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仓”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2
罪恶之源——2010年5大基金老鼠仓作者:奥丁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1年第03期对于全球股市来说,2010年虽然经历了许多动荡,但整体维持上涨, MSCI世界指数上涨9.55%。
有人说是中国经济拯救了世界,然而从中国国内来看,A股却大幅下跌,上证综指累计下跌14.31%。
根据相关媒体调查,有7成投资者亏损。
除了再融资、紧缩政策等“天灾”外,也有人祸因素,屡屡曝光的老鼠仓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牺牲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而获取了个人的利益,损大家为小家,严重侵害了基民的利益,影响恶劣。
所幸的是,证监会在2010年也明显加大了监管力度,全方位出击,深度挖掘,挖出了很多只“硕鼠”。
李莉、唐建(上投摩根)——老鼠仓第一案旧案后有黑幕主角资料:李莉,证监会职员。
唐建,2006年9月14日起担任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基金经理。
事件回放:唐建案是中国老鼠仓的第一案。
2006年证监会发现,原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自担任基金经理助理起便以其父亲和第三人账户,先于基金建仓前便买入新疆众和的股票,其父的账户买入近6万股,获利近29万元,另一账户买入20多万股,获利120多万元,总共获利逾150万元。
证监会决定,取消唐建的基金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万元罚款,终身市场禁入。
虽然这是2007年的事件,但由于它是基金业的老鼠仓第一案,目前依然有很大影响,李莉门事件又揭开了其背后的内幕。
2010年,央视报道证监会工作人员李莉涉嫌股市内幕交易,当时主要涉嫌的股票是三一重工。
就在事件逐步平淡下来时,李莉的前夫再次向媒体曝光,李莉之前曾经大批购买上投摩根基金,获利丰厚。
而之前涉案的三一重工,恰恰是2006年上投3只基金(双息平衡、中国优势和成长先锋)的重仓股。
据调查,2006年12月,有国内某知名基金管理公司高管和证监会基金管理部和法律部多名干部去欧洲“公务考核”,李莉也在其中。
8天行程中只有1天半的公务活动,其他均为观光游览,为此基金公司支付了约26万元的旅游费用。
“基金老鼠仓”案件的后果和影响(本小组成员:卢潇烨、龚晨晨、康倩、张颖、郭珍宇)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让投资者们切实体会到了“粮食丰收"的喜悦,然而喜悦的背后是“鼠患”横行。
在此,我们小组将详细地讨论几个具有代表性“基金老鼠仓"案例的后果和对以后基金业发展的影响。
1案例详情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老鼠仓”行为于2007年被中国证监会查实,唐建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查处的第一人.2006年9月14日,唐建成为新募集成立的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的基金经理,当时基金发行规模为54亿元,至2006年底净值突破百亿。
根据晨星(深圳)基金数据中心对106只股票型基金的回报率排名,上投摩根成长先锋排第45位。
截至5月15日,成长先锋的单位净值为1.9867元.而事实上,唐建自担任基金经理助理起,便以其父亲和第三人账户先于基金建仓前便买入,总共获利逾150万元。
事实上,唐建案恰与中国证监会基金部发出的《关于切实加强基金投资风险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呼应。
《通知》表示,中国证监会将加大监管力度,监控各公司的行为,对存在问题的公司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并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措施,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及他人进行股票投资或提供股票投资信息、建议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市场禁入等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证监会拿唐建开出首刀,既是切实加强监管的一个必然,也是对市场中潜流暗涌的“老鼠仓”行为的厉声警告。
这声警告,非常及时而必要。
然而巨大的利益诱惑,并没有阻止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2008年,王黎敏通过网上交易方式,直接操作其父王法林在华泰证券常州和平南路营业部开立的“王法林”账户买卖“太钢不锈”和“柳钢股份”股票。
证监会认定王黎敏为市场禁入者,7年内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罚款50万元。
2009年,基金经理韩刚被判有期徒刑一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
基金老鼠仓一、法律法规1、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七)》,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将严惩金融从业人员“老鼠仓”行为,最高可处十年有期徒刑。
《刑法修正案(七)》规定,刑法第180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款规定对该行为的处罚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八条规定: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得担任基金托管人或者其他基金管理人的任何职务,不得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证券交易及其他活动。
第九十七条规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专门基金托管部门的从业人员违反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取消基金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证券法》第四十三条: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
任何人在成为前款所列人员时,其原已持有的股票,必须依法转让。
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人员,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的,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股票等值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韩刚获刑一年成基金业老鼠仓领刑第一人2011年05月23日02:42 来源:上海证券报日前,深圳证监局向辖区内各基金管理公司下发《关于汲取教训,加强守法诚信教育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基金管理公司应加强内控管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从源头上防控“老鼠仓”等违法违规行为。
近期,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对基金经理韩刚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作出公开判决,判处韩刚有期徒刑一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
该案成为我国第一起基金从业人员因利用未公开信息违规交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首例案件的警示和教育意义不容忽视“韩刚适用的是刑法第180条第四款: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广东德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挺指出,该条款规定: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该案件作为首例基金经理违反规定从事相关交易活动获刑案件,其警示和教育意义不容忽视。
”胡挺表示。
韩刚虽然是第一例因利用未公开信息获刑的基金经理,但并不是第一位从事此类违法交易的基金经理。
此前,证监会曾查处了基金经理王黎敏、基金经理助理唐建利用职务便利和未公开的基金投资信息,通过其所控制的证券账户为私人利益买卖相同股票获利的行为,认定王黎敏、唐建为市场禁入者,给予取消基金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的处罚。
道德风险难控是形成“老鼠仓”主因基金行业“老鼠仓”的不断出现,主要在于基金行业的道德风险较难控制。
一般而言,影响基金资产安全的有两类风险:一是市场风险,二是道德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来自基金经理的专业素质、投资理念、市场经验,此类风险会随着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逐步解决。
而道德风险起于基金经理的道德修养,因道德修养不够而从事违规交易的行为,无疑将基金经理引向了违法境地。
第1篇一、引言老鼠仓,又称内幕交易,是指证券交易者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我国法律对老鼠仓行为持严厉打击态度,旨在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关于老鼠仓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老鼠仓的定义及特点1. 定义老鼠仓是指证券交易者利用内幕信息,通过自己或他人的账户,在证券交易中进行与内幕信息相反的操作,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 特点(1)利用内幕信息:老鼠仓行为的发生依赖于内幕信息的获取,内幕信息具有高度的秘密性、重要性和价值性。
(2)与内幕信息相反的操作:老鼠仓行为者通常会在内幕信息公布前进行反向操作,即在内幕信息公布后,通过买入或卖出证券,获取不正当利益。
(3)涉及账户分离:老鼠仓行为者通常会将内幕信息用于个人账户或他人账户,以达到避税、避风头等目的。
三、我国关于老鼠仓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第一百二十三条:证券交易者不得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获取不正当利益。
(2)第一百二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处以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第一百八十条: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第一百八十一条: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或者证券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证券从业合规案例案例一:老鼠仓事件。
有个证券经理叫老王。
老王呢,在管理客户资金进行股票投资的同时,自己偷偷搞小动作。
他利用自己提前知道的客户投资计划,比如客户要大量买入某只股票,他就赶紧用自己老婆的账户悄悄先买入这只股票。
等到客户的买入操作让股票价格上升的时候,他再把老婆账户里的股票卖掉获利。
这就像在粮仓里养了老鼠,偷偷把本应属于客户利益的那部分粮食(股票收益)据为己有。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证券行业的合规要求,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
老王被监管部门发现,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不仅被罚款,还被行业禁入,声誉也彻底毁了。
案例二:内幕交易的小李。
小李在一家证券相关的公司上班,偶然间听到公司高层在讨论一个大消息,就是某家上市公司即将被一家巨头企业收购。
这可是超级机密的内幕消息啊。
小李那叫一个贪心,他觉得这是个发大财的好机会。
于是,他背着公司,用自己所有的积蓄,还找朋友借了不少钱,买入了那家即将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大量股票。
可是呢,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监管部门有一套严格的监控系统。
他们发现小李这种异常的交易行为,经过调查,就发现了小李利用内幕消息交易的真相。
小李最后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了一屁股债,而且还面临着法律的制裁。
这就告诉我们,在证券行业,内幕消息就像个诱人的陷阱,一旦碰了,就会掉进合规的大坑里。
案例三:未如实披露信息的证券公司。
有家证券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购买某个企业发行的债券,在宣传材料里把这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描绘得超级好,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一样完美无瑕。
但实际上呢,这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很多隐藏的风险,比如说有高额的债务即将到期,而且盈利模式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证券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如实披露这些重要信息。
很多投资者就被忽悠了,纷纷购买了这个债券。
后来,这个企业的财务问题爆发,债券价值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监管部门介入后,发现证券公司未履行如实披露信息的合规义务,对这家证券公司进行了严肃的处罚,要求他们赔偿投资者的损失,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警告和罚款,让他们知道在证券行业里,信息披露必须像镜子一样真实透明,一点都不能弄虚作假。
2.4万亿泰康资管摊上烦心事!原投资经理涉嫌“老鼠仓”,成交1.165亿获利346万泰康资管前投资经理王广群,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获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本刊记者 王琅|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一则最新对“老鼠仓”的判罚: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资管)前权益投资部投资经理王广群,利用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暗示他人非法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交易活动。
两名涉案人员共计趋同交易11653万元,非法获利合计346万元。
经法院判决:被告人王广群和被告人李锡峰均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另有一王姓人员另案处理)72F INANCIAL CIRCLES /金融圈·保险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泰康资管涉“老鼠仓”案据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刑事判决书显示,本案涉及人员三名。
王广群,男,1988年2月12日生,硕士研究生文化,原系泰康资管权益投资部投资经理;李锡峰,男,1987年2月15日生,硕士研究生文化,系上海玺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另有一王姓人员另案处理。
因本案王广群和李锡峰二人于2021年1月12日被取保候审。
经审理查明,2016年9月22日至2018年6月19日,被告人王广群担任泰康资管权益投资部投资经理期间,在其具有交易决策权的“传统(医药组)”“团红(医药组)”等产品投资账户组交易股票的信息尚未公开前,多次通过电话、微信、见面等方式将上述未公开信息告知被告人李锡峰、王某,并暗示二人从事相关股票交易。
被告人李锡峰为谋取非法利益,在明知被告人王广群系利用职务便利获取了上述股票交易决策等未公开信息的情况下,利用本人及实际控制的7个证券账户进行股票交易;王某亦利用本人的证券账户进行股票交易。
经审计,被告人李锡峰控制的证券账户与被告人王广群管理的泰康资管账户组之间存在趋同交易股票39支,成交金额人民币8847万余元,非法获利合计260万余元;王某证券账户与被告人王广群管理的泰康资管账户组之间存在趋同交易股票27支,成交金额2806万余元,非法获利合计86万余元。
基金经营机构廉洁从业处罚案例今天就来跟你唠唠基金经营机构廉洁从业处罚的那些事儿。
一、老鼠仓案例。
就有这么一个事儿,某基金经理啊,那可是掌管着好多投资者的钱呢。
他呢,偷偷地利用自己提前知道的基金买卖信息,让自己的亲戚朋友在低价的时候买入股票,然后等基金大量买入把股价抬上去之后,再让亲戚朋友偷偷卖掉。
这就像在粮仓里偷粮食的老鼠一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钱往自己口袋里装。
最后被发现了呀,那处罚可真是一点都不轻。
不但被吊销了从业资格,还被罚款了好多钱,而且名声也臭了,以前那些信任他的投资者都觉得自己被骗了,他以后在这个行业里基本也就混不下去了。
二、利益输送案例。
还有一种情况呢,某个基金经营机构和一家上市公司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基金公司为了帮这个上市公司抬股价,就拼命地用基金的钱去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哪怕这个公司的业绩啥的其实并不咋地。
为啥这么干呢?原来啊,上市公司答应给基金公司的一些高管或者相关人员一些好处,比如给他们一些未公开的项目的股份之类的。
结果呢,监管部门一查,发现这里面的猫腻。
基金经营机构被警告,相关的责任人也被罚款了,而且在一定时间内限制了他们的业务开展。
这就好比是两个小伙伴偷偷勾结起来作弊,被老师发现了,肯定得挨罚呀。
三、收受回扣案例。
你知道吗?有些基金销售人员也不安分。
比如说,他们在推销基金产品的时候,本来应该按照基金的真实情况和投资者的需求去推荐的。
但是呢,有一些销售人员就被一些外部的金融产品销售公司给收买了。
这些外部公司给销售人员回扣,让他们把一些不怎么样的基金产品大力推销给投资者。
最后投资者发现买的基金亏得一塌糊涂,就开始投诉了。
监管部门一查,把这个事儿查得一清二楚。
那些收受回扣的销售人员呢,被开除了不说,还被行业拉入了黑名单,以后想在金融行业里找工作都难了。
这就像一个商店的销售员,收了别人的钱就乱推荐商品,最后被老板发现,肯定得卷铺盖走人啊。
案例分析
之
汇添富老鼠仓苏竞案
7月16日下午,原汇添富基金经理苏竞"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一案在上海一中院开庭,涉案金额达7.33亿元,其中获利3650余万元。
苏竞对罪名无异议,称自己看到其他基金经理被捕有所触动,因此主动认罪并一直积极表示会归还非法牟利。
他还原当时老鼠仓操作过程时表示,自己操控堂弟苏超(音)、堂弟媳王艳琳(音)股票账户,以购买电话卡并用手机下单的形式,先后购买、卖出了中天城投(000540)等股票。
自己的启动资金大约为200万,此后以滚动牟利的资金继续投入。
“交易金额7.33亿元,获利金额3000余万。
”
资料显示,苏竞,1974年出生,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经济学硕士,2006年9月加入汇添富,自2007年始任汇添富优势精选、汇添富均衡、汇添富蓝筹三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在2008年,凭借汇添富均衡(519018)和汇添富优势精选(519008)获当年“金牛奖”。
然而,2013年11月苏竞却突然因为“内部工作调整”宣布离职。
随后被证实与“老鼠仓”案有关。
根据好买基金网统计数据显示,苏竞共计管理过3只基金,平均管理期限都超过5年,除了汇添富蓝筹稳健(519066)盈利以外,其余两只亏损幅度在20%左右。
第1篇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金融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其中,“老鼠仓”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诈骗手段,近年来备受关注。
所谓“老鼠仓”,是指某些机构或个人利用未公开信息,在相关股票等金融产品价格变动前,先行建仓,待股价上涨后再进行获利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和案例分析两方面对“老鼠仓”进行探讨。
二、老鼠仓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的规定,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禁止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活动。
第七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人以下列手段操纵证券市场:(一)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二)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三)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四)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五)对证券、发行人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并进行反向证券交易;(六)利用其他手段操纵证券市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操纵证券市场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十万元的,处以三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公募基金违规操作典型案例一、老鼠仓事件——上投摩根唐建案。
1. 事件经过。
唐建啊,他在当上投摩根基金经理的时候,就干了一件特别不地道的事儿。
他利用自己管理基金的便利,先在他老婆的账户里买入一些股票。
这些股票呢,都是他在管理的基金即将要买入的股票。
就好比他提前知道了考试答案,然后让自己家人先把答案写上一样。
比如说,基金打算大规模买入某只股票来拉抬股价之前,他就偷偷在他老婆账户里低价买入了不少。
等基金一买入,股价上涨了,他老婆账户里的股票就赚得盆满钵满。
2. 违规点和处罚结果。
这明显就是违反了基金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啊。
他这是在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损害了广大基金投资者的利益。
最后呢,他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还被罚款,上投摩根也因为这件事形象大损。
二、操纵市场案例——中邮基金厉建超案。
1. 事件经过。
厉建超在中邮基金的时候,玩了一把很“野”的操作。
他管理的基金在一些股票上进行了异常交易。
比如说,他们不断地大量买入某几只股票,然后又通过一些手段来控制股价的走势。
就像是一群人在牌桌上作弊一样,他们想让牌按照自己的想法走。
中邮基金旗下的多只基金联合起来,在尾盘的时候大量买入或者卖出股票,故意制造股价的波动。
这就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好比大家都在好好走路,他非要在路上设置几个障碍,让别人走不好路,他自己却从中得利。
2. 违规点和处罚结果。
这种操作是典型的操纵市场行为。
监管部门可不会放过这种情况,中邮基金被责令整改,厉建超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而且因为这件事,中邮基金的声誉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投资者对他们的信任度都下降了。
三、利益输送案例——华夏基金罗泽萍案。
1. 事件经过。
罗泽萍在华夏基金的时候,被发现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她管理的基金在交易中,对某些关联方有特别的“照顾”。
就好像她在一个分配糖果的游戏里,把大部分好糖果都偷偷给了自己认识的人。
比如说,她管理的基金在买卖股票时,优先和一些有特殊关系的机构进行交易,而且交易价格可能并不那么合理。
老鼠仓股票案例是指个别股民或相关人员利用内幕信息或其他手段,在股票市场上以迅速买入和卖出的方式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老鼠仓股票案例:
在某公司即将发布重大利好消息之前,一名内部员工获得了这一消息,并利用这一内幕信息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操作。
该员工先以低价购买了大量该公司的股票,然后等待利好消息发布后,该股票价格大幅上涨。
随后,该员工迅速卖出所持有的股票,获得了巨额利润。
在这个案例中,该员工利用内幕信息提前知晓了公司即将发布的利好消息,通过大量买入和卖出股票的方式迅速获取了非法利益。
这种行为违反了证券市场的公平原则和内幕交易规定,是一种非法操作。
老鼠仓股票案例是金融市场中的严重违法行为,对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基金行业廉洁从业相关案例一、老鼠仓案例。
1. 唐建事件。
唐建曾经是某知名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
这家伙啊,那可是动了歪脑筋。
他利用自己管理基金的便利,事先知道自己基金的买卖计划。
就好比他在牌桌上能提前看到对手的牌一样不公平。
他让他的亲戚朋友提前买入一些股票,然后他管理的基金再大笔买入这些股票,把股价拉上去。
最后呢,他亲戚朋友手里的股票高价卖出,大赚一笔。
这就好比他在挖自己管理的基金的墙角,损害了广大基民的利益。
最后东窗事发,他被处罚,也丢了自己在基金行业的饭碗。
2. 马乐事件。
马乐也是一个在基金廉洁从业上犯大错的人。
他管理着巨额的基金资产,却偷偷地搞“老鼠仓”。
他在自己管理的基金进行股票交易之前,就用自己控制的账户买入相同的股票。
等基金买入把股价抬高后,他自己的账户就获利卖出。
这就像他在基金交易这个大舞台上,给自己偷偷开了个小后门。
这个事情可不小,涉及的金额巨大,后来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二、利益输送案例。
1. 某基金与关联方交易。
有这么一个基金公司,它旗下的基金和自家关联方企业有着不清不楚的交易。
这个基金公司旗下有个基金啊,本来应该按照正常的投资逻辑去选择投资标的。
可是呢,它为了给关联方企业输送利益,就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关联方企业的项目中,而这些项目的投资价值其实并不高。
就好比你有个亲戚开了个小卖部,东西不咋地,你还硬把自己的钱都拿去买他小卖部的东西,只是为了让他赚钱。
这种行为损害了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因为投资者的钱没有被合理地投资到真正有潜力的地方。
最后这个基金公司也因为这种违规的利益输送行为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处罚。
2. 基金经理接受不当利益进行交易。
有个基金经理啊,被一些上市公司给盯上了。
这些上市公司为了让基金经理多买自己公司的股票,就给这个基金经理送各种好处,什么昂贵的礼品啊,豪华的旅游啊之类的。
这个基金经理呢,经不住诱惑,就开始大量买入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也不管这些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股票的真实价值。
2014年第09期封面文章Cover ·Story距离博时原基金经理马乐“老鼠仓”一案开庭审理仅仅一周,基金圈再爆“老鼠仓”丑闻,而此次的主角则是去年公募冠军中邮基金经理厉建超。
据媒体报道,厉建超因涉嫌违规已在春节前后被监管部门带走,这使得其不仅成为史上首位涉嫌“老鼠仓”的冠军基金经理,也是目前北京地区首位被爆出的“硕鼠”。
不过据知情人透露,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截止目前有20位基金经理均遭调查,圈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或现基金经理辞职大逃亡的局面。
事实上,我们看到在现有的“游戏规则”下,基金持有人与管理人并非始终保持一致的利益关系,这使得基金圈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老鼠仓”的重灾区,进入2013年以来,伴随着“大数据排查”成为监管层的“捕鼠”利器之后,涉案者级别越来越高,涉案范围也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
本刊从众多案例中抽丝剥茧,再现“硕鼠”成长史以及“捕鼠神器”的进化史。
“硕鼠”也有亏损自2007年上投摩根原基金经理唐建涉案“老鼠仓”以来,中国基金业已爆出15起之多的“老鼠仓”,而从运作手法来看,大多是老鼠仓账户在公募基金建仓前买入,基金账户后入场慢慢将股价推高,股价经过一段时间上涨后产生利润,这时,老鼠仓账户再先于公募基金账户卖出,路数基本如此,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
作为中国公募基金界的风云人物,李旭利“老鼠仓”一案曾引发业内哗然,李旭利曾在2006年担任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是曾与王亚伟齐名的明星基金经理。
据证监会通报,李旭利于2009年2月28日至2009年5月20日,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其控制的两个证券账户,先于或同期于其管理的蓝筹基金买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两只股票,于2009年6月份悉数卖出。
两个月时间,上述两只股票的累计买入金额约5226.4万元,获利总额约为1071.6万元,在马乐案前其一度成为国内基金业最大“硕鼠”。
事实上,盘点众多涉嫌“老鼠仓”交易的基金经理,大都是盈利的。
除了李旭利、马乐利用职务之便获取高达千万元的非法所得,在早期被处罚的“老鼠仓”基金经理,王黎敏、唐建、张野都有上百万元的“老鼠仓”盈利,即使韩刚、涂强、刘海没有出现具体盈利数据,但也有“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
韩刚获刑一年成基金业老鼠仓领刑第一人2011年05月23日 02:42 来源:上海证券报日前,深圳证监局向辖区内各基金管理公司下发《关于汲取教训,加强守法诚信教育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基金管理公司应加强内控管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从源头上防控‚老鼠仓‛等违法违规行为。
近期,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对基金经理韩刚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作出公开判决,判处韩刚有期徒刑一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
该案成为我国第一起基金从业人员因利用未公开信息违规交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首例案件的警示和教育意义不容忽视‚韩刚适用的是刑法第180条第四款: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广东德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挺指出,该条款规定: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该案件作为首例基金经理违反规定从事相关交易活动获刑案件,其警示和教育意义不容忽视。
‛胡挺表示。
韩刚虽然是第一例因利用未公开信息获刑的基金经理,但并不是第一位从事此类违法交易的基金经理。
此前,证监会曾查处了基金经理王黎敏、基金经理助理唐建利用职务便利和未公开的基金投资信息,通过其所控制的证券账户为私人利益买卖相同股票获利的行为,认定王黎敏、唐建为市场禁入者,给予取消基金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的处罚。
道德风险难控是形成‚老鼠仓‛主因基金行业‚老鼠仓‛的不断出现,主要在于基金行业的道德风险较难控制。
一般而言,影响基金资产安全的有两类风险:一是市场风险,二是道德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来自基金经理的专业素质、投资理念、市场经验,此类风险会随着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逐步解决。
而道德风险起于基金经理的道德修养,因道德修养不够而从事违规交易的行为,无疑将基金经理引向了违法境地。
对于此类风险,基金持有人最为深恶痛绝,亦最可能动摇行业信赖基础,同时也难以控制。
事实上,监管部门早已对此类现象给予了足够重视。
早在2009年7月,深圳证监局曾下发《关于告诫证券、期货、基金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强守法观念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为警示从业人员,《通知》列举了中国证监会查处的一系列违法违规案件,要求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及其全体从业人员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加强自我约束,以已被查处的案例为戒,深刻认识从业人员职务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坚决防止利益输送行为和背信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行业形象。
同年8月,深圳证监局在辖区开展了针对基金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违规交易行为的现场检查,检查中发现韩刚、涂强、刘海等三名基金经理涉嫌违法行为,并进行了立案稽查。
2010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涂强、刘海作出了取消基金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还采取了市场禁入措施,而韩刚则因情节严重被移送公安机关,最终获刑。
惩教结合综合治理鉴于以上三名基金经理已依法受到严惩,深圳证监局再次告诫全体基金从业人员,应引以为戒,严防危害基金财产安全的道德风险,落实尚福林关于‚三条底线‛的指示精神。
近几年,监管部门在打击从业人员‚老鼠仓‛方面采取了‚惩教结合、综合治理‛的思路。
‚惩教结合‛,一方面通过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使违法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广大从业人员引以为戒,汲取教训,诚信守法,勤勉尽责,切勿重蹈覆辙。
‚综合治理‛,体现在不仅多次下发通知,劝导从业人员提高认识,诚信为本;而且从源头入手,要求各基金公司切实负起内控管理职责,组织学习、建章立制,以从源头上减少从业人员违法行为的可能性,维护行业的良好声誉和公信力,打造一支守法、专业、勤勉的从业队伍,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创造更多的价值。
首例"老鼠仓"入刑案敲响警钟韩刚顶风犯案受严惩2011-5-23江沂中国证券报中国第一起基金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违规交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已经审定。
近期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作出公开判决,38岁的基金经理韩刚被判有期徒刑一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
2009年8月,深圳证监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了基金经理韩刚、涂强、刘海涉嫌违法行为并进行立案稽查。
后两者在韩刚案审结前已被处以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韩刚则因情节严重被中国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侦办,成为首例基金经理‚老鼠仓‛入刑案。
本月中旬,深圳证监局发布《关于汲取教训,加强守法诚信教育的通知》,要求辖区基金从业人员以违规违法者惨痛代价为戒,珍惜从业生涯,诚信守法,以免重蹈覆辙;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加强内控管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从源头上防控‚老鼠仓‛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顶风犯案受严惩2009年8月,深圳证监局在下发《关于告诫证券、期货、基金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强守法观念的通知》一个月后,针对基金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违规交易行为进行了一次现场检查,韩刚、涂强、刘海三名基金经理被立案稽查。
此举在基金业引起震动,市场亦对此次监管部门重手整治‚老鼠仓‛予以高度关注。
2010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涂强、刘海作出取消基金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还采取了市场禁入措施,而韩刚因情节严重最终获刑。
在2009年2月28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首次规定,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的,依照内幕交易犯罪的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法律界人士认为,违法交易发生时间是否在2009年2月28日之后是决定处罚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2009年2月28日后,韩刚仍存在多次违规交易行为,获利较大,无论从时间、金额还是情节严重度上都应严惩。
越线即丧失职业生命韩刚在案发前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并不很长,因利用未公开信息违规交易而获刑,职业生涯就此告终。
事实上,当前中国基金经理整体上年龄不大,从业经历不长。
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认为,这一群体因市场经验不足而给基金持有人带来市场风险可以理解,但若因自身道德问题损害持有人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市场文化,那就绝不能原谅。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一直高度重视打击不法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
2008年上半年,证监会查处了王黎敏、唐建利用职务便利和未公开的基金投资信息,通过其所控制的证券账户为私人利益买卖相同股票获利的行为。
2009年对基金经理张野‚老鼠仓‛行为及时进行了查处。
深圳证监局在《关于汲取教训,加强守法诚信教育的通知》中强调,将一如既往地落实尚福林主席关于‚三条底线‛的指示精神,对‚老鼠仓‛、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绝不姑息。
深圳证监局要求,辖区基金公司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合规培训,全体从业人员应签署合规承诺书;各家公司要建立长效机制,切实防控可能触犯‚三条底线‛、内幕交易的行为,加强利益冲突的行为管理。
监管将更趋严厉分析人士表示,从海外资本市场情况看,资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买卖股票牟利是个顽疾,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持续的监管以及基金公司严密的内控制度尽力规避其道德风险。
海外成熟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对内幕交易监控、侦查、定罪等一套打击体系。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刑法修正案(七)》的颁布,对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牟利的刑罚更趋严厉。
有律师认为,韩刚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到惩处的,以后对此类案件的司法打击力度将日益增强,‚违法所得超过15万元可能都要移送‛。
同时,证券监管部门将对‚老鼠仓‛行为持之以恒地从严监管。
对于首例‚老鼠仓‛获刑案件,广大从业人员更应闻者足戒,珍惜职业生命,真正从源头上避免悲剧的发生。
基金经理“老鼠仓”刑事第一案宣判2011年05月23日01:55来源:证券时报作者:杨磊证券时报记者杨磊近期,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对韩刚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作出公开判决,判处韩刚有期徒刑一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
该案成为我国第一起基金从业人员因利用未公开信息违规交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深圳证监局近日已向辖区基金公司发出通知,要求汲取教训,加强基金业守法诚信教育,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从源头上防控‚老鼠仓‛等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提高认识。
各基金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合规培训,深刻领会《基金法》所规定的基金从业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持有人利益的证券交易及其他活动的立法精神。
二是组织学习。
各基金公司近期应组织全体从业人员认真学习《证券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讲教训,谈认识,并形成相关学习记录。
三是建章立制。
各基金公司要建立长效机制,切实防控任何可能触犯‚三条底线‛、内幕交易的行为,加强利益冲突行为管理。
深圳证监局曾于2009年7月发布《关于告诫证券、期货、基金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强守法观念的通知》,并在8月对辖区基金公司开展了针对基金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违规交易行为的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韩刚、涂强、刘海等3名基金经理涉嫌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稽查。
2010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涂强、刘海作出了取消基金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还采取市场禁入措施;鉴于韩刚案情节严重、涉嫌犯罪,中国证监会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侦办。
据悉,为严防基金从业道德风险,落实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关于‚三条底线‛的指示精神,深圳证监局将对基金业‚老鼠仓‛、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持续加强监管。
证监会严惩融通基金张野“老鼠仓”行为朱宝琛,侯捷宁证券日报日前,中国证监会已依法调查、审理完毕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通基金)原基金经理张野违法违规一案。
证监会决定,取消张野的基金从业资格,没收其违法所得2294791.90元,并处4000000元罚款,同时对其实施终身市场禁入。
目前,行政处罚决定、市场禁入决定已作出,正在按程序办理送达手续。
而对其原先所在的融通基金,则责令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整改,整改期间,对其新业务进行了限制。
据悉,中国证监会于2009年4月对张野立案调查。
调查发现,2007年起至2009年2月,张野在担任融通基金的基金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便利获取融通基金的基金投资与研究信息,并操作他人控制的‚周蔷‛账户,采取先于融通基金旗下的有关基金买入或卖出同一股票的交易方式为他人牟取利益,其个人从中获取好处。
此外,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期间,张野还通过网络下单方式,操作其配偶的同名账户交易了广宇发展等多支股票,获取不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