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新生儿监护室配奶感染控制和护理方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9.49 KB
- 文档页数:2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防止和控制配奶间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配奶间的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工作。
第三条定义1. 配奶间:提供婴儿配方奶喂养和照护的专用空间。
2. 医院感染:在医院内患上的与入院时无关的新发感染,包括医院内感染和院内感染。
3. 感染管理:采取预防措施,监测和控制感染传播的一系列措施。
4. 消毒隔离:通过消毒和隔离措施来控制感染传播。
5. 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管理工作的委员会。
第二章配奶间感染管理第四条人员管理1. 配奶间的工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熟悉有关感染防控知识和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 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定期洗手、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戴手套等。
3. 工作人员禁止患有传染病和有明显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进入配奶间工作。
第五条感染监测1. 配奶间应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定期进行配奶间的环境和设备的检测和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2. 将配奶间的感染监测结果报告给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六条感染控制措施1. 配奶间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对包括地面、墙壁、床和家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2. 配奶间应定期进行通风换气,并保持空气流通。
3. 配奶间的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4. 配奶间的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三章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第七条消毒要求1. 配奶间应根据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消毒计划,明确消毒的频次和方法。
2. 配奶间应配备合适的消毒剂和工具,确保消毒的效果。
第八条消毒操作1. 配奶间的工作人员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消毒操作,并记录相关消毒过程。
2. 消毒操作应包括清洗、消毒和干燥三个步骤,确保消毒的全面和彻底。
SOP作业标准书□营运中心□南京☑苏州□江北一、目的:规范新生儿配奶工作流程,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因配奶不当而导致的医院内感染,特订定本作业标准。
二、适用范围:苏州明基医院护理部、产科、尊荣产科、新生儿科病区。
作业项目流程说明/注意事项(含异常处理) 备注1、工作人员管理(1)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患有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愈前不得参与配奶工作。
(2)配奶间工作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奶操作前后均应洗手,配奶过程中疑有手污染时应重新洗手。
2、配奶用品管理(1)奶粉应保存于清洁干燥处,在有效期内使用。
开启后注明启用时间,密闭存放;开启后保存时间根据说明书要求。
(2)取用奶粉的勺子应干燥存放,不得存放在奶粉中。
(3)配奶必须使用温开水进行配制。
(4)配制后的奶保存条件及保存时间,应参照不同奶粉使用说明。
(5)奶具使用后,统一回收清洗、消毒。
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所用奶具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6)奶具及配奶容器的清洗消毒流程。
1)工作人员洗手后,取下奶嘴,倒净剩余奶。
2)在流动水下搓洗奶嘴、奶瓶及配奶容器,必要时使用专用洗涤剂清洗。
3)在流动水下搓洗奶嘴、奶瓶及配奶容器进行物理方法消毒,如煮沸消毒15min、流通蒸汽消毒(100℃,20min),必要时选择压力蒸汽灭菌。
煮沸消毒时物品应完全浸入水中,消毒时间应从水开始沸腾时计算。
4)将消毒后的奶具及配奶容器取出晾干后存放于清洁干燥的容器内,存放时应注意清洁操作。
5)消毒后奶具及配奶容器的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未使用的剩余奶具应重新清洗消毒。
盛放奶具的容器及保存奶制品的冰箱每日必须清洁与消毒。
标准类别☑作业流程☐照护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标准名称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编号:SOP-SM3-004页码/页数: 1/2主办部门:院感科制定日期:2014-10-17修订年限:最近修订日期:2014-10-17已修订次数:0 次四、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S].2010. [3]SIFIC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实践指引.2013.五、备注说明无。
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布局管理(一)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设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治疗室。
辅助区包括接待室、清洗消毒间、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哺乳室等。
(二)应当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应布局合理,室内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4-26 度,湿度55%-65%。
(三)新生儿病房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
(四)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3 ㎡,床间距≥1 m。
NICU 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普通新生儿床的2倍。
(五)每个房间内应至少配备1套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
二、人员管理(一)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其中医生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1 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 以上。
(二)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医院感染相关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三)加强医护人员健康监测,每年对其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带致病者应调离并给予治疗,直到培养2次阴性后才可重返岗位,凡患有急呼吸道感染,非特异性发热疾病,胃肠炎或皮肤开放性渗出性疾病者,不可在婴儿室工作。
建议接种流感、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等疫苗。
(四)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人室,所有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
(五)新生儿室不允许探视,有特殊情况时,只允许一人,穿好专用衣、帽、口罩、鞋,洗手后才可入室,感染流行期间严禁探视。
三、环境管理(一)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30 min,每日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4 次,有记录。
(二)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床头桌等,每日湿式擦拭不少于2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三)地面每日湿式擦拭不少于2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四)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配奶间是医院中提供婴儿喂养和照料的特殊区域,因为婴儿的免疫系统较弱,所以在配奶间的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感染管理1. 定期培训:配奶间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基本的感染控制措施和操作规程。
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正确操作消毒设备等。
2. 定期检查:医院应定期检查配奶间的卫生状况,包括空气质量、表面清洁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确保无传染性疾病。
3.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在进入配奶间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正确洗手,并戴上洁净的手套。
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污染物或婴儿前。
4. 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帽子、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这些个人防护用品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更换。
5. 婴儿的隔离:如果婴儿有传染性疾病或感染风险,应将其隔离开来,避免传播疾病。
隔离婴儿的空间应单独设置,且通风良好。
同时,工作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和穿戴好隔离衣。
二、消毒隔离制度1. 消毒设备的选择与使用:医院应选择合适的消毒设备及药物。
常用的消毒设备包括紫外线消毒灯、高温高压灭菌器等。
当设备由于长时间未使用或过于频繁使用而受到污染时,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2. 定期消毒:配奶间的表面、设备和器具应定期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有含氯漂白粉、75%酒精等,使用时应按照说明正确稀释或使用。
3. 婴儿用品的消毒:婴儿用品如奶瓶、奶嘴、玩具等应经过消毒处理才能使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高温灭菌、煮沸消毒、化学消毒等,具体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物品选择适当的消毒方式。
4. 废弃物的处置:废弃物包括使用过的纸巾、尿布、婴儿用品等,都需要按照医院的废弃物管理制度进行妥善处置,以防止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其他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通风:配奶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空气污染和病原体滋生。
新生儿监护室母乳喂养与配奶管理一、母乳喂养管理(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提供分泌型IgA 及特定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因此母乳喂养可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2)加强宣教,要求母亲挤奶前清洁乳头、执行手卫生,挤出的母乳应放置在无菌容器中,密闭加盖保存,标签应注明患儿姓名、病历号(或出生日期)和挤奶日期与具体时间。
(3)母乳不得混用,未经巴氏消毒的母乳仅可用于本人小孩使用。
经家长同意,可使用有资质的母乳库中的捐献母乳,捐献母乳需经巴氏消毒后方可使用。
(4)母乳储存时间建议:a)新鲜母乳:室温(16-29°C)不超过4 小时,随温度升高应缩短储存时间;4°C 存放24 小时。
b)冷冻母乳:冷冻室(-17°C)以下,不超过6 个月;解冻母乳放置于4°C 冰箱或自来水下直到解冻。
c)解冻后母乳:4°C 存放不超过24 小时;室温(16-29°C)不超过 4 小时,随温度升高应缩短储存时间。
解冻母乳不用应立即丢弃,不得再冷冻使用。
(5)接收母乳时应用75%酒精擦拭容器外表面,放入母乳专用冰箱。
(6)保存母乳的冰箱需每天登记温度,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冷藏冰箱每天清洁消毒1~2 次,冷冻冰箱至少每周清洁消毒 1次。
(7)温奶水浴箱每天清洁消毒,水浴箱用水每日更换,每周彻底清洁消毒 1 次。
二、配奶相关管理(1)配奶工作应当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负责,并严格执行手卫生、戴口罩、帽子、穿清洁衣或防水围裙,认真落实配奶流程、奶瓶、奶嘴清洗消毒流程等。
(2)患儿喂养用具:量杯、匙、奶瓶、奶嘴应一婴一用一消毒(或更换)。
取用奶瓶时,要注意手卫生,防止污染;奶嘴取用须用无菌镊子夹取;安装奶嘴、配奶和喂奶时注意手不可触及瓶口、奶嘴,避免污染。
(3)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消毒或高压灭菌;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消毒或高压灭菌;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奶瓶刷每次使用后消毒。
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如何做!2020年版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第三部分-第二章-第十节-第一百二十六):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要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持续改进诊疗流程;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并加强横向比较。
针对新生儿病室风险级别“高”的风险因素,需制定措施对感染风险进行控制。
一、针对“手卫生不规范”,制定措施如下:(一)手卫生设施①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
②手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
③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④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⑤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有良好的接受性,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二)加强管理与培训①加强手卫生行为的指导与管理,将手卫生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②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院培训,加强手卫生的培训教育,对象包括医生、护士、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三)加强督导①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与反馈。
②每季度对新生儿病室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及逆行监测,并进行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二、针对“新生儿常用生活用品污染”,制定措施如下:(一)新生儿奶具、奶液污染1.环境设施: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由专门人员管理,并保持清洁、干净,定期消毒。
2.人员规定: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管理制度:①制定配奶间制度,降低发生医院感染风险。
②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母乳收集和储存。
③配奶工作应当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负责,并严格手卫生,认真执行配奶流程、奶瓶奶嘴清洗消毒流程等。
④配奶应当现配现用,剩余奶液不得再用。
4.消毒灭菌措施:①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
综合医院新生儿监护室配奶感染控制和护理方法研究
近年来,新生儿感染是造成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一些综合医院,由于医院患者众多,病情多样性,而新生儿正处在生长阶段,自身的免疫力较差,很容易发生感染,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关于配奶的护理方法,我院在20XX年2月到20XX年2月之间对120新生儿中的60例采用配奶感染控制与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XX年2月到20XX年2月期间出生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分配,将这些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新生儿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出生时间最短的3天,最长的25天,平均出生时间为(±)岁,体重最轻的为2600g,最重的为00g,平均体重为(3250±550)克;对照组新生儿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出生时间最短的3天,最长的28天,平均出生时间为(±)岁,体重最轻的为2500g,最重的为4000g,平均体重为(3260±560)克。
所有新生儿的母体没有出现宫内感染,新生儿在出生后身体健康,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出生时间、体重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配奶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配奶感染控制与护理方法。
所有新生儿使用的无菌物品管理、保温箱、呼吸机管道、监护室空气、护理人员的清洁工作等均是一致的;常规的配奶护理方法由我院的护理人员按照日常工作进行护理,不采取干预措施。
观察组采用的具体方法如下:(1)所有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新生儿配奶流程。
确保奶源的来源安全可靠,配奶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戴好口罩和帽子,并使用洗手液方法清洗双手,并准备好配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奶瓶、奶嘴、瓶盖等,所有器具必须严格消毒,之后中倒入适量的温水,水的温度要控制在40―50摄氏度之间,之后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加入适量的奶粉,套上奶嘴,摇匀奶粉,摇匀后将奶水滴到手腕部位,感觉奶粉的温度,保证奶粉的温度适合新生儿服用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
喂奶结束后,将奶瓶、奶嘴等立即使用洁净水清洗干净,所有清洁完毕后将奶瓶放入专用的消毒柜内进行消毒,每一位新生儿对应有自己专用的奶瓶,发生感染的新生儿需要将奶瓶等实施隔离消
毒;(2)成立专门的新生儿监护室配奶感染控制与护理小组,对所有护理人员的配奶操作实施监督,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规范化;(3)定期的对所配奶进行抽样检查,
确保配奶的安全卫生;(4)消毒柜要定期的进行检查,保证限消毒柜的干燥卫
生;(5)做好配奶的相关记录工作,保证配奶留有数据资料。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新生儿采用不同配奶护理方法之后,新生儿感染率的比较,并对新生儿的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
评价指标
对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