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3周
- 格式:ppt
- 大小:214.50 KB
- 文档页数:12
四年级数学奥数培训资料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化规律(一)第10讲变化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四年级数学奥数培训资料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四年级金牌奥数举一反三四年级金牌奥举一反三目录1、高斯求和2、整数加减计算技巧3、乘除的巧算4、四则运算的关系5、按规律填数6、图形计数7、数的整除性 8、整数的估算9、算式谜 10、巧填运算符号11、巧求周长 12、巧求面积13、图形的割拼 14、幻方和数阵(一)15、平均数问题 16、和倍问题17、差倍问题 18、和差问题能力测评(一) 19、有趣的数字问题20、还原问题 21、应用题(一)22、应用题(二) 23、应用题(三)24、列举法 25、相遇问题26、方阵问题 27、植树问题28、有趣的数阵 29、年龄问题30、行程问题 31、火车过桥32、追及问题 33、盈亏问题34、逻辑推理 35、开放题能力测评(二)高斯求和1.计算1+2+3+…+49+50的和2.计算 1+3+5+7+…+97+99的和3.1+5+9+…+33+374.5+10+15+…+90+95+1005.丹丹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单词,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会1个,最后一天学会了26个。
丹丹在这些天中共学会了多少个单词?6.一个数的首项是5,末项是97,公差是4,这个等差数列的和是多少?7.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最上面有4根,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多1根,最下层有33根。
这堆圆木共有几层?一共有多少根?8.银兴电影院共有座位630个,已知第一排有座位18个,最后一排有52个,而且每相邻两排相差的座位数相等,那么相邻的两排相差多少个座位?9.(7+9+11+...+25)—(5+7+9+ (23)10.(1+3+5+...+2001) —(2+4+6+ (2000)11.1+2-3+4+5-6+7+8-9+…+58+59-6012.100以内所有加5后是6的倍数的数的和是多少?13.在1~400中,所有不是9的倍数的数之和是多少?14.6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998,这6个数分别是几?四年级整数加减计算技巧1.729+54+2712.147+369+353+1313.32+81+23+19+684.8376+2538+7462+16245.3879+10375+4936+2121+50646.4325+3678+3974+4322+6026+56757.673+2888.997+9979+1249.574+289+399+42+287+50110.计算899998+89998+8998+898+8811.计算799999+79999+7999+799+7912.计算19998+39996+49995+6999613. 1000 - 64 -23614. 4325 - 1347 -32515、3294-326+106-7415. 1625-(325-198)16. 16633+(4367-706)17. 3896-439-56118. 8374-(374+2897)19. 7358-(1358-483)20. 8746-3874+187421. 3857-2896+5764-2104-6764+414322.计算:205+203+198+204+199+202+200+198+19923.计算:78+83+76+85+79+80+81+7824.计算:1032+1028+1033+1031+1029+1027+1030四年级乘除巧算1.25×91×42.8×79×1253.16×1254.25×13×32×1255.4004×256.248×68-15×248+248×477.63×81+81×378.42×29-18×42-21×29.153×46+71×54+82×5410.543×36+117×36+660×6411.42000÷125÷812.45000÷8÷12513.5700÷(19×15)14.4128÷(1032÷42)15.1440×976÷48816.666×66617.9999×2222+3333×333418.19999+9999×999919.(1+67+78)×(67+78+89)-(1+67+78+89)×(67+78)20.(1+12+23)×(12+23+34)-(1+12+23+34)×(12+23)21.(36+24+17)×(21+32+1)-(21+32)×(1+36+24+17)四年级四则运算的关系1.某数比甲数大15,比乙数小3,甲数比乙数小多少?2.甲乙两数之和比甲数大19,比乙数打98,甲乙两数之和是多少?3.已知大小两数之和是364,并且大数去掉个位数之后就等于小数,大数是多少?4.一个数除以4,李玲在计算时把除号看成了减号,得到的结果是28,正确的商是多少?5.一个数加14,小红在计算时把加号当成了乘号,得到的结果是266,正确的结果是多少?6.一个数乘以6再除以5,亮亮在计算时错误地看成除以6再乘以5,结果得数是75,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7.两数相乘,若被乘数增加14,乘数不变,积增加168,若乘数增加14,被乘数不变,积增加420。
目录♦第一讲找规律(一) (2)♦第二讲找规律(二) (5)♦第三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一) (8)♦第四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二) (11)♦第五讲算式谜(一) (14)♦第六讲算式谜(二) (17)♦第七讲植树问题(一) (19)♦第八讲植树问题(二) (22)♦能力测试(一)25♦第九讲和差问题(一)28♦第十讲和倍问题(一)31♦第十一讲和倍问题(二)33♦第十二讲差倍问题35♦第十三讲年龄问题(一)38♦第十四讲年龄问题(二)41♦第十五讲还原问题(一)43♦第十六讲还原问题(二)45♦能力测试(二)48♦第17讲周期问题(一)................... 20.♦♦第18讲周期问题(二) (7)1♦第19讲假设问题(一) (12)23第一讲找规律(一)事物的发展中有规律的,只有认为观察事物,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数学竞赛中,常常出现按规律填数的题 目 找规律的方法是根据已知数的前后(可上下)之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求得相应 的数。
例题与方法例1. 请找出下列各组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 1, 5, 9,13, ( ), 21, 25。
(2) 3, 6, 12, 24, ( ), 96, 192。
(3) 1, 4, 9, 16, 25, ( ), 49, 64, 81。
(4) 2, 3, 5, 8, 12, 17, ( ), 30, 38。
第20讲 假设问题(二:第21讲 计数问题(一)第22讲 计数问题(二)第23讲 容斥问题(一:第24讲 容斥问题(二:能力测试 () .…第25讲 行程问题(一)第26讲 行程问题(二)第27讲 平均数问题第28讲 推理问题(一)第29讲 推理问题(二)第30讲 巧算(一)第31讲 巧算(二)第32讲 巧算(二) . 第33讲 巧算(三) . 第34讲 等量代换 . 第35讲 拼拼算算 . 能力测试 (二) ..........16 (17) (19) (23) (26)•• (26) (28) (31) (35) (37) (39) (40) (45) (45) (45)•• (45)•• (45) (63)。
第十三讲周期问题[知识概述]我们知道,一年有12个月,从一月开始,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每周有七天,从星期一开始,星期二......-星期天。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类似这样重复出现的现象,一.些数、图形的变化也是周而复始地循环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规律性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解答这类题目只有找到规律,才能获得正确的解法.叶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按定的规律不断重复的现象。
如,人的生肖总是按照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星期都是以七天(星期一.至星期日)为一个循环不断重复出现....在数学问题中也会常碰到一些和重复出现有关的问题,这就是周期问题。
像上面的人的生肖就是以12种属相为一个周期,星期是以7天为一个周期。
再如有一组数:3,4,5,6,3.4,5,6,3,4,5,6.....这是以4个数(3,4,5,6)为一个周期。
在解决周期问题时,要能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也就是要找出循环的固定数,然后用总个数除以这个固定数,只要分析它的余数就可以了。
例如,1991年1月1日是星期二,那么1992年1月1日是星期几?从1991年1月1日到1992年1月1日正好是经过一.年的时间,1991年是平年,有365天。
而每个星期的周期数是7天。
365÷ 7= 52.....1,也就是经过了52个循环,还余1天,如果正好是52个循环,则回到星期二,还余1天,那么往后再算一天,就是星期三。
用总个数除以周期的循环固定数的个数,如果正好能整除,最后一个数就是每个循环的最后一个数。
如果有余数,余几就从循环的第-个数开始往下数到第几。
例题精学例1 ●●○●●○●●○.....上面黑、白两色小球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着,其中第80个是( )。
[思路分析]仔细观察图中球的排列,不难发现球的排列规律是:2 个黑球,1个白球;2个黑球,1个白.....也就是按“2个黑球,1个白球”的次序循环出现,因此,这道题的周期为3(2个黑球和1个白球)。
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例1、你能找出下面每组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根据发现的规律,算出每组第20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1)□△□△□△□△……(2)□△△□△△□△△……1、□□△△□□△△□□△△……第28个图形是什么?2、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第2001个字是什么字?3、公园门口挂了一排彩灯泡按“二红三黄四蓝”重复排列,第63只灯泡是什么颜色?第112只呢?例2、有一列数,按5、6、2、4、5、6、2、4…排列。
(1)第129个数是多少?(2)这129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1、有一列数:1,4,2,8,5,7,1,4,2,8,5,7…(1)第58个数是多少?(2)这58个数的和是多少?2、小青把积存下来的硬币按先四个1分,再三个2分,最后两个5分这样的顺序一直往下排。
(1)他排到第111个是几分硬币?(2)这111个硬币加起来是多少元钱?3、河岸上种了100棵桃树,第一棵是蟠桃,后面两棵是水蜜桃,再后面三棵是大青桃。
接下去一直这样排列。
第100棵是什么桃树?三种树各有多少棵?例3、假设所有的自然数排列起来,如下所示39应该排在哪个字母下面?88应该排在哪个字母下面?A B C D1 2 3 45 6 7 89…1、有a、b、c三条直线,从a线开始,从1起依次在三条直线上写数(如下图),22、59、2001各在哪一条线上?2、假设所有自然数如下图排列起来,36、43、78、2000应分别排在哪个字母下面?A B C D1 2 3 48 7 6 59 10 11 12…3、2001个学生按下列方法编号排成五列:一二三四五1 2 3 4 59 8 7 610 11 12 1317 16 15 14…问:最后一个学生应该排在第几列?例4、1991年1月1日是星期二,(1)该月的22日是星期几?该月28日是星期几?(2)1994年1月1日是星期几?数6天,28日是星期一。
1、1990年9月22日是星期六,1991年元旦是星期几?2、1989年12月5日是星期二,那么再过10年的12月5日是星期几?3、1996年8月1日是星期四,1996年的元旦是星期几?例5、我国农历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种动物按顺序轮流代表年号,例如,第一年如果属鼠年,第二年就属牛年,第三年就是虎年…。
四年级:第一讲算式之谜(略)第二讲:简单应用举一反三(1-8)举一反三1(1)食堂买来300千克大米,已经吃了85千克,剩下的要在5天内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大米?向阳小学四(3)班有男生25人,女生18人。
在为灾区捐款的活动中,共捐款946元,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举一反三2“夫妻肺片”是一道四川名菜,主要选料有牛肉,牛肚和牛百叶。
牛肉每千克18元,牛肚每千克26元,牛百叶每千克25元,如果取同样的重量混合成“夫妻肺片”每千克多少元?商场把每千克15的薄饼和每千克12元的脆心菜混合在一起出售,如果1千克薄饼混合2千克脆心菜,混合后的售价是多少元?举一反三3李伯伯家养了218只山羊和78只绵羊,还养了37头奶牛。
李伯伯家养羊的只数是牛的几倍?公园里有松树25棵,柏树77棵,松树和柏树的总数是杨树的2倍,杨树有多少棵?举一反三4游泳池的面积是4000平方米,长是80米,宽是多少米?市民广场的一块长方形花圃的面积是90平方米,长是15米,现在将长延长了5米。
面积变成了多少平方米?举一反三5从学校到图书馆要走12分钟,以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电影院一共要走多少分钟?从图书馆到电影院又要走多少分钟?图书馆840米 490米学校电影院980米张师傅用15分钟做了450个零件,照这样的速度,如果他再做20分钟,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零件?如果做900个零件需要多少分钟?举一反三6学校买了3箱排球,每箱10个,已知每个排球2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食堂买来一批大米,如果每天吃24千克,够吃10天,如果每天吃20千克,这批大米能吃多少天?举一反三7校篮球队买来24个篮球,一共用去960元。
平均每个篮球多少元?如果集中购买可以享受半价优惠,用960元可以买到多少个篮球?校运动队的26个队员去商场买运动服,每一次每人单独购买,每人都花了38元。
第二次集体购买时,享受了半价优惠,这样,买回这些运动服一共只要花多少元?举一反三8大船限坐6人,中船限坐4人,小船限坐3人。
目录◆第一讲找规律(一) (2)◆第二讲找规律(二) (5)◆第三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一) (8)◆第四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二) (11)◆第五讲算式谜(一) (14)◆第六讲算式谜(二) (17)◆第七讲植树问题(一) (19)◆第八讲植树问题(二) (22)◆能力测试(一) (25)◆第九讲和差问题(一) (28)◆第十讲和倍问题(一) (31)◆第十一讲和倍问题(二) (33)◆第十二讲差倍问题 (35)◆第十三讲年龄问题(一) (38)◆第十四讲年龄问题(二) (41)◆第十五讲还原问题(一) (43)◆第十六讲还原问题(二) (45)◆能力测试(二) (48)◆第17讲周期问题(一)………………………20. ◆◆第18讲周期问题(二) (7)◆第19讲假设问题(一) (12)◆第20讲假设问题(二) (16)◆第21讲计数问题(一) (17)◆第22讲计数问题(二) (19)◆第23讲容斥问题(一) (23)◆第24讲容斥问题(二) (26)◆能力测试(一) (26)◆第25讲行程问题(一) (28)◆第26讲行程问题(二) (31)◆第27讲平均数问题 (35)◆第28讲推理问题(一) (37)◆第29讲推理问题(二) (39)◆第30讲巧算(一) (40)◆第31讲巧算(二) (45)◆第32讲巧算(二) (45)◆第33讲巧算(三) (45)◆第34讲等量代换 (45)◆第35讲拼拼算算 (45)◆能力测试(二) (63)第一讲找规律(一)事物的发展中有规律的,只有认为观察事物,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数学竞赛中,常常出现按规律填数的题目,找规律的方法是根据已知数的前后(可上下)之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求得相应的数。
例题与方法例1.请找出下列各组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5,9,13,(),21,25。
苏教版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四年级)全图文百度文库一、拓展提优试题1.将一张长11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纸沿直线剪开,每次必须剪出正方形,这样最多能剪出个正方形.2.甲乙两所学校共有学生864人.新学期开学前,由甲校调入乙校32人,这时甲校还比乙校多48人.原来甲校有个学生.3.一次乐器比赛的规则规定:初赛分四轮依次进行,四轮得分的平均分不低于96分的才能进入决赛,小光前三轮的得分依次是95、97、94.那么,他要进入决赛,第四轮的得分至少是分.4.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中,AB=14厘米,AD=12厘米,现沿其对角线BD将它对折,得一几何图形,则图中阴影部分周长是.5.学校有足球和篮球共20个,恰好可供96名同学同时活动,足球每6人玩一个,篮球每3人玩一个,其中足球有个.6.A说:“我10岁,比B小2岁,比C大1岁.”B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C和我差3岁,C是13岁.”C说:“我比A年龄小,A是11岁,B比A 大3岁.”以上每人所说的三句话中都有一句是错误的,请确定其中A的年龄是岁.7.一个两位数除723,余数是30,满足条件的两位数共有个,分别是.8.如果,那么=.9.两数相除,商是12,余数是3,被除数最小是.10.如图,从一张长5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去边长分别是12厘米和4厘米的两个正方形,则剩余部分图形的周长是厘米.11.小明有100元钱,买了3支相同的钢笔后还剩61元,则他最多还可以买支相同的钢笔.12.一个质数的2倍和另一个质数的5倍的和是36,求这两个质数的乘积是多少?13.(8分)如图所示,东东用35米长的栅栏在墙边围出一块梯形的地用来养猪,那么,这块养猪场的面积是平方米.14.袋子中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黑子的个数是白子的个数的2倍,每次从袋中同时取出3个黑子和2个白子,某次取完后,白子剩下1个,黑子剩下31个,则袋中原有黑子个.15.甲、乙、丙、丁四人参加了一次考试,甲、乙的成绩比丙、丁的成绩和高17分,甲比乙低4分,丙比丁高5分.四人中最高分比最低分高分.【参考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答:一共可以剪出6个正方形.故答案为:6.2.解:甲校比乙校多的人数:32×2+48=112人,甲校的人数:(864+112)÷2,=976÷2,=488(人).答:原来甲校有488人.故答案为:488.3.【分析】要想四轮得分的平均分不低于96分,总分应该达到96×4=384分,用这一分数减去小光前三轮的得分即可解答.解:96×4﹣95﹣97﹣94,=384﹣95﹣97﹣94,=98(分);答:第四轮的得分至少是98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简单规划问题,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定义与求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分析】由图意得:BE、CD是长方形的长,BC、DE是长方形的宽,阴影部分的周长=长方形的2条长+2条宽,代数计算即可.解:14×2+12×2,=28+24,=52(厘米).答:阴影部分的周长是52厘米.故答案为:52厘米.【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BE、CD是长方形的长,BC、DE是长方形的宽,阴影部分的周长=长方形的2条长+2条宽.5.解:假设全是足球,96÷6=16(个),4×6=24(人),篮球:24÷(6﹣3),=24÷3,=8(个);足球:20﹣8=12(个);答:其中足球有12个.故答案为:12.6.解:根据题干分析,将讨论分析的过程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如下:×√以得出:B是11+2=13岁,C是11﹣1=10岁;即A11岁、B13岁、C10岁;将这个结论代入上表中,可以得出B说的C是13岁时错误的,其他两句正好符合题意是正确的,由此可得,此假设成立;答:由上述推理可以得出A是11岁.故答案为:11.7.解:723﹣30=693,693=3×3×7×11,所以一个两位数除723,除数大于30的两位数因数有:11×3=33,11×7=77,3×3×7=63,11×3×3=99,共4个;故答案为:33、63、77、99.8.解:因为,所以(b+10a)×65=4800+10a+b,即10a+b=75,因此b=5,a=7.即=75.故答案为:75.9.解:除数最小为:3+1=412×4+3=48+3=51故答案为:51.10.【分析】剩下部分的周长=原长方形的周长+2个(12+4)厘米,依此列出算式(50+20)×2+(12+4)×2计算即可求解.解:(50+20)×2+(12+4)×2=70×2+16×2=140+32=172(厘米)答:剩余部分图形的周长是172厘米.故答案为:17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公式的掌握情况,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剩下部分的周长=原长方形的周长+2个(12+4)厘米.11.【分析】根据题意,可用100减去61计算出购买3支钢笔花的钱数,然后再除以3计算出每支钢笔的钱数,最后再用100除以每支钢笔的钱数进行计算,得到的商就是最多购买钢笔的支数,得到的余数就是剩余的钱数,最后再用最多购买的钢笔数减去原来买的3支即可.解:(100﹣61)÷3=39÷3=13(元)100÷13=7(支)…9(元)7﹣3=4(支)答:他最多还可以买4支同样的钢笔.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应用,解答时关键求出每支钢笔的单价.12.【分析】一个质数的2倍一定是偶数,一个质数的5倍一定是5的倍数,而36要拆成两个数的和,要么都是偶数,要么都是奇数,本题中2的倍数一定是偶数,所以只能拆成两个偶数,故此5的倍数只能是个位上带0的数,当是10时,36﹣10=26,26÷2=13当是20时,4×5=20,4不是质数当是30时,5×6=30,6不是质数,据此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符合题意的5的倍数只能是10,20,305×2=10,5×4=20,5×6=30,4和6不是质数,所以只能是2,36﹣10=26.答:这两个质数的乘积是26.【点评】本题考查了质数的定义及其奇数与偶数的性质.13.解:(35﹣7)×7÷2=28×7÷2=98(平方米)答:这块养猪场的面积是 98平方米.故答案为:98.14.【分析】因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可假设黑子每次取的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即黑子每次2×2=4个、白子每次取2个,则白子余1个时,黑子余2个.现每次黑子取少4﹣3=1个了,则黑子多出来的数量,除以应取和实取的差,就是取的次数.据此解答.解:假设黑子每次取的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即黑子每次2×3=6个、白子每次取3个,则:(31﹣1×2)÷(2×2﹣3)=29÷1=29(次)3×29+31=87+31=118(个)答:袋中原有黑子 118个.故答案为:118.【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黑子是白子个数的2倍,假设每次取黑子的个数是白子的2倍,与实际取黑子的差,及实际取与假设取应剩下黑子的差,进行解答.15.解:设乙得了x分,则甲得了x﹣4分,丙得了y分,则丁得了y﹣5分,所以(x+x﹣4)﹣(y+y﹣5)=17,整理,可得:2x﹣2y+1=17,所以2x﹣2y=16,所以x﹣y=8,所以乙比丙得分高;因为x﹣y=8,所以(x﹣4)﹣(y﹣5)=9,所以甲比丁得分高,所以乙得分最高,丁得分最低,所以四人中最高分比最低分高:x﹣(y﹣5)=x﹣y+5=8+5=13(分)答:四人中最高分比最低分高13分.故答案为:13.。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参考答案第1讲练习1:(1)2,6,10,14,(18 ),22,26(2)3,6,9,12,(15),18,21(3)33,28,23,(18),13,(),3(4)55,49,43,(37),31,(),19(5)3,6,12,(24 ),48,(),192(6)2,6,18,(54),162,()(7)128,64,32,(16 ),8,(),2(8)19,3,17,3,15,3,(13),(3),11,3..练习2:(1)10,11,13,16,20,(25 ),31(2)1,4,9,16,25,(36 ),49,64(3)3,2,5,2,7,2,(9 ),( 2 ),11,2(4)53,44,36,29,(23),18,(14),11,9,8(5)81,64,49,36,(25 ),16,(9),4,1,0 (6)28,1,26,1,24,1,(22 ),( 1 ),20,1 (7)30,2,26,2,22,2,(18 ),( 2 ),14,2 (8)1,6,4,8,7,10,(10 ),(12),13,14练习3:(1)1,6,5,10,9,14,13,(18 ),(17)(2)13,2,15,4,17,6,(19 ),(8 )(3)3,29,4,28,6,26,9,23,(13),(20 ),18,14(4)21,2,19,5,17,8,(15 ),(11 )(5)32,20,29,18,26,16,(23 ),(14 ),20,12 (6)2,9,6,10,18,11,54,(12),(162),13,486(7)1,5,2,8,4,11,8,14,(16 ),(17)(8)320,1,160,3,80,9,40,27,(20 ),(81)练习4:(1)2,2,4,6,10,16,(26),(42)(2)34,21,13,8,5,( 3 ),2,( 1 )前一个数减第二个数等于第三个数(3)0,1,3,8,21,(55),144.前一个数的2倍加前两个数的差。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欧阳引擎(2021.01.01)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化规律(一)第10讲变化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