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绝句》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绝句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能够鉴赏和朗读简单的绝句。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绝句的定义和特点。
2.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鉴赏简单的绝句。
3.学生能够从课堂中吸取灵感,创造自己的小绝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学生“你们知道绝句是什么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详细讲解绝句的定义和特点,例如: - 绝句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短诗体,由四句组成。
- 绝句每一句字数固定,通常是五七五或七七的字数形式。
- 绝句通常表现出诗人对于事物的感悟和思考。
3. 鉴赏(2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简单的绝句,让学生逐句鉴赏和朗读,并对每一个绝句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讲解,例如:秋风载酒过中秋,吹散月下广场舞。
红日描画晨光色,绿叶添上三分墨。
晨起开窗看云海,解决工作最生态。
醉卧苏堤草色新,带着江南滋味醒。
指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每个绝句的情感色彩和想象力,感受诗歌的魅力。
4. 创作(20分钟)教师放一些简单明了的图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绝句。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学过的绝句形式,尝试创作自己的短诗。
5. 练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朗读和鉴赏绝句的技能。
例如,课堂支配练习或小组竞赛,让学生通过比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6. 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结合今天的学习,总结绝句的基本特点和要点,充分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绝句,并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运用鉴赏朗读、创作和课堂练习等方式,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和创造绝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同时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享受诗歌带来的文化魅力。
绝句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
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
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
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
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
数量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绝句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
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
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
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
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
数量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绝句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
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
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
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
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
数量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精选教材教案三篇《绝句》是一首写景小诗。
整首诗的字虽然不多,但这首诗字里行间透露着无穷的美。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精选教材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精选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诗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一)导入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学《绝句》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 泊(bó)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
“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
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
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绝句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
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
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1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
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
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
数量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绝句。
2.能够朗读、理解《绝句》诗句。
3.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语音练习:焦诗《绝句》。
2.阅读诗歌《绝句》。
3.理解诗句意境。
三、教学过程1.语音练习教师先朗读《绝句》诗句,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各个字的读音、音调、韵律,让学生注意情感的表达。
•学生跟读。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读音练习,注意各个字、词、句的读音和韵律。
•学生分小组朗读。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2.阅读诗歌教师先快速浏览整首诗歌,让学生感受整篇诗歌的整体氛围和主题。
•学生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学生单独阅读。
让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理解诗句意境教师通过讲授文化背景、诗人生平、诗歌结构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的诗句,并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生分小组鉴赏。
让学生分小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学生单独鉴赏。
让学生自己进行鉴赏,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四、教学评价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检测学生的语音、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检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是通过文化背景、诗人生平、诗歌结构等方面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的诗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主题,达到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该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的细节部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导语】杜甫,字⼦美,诗中常⾃称少陵野⽼。
原籍襄阳,举进⼠不第,漫游各地。
后居长安。
及安史之乱,乃逃⾄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
⼜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部员外郎,故世称杜⼯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
其诗显⽰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以沉郁为主。
有《杜⼯部集》。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
诗⼈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巧⽤数字⼊诗,“两”、“⼀”、“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
本诗的第⼀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是⼀唱⼀和式的对鸣,欢快⽽不嘈杂,热闹⽽不喧嚣。
第⼆句是“⼀⾏⽩鹭上青天”。
⽩贵鹭向蓝天飞去,从“⼀⾏”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上了⼀个“上”字,更显⽰了⽩鹭奋⼒⾼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千秋”⼀词是虚指,出于诗⼈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
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
“窗”中之景虽⼩,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
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船”。
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程“万⾥”,使⼈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难及。
“门”外之景也不⼤,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
前两句中“两个”、“⼀⾏”是实指,“黄鹂”与“⽩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描绘了⼀幅⾊彩明丽、清新动⼈的图画,表现出诗⼈此时闲适的⼼情。
后两句“千秋”与“万⾥”都是虚指,均出于诗⼈的想象,⽽诗的意境因此⽽幽远、开阔,⼜显⽰了诗⼈开阔的胸怀。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欣赏了西湖六月的美景,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诗圣”杜甫写的一首《绝句》,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古诗中如画的春天美景吧。
(板书课题:绝句)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
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字。
3.指读诗句。
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理解第1、2句。
(1)你们从诗句中读出了哪些景物?(黄鹂、柳树、白鹭、青天)(2)“鸣”是什么意思?(叫)“翠柳”指什么?(碧绿的柳树)(3)此时正是春天,想一想:诗人看到的会是一棵怎样的柳树?(引导背诵《咏柳》)2.齐读第二句诗,理解“行”“上青天”。
(行:行列。
上:飞上。
青天:蓝天。
)3.理解3、4句。
(展示图片,加强对词语的理解)(1)“窗含”是什么意思?(窗对着)“千秋雪”指什么?(终年不化的积雪)(2)“泊”是什么意思?(停泊靠岸)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5.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呢?(由近及远)6.结合插图想象说话,说说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美景,并体会诗人的心境。
(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同时也表达了对闲适、宁静的生活的向往。
)四、指导写字书写“绝、含、岭、吴”4个字。
1.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
学生找出自认为难写的字,并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含”和“岭”中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的上部是“今”,“岭”的右边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绝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
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
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
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
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
数量
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
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 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