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声声慢》这首诗;(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声声慢》;(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与背诵;2. 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层含义解读;2. 李清照词风特点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声声慢》全文及其注释;3. 李清照生平介绍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清照诗词,如《如梦令》、《武陵春》等;(2)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理解诗句大意;(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句的深层含义,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义;(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词风(1)分析《声声慢》中的词风特点,如婉约、柔情、含蓄等;(2)让学生举例其他李清照的词作品,欣赏其词风。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声声慢》的情感体验,感受诗中的哀愁情绪;(2)教师引导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背诵和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声声慢》;(2)课后阅读其他李清照的词作品,了解其词风。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组织学生阅读其他描写孤独、哀愁的诗词,如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铃》等,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自的艺术特色。
2. 现代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孤独、哀愁为主题的现代诗或散文,分享创作心得,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句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使学生了解宋代词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学会分析词的形式和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词语解释:重点掌握生僻词和成语的解释,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等。
2. 词牌特点:《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3. 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意境,感受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分析词的形式如何表现词的内容。
2. 词人的情感: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感受词人的孤独和忧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声声慢》,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学习。
2. 朗读:学生朗读《声声慢》,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教师讲解词中的生僻词和成语,解释词牌特点。
4.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理解词的意境。
5. 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解读词人的内心世界。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拓展:引导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练习题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词作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声声慢》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2. 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3. 教学目标: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是否需要调整。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涉及教材的诗词欣赏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声声慢》的背景介绍、词牌特点、诗句解析、意境把握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 掌握诗句的解析方法,深入领会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句意境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诗句解析、背景了解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以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技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主要内容:李清照生平简介《声声慢》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句解析方法,分析《声声慢》中的两句诗句。
请从《声声慢》中选取一个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 答案:解析示例: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字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
修辞手法示例:拟人。
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
(2)理解《声声慢》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无奈,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典故和寓意。
(2)作者生平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声声慢》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声声慢》。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李清照的生平背景。
(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声声慢》的初步印象。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声声慢》。
(2)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字词和句子。
(2)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讨论与分享(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典故和寓意。
(2)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声声慢》,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位于教材第七章第二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声慢》的词牌、背景、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详细解读诗句,品味李清照的词作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掌握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李清照词作的情感魅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声声慢》词牌的理解,以及对诗句中情感内涵的把握。
重点:诗句的艺术特色分析,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背景介绍: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声声慢》的背景。
3.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词牌特点,探讨诗句中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中的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声慢》2. 板书内容:a. 词牌特点b. 艺术特色c. 情感表达d.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声声慢》中的词牌特点。
b.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c. 仿写一首以《声声慢》为词牌的词。
2. 答案:a. 《声声慢》词牌特点:七言律诗,上下片各四句,共八句。
b.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仗等。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情感的理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2. 拓展延伸:a. 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对比分析。
b. 探讨古典诗词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c.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词牌特点与背景介绍。
2. 教学目标中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清照声声慢教案李清照声声慢教案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声声慢李清照教案声声慢李清照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李清照《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李清照《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婉约派2、朗读3、理解该词,体验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词体验情感品味语言教学过程预设:导入:人字是一个象形字,演变到今天,你们猜想为什么会上尖下大?(学生言说)其实对人的认识,古人达到很深的高度,老子有过“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认识;《易经》把“三才”作为其结构的框架,而“三才”就是指天地人。
人处于天地之间,与天地息息相关。
现在我们要从课文读一个活在北宋南宋之间的李清照,该如何解读?(学生言说)(教师总结)我们就围绕“天、地、人”三个字学习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慢词《声声慢》。
感受思悟体验:一、读“天”1、朗读词2、寻找与“天”有关的内容。
乍暖还寒时候黄昏秋天(黄花)晚||风细雨3、学生活动,交流4、教师指导,共同明确二、读“地”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雁 ||窗儿三、读“人”1、人的活动寻寻觅觅三杯两盏淡酒有谁堪摘守着窗儿2、人的所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难将息怎敌正伤心独怎一个愁字了得3、人的性别、身份、经历?联系背景资料四:想象体验情境五、把握主旨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六、品味语言: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触景生情)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移情入景)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寓情于景)参考:用酒消愁是不顶事的,只能更增愁苦。
“雁过也"三句,是说南来秋雁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这信寄给谁?想想只有"伤心”。
【导语】《声声慢》这⾸词⽣动形象地表现了⼀个饱经离乱的妇⼥在⼀个秋⽇黄昏的真实⽣活感受。
全词就抒写⼀个“愁”字,从不同⾓度反复描写渲染,充分地表现出词⼈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感觉哀愁满纸。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设计理念】 全⾯贯彻“学引⽤清”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学习⽬标统筹下,学⽣先⾃主学习,再在教师及时、⾼效的引导下,师⽣、⽣⽣充分互动,完成课堂学习⽬标,并达到学以致⽤的⽬的,实现学⽣多⽅⾯能⼒的展⽰和培养,并检测出学习⽬标的实现程度。
【教学⽬标】 1、反复诵读,直⾄背诵全词 2、捕捉意象,品味语⾔,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捕捉意象,品味词作语⾔,体会词作蕴涵的词⼈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 1、赏析开篇14个叠字的妙⽤。
2、体会作者因国破家亡⽽孀居沦落的的凄苦⼼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齐诵《醉花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同样是写愁,她的后期作品则蕴含了更为深⼴的愁思。
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习凝结了她万般愁情且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温故知新;简洁导⼊,设置情境。
) ⼆、展⽰学习⽬标 1、反复诵读,直⾄背诵全词 2、捕捉意象,品味语⾔,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标,引起学习意向) 三、⾛进⽂本、品读鉴赏 (⼀)诵读感知,读出情感 出⽰⾃学指导(⼀):放声⾃由诵读,并思考:请⽤⼀个字来概括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并找出词作中直接抒情的词句。
提⽰:放声朗读,读出情感和滋味。
期待你五分钟后的精彩展⽰与回答。
个读展⽰后,回答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以朗诵为起点,通过⾃由诵读、个读展⽰等形式,整体感知,熟读⽂本。
从⾃学内容、学法指导、时间限制三个⽅⾯设置的⾃学指导,明确了⾃学的⽅向。
) (⼆)品读叠词,赏析⼊愁。
出⽰⾃学指导(⼆):⾸句直接抒情,能否把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或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呢? 提⽰:可以读⼀读进⾏⽐较、品味。
李清照古诗词《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声声慢》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孤独、忧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2.1 诗句的理解: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韵律,体会诗人的创作特点。
2.2 诗词鉴赏:学会从形式、内容、主题等方面鉴赏古典诗词。
三、教学难点3.1 诗中意象的理解: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具象和抽象意象,领会其寓意。
3.2 韵律的把握:分析诗的韵脚、节奏,理解其音乐美。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收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相关诗词,制作课件。
4.2 学生准备:预习《声声慢》,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声声慢》,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5.3 课堂讲解分析诗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5.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5.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5.6 作业布置5.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的内容和鉴赏方法。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对比分析:将《声声慢》与李清照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创作风格的变化。
6.2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6.3 绘画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进行绘画创作,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七、评价方式7.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7.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7.3 诗歌朗诵:评价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
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前五分钟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幻灯片1)
三、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点绛唇》(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幻灯片2和幻灯片3)
从《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
明确:开朗活泼快乐
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绛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幻灯片4)。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四、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
五、整体感知
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幻灯片5)
六、诗歌赏析——如何写愁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
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
(一)怎样入愁
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幻灯片6)
(二)赏意象品愁情(幻灯片7)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
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
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
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
(学生: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
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幻灯片8)
①小组交流探讨(前后四个人为一小组)
②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
探讨明确:
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幻灯片9)
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渲染愁情(幻灯片10)
雁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幻灯片11)
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幻灯片12)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幻灯片13)
细雨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哀伤﹑愁丝的象征(幻灯片14)
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
(幻灯片15)
酒:愁文化风:渲染愁情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
黄花:憔悴的容颜梧桐:牵愁惹恨雨:哀伤愁丝
2、作者的心情不同,相同意象会传递不同的情感。
(幻灯片16)
黄花战地黄花分外香
雁长空雁叫霜晨月
3、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幻灯片17)
淡酒秋风
过雁黄花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
梧桐细雨
(三)为何生愁(幻灯片18)
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幻灯片19)
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
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幻灯片20)
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相思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
七、写作练习——我为清照写碑文(幻灯片21)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
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
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八、结束语(幻灯片22)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