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8.松坊溪雪景 l 西师大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2014年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8.松坊溪雪景同步试题1.用“\”划去加线字的错误读音。
草棚(péng pén) 狮子(sīshī)淙淙(zóng cóng) 洞隙(xiè xì)枫树(fēng fōng)映照(yìn yìng)2.给这些字加上偏旁并组词,你能做到的!京()周()()()3.把下列错乱的句子,按一定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 )我家屋后有一个小小的园子,那是我们家的花园和菜园。
( )池子左边种着许多月季花、玫瑰、秋菊,还有几棵桂花树。
( )中间的一块种的是茄子、辣椒;靠北的一块种的是南瓜和豆角。
( )池子右边是一片菜地,分成三小块。
靠近屋子的一块种着萝卜和白菜。
( )园子正中间有二口池子,池子里种着莲藕。
夏天赏荷,冬天吃藕,一举两得。
4.找家高手。
只要……就……无论……都……只有……才……如果……就……不管……总……1. ( )明天下暴雨,我们春游()改期。
2. ( )天气再冷,我们()坚持到学校上学。
3. ( )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不会退缩。
4. ( )肯下功夫,()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5. ( )不畏艰险的人,()能攀上科学的高峰。
6. ( )我们走到世界的何方,我们()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5.课内知识加油站。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 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岸。
1. 在美丽的雪景中作者把溪中的石头比作了,从这里让我们体会到了:。
2.请你用“好像……好像……好像……”写一段话。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1.划去的为:pénsīzóngxièfōngyìn【解析】2.惊(惊叹)雕(老雕)景(景色)凋(凋零)【解析】3.1 5 4 3 2【解析】4.1.如果……就……2.即使……也……3. 无论……都……4.只要……就……5. 只有……才……6.不管……总……【解析】5.1.小牛、睡狮、白熊溪中的的石头形态各异,雪花覆盖在石头上十分美丽2. 略【解析】答案第1页,总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课松坊溪雪景西师大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爱的句段。
3、明白得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的漂亮,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2019 年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33.古诗两首同步试题1.点七彩色。
填空后忘了一。
1.一枝杏出来。
2.千里云白天曛。
3. 春来江水如。
4.云生有人家。
5.野径云俱。
6.春又江南岸。
7.河之水天上来。
8.日照香炉生烟。
2. 1.亘古未有,有史第一叫()天()地。
2.气浩荡,气雄叫()天() 地。
3.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叫()天() 地。
4.心情快乐,特别高叫()天() 地。
5.高声叫天,用撞地叫()天() 地。
6.化巨大,改底叫()天() 地。
7.数目很多,来凶狠叫()天() 地。
8.事宏,令人震撼叫()天() 地。
9.形象高大,气派豪叫()天() 地。
10.冰雪封地,特别严寒叫()天() 地。
3.写出以下的句表述的令。
1.昨年元夜,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人傍晚后。
()2.秋光冷画屏,小扇扑流,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女星。
()3.当作近斜阳,湖照寒塘。
黄花笑关山客,每等高在异。
()4.鞭炮声中一除,春送暖人屠。
千万瞳瞳曰,把新桃旧符。
()4.儿栖息在句中。
1.几早争暖。
2.惊起一。
3.枯藤老昏。
4.北吹雪。
5. 花落尽啼。
6.家新啄春泥。
7.明月枝惊。
8.两只翠柳。
5.古句,巧填植物。
1.()下童子,言采去。
2.()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送我情。
3.春光园关不住,一枝()出来。
4.最是一年春好,烟()皇都。
5.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
6.忽如一夜春来,千万()花开。
6.自主。
字与中国心2019 年春在美国,一位美国青年我:“ 什么中国人的凝集力那么?”我答曰:“第一,我都吃中餐;第二,我都中文,用字。
” 字,确是人一。
其形声俱全,信息量大于拼音文字。
字又整又灵,特是适合于表达一种奇妙的、意的感情,一些一般的字,常常着久的文化底:比如“中”、“神州”、“大地”、“国内”、“天涯”、“芳草”、“知音”⋯⋯都能使受中文化教育的人浮想翩,心潮已,是通翻稿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没法领会的。
最最能体字中文的些特色的首推中国的古典,一其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的候,就能背多古典的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课练习题1.古诗词三首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到处花红柳绿,鸟语花香,一片兴.(xīng xìng)旺景象,诗人不禁诗兴.(xīng xìng)大发。
2.日子长.(cháng zhǎng)了,小弟弟的长.(zhǎng cháng)相越来越帅气了。
3.最喜小儿亡.(wúwáng)赖,溪头卧剥.(bōbāo)莲蓬。
二、读拼音,写词语。
1.初夏的早晨,xú xú()的微风吹过湖面,几只qīng tínɡ()立在荷叶上。
2.一位lǎo wēng()在wū yán()下的空地上锄草。
三、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篱落疏疏..一径深。
()A.稀疏B.生疏C.粗疏D.疏通2.树头花落未成阴.。
()A.月亮B.树荫C暗中D.昏暗3.醉里吴音相媚好...。
()A.一切都很美好B.一切都很可爱C.相互逗趣、取乐D.互相喜爱4.最喜小儿亡赖..。
()A.同“无赖”,指顽皮、淘气B.游手好闲C.刁钻泼辣D.不讲道理四、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看到乡村梅子金黄杏子肥,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
2.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看到了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飞来飞去。
3.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的景象。
4.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朋友在追赶着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章节测试题1.【答题】回忆课文《松坊溪雪景》内容,选择合适的量词。
朵个只座架群一( )小牛两( )睡狮一( )白玉桥一( )白雪世界【答案】一群小牛;两只睡狮;一座白玉桥;一个白雪世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和运用。
【解答】量词的选择是与平时多读、多写、多积累分不开的,量词的使用比较灵活,要注重平时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比较,归类整理。
2.【答题】回忆课文《松坊溪雪景》内容,选词填空。
茂密彩色白玉雕出柳絮一般( )的雪( )的树林( )的溪鱼( )的石桥【答案】柳絮一般的雪;茂密的树林;彩色的溪鱼;白玉雕出的石桥【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要注意词语搭配的方法。
【解答】词语搭配时,要注意两个概念是不是同类事物,注意这种事物是不是具有这样的性质和状态,注意动作和行为与它所涉及的事物是不是联系得上。
3.【答题】将下列错乱排序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
()湖中心还有个小岛,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到小岛上玩。
()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
()湖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就是昆明湖。
()从万寿山下来。
【答案】5,4,3,2,1【分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
【解答】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能训练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有条理表达能力和构段能力。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把握语段的写作顺序,并从中找到前后句互相勾连的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正确的排序。
4.【答题】选汉字。
隙笆絮柳( )篱( )洞( )【答案】絮;笆;隙【分析】本题为考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的基础知识。
【解答】平时要规范汉字的书写,按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汉字,把字写规范、写整齐、写美观。
5.【答题】选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明媚仿佛预备笼罩覆盖( )好像( )明亮( )准备( )【答案】笼罩;仿佛;明媚;预备【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注意近义词的辨析。
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8、《松坊溪雪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自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雪景的特色,体会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把“雪景”写得生动、形象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遵循阅读课文教学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相关雪景图画的欣赏,引导学生品悟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松坊溪雪景的特色,体会作者流露在其间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松坊溪雪景之美,培养学生品味、欣赏祖国的语言文字之趣以及热爱祖国山河之美。
重难点1. 把握雪景的特点。
2. 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发美师:孩子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已经欣赏了九寨沟的绚丽之美,领略了华山的险峻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到松坊溪这个小山村,看看那里的雪景,感受另一种美。
(板书课题)师: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二、设疑自探看到课题,你的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1、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来描写松坊溪雪景的?2、是怎样描写松坊溪雪景的?师:大家肯定对松坊溪雪景很感兴趣吧!在我们共同走进课文之前,请先听清读书要求(屏幕出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松坊溪的雪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指导)三、解疑合探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师:这么多同学都自信地挺直了腰杆,现在我要检查一下读书情况了。
谁愿意读课文,你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师:松坊溪的雪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交流得也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咱们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分别投影重点句子点拨:(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
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课一练试题及答案(全册)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课一练试题1.古诗词三首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亡赖(wáng)稀疏(shū)B.剥莲蓬(bō)杂兴(xìng)C.杂草(zá)茅檐(zhān)D.清平乐(yuè)住宿(shù)2.字词练习。
(1)选字组词。
【篱离】( )开( )笆( )落别( )【赖懒】偷( ) ( )皮( )惰无( )(2)给加粗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打“√”。
未成阴(阴凉树荫)杂兴(兴致高兴)锄豆溪东(锄豆苗为豆苗锄草)3.下列诗词句展现了古代儿童的生活情趣,请在括号中填写句中的儿童正在做的事情。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宿新市徐公店》的诗题断句如下:宿/新市/徐公/店。
( )(2)“儿童急走追黄蝶”中“走”的意思是“跑”。
( )(3)“吴音”的意思是吴地的方言。
( )5.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①从词语“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 )时的景色。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②这两句诗出自_______朝诗人_____的《___________》。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蜻蜒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①用“○”将句中描写的景物圈出来。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季南方农村景物有花有果、有色有形的特点。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8松坊溪雪景西师大版(2014)一、引入新课,激发美师:孩子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已经欣赏了九寨沟的绚丽之美,领略了华山的险峻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到松坊溪这个小山村,看看那里的雪景,感受另一种美。
(板书课题)师: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二、初读感知,感受美师:大家肯定对松坊溪雪景很感兴趣吧!在我们共同走进课文之前,请先听清读书要求(屏幕出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松坊溪的雪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指导)师:这么多同学都自信地挺直了腰杆,现在我要检查一下读书情况了。
谁愿意读课文,你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师:松坊溪的雪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我觉得松坊溪雪景很美。
生:松坊溪雪景真是太美了。
师: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松坊溪雪景的美?生:课文从雪花、溪石、石桥、村庄、彩鱼这些方面来写。
师:你抓住了课文的主要景物,很会学习!有没有不同的见解?生:课文从“下雪了”、“雪止了”这两方面来写。
师;你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师:下雪了,同学们最喜欢美丽的小雪花了,谁愿意读读文中描写雪花的语句。
(生读“像柳絮一样的雪……在空中飞舞”)师:大家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把雪花比作什么了?生:这句话把雪花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作比?生:这样写出了雪花洁白轻柔的特点。
师:你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体会得真好,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读,效果不太好)师:孩子们,我们这里去年也下了好几场大雪。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眼中的雪花还像什么?生:我觉得雪花还像鹅毛。
生:雪花像白色的蝴蝶从空中飞下来。
生:雪花还像花瓣一样在空中飘飘洒洒。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我忍不住要把你们的想象也变成文中诗一般的语言。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师(深情朗诵):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像银蝶一般的雪,像花瓣一般的雪,在空中飞舞。
第8课《松坊溪雪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滚动播放雪景图画,师生共同观察各幅雪景图,交流自己所看到的景物。
2.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看到的感兴趣的景物及自己对雪景的初步认识。
3.配乐欣赏松坊溪雪景图,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松坊溪雪景)。
4.学生齐读课题:《松坊溪雪景》5.学生交流:读完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6.交流过渡:带着你的疑问,让我们和作家一道去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吧!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教师出示要求:(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松坊溪的雪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丽壮观。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先写了下雪时以及雪覆盖在溪石、石桥上的景象,然后写雪止了,村庄、溪水、溪鱼的景象。
(4)课文那些段写下雪时的景色?(一到六自然段。
)那些段写雪后的景色?(七到十自然段。
)2.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学生小组交流、共同探讨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本组同学可以补充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4.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5.提出要求,再读课文:同学们,松坊溪的雪景哪一部分更美呢?请你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个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呢?准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告诉大家。
小组讨论整理答案。
三、品读欣赏,质疑深探。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老师多媒体投影“雪花飞舞”的雪景。
学生欣赏、讨论、交流,在文中找到描写“雪花飞舞”雪景的相关语句,并用波浪线划出来。
2.师生交流,教师多媒体投影: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1)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在这句话中,作者把雪花分别比作什么?(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
)(3)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他们的外形一样吗?各自有什么特点?(轻柔而洁白)(4)从作者把雪花分别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这一比喻中,你体会到了雪花的什么特点?(轻、柔而洁白)3.教师小结: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
8、松坊溪雪景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8 松坊溪雪景教材简析:《松坊溪雪景》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被白雪覆盖的美妙世界。
课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雪中松坊溪的美景,一切都披上了雪白的盛装;第二部分写松坊溪雪后的美景,彩色的溪鱼给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增添了勃勃生机。
全文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美。
读着此文,就犹如欣赏一幅"松坊溪雪景图";读着此文,就犹如聆听一首欢快的歌,使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学情分析:步入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为我们进行有效地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松坊溪雪景》一课,语言优美,结构清晰,很适合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主学习。
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缺少自主感悟的能力,需要老师为他们架桥铺路,做到“读、思、批、议”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松坊溪雪景的。
2.抓住课文中描写松坊溪雪景的优美语句,学习边读文章边作批注的方法。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批注法、朗读感悟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简短朗读课文开篇的描写,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明确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边读边做批注。
二、读读画画,整体感知。
1.课件逐一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主读文。
(课件出示)(1)用“①②③……”标出每个自然段。
(2)用“〇”圈出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
(3)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松坊溪雪景的?请用“‖”给课文分段。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松坊溪雪景的?(随机板书:雪中雪后)2.全班交流。
(1)在本课中,那些字特别容易读错?(重点指导“坊”的读音)(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松坊溪雪景的?(随机板书:雪中雪后)3.总结所用批注方法——符号式批注。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松坊溪雪景》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3分)读拼音,写词语。
liǔxùlíbāfènɡxìfùɡài dājiàn mùpénɡ2.(3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雪的溪石的村子的石桥的树林的溪鱼3.(3分)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下雪了,雪花像、、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好像、、。
4.(3分)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像柳絮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远山披着白雪。
石桥披着白雪。
溪石披着白雪。
5.(3分)我会写。
(1)小草从地里钻出来。
用拟人的手法写:(2)太阳圆圆的,红红的。
用比喻的手法写:6.(3分)将下面错乱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
湖中心有个小岛。
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
湖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就是昆明湖。
从万寿山下来。
7.(3分)习作练习。
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描写一处你家乡的景色: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松坊溪雪景》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柳絮;篱笆;缝隙;覆盖;搭建;木棚;2.松软;巨大;美丽;坚固;茂密;成群;3.柳絮;芦花;蒲公英的种子;小牛;睡狮;熊;4.比喻;拟人、排比;5.小草睡醒了,从土里探出头来。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6.5;4;3;2;1;7.我的家乡今年秋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家乡去玩。
这一天,天是那么高,那么蓝。
在这又高又蓝的天空上,飘着一丝丝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爷爷家。
家乡一派迷人的景色展现在我眼前。
爷爷家门前有一片绿色的果园。
大大的葡萄架上挂满了一大串一大串紫色的葡萄,紫里透青,青里透亮,就像一颗颗又大又圆,万分美丽的珍珠,亮晶晶,水灵灵的。
那一个个红艳艳的橘子,五个一群,三个一伙,头挨着头,脸对着脸,好像在窃窃私语地说:“小主人,欢迎你回来!我们还以为你忘了我们呢!”我微微一笑,连连摇头说:“不,我怎么会忘记你们呀!”最让人垂涎三尺的是那金灿灿,黄澄澄的鸭梨了。
《松坊溪雪景》学案一、学习目标1.我能借助拼音读准.读通课文。
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画面。
二、预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是从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这五方面来写松坊溪雪景的。
3.第4段中,作者把雪比作_______________,这让我感受到雪____________ ______地特点。
4.第6段写了松坊溪的__________,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自己读读哦)5.文中最能体现溪水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溪鱼的特点是:_____ __________6.照样子,写词语。
(1)例:一群群: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例:游来游去: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
2.组内没解决的问题,与全班师生讨论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反馈交流(展示.交流时声音洪亮.学会倾听)1.展示2—6学点。
2.交流组内存在的问题。
(四)扩展升华1.抄写文中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8.松坊溪雪景 l 西师大版
松坊溪雪景
一、看拼音,写汉字。
xù bā xì
柳篱洞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覆盖()好像()
明亮()准备()
三、在括号里补充恰当的词语。
()的雪花()的枫树
()的溪鱼()的石桥
四、课文回放室。
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的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
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
”这句话中两个“忽地”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课内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五、略。
松坊溪雪景
一、看拼音,写汉字。
xù bā xì
柳
篱洞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覆盖()好像()
明亮()准备()
三、在括号里补充恰当的词语。
()的雪花()的枫树
()的溪鱼()的石桥
四、课文回放室。
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的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
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
”这句话中两个“忽地”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五、阅读课内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远山披着白雪。
石桥披着白雪。
溪石披着白雪。
从石桥上走过时,
我听见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
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小溪石的雪影。
我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在白雪世界间,有一群群彩色的溪鱼,正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
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
我又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溪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1.“我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中“发亮的白雪世界”指的是什么?
2.水中的溪鱼有什么特点?
3.文中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有什么好处?
4.作者写雪后景色为什么要写溪鱼?
答案
一、絮笆隙
二、笼罩仿佛明媚预备
三、洁白高耸彩色拱形
四、1. 排比和比喻把雪在风中飞舞时的轻柔飘逸表现得更加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2. 表现出溪鱼的机灵和可爱。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