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阅读活动:秋风-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秋风教案教案标题:《秋风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培养幼儿对秋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秋天的特点:天气变凉、叶子变黄、果实成熟等。
2. 秋天的风:秋风的特点、感受秋风的方式。
3. 秋天的活动:堆叶子、放风筝等。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秋天的树叶、水果等。
2. 风筝制作材料:纸、竹棍、彩色绳等。
3. 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调整:营造秋天的氛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交流:询问幼儿是否注意到了秋天的变化,如何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2. 展示秋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
2. 展示秋天的树叶和水果,让幼儿触摸、闻味、品尝等,感受秋天的气息和味道。
三、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外出,感受秋风的吹拂。
2. 教师与幼儿一起堆叶子,让幼儿体验秋天的乐趣。
四、拓展(1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简易风筝。
2. 教师引导幼儿在室外放风筝,感受秋风带来的乐趣。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总结秋天的特点。
2.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秋天的活动,培养对秋天的喜爱和好奇心。
教学延伸:1. 继续观察秋天的变化,记录并绘制秋天的景色。
2. 利用秋天的水果进行制作、品尝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秋天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2. 收集幼儿的作品和记录,评估他们对秋天的认知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2.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分享幼儿在学校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
《秋风》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秋风的特点,感受秋风带来的变化。
2.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观察秋风的特点,知道秋风带来的变化。
2.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颜色和画面表现秋风的特点。
2. 帮助幼儿用语言表达对秋风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秋风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画纸、画笔、颜色等绘画材料。
3. 准备有关秋风的诗歌、故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幼儿观察秋风的特点,让幼儿感受秋风带来的变化。
2. 基本部分:a. 讲解秋风的特点,让幼儿了解秋风的作用。
b. 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秋风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c. 分享幼儿的绘画作品,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秋风的感受。
3. 拓展部分:a. 朗读有关秋风的诗歌、故事,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秋风的魅力。
b. 组织幼儿进行有关秋风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秋风带来的快乐。
c. 让幼儿谈谈对秋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秋风的图片、故事等资料,加深对秋风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对秋风特点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关注幼儿在分享自己对秋风感受时的表达,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评估幼儿参与有关秋风游戏的态度和行为,了解幼儿对秋风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秋游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秋风拂面的感觉,观察秋天的景色变化。
2. 让幼儿家长参与制作有关秋风的亲子手工,增进亲子间的互动。
3. 在班级开展“秋风知多少”主题分享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对秋风的了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绘画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个人喜好,引导幼儿用恰当的颜色和画面表现秋风特点。
幼儿园《秋风》教案课程背景《秋风》是幼儿园音乐课程中的一首经典民歌,以其简单明了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深受幼儿喜爱。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幼儿园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培养幼儿在音乐领域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也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秋风》的旋律和歌词;2.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征;3.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唱歌技巧。
能力目标1.能准确地表达《秋风》的节奏和旋律;2.能够理解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唱《秋风》。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2.提升幼儿的个人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歌曲1.老师向幼儿介绍《秋风》这首经典民歌,并简单阐述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老师和幼儿一起唱一遍歌曲,让幼儿初步感知乐曲的旋律和歌词。
第二步:教授歌词1.老师向幼儿逐字逐句地教授歌曲的歌词,让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2.老师可以采用整段式、逐句式、反复歌唱等方式教授歌词。
第三步:示范唱歌1.老师先唱几个小节,让幼儿跟着唱;2.渐渐加长唱歌的长度,直到唱完整首歌;3.鼓励幼儿多多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表情。
第四步:加强练习1.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两个小组,进行分组合唱;2.鼓励幼儿彼此互动,合作唱歌。
第五步:评估成果1.教师让幼儿表演《秋风》,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2.让幼儿倾听并理解其他同学的演唱,鼓励幼儿多多表达感受和意见。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秋风》的教学,幼儿能够充分感知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民歌的魅力。
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合作,幼儿逐渐提升了自身的表达和合作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大班语言儿歌《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风”这个物理词在生活中的表现和作用;2.学习《秋风》这首儿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准备1.大班儿童;2.《秋风》儿歌录音;3.黄桂、金丝、小球等自然物品;4.讲解材料。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拿着一个黄桂,让幼儿品尝其香味,并引导幼儿感受秋天。
然后让幼儿观察、听、感受“秋风”的表现。
2. 歌曲欣赏放《秋风》儿歌录音,让幼儿跟着歌曲节奏摆动身体,感受歌曲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3. 歌曲教唱教师先唱一遍整首歌曲,再以句为单位,教给幼儿歌词和唱腔,并带领幼儿跟唱。
4. 展示请幼儿四五人一组,选择一种自然物品,如黄桂、金丝、小球等,模仿“秋风”的声音或动作,小组之间互相展示。
5. 游戏活动在风吹树叶、草地上“跑”等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不同风力的感觉,感受秋风对自然的影响。
6. 总结请幼儿总结哪些自然物品能够受到秋风的影响,秋风又有哪些表现形式,巩固幼儿对秋风的感知和理解。
四、教学要求1.对于音乐教育活动,幼儿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很重要,教师能够利用各种方式让幼儿参与其中;2.可在教学中使用丰富的声音、动作资源,帮助幼儿加深对儿歌中节奏和情感主题的理解;3.能够及时关注和指导幼儿的反应,促进幼儿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贴近和热爱。
五、教学评估从幼儿的积极参与度、活动表现、对秋风的认知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给予赞美和肯定,鼓励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更好。
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他们在后续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提高。
六、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对于秋风这个物理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于音乐和自然环境的理解,帮助幼儿积极感受秋天的美好。
《秋风》教案(优秀3篇)《秋风》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
2、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1、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
2、创作背景的介绍和诗歌意境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对联,导入正课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生澜。
诗圣杜甫笔下记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作品有哪些?《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春望》等,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要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简介创作背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
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
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三、朗读训练1、学生自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2、朗读方法指导①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②韵脚读出延长音;③以手指轻击大腿示拍子配合节奏法;④边读边想象画面法。
3、进行朗读比赛四、整体感知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明确:1、描写了四幅画面:秋风怒号图、群童抱茅图、娇儿恶卧图、遥望广厦图。
2、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五、感受秋天1、先找出文中描写秋天的相关句子,然后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并感受其特征。
2、把你所想象的场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提示:围绕秋天狂风肆虐、乌云密布、大雨如麻、凄凉肃杀的特征展开想象。
六、走进草堂1、走进草堂看到了怎样的情形?找出描写的语句并感受其特征。
2、请位同学给我们当回导游,带我们去参观当时的草堂。
提示:草堂是一贫如洗的凄伤之地。
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摆设极其简陋、棉絮破旧不堪。
七、走近杜甫把你想象中的诗人情形描述一下。
提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外貌和表情入手描述。
幼儿园秋风教案
主题:秋风教案
目标:通过秋风教案的设计,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言语表达能力。
一、教学准备
1. 教学内容: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教具:幼儿故事书《小白兔和奶奶》、干叶子、纸板、彩笔、秋天的图片。
3. 学习资源:幼儿歌曲《秋天的风》、视频资源《秋天的变化》。
二、教学步骤
1. 导入:播放歌曲《秋天的风》。
2.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a. 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秋天的特点(落叶、凉爽、果实成熟等)。
b. 通过视频资源《秋天的变化》,观看并讨论秋天的变化。
c. 阅读幼儿故事书《小白兔和奶奶》,让幼儿了解小白兔和
奶奶在秋天里的生活。
3. 手工活动:制作秋天的树叶拼贴画
a. 取出纸板和彩笔,让幼儿画出秋天的树枝。
b. 分发干叶子给幼儿,引导幼儿将干叶子粘贴在树枝上,完
成树叶拼贴画。
4. 游戏活动:躲风游戏
a. 教师将一片干叶子放置在教室中央,让幼儿围成一个圈。
b. 吹响口哨,幼儿开始跳跃,尽量避开干叶子。
c. 吹哨停止,幼儿尽量躲在干叶子上,不被风吹走。
d.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游戏中。
5. 小结:与幼儿总结秋天的特点和变化,让幼儿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秋天。
三、课后延伸
1.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秋天的美术创作活动,绘制秋天的风景。
2. 教师组织幼儿观察周围的植物和自然景物,让幼儿记录秋天的变化,形成观察记录本。
3. 教师利用家长的配合,邀请幼儿带来秋天的自然物品(如树叶、果实等),与幼儿一起进行秋天自然物品展示活动。
幼儿园大班诗歌教案:秋风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季的特征:天气、景色、植物等。
2.培养幼儿爱玩、爱学、爱动手的良好习惯。
3.启发幼儿对自然景象的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形象化地感受秋风带来的美好事物。
4.培养幼儿使用声音表达情绪的能力。
5.发展幼儿的感知、语言、思维、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运用的汉字及情感表达。
2.难点:培养幼儿感性认识到秋风带来的美好事物。
三、教学内容1.秋风渐渐吹来,空中飘着黄叶和笑声。
2.树上的小鸟哭着飞走了,北风快快的追着他。
3.彩虹的颜色变得深沉,花儿躲进小屋里。
4.桂花香翻遍天涯,秋风吹落满地花。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做一个小技巧:“风中追鸟”。
教师先让幼儿看一只小鸟,告诉幼儿这只鸟喜欢玩捉追游戏,喜欢在秋风中飞翔,突然飞起来,远远看见它在云彩中,就像一朵可爱的白云。
教师说:“我们也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鸟的叫声,并跑起来模仿飞行的姿势。
同时,教师在台上模仿追鸟的情景。
2.诗歌欣赏(10分钟)教师用语音、肢体语言表现诗歌中的景象,引导幼儿聆听、感受。
然后请幼儿跟随教师朗读诗歌,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氛围。
3.诗歌分析(15分钟)(1)教师将第一句诗歌:“秋风渐渐吹来,空中飘着黄叶和笑声。
”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幼儿仔细看,了解诗歌中的文字、词语及意义。
(2)教师重点讲解“彩虹的颜色变得深沉,花儿躲进小屋里。
”这句话表示秋天来了,彩虹变深了,花儿也躲在小屋里过冬了。
这样的寓意是什么?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讲解“桂花香翻遍天涯,秋风吹落满地花。
”这句话让幼儿领悟到秋天虽然凉爽,但仍然有很多花香。
4.创意制作(30分钟)教师分发彩纸、颜料、贴纸等材料,让每名幼儿制作一张秋天的明信片,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美好祝福。
5.诗歌表演(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排练诗歌表演,将刚刚学习的诗歌通过身体语言、眼神表情、音量、节奏等方式表现出来。
秋风活动一:秋风活动目标:1、乐与同伴一起念儿歌2、知道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并从树上纷纷飘落下来活动准备:图片、活动前带孩子捡落叶并选用一些装入盒子里。
活动过程:1、“咦,谁在盒子里哭呀?”让孩子猜猜后打开盒子,让孩子自由发表意见。
2、树叶哭着告诉小朋友:“秋天来了,秋风爷爷吹呀吹,把我身上的水分吹干了,我的绿衣服也慢慢变成了黄色,秋风爷爷再一吹,我没办法,只好从树上飘落下来。
”3、教师将树叶拿在手上,边示范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两遍。
4、和孩子们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数遍。
对于能力差的孩子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教师小结。
提示与建议:课后有时间可带孩子一起到大树下,边念儿歌边捡落叶,巩固所学内容。
爱护小手活动目标: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重点难点:知道哪些东西尖利不能玩活动准备:手受伤的小熊玩具活动过程:1、出示小熊玩具,通过故事导入:“今天小熊在玩的时候可不小心了,弄伤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讨论:(1)这个小熊的手怎么啦?(出血了)(2)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剪刀等。
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
)(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
(平时不玩剪刀、小刀、针、玻璃片、铁片等尖利的东西。
)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
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活动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小熊(或自己)受了伤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2)手受伤了怎么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幼儿园古诗秋风教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教授古诗《秋风》的内容和意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学素养与文化素养,以提升幼儿的美育和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简介
《秋风》是唐代杜甫的诗作,全诗四十字,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和自然之美,以及人们对秋天的感慨。
2. 教学重点
全诗内容、抒情手法、感悟意境。
3. 教学难点
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教授、学生模仿、竞赛等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古诗的认知。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教师可以先放一段秋天的美景画面,引导幼儿谈论秋天的美好及感受。
2. 教学过程
1.音讯体验:让幼儿听诵全文。
2.感性理解:通过图片等感性方式,让幼儿体会诗歌内容。
3.较深的理解:教师讲解并示范古诗的韵部和平仄,并让幼儿学习韵脚
和句式。
4.配合练习:幼儿分小组朗诵古诗,并掌握韵律、词语和意境。
5.创意扩展:幼儿自由创作诗歌,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6.知识检测:点名朗诵《秋风》,并打分。
3. 结束
结课后,教师可以随机邀请几位幼儿朗诵刚刚学习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
教师根据幼儿表现和进步情况进行评价,以及家长的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估。
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教学纪实中,以便今后的教学改进。
大班阅读活动:秋风
大班阅读活动秋风
活动目标
1理解散诗的内容,感受散诗的优美意境。
2能用“是谁把(让)”的句式小组合作,仿编儿歌,表达秋天的有关特征,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散诗。
2幼儿已有外出找秋天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感受秋天的变化。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秋风仙子,我有很厉害的魔法哦!想见识一下吗?在展示魔法前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小密,我的魔法只有在秋天才有用哦!(播放)
(2)提问我要施展魔法了,你们看秋风仙子施了哪些魔法呢?(播放完前四句诗歌内容的图片后,引导幼儿分别回忆大地、大树、燕子等在夏天里的景象,感知秋天里景色的变化。
幼儿说到那一句,老师播放那一句的图片。
)
(3)小结秋天到了,花瓣被秋风吹落了,大地不再是绿色,慢慢变黄了,大树也不再是绿油油的了,脱去了绿色的衣服,春天从南方飞的小燕子飞回南方去了。
秋风吹在身上感觉凉凉的,但是有些植物可不怕寒凉,你们猜猜看会有谁呢?
2欣赏诗歌,感受散诗的优美意境。
(1)听一听。
师我这边还有一首跟秋风有关的诗歌呢,我们听一听吧?(师配乐朗诵诗歌,一边朗诵,一边播放。
)
(2)读一读。
师这么好听的诗歌,你们一定想跟我一起读一读,你们准备好了吗?(一边播放PPT,一边读诗歌。
)
(3)演一演。
师仙子又要施魔法了,“呼”现在,你们都有了魔法,请你们变成诗歌里的花瓣、大树、燕子、菊花你演的是什么呀,请你摆好造型,我们一起说一说诗歌,演一演诗歌。
(让幼儿用肢体表示“吹落”“脱下”“飞回”等动作,先个别表演再集体表演,没有表演的小朋友朗诵该句诗歌内容。
先个别再集体,播放背景音乐。
3拓展经验,仿编儿歌。
仿一仿、说一说
师你们想一想,秋天里还有哪些植物会发生变化呢?你们可以和你旁边的伙伴讨论一下,待会我会邀请你们和大家分享你们的想法。
师请小朋友们把你想到的内容用诗歌里“是谁把(让)”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幼儿说,教师用简笔画画出。
)我们一起把大家编出的诗歌朗诵一下吧。
师你们的魔法真厉害,让这么多秋天的植物都变了样,后别忘了把你们的发现与你们的好朋友分享哦。
附诗歌
是谁把花瓣片片吹落?
是谁把大地变得金黄?
是谁让大树脱下绿衣裳?
是谁让燕子飞向南方?
啊,原是秋风吹了。
秋风吹呀吹,吹的它们都变了样。
只有勇敢的菊花迎着秋风开放,
只有苍翠的老松树顶着秋风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