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植物园天气土质等资料20111223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供研讨作业参考2 场地地质环境条件2.1 气象水文2.1.1 气象勘察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冬暖多雾,夏季炎热,秋雨绵绵的特征,常年平均气温17.5-18.5℃,极端最低气温-3.7°C(1978年1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42.2℃(1985年9月23日)。
常年平均湿度81%,常年平均降雨量1025mm,降雨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9%,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
风向以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1.1m/s。
2.2 水文场地南侧河流为虎溪河,发源于勘察区西南的曾家镇,于土主镇北部汇入长青河。
从西向东流经勘察区南侧,区内河流长810m。
据调查访问,虎溪河多年平均流量0.45m3/s,区内常年水位287.24m,五年重现期洪水位284.6m左右,二十年重现期洪水位286.80m,五十年重现期洪水位288~289m。
调查期间水位286.74~288.98m,坡降约0.3%。
流量约0.1~0.4 m3/s。
2.1 地形地貌场地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丘陵和丘间洼地相间,总的趋势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场地内最高点在场地东端,标高310.12m,最低点南端的虎溪河,标高286.74m。
丘陵坡角多在10~20°之间,少数地段有高3~5m的基岩陡崖。
丘间洼地地形平缓,现多为农田。
在场地南部的虎溪河两侧分布有河流阶地,不连续不对称分布,最宽处约30m,阶面较平坦,无切割,相对高差小于1m。
2.2 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坡残积层( )、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泥岩(J2S-M S)和砂岩(J2S-S S)。
其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人工素填土:()红褐色。
松散~稍密,稍湿~湿。
主要组成成分为粉质粘土、砂泥岩碎块石等。
碎块石粒径一般为1~40cm,土石比9:1,土质不均;为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一期工程修建时的新近堆积填土,填土时间为2004年3月至今。
重庆渝东北地区水土保持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调查及评价重庆渝东北地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北部,是一个山地和丘陵地带,地势起伏,气候多变。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水土保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的植被资源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水土保持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的调查及评价。
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重庆渝东北地区的主要乔木植被类型包括松树、杉树、柏树、桦树等,这些树木种类在该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形中自然生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这些乔木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根系发达,可以有效地固土保水,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对维护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
重庆渝东北地区还以大径竹类植物为主要特色,如箬竹、箨竹、毛竹等。
在这些竹类植物中,毛竹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的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耐寒性,可以在重庆渝东北地区的丘陵山地中广泛分布。
接着,我们对重庆渝东北地区的水土保持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进行了评价。
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来看,这些乔木及竹类植物在地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的根系结构复杂,能够有效地抓牢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地方的生态平衡。
这些植物本身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效益,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竹材资源,对地方的生态旅游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重庆渝东北地区的水土保持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或者过度砍伐,部分地区的乔木和竹类植物资源遭受了破坏和减少,导致了地方的水土流失问题加剧。
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区域分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些影响。
重庆渝东北地区需要加强水土保持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恢复当地的植被资源,促进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重庆渝东北地区的水土保持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价值,对地方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夏季高温天气频发,高温对城市绿化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探究有效的绿植降温方法,提高城市绿化植物的生存率,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绿植降温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降温方法对绿植生长的影响。
2. 评估绿植降温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3. 为城市绿化植物在高温天气下的养护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绿植:选取了三种常见的城市绿化植物,分别为紫叶李、紫薇和雪松。
2. 降温方法:遮阳网、喷水降温、铺沙降温、蒸发法。
3. 实验设备:温度计、湿度计、水壶、喷水器、沙子、遮阳网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选取的绿植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遮阳网)、B组(喷水降温)、C组(铺沙降温)、D组(蒸发法)。
2. 实验过程:将四组绿植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光照、土壤、水分条件下,实施不同的降温方法。
- A组:在绿植上方搭建遮阳网,减少光照强度。
- B组:每天定时向绿植喷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
- C组:在花盆底部铺上一层细沙,每天往沙面上洒水,利用沙子吸收热量降温。
- D组:在绿植下方放置一个水槽,水槽中加水,利用蒸发降温。
3. 数据记录:每天记录绿植的生长状况、温度、湿度等数据,持续观察实验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遮阳网降温效果:A组绿植生长状况较好,叶片绿色,生长速度较快。
遮阳网能有效地降低绿植所处的环境温度,提高绿植的生存率。
2. 喷水降温效果:B组绿植生长状况良好,叶片鲜绿,生长速度较快。
喷水降温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对绿植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 铺沙降温效果:C组绿植生长状况一般,叶片略黄,生长速度较慢。
铺沙降温对绿植生长的影响较小,但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4. 蒸发法降温效果:D组绿植生长状况较好,叶片绿色,生长速度较快。
蒸发法能降低绿植所处的环境温度,提高绿植的生存率。
六、结论1. 遮阳网、喷水降温、铺沙降温、蒸发法均能有效降低绿植所处的环境温度,提高绿植的生存率。
2023-2024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坐落于贵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简称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多颗新脉冲星,并且发现了一个来自约30亿光年的重复电信号,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宜居带”(图)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
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FAST发现的重复电信号来自()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可观测宇宙2.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内,影响生命出现最主要的因素是()A.大气成分B.温度条件C.大气厚度D.行星体积3.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0.5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于2023年11月30日发布大地磁暴预警,受11月27日和28日爆发的日冕物质抛射的共同影响,12月01日17:00时—02日08:00时地球地磁发生扰动,12月1日晚间,北京(40°N,116°E)出现罕见的极光现象。
完成下面小题。
4. 北京位于()A.热带B.西半球C.南半球D.中纬度5.出现此次太阳活动的太阳外部大气层()A.亮度最大B.温度最高C.厚度最小D.在最里层6.此次大地磁暴可能引发()①全球各地均出现绚丽极光②卫星偏离正常轨道③全球气候变暖加剧④破坏对流层,影响无线电通信⑤干扰导航系统,对通讯设施造成安全隐患A.②⑤B.①④C.②③D.③⑤2019年3月,一位攀岩爱好者在重庆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发现了“鸡爪印”,经古生物学专家团队研究,确认为一亿九千万年前的恐龙足迹,是重庆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恐龙化石。
“造迹者”可能是凶猛的大型食肉恐龙——中国龙。
图为现场发现的恐龙足迹及中国龙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中国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可能是()A.寒武纪B.石炭纪C.侏罗纪D.第四纪8.该恐龙足迹化石的形成过程依次为()A.③④①②B.③①②④C.④③①②D.③①④②9.该恐龙足迹化石形成时,歌乐山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A.雪山B.湖泊C.深海D.沙漠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多省震感明显,全国多地网友及时收到地震预警通知。
重庆市常见园林植物种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重庆地区常见园林绿化植物品种重庆园林常用植物:1、落叶大乔木:白腊垂柳刺槐杜仲杜英鹅掌楸(马褂木)四季玉兰法桐栾树合欢金丝柳银杏水杉羊蹄甲重阳木黄葛树木棉柿树2、常绿大乔木:侧柏大叶女贞大叶樟香樟高山榕小叶榕广玉兰桂花大王椰子国王椰子中东海枣加拿利海枣假槟榔含笑老人葵天竺桂枇杷蒲葵香樟橡皮树雪松鱼尾葵棕榈蒲桃3、落叶小乔木:白玉兰垂丝海棠龙爪槐黄花槐红梅垂丝海棠蔷薇樱花桃花三角枫紫玉兰紫薇4、常绿小乔木:大叶黄杨罗汉松夹竺桃龙柏文竹小海枣含笑球5、常绿灌木:茶花大花栀子珊瑚树海桐蚊母红背桂鸭脚木茶花枸骨毛叶丁香紫荆苏铁棕竹小叶女贞袖珍椰子芭蕉6、落叶灌木:月季大叶含笑棣棠丁香凤梨石榴茉莉腊梅木槿火炬红月季藤本月季木芙蓉7、花卉类:瓜叶菊红背竹芋孔雀竹芋虎皮兰鸡冠花广东万年青金苞花羽衣甘蓝一串红万寿菊三色堇金盏菊马蹄莲美人蕉花叶美人蕉矮化美人蕉肾蕨仙客来绣球花彩叶苏8、湿生植物:海芋龟背竹水杉池杉水松湿地松9、水生植物:睡莲荷花使君子黄花鸢尾水生美人蕉灯心草10、攀援植物:常春藤爬山虎地锦花叶常青藤紫藤金银花藤本月季11、垂吊植物:迎春12、球类:海桐球毛叶丁香球红继木球杜鹃球含笑球茶梅球龙柏球洒金柏丝兰苏铁13、地被:春鹃夏鹃西洋鹃金叶女贞黄金叶刺文竹葱兰韭兰大叶黄杨海栀子红花酢浆草红继木黄金叶红叶小檗花叶良姜小叶黄杨雀舌黄杨金边六月雪金边兰金心兰冷水花柳叶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红花满天星冷水花南天竹铺地柏肾蕨石楠香草金边麦冬鸢尾14、草坪:半细叶结缕草高羊茅沟叶结缕草黑麦草白花三叶草吉祥草马蹄金麦冬早熟禾中华结缕草狗牙根15、竹类:凤尾竹琴丝竹慈竹斑竹楠竹佛肚竹麻竹箬竹16、彩叶树种:红枫紫叶李红叶桃。
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分土壤抗蚀抗冲特征程金花;沈子雅【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年(卷),期】2024(22)1【摘要】为探讨重庆四面山地区不同林分土壤抗蚀抗冲特征,采用水浸试验和冲刷试验,计算土壤抗蚀指数与抗冲系数,对四面山4种林分类型(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楠竹林),共9个不同植物组成的林地土壤抗蚀抗冲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1)阔叶林的抗蚀指数最大,楠竹林抗蚀指数最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抗蚀性能减弱,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抗蚀指数上下层差异最大(1.92倍)。
2)二次多项式函数能高度拟合不同林分土壤抗蚀指数与水浸时间的关系(R2>0.95),随着水浸时间的增加,不同林分土壤抗蚀性能下降。
3)土层越深,土壤抗冲系数越大,抗冲性能越强,坡面上层土壤抗冲系数为下层的1.05~5.79倍。
阔叶林的抗冲性优于其他林分。
4)≤1和>1~3 mm根径的根系总根长与根长密度与土壤抗蚀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抗冲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
土壤抗蚀性和抗冲系数与总根质量、根质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四面山水土保持措施布设、选择合理的植被恢复模式及配置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11页(P52-62)【作者】程金花;沈子雅【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国家林业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相关文献】1.长江上游不同植物篱系统土壤抗冲、抗蚀特征2.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的林地土壤抗蚀抗冲性能3.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4.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分析5.重庆四面山几种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光山色四时景——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植物园规划
张立;刘骏
【期刊名称】《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高校植物园是我国植物园建设实践中分类较为特殊、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在近年的发展中,高校植物园逐渐呈现出从单一功能到多样化功能并重的建设趋势。
本文通过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植物园的规划实践,在深入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采取“两园合一”的建设模式,呼应“湖光山色;四时景”的规划理念,继而提出此次规划的对策,以满足校园功能与植物园功能的双重需求,并通过实践论证这一建设模式的创造性与科学性。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张立;刘骏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5
【相关文献】
1.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公共空间设计的对比研究——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和四川美术学院为例 [J], 于林
2.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为例 [J], 王宇红;姚永平;童洪志
3.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设计探析\r——基于建筑心理学的视角 [J], 郭梦姮
4.共生与相融——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建筑群设计看大学建筑与校园公共空间关系处理 [J], 赵鉴一;汤桦
5."三全育人"背景下学生党建进舍区工作研究
——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为例 [J], 王兰;韦迎春;姚永平;王庆贺;李文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大学建设植物园相关资料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管理委员会2011年12月23日重庆大学建设植物园相关资料一、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概述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位于沙坪坝区虎溪镇,南靠缙云山,北望歌乐山。
校区总面积为3669亩,其中绿地面积为1511亩,绿地率为41.2%。
通过学校的一、二和三期建设,目前建成绿化面积已达1025亩。
二、重庆及虎溪校区气候重庆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内陆地区,其气候特征: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
重庆年平均气温为16-18℃。
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
7月至9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
因此,重庆与武汉、南京并称长江流域三大“火炉”。
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年降雨量为1000—1100毫升。
尤以夜雨为多,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8天。
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
重庆还是中国日照最少城市之一,年均日照时1259.5小时。
7月至8月份略高,月均日照时230小时。
其他月份在150小时以下。
重庆三面环山,沟壑纵横,因此风速较小。
但在夏季雷阵雨天气时,又一反常态,常常伴有大风,风速每秒可达10—27米。
虎溪校区气候和重庆大气候无异。
海拔高度在250-400米之间。
由于地理情况的原因,少数区域会出现局部恶劣小气候,如:1.强度极大地风:2010年8月,西二门到兰园一线被强风吹倒米径在25cm以上行道树20余株,大地花园吹断米径30cm榆树2株,吹断米径30cm香樟树2株,吹倒其他树木200余株等。
2.极寒气候:同一区域,在2010年冬季,冻死米径5cm左右小叶榕700余株,米径25cm行道树20余株等。
三、虎溪校区土壤特点虎溪校区虽然面积只有3669亩土地,但土壤情况非常复杂。
由于建设需要,将原丘陵地貌土壤特点几乎完全改变。
校舍用地、教学用地、道路用地、住宅及施工用地等,原当地村民耕种土地占用后,只剩下松林后山山顶B区小叶榕林(约20000平米)、广柑林(约3000平米);松林后山山顶C区的水晶葡萄林(约10000平米);缙湖顶端的荷花田(约6000平米)和松林后山A区山谷地块(约3000平米)适合苗木生长。
重庆南温泉公园园林土壤肥力状况与植物景观重建幸宏伟;郑莉【摘要】选择重庆南温泉公园的主要园林土壤进行采样调查,研究该园园林土壤肥力状况.根据测定结果,分析南温泉公园园林土壤肥力水平,并与我国园林土壤标准进行对比,提出该园园林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期为环境园林建设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亚热带植物科学》【年(卷),期】2012(041)001【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土壤肥力;生态修复;园林土壤【作者】幸宏伟;郑莉【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67;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6;S731.1重庆南温泉公园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镇(图1),系重庆建设“五方十泉”和“打造温泉之都”的市级重点项目,全国闻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二次被评选为“巴渝十二景”,是重庆主城仅有的温泉“绿谷”。
景区以常绿针叶林、落叶性杂木林、竹林和樟林为主,植被以次生植被、人工植被为主,且分布不均。
2008年开始由于开发建设,对原有植被有较多破坏,土壤用途改变引起土壤肥力变化较大。
土壤肥力是土壤养分针对特定植物的供应能力以及土壤养分供应植物时环境条件的综合体现,土壤养分、植物、环境条件共同构成土壤肥力的外延[1]。
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则是根据生物自身的改土培肥作用原理来恢复与重建土壤生态系统,它是景区景观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础[2]。
从土壤生态学角度看,生态恢复与重建是根据生物的土壤生态适宜性原理、生物的环境适应性、生物群落共生、种群相克相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原理,遵循生态系统功能的地域性原则,适时适地适树(草)地配置生物系统,使之与土壤系统和环境系统协调发展,从而逐步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过程[3]。
本课题以南温泉为研究地,通过对十个功能区园林土壤的养分分析,摸清公园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对其园林土壤质量做出客观评价,进而了解南温泉土壤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结合南温泉生态修复方法进行植物景观重建,以期建立更加美好的南温泉景区。
重庆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月历(11-12月)
马跃;李连发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
【年(卷),期】2010(004)006
【摘要】@@ 气候特点rn气候逐渐转凉,自11月22日"小雪"始,本地开始进入冬季,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8.0~14.0℃;降水明显减少,月雨量已减少到40~
60mm:阴雨重,光照少,连阴雨特征日显突出,但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常有一段多晴天的时段,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俗称"小阳春";相对湿度大,常达78%以上;寒潮出现次数较少,常出现3~5次.
【总页数】1页(P76)
【作者】马跃;李连发
【作者单位】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重庆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月历(3-4月) [J], 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
2.重庆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月历(5-6月) [J], 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
3.重庆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月历(7-8月) [J], 马跃
4.重庆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月历(9-10月) [J], 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
5.重庆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月历(11-12月) [J], 马跃;冯义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大学
建设植物园相关资料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管理委员会
2011年12月23日
重庆大学建设植物园相关资料
一、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概述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位于沙坪坝区虎溪镇,南靠缙云山,北望歌乐山。
校区总面积为3669亩,其中绿地面积为1511亩,绿地率为41.2%。
通过学校的一、二和三期建设,目前建成绿化面积已达1025亩。
二、重庆及虎溪校区气候
重庆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内陆地区,其气候特征: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
重庆年平均气温为16-18℃。
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
7月至9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
因此,重庆与武汉、南京并称长江流域三大“火炉”。
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年降雨量为1000—1100毫升。
尤以夜雨为多,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8天。
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
重庆还是中国日照最少城市之一,年均日照时1259.5小时。
7月至8月份略高,月均日照时230小时。
其他月份在150小时以下。
重庆三面环山,沟壑纵横,因此风速较小。
但在夏季雷阵雨天气时,又一反常态,常常伴有大风,风速每秒可达10—27米。
虎溪校区气候和重庆大气候无异。
海拔高度在250-400米之间。
由于地理情况的原因,少数区域会出现局部恶劣小气候,如:
1.强度极大地风:2010年8月,西二门到兰园一线被强风吹倒米径在25cm以上行道树20余株,大地花园吹断米径30cm榆树2株,吹断米径30cm香樟树2株,吹倒其他树木200余株等。
2.极寒气候:同一区域,在2010年冬季,冻死米径5cm左右小叶榕700余株,米径25cm行道树20余株等。
三、虎溪校区土壤特点
虎溪校区虽然面积只有3669亩土地,但土壤情况非常复杂。
由于建设需要,将原丘陵地貌土壤特点几乎完全改变。
校舍用地、教学用地、道路用地、住宅及施工用地等,原当地村民耕种土地占用后,只剩下松林后山山顶B区小叶榕林(约20000平米)、广柑林(约3000平米);松林后山山顶C区的水晶葡萄林(约10000平米);缙湖顶端的荷花田(约6000平米)和松林后山A区山谷地块(约3000平米)适合苗木生长。
剩余土壤几乎都是填充的深层土壤,且含有大量紫红色石块;部分区域只有后来填充的浅层土壤(土壤厚度15-20cm左右);还有部分裸露岩石。
虎溪校区的土壤多为红色粘土。
该土粘重板结,结构差,通透性不良,持水抗旱力差,易旱易涝。
四、植物园建设区域植被情况
在学校规划的植物园建设区域,学校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围绕着“缙湖”和“云湖”四周,种植了水晶葡萄林、黄葛树林、红枫林、黄葛兰林、红叶李林、桢兰林,11亩的荷花田、数亩美人蕉。
此外,还栽植了数千株香樟,将缙湖三面300多亩裸露山体和岩石覆盖,达到了山体粗狂的绿化效果。
云湖中间安装有音乐喷泉,缙湖里喂养有黑天鹅和多种观赏鱼类,两湖湖面四周配置了大量景观石及水生植物,构成了以“缙湖、云湖”50多亩水面为中心的景观区域。
植物园核心区域——“大地花园”,由国内外多个地区的重庆大学校友会捐建的60多亩校友林:“桂花园”、“樱花园”、“玉兰园”、“碧桃园”“海棠园”、“紫荆园”和“加拿大樱桃园”等,初具花园景观效果。
植物园建设区域内,有银杏、香樟、桂花、樱花、垂柳、国槐、雪松、榆树、含笑、水杉、黄葛兰、广玉兰、天竺桂、黄葛树、小叶榕等高大乔木和花灌木。
其中胸径40cm以上的高大银杏有1 株,米径25cm银杏30株,米径30cm以上香樟30余株;冠幅为5m的金银桂花有425株;胸径50cm以上的高大蓝花楹2 株;灌木以佛顶桂、红叶石楠、木槿、海桐、金叶女贞、海棠、红继木、紫薇、云南山茶、黑塔子、月季等为主的赏花观叶植物,兼种石榴、枇杷、樱桃等果树,构成校区小果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