结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所有进行手术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好转,利于手术;术中患者配合情况好转;术后患者病情好转加快,满意度高。结论探究和施行手术室舒适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手术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值得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随着人们对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的要求也有提高,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已不能适应如今复杂多变的病情。为能更好地使患者接受手术,术后更好更快地康复[1]。我们对2010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接受并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观察记录他们的围术期病情变化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这78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9岁,平均年龄35.6+ 2.3岁。其中普外科手术22例,骨科手术13例,乳腺外科手术8例,心胸外科手术8例,眼科及耳鼻喉11例,妇产科手术10例,泌尿外科手术6例。麻醉方法为全麻手术30例,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12例,局部麻醉11例,腰麻15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0例. 1.2舒适护理方法[2] 1.2.1术前处理很多病人没有做过手术的经历,所在在进行手术之前,我们到病房去看望病人。护士在进入病房要保持笑脸,让病人觉得和蔼和亲切。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疾病,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手术成功的实例,帮助病人树立必胜的信心,解除思想负担。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向病人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手术室环境及进入手术室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告诉他们手术期间家属不能进入手术室,但是不用害怕,手术期间有护士始终在他身旁,陪伴他度过整个手术过程并对其进行护理。认真听讲患者的询问和诉说,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要认真思考然后进行解答。鼓励病人讲出心理话,尊重其隐私。对于没有能力主诉的,须向患儿及其父母提供必要的信息,讲解术前禁食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 1.2.2术中处理术中处理是手术室护理的关键步骤。由于患者未经历过这种场面和环境,可能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所以在将患者送入手术室的时候,要尽量要避免不必要的颠簸、碰撞。此外护士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激发病人对手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