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1 -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总体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18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数字化校园规划1.项目概况方主任1.1. 项目背景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现代化高等学校的标志之一,是建设一流大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受到国内外高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到1999年已经有500余所大学建设了结构先进、功能完备的校园网络并通过CERNET接入国际互联网。
2002年,国内1071所各类型全日制高校中,已有900所左右成为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的用户。
在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各高校在21世纪初开始建立基于URP的数字校园。
2002年7月18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全国高校信息化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报告了自身的建设成果。
至2002年底,我国多所高校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校园,如北京大学已基本实现了数字校园的功能,建立了IDC (校园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全校的数据和应用资源,降低了运行费用,提高了服务效率,并以现有校园有线网络为依托,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开放了4个IP网段,总计能够提供近1000台计算机同时使用无线网络,基本上覆盖了校园内移动用户比较集中的公共区域。
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内首创提出的大学资源计划(URP ,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 的理念和数字校园建设模式,数字化校园的技术和应用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采用的技术与国际相当;中国科技大学在“一卡通”应用上处于领先水平,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一卡通用、一卡多用”。
几乎每个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
作为国家重点大学之一的重庆大学,应该充分利用校园数字化的手段,更好的为科研、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服务,将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的整体实力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物理校园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达到提升和扩展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乡土记忆与地方重塑: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规划设计理念王蓓蕾【摘要】抑制城市的无序扩张,更新城市社区设计理念成为当代城市设计规划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获奖案例-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对象,分析都市村与创意社区的设计规划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记忆和地方性特色在保存与延续中如何结合创意社区营造建,构新型城市社区的可能性.【期刊名称】《工业设计》【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城市规划;创意社区;设计理念【作者】王蓓蕾【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4911 都市村:社区设计的新思维路径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从乡村到城市的社会变迁。
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的交通、环境、生态、人口、业态和文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抑制城市的无序扩张,更新城市社区设计理念成为当代城市设计规划关注的焦点。
199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社区设计理论在再造城市社区活力方面日益产生重要影响。
其基本理念是优化现代生活的各要素,构建具有生活气息的、充满地方特色和浓郁文化气息的邻里型都市社区,取代无序蔓延(Urban sprawl)的传统郊区扩展模式。
1996年美国城市规划师安德列·段尼和伊丽莎白·普莱特·泽别克在《新城市主义宪章》中提出了13条主要原则,集中阐明了新都市主义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建构尊重自然的城市生态系统;培育亲和的社区互动和人际交往机制;保持多元化和丰富性的社区特色定位;实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
“新都市主义”和“都市村”的设计理念可谓不谋而合。
都市村的理念借鉴了传统村落社区的特点,更加注重小型社区的多样化功能和宜居性。
在城市内部环境里打造复合型社区,着力将高教设施、住宅、研发机构、休闲场所、商业零售、创意机构以及社区公共服务等紧密融为一体。
一方面在建筑、街道和空间的布局充分考虑邻里互动的需求,消除邻里隔阂,摒弃社区门槛,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园广场景观概念设计作者:王宇航来源:《数码设计》2018年第02期摘要: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园广场景观设计,旨在为师生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空间,打造丰富的空间体验。
本项目通过大量查阅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从区位环境、人群需求、自然条件等方面进行调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为师生打造宜人的生态景观,构建合理的整体布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好地促进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景观与周边环境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校园广场;梯田景观;文化延续中图分类号:TU2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02-0219-02Chongqing University Huxi Campus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WANG Yuhang*(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bei Wuhan, 430070, China)Abstract: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campus square of the Chongqing University tiger Creek campus is designed to provide a space of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reate a rich space experience. This project,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from the location environment, the needs of the populatio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so on,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to create a pleasant ecological landscap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build a reasonable overall layout, to create a good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to better promote Chongqing. Learn the benign interaction hogye campus landscape and its surroundings.Keywords: campus square, terraced landscape, cultural continuity引用:王宇航. 重慶大学虎溪校区校园广场景观概念设计[J]. 数码设计, 2018, 7(2):219-220.Cite:WANG Yuhang. Chongqing University Huxi Campus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J]. Peak Data Science, 2018, 7(2): 219-220.引言校园广场是校园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展现校园文化的窗口。
关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综合楼的建筑设计分析摘要:重庆大学综合楼由张锦秋院士设计。
该建筑位于虎溪校区中心区,背靠青山,毗邻两湖,是校园中轴线附近的重要建筑。
它在材质、色彩甚至空间排布上都独具特色,本文将针对该建筑物的造型设计、空间排布、应急设施三部分对该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重庆大学;综合楼;建筑造型;设计一、造型分析1.外观设计:由张锦秋院士设计设计理念: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向观察,会有不同的感受。
(1)其四面的墙面有粗犷的大理石,大气精致的玻璃外墙相结合行程视觉上的对比和冲击,此处的不均匀对称设计,在凸重庆大学大气而沉稳的气质时不失雅致和严谨。
(2)内部留有类似四合院的花园,以及通向三棵智慧树的圆形鱼池,结合睡莲的栽培,简单明确几何体的组合,变化不失统一性,方方正正的综合楼又多了一份温润文雅的书香气。
(3)综合楼四个角落高低起伏,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形成楼方向楼层较低,且顶部设有屋顶花园,座椅等相应设施,充分利用了空间,提升了人文气息。
取得主从分明,完整统一的形体组合。
(4)综合楼结合大理石不规则线条结合玻璃墙面规则的铅锤线,运用变化丰富轮廓线,结合结构上的高低起伏变化取得突出主体,控制全局的效果。
(5)综合楼结合相应地形,在图书馆的斜坡上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利用圆形鱼池以及智慧树的楼梯景观处理,使综合楼完美融入地形,达到简洁流畅,自然大方,完整统一的效果。
(6)对于多功能厅的下沉地形,设计了一个平缓的下坡,用一个宽敞的大通道,为综合楼再添了一处风景,略微透光的大长廊,在炎热的夏天确实一个凉爽的去处,且结合各国国旗,充分展示了综合楼的特色。
2.绿化综合楼附近的绿化大致分为:高大树木,低矮灌木,草地,鱼池等。
其中包括松树,小叶榕,红叶灌木,麦冬,荷花,芦苇,绿草等。
其中包含问题为:1)高大树木下面部分空间未充分利用,可以种植喜好阴湿的植物提高利用率。
2)综合楼里的植物,除了荷花,芦苇,和行政办公室楼上的平台花园有少量的彩色植物之外,大多都为单一的深绿色,色彩单一,缺乏美感和造型感,且大多未起到围合场地的作用。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摘要:校园景观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师生提供一个生态优美、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为己任。
本文通过分析解读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来说明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来构造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 解决校园环境的功能、生态和文化问题。
关键词:校园景观,山水园林,植物配置Abstract: The campus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rovide a elegant ecosystem,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campus environment as our duty. Through analysis of read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ampus huxi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o illustrate how to through the landscape design to construct a good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solve the function of campus environment,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issues.Key words: campus landscape, landscape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是以校园为设计目的,合理分析校园规划,以景观设计的手法解决校园环境的功能、视觉、生态和文化问题。
第一部分规划、景观设计设计背景: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著名全国重点大学,31所中央副部级直管高校之一,34所研究生自主划线高校之一。
重庆大学由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也是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
目前重庆大学的发展速度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正在朝着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短期目标以及国内外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长期目标迈进。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
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
重庆大学现设有2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科技学院。
虎溪校区是重庆大学位于重庆大学城的新校区,亦称为重庆大学D区,与老校区的A区、B 区、C区共同构成了新的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引是重庆大学于2002年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的新校区。
1、区位分析济南第八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基地)一期工程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大涧沟村域,处于市中区与历城区交界处的北面,场址北邻南绕城高速,西邻103省道,东、南两面依山坡,规划总用死面积476亩。
2、现状分析近期主要完成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拓展训练区、种植养殖区、逃生演练区等,主要建设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学生公寓楼、综合服务楼、食堂、食堂、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篮球场等项目;远期发展成为高水平、特色鲜明的以中等专业技能教学和培训为主的现代化校区。
3、规划概念与总体布局在本方案中,我们着重体现以下几个策划理念:a,对本工程的策划立足于“育人为本”对教学楼进行合理的布局,将不同专业的科室通过连廊平台有机结合在一起。
b,策划以现代简约的校园风格为主,既注重公共空间与视觉通廊的宏观空间布局又不忽略细节的方案。
c,以人文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03年5月Part 1 规划说明前言根据地形特点、气候条件、基地现状和规划要求,本次工作为重庆市大学园区进行了专门的系列研究,提供了两个系列的结构模式方案,Serie A为线形发展模式,Serie B为环状组团模式,同时在环状模式中考虑了与线形模式结合的方案。
同时为大学提供了适应不同整体发展方式的结构模式。
另外,本次规划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考虑到未来生活在大学园区中的人口将达到20万人以上,因此在结构上必须考虑可生长性、尺度的匹配以及建设的长期性和阶段性。
强化的特色主要包括:多级共享可有机生长的发展结构“重庆风味”的生态系统与景观风貌。
“新”从两个系列方案中各自挑选了一个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了深化。
为更好地对大学园区进行宏观研究,部分方案涉及到了对整个西部新城中部组团的结构性思考和对远景建成状况的设想,并对原规划进行了调整。
主要图纸包括:大学园区结构Serie ASerie B大学校园结构模式Serie ASerie B大学园区的两种系列模式均为大学园区的结构建立了良好的弹性和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应性,并强调大学园区与城市其他功能区之间在交通、生活和形态方面的紧密联系。
学校园的结构模式可以与大学园区的整体模式进行相应组合,为大学园区的建设方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用地位于重庆市西部新城的中部组团,是西部新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学园区规划范围是缙云山以东、遂渝高速公路以南、中梁山以西、九龙坡区以北。
用地约成梭形,总用地约为27平方公里。
在紧邻规划区的东面,是规划建设中的中部组团的中心区和科技园区。
挑战A. 规划目标1.合理定位,建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开发模式,并带动整个西部新城发展;2.建立与主城中心的整体联系,延续城市的脉络;3.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励教育与科研创新;4.创造有特色的优良环境,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B. 发展的定位规划应明确本地区的发展方向、带动因素、开发模式、管理体系等。
重庆市大学园区(虎溪)项目建设研究报告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5月0-1.重庆市大学园区(虎溪)的功能定位1)大学园区是特定区域若干所高等学校的集合,是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型大学园区。
2)大学园区应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孵化的园区,成为引进人才和对外科技教育合作交流的窗口。
3)大学园区在“十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满足重庆地区高等教育培养规模扩张的需求,建立未来重庆地区最大的高等教育和科研集聚基地。
同时,加强学科带头人引进、学科建设和开放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协作与交往,为提高各办学实体的综合实力和建立高科技园区奠定基础;“十五”之后,以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通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高新技术的孵化及产品开发,促进高等教育上档次、上水平,成为支撑重庆市产业升级、提升重庆市竞争实力的信息源、知识源和人才库。
0-2.办学规模与模式1)重庆市大学园区项目分为近期用地(约20平方公里)和扩展期用地(约10平方公里)二部分。
2)到2005年(近期用地内,一期工程结束),园区在校学生总体规模达12万人左右;到2010年(近期用地内,二期工程结束),园区在校学生总体规模达20万人左右,到2015年(扩展期用地,三期工程结束),园区在校学生总体规模达30万人左右,其中研究生教育规模占15~20%左右。
3)“十五”期间,大学园区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办学模式;“十五”之后,继续加强政府投入,同时实行联合投入或以社会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包括中外著名大学合作或独立办学实体,校——企——团体——个人股份制方式的办学实体,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0-3.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统一政策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园区,既要体现相对独立的完整性,体现园区功能定位,又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体现园区的特色与城市规划的统一性。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大门及门前区方案设计I.构思说明:1.1引言安东·罗西(Aldo Rossi)说过:类型并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
类型所模拟的总是情感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
由于本项目处于重庆这样一个具山水特色的历史城市,且又属于大学城——一个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地方,因此如何与边界条件契合,与周围大环境对话,如何对小环境扬长避短,如何重视和关注人的自身要求等等,这一系列自然环境、城市文脉、人性关怀的问题,成为设计的立足点和依据。
1.2校大门1.门……界面: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常常采用抽象的表达方式,如国画即是如此。
在古代,建筑方面有时也会采取这种方式,譬如“门”:故宫前的“门”是经过一个序列空间后浓缩的一对华表;唐代皇陵的“门”可以是一对天然的小山——双阙;还有民间常见的牌坊,简单架起的梁柱形成一种抽象的“门”。
本方案关于校大门的整体构思便是基于此种表达方式——一个“抽象的门”,在形式上区别于一般意义的校门,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但在空间界定上的作用丝毫不逊色于普通的门,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界面,从而给周围的人带来感观和心理上的愉悦。
2.“墙”的概念:就城市景观而言,由于用地四周皆开阔平缓,本设计在此处形成一面“城市墙”,可成为此区的标志。
(可以将它看作古代城门的引喻,也可以当作城市本身的一处景观,一个大型雕塑……)另一方面,就大学城而言,“墙”是一个强有力的界面,无论是在空间划分上还是在对人的精神感观方面的影响上。
3.墙上“孔”、“洞”的寓意:李允禾在《华夏意匠》中提出“在中国的传统设计思想上,对一切的房屋车服礼器等的制作都是采用一种灵活性很大的通用式设计。
”建筑通常由基本单位组合而成,其组合有如中国的围棋,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变化出无穷样式。
本方案在墙上开了大量有规律的孔洞,即是基于这种设计思想的演化。
另一方面,墙上大面积的孔洞,形成某种特定的排列组合,与数码图像有所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