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期末复习2015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赵普》拓展练习一、本课主要知识点梳理:①刻苦读书:“晚年手不释卷”——勤奋好学“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刻苦钻研②奏荐人才:以天下事为己任“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冷静沉着一奏、二奏、三奏、四奏,“复奏如初”----意志坚定。
二、本课主要方法整理:描写人物的方法:①正面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
②侧面描写:写其他人或景物。
③细节描写。
三、拓展练习:1.填空。
①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祖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一个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课文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历来有赵普“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
2.本文表现了赵普的哪些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写出两个与赵普相似读书刻苦的例子: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赵普》【学习知识要点】一、课本注释及译文、结构分析文章共两段,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
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为己任。
二、需掌握的字的读音少(shào)吏(lì) 寡(guǎ) 阖(hé)箧(qiè) 薨(hōng) 牍(dú) 掷(zhì)缀(zhuì) 龌龊(wò chuò) 忌(jì)三、辨义薨死两者都是“死亡”的意思,但用法不同。
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二品以上的官员死也叫做“薨”。
它反映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不禄,庶人曰死”。
“崩、薨、卒、不禄、死”都是古代对“死”的称呼。
四、辨形五、疑难字词少习吏事: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
少,年轻时。
习,熟悉。
吏,官吏,一般指低级别的官。
事,事务。
寡:很少。
及:等到。
为(wéi):做,担任。
以:介词,拿,用。
手不释卷:手中不放下书本,指学习勤奋。
卷,古代的书写在帛书或纸上,后代沿用下来指书籍的册本或篇章。
每归私第: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
第,府第,大的住宅。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箧,小箱子。
竟日,整天。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临政,处理政务。
如流,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
则《论语》二十篇也:原来是一部《论语》。
《论语》全书共20篇。
性深沉:性情沉着。
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忌克:对人忌妒刻薄。
也作“忌刻”。
龌龊: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明日:第二天。
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来称公文叫文牍。
卒用其人:终于任用了这人。
六、多义词七、特殊句式1.太祖常劝以读书。
──宋太祖常劝他读书。
直译为“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
句子的特点是:劝”后省略宾语“之”,介宾短语“以读书”后置。
《赵普》第二课时参考答案二、预学导学1.(1)手不释卷(2)以天下事为己任(3)龌龊;刚毅果断(4)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5)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三、课堂互动探究(二)1.“阖”、“启”、“取”“读”上承“劝”,下启“处决如流”,一连串连贯的动作描写,写出赵普为国勤奋读书的精神。
2.既反映了赵普读书的效果,又写出了赵普学以致用的精神。
3.文章第二节采用了概括介绍与具体的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这句话是对赵普为人的客观评价。
既体现出其观点,也概括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品质,引出下文奏荐人才的故事。
5.细节描写有“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
这些细节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举荐人才,表现了他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和刚毅果断的品行风格。
6.(1)悟出了赵普的良苦用心,由此也悟出了其所荐之人必定是个可用之才。
(2) 说明太祖是个偶尔固执,但最终仍会明辨是非的君主。
7.(1)年少时就任要职,为国效力;(2)年老时刻苦读书,从收中寻求治国安民的方法; (3)为了给国家举贤,不惜冒着惹怒圣上的危险一次次举荐。
8.本文写了赵普刻苦读书与推荐人才这两件事。
围绕一个中心:以天下为事为己任9.赵普尽管他有忌妒刻薄的缺点,但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读书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知人善任,做事刚毅果断,是一个做事持之以恒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的人。
同时他的身上又有不畏皇威,敢于冒死为国荐才的精神。
(一奏不行,再复奏,复奏未果,又三奏,三奏未通又四奏)10 (1)如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阖”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2)写太祖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
“碎裂”已足以表明怒的程度了,再加上一个“掷”字,就不难想象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了。
(3)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
“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跪而拾之”这一细节生动感人,被太祖撕碎的奏牍,要将它恢复原样,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写邮了赵普的沉着镇定、坚定执著。
《赵普》复习要点七年级语文主备人:审核:班级:姓名: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赵普(922—992)北宋大臣。
字则平。
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了历史著名事件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yìn)夺取政权而使其最终成为北宋开国元首宋太祖。
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赵普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
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
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这里就是后人常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这则成语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
) 相关故事:杯酒释兵权2、了解作品:①《赵普》:节选自《宋史·赵普传》,该书属纪传体断代史,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②《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著,共20篇。
二、生字注音及课文节奏①、少(shào)吏(lì)寡(guǎ) 阖(hé)箧(qiè)薨(hōng)牍(dú)掷(zhì)缀(zhuì)龌龊(wò chuò)忌(jì)②、普/ 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 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 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 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 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 性深沉/ 有岸谷,虽多忌克,而/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默,普/ 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 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 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 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 以归。
他日/ 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三、词语积累1、一词多义太祖常劝以读书(拿,用)读之竟日(书籍)以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把)之家人发箧视之(箱子里的东西)普又以其人奏(将)跪而拾之以归 (它,指奏章)跪而拾之以归(连词,然后)末有其比(他,指赵普)及为相(担任;做)其普明日复奏其人(那)为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作为)普又以其人奏(那)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担任;做)卒用其人(那)2、古今异义①、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龌龊----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今义:不干净、肮脏②、普颜色不变颜色----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色彩。
赵普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赵普是哪个朝代的著名政治家?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2. 赵普在宋朝担任的官职是?A. 宰相B. 御史C. 尚书D. 将军答案:A3. 赵普的主要政治贡献是什么?A. 推行科举制度B. 改革税制C. 推行新法D. 制定法律答案:C4. 赵普主张的“新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土地改革B. 教育改革C. 军事改革D. 所有选项答案:D5. 赵普的“新法”对宋朝的影响是什么?A. 促进了经济发展B. 增强了中央集权C. 提高了社会稳定D. 所有选项答案:D6. 赵普在政治上的主要对手是谁?A. 王安石B. 司马光C. 欧阳修D. 范仲淹答案:B7. 赵普在历史上的评价是什么?A. 改革家B. 保守派C. 政治家D. 军事家答案:A8. 赵普的“新法”最终的结局如何?A. 成功实施B. 被废除C. 部分实施D. 没有影响答案:B9. 赵普的“新法”对后世有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进步B. 影响了后世的改革C. 被后世广泛借鉴D. 所有选项答案:D10. 赵普的“新法”中,哪一项是最为关键的?A. 青苗法B. 均输法C. 市易法D. 募役法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赵普在宋朝的政治生涯中,曾担任过的官职包括哪些?A. 宰相B. 御史中丞C. 知制诰D. 枢密使答案:A, B, C2. 赵普的“新法”中,哪些是针对经济领域的改革?A. 青苗法B. 均输法C. 市易法D. 募役法答案:A, B, C3. 赵普的“新法”中,哪些是针对军事领域的改革?A. 青苗法B. 募役法C. 保甲法D. 保马法答案:B, C, D4. 赵普的“新法”中,哪些是针对教育领域的改革?A. 青苗法B. 均输法C. 学校法D. 科举法答案:C, D5. 赵普的“新法”中,哪些是针对法律领域的改革?A. 青苗法B. 均输法C. 保甲法D. 保马法答案: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赵普是唐朝的著名政治家。
赵普总分100分时间40分钟成绩评定_________一、基础知识(3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wò chuò()补zhuì()旧纸guǎ()学术读之jìng()日hé()户启箧.()奏犊掷.地()既hōng()尝奏荐.()2.解释下列加点字。
(6分)(l)少习.吏事:________________ (2)循默..:__________________(3)处决如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岸谷(5)虽多忌克..:_______________ (6)卒.用其人:______________ (7)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_ (8)及.为相:________________(9)寡.学术:_________________ (10)既薨.:_________________(11)读之竟日: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6分)(1)及为.相:__________为(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________(3)尝荐某人为.某官:__________(l)常劝以.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跪而拾之以.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又以.其人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义。
(6分)古义今义(1)家人发.箧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普颜色..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5)明日..,普又以其人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5.资料上说:“赵普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课文中讲赵普晚年勤奋读书,死后书箱里就是一部《沦语)。
七年级下语文复习资料(傅晓2005年2月整理)一、阅读课文《赵普》,完成下列题目(一)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二)填空1、《赵普》选自《》,这部史学著作是体史书。
2、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话是:3、文章刻画赵普形象,成功的运用了描写的方法。
4、作者用“”、“”、“”来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用“”来写赵普的工作能力;用“”、“”、“”来写赵普触犯龙威,为国荐才的精神。
(用课文原文填空)(三)阅读文章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此段叙述赵普表现出来的主要的思想性格是什么?2、正确理解“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的一项是()A.被赵普多次奏荐所感动B.赵普多次奏荐必是有用之人C.太祖明白了,某人真有才能D.经过调查某人真有才能(四)文章中描写赵普读书,为什么要用“阖户”才启箧取书,读书竟日?(五)整体把握课文,简要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六)类文阅读理解《司马光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释。
如:之:大指:没:持:迸:上述文字可分为两部份,请分别用一句话列出小标题。
文中哪些句子可以反映出童年司马光及其喜爱读书的情形?4、“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是什么原因?5、《司马光救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阅读课文《黄鹤楼》《于园》,回答下列问题。
(一)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3、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二)填空1、《黄鹤楼》选自,作者。
七年级下《赵普》期末复习
一.填空。
1、《赵普》选自《》,赵普,字,代著名家,
自古有“”的说法,文中“太祖”指。
2、文中主要写了两件事:和;表现了一个中心:
3、作者刻画人物善用细节。
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的细节;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的细节;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_”的细节;而“”
这一细节更是生动感人,那被撕碎的奏牍,要恢复原样,需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
4、文章叙事简洁,语言准确、精练。
写太祖的“不用”,“亦不用”和“卒用”,总共才七个字,省去了若干对话。
通篇没有说明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
二.课堂练习。
1.注音。
箧()牍()缀()卒()吏()薨()龌龊()掷()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手不释卷私第
阖户启箧及次日读之竟日临政如流
既薨发箧性深沉岸谷
忌克龌龊循默
尝奏荐复奏其人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补缀
3、词类活用碎裂
4.古今异义。
古义今义
处决
明日
颜色
龌龊
5.一词多义。
以:太祖常劝以读书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跪而拾之以归又以其人奏
之:读之竟日拾之以归家人发箧视之
而: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跪而拾之以归
为:及为相以天下事为己任某人为某官
其:未有其比卒用其人复奏其人
如:处决如流复奏如初如其言
则:则《论语二十篇》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6.翻译下列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以天下事为己任。
(4)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5)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6)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7)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7、.历史上不乏像赵普这样的人,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似“手
不释卷”这种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还有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等。
四、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思尔。
(《“三上”文章》 ) 注:(1)钱思公、谢希深、宋公垂:皆北宋人名。
(2)属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构思。
1.解释加点的词。
少.所嗜好() 尝语.( ) 惟.好( ) 尤.可以思( ) 2.翻译句子。
(1) 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2) 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3.上文举了件事,其共同点是:
4.请列举一个同样能体现上文这种治学精神的名人的例子。
(二)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
2、划分句子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翻译句子。
(1)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2)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赵普》课外文言文答案
(一)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译文: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
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官僚下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即读先秦百家著作)、史书,睡着则读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辞。
从未把书放下片刻。
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同住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读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
”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
1. 不多;告诉;只有;特别(尤其)。
2.(1)没有片刻不拿书的。
(2)读书的声音很清晰的传到远处近处,其刻苦学习到了这个地步。
3.三。
共同点是: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甚至连上厕所也读书)。
或:笃学。
4.(略)
(二)王冕夜读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私下里偷偷地②辄默记总是(常常)
③儿痴如此入迷④恬若不见安祥的样子
2、儿痴/ 如此,曷不/ 听其所为
3、翻译句子。
(1)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这孩子想读书像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去读书)呢?
(2)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译: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