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1)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文档一、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周三代历史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代建立者是启,商代建立者是汤,周代建立者是姬昌。
夏代是中国文明的摇篮,商代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周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周代分西周和东周,西周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萌芽期,东周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期。
2.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非常多,地域发展也非常迅速。
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更是丰富多彩,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外交关系都非常紧张。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3. 秦汉历史秦朝建国者是秦始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一个短寿的王朝,但是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历史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魏晋南北朝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非常多,地域更是扩散到了全国各地。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后来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清朝历史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最后一个中国的封建王朝。
清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近代史识点总结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极为丰富,地域更是遍布全国各地。
近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展迅速,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历史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极为丰富,地域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案大全2017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机密)时期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键入文字]2017 中考历史必备:近代列强侵华简表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 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近代中国百年历史呈现出两条主线:其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
其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
近代列强侵华简表侵华战争名称和时间影响暴行以及条约及其主要内容第一次鸦片战侵华战争英国1840-1842 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2 年8 月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中国赔款2100 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1856- 1860 年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火烧圆明园。
1860 年10—11 月,英、法、沙俄逼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至19 世纪末,沙俄趁火打劫,大肆侵略我国东北、西北的广大领土。
趁机霸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千米。
沙俄吞并中国领土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西方列强蜂拥攫取在华利益。
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共割占中国60 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其次是《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45 万平方千米土地。
在次,是《北京条约》,共计割占40 万平方千米土地。
19 世纪80-90 年代,沙俄又通过《伊犁该订条约》在西北割占六块,共计9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年旅顺大屠杀甲午战争的失利,标志着“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失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的削弱了中国的国力,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1。
历史中考必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2. 篡权夺位的秦始皇3. 秦朝的法家思想和中央集权制4.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5. 汉初和九年之乱6. 汉武帝的改革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7. 新莽政权的诞生与衰落8. 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和统一9. 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及社会状况10. 隋唐的政治制度、文化及对后世的影响二、近代史1. 宋朝的政治、军事及科技发展2. 元朝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社会状况3. 明朝的政治、军事及经济状况4. 明朝后期的衰落和满清的崛起5. 清朝政治制度及近代的政治变革6. 清朝的文化变革和对现代化的影响7. 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8.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9.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10. 新文化运动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三、现代史1. 国共两党的建立与斗争2.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 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影响4. 中共领导的北伐战争和国共内战5. 中国抗日战争及对抗日战争后中共和国民党的斗争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解放战争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政治变革9.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中国的影响10. 文化大革命及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变革四、世界历史1.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兴起2. 经济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3. 法国大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4. 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兴起5.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6. 巴黎和会以及《凡尔赛条约》的签订7.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8. 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9. 古巴导弹危机及冷战的持续10. 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上是历史中考必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可以继续深入学习。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试题(1)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选择题1.(2017·怀化中考)春秋时期的政治局⾯是“永乐征伐⾃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省制2.(2017·泰安中考)下图是四⽅古印⽂,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推⾏分封制④秦朝统⼀了⽂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6·聊城中考)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少其⼒。
⼒少则易使以义,国⼩则亡邪⼼。
”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主张的是(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三州部”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4.(2017·临沂四模)“⾃古男⼈掌朝纲,谁料⼥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托起清廉官。
”赞扬了我国历史上唯⼀的⼥皇帝的政绩。
后世称赞她的统治是( )A.贞观之治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5.(2017·黄⽯中考)2017年是我国恢复⾼考40周年,⾼考制度有利于国家⼈才的选拔。
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明史》⾥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能登⼊仕途的现象。
”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 D.科举制6.(2017·青岛中考)《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这⼀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扩⼤六部权⼒ B.改⾰丞相制度C.扩⼤地⽅权⼒ D.加强君主专制7.(2016·⽆锡中考)三峡⼯程是当今世界最⼤的⽔利⼯程。
2017年中考历史(第01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1 辛亥革命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中考历史(第01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1 辛亥革命)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中考历史(第01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1 辛亥革命的全部内容。
辛亥革命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组织准备:1。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东京召开,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二、指导思想: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占领武昌城。
接着,起义军攻占汉口和汉阳,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2.中华民国成立:(1)时间:1912年1月1日(民国元年)(2)地点:南京。
(3)人物: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换算: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年3、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5、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四、启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说明资产阶级共和之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知识拓展】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一编教材知识速查篇模块一中国近代史概要一种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VS中华民族(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两个历史任务民族革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帝、反侵略)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民主(反封建)两个历史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三个统一政权清朝统治后期(1840~1911年)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年)四条基本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前赴后继、奋起抗争、反抗侵略的抗争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近代民族工业、科学技术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模块复习内容导航中国近代屈辱、抗争与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新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黄海大战日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近代化的起步科学技术:洋务运动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趋势:向西方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开端:五四运动建党:中共“一大”建军:南昌起义探索革命道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抗战: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等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庆谈判、国民党独裁内战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六、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思想家:魏源、严复文学家:鲁迅艺术家:徐悲鸿、聂耳、冼星海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开办京师大学堂第一讲侵略与反抗,本讲知识脉络一条主线: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题:侵略与反抗三大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四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贵阳中考考点清单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考纲要求: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历史初中知识点大全(中考必备)历史初中知识点大全(中考必备)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 选官和监察制度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4.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的治国方略。
(1)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3)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1)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
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
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
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
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
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
Note: it is not the text. The following parts can be deleted for actual use. This content only gives reading and editing instructions:
1. This document is edited by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software and supports WPS.
2. The files can be edited and reorganized.
3. It is suggested to revise and ed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individuals.
4. Due to editing reasons,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 text of some document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yourself,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