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手术体位:体外正中切口,胸下垫软枕。
手术用物:心脏基础+特殊器械包,导尿管,无菌灯柄,电动胸骨锯,电除颤仪,无菌冰盐水,电刀,骨蜡,涤纶片,14#红色尿管3-4根,阻断带,2-0,3-0无损伤线,4-0或5-0 Prolene(滑线),2-0或3-0的强生荷包线,胸骨连针。
手术步骤:1.常规消毒铺巾,前胸正中切口,准备电动胸骨锯,纵劈胸骨,骨蜡止血。
切开心包2-0单针缝并悬掉,2-0双针缝主动脉荷包、灌注针荷包,游离主肺间隔,及上、下腔静脉,并在上、下腔静脉处套阻断带,核对管道,准备插管。
2.主动脉插管,上、下腔静脉插管:要递11号尖刀做切口,10号丝线加固,主动脉插管与机器动脉连接时用盐水注射器排气,并予扣钳加固,角针7号线缝一针,核对管道,并行循环开始。
插灌注针。
3.待温度降至浅低温,约30℃左右时,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灌注停跳液,心包腔内置冰屑(此时器械护士要提前做好冰屑),心脏停跳。
4.切开右心房,心内探查,插左心引流管。
修补室缺:常用切口有两个①右心房切口,②右心室或肺动脉切口。
修补有两种方法:①直接缝合法:适用于缺损小于1cm,边缘为白色纤维组织者,一般选用5-0Prolene(滑线)双头针带垫片连续缝合②补片缝合法:适用于缺损大,周边纤维不全者,可采用间断带小垫片褥式缝合,也可采用连续缝合。
此时应准备足量的5×12双头带垫片的无损伤线,涤纶片,所有的器械均无损伤。
根据室间隔缺损大小,将涤纶片剪成稍大于实际缺损2mm~3mm大小的涤纶片,备术者修补缺损用。
5.缝合切口,开放腔静脉、升主动脉,此时应及时备好除颤仪,待心脏跳动有力,循环稳定后,停机观察,先拔除腔静脉引流管。
巡回护士要及时配置好鱼精蛋白,注完后拔除主动脉插管。
6.将体外循环管道递给台下,安放胸腔引流管,清点用物,缝合心包,胸骨穿钢丝,再次清点用物,关胸。
注意事项:1.熟悉手术步骤,做到默契配合2.配合以及手术的护士不仅要求熟悉手术步骤,准确无误的传递器械,而且要了解心脏的解剖、病理等方面的知识。
vsd护理措施及常见问题
VSD(室间隔缺损)是指心脏室间隔缺损,会导致室间隔出
现孔隙或完全缺损,使心室之间的血液混合。
以下是VSD的
护理措施和常见问题:
护理措施:
1. 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粘膜湿度,注意是否出现青紫、水肿等症状;
3. 给予含氧气的通气支持,保持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4. 提供高度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饮食,避免过度喂养;
5. 给予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和其他适当的药物治疗;
6. 定期咨询心脏专科医生,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查和心电图监测。
常见问题:
1. 发生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2. 心力衰竭:由于VSD会导致心脏过负荷,可能出现心力衰
竭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需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3. 静息性过度增长:部分患者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室间隔过度增厚,增加心脏压力,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4. 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问题,需要及时监测和治疗;
5. 营养不良:由于患者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生长,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应注重饮食调理。
总之,对于VSD患者,护理措施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疾病管理。
同时,定期复诊和咨询心脏专科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室间隔缺损手术后保养注意事项室间隔缺损手术后保养是为了确保愈合顺利、预防感染和保护心脏功能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关于室间隔缺损手术后保养的10条注意事项并展开详细描述。
1. 保持休息:手术后的患者需要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劳累。
身体需要时间恢复,长时间的活动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并延长愈合时间。
2. 规律饮食:饮食应健康均衡,尽量避免摄入高脂肪和高盐食物。
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身体快速康复。
3. 注意伤口护理:术后伤口要保持清洁和干燥。
避免强烈的碰撞和摩擦,不要用力刺激伤口,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并定期更换敷料。
4. 控制咳嗽和打喷嚏:手术后应避免剧烈咳嗽和打喷嚏,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咳嗽抑制剂或在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掩盖口鼻,以避免伤口破裂或感染。
5. 规律服药:术后医生通常会开具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抗凝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患者应按时服药,并定期返回医院进行复查和调整。
6. 做好卫生习惯:手术后应特别注意手部卫生,并保持身体清洁。
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减少感染的风险。
7. 适量锻炼: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恢复身体机能和心脏功能。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8. 注意体温调节:手术后的患者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出现寒战或过热的情况。
要注意保持室温适宜,避免暴露在极端温度环境下。
9. 定期复查:手术后应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或异常情况。
定期复查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10. 维持良好心理状态:手术后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情绪波动。
可以通过和亲友交流、参加恢复相关的康复活动来缓解心理压力。
以上是关于室间隔缺损手术后保养的10条注意事项和详细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记住,这仅仅是一些建议,请在遵循医生指导和个人情况下进行具体操作。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护理观察要点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护理观察要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的监测,以及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如出现心率不齐、呼吸困难、血
压波动等情况。
2. 伤口护理,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
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感染等情况,及时处理并进行记录。
3. 患者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不适
症状,及时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及时报告医生。
4. 液体管理,监测患者的液体入量和排出量,注意观察有无水肿、心力衰竭等情况。
5. 心电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等情况。
6. 药物管理,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包括抗凝药物、抗生素
等,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7. 患者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绪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8. 饮食护理,根据医嘱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盐分和高热量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总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护理观察要点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伤口、症状、液体管理、心电监测、药物管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和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医生,及时报告患者的情况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心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若为婴幼儿、儿童,尤其要做好肺部护理,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婴幼儿术后一般缺乏合作,术前应有意识地与其多接触,减少陌
生感。
二、术后护理
1、按低温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及心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控制输入液体量及速度。
3、注意观察术后心律,房缺术后常出现结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等,室缺术后要注意有无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4、做好肺部护理,定时体疗,吸痰,翻身、拍背,以防肺部炎症及
肺不张发生。
5、房缺术后的患者要注意观察神志恢复情况,术后左房排气不净可
产生气栓,表现为嗜睡、昏迷、偏瘫、失语等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
处理。
室间隔缺损﹙一﹚定义室间隔缺损是指室间隔在胎儿期因发育不全,在左右心室之间形成的异常交通。
﹙二﹚临床表现1、缺损小者无症状,缺损大者在出生2~3个月后即开始出现症状。
2、婴儿期可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甚至左心衰竭,但随生长发育缺损逐渐缩小,症状亦逐渐减轻;2岁后症状好转,但常见劳累后气促、心悸。
3、进行性阻塞性肺动脉高压者,幼年即可出现发绀和右心衰竭。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肺功能不全等。
﹙四﹚观察要点1、术前(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1、术前(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卧床休息嘱患者减少活动量,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5)密切观察其有无心力衰竭、感冒或肺部感染等症状。
(6)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7)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术后易出现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密切观察心律变化。
(3)术前肺动脉高压患者,预防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
室间隔缺损
﹙一﹚定义
室间隔缺损就是指室间隔在胎儿期因发育不全,在左右心室之间形成得异常交通。
﹙二﹚临床表现
1、缺损小者无症状,缺损大者在出生2~3个月后即开始出现症状。
2、婴儿期可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甚至左心衰竭,但随生长发育缺损逐渐缩小,症状亦逐渐减轻;2岁后症状好转,但常见劳累后气促、心悸。
3、进行性阻塞性肺动脉高压者,幼年即可出现发绀与右心衰竭。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得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得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得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肺功能不全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得观察心律得性质与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得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与度得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得护理。
(2)呼吸系统得护理。
(3)肾功能得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卧床休息嘱患者减少活动量,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5)密切观察其有无心力衰竭、感冒或肺部感染等症状。
(6)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得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7)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得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术后易出现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密切观察心律变化。
(3)术前肺动脉高压患者,预防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
(4)维护左心功能:控制晶体入量,LAP不能高于CVP。
(5)室缺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LAP、CVP、BP维持在保证有效心排出量得低水平,严格控制入量,加强利尿。
(6)室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控制血压平稳。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可能出现传导阻滞者,应及时启用起搏器或输入异丙肾上腺素。
(3)根据病情指导适量运动、
4、并发症护理
(1)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2)低心排
①症状:平均动脉压<50mmhg,尿量〈0、5ml/kg/h,中枢与末梢温差>4度,指端
发凉、苍白、
②护理:充足氧供,加强呼吸道护理,镇静,避免不良刺激,确保血管活性药有效输入,必要时配合医生转CICU行呼吸支持或IABP辅助。
(3)灌注肺
①症状: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血痰与难以纠正得低氧血症、
②护理:充足氧供,加强呼吸道护理,镇静,避免不良刺激,必要时配合医生转CIC U行呼吸支持。
(4)心律失常
①常见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实行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②护理: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变化,必要时行心电图检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成人患者一般有较好得自我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放松心情;儿童一般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护士应指导患儿家属多陪伴孩子玩耍,鼓励患儿说出内心得想法、
2、健康指导
(1)术前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感冒。
(2)增加营养,多食用易消化得食物。
(3)保证充足得睡眠。
3、出院指导
(1)出院三个月后进行复查,如果在此期间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2)正中切口者,三月内平卧位休息、
(3)出院后不能做较剧烈得运动。
(4)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4、健康促进
(1)了解自己心功能情况,所用药物得作用、剂量、服用时间、注意事项、副作用等。
(2)避免剧烈得体育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度、
(3)食营养丰富得易消化饮食,适当控制盐得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