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普通学校设计教育的目的
- 格式:ppt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23
大班教学设计的目的要求大班教学是指在幼儿教育中,以儿童年龄段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大班教学中,教师需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如何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如何保证教学效果等。
为了确保大班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设计成为了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班教学设计的目的要求,旨在帮助教师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
一、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大班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大班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身体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因此,教学设计需要包含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资源,以满足儿童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手工制作、音乐、阅读等形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
二、激发儿童的兴趣与动机大班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儿童的兴趣与动机。
教学设计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以增加儿童对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情境、提出问题、展示材料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以满足儿童的探索欲望和需求。
三、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大班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创设合作小组、组织集体活动等,促进儿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合作学习,儿童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权利、互相支持和合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教室环境的布置,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四、提高儿童的学习成就大班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儿童的学习成就。
教师需要制定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教学计划,以提供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的难度和复杂度,以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通过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提升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成就感。
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大班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儿童教育的发展需求。
教学计划目的要求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教学计划能够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讨论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包括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一、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确立教学目标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科要求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即能够具体分解为可以评估和实施的具体行为和表现。
例如,一个英语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概念。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学科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将知识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
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选取恰当的案例、实例和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教授数学的教学计划中,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制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
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制定教学方法时,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评估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测验、作业、观察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辅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学反思和交流,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计划目的要求包括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三(2)及答案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
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三(2),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三(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也有教师与学生,并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 )。
A.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B.教育的社会学起源论C.教育的实践起源论D.教育的生物起源论2.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冲刺未来的研究方法是( )。
A.教育观察法B.教育实验法C.历史研究法D.个案法3.把手表放在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地方,集中注意认真听,你会发现,声音听起来一会儿强,一会儿弱,表现出周期性的起伏变化,这是( )。
A.注意的周期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集中D.注意的循环4.当学生的测评结果能准确地显示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准确地冲刺他们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作用时,我们就认为对这个测评的解释和使用具有高( )。
A.区分度B.信度C.效度D.自由度5.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 )。
A.社区服务B.研究性学习C.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6.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7.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种记忆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一?”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这是一种( )现象的消极作用的表现。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在设
计学校建筑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首先,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建筑物应该符合建筑规范,保证结构稳固,防火安全和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此外,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健康需求,比如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采光充足。
其次,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教育的特殊性。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也是他们成长的地方。
因此,建筑设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包括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多功能活动室等。
此外,学校建筑还应该注重教育的创新,比如设置开放式的教室和多功能的学习空间,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需求。
最后,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建筑物应该满足学校
的各项功能需求,比如教学、活动、办公和生活等。
同时,建筑的外观和内部装饰也应该注重美观性,以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学习环境。
总之,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特殊性为出发点,注重安全、健康、功能性和美观性,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希望未来的学校建筑设计能够更加人性化,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试卷编号131)1.[单选题]从世界范围看,课程开发机制有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和( )机制三种类型.A)社会调节B)教师自主C)学校自主答案:C解析:2.[单选题]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杜威B)艾斯纳C)斯腾豪斯D)施瓦布答案:C解析:3.[单选题]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属于()A)课程计划B)课程实施C)课程采用D)课程评价答案:B解析:4.[单选题]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三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 )7-316A)测验或测量B)判断C)心理建构D)描述答案:B解析:无5.[单选题]( )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A)表现性目标B)教学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6.[单选题]主要适用于大学和中学教学的凯勒式教学制,属于( )。
A)复式教学B)个别教学C)问题教学D)课程教学答案:B解析:7.[单选题]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答案:C解析:8.[单选题]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 )2-91A)目标原则B)过程原则C)评价原则D)组织原则答案:B解析:无9.[单选题]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A)广域课程B)轮形课程C)融合课程D)经验课程答案:B解析:10.[单选题]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应该多样化,包括量的评价和( )。
A)质的评价B)全面评价C)教师评价D)学生评价11.[单选题](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在价值观上受“科技理性”所支配的评价是( )7-322A)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取向评价B)课程与教学的过程取向评价C)课程与教学的主体取向评价D)课程与教学的建构取向评价答案:A解析:无13.[单选题]西方要素主义主张学校教学任务是传授人类社会共同的文化要素,提倡构建古典和核心知识体系,这一教育流派的主张体现的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是( )。
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在教育领域,教学计划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一项系统性的计划。
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是制定计划时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之一,它涉及到教学计划的设计、实施和评估等多个环节。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目的要求可以被视为计划的灵魂,只有明确了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才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目的的明确性首先,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要求目的的明确性。
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清楚地表达教学目标,确保目标明确具体。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此外,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目的的可操作性其次,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还要求目的的可操作性。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目标应当能够被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
只有目的可操作,才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目的的适切性最后,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需要目的的适切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目的要求适切,既要考虑学科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
只有目的适切,才能够使教学计划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是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可操作性和适切性等多个方面。
只有明确了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才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过程,促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高等教育学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 )A、培养目标和规格B、课程设置C、教学环节D、教学反思正确答案:A2、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 )A、教学反思B、选择教学方法C、设计教学过程D、确定重点难点正确答案:C3、对我国近百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是( )A、日本、德国、美国和前苏联B、日本和印度C、意大利和法国D、英国和法国正确答案:A4、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 )A、哈勒大学B、柏林大学C、威斯康星大学D、哥廷根大学正确答案:C5、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性不包括( )A、教学者角色B、研究者角色C、服务者角色D、领导者角色正确答案:D6、主张高校课程应注重反映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高校教学应着重传授各门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课程理论是( )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正确答案:D7、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行为主义学习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正确答案:B8、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开端的标志是( )A、“书院”的出现B、“右学”的出现C、“鸿都门学”的出现D、“太学”的出现正确答案:D9、高校课程改革中,牛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A、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B、跨学科选课C、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正确答案:A10、我国实施"2011工程"的主要目标是( )A、尽快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B、打造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C、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D、推动高校内部以及高校内外部创新力量之间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正确答案:D11、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或影响逐渐加强出现于( )A、古希腊B、中世纪C、古罗马D、现代国家兴起之后正确答案:D12、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 )A、创收的借口B、教学职能的延伸C、科研职能的延伸D、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正确答案:D13、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的是( )A、记忆力B、学习目标C、兴趣D、思维力正确答案:B14、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 )A、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B、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C、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D、通才与专才正确答案:D15、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称为( )A、隐性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核心课程正确答案:A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外的科研活动形式的是( )A、参加教学实习B、参加学生社团的学术研究活动C、听取校内外专家的学术报告D、根据自己的兴趣独立进行的研究活动正确答案:A17、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科研一般采用的组织管理模式是( )A、校-处-院系-课题组B、学部-学系-研究所-讲座C、校学术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系学位委员会D、校-学院-系正确答案:A18、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个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是( )A、学年学分制B、计划学分制C、学年制D、学分制正确答案:D19、让学生获得直观知识的实验是( )A、验证性实验B、演示性试验C、操作性实验D、设计性实验正确答案:B20、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A、国际化B、终身化C、民主化D、法治化正确答案:A21、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 )A、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B、组织管理能力C、沟通能力D、道德水准正确答案:A2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了教师专业特点的( )A、成效滞后性B、工作神圣性C、劳动创造性D、角色多样性正确答案:B23、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于( )A、1949年之后的新中国B、中日甲午战争之后C、民国时期D、鸦片战争时期正确答案:B2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 )A、教学和科研的结合B、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的结合C、学术责任和学术自由的结合D、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结合正确答案:A25、"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理论教学C、实现素质教育D、注重实践教学正确答案:A26、可提供高等教育的两类院校是( )A、大学和企业培训机构B、大学和自考机构C、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D、大学和科研院所正确答案:C27、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增强教学的计划性B、因材施教C、提高教学效率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正确答案:B28、教师编写教案时花费时间、耗费精力最多的部分是( )A、选择教学方法B、设计教学过程C、教学反思D、确定重点难点正确答案:B29、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学者所代表的学术力量较强B、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C、市场的力量较强D、高校自身的力量较强正确答案:B30、高校课程改革中,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A、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B、加强基础,淡化专业C、跨学科选课D、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正确答案:C31、终身教育应体现于( )A、整个教育体系和个体的各个发展阶段中B、大学教育中C、基础教育中D、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中正确答案:A32、中世纪大学的重要特征是( )A、以发展科研为主要职能B、宗教性和国际性C、高等教育大众化D、以服务社会为主要职能正确答案:B33、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是( )A、个人本位论B、政治决定论C、社会本位论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正确答案:D34、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A、多媒体教学法B、讲授法C、讨论法D、案例教学法正确答案:B35、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 )A、隐性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核心课程正确答案:A36、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条件是( )A、导师制B、过程管理C、班组管理D、百分制正确答案:A37、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 )A、待遇激励法B、事业激励法C、股权激励法D、情感激励法正确答案:C38、根据工作方式和任务,可以将人才划分为( )A、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B、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C、通才与专才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正确答案:A39、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 )A、高标准的教材建设B、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C、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D、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正确答案:D40、根据教学关注阶段论的观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一般关注的是( )A、物理环境B、自我表现C、学生反应D、学科内容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高等教育受大学生身心发展制约具体表现在( )A、高等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影响B、高等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性影响C、高等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影响D、高等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的非均衡性影响正确答案:ABCD2、关于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共同性背景和动因,正确的说法是( )A、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B、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C、知识经济与高教大众化的影响D、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E、大学生的不满正确答案:ACD3、高等学校的科研性服务的主要形式有( )A、参与科技市场建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B、送教上门提高生产一线劳动者素质C、参与国家和地方的多学科联合科研攻关D、开发基础科研成果E、广开渠道培训社会各类人才正确答案:ACD4、专业属性或标准可概括为( )A、教育性与组织性B、合法性与自主性C、服务性与伦理性D、他律性与发展性E、专门性与高深性正确答案:ABCE5、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 )A、自由化B、行政化C、终身化D、国际化正确答案:CD6、哈佛大学心理学斯登伯格(Sternberg)认为,优秀的教师与普通教师存在以下哪些判别特征( )A、效率的差别B、洞察力的差别C、知识的差别D、态度的差别正确答案:ABC7、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A、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水平B、高等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C、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镇D、经济发展速度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正确答案:BC8、关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区别与联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能力是核心要素B、能力要素和素质要素是交叉关系C、知识的内化成为素质,知识的外化则成为能力D、素质是基础性要素正确答案:ABC9、多媒体课件按功能主要可以分成( )A、讲授模式B、讨论模式C、实验模式D、自学模式正确答案:ABD10、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 )A、高等学校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B、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主要渠道C、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D、学生直接参加科研活动,可以基本掌握研究的程序正确答案:ACD11、高等学校的组织特征是( )A、模糊性B、分散性C、学术性D、复杂性E、二元性正确答案:ABCDE1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有( )A、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B、提升全民族科学素质C、为国家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D、推动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建设正确答案:ABCD13、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有( )A、独立的个体B、学习的主体C、交往的主体D、自我发展的主体正确答案:BCD14、教学反思有如下特征( )A、时效性B、过程性C、针对性D、实践性E、反省性正确答案:ABCDE15、课程内容的"横向结构"是指课程要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联性,主要表现在( )A、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联性B、学科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性C、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性D、学科与学习者之间的关联性E、学科与教师之间的关联性正确答案:BCD1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具体表现在( )A、知识更新与建构B、同伴互助合作C、情感策略管理D、行为规范的修炼正确答案:ACD17、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是( )A、工作神圣性B、劳动创造性C、角色多样性D、发展渐进性E、成效滞后性正确答案:ABCE18、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是( )A、专业教育B、高等教育C、职业教育D、基础教育正确答案:AB19、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包括( )A、太学B、天津中西学堂(天津大学的前身)C、京师大学堂(北大的前身)D、书院正确答案:BC20、与正规高等教育相比,非正规高等教育具有以下优点( )A、入读便利B、教学内容实用C、组织方式灵活D、周期短正确答案:ABCD21、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A、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正确答案:AD22、高等教育的内涵是指( )A、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B、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C、由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提供D、培养实用型人才正确答案:ABC23、与高等教育终身化相关的概念包括( )A、终身教育B、终身学习C、学会生活D、学会生存正确答案:AB24、关于研究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叙述变量之间的关系B、应是可以验证的C、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的D、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E、应尽量简洁正确答案:ABCDE25、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 )A、高等教育的问题B、高等教育的矛盾C、高等教育的现象D、高等教育的规律正确答案:ABC2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是( )A、科学研究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B、科学研究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主要渠道C、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D、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E、科学研究是新学科产生的基础正确答案:ABCDE27、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有( )A、开放性B、迷茫性C、实用性D、多元性正确答案:ABCD28、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A、创新文化B、传递文化C、保存文化D、选择文化正确答案:ABCD2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是( )A、投资少、见效快B、学科齐全C、人才集中D、教学与科研结合E、机构灵活正确答案:ABCDE30、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归纳起来有以下模式( )A、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B、筑波模式C、牛津模式D、哈佛模式E、剑桥模式正确答案:ABC三、判断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任何类型、任何层次的大学都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高校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是指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就,各种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学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学术即科研,科学研究就是教育研究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亚里士多德最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发展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教学的艺术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而教学的科学性应通过艺术性来体现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办学定位是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在岗位设置的实际操作中,多数大学采用综合法,而教学型院校以学科法为多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2、研究能力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能力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涵之一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源自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文献的检索过程也是权衡选题价值的过程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对大学教师而言,沟通能力处于基础地位,制约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8、高校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高校实施的是专业教育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9、高校科研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0、案例教学大多是结合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习等教学方法进行的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1、外适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2、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3、开展科学研究已成为一所高校发展和成熟的标志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4、课程内容的组织的螺旋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5、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6、科学定编定岗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前提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7、由普通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或个人等办学机构提供的非正规高等教育不属于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8、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课程的横向结构,也应注意到课程的纵向结构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9、高校培养目标是一成不变的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0、高校组织的松散结构特征表明高校并非严格的科层化组织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云南省昆明市《教育公共知识》教师教育真题《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
A、建设的目标B、实现目标的途径C、具体方法D、工作程序【参考答案】A2. ()对教师的道德规范产生直接的、具体的指导作用。
A、为人师表B、献身教育C、教书育人D、锐意创新【参考答案】A3. “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A、德育的途径B、德育方法C、德育的结构D、德育的内容【参考答案】B4. 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5. 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参考答案】A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A、父母期望B、社会文化C、外部环境D、遗传条件【参考答案】C7. ( ),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参考答案】D8. 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
9. 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的实施D、教学方法的选择【参考答案】A10. 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A、操作技能B、动作技能C、运动技能D、智力技能【参考答案】D11. 以下学校机构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12. 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自然适度B、克服羞怯C、真实坦诚D、互相接纳【参考答案】A13. 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
14. 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决策方式D、认知方式【参考答案】D15. 在班主任轮换时,有些老师通常感到很难接替一位优秀班主任的工作,却能顺利地接任一个新班,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教育规律的定义。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是什么?(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3)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学记》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2)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1861年出版了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
2)1900年“实验教育学”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德国教育家拉伊1908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俄国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5)我国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