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黄鹤楼
- 格式:doc
- 大小:913.50 KB
- 文档页数:1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1、《黄鹤楼》唐·崔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黄鹤楼》宋·游景仁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
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两岸秋。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3、《送康太守》唐·王维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4、《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黄鹤楼》唐·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6、《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唐·李白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7、《江夏送友人》唐·李白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8、《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9、《菩萨蛮·黄鹤楼》现代·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0、《黄鹤楼》唐·卢郢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黄鹤楼古诗黄鹤楼古诗一:《黄鹤楼》古诗介绍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位名叫费黄鹤楼古诗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什么呢,大家想知道的话就来阅读了解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注释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古诗《崔颢·黄鹤楼》注释与赏析古诗《崔颢·黄鹤楼》解释与赏析崔颢·黄鹤楼①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②历历③汉阳④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⑤。
日暮乡关⑥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释】①黄鹤楼:以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
②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③历历:分明的样子。
④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
⑤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⑥乡关:故乡。
赏析崔颢(公元704年?—公元754年),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齐名。
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此诗从黄鹤楼的名字落笔,仙人跨鹤,一去不返,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世事茫茫,给人以岁月不再、古人无踪之憾。
前四句均围绕黄鹤楼,“黄鹤”二字一再出现,却因势奔腾直下,一气呵成,气概苍莽,绝无重复之瑕。
这四句中,虽然平仄并不对仗,有违律诗大忌。
但诗人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
在刚刚营造出的渺茫之意中,忽然笔锋一转,勾勒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
将前面的格律匡正。
夕阳西下,面对烟波茫茫的江天,宦游之人思乡之情顿生,凄婉悲凉之感跃然纸上。
此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黄鹤楼》易错知识点《黄鹤楼》 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离去,这里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阳光下汉阳树木清楚可数,鹦鹉洲上芳草茂盛。
天色已晚不知故乡在何处?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重点字词注释1.黄鹤楼: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传说中的骑鹤飞去的仙人。
3.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4.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5.历历:分明的样子。
清楚可数。
不是朦胧景象!6.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不是凄凉景象!7.鹦鹉洲:长江上的小洲。
7.乡关:故乡。
背景:诗人官至太仆丞相,长期在外做官,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1.历历:清楚可数。
不是朦胧稀疏,看大概样子!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不是凄凉、荒芜衰败!乡关:故乡。
不是关塞!不是看到的江上景象!昔人:指仙人,不是指过去的人!2.心情:是喜悦、茫然、思乡之情。
不是忧伤、凄凉,也没有特别高兴之情!是思乡之情,不是怀归之情!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前半句虚写,后半句实写,不是都是实写!4.首句是近景描写,不是远景!第二句是远景描写,不是近景!5.首句的修辞手法是引典,不是拟人!6.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实写,不是虚写!是亲眼可见的清晰的景象,不是朦胧的景象,不是想象昔日的景色!是芳草茂盛,不是凄凉荒芜!是白天,不是傍晚!是写景,不是抒情!是俯望,不是仰望!注意:颔联是仰望,不是俯望!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是俯望,不是仰望!是傍晚,不是白天!是写景抒情,不是议论!是江上朦胧的晚景,不是故乡之景!8.此诗是七律,不是绝句!9. 主旨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古诗崔颢翻译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珍品。
下面是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请参考!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1。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
晴川3历历4汉阳树,芳草萋萋5鹦鹉洲6。
日暮乡关7何处是?烟波8江上使人愁。
词语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龟山。
2.悠悠:飘荡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江面。
白话译文昔日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文学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一来,崔颢《黄鹤楼》名气就更大。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意境美。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黄鹤楼诗句翻译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黄鹤楼诗句翻译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黄鹤楼古诗的翻译《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1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奇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照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奇古代有1位名叫费文的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依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当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来宾,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1、诗中诗句降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的虽然是繁茂、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诗人是用的是反衬手法,传达出访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憧憬。
2、诗中消失两次“空”,体现了诗人形单影只、怅然若失的孤独心情。
3、诗中以神话传奇开头,增加了1丝神奇颜色,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
本诗描写了诗人等楼宇昂网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2.黄鹤楼古诗的翻译《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1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奇古代有1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依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当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来宾,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传奇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登黄鹤楼最著名的十首诗《登黄鹤楼最著名的十首诗》一、原文:1.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 《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二、衍生注释:1. 在崔颢的《黄鹤楼》中,“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晴川”:指阳光照耀下的汉江。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2.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里的“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这里李白自比贾谊。
“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3. 《望黄鹤楼》中的“金灶”:道家炼丹的炉灶。
“玉潭”:指清澈的水潭。
“芝术”:灵芝和白术等中药材,这里指代仙家养生之物。
三、赏析:1. 崔颢《黄鹤楼》-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主题围绕黄鹤楼的传说展开,通过对黄鹤楼古今变化的描写,表达出对时空变幻的感慨以及浓郁的思乡之情。
开篇以黄鹤楼的传说起笔,充满空灵之感,黄鹤一去不返,白云悠悠,给人一种世事无常的惆怅。
后面写到眼前的景色,晴川、汉阳树、鹦鹉洲,然而景色虽美,却在日暮时分勾起思乡之愁,因为在江上烟波浩渺中找不到故乡的方向,乡愁油然而生。
- 表现手法: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前两联写仙人乘鹤而去为虚写,后两联写登楼所见的实景。
以传说入诗,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又用眼前景物触发真情实感。
同时,诗中的对仗也十分精妙,比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句子工整,画面感极强。
描写黄鹤楼的优美古诗句描写黄鹤楼的优美古诗句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黄鹤楼的优美古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黄鹤楼的优美古诗句11、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南宋·范成大《黄鹤楼》2、吴头楚尾雨湖滨,不息人流拜时珍;玄妙观前赞济世,昭皇寺里谒僧身;卅年涉险成医着,万代施恩感药神;人杰彬彬教授县,东风拂拂又逢春。
--《游蕲春古城》[原](七律)3、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唐·白居易《黄鹤楼》4、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黄鹤楼》5、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
--《游东湖》[原](七律)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7、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
--《拜行吟阁》[原](五绝)8、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唐·王维《黄鹤楼》9、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
--《古琴台》[原](七绝)10、汉川门北彤崖峭,豪放苏公逐浪东;两赋奇文传永世,一词名句遗寰中;古今往事浪中去,风月秋怀杯内踪;不是周郎挥扇处,更胜烈焰照苍穹。
--《东坡赤壁》[原](七律)描写黄鹤楼的优美古诗句2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3、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4、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
5、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古诗词】初中古诗词黄鹤楼原文及翻译
黄鹤楼这首诗是崔颢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古诗词的原文和译文。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唐代崔颢古诗词黄鹤楼的诗意《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黄鹤楼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原文:黄鹤楼崔颢〔唐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诗意: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鉴赏: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的古诗词分享黄鹤楼的古诗有哪些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颢《登黄鹤楼》3.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4.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6.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李白《望黄鹤楼》7.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8.泛泛青翰舟,亭亭黄鹤楼。
——贺铸《送左禹赴江夏尉》9.黄鹤楼前鹦鹉洲,夕阳西去水东流。
——释梵思《颂古九首·黄鹤楼前鹦鹉洲》10.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
——罗洪先《旅怀·其三·望黄鹤楼》11.遥想黄鹤楼高,兰阶丝管沸,传觞如织。
——李弥逊《念奴娇·楚天木落》12.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王维《送康太守》13.君行黄鹤楼,我乃桃花源。
——赵蕃《代书寄吴仲权》14.会得此去汉阳不远,不然黄鹤楼前鹦鹉洲。
——释智愚《偈颂二十一首·四达皇皇》15.黄鹤楼中玉笛,看花吹彻春声。
——管讷《题墨梅送友人》16.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李白《送储邕之武昌》17.黄鹤楼空馀铁笛,青牛人远剩瑶编。
——钟仕杰《超真观·其二》18.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
——陈孚《鄂渚晚眺》19.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
——李梦阳《夏口夜泊别友人》20.落日青山亭,浮云黄鹤楼。
——田锡《读翰林集》21.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22.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刘禹锡《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23.千峰笑指来时路,黄鹤楼前月是君。
——陈录《偕一之世卿诣楚云台偶作呈世卿》24.送君远作羊荆州,送君西上黄鹤楼。
写黄鹤楼的古诗词《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代·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黄鹤楼》唐代·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黄鹤楼送康太守》唐代·王维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黄鹤楼》宋代·陆游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鄂州南楼》宋代·范成大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菩萨蛮·黄鹤楼》近现代·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古诗词中描写黄鹤楼诗句(50条)诗词是古代文人智慧和才华的结晶,诗词中描写的往往是思乡愁绪﹑爱国情怀;诗中讲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故事,是我国祖先的历史见证,让后人得以鉴古知今。
透过阅读古诗词,青少年可增添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初步概念和理解,逐渐加深对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下面是50条黄鹤楼诗句,供大家欣赏品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颢《登黄鹤楼》▶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李白《送储邕之武昌》▶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李白《江夏送友人》▶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
——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李白《江夏行》▶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李白《江上吟》▶黄鹤矶头,白鹭汀洲,烟水共悠悠。
——张可久《寨儿令·次韵怀古》▶白鹭洲边住,黄鹤矶头去,唤奚奴,鲙鲈鱼,何必谋诸妇?——张可久《齐天乐带红衫儿·道情》▶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李白《望黄鹤楼》▶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
——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黄河楼的古诗
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朝•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情景交融,真情流露,作者和好友的友谊自然呈现,浑然无迹,不愧为送别诗的千古绝唱。
贰
《菩萨蛮•黄鹤楼》
近代•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
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叁
《黄鹤楼》
南宋•陆游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此诗陆游写景抒情,感古伤今,抒发楼在人空、知己难求、怀才不遇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深切感慨。
肆
《黄鹤楼》
唐朝•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黄鹤楼》佳作令李白低头,这是一首怀古思乡诗,全诗写景抒情俱佳,史今结合,真情满满,读来带给人无限诗意和美感,是后代名家竞相模仿的对象,是黄鹤楼这一景点最好的广告语。
中小学必背古诗词之黄鹤楼
黄鹤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楼阁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因其雄伟壮
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
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尤为著名,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之一。
崔颢的《黄鹤楼》全文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远眺汉江两岸的景色,抒发了对逝
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
余黄鹤楼”两句,用“黄鹤”象征了曾经在此地的古人,表达了诗人
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古人的敬仰。
而“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黄鹤不再归来,白云依旧悠悠,诗人对时间的感慨油然而生。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具体描绘了黄鹤楼周围
的自然景色,晴空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茂盛,生
机勃勃,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诗人在夕阳西下之时,面对烟波浩渺的江面,不禁产生了对故
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的赞美,也反
映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它不仅是中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佳作,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窗口。
黄鹤楼的古诗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1、《送康太守》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2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黄鹤楼》
唐卢郢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4、《望黄鹤楼》
唐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