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清华大学建筑历史理论复习点拨
- 格式:doc
- 大小:192.00 KB
- 文档页数:3
2001年中国建筑史一.选择题1.??中国古典建筑演变与下列哪个因素一般没有因果关系( )a.朝代的更替b.文化中心的转移c.建筑工具的进步d.中外文化的交流2.??“小式”建筑是指( )a.不用斗栱的建筑b.不用斗栱控制的建筑c.用斗口控制的建筑d.斗口最小的建筑3.??北京故宫三大殿斗口等级为( )a.??二等b.三等c.四等d.四等以下4.??我国古代从()开始就已经开始建造佛塔a.西汉b.东汉c.三国d.魏晋南北朝5.??“东西堂”制度()朝时期开始的6.??在建筑设计中用图纸和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始于哪个朝代a.隋b.唐c.五代d.宋7.??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是由谁最早传入中国的( )a.马可波罗b.利马窦c.郎士宁d.墨菲二.填空题1.??现存古代最大的两座木构殿堂是( )和( )2.??宋代用材制度中,“材”与“份”的基准分别为斗拱的()与()。
3.??中国古城中建都最多的是( ),保存最完整的是( ).4.??我国的琉璃瓦技术是()时期从()传入的。
5.??古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清代的斗口分为()个等级。
6.??广东中山纪念堂是()设计,属于()风格7.??上海国际饭店属于( )风格,设计者是( ).8.??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最早的石塔是( )。
三.作图题1.??五踩溜金斗栱侧立面2.??独乐寺观音阁3.??北京故宫平立面4.??应县木塔立面外国建筑史一.选择题1.??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是指( )a.??古代希腊,罗马建筑b.学院派建筑c.17世纪法国宫廷文化支配下的建筑d.19世纪以前的古代建筑2.??下列哪一点不是古代西亚建筑的特点( )a.砖的应用b.拱券的应用c.平面对称布局d.建筑多建于平台之上3.??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代的( )a.交叉拱b.十字拱c.棱拱d.抹角拱4.??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由_____设计.( )a.米开朗其罗b.伯拉孟特c.布鲁乃列斯基d.帕拉第奥5.??文艺复兴时代着作<<建筑五柱式>>的作者是)a.阿尔伯蒂b.帕拉第奥c维特鲁威d.维尼奥拉6.??下列建筑师谁不属于新理性主义学派( )a.??罗西b. M.博塔c.波多盖西d. R.克里尔7.? ?“光明城市”是由______提出( )a.??赖特b.柯布西埃c.霍华德d.格罗皮乌斯8.??芝加哥学派产生于( )a.19世纪80年代b.19世纪90年代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20年代二.填空题1. 古埃及的”玛斯塔巴”用于( )用途.2.??古波斯的波斯波里斯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有(百柱厅和中央接见大厅)3. 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期( )柱式的代表.4. 罗马风建筑与哥特建筑在屋顶结构上的区别在于一个采( )结构,一个采用( )结构.5. 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当时的( )(地名),即今天的( )6. 举出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哥特教堂各一例( ),( ),( ),( ).三.画图题列举下列建筑师近10年内的作品各一例,以简图示之1.??皮阿诺(Renzo Piano)2.??盖里3.??罗西2002年中建史一. 填空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 )仔角梁起翘属于( 嫩戗发戗),戗脊起翘属于(水戗发戗).秦始皇陵底边边长达()米,这种陵体在汉代称()匠人营国制度出自( ).中国近代复古主义思潮源于( )大学张涟是( )代最着名的造园大师琉璃瓦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应县木塔上下层柱间采用( )造,塔内实际有( )层二. 选择1.??杆栏式建筑起源于( )a. 抬梁b. 穿斗c. 树巢d.井干2.??长城最初的起因与下列的哪一条有直接关系a.??宗法制度b. 秦始皇c. 丝绸之路d.胡服骑射3. 维吾尔族的阿以旺指得是a. 厨房b. 卧室c. 中厅d.壁陇4.以下古代古建筑做法中,何者不属于小木作a. 门窗b. 栏杆c. 天花d.斗拱5.写意园林出现于( )6. 复古主义的口号( )7.<营造法式>产生的原因与下面哪一条无关8.中国古代文献中最高的塔是9.<华夏意匠>的作者是a. 李约瑟b. 李允鉌c. 刘志平d.梁思成三.??绘图1.??清式庑殿纵剖面2.??嵩岳寺塔平立面3.??外滩意象(具抽象均可)外建史一.??选择题1.??西方古典建筑是指():a.古希腊.古罗马建筑2.学院派建筑3.17世纪法国宫廷文化支配下的建筑d.19世纪的西方建筑2.??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一个方案由(b)所设计:a.??米开朗基罗b.伯拉孟特c.伯鲁乃列斯基d.帕拉第奥3. 柯布的新建筑五点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4. 浪漫主义最着名的作品是(英国国会大厦)5.??文艺复兴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广场是a.圣马可广场b.波波罗广场c.梵蒂冈宫前广场d.卡比多广场6. “插入式城市”,“行走式城市”是由()提出a.??日本新陈代谢派b.勒.柯布c.荷兰mvdrv小组d.英国的建筑电讯派a.R.文丘里b.詹克斯c.R.斯特恩d.M.格雷福斯8. 下列建筑师中——获得了2000年普利策奖a.库哈斯b.迈耶c.皮阿诺d.让努维尔9. 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代():a.交叉拱b.十字拱c.帆拱d.筒形拱二. 填空题1. 古希腊神庙最典型的平面形式是_____,古典柱式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中国建筑史清华公开课老师答案
梁思成:以一木料一主要构材;一构架一制之结构原则
以一斗拱结构关键:外部轮廊形式一特异-。
刘敦桢:一承重一与一国护一结构分工明确;对于各种一气候条件的充分适应性:具有一定的减少一地震一危害的可能作用;一材料一供应比较方便。
2.梁思成关于中国建筑艺术七个方面的特征是什么?
稱展的一屋顶一造型;崇厚高大的建筑一台基一;正立面一多为玲珑透剔的木刻造型:建筑群有多重一院落一组成;建筑一色彩一的施用:保护木材,创造室内华丽气氛,创造华美外观,等级分划建筑平面分为两种:一,整齐一对称式:二,自由多变式;在一石结构力学特征上的认知不足中国建筑屋顶正脊的聘尾,是在以上的哪一个时期出现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下列建筑类型中,哪一种是中国人排在第一位的?皇家祭祀建筑谁提出了中国城市“营邑立城,制里割宅”的规划思想?显错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西汉
1.《尚书》中提出的与中国建筑有关的三项原则是什么?
A正德B利用C厚生
2.三项建筑原则的核心是什么?
和
3.孔了关于宫室建筑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卑宫室
4.这一思想与上述《尚书》中大离的建筑三原则中的哪一个原则关系最为密切?
5.在孔子的心目中,与宫室建筑有关的土木工程与农业有关的水利工程哪一个更重要?水利工程
最早提出宫空建筑应该“适形”的是哪一部着作?
《目氏春秋》
穴居巢居
西周时期,城市的大小是按照一等级一来确定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则按照入口来确定。
1.公元前15世纪在中国属于商时期
2.
偃师二里头遗址主要属于夏时期
3.股墟遗址属于_商_寸期。
西汉,长安。
2004年清华大学“建筑史专业”硕研考题《中国建筑史》
(共150分)
一.选择题(2*20共40分)
二.画图题(5*4共20分)
1.四合院平面.
2.元大都平面.
3.隆兴寺摩尼殿立面与平面.
4.宋代重台栏杆.
三.填空题(1*30共3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楼阁建筑是(),建于()年.
2.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楼阁塔是(),建于()年,外观为()层,内部为()层.内部结构之间使用().3.南禅寺建于()年,佛光寺建于()年,独乐寺山门建于()年.
4.我国太和殿、祈年殿等建筑一般高()米,体现了()之形及()之势。
5.唐长安市区东北角兴庆宫内的主要楼阁分别为()和()。
6.宋东京与唐长安相比,突破了城市固定的()制,封闭的()制及限制居民夜间活动的()制。
在()和()上改变了唐代以前城市的()和()。
7.宋代建筑主分为()式和()式。
(还有三空忘了,是关于结构做法)
8.梁思成翻译著写的两本古代建筑法式书籍()和()。
四.论述体(15*4共60分)
1.分别绘出独乐寺观音阁与隆兴寺转轮经藏的剖面和分别说明各自的结构特征。
2.分别说明“移柱造”与“减柱造”两种做法评述它们在建筑结构中使用的利弊影响并用金、元建筑实力具体说明.
3.分析说明清代顾严武所写“———————”
4.分别写出我国古代历史上两篇关于城市规划的著名论著,并分析它们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屮国建窥史后很丘1、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有土墙平顶或土胚拱顶的房屋,清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于原木垒成的墙体“井干”式建筑,而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架承重的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民族的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
2、木架建筑的优势:1;取材方便2;适用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3、缺点;1、木材越来越稀少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4、我国的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5、穿斗式木架结构特点;用穿杭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木品木品的房架;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再沿禀条方向,再用斗林把柱子串联起来。
6、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搁置禀条,梁头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
7、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重量。
8、台基;是室内地面高出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的目的。
台基上则按柱网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蛀而导致腐烂。
9、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10、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耍的作用。
胆魄、平顶、囤顶、硬山、悬山、藏族平顶、毡包式圆顶、拱顶、fu 殿、歇山、卷棚、重殿。
11、中国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
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12、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儒家与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而是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如同从地中生出一般的气质。
13、建设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心理补偿14、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15、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为体制的产物。
一·简释(20分)例1·《考工记》、《周礼》、《礼记》等古代典籍中的建筑制度例:(1)左祖右社:左边是祖屋,右边是社稷(2)面朝后市: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3)市朝一夫:市场和朝廷都是一百步乘一百步①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②礼制秩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③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④井田方格网系统式规划方法涂———道路一夫———100×100步2 1步约5-6尺(3)《考工记》:《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手工业技术的官书。
其作者不详。
西汉年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一篇,就以此书补之。
至刘歆校订时,又将《周官》改为《周礼》,称为《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它记载了6门工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的30个工种的技术规则(缺两种)。
(4)国中九经九纬:皇城经向道路和纬向道路各九条(5)经涂九轨:涂指的是道路,皇城经向大道宽九轨道(6)明堂:明堂是中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建筑,用于朝会、祭祀、庆赏、习射、选士、教学等大典。
(7)辟雍:辟雍原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
《礼记·王制》有: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壁。
《新论》:王者始作圆池似璧形,实水其中,以环壅之,名曰辟雍。
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
《白虎通·辟雍》:辟,璧也,象璧圆以法天也。
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
《月令记》: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法天地,德广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8)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清华大学建筑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世纪)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中国通史》“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居住状况: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洞口背寒风——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世纪——年)一.夏(前世纪——前世纪)二.商(前世纪前世纪)三.西周(前世纪——前年)一、夏(前世纪——前世纪)二、商(前世纪前世纪).历史背景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胤甲……商在东方强盛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 建筑状况: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
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世纪——前年). 历史文化背景: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重礼。
宗法秩序:分封诸侯——等级制.建筑状况:<>城市——“镐京”<>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建筑技术: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斗的形象出现瓦、排水管道的出现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一、东周(前——前称为春秋,——前称为战国)秦、楚、齐、燕、赵、魏、韩.历史文化背景:田地私有制——诸侯国战争天子失学,学在四夷——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先秦理性精神老子将人还给自然,孔子将人还给社会——伦理理性的社会色彩寓意“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建筑特征:<>防御性强<>礼制<>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二、秦(前——前).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 秦始皇修长城、修驰道。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题目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题目壹,单项选择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A.重檐歇山B.重檐庑殿C.单檐歇山D.重檐攒尖二,多项选择属于天坛的建筑有A.祈年殿B.圜丘C.皇穹宇D.斋宫E.佛香阁三,名词解释1,副阶周匝中国古建筑中塔身、殿身周围包绕壹圈外廊的平面做法,称为副阶周匝。
2,金箱斗底槽中国古建筑中塔身、殿身内有壹圈柱的平面做法,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俩层空间,称为金厢斗底槽。
3,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
斗拱于结构上挑出承重,且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同时作为立面上大屋顶到屋身的过度部分,也起到装饰作用。
斗拱也是等级的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
斗拱于古建筑中也起到模数作用。
4,藻井是指高级的天花,壹般用于殿堂明间的正中。
5,《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宋代将作监李诫。
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和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
6,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清式彩画,用于主要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以龙为主要题材,7,举折举折是我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面曲度的壹种方法;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8,《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规划学说。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壹夫”。
9,抬梁式古代木构建筑的壹种结构形式。
柱头上置梁,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于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托脊檩。
这种结构于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10,穿斗式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和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且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于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11,井干式古代木构建筑的壹种结构形式。
第一章填空题:1.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先驱是乐嘉藻。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机构是中国营造学社。
3.中国营造学社的两位骨干、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是梁思成和刘敦桢。
4.单体建筑平面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间和出廊。
5.右图中的建筑是三合院。
判断改错题:1.民间建筑面阔方向的开间数一律取阳数。
(ⅹ)民间建筑面阔方向的开间数不一定取阳数,根据实际需要而定2.间在平面中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尽间、梢间。
(ⅹ)间在平面中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3.平面为正方形的建筑是正式建筑。
(ⅹ)平面为长方形的建筑是正式建筑。
名词解释: 间,副阶“间”有两个概念:•四柱之间的空间•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副阶周匝: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周匝。
简答题:1.出廊的四种做法、等级及出廊的优点。
2.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什么?有哪些优点?论述题:论述说明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
第二章台基的四个构成要素包括台明、台阶、栏杆和月台。
平台式台明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砖砌台明和满装石作。
台阶的类别根据做法不同可以分为垂带踏垛、如意踏垛和礓礤。
台基的组合有单台组合体、月台组合体和重台组合体三种。
判断改错题: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大于“上檐出”。
(ⅹ)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小于“上檐出”。
台明的做法按等级从高到低为须弥座—砖砌台明—满装石作。
(ⅹ)台明的做法按等级从高到低为须弥座—满装石作—砖砌台明。
无论等级高低,台阶的做法中都有砚窝石。
(√)须弥座可以做成全部光素的。
(√)明清出陛数量定型为“单阶”、“两阶”和“三阶”。
(ⅹ)明清出陛数量定型为“单阶”和“三阶”。
月台组合体是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月台的组合,此时月台的形制与基座的形制可以不一致。
(ⅹ)月台组合体是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月台的组合,此时月台的形制与基座的形制要完全一致。
简答题:右图中的两个台明分别是什么朝代的?比较说明二者区别。
2016年清华大学建筑历史理论复习点拨
六十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培养了近五千名毕业生,他们在国家建设岗位上、在国际建筑舞台上辛勤耕耘,涌现出了一批建筑大师、两院院士、学术名家,造就了一批中国建筑事业各个时期的领军人物。
不少同学有志于考取此专业。
笔者认为,考研总的来说可以说是专业课的较量,公共课过线很容易,但是拿高分很难,恰恰相反,专业课得分很容易,只要肯下个功夫,建筑历史拿到110分,快速设计拿到110分基本没有问题,两门公共课再拿到130分,总分达到350,考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没什么问题。
下面新祥旭的老师们从专业参考数目、复习规划两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一、专业课参考书目推荐
初试:
1、<<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
2.<<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罗小未(清华大学教授)
3.<<20世纪西方建筑史>>吴焕加(清华大学教授)
4. <<图说建筑史>>梁思成
5.<<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的)
6. <<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
二、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
1.零基础复习阶段(2012年6月前)
本阶段主要用于跨专业考生学习基础参考书,<<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罗小未(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的),要求系
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
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
最终基本达到建筑学本科水平。
开始学习快速设计的技巧。
2.基础复习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
本阶段主要用于跨专业考生学习指定参考书,<<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罗小未(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的),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本专业考生要在抓好专业课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温习指定参考书,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练习快速设计的基本功,掌握快速设计的要领。
3.强化提高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罗小未(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的),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
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多练习快题设计,提高自己快速设计的能力。
4.冲刺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
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此外,建筑历史的复习大家最主要在于复习的精细度,那些大的线索有用心的人基本都能记下来,可是比如某个建筑的建造年代这样一些细节信息就不一定大家都会去记,赢就赢在这些地方了,所以在复习的开头就要养成好习惯,要关注细节信息。
最后提醒大家,所有的科目复习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个科目都是注重理。
有些同学喜欢快速多遍的方式,这样知识比较能够前后联系,不会死盯一个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