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堂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23.64 KB
- 文档页数:20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大学语文这门课啊,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爱它的博大精深,恨它的知识点多如牛毛。
这不,复习的时候那叫一个焦头烂额。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阳光并不怎么明媚的下午,室友们都出去逛街玩耍了,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宿舍,面对着那一堆厚厚的语文教材和笔记,心里直犯嘀咕:“这可怎么复习得完哟!”我把书和笔记一股脑儿地全摊在了桌子上,那场面,简直像个小型的书摊。
先从古代文学部分开始吧,那些个诗词歌赋,一开始看着还挺有意思,可真要记住作者、朝代、背景、艺术特色啥的,就没那么轻松了。
比如说李白的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多豪迈啊!可这赏析起来就麻烦了,得分析他的用词、意境、情感表达,还得和同时代其他诗人的作品做对比。
我一边念叨着,一边在笔记上勾勾画画,感觉自己就像个苦行僧,在知识的沙漠里艰难跋涉。
现代文学部分也不轻松,鲁迅先生的文章那是重点中的重点。
《狂人日记》里那句“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当初读的时候就觉得震撼,现在复习起来,更是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批判意义。
还有茅盾、巴金、老舍等一众大家的作品,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要记住可真不容易。
在复习笔记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之前上课的时候做的笔记真是五花八门。
有时候字写得龙飞凤舞,自己都快认不出来了;有时候又只记了个大概,关键的地方没写上,现在后悔得直拍大腿。
我一边整理一边吐槽自己:“你这上课都干了些啥呀,笔记都做成这样!”为了能记住那些知识点,我也是想尽了办法。
我把重点内容抄在小纸条上,贴在宿舍的墙上、镜子上,甚至是床头,想着随时能看两眼。
有一次半夜起来上厕所,迷迷糊糊中看到墙上贴的纸条,还下意识地念了几句,把自己都吓清醒了。
有一次,我实在是被那些文学理论搞得晕头转向,就决定出去透透气。
走到校园的湖边,看到一对情侣在那你侬我侬,突然就想到了古代文学里那些描写爱情的诗词,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再看看眼前这对小情侣,忍不住笑了起来,心想这文学还真是无处不在啊。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说起大学语文这门课,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爱它,是因为那些优美的诗词文章总能触动我的心弦;恨它,是因为要复习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啦!还记得考试前的那段时间,整个宿舍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大家都知道,大学语文可不是随便翻翻书就能过关的。
于是,我也开启了我的疯狂复习之旅。
我先是把那厚厚的教材找了出来,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记,心里一阵发怵。
这哪里是书啊,简直就是一座知识的大山!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
我从第一页开始,逐字逐句地看过去。
那些古代文学的部分,什么诗经、楚辞、汉赋,每一个都像是古老的密码,需要我用心去解读。
我一边看,一边在笔记本上重新整理重点。
比如说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就详细地写下了它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还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写着写着,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看到了那些诗人在河边吟唱的场景。
现代文学部分也不轻松。
鲁迅、茅盾、巴金,这些大家的作品一个比一个深刻。
我读着《狂人日记》,感受着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心里那叫一个佩服。
复习到这部分的时候,我还特意去图书馆借了几本相关的评论书籍,想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作品。
记得有一次,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看得入了迷,直到管理员来提醒我要闭馆了,我才如梦初醒。
外国文学更是让我头疼。
那些长长的外国人名,还有复杂的情节,搞得我晕头转向。
为了记住《巴黎圣母院》里的人物关系,我画了一张大大的图表,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标得清清楚楚。
这还不够,我又把书中的经典段落抄了下来,反复诵读,试图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比如说,古代文学里很多诗人都喜欢借景抒情,看到一朵花、一片云都能写出一首诗来。
我就在想,要是我生活在古代,估计看到啥都只会说一句“哇,好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有那些现代作家,他们的写作风格真是五花八门。
有的简洁明了,有的却晦涩难懂,感觉就像是在跟读者玩捉迷藏。
有一天晚上,宿舍已经熄灯了,我还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笔记。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诗经》又名《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的五百多年间. 分为三大类:“风”、“雅”、“颂”。
“风"有15国风,160篇;“雅”有大雅,小雅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 “赋、比、兴”是其成熟的艺术手法.2.《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原名《左氏春秋》,它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书.3.《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4.《战国策》简称《国策》,原有《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
是我国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33篇.5。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论和活动记录,全书20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者。
6.庄子,名周,战国宋之蒙人(今河南商丘)。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共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7.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楚国人,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楚辞作品。
楚辞:继诗经之后在南方地区兴起的新诗体,体制上语言表达较自由,突破四言体,多用“兮”字。
8.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全书130篇,其中本纪12篇,书10篇,表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9.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10。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志人体"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11. 初唐四杰指的是唐初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人在初唐文坛较有成就,扭转了当时过于靡丽的文学风气。
12。
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
第1篇一、引言《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以下是我对《大学语文》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
二、摘抄内容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其中,有160篇是民歌,其余是宫廷乐歌和祭祀乐歌。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风、雅、颂三种体裁。
摘抄:《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源头,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2.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作品,以屈原为代表。
楚辞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体,采用了更加自由的五言、七言和杂言体,内容上则更加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摘抄: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历史。
摘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叙述历史事件,展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生平事迹。
4.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代表作,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
摘抄:《三国演义》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紧张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英雄豪杰和战争风云。
5.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
摘抄:《红楼梦》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6.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在1920年代创作的14篇小说。
这些小说以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封建道德为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摘抄:《呐喊》以其锐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7.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我国农村青年孙少平在平凡的生活中追求梦想的故事。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一一、汉语基本知识1.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2.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3.表达方式(1)叙述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
叙述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
(2)描写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等。
描写要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富于情感。
(3)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方式。
抒情要自然真挚。
(4)议论议论要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严密充分。
4.语言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
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
201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二阅读篇目:议论文1.*《季氏将伐颗臾》《论语》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3.*《秋水》(节选) 《庄子》4.*《谏逐客书》李斯5.《陈情表》李密6.《答李翊书》韩愈7.*《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论毅力》梁启超10.*《灯下漫笔》鲁迅11.《论气节》朱自清12.《论快乐》钱钟书13.《心灵的灰烬》傅雷14.《选择与安排》朱光潜15.《论学问》培根记叙文16.*《郑伯克段于鄢》《左传》17.《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18.*《李将军列传》(书选) 《史记》19.*《张中丞传后叙》韩愈20.*《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21.《报刘一丈书》宗臣22.《马伶传》侯方域23.《往事》(——之十四) 冰心24.《故乡的野菜》周作人25.《故都的秋》郁达夫26.《沙滩上的脚迹》茅盾27.《爱尔克的灯光》巴金28.《箱子岩》沈从文诗词典赋29.*《氓》《诗经》30.《国殇》屈原31.*《陌上桑》汉乐府32.*《短歌行》(其一) 曹操33.*《饮酒》(其五) 陶渊明34.《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35.《山居秋暝》王维36.*《行路难》李白37.*《蜀相》杜甫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9.《杜陵叟》白居易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41.(泊秦淮) 杜牧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43.《炉中煤》郭沫若44.《再别康桥》徐志摩45.*《北方》艾青46.《门槛》屠格涅夫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4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49.*《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 苏轼50.《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5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5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53.《长亭送别》王实甫54.*《前赤壁赋》苏轼小说55.*《宝玉挨打》曹雪芹56.*《风波》鲁迅57.*《断魂枪》老舍58.*《米龙老爹》莫泊桑59.《苦恼》契河夫60.*《麦琪的礼物》欧·亨利201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三36.《行路难》(其一)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七言歌行体。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语文笔记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笔记整理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 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语文笔记整理的基本方法。
2. 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笔记整理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语文笔记整理的基本方法。
二、新课讲解1. 讲解语文笔记整理的基本方法:a. 概括法:提炼文章主旨、论点,归纳文章结构。
b. 列提纲法:按照文章结构,列出每个段落的主要观点。
c. 摘抄法:摘录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段落。
d. 概括与摘抄相结合法:综合运用概括法和摘抄法,整理文章。
2. 讲解笔记整理的注意事项:a. 笔记内容要简洁明了,便于复习。
b. 笔记要分门别类,便于查找。
c. 笔记要注重时效性,及时整理。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一篇课文笔记。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笔记整理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笔记整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a. 做好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b. 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c.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讲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a. 多读书,拓宽知识面。
b.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c. 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技巧。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学习习惯和文学鉴赏能力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诗经》又名《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的五百多年间。
分为三大类:“风”、“雅”、“颂”。
“风”有15国风,160篇;“雅”有大雅,小雅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
“赋、比、兴”是其成熟的艺术手法。
2.《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原名《左氏春秋》,它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书。
3.《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4.《战国策》简称《国策》,原有《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
是我国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33篇。
5.《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论和活动记录,全书20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者。
6.庄子,名周,战国宋之蒙人(今河南商丘)。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共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7.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楚国人,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楚辞作品。
楚辞:继诗经之后在南方地区兴起的新诗体,体制上语言表达较自由,突破四言体,多用“兮”字。
8.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全书130篇,其中本纪12篇,书10篇,表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9.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10.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志人体”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11. 初唐四杰指的是唐初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人在初唐文坛较有成就,扭转了当时过于靡丽的文学风气。
12. 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
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
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1《科学的春天》这篇讲话稿中,郭沫若除了应用论证方法之外,还应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这是本文的重点,需要全面掌握。
在文中,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是难点,需要深刻领会。
1、论证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种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演绎论证法。
(1)归纳论证法。
如第2自然段从历史过程和个人经历中归纳出“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一论点,从媳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都变为现实来论证科学需要异想天开。
(2)类比论证法。
如第3自然段,作者把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与我们的时代进行类比,得出我们的时代和科学需要巨人的结论。
(3)演绎论证法。
本文有典型的演绎论证法的运用。
演绎法通常指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
如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演绎论证方法论证了我国科学家需要探索精神,具体表现形式是:大前提:“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和“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的”。
小前提在文中被省略了:我国科学家是人,是我国人民的一分子。
结论:我国科学家需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和开拓道路的精神,也就是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
2、修辞手法本文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比喻。
例如“科学的春天”、“初升的太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排比。
例如“封建王朝摧残它,北洋军阀摧残它,摧残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论辩力度和感染力。
大学语文2022笔记1一曲妇女的悲歌——《氓》《氓》是一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
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全诗反映了男权社会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对封建礼教提出了强烈抗议。
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2.多次运用赋、比、兴。
3.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
4.诗歌的语言形式也是丰富多变。
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十句。
主要四言为主,节奏鲜明,词汇丰富,声韵和谐,极富音乐美。
有叠字的运用,如“蚩蚩”“涟涟”“晏晏”“旦旦”;有蝉联句式,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乘彼峗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还有对偶句,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等等。
这些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旋律美、音乐美,丰富了诗的艺术特色,加强了思想内容的表达。
2《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摹写山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这首诗把诗情,画意,哲理三者巧妙的融合到了一起,在诗歌上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
概要地说,此诗有三绝:一、清丽的画意二、浓郁的诗情三、深邃的哲理一、清丽的画意。
二、浓郁的诗情三、深邃的哲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些诗句集中表现了诗人对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相互关系的探索和思考,感情是那样痴迷和纯真,其中饱含着隽永的哲理。
诗的意境空灵,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文笔清丽畅美,韵律扬抑回旋,格调哀而不伤,毫无脂粉气和没落颓唐之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朝气。
诗中的伤感与叹息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是诗人对生命、青春的珍惜与醒觉,是把握、享受人生的渴望和追求。
3《长恨歌》文本详析《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与《琵琶行》共同构成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叙事长诗双璧。
大学语文课堂笔记 1、古代小说形成于什么时期:汉魏六朝时期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4、把清代文言小说推向高潮的是《聊斋志异》 5、中国第一部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 6、《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7、倩何人 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鹿鸣出自《诗经》中的小雅 9、《史记》中人物的塑造方法:互见 3、先秦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庄 4、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 孟子 5、战国时期诸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庄子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论语》 7、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曹操 苦寒行 8、《咏怀诗》82首作者 阮籍,阮籍开创了咏怀诗。 9、中国第一山水田园诗人 陶渊明 10、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饮酒——【东晋】陶渊明 体现了平淡自然风格
1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1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体现了李白诗歌多具有的自然之美。
13、第一部纪传体《史记》 14、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5、《论语》属于语录集 16、《秋水》出自庄子《庄子. 秋水 》 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 18、杜甫诗歌的特点:沉郁顿挫 杜甫诗称为史诗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望岳》 2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自唐杜甫《登高》 21、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尝试集》。 22、*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秦观、李清照;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23: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2、闻一多的“三美”理论: 答:主张新诗应该具有“图画美”,“建筑美”和“音乐美”,表明了一种理论上的自觉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一般认为其依据是(音乐的不同) 2、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3、鹿鸣篇属于诗经中的哪个部分(小雅) 4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精神 5、战国诸子中最有文学成就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家是(庄周) 6、先秦时代,儒家学派两位代表人物的大师是(孔丘和孟轲) 7、先秦时代,道家学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8、下列孟子书中属于语录体的是(《论语》) 9、《秋水》一文出自(《庄子》) 10、《学而》篇出自(《论语》) 11、我国古代第一篇纪传体通史(《史记》) 12、不属于司马迁着《史记》的动因的是(政府提倡) 13、(鲁迅)提出了“魏晋风度”的。 14、不属于魏晋时期的作家是(刘禹锡) 15、“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出自(曹操)的诗歌。 16、后人把那些“本色”、“正宗”的写儿女情长的柔情软词,称为“(婉约词)”
17、以下不属于豪放词人的是(秦观) 18、“莫道不销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出自李清照诗(《醉花阴》)
19、辛弃疾着名诗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的篇名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子》)
20、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通俗演义》) 21、《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22、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着作是(《聊斋志异》) 23、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红楼梦》) 24、《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作者是(阮籍 ) 25、第一个大力写作田园诗,而被称为“隐逸之家”的诗人是(谢眺 ) 26、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平淡自然) 27、被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盛唐大诗人是(王维)
2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指(李白)的诗歌美 29、杜甫诗风的最显着特点是(沉郁顿挫) 30、现实主义的杰作“三史三别”的作者诗人是(杜甫) 31、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诗(望岳) 32、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登高》 我的那一届考的就增加了这道题,不知道你们这一次考的时候会不会有。 13、鲁迅小说的感情基调,以《呐喊》或《狂人日记》为主评论一下。(问题大概是这样的,不太记得了)
黑体的是题目。 1、《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四是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六是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①反映现实的广阔性。②反映现实的深刻性 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①朴素自然的风格。诗人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概括而具体的描绘事物特征,如实反映现实生活。
②赋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诗经》中的大量诗篇运用了赋、比、兴手法来叙事、写景、抒情,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形式特征 ①基本上是四言体诗歌。一句两拍,句式整齐,显示了一种韵律美。②多重章叠句,反复回旋,使内容层层深化,感情步步加深。
③用韵自然而富有变化。 ④语汇丰富,用词鲜明生动而富有形象性。 2、《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着,又是一部文学名着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基本都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也很高 ,《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鲁迅曾因此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再加上作品中曲折的情节、紧张的场面和气势充沛的语言,《史记》便带有一种狂飙雷电般的力量,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史记》为后代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光辉典范,成了后代散文家学习写作的圭臬。它直接影响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成为后代戏曲、小说取材的渊薮。其中体现出的进步理想使历代文人受到了熏陶。
3、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1)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着的区别,(2)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就拿婉约派中成就最着的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的严酷现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的艺术偏见,生怕在词作中流露出一丝半点。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3) 表现手法不同,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此可比较李清照《声声慢》与苏轼《念奴娇》便知。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4、唐宋八大家文学主张?他们古文的基本特点?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文开辟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新阶段,在整个散文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们除了具有相似的散文主张外,其优秀之作在创作上亦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倾向和特点。他们的许多文章,有为而作,内容充实,饱含着同情人民、忧念国事的情怀要求改革政治的理想,闪烁着民主性、现实性和作者崇高人格的光辉,同时形式谐美,风格自然流畅而富于文采,显示出思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特色,与重形式轻内容,文风浮艳纤弱的骈文末流和有些古文运动先驱者质木无文的“宗经”、“明道”之文相比,可说是散文创作上的大突破,大开拓,他们提倡散文的独创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