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地
- 格式:doc
- 大小:307.00 KB
- 文档页数:67
中国十大道地药材的产区介绍1、江南药产区: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
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
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2、云贵药产区包括云南、贵州所产的药材。
云药包括滇南和滇北所产的道地药材。
滇南为我国少有的静风区,出产诃子、槟榔、儿茶等;滇北出产云茯苓、云木香、冬虫夏草等;处于滇南、滇北之间的文山、思茅地区以盛产三七并闻名于世,此外尚有云黄连、云当归、云龙胆、天麻等。
云南的雅连、云连占全国产量的绝大部分;云苓体重坚实,个大圆滑、不破裂;天麻体重、质坚、色黄色、半透明;半夏个圆、色白似珠,称“地珠半夏”。
本地区特产野生药材有穿山甲、蛤蚧、金钱白花蛇,红豆蔻、广防已、木鳖子、鸡血藤、广豆根、巴豆、骨碎补等。
贵药是以贵州为主产地的道地药材。
贵药多生长在地形崎岖的高原、山岭、河谷、丘陵和盆地,尤以苗岭、梵净山、大娄山区为多,本地出产的著名道地药材有天麻、杜仲、天冬、吴茱萸、雄黄、朱砂等。
3、北药产区: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
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全国中草药产地和批发地有哪几个?怎么样?目前我国公认的代表性地道药材品种大约有200多种,按我国地形地貌的自然特点划分的中草药产地约15个。
全国中药材产地主要有以下几个产区一)川药产区:川药产地主指四川,重庆的道地产区,其出产的代表性中药材有:川贝母,川芎,川乌,黄连,花椒,川续断,附子,姜黄等。
二)广药产区:广药产区主指南岭以南地区,包括海南,广东,广西的药材产区,其出产的代表性中药材有:砂仁,广藿香,槟榔,益智仁,大茴香,罗汉果,陈皮,蛤蚧,金钱白花蛇等。
三)云药产区:云药产区主指云南中药材产区,其代表性中药材有:三七,木香,滇重楼,诃子,草果,儿茶等。
四)贵药产区:贵药产区主指贵州的中药材产区,其代表性中药材有:天麻,天冬,白芨,五倍子,杜仲等。
五)怀药产区:怀药产区主指河南的中药材产区,其代表性中药材有: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瓜蒌,白芷,红花等。
六)浙药产区:浙药产区主指浙江的中药材产区,其代表性中药有: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菊花,杭白芍,温郁金,莪术,乌梅等。
七)关药产区:关药产区主指山海关以北,含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中药材产区,其代表性中药材有:人参,细辛,防风,北五味子,平贝母,龙胆草,升麻,鹿茸,鹿角等。
八)南药产区:南药产区主指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的中药材产区,其代表性的中药材有:枳壳,徐长卿,泽泻,蛇床子,枳实,百部,紫苏,白前等。
九)北药产区:北药产区主指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北部的中药材产区,其代表性的中药材有:党参,柴胡,北沙参,板蓝根,酸枣仁,黄芩,金银花等。
另外,除以上九大地道中药材产区外,还有蒙药产区,藏药产区,维药产区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全国各地的中药材批发市场有那些?目前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有很多,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有以下几个。
安徽的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四大药都之首的毫州药材市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
目前是全国第一大药材交易市场。
中药材的种类产地大全中药材是中国传统药物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的是用于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天然草药。
中药材种类繁多,每种中药材都有其特定的产地。
以下是中药材的种类和其产地的详细介绍。
一、花草类1. 菊花:主要产地有四川、浙江、湖南等地。
2. 紫花地丁:主要产地有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3. 金银花:主要产地有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4. 蔷薇花瓣:主要产地有陕西、河南、湖南等地。
5. 木槿花:主要产地有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二、根茎类1. 防风:主要产地有山东、甘肃、辽宁等地。
2. 半枝莲:主要产地有四川、湖北、江西等地。
3. 黄芪:主要产地有甘肃、陕西、山西等地。
4. 柴胡:主要产地有河南、四川、湖南等地。
5. 白术: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北、湖北等地。
三、果实类1. 陈皮:主要产地有广东、福建、广西等地。
2. 枸杞子:主要产地有宁夏、青海、云南等地。
3. 茯苓:主要产地有福建、湖南、广西等地。
4. 枳实: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5. 柿蒂: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四、树皮类1. 青皮:主要产地有湖南、四川、湖北等地。
2. 桑白皮:主要产地有河南、陕西、山东等地。
3. 肉桂:主要产地有广东、福建、广西等地。
4. 槟榔皮: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5. 乌梅: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五、动物类1. 人参:主要产地有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2. 鳖甲: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3. 蜂蜜: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4. 珍珠:主要产地有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5. 熊胆:主要产地有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
以上只是中药材的种类和一些主要产地的简单介绍,实际上中药材的种类繁多,产地也非常广泛。
中药材的产地往往与气候、土地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产地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中药材的种类和产地对于研究和生产中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中药材在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方面具有不同的功效,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医药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草药作为中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道地药材产地。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地,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宝贵的天然资源。
一、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丽江纳西族药材产地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气候温和,地形复杂多变,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
这里盛产多种名贵中草药,如丽江古城牛黄、雪莲、黄芪和红景天等药材。
这些草药因其质地纯正、品质优良而成为中药材市场中备受追捧的货品。
二、四川绵竹市——川芎产地四川省绵竹市是名贵中草药川芎的主要产地之一。
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这里的川芎品质上乘,被誉为“中药之皇”。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在中药制剂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贵州毕节市——贵州川贝产地贵州毕节市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里的气候湿润,土质疏松,是川贝的产地之一。
川贝为贵重的草本植物,具有清热润肺、平喘止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四、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药材产地湖北恩施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境内山清水秀,生物资源丰富。
这里是世界着名的草药和中药材产区,如恩施党参、川楝子和金线莲等。
这些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备受医药界有关专家的研究和推崇。
五、山西大同市——山西制何产地山西省大同市拥有辽阔的石炭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制何的主要产地之一。
制何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山产地福建省武夷山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被誉为“中国之茶都”。
武夷山是名贵的中草药产地,盛产石斛、铁皮石斛、党参和黄精等多种药材。
其中,武夷山石斛因其品质优良而享有盛誉,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和药物制剂。
中药材产地及分布人参: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
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
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
如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称为"移山参"。
人参按加工法主要分红参类、糖参类、生晒参类及其它类4种。
园参商品:主产吉林,其次为辽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
野山参: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移山参: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朝鲜人参、朝鲜红参:主产朝鲜、韩国。
东洋参:指日本的人参栽培品,分红参和白参两种。
(1)野山参:产量稀少,主要在长白山区以及小兴安岭地区偶尔发现。
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少有发现。
(2)林下参、园参:中国吉林主产;辽宁的桓仁、新宾、凤城、铁岭、抚顺等地也产;黑龙江的铁力、伊春、东宁、牡丹江等地也产。
西洋参:原产北美,我国亦有栽培。
主产美国、加拿大及法国。
我国东北及北京、西安、江西等地有栽培。
1975年以后,我国陆续从美国引进几批种子,分别在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江西、贵州、云南、河北、山东、安徽以及福建等省引种栽培成功,其中东北三省、陕西秦巴山区普遍栽培,尤其是福建、云南等高海拔山区的引种成功,为我国西洋参栽培区域向低纬度范围扩大生产提供了依据。
党参:分布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
由于产地不同,有西党、东党、潞党等三种。
西党:主产陕西、甘肃。
东党:主产东北等地。
潞党:主产山西,多为栽培品。
野生于山西五台山等地者称"台党"。
川党:产四川、湖北等地。
非药典品中:管花党参(又名甜党、叙党,产四川、贵州);绿花党参(产四川);秦岭党参(又名大头党参,产陕西、甘肃);新疆党参(产新疆);柴党(产四川、甘肃)。
球花党参:产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
灰毛党参: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明党参:1、明党参:主产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中药资源的国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中药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各个地区,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对中药资源的种类和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将对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1.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该地区气候寒冷,形成了独特的中药资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人参、黄芪、阿魏、细辛等。
其中,吉林省的长白山和云南省的辽东半岛是人参的重要产地,被公认为人参的“金三角”。
2.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生长一些喜冷耐旱的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黄连、苦参、地黄、牛膝等。
其中,山西省贡山县以产地优良著称,它的中药材质量极高,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
3.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适合生长许多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当归、党参、茯苓、生地等。
其中,江苏省泰州市被誉为“中药之乡”,以其丰富的中药资源、灵活的经营模式和高品质的产品在中药市场上享有盛誉。
4.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重要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合生长多种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罂粟、南星、陈皮、草珊瑚等。
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中药资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和天然草场,为中药种植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5.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多样,地形复杂,适合生长多样化的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川芎、藏红花、木香、紫草等。
其中,四川省是中国最重要的中药资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先进的中药加工技术。
总的来说,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表明中药资源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巨大。
各个地区都应充分利用本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土壤资源,加强中药资源的研究开发,提高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同时,保护中药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禁止乱采滥挖,加强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切实维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的种类产地大全1.人参:人参主要产地有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份,还有吉林省延吉市、云南省鲁甸、中南地区的湖南、广西等地。
2.田七:田七主要产地有中国东北的吉林、黑龙江等地,西南的云南、四川等地,以及山东、江苏等地。
3.黄芪:黄芪主要产地有中国北方的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以及中国南方的云南、湖南、湖北等地。
4.当归:当归主要产地有中国中南地区的四川、湖南、陕西等地,以及山东、湖北等地。
5.陈皮:陈皮主要产地有中国广东的广州、雷州、汕尾等地,以及福建、云南、广西等地。
6.川芎:川芎主要产地有中国四川的峨眉山、宜宾、雅安等地,以及湖南、陕西等地。
7.川贝:川贝主要产地有中国四川的乐山、内江、雅安等地,以及云南、贵州等地。
8.丹参:丹参主要产地有中国山东的临沂、济南等地,以及河北、陕西等地。
9.苦参:苦参主要产地有中国江苏的徐州、盐城等地,以及山东、甘肃等地。
10.杜仲:杜仲主要产地有中国浙江的丽水,江西的吉安,湖南的岳阳等地。
11.桑叶:桑叶主要产地有中国河南的信阳、商丘等地,以及山东、湖南等地。
12.枸杞子:枸杞子主要产地有中国宁夏的银川、吴忠等地,以及甘肃、青海等地。
13.白芍:白芍主要产地有中国河南的信阳、郑州等地,以及湖北、山西等地。
14.龙眼肉:龙眼肉主要产地有中国广东的韶关、清远等地,以及福建、广西等地。
15.干姜:干姜主要产地有中国广东的阳江、广州等地,以及湖南、四川等地。
16.熟地黄:熟地黄主要产地有中国山西的吕梁、忻州等地,以及陕西、云南等地。
17.石斛:石斛主要产地有中国广东的云浮、河源等地,以及福建、广西等地。
18.青蒿:青蒿主要产地有中国云南的文山、曲靖等地,以及湖北、湖南等地。
19.茯苓:茯苓主要产地有中国湖南的衡阳、永州等地,以及广西、四川等地。
20.枸杞子:枸杞子主要产地有中国宁夏的银川、吴忠等地,以及甘肃、青海等地。
中国的中草药种植区域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中草药种植历史的国家,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中草药种植区域。
以下是中国的一些主要中草药种植区域:
1.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草药产区之一,主要种植的中草药有人参、阿胶、蓟县地黄等。
2. 贵州省:贵州省位于中国南方,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有众多的中草药,如黄芪、田七、杜仲等。
3. 云南省:云南省地势较高,气候多样,适合中草药种植,该地区主要种植有何首乌、白芍、天麻等。
4. 湖南省:湖南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有莲须、络石藤、川贝等。
5. 四川省:四川省气候多样,地形复杂,适合中草药种植,主要有川芎、当归、五倍子等。
6. 甘肃省: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但适宜中草药种植,主要有枸杞、黄芩、甘草等。
7. 山东省:山东省是中国东部的中草药产区,主要种植有白术、石斛、麦冬等。
以上仅为中国中草药种植的一些主要区域,其他省份也有相应
的中草药种植产区。
中药材的产地种类繁多,各地的不同气候、土壤等条件会对中草药的品质产生影响。
中国各省各地区主产中草药的分布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中草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省各地区都有不同种类的中草药资源。
下面将就中国各省各地区主要的中草药资源进行详细的分布情况介绍。
一、东北地区:1.吉林省: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松原、长春、公主岭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党参、白芍、鸡血藤等。
2.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也是中草药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主要产区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黄芪、葛根、玉竹等。
二、华北地区:1.北京市:北京市的中草药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产区有延庆、密云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旱莲草、黄芪、薄荷等。
2.天津市:天津市的中草药资源相对较少,主要产区有大港、宁河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白芍、黄精等。
3.河北省:河北省是中国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邢台、石家庄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当归、百合、丹参等。
三、华东地区:1.上海市:上海市的中草药资源相对较少,主要产区有浦东、金山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丹参、柴胡、香附等。
2.江苏省:江苏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南京、扬州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何首乌、川芎、黄芪等。
3.浙江省:浙江省的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主要产区有宁波、杭州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银杏、金银花、知母等。
4.安徽省: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合肥、芜湖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桑白皮、五味子、补骨脂等。
四、华南地区:1.福建省: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福州、泉州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五味子、白薇、莪术等。
2.广东省:广东省是中国中草药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产区有广州、深圳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人参、黄连、百合等。
五、西南地区:1.四川省:四川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成都、宜宾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何首乌、百合、玄参等。
2.云南省:云南省是中国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产区有昆明、大理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决明子、川贝、杜仲等。
中国中药种植省份中国中药种植分布广泛,涵盖了全国各个省份。
但是,由于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的不同,有些省份比其他省份更适合中药种植。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中药种植省份,以及各省的中药种植特色。
1. 四川省四川省是中国最大的中药种植基地之一。
该省的大部分地区都具有适合中药种植的环境条件,如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这些条件保证了四川省的中药品质优良。
四川省的中药种植以川芎,丹参,川贝和黄芪为主。
其中,川贝是四川省的特色中药,其生长在川西高原,其根部具有止咳化痰,清热利咽的药用价值。
2. 云南省云南省是中国最大的天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中药材产地之一。
该省的植物种类多样,生态环境优良,特别适合种植中药。
云南省产的中药材品质优良,且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盛名。
云南省最著名的中药品种包括三七、鸡血藤以及当归。
三七在云南省的西部山区广泛种植,具有补血活血作用。
鸡血藤是一种古老的中草药,生长在云南的热带雨林中,其根部具有提高免疫力和降低血压的功效。
当归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妇科和补血方面。
3. 湖北省湖北省是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的省份之一。
该省的中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和襄樊地区。
湖北的气侯和土壤条件适宜许多中药植物生长,比如银杏,陈皮和菊花等等。
湖北省最著名的中药品种是黄芪,此外在湖北还生长着不少珍稀植物,如马鞭草、金银花、桑白皮等。
黄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调养人体和提高免疫力方面。
4. 湖南省湖南省是中国的中药材产地。
该省的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广泛应用于国家医药领域和出口市场,被国际消费者广泛接受。
湖南省生长的中药品种中,以中南薯蓣、三七、菊花和人参最为出名。
其中,中南薯蓣是一种特产中药材,生长在湖南省的山区中,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5. 广西省广西省是中国的热带植物资源库。
该省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适合种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中药材产地全国中药材产地简介目录四川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 (3)云南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2) (7)广西---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3) (11)广东---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4) (15)江苏---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5) (18)贵州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6) (20)陕西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7) (24)甘肃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8) (28)新疆---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9) (32)河南---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0) (35)内蒙古---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1) (39)山西---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2) (42)浙江---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3) (45)辽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4) (48)西藏---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5) (51)山东---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6) (55)江西---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7) (58)安徽---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8) (61)四川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概况》四川省位於长江上游。
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0,590万,辖21个地、市、州,203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本省地形可分為东西两大部分。
以龙门山─大凉山為界,东部為四川盆地,西部為川西山地高原。
全省平原佔2.6﹪,丘陵佔18.6﹪,山地佔50.3﹪高原佔28.5﹪。
由於地形的显著不同,气候类型多样,东部盆地為亚热带东南季风气侯,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两量丰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秋季多绵两。
长江沿岸气温较高,向盆地边缘逐渐降低。
年平均气温12~18℃,≧10℃积温4,500~5,000℃以上,无霜期220~300天,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川西南横断山地区属於亚热带西南季风气侯,冬暖夏凉、春秋温和、乾湿季分明。
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90﹪集中在6~10月,年平均气温12~20℃,≧10℃积温3,600~7,000℃,无霜期220~330天。
川西高原高山地区,自南而北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等气候类型演替,垂直分带明显。
寒冷乾燥、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冬季漫长,夏季凉爽。
年平均气温2~8℃,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以上。
年降水量600~800毫米。
土壤有黄壤、亚热带红壤、棕壤、紫色土、褐色土、山地草甸土和高原草甸土。
植被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灌丛。
《省会》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全国歷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中药材产地全国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辖8区4市7县,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19万,市区人341.5万。
成都歷史悠久,早在2300多年前,蜀王开明九世就在此建都,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而名成都。
金沙遗址的发现,又将成都的歷史上推了一千多年。
中药材产地简介成都位於川西平原腹地,平均海拔高度500米,年均气温15.5℃,年降雨量997mm。
平原、丘凌、山地比例為4:3:3,岷江、沱江等大小40餘条河流流经全境,水资源总量為264亿m3。
因此,成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水旱从人,不知飢饉、谓之天府”。
成都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城市50强第12位,投资环境进入全国城市40优。
经济总量占四川省三分之一,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4位。
2001年,全市国内生產总值1491亿元,同比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5亿元,增长13.2%;财政收入145亿元,增长22.3%;全社会固定资產投资582.2亿元,增长2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62,农民人均纯收入3067元。
《药材资源》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3,962种,药用动物344种,矿物药44种,共计4,350种。
药材资源分佈:四川盆地:冬暖、春早、夏长。
分佈药材800~2,000种。
為本省家种药材主產区,种植面积佔全省的60﹪左右。
家种药材主要有川芎、麦冬、附子、鬱金、泽泻、白芍、白芷、红花、菊花、桔梗、丹参、川明参、云木香、牡丹皮、白薑、瓜蔞、荆芥、薄荷、薏苡仁、牛蒡子、补骨脂、枳壳、梔子、陈皮、佛手、使君子、巴豆、木瓜、川楝子、石斛、杜仲、厚朴、黄柏等。
盆周山地:分佈药材约2,000种,收购量佔全省的30﹪左右,為本省家野药材主產区。
主要有黄连、银耳、党参、当归、川牛膝、金银花、云木香、玄参、白朮、川贝母、款冬花中药材产地全国中药材产地简介牛蒡子、木瓜、杜仲、厚朴、黄柏、瓜蔞、吴茱萸、天麻、红花、白薑、桔梗、枳壳、梔子、巴豆、川楝子、陈皮、天冬、柴胡、独活、南沙参、何首乌、百部、白及、半夏、天南星、香附、通草、川木通、五味子、辛夷、麝香、熊胆、豹骨、乌梢蛇等。
川西南中山地区:分佈药材约2,500种,以野生為主,既有亚热带药材,又有温带药材。
代表品种有三七、茯苓、天麻、黄芩、防风、龙胆、半夏、续断、川贝母、云木香、藿香、山柰、穿山甲、熊胆、麝香等。
川西高山峡谷区:山岭与谷底高差悬殊,气温、热量随海拔升高锐减。
分佈药材约1,500种。
野生药材主要有川贝母、黄芪、羌活、大黄、云木香、秦艽、麝香、豹骨、熊胆、冬虫夏草等;家种药材有党参、当归、川贝母、黄芪等。
川西北高原:以高原為主,草原面积宽广。
分佈药材1,800种左右,為本省野生药材主產区。
盛產川贝母、冬虫夏草、大黄、羌活、雪莲花、麝香、鹿茸、熊胆等名贵药材。
《利用现状》四川省是中国最大的药材產区。
栽培养殖药材120种,年种植面积31万亩,年產量1,500万公斤。
收购药材500多种,年收购量4,600万公斤。
《主產品种》麝香:分佈於阿坝、甘孜、凉山州各县及盆周山区部分县。
主產林麝,其次是马麝。
川產麝香个大皮薄,捏之有弹性,仁质柔软,油润,香气浓烈。
為了保护野生资源,发展人工养麝取香,从50年代开始,在马尔康和米亚罗建立了两个养麝试验场,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人工养麝和活体取香”的重大成果,80年代在都江堰市又建立了养麝研究所。
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一位。
冬虫夏草:分佈於石渠、白玉、色达、德格、理塘、巴塘、小金、金川、理县等县。
川產虫草体粗、丰满肥壮、外色黄亮、内色白、子座短、气清香,畅销国内外。
本省年收购量约佔5中药材产地全国中药材产地简介中国30﹪,為主產区之一。
()黄连:“味连”主產石柱县,已有三百多年的栽培歷史;“雅连”主產峨嵋、洪雅、峨边、雷波等县。
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60﹪左右,居第一位。
川芎:主產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及崇庆、彭县、新都等县。
所產川芎个大、饱满、质坚实、油性大、香气浓鬱。
尤以都江堰市马祖寺川芎最為著名。
本省年產量佔中国80﹪以上。
川贝母:松贝和青贝主產甘孜、阿坝州,炉贝主產甘孜州北部和小金、芦山等县。
川贝母颗粒均匀、质坚实、粉性足、色白有光泽。
由於野生资源减少,已试验进行人工栽培生產。
附子:主產江油县。
附片加工精细,片张大而匀、片面有纵向花纹、半透明状、油润有光泽、酥脆。
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本省為中国第一大產区。
川牛膝:主產天全县及乐山市金口河区。
以根粗壮、分枝少、质柔韧、断面色浅黄、味微甜而著称。
白芷:主產遂寧市,已有600年的种植歷史。
產品头方身圆、个大质坚、外表黄白色、内呈粉白色、断面密佈棕色油点,形似菊花纹、香味甚浓。
麦冬:主產绵阳市和三臺县。
歷史悠久,素有“绵麦冬”之称。
个大饱满、色黄白、断面浸白色、明亮。
本省年產量佔中国20﹪以上,居第二位。
白芍:主產中江、渠县、广安、铜梁等县。
尤以中江白芍根粗肥壮、质坚体重、表面粉红光滑、断面粉性足、黄白适度,内心色白,称“银心白芍”。
红花:习称“川红花”。
种植始於西汉,主產简阳、垫江、平昌及资阳、安岳、仪陇、营山、宣汉、南江、达县、通江、遂寧等县、市。
以花长、色红、鲜艷、质柔软為主要特徵。
天麻:全省近百个县有分佈或栽培。
以盆周各县產量较大。
商品体大、色黄白、质坚实、断面半透明。
杜仲:主產广元、旺苍、青川、北川、平武、城口、巫溪、万源、通江、古藺、忠县、石柱、6中药材产地全国中药材产地简介酉阳、黔江等县。
(]川產杜仲皮厚、块大、内表面暗紫色、断面丝多。
厚朴:主產盆周山区,以万源、通江、宣汉、城口、巫溪、开县、巫山、奉节、云阳、古藺、芦山、平武、都江堰、彭县等县、市產量较大。
川朴加工精细,内皮紫红、香气浓鬱、指甲划之有油渗出,称“紫油厚朴”。
黄柏:也称川黄柏,分佈盆周山区,主產峨嵋、洪雅、都江堰、广元、旺苍、南江、开县、巫溪、南川、武隆、古藺等县、市。
羌活:主產小金、黑水、金川、松潘、丹巴、道孚、甘孜、德格等县。
商品粗壮、环节紧密如蚕、断面硃砂点多、香气浓鬱,习称蚕羌。
云南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2)《概况》云南省位於中国西南边陲。
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583万,辖17个地、州、市,127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地处云贵高原西侧,西北与青藏高原相接,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成阶梯状倾斜,西北部的梅里雪山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
东南部河口县海拔76.4米。
以元江谷地為界,将全省分為两大地貌类型区,西部為横断山脉纵谷区,东部為滇东高原区。
全省地貌类型复杂,高原、山地、坝子(山间盆地)和河谷相间分佈。
山地佔全省总面积的84﹪,高原佔10﹪,坝子和河谷佔6﹪。
本省处於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光照充足,四季温差小。
由於受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影响,降水充沛,乾湿季分明;立体气候差异显著,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年平均气温4.6~23.9℃,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7~22℃,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16~26℃,年7中药材产地全国中药材产地简介日照时数2,100~2,300小时,≧10℃积温686~8,710℃,无霜期200~360天。
[]年降水量500~2,250毫米,多集中在5~10月。
土壤类型有16种,主要為红壤和黄壤。
植被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及草甸。
《药材资源》云南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4,758种,药用动物260种,矿物药32种,共计5,050种。
云南省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立体型特徵,动、植物垂直差异十分明显。
因此,全省药材资源分為高寒层、中暖层、低热层三个层次。
由於东西热量条件和寒潮入侵强度不同,各层东西海拔指标有一定差异。
以北部南华的大百草岭~中部景东~南部金平以东的哀牢山脉為界。
分為东西两部分。
高寒层:西部2,500米以上,东部2,300米以上,佔全省总面积的18.4﹪,以滇西北最為集中,滇东北次之,其他地区零星分佈。
气候相当於寒温带至温带。
药材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的野生品种有麝香、鹿茸、熊胆、豹骨、猴骨、灵猫香、冬虫夏草、川贝母、胡黄莲、秦艽、珠子参、雪上一枝蒿、羌活、三尖杉、藁本、山慈菇、大黄、法罗海、三分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