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根本死因的规则和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401.00 KB
- 文档页数:76
1 / 5国际疾病分类(ICD-10)确定根本死因的规则和指导(3)第三节常用名词解释(定义)1.死亡原因应记录在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上的死亡原因是指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那些疾病、不健康的情况或损伤以及任何产生这些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2.根本死亡原因根据死亡原因是指: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的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3.有关胎儿、围生儿、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的定义3.1活产活产是指不论妊娠期长短而自母体完全排出或取出的受孕产物,他与母体分离后,不论脐带是否切断或胎盘是否附着,只要能够呼吸或显示任何其他生命证据,如心脏跳动、脐带搏动或随意肌的明确运动,这样出生的每一产物均被视为活产。
3.2胎儿死亡[死产胎儿]胎儿死亡是指不论妊娠期长短而自母体完全排出或取出之前即已死亡的受孕产物(胎儿)。
死亡的指征是在与母体分离后胎儿没有呼吸,也没有任何其他生命证据,如心脏跳动、脐带搏动或随意肌的明确运动。
3.3出生体重胎儿或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一次测量得到的体重。
2 / 53.4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最高达到2499克,包括2499克)。
3.5很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最高达到1499克,包括1499克)。
3.6极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最高达到999克,包括999克)。
3.7胎龄妊娠期应自末次正常月经的第一日算起,胎龄以完整的天数或周数来表示(例如分娩发生于末次正常月经开始后的第280至286整天期间,都认为胎龄是40周)。
3.8不足月妊娠妊娠不满37整周(少于259天)者。
3.9足月妊娠妊娠超过37整周而不满42整周(259—293天)者。
3.10过期妊娠妊娠达到或超过42整周(294天或超过294天)者。
3.11围生期围生期自妊娠的第22整周(154天)开始(此时正常出生体重为500克),至出生后的7整天结束。
3.12新生儿期新生儿期自出生时开始,至出生后第28整天结束。
死因链简明填写方法详解死因链的填写难点在于“根本死因”的确定,实际工作中找到最初的起始前因,就是根本死因。
根本死因定义:即最初引起死因链开始的那个疾病或损伤。
(一)根本死因确定规则总原则:就是“起始前因”,即顺序的“根”选择规则1、2、3选择规则1:选择第一顺序的“根”选择规则2:选择首先提到的原因选择规则3:结合医学知识选择最早的原因(二)根本死因修饰规则A-F修饰规则A :对R编码(衰老和其他不明确情况)重新选择修饰规则B:对“小毛病”重新选择(当报告了更严重的情况,则重新选择根本原因)修饰规则C:联系(伴有一个或多个其他情况时用一个术语提供了这个情况在部位和性质方面更精确)的信息,则优先采用这个信息更丰富的术语。
)修饰规则D:选择更特异的诊断修饰规则E:疾病的早期和晚期阶段(“早期、晚期”选“晚期”;“急性、慢性”选“急性”,但有例外:慢支、慢粒白、慢肾)修饰规则F:疾病的“后遗症”致死,选“后遗症”注释1: 对于根本死因编码的注释注释2:解释死亡原因记录的注释(注释1注释2是作为补充说明)(三)根本死因确定基本步骤1、顺序(死因链的合理描述)2、确定起始前因(最初找到的根本死因)总原则 (首先应用的规则)选择规则123(当总原则不适用时)3、对确定的起始前因进行修饰,确定根本死因修饰规则ABCDEF(必要时进行的修饰)(三)根本死因确定填写思路(四部曲)1、死亡案例调查2、分析死因链3、写下死因链4、确定根本死因记熟《疾病编码(大类目)表》(ICD-10)死因链填写举例一、按“总原则”规则举例总原则(首先应用的规则)选择死因链顺序的“根”----最初找到的起始前因例1病史:1960年患结核治愈,1989年诊断为乙型肝炎,1995年肝硬化,2001年II型糖尿病。
本次入院诊断及死亡小结:1)肝硬化失代偿期;2)II型糖尿病。
Ⅰ.(a)肝硬化失代偿(b)肝硬化(c)慢性乙肝II.糖尿病根本死因:慢性乙肝 B18.1总原则选择死因链顺序的“根”例2病史:前列腺癌术后一年,本次因左髋部疾病入院,检查发现全身多发骨转移灶。
死因链简明填写方法详解死因链的填写难点在于“根本死因”的确定,实际工作中找到最初的起始前因,就是根本死因。
根本死因定义:即最初引起死因链开始的那个疾病或损伤。
直接死因:最后导致死亡的最主要最严重的疾病或情况。
根本死因:最早的那个引起后面一系列疾病并最终导致死亡的疾病和损伤。
死亡原因分为第Ⅰ部分、第Ⅱ部分Ⅰ直接→(a)×××中介 (b)×××(c)×××最早(d)×××Ⅱ促进死亡严重程度依次填写(一)根本死因确定规则:总原则:就是“起始前因”,即顺序的“根”。
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分最低一行的那个疾病或者情况,它能引起其上面的所有疾病和情况。
前提是存在一个合理的逻辑顺序。
例如:Ⅰ (a)肝衰竭 7 天直接死因(b)肝硬化 5 年(c)乙型肝炎 15 年根本死因(二)选择规则1、2、3当不能用总原则时,应尽可能得到对死因进一步解释时,则应使用选择规则:选择规则1:选择第一顺序的“根”:即存在多个死因顺序时,则选择第一个顺序的起始疾病和情况。
例如:Ⅰ(a)支气管肺炎(b)脑梗死和高血压病根本死因:脑梗死I63.9(原因是当存在由于脑梗死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和由于高血压病引起的支气管肺炎两种情况时,选择第一个提到顺序的起始原因)选择规则2:选择首先提到的原因:即不存在报告顺序,则选择首先提到的疾病和情况。
例如:Ⅰ. (a)急性心梗(I21.9)(b)重度贫血(c)上消化道出血(K92.4)Ⅱ. 胆囊炎根本死因:急性心梗(I21.9)选择规则3:结合医学知识选择最早的原因:即若根本死因明显为另一个报告情况的直接后果,则不管该情况写在哪个位置均选择此原始情况。
例如:Ⅰ. (a)结核 3年(A16)Ⅱ. 艾滋病病毒6年(B24)根本死因:HIV病造成的分支杆菌感染(B20.0)(三)根本死因修饰规则A-F经过以上规则选择出来的死亡原因不一定是最有用的情况,例如:衰老、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导致死亡最起始的原因,作为根本死因进行报告会使我们忽略很多由它们引起的但是更重要的疾病,因此还需要进一步修饰规则。
确定根本死因的规则国际疾病分类下的的原则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所以死因分类是以根本死亡原因为主要内容的。
正确合理地确定根本死亡原因是保证死因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引起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报告的复杂性,为了规范根本死因的选择,保证不同国家和地区和不同时间内报告的资料可比性,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建立了一系列针对各种情况的确定根本死亡原因的规则和方法,指导全球范围内的死因统计。
一、选择根本死亡原因的步骤选择或确定根本死亡原因的过程是一系列规则和方法的应用过程。
1、当只有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就用这个原因进行死因统计制表。
2、当不止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选择根本原因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应用总原则或选择规则1、2和3去确定在证明书第Ⅰ部分中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特有的称之为起始前因的情况。
3、在某些情况下,为表达列表中的根本原因,ICD容许起始前因被不止一个适合的情况所代替。
例如,有些类目是用于一些情况的组合,或者可能有压倒一切的流行病学理由,需要比证明书上的其他情况优先考虑。
下一步是去确定是否要应用一条或多条修饰规则A-F(见后)处理上述情况(不仅包括起始前因),然后确定根本死亡原因。
所确定根本原因的编码是统计制表用的最后编码号。
某些情况下根本死亡原因的确定要考虑应用ICD-10提供的某些有关注释进行再编码处理。
当起始前因是一个可分类于第十九章的损伤或外因的其他效应时,引起该情况的事件应被选为统计制表的根本原因并编码于V01-Y89。
损伤或效应的编码可以用作附加编码。
综上所述,在确定根本死亡原因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使用1条总原则、3条选择规则、6条修饰规则以及某些有关注释。
二.确定根本死因的规则\及举例(总原则及三条规则)总原则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只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
(直译)总原则:选择顺序的“根”(最后一行)----意译总原则应用特点:1、只对Ⅰ部分2、多于1个死因3、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情况,是引起上面一系列疾病顺序的根例6:Ⅰ(a)肺脓肿(b)大叶性肺炎选择大叶性肺炎(J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