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5.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
《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雄伟、庄严,体会其深远的历史内涵。
2.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布局,并体会文章在说明过程中表达出强烈的敬仰和赞颂之情。
3. 情感目标:了解先烈事迹,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碑文和浮雕。
2. 文章严谨的结构布局。
3. 说明文中的抒情色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章严谨的结构布局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难点:如何将严谨的结构和情感融入说明文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PPT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纪念碑
的概貌。
2. 课文讲解: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理解各段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象征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先烈的精神。
4. 课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文字,要求结构严谨,情感饱满。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口头反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等方式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为他们提供改进的建议。
八年级统编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体会文中说明、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感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伟庄严,体会作者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中对纪念碑各个部分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顺序和表达方式,描述一处自己熟悉的建筑或纪念性场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人民英雄的敬仰和缅怀之情,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珍惜和平、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碑的构造、题字、碑文、浮雕等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方法,如由远到近、由下而上、由东往西等,理清文章的结构。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介绍纪念碑过程中所蕴含的对人民英雄的深厚情感,理解纪念碑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领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融合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有一座巍峨耸立的建筑,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是对无数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们的永恒纪念,这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瞻仰这座伟大的纪念碑,感受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二)背景介绍(5分钟)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公元1840年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它于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动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
这座纪念碑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见证,凝聚着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崇敬和怀念。
11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第一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1.1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1.2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1.3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构成和设计理念第二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艺术2.1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作品介绍2.2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艺术的特点和风格2.3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品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影响第三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解读3.1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内容和结构3.2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3.3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第四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参观与学习4.1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参观流程和注意事项4.2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4.3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参观与学习对青少年的意义和影响第五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保护与传承5.1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保护措施和现状5.2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传承意义和教育价值5.3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保护与传承对后代的责任和使命第六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事件展示6.1 人民英雄纪念碑所纪念的历史事件概述6.2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历史事件浮雕细节解析6.3 人民英雄纪念碑历史事件对国家的意义和影响第七章:人民英雄纪念碑与爱国主义教育7.1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7.2 如何在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时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7.3 人民英雄纪念碑对培养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的贡献第八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文艺创作与影响8.1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文艺作品中的呈现8.2 人民英雄纪念碑对文艺创作的启发和影响8.3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第九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国际交流与影响9.1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国际上的认知与评价9.2 人民英雄纪念碑参与的国际交流活动案例9.3 人民英雄纪念碑对国际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的贡献第十章:未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保护与发展10.1 人民英雄纪念碑面临的挑战与保护策略10.2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10.3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新时代下的传承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难点解析: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中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心,是一座纪念中国革命先烈的宏伟建筑。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传承革命精神。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革命精神传承。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准备1.课件: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相关历史资料。
2.教学素材:有关人民英雄的诗歌、散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建筑特点。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初步认识。
第二环节:探究与讨论1.教师简要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3.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几个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相关的案例,如革命先烈的事迹、纪念碑的修建过程等。
2.学生分析案例,从中感悟革命精神,体会人民英雄的伟大。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学生搜集有关人民英雄的诗歌、散文等,进行阅读和欣赏。
2.写一篇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主题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掌握程度如何?2.学生是否能够深入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所蕴含的深刻内涵?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六、教学延伸1.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
2.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感悟,传承革命精神。
3.邀请革命先烈后人或相关人士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革命历程,激发爱国情怀。
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探究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讲解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课时计划总第13 节课题1《人民英雄纪念碑》专用教室音乐室第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教学活动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聆听、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要点感受音乐的情绪。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一.课前展示二.情境导入三.自主合作探聆听《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结合乐曲启发学生深切地表达对先烈们的无限崇敬和深深的怀念。
在欣赏中,要引导学生随音乐用手势感知旋律的起伏,感受乐曲的情绪,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乐曲的内容。
1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2师生问好随音乐用肢体感知旋律的起伏,感受音乐的情绪。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四.检测提升五.归纳反思此曲采用c羽调式,4/4拍。
结构为单乐章的奏鸣曲式。
在乐曲的引子中,由低音弦乐奏出深沉而宽广的曲调,表现了人民在肃穆的气氛中悼念、缅怀英雄伟绩的心情。
描绘革命斗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般的情景和英雄们前仆后继的形象。
在尾声中,以主部主题为素材,发展成热烈、宽广的颂歌,壮丽辉煌的音乐,深切地表达出获得解放的人民对先烈们的无限崇敬和深深的怀念,歌颂着烈士们为人们铺平通向幸福生活的道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英雄纪念碑,将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此曲的结构图式:随音乐用肢体感知旋律的起伏板书设计:1《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聆听教学活动的安排,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聆听、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
课时计划总第节课题专用教室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总第节课题专用教室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1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
2. 人民英雄纪念碑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如建造时间、地点、设计者等。
3. 教学内容:教师详细讲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特点,如碑身、碑座、浮雕等,并分析其设计理念。
4. 意义价值:教师阐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人民英雄纪念碑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的英雄人物事迹,进一步感受英雄精神。
七、情感态度:1.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2. 学生通过学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八、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实地了解其建筑特点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记录纪念碑的细节,回校后进行分享。
九、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顺序,把握纪念碑的空间结构。
2.品味语言的特点,体会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3.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1.理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顺序,把握纪念碑的空间结构,品味语言的特点。
2.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形态优美的中国石拱桥,它是中国桥梁建筑的丰碑;我们也感受了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丰碑。
回顾历史,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推翻了一座又一座压迫的大山,树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
回顾那段历史,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信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人民英雄纪念碑,去瞻仰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建筑,去缅怀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们!二、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周定舫(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
1953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
主要从事首都城市建设、工农业、文教、政治等方面的采访,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先后发表几千篇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
2.写作背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民主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肪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
该文及时地向全国人民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
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谁知道这座纪念碑的名称?它有什么意义?(二)新课学习1.讲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1)简要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过程。
(2)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写的各个时期英雄人物的事迹。
2.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1)引导学生从碑文、碑体、碑座等方面分析纪念碑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人民英雄的精神?(三)案例分析案例:疫情期间,广大医护人员英勇无畏,奋战在抗疫一线,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付出了巨大努力。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深刻理解人民英雄的精神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讲解重点)我会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始,让学生想象自己回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充满希望与激情的时代。
我会说:“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天安门广场,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它不仅仅是石头和水泥的堆砌,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情感的一种寄托。
那么,它背后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兴趣,进而详细讲解纪念碑的建立过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及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尊重英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及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及象征意义。
同时,结合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4.实地考察(课后进行)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前往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纪念碑的细节,感受其历史文化内涵。
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5.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要意义。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感想或体会。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