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八大亮点
- 格式:pdf
- 大小:930.53 KB
- 文档页数:5
上海中国馆介绍上海中国馆是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文化展示建筑,是上海世博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该建筑于2010年五月开放,并成为世博会期间参观人数最多的场馆之一。
上海中国馆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多彩的展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设计上海中国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和哲学思想。
建筑师精心设计了一个现代化的建筑,同时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整个建筑群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屋顶花园。
整个建筑的轮廓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塔,寓意着中国的古老文明。
在建筑的外部,使用了大量玻璃材料,使整个建筑看起来现代而富有活力。
展览上海中国馆内的展览涵盖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和创新等方方面面。
每个展览区域都精心设计,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
一楼的展览区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如中国书法、绘画和剪纸等。
二楼则专门展示中国的现代科技和创新成果,如高铁、太阳能和人工智能等。
此外,地下部分还设有一个体验区,让参观者可以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交互性体验除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外,上海中国馆还提供了一系列互动体验,让参观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科技。
参观者可以通过现场演示和短片,了解中国的传统工艺和制作过程。
同时,上海中国馆还设有一个互动展示区,让参观者亲自动手制作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陶艺和面塑等,以此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交流上海中国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展示建筑,也承担着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
在世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成就,同时也能够分享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创新成果。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结语上海中国馆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一个亮点,不仅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科技成就,也是一个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通过参观上海中国馆,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当代中国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成就。
[转]上海世博会各个国家展馆介绍(不看的后悔!)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元素。
展示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香港馆的主题是“无限城市—香港”。
香港馆“无限城市——香港”这个主题涵盖6个主要元素:即独特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建设,与世界和国内城市紧密联系;四通八达及高效能的境内交通网络;通讯科技设施先进,沟通无间断;资金、货物及信息自由流通,服务中国及全球;中西文化荟萃,多元兼容,创意洋溢——展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都会及创意之都;继往开来,持续发展——展示如何在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市区重建、环境保护及全民教育等方面取得平衡,以提升现代城市生活素质。
台湾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之一,它以“山水心灯——自然?心灵?城市”为参展主题,由山形建筑体、点灯水台、巨型玻璃天灯与LED灯心球幕组成,于2009年8月17日正式动工建设。
在海峡两岸各界的支持与通力合作下,台湾馆仅用不到4个月就完成了钢结构的建造。
成都案例—活水公园,秉承“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和“人水相依”的生态理念,收集社区和公共空间的雨(污)水,通过对"生物自洁功能"的发掘,进行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营造园林景观和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融,启迪人们对水的珍惜和对活水文化的理解。
活水公园取鱼水难分的象征意义,将鱼形剖面图融入公园总体造型,喻示人类、水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日本馆1.建筑外观:紫蚕岛是上海世博会各国家馆之中面积最大的展馆之一,同时也是日本参展世博会史上规模史无前例的展馆。
2010年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理念介绍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性群体。
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 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 米,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 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 6 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 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的城市活力。
2010世博会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 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 4 万平方米。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拉桁架国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 月22 日,中国2010 年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2010.0682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中国国家馆(以下简称中国馆),它无疑会成为本届世博会的经典建筑。
中国馆以69m 的高度和16万m2的总建筑面积在世博园区显得特别醒目,其独特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斗拱造型让人过目不忘,内外墙上鲜艳的中国红令我们兴奋莫名。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技诠释绿色环保理念,也是中国馆的一大突破。
对于参观世博会的游客来说,最想去的场馆也是中国馆。
然而,世博会每天入园人数在40万左右,并非每一位进入园区的游客都能进入中国馆。
为此,建议游客进入世博园区就立即预约中国馆,并且事先做好功课,这样才能更好地游览中国馆。
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馆有哪些令人难忘的亮点吧。
鲜艳夺目的中国红在整个世博园区,中国馆因鲜艳的红色而显得特别醒目。
要欣赏中国馆,首先要欣赏的就是这鲜艳夺目的中国红。
这中国红并不是单纯的一种红色,而是由7种不同的红色组成。
其中外墙用了4种红色,内墙用了3种红色。
红色油漆由上到下通过渐变的手法表现出由深到浅的色彩,增加了整个建筑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无论远看还是近看,这红色都赏心悦目。
而为了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建设者把不同红色的氟碳漆喷在铝板上,将之作为中国馆的基本建材。
可如果是光滑平整的红色铝板,拼起来以后一定会导致板上有工艺的痕迹。
因此,设计师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处理了这些铝板。
当我们走入中国馆内部,会发现所有红墙的地方全部处在背光位置上。
一般说来,红色处在背光位置会发黑,所以色彩设计师就必须要对内部色彩进行特殊处理。
设计师通过软化中国红,使它形成一种渐变的节奏,这样可以很好地消除发黑现象。
独具中国特色的斗拱欣赏完中国馆的红色后,我们可以在广场上绕着中国馆走一圈,欣赏它的外观造型。
中国馆的造型特色是采用了斗拱,而斗拱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钥匙。
斗拱造型是从五千年中国文化中具象出来的产物,它架空而起,居中矗立,容易让公众对中国的冠帽、礼器、鼎等传统器物建立起某种联想,而事实上中国馆的确很像夏商周的青铜器———鼎。
国外游客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评价1.引言1.1 概述上海世博会是一个世界级的展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作为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馆扮演了展示中国文化、科技和发展成就的角色。
对于国外游客来说,中国馆是他们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是感受中国风情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因此,国外游客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评价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馆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游客,他们对中国馆的评价普遍较为正面。
首先,中国馆的设计和建筑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馆的建筑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融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展现了中国古老和现代的完美融合。
许多国外游客对中国馆的建筑艺术和创新设计给予了高度赞扬。
其次,在展览和展品方面,中国馆也给国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和展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科技、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伟大成就。
国外游客特别喜欢中国馆的科技展示和创新产品,这些展示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还让国外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中国馆的服务也得到了国外游客的好评。
中国馆的工作人员热情友好,能够为游客提供帮助和解答问题。
同时,中国馆也注重国际化的服务,提供多语种的导览和信息,方便国外游客的参观体验。
这些贴心的服务让国外游客感受到了中国的热情和待客之道。
尽管中国馆在许多方面获得了国外游客的赞扬,但也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
一些游客认为中国馆在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方面还可以更加深入。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展览和互动体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书法、绘画和传统手工艺品等。
总的来说,国外游客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评价总体较为正面。
他们对中国馆的设计、展品和服务给予了高度赞扬。
中国馆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成功地向国外游客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文化底蕴和国际化形象。
然而,中国馆也应不断改进和创新,更好地满足国外游客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入的中国体验。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国外游客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评价。
上海世博会场馆概述中国国家馆展馆外观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
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主体构思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
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
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中国元素1)“中国红”展民族形象大红外观、斗拱造型——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
“我们称她为‘中国红’。
”每次遇到外宾,中国馆馆长徐沪滨都会自豪地说,“这是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中,特别是故宫的红色中,采集而来的。
2)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的外形设计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为主题,由于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3)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于其上既突出“冠”的古朴,又可以让人们饶有有兴趣的辨识这48个字。
4)屋顶花园:“新九洲清晏”初露风采九州清宴原本是圆明园中的景观设计,设计人员将其“移植”到国家馆周围,成为国家馆的景观。
经过重新设计后,新“九州清宴”——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围在“东方之冠”(雍)的周围,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融在一起,非常值得游赏。
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国馆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科技含量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2009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场馆之一,也是中国展示自身文化和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
在这个场馆中,科技含量非常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科技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非常独特,它采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五大元素”——木、火、土、金、水作为设计灵感。
在建筑材料方面,使用了环保节能材料,如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等。
同时,在建筑结构方面也有创新,采用了钢桁架和玻璃幕墙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二、多媒体技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部装置了大量的多媒体设备,包括LED屏幕、投影仪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数字中国”展区,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互动屏幕进行虚拟旅游,感受到中国各个地区的文化风情。
三、智能化系统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部还配备了智能化系统,包括智能控制中心和智能监测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了馆内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四、环保技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在建筑设计和装修过程中,注重环保技术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太阳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统等节能环保设备;在内部装修过程中,使用了环保材料,并且安装了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五、虚拟现实技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还设置了多个虚拟现实展区,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到不同场景下的文化风情。
例如,在“数字中国”展区中,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到故宫、长城等著名景点。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科技含量非常高,从建筑设计到内部装修再到展品呈现都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
这些科技手段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展示了中国当代科技发展的成果。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月荷制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从举办“世博会”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抵制“三俗”(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塑与践行☐从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看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思考一: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继承,其次是发展。
”您认为这个说法对吗?☐思考二:请结合泉州实际谈谈在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革命社会,传统文化何去何从?㈠透过世博会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
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
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在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文化演艺娱乐活动将达到2万场,而中国56个民族的特色文化、300多个地方传统剧种、500多种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将成为上海世博会2万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现中华文化,进一步提升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里程碑。
1、2010上海世博会中所贯穿的中国文化世界博览会☐世博会的理念: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世博会的宗旨:促进各国人民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与沟通☐历届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主办国都在用主题向全世界传达自己的理念不仅仅展现科技上的成就和现代化进程,更是向全世界宣扬自己的文化☐中国,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现自己现代艺术家王绪远举办了一场名为’汉字艺术秀”的个人作品现场展示,他首先在整张宣纸上,用大笔书写这一个“闽”字,用笔虚实干湿互现,线条浓淡粗细相映,以土楼的造型,在具象和抽象之间,闽文化的韵味跃然纸上,令人神往。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理念及图片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米,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6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上海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上海的城市活力。
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主题:“充满生机的宜居住城市: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与创造性”造型亮点:枫叶印象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英国国家馆2007年9月2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设计团队:“Heatherwick”造型亮点:“会发光的盒子”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非洲联合馆尼泊尔国家馆2007年11月16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尼泊尔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导游词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作为世博会的核心展馆,中国馆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展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文明和现代城市发展的辉煌历史和未来展望。
中国馆展览面积达到16000平方米,分为城市展厅、世纪坛、浙江馆和清华校友馆等各类展区,共有四个展览区域。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馆的一些亮点和知识。
一、城市展厅城市展厅是中国馆的核心展区,面积达到6000多平方米,它主要是通过城市模型、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城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北京的皇城、长城、京杭大运河的模型,同时还能感受到东南沿海城市的现代气息。
而最具人气的是“城市漫步”互动展区,游客可以通过配备GPS和声音导览设备的终端,沿着河流、沿着街巷,逐渐展开一次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文化之旅,随时掌握当前所在位置,全程听取城市的文化、人文、历史、风俗等各个方面的讲解,从而全面了解了中国城市的魅力。
除此之外,城市展厅还通过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等交通工具展示了中国城市的便捷交通,展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和创新能力。
二、世纪坛世纪坛是中国馆的主题馆,它是一座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
世纪坛展示了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通过古今音乐、明清文化和中华传统民间工艺等多种展示形式,向全球游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共享发展的理念。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非常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表演,领略中国传统工艺之美,更可以观看用灯光秀、多媒体等全新手法呈现的“两岸三地”、“西部大开发”、“并购重组”等展示,通过世纪坛,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底蕴。
三、浙江馆浙江馆是中国馆的分馆,它集中了浙江省内近40家知名企业和高等院校的乡村振兴、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在内的展示。
该馆面积约2000平方米,采用独立展示和联合展示相结合的形式。
在浙江馆内,游客可以展示各种浙江特色文化,如茶文化、新疆维吾尔族数据库、缙云绫罗绸缎、杭州钱江烤鸭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图及其详细介绍1 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img 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BORDER="0" ALT="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图及其详细介绍1" TITLE="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图及其详细介绍1" />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attachments/month_1001/20100130_6c58455e240bdfc3d396KYv2W6LJ C5Sb.jpg" WIDTH="370" BORDER="0" RESIZED="true" TITLE="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图及其详细介绍1" />由黄浦江畔具有110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米,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6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人以上。
世博会各个场馆装饰方法及材料?1 、中国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天下粮仓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
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
象征了中国人民“只要团结,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思想主旨。
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我想中国人都愿意赋予它这样的意义。
同时,前来参加世博会的外国人一望便知它是中国的。
世界上有三大建筑体系,只有中国古代建筑极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
水——贯穿始终的线索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因此,东方智慧的展现少不了“水”元素。
中国国家馆内,“水的流动”联系了各个展层和展项。
在不同的地方,观众会看到形态各异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拟“水”,还有装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
中国国家馆将“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一种凝炼,也是一次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是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精心挑出的中国红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
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
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