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6
胸部 X 线与 CT 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医学两种诊断方式对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点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对固定数量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进行X线和CT诊断,根据诊断结果比较其左肺和右肺的不同病重点位置,并且根据其所诊断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其诊断结果判断其症状体,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准确率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来说,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在儿科中则较为常见,是一种呼吸系统上的病症。
但是根据以往的研究来说,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只有通过一定的影像学的诊断才可以进行确诊,从而避免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
其临床诊断也需要结合固定的症状体,才可以进行确诊。
一.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患,分为男患者和女患者,年龄也使其在一段区域内。
保证其平均病程相似,组间基础资料也无明显差异。
这些病患的纳入标准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
根据影像学检查与血清抗体检查进行确诊。
一般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患会出现一些固定的症状,比如,咳嗽,发热,不同程度的胸痛等。
相应的剔除标准也包括了一定的心脏疾病和严重感染哮喘等疾病。
相关的诊断人员也需要及时关注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患的数据信息,有效点收集资料,以便于后期加上影像学的诊断,更容易分析患者的病情状态和情况。
1.2一般方法当有患者进行检查时,需要使其在就诊后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诊断,包括X线诊断和CT诊断都要进行。
X线诊断必须拍摄患者的胸部侧位片和正位片,而CT诊断必须选取一定的仪器,如东芝128排CT机,设置好一定的间距以及厚度,注意其扫描范围和局限,这些医学上的基本操作必须由拥有丰富阅片经验的医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但是一般情况下,其检验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都较为苛刻,甚至无法对早期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作出判断。
1.3观察指标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患来说,确诊必须以一定的临床确诊的结果来进行,比较其X线诊断结果和CT诊断的结果,将二者进行有效对比和分析,从而判断患者左肺和右肺的病变位置,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的确诊率以及差异等各方面的因素。
支原体肺炎确诊金标准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因此确诊支原体肺炎需要依靠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确诊金标准,以便临床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疾病。
首先,临床表现是支原体肺炎确诊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般来说,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症状。
这些症状虽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但结合患者的病史和流行病学史,可以对支原体肺炎进行初步的判断。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支原体肺炎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
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支原体DNA检测、支原体抗体检测和支原体培养。
其中,支原体DNA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确诊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支原体的存在。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是支原体肺炎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
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胸部X线检查和CT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肺部病变,如肺实变、斑片状阴影等,从而对支原体肺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支原体肺炎的确诊金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临床医生在诊断支原体肺炎时,应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
同时,患者在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也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关检查,以便早日确诊和治疗。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支原体肺炎的确诊标准,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引言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喉咙痛、发热等症状。
支原体肺炎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和后期疗养策略。
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主要包括:1.咳嗽:可伴有咳痰,痰液一般为黄稠状,有时带有血丝。
2.喉咙痛:咽部不适、疼痛感,喉咙干燥痒痛。
3.发热:体温可达38-39℃,持续1-2周,多伴有寒战和乏力等全身症状。
4.咳痰:初期为白色或黄色,后期可出现黄绿色或带血丝的痰。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常升高。
2.常规病原体检测:可以通过鼻咽拭子或痰液样本来进行病原体检测,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3.血清抗体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和IgG的水平来进行诊断,IgM阳性或IgG滴度升高可以提示支原体感染。
影像学检查1.胸部X线检查: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为肺实质炎症或间质性病变。
典型的表现包括肺纹理增多、模糊、结节状阴影等。
2.CT扫描:CT扫描可以更详细地展示肺部病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病原学检测1.支原体培养:可以通过咽拭子或痰液样本进行支原体的培养检测,但此方法耗时较长,一般在临床上不常用。
2.核酸扩增技术:如PCR或链式聚合酶反应(LAMP)等,可直接检测支原体的DNA或R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临床诊断标准临床上常用的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包括:1.临床症状符合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如咳嗽、喉咙痛、发热等。
2.影像学表现符合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如肺部炎症或间质性病变。
3.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支原体的阳性。
鉴别诊断1.流感:流感常伴有高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且通常咳嗽较为明显。
支原体肺炎一般病情较轻,流感症状通常较重。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和实验室检测方法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
准确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以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一、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咽痛等。
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对于高度疑似支原体肺炎的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来确诊。
二、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根据中国呼吸病学会的指南,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如下:1. 临床表现符合: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2. 影像学表现符合:胸部X线或CT表现为肺部感染的表现,如肺实变、支气管扩张等。
3. 实验室检测结果符合: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
同时,要排除其他导致类似症状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如流感病毒、鼠疫杆菌等。
三、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测方法1. 支原体核酸检测:支原体核酸检测是目前诊断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包括PCR、荧光定量PCR等,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的存在。
2.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可以检测支原体的生长情况,但其繁琐和时间耗费较多,目前在临床应用中较少使用。
3.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法等,它们可以检测人体内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然而,免疫学检测在实验室技术要求上较高,结果也较为复杂,因此在诊断中使用较少。
4. 血常规检查:支原体感染时,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通常会升高。
血常规检查可以作为支原体肺炎的辅助诊断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室检测之前,需严格按照标本采集和保存的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和误差的发生。
同时,在实验室报告结果时,需要注明诊断阳性与阴性的界限值,以免产生误解。
总结: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相结合。
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摘要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
同时,我们也会探讨预防、治疗和后期疗养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该疾病。
引言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人。
其症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鉴别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传播至关重要。
临床症状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呼吸道症状: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喉咙痛等呼吸道症状,痰液一般为白色或浅黄色。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乏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很相似,因此单凭临床症状无法做出确诊。
实验室检查支原体肺炎的确诊通常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以下是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喉咽拭子或痰液培养:可将患者的喉咽拭子或痰液样本进行培养,以寻找支原体的生长。
•核酸扩增技术:如PCR、LAMP等技术,可以检测支原体的核酸,提高检出率。
•免疫学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检测支原体相关的抗体水平,快速筛查可能的感染。
这些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确诊支原体肺炎的依据,但需要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
影像学特征除了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也对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结果:•胸部X线检查:支原体肺炎一般表现为双肺散在斑片状阴影,以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这些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肺部感染疾病进行区分。
•CT扫描:CT扫描可以更详细地观察肺部病变情况,显示支原体肺炎的小叶间隔增厚、斑片状高密度影、肺实变等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影像学特征并非特异性,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预防方法预防支原体肺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注意咳嗽礼仪等。
小儿间质性肺炎x线表现检查肺炎对于大人儿童来说,都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小儿肺炎是一种儿童呼吸道疾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小儿间质性肺炎x线表现。
小儿肺炎的诊断小儿间质性肺炎x线表现小儿肺炎的检查化验(1)白细胞检查:细胞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增高,约为15~20×109/L。
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和流感杆菌肺炎,有时白细胞总数反而降低。
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中性粒细胞数无增高。
(2)C反应蛋白试验:在细菌性感染、败血症等此值上升,升高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
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时则不增高。
(3)支原体病原学检查:痰、鼻和喉拭子培养可获肺炎支原体,但需时约3周,同时可用抗血清抑制其生长,也可借红细胞的溶血来证实阴性培养。
发病后2周,约半数病例产生抗体。
红细胞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定效价在1∶32以上,恢复期效价4倍增加的意义大。
40~50%病例的链球菌MG凝集试验阳性,血中出现MG链球菌凝集素效价为1∶40或更高,滴度逐步增至4倍则更有意义。
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可通过补体结合试验、代谢抑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测定。
这些均有助于诊断。
(4)显微镜检查应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弹力纤维等。
弹力纤维的出现,可能是肺组织有破坏性病变,如肺脓肿、肺癌等。
库什曼螺旋体与夏科雷登结晶可见于支气管哮喘。
(5)胸部X线检查:肺部病变表现多样化,早期间质性肺炎,肺部显示纹理增加及网织状阴影,后发展为斑点片状或均匀的模糊阴影,近肺门较深,下叶较多。
约半数为单叶或单肺段分布,有时浸润广泛、有实变。
儿童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
少数病例有少量胸腔积液。
肺炎常在2~3周内消散,偶有延长至4~6周者。
小儿间质性肺炎x线表现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1、支气管炎:全身症状较轻,一般无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及中粗湿罗音,不固定,常随咳嗽或体位的改变而改变或消失。
2、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患儿发病急骤,常伴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气促、发绀等全身中毒症状,酷似支气管炎,但肺部往往无明显体征,或有细湿罗音,散布于两肺,多在吸气末发现。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摘要: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影响儿童和成人。
本文将阐述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并提供预防、治疗和后期疗养的相关建议。
1. 引言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可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
儿童型支原体肺炎主要影响儿童,成人型支原体肺炎则多见于成人。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相似,因此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 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1 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咳嗽多为干咳,咳嗽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
•呼吸困难:可以表现为呼吸急促、气促等症状。
•胸痛:胸痛多为胸闷、胸部不适等。
2.2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流涕:流涕常为清水样或黏稠状。
•鼻塞:鼻塞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
•喉咙痛:喉咙痛多为轻度疼痛、灼热感等。
3. 实验室检查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和血清学检测。
3.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方法。
通过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菌和病毒来确定感染的病因。
3.2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包括支原体抗体检测和PCR检测。
支原体抗体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IgG)来判断感染情况。
PCR检测则通过检测支原体DNA来确诊支原体肺炎。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和CT扫描。
4.1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检测支原体肺炎引起的肺炎和肺部病变。
4.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更准确地显示支原体肺炎引起的肺部病变,对于复杂病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5. 预防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轻至中度的肺炎症状。
因其临床表现与其他肺炎类型相似,因此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判断。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诊断方法以及与其他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
一、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
具体的诊断方法如下:1. 临床症状分析:支原体肺炎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乏力、头痛等,通常发病较急,病程相对较长,但病情一般较轻。
相比其他类型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咳嗽常伴有持续性的刺激性咳嗽,且痰量一般较少。
2. 实验室检查: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痰液检查和特异性的支原体检测。
血常规中可出现白细胞增高,淋巴细胞相对增多,中性粒细胞相对减少的表现。
痰液检查中可见到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但与细菌性肺炎相比,数量较少。
特异性的支原体检测常采用DNA扩增技术,如PCR等,能更准确地检测到支原体的存在。
3. 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显示支原体肺炎的病变情况。
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常见为肺实质间质纹理增粗,散在的小片状浸润影,以及胸膜下积液等。
但这些表现并非特异性,与其他类型的肺炎有重叠之处。
二、支原体肺炎与其他肺炎的鉴别诊断由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与其他类型的肺炎相似,因此在鉴别诊断上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信息。
以下是与其他几种常见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1. 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细菌性肺炎通常表现为高热、寒战、胸痛等症状,痰液中可见到大量脓性分泌物,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也呈现明显增高。
与之相比,支原体肺炎的症状较为轻微,痰液中白细胞和脓性分泌物相对较少。
2. 与病毒性肺炎的鉴别:病毒性肺炎的发病较急且病程一般较短,咳嗽和乏力等症状较为普遍。
但与支原体肺炎相比,病毒性肺炎往往发热较高且病情较重。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检查诊断支原体肺炎经常会发生在儿童的身上,支原体肺炎是常见肺炎的一种。
这种疾病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检查诊断需综合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培养分离出肺炎支原体虽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但其检出率较低,技术条件要求高,所需时间长。
血清学试验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血清抗体有4倍增高者。
本病应与病毒性肺炎、军团菌肺炎等鉴别。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正常,可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浸润相鉴别。
1.X线胸片为肺纹理增多,肺实质呈斑点状,斑片状或均匀模糊阴影。
2.病原学检查痰、鼻和喉拭子培养查肺炎支原体。
3.血清学检查血清病原抗体效价>1:32、链球菌MG凝集试验,效价≥1:40为阳性,连续两次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价值。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起病后2周,约2/3病人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定效价大于1:32,特别是当滴度逐步升高时,有诊断价值。
约半数病人对链球菌MG凝集试验阳性。
诊断的进一步证实有赖于血清中支原体IgM抗体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最敏感,免疫荧光法特异性强,间接血凝法较实用)。
抗原检测可用PCR法,但试剂药盒还有待改进,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临床症状如头痛、乏力、肌痛、鼻咽部病变、咳嗽、胸痛、脓痰和血痰,肺部X线表现和化验室检查如冷凝集试验等有助诊断。
肺炎支原体感染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肺炎支原体引起。
MP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它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多在较大儿童中发生。
主要症状有咳嗽,初期表现为频繁干咳、无痰,以后分泌痰液。
发热可轻可重,伴厌食、头痛、咽痛等症状。
白细胞多数不高。
听诊肺部无明显罗音,而X线检查肺部可有大片状阴影,血清冷凝集素增高。
1、潜伏期潜伏期2~3周,起病缓慢,约1/3病例无症状。
以支管-支气管炎、肺炎、耳鼓膜炎等的形式出现,而以肺炎最重。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
线诊断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
首席医学网 2005年05月17日 18:26:24 Tues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
•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全国抗菌药物会
•国际病毒性肝炎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第五届世界癌症会
•国际神经科技大会
•全用药学术会议
•国际药师论坛
•基因组活动周
•第四届抗体大会
•亚太临床微生物
作者:谢海燕
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
会主办,中华医
学电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MP)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所有年龄段儿童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
本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有向婴幼儿期扩张的趋势。
虽然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技术有了提高,但是要对MP做到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MP 肺炎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对诊断本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99~2004年期间经过病原学确诊的216例MP患儿的胸部X线片,发现支原体肺炎的X线有其特异性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16例患儿,男120例,女96例。
2岁以下的16例,2~5岁35例,3~9岁81例,9~12岁64例,12岁以上的20例。
住院前病程最短1天,最长31天。
均有发热史,发热伴咳嗽198例,单纯咳嗽10例,伴胸痛18例。
1.2 方法所有患儿住院前和出院时均摄X线胸片,出院时胸片仍然有改变的定时随访直到恢复正常。
2 结果
2.1 肺间质性病变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肺门增大,结构紊乱。
本组病例有166例出现此特征。
2.2 小叶性肺实质浸润病变表现为两肺中、下野内带斑片状及云絮状阴影,病灶融合可呈磨玻璃密度,本组病例有80例出现此特征。
2.3 肺段实质性浸润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三角形或扇形大片状高密度阴影。
本组病例有16例出现此特征。
2.4 胸膜病变表现为少量胸腔积液。
本组有2例出现此特征。
3 讨论
目前,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MP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资料统计显示其发病率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国外文献报道为50% [1]。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膜、大小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2],是引起小儿肺炎常见病原体之一。
支原体存在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常侵犯纤毛上皮,
导致支气管壁水肿、溃疡形成,同时引起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浸润,其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皮脱屑等[3]。
由于MP病理改变主要影响肺间质和肺泡,所以其X线表现主要为:(1)以间质为主的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网点状阴影,同时伴有肺门模糊、结构紊乱;(2)小叶性肺炎的表现,为斑片状阴影和云絮状密度增高影。
此特征不易与支气管肺炎相鉴别;(3)肺段实质浸润,表现为累及1~2个肺段的大片状致密影,呈三角形或扇形,边缘清晰,但是此特征和细菌性肺炎有不同之处―――自肺门向肺野分布的大片状阴影密度较淡,边缘较模糊,内可见肺纹理。
通过总结可以看出,MP缺乏非常典型的X线表现。
要正确诊断本病还要依靠病原学的诊断,但是广大基层医院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早期诊断还要认真分析X线表现和临床表现,必要时要采用分析排除的方法,是可以早期诊断和减少误诊的。
参考文献
1 Principi N,Esposito S.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chla mydia pneumo-niae caus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in paediatric patients.Curr Infect Dis,2002,15:295-300.
2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9.
3 缪红,钱锌静.儿童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263.
(编辑苜紫)
作者单位:477150河南省郸城县公疗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