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58.50 KB
- 文档页数:18
高考模拟理综试卷化学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1 35.5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I 127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M 2.5、二氧化碳都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B.向煤中加入适量CaSO4,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C.对“地沟油”进行分馏可得到汽油;玻璃、水泥和陶瓷都属于传统硅酸盐材料D.“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台物有关2.下列判断合理的是①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②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Na2O、Fe2O3、A12O3属于碱性氧化物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⑥CO2、SO2、NO2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A.只有②④⑥B.只有①②⑤C.只有①③⑤D.只有③④⑥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NaHSO4溶液中滴Ba(OH)2溶液,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2H++SO42-+Ba2++OH-=H2O+BaSO4↓B.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2Fe3++2Cl-C.加热可增强纯碱溶液去污力:CO32-+2H2OƒH2CO3+2OH-D.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ClO-+CO2+H2O=HCO3-+HClO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c(Fe3+)=0.1mol·L-1的溶液中:+、ClO-、SO42-、SCN-B.在pH=2的溶液中:NH4+、+、ClO-、Cl-C.在c(H+)/c(OH-)=10-12的溶液中:+、Na+、C1O-、NO3-D.水电离c(H+)=10-12的溶液中:Mg2+、Cu2+、SO42+、+5.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已知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的中子数为B.磷酸钠溶液含有的数目为C.被还原为转移的电子数为D.48g 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3.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 、X 、Y 、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 与X 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B.常温常压下,Y 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D.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碱4.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后溶液颜色不变A.AB.BC.CD.D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溶液中加入足量Zn 粉,溶液蓝色消失: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D.向悬浊液中滴加足量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6.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和b分别为、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B.图中各点对应的的关系为: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7.分子式为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8种B.10种C.12种D.14种8.立德粉也称锌钡白,是一种常用白色颜料。
仿真模拟(五)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7.(2019·福建漳州高三质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基本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HClO的结构式为:H—Cl—OB.CO2的比例模型C.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氢原子符号:11HD.金刚石、石墨、C60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 D解析HClO的结构式为:H—O—Cl,故A错误;碳原子半径应该大于氧原子半径,故B错误;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氢原子符号为21H,故C错误;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8.(2019·石家庄高三质检)1,2-环氧丁烷()通常为无色液体,用于制造泡沫塑料、合成橡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
下列关于1,2-环氧丁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式为C4H8OB.氧原子与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D.二溴代物的结构有9种(不考虑立体异构)答案 B解析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C4H8O,故A正确;该分子中所有C原子都采用sp3杂化,所有C原子形成的结构都是四面体结构,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故B错误;该物质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能发生氧化反应,甲基和亚甲基能发生取代反应,所以该物质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故C正确;该分子中有4种氢原子,其二氯代物中两个氯原子可能位于同一个碳原子上也可能位于不同碳原子上,如果两个氯原子位于同一个碳原子上有3种,如果位于不同碳原子上有6种,所以二氯代物的结构有9种,故D 正确。
9.(2019·湖南岳阳高三一模)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碱式硫酸铁水解能产生Fe(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该温度下,(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大C.可用KSCN溶液检验(NH4)2Fe(SO4)2是否被氧化D.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答案 B解析碱式硫酸铁电离产生Fe3+,Fe3+能发生水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故A正确;(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小,所以FeSO4才能与(NH4)2SO4反应生成(NH4)2Fe(SO4)2,B 错误;KSCN溶液遇Fe2+溶液无现象,(NH4)2Fe(SO4)2若被氧化则生成Fe3+,KSCN溶液遇Fe3+溶液变红,C正确;NH4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D正确。
苏州五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9月考试高二化学(选修)第I卷(选择题,满分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区别CH4、CH2=CH2、CH≡CH的最简易方法是A. 分别通入溴水B. 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 分别在空气中点燃D. 分别通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答案】C【解析】【详解】A、乙烯、乙炔都能使溴水褪色,不能区分,A错误;B、乙烯、乙炔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区分,B错误;C、甲烷、乙烯、乙炔三种气体中碳的含量依次升高,燃烧产生的现象依次为:淡蓝色火焰;明亮火焰,带有黑烟;明亮火焰,带有浓烟,可以区分,C正确;D、三种气体均与碱石灰不反应,不能区分,D错误;答案选C。
2.下列有关氟氯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氟氯烃是一类含氟和氯的卤代烃B. 氟氯烃的化学性质稳定,有毒C. 氟氯烃大多无色、无臭、无毒D. 在平流层中,氟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烃分子中1个或者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得到的产物为卤代烃,故A正确;B.氟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氯原子从而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造成臭氧层空洞,使大量的紫外线照向大地,伤害地球上的生物,但无毒,故B错误;C.依据氟氯烃物理性质解答:大多数无色,无臭,无毒,故C正确;D.在平流层,氟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氯原子可引发损耗O3的循环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B。
【点睛】氟氯烃是一类含氟和氯的卤代烃,它化学性质稳定,大多无色、无臭、无毒,所以它被广泛应用于制冷业,但是释放到空气中的氟氯烃,可以到达大气平流层,并且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原子,从而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造成臭氧层空洞,使大量的紫外线照向大地,伤害地球上的生物。
3.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A. 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B. 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OH)C. 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D. 烯烃的官能团是双键【答案】B【解析】【详解】A.醇的官能团为羟基,如乙醇中含-OH,与烃基相连,故A正确;B.羧酸的官能团为羧基:-COOH,不是羟基,故B错误;C.酚的官能团是羟基,如苯酚中含酚-OH,与苯环直接相连,故C正确;D.烯烃的官能团是双键,如乙烯中存在碳碳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故选B。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3CH2OH能与水互溶B.NaCl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2.(6分)紫花前胡醇()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14H14O4B.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C.能够发生水解反应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3.(6分)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气体(杂质)方法A.SO2(H2S)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Cl2(HCl)通过饱和的食盐水C.N2(O2)通过灼热的铜丝网D.NO(NO2)通过氢氧化钠溶液A.A B.B C.C D.D4.(6分)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H3COI是反应中间体B.甲醇羰基化反应为CH3OH+CO═CH3CO2HC.反应过程中Rh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D.存在反应CH3OH+HI═CH3I+H2O5.(6分)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He )轰击金属原子X ,得到核素Y,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X+He →Y+n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B.X、Y均可形成三氯化物C.X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D.Y仅有一种含氧酸6.(6分)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
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
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乙烷、乙炔分子中碳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分别是1、3,则C20H32分子中碳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可能为()A.20 B.24 C.25 D.77【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烷烃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碳原子数减去1;若每减少2个H原子,则相当于碳碳间增加一对共用电子对,利用减少的H原子数目,再除以2可知增加的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烷烃C20H42分子中碳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19,则C20H32分子中碳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19+10×12=24,答案选B。
【点睛】明确每减少2个H原子,则相当于碳碳间增加一对共用电子对。
2.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CO2反应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反应的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钛氧键断裂会释放能量B.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C.使用TiO2作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CO2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 =2CO(g) + O2(g) ΔH= + 30 kJ/mol【答案】B【解析】【详解】A. 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过程①中钛氧键断裂会吸收能量,故A错误;D.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键能=焓变,CO2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 =2CO(g) + O2(g)ΔH=1598×2- 1072×2-496=+ 556 kJ/mol,故D错误。
3.化学品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医用防护口罩中熔喷布的生产原料主要是聚丙烯,聚丙烯的单体是丙烯B.“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C.用硝酸铵制备医用速冷冰袋是利用了硝酸铵溶于水快速吸热的性质D.75%的医用酒精常用于消毒,用95%的酒精消毒效果更好【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聚丙烯是由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的,A项正确;B.“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可以水解得到次氯酸,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B项正确;C.硝酸铵溶于水可以吸热,因此可以用作速冷冰袋,C项正确;D.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浓度太高或浓度太低都起不到杀菌效果,D项错误;答案选D。
天然药物1.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
吗啡分子中C、N、H的质量分数依次为:71.58%、4.91%、6.67%,其余是氧。
(1)通过计算得出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 (不超过300)____________________;吗啡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醋。
海洛因的相对分予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毒品一般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性的药品。
毒品是万恶之源。
回答下列问题:①每年的几月几日是世界禁毒日?②通常所说的三大毒品是指的什么③读下面一段文字:(摘自电视剧<<黑冰>>开场旁白)冰毒,即甲基苯丙胺,或甲基安非他明,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无刺激性气味。
联合国禁毒署专家指出:冰毒将逐步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滥用最为广泛、蔓延最为迅速、危害最为严重的毒品品种。
冰毒由哪些元素组成3.下列关于药物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于外敷消毒B.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没有毒副作用C.使用青霉素可直接静脉注射,不需进行皮肤敏感试验D.随着平价药房的开设,生病了都可以到药店自己买药服用,不用到医院就诊4.胆结石的形成原因分为两种,一种为无机钙型,一种为胆固醇型,前者需要手术治疗,后者则有人设计用甲基叔丁基醚制成针剂,注射病灶部位后,适时再将此处液体抽取出来,请回答:在用甲基叔丁基醚治疗胆固醇型结石的过程中,甲基叔丁基醚可使胆固醇型胆结石()A.溶解 B.变性 C.氧化 D.分解为气体5.吸烟有害健康,下列不属于烟草燃烧释放的烟雾中含有的有害物质的是()A.尼古丁 B.CO和醛类 C.SO2 D.苯并(a)芘6.(1)氢氧化铝是一种治疗胃酸(含盐酸)过多的药物,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苏州实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L1.0molL—1的H2SO4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 AB.273K、101kPa下,22.4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燃烧后,产物的分子总数一定为N A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D.1 mol Na与氧气完全反应得到Na2O与Na2O2的混合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N A【答案】D【解析】【详解】A. 1.0L1.0molL-1的H2SO4水溶液中含有水,氧原子数大于4N A,A错误;B. 273K、101kPa下,22.4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燃烧后,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分子总数大于N A,B错误;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没有体积,无法计算OH—的数目,C错误;D. 1 mol Na与氧气完全反应得到Na2O与Na2O2的混合物时,钠单质变为钠离子,转移1 mol电子,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N A,D正确;答案选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B.1 mol N2的质量是14 gC.标准状况下, 1 mol CO2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D.将4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A错误;B. 1mol N2的质量是=1mol×28g/mol=28g,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 mol CO2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40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体积1L是指溶剂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故D错误。
2019-2020学年A 佳教育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室温下,对于0.10mol•L ﹣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与AlCl 3溶液反应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Al 3++3OH ﹣═Al (OH )3↓ B .用HNO 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 C .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 (NH 4+)•c (OH ﹣)变大 D .1L0.1mol•L ﹣1的氨水中有6.02×1022个NH 4+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3243Al +3NH H O=Al OH +3NH ↓g ,故A 错误;B .含有弱根离子的盐,谁强谁显性,硝酸铵是强酸弱碱盐,所以其溶液呈酸性,故B 正确;C .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但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减小,所以()()+-4NH OH c c ⋅减小,故C 错误;D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氨水中部分电离,所以1L0.1mol ⋅L −1的氨水中+4NH 的数目小于6.02×1022,故D 错误; 故答案为:B 。
【点睛】对于稀释过程中,相关微粒浓度的变化分析需注意,稀释过程中,反应方程式中相关微粒的浓度一般情况均会减小,如CH 3COONa 溶液,溶液中主要存在反应:CH 3COONa+H 2O ƒCH 3COOH+NaOH ,稀释过程中,c(CH 3COO -)、c(CH 3COOH)、c(OH -)、c(Na +)均逐渐减小,非方程式中相关微粒一般结合相关常数进行分析。
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 .NH 32O /催化剂Δ−−−−−−→NO 22O H O,−−−−→HNO 3 B .浓盐酸2MnOΔ−−−→Cl 2石灰乳−−−−−→漂白粉 C .Al 2O 3HCl(aq)−−−−−→AlCl 3(aq) Δ−−→无水AlCl 3 D .葡萄糖酒化酶−−−−−→C 2H 5OH 2O /CuΔ−−−→CH 3CHO 【答案】C 【解析】 【分析】氨气的催化氧化会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与水反应得到硝酸;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氯化铝溶液受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的原子序数是B和D原子序数之和的1/4,C的原子半径在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甲和丙是D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乙和丁是B 元素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0.005 mol/L戊溶液的pH=2,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省略),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C、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原子个数比为1:2B.C、E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简单离子半径:D> C> B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E>A【答案】D【解析】【分析】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0.005mol/L戊溶液的pH=2,说明戊为二元强酸,则戊为硫酸,丙为SO3;甲和丙是D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甲为SO2,D为S元素,E为Cl元素;乙和丁是B元素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二氧化硫被乙氧化生成三氧化硫,可知乙为O3,丁为O2,则B为O元素;A的原子序数是B和D原子序数之和的14,A的原子序数为(8+16)×14=6,可知A为C元素;C的原子半径在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C为Na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C,B为O,C为Na,D为S,E为Cl。
A.C、D形成离子化合物Na2S,原子个数比为2:1,故A错误;B.C、E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水溶液呈中性,故B错误;C.一般而言,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硫离子半径最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钠离子半径小于氧离子,简单离子半径:D> B > C,故C错误;D.非金属性Cl>C,则E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大于A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把握图中转化关系、元素化合物知识来推断物质和元素为解答的关键。
本题的突破口为“0.005mol/L戊溶液的pH=2”。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离子半径比较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硫酸铁可用作净水剂B.碳酸钡可用作胃酸的中和剂C.碘酸钾可用作食盐的添加剂D.氢氧化铝可用作阻燃剂【答案】B【解析】【详解】A.硫酸铁中铁离子水解生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而净水,故A不符合题意;B.碳酸钡可用作胃酸的中和剂会生成溶于水的钡盐,使人中毒,故B符合题意;C.碘酸钾能给人体补充碘元素,碘酸钾也比较稳定,所以碘酸钾可用作加碘食盐的添加剂,故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铝分解吸收热量,且生成高熔点的氧化铝覆盖在表面,所以氢氧化铝常用作阻燃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治疗胃酸过多常用氢氧化铝或小苏打,不能使用碳酸钠,因碳酸钠水解程度较大,碱性较强,但需注意,一般具有胃穿孔或胃溃疡疾病不能使用小苏打,以防加重溃疡症状。
3.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锂离子电池开发的三位科学家。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反应式为Li x C6+Li1-x CoO2C6+LiCoO2(x<1)。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Li+由b极向a极迁移B.放电时,若转移0.02mol电子,石墨电极将减重0.14gC.充电时,a极接外电源的正极D.该废旧电池进行“充电处理”有利于锂在LiCoO2极回收【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锂离子电池的反应式为Li x C6+Li1-x CoO2C6+LiCoO2(x<1)可判断出,放电时Li元素化合价升高,Li x C6(可看作单质Li和C)作负极,Co元素化合价降低。
【详解】A.放电时是b极为负极,a极为正极,Li+由负极移向正极,即由b极移向a极,A正确;B.放电时石墨电极发生Li-e-= Li+,若转移0.02mol电子,则有0.02molLi参与反应,电极减重为0.02×7g mol=0.14g,B正确;C.充电时,原来的正极作阳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C正确;D.“充电处理”时,Li+在阴极得电子生成Li,石墨为阴极,故该废旧电池进行“充电处理”有利于锂在石墨极回收,D错误;答案选D。
【点睛】充电时为电解装置,电池的正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池的负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作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判断电极时可以通过判断电池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进行。
4.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A.C2H2B.CH4C.H2O D.NaOH【答案】A【解析】【详解】A.乙炔分子中,C与C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键,分子结构对称,属于非极性分子,A正确;B.甲烷分子中只含有C—H极性键,不含有非极性键,B错误;C.水分子中只合有H—O极性键,分子结构不对称,属于极性分子,C错误;D.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
5.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NH4Cl溶液与KOH溶液混合C.NH4HSO4溶液与少量NaOH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答案】C【解析】【详解】A. 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A错误;B. NH4Cl溶液与KOH溶液混合,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故B错误;C. NH4HSO4溶液与少量NaOH反应,只有氢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C正确;D. 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OH- + HCO3- =CO32-+ H2O,故D错误;故答案为C。
6.下表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假设: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分离晶体时,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NaNO3KNO3NaCl KCl10℃80.5 21.2 35.7 31.0100℃175 246 39.1 56.6用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硝酸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制取硝酸钾晶体,其流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①和②的实验过程中,都需要控制温度B.①实验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C.②实验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D.用95%的酒精洗涤所得的硝酸钾晶体比较好【答案】C【解析】【分析】由分离流程可知,因硝酸钠和氯化钾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在①的实验过程中,将硝酸钠和氯化钾加水溶解,蒸发浓缩,有NaCl析出,趁热过滤分离出氯化钠,将滤液冷却可使硝酸钾析出,以此来解答。
【详解】A. ①为蒸发浓缩,②为冷却结晶,均需要控制温度,故A正确;B. ①实验分离出NaCl,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故B正确;C. ②实验操作为冷却结晶,故C错误;D. 用95%的酒精洗涤所得的硝酸钾晶体比较好,可减少硝酸钾的溶解,故D正确;答案选C。
7.三种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B.Y的分子式为10162C H OC.由Y生成Z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D.Z的一氯代物有9种(不含立体异构)【答案】B【解析】【详解】A.X 的结构简式为,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结构中的非双键碳原子相当于乙烯基中的氢原子,则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A正确;B.Y 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式为C10H14O2,故B错误;C.由Y生成Z的反应为碳碳双键与氢气的加成,则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C正确;D.Z的等效氢原子有9种,则一氯代物有9种(不含立体异构),故D正确;故答案为B。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分别向相同浓度的ZnSO4溶液和溶液中通入足量H2S前者无现象,后者有黑色沉淀生成K sp(ZnS)< K sp(CuS)B 常温下,分别测等浓度的NaX溶液和Na2CO3溶液的pH前者pH小于后者酸性:HX >H2CO3C将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D 将表面附有黑色的Ag2S银器浸入盛有食盐水的铝质容器中黑色逐渐褪去银器为正极,Ag2S得电子生成单质银A.A B.B C.C D.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ZnSO4无现象,CuSO4生成黑色沉淀,ZnS的溶解度比CuS的大,因两者是相同类型的沉淀,则证明K sp(CuS)< K sp(ZnS),A项错误;B.测定盐溶液的pH,可比较HX、碳酸氢根离子的酸性,不能比较HX与碳酸的酸性,B项错误;C.铁离子具有强氧化性,Cu加入到铁离子中,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不会有固体产生,C项错误;D.铝比银活泼,将银器放入铝容器中,会形成原电池,活泼的铝做负极,失去电子,不活泼的氧化银做正极,得到电子,所以银器做正极,硫化银得电子,生成银单质,黑色会褪去,D项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侧重考查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所加试剂的顺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论学生在做实验时也要注意此类问题,化学实验探究和综合评价时,其操作要规范,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要多思考、多分析可能发生的情况。
9.通过下列反应不可能一步生成MgO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 2Mg+O2∆=2MgO属于化合反应,A不选;B. Mg(OH)2MgO+H2O属于分解反应,B不选;C. 复分解反应无法一步生成MgO,C选;D. 2Mg+CO 22MgO+C属于置换反应,D不选;答案选C。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D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Cu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亚铁,现象不合理,故A错误;B.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C,由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故B正确;C.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生成硝酸亚铁,则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合理,故C错误;D.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熔化后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现象不合理,故D错误;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