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
- 格式:doc
- 大小:4.16 MB
- 文档页数:19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中不同类型细胞数量和形态的仪器。
它通过分析血细胞的大小、形状、数量和细胞内包含的化学分子等参数,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并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检测项目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是使用光学技术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首先,仪器将血液样本进行稀释和加荧光染色处理,使血细胞细胞膜上标记有荧光分子。
然后,样本通过流式细胞仪的微通道,血细胞通过一个一个地通过聚焦的激光束,同时激发荧光分子。
仪器通过检测这些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波长,进而确定血细胞的类型和数量。
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对多个指标进行检测。
其中,最常见的指标是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同时,仪器还可以检测血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如红细胞的大小和形状、白细胞的细胞核大小和颜色等。
除此之外,血细胞分析仪还可以测量其他血液参数,如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等。
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中,白细胞计数可以用于评估炎症程度;在贫血患者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程度。
其次,血细胞分析仪还可以在体外诊断试验中使用。
例如,在血液配型中,它可以用于确定ABO血型和Rh血型。
此外,血细胞分析仪还可以用于研究和科研领域。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类型及其功能,了解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进展方式。
例如,在肿瘤研究中,血细胞分析仪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细胞对抗药物的敏感性。
总之,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它通过分析血液细胞数量和形态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
它不仅提供了快速和准确的检测结果,而且能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血细胞分析仪将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优缺点比较SYSMEX:用户数量多,售后服务有保证,总体质量不错,采用生化染色结合散射光的方法,受一些异常细胞的干扰较少库尔特:分析重复性和准确性最好,缺点:成本较高,维修成本也最高贝克曼—库尔特STKS 甚至可以支持CD4和CD8的分类库尔特的GEN—S总体不错,试剂种类少,分析上用的是VCS技术,还可以免保养,只是试剂消耗量大ABX:价格便宜,缺点:故障高,稳定性差,分析精度不好拜耳:Bayer ADVIA120血液分析仪血小板线性宽,重复性好;网织红细胞计数CHr对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
缺点用户少,Bayer ADVIA120的管道一体化,在一块透明板里面,堵塞拉就不知道怎么办,拜耳120所用的试剂种类多,出的项目也多(可分六类白细胞,引申的项目也不少),网织红几项参数也是由同一管血自动出的。
有配套质控。
缺点是试剂消耗也大(冲管道等),管路(很细又多)易出现堵塞等故障,自动进样也时有故障出现市面上所讲的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其实可以分为两种:真五分类技术的血球仪与假五分类血球仪(例如意大利的血球仪,更多的使用电脑软件的分析而得出的结果)。
我们一般区分这两种方法的仪器有下面经验。
首先看检测法,如果是试剂法,那么溶血素不应该少于四种.如果是激光法,溶血素不少于三种。
满足上面条件即是采用真五分类技术的血球仪。
常见的五分类技术一般采用如下的检测方法①:VOLUME或称为电阻抗法(即是利用细胞的体积)。
②:高频电磁波传导(Conductivitiy或称射频法.③:激光散射(LIGHT SCA TTER 或称光散射)。
④:激光散射+白细胞化学染色.即是在稀释液中加入过氧化酶(MPO)的底物及现色剂,根据白细胞的对MPO的反应分类。
我们就按其方法学对一般常用的几种五分类血球仪作出评价与分析:库尔特—贝克曼(COULTER-BEKMAN);日本东亚(Sysmex);美国雅培(ABBOTT);德国Bayer.一、电阻抗、射频及激光散射检测方法机型:美国库尔特—贝克曼(COULTER-BEKMAN)公司STK、MAXM等系列。
血细胞分析仪实验报告1. 引言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设备,其可以自动化地分析血液样本中的各种血细胞参数,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血细胞分析仪,了解其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结果分析,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总结。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样本•试剂盒2.2 实验方法1.准备血液样本:从受试者的外周静脉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并将其放入试剂盒中。
2.打开血细胞分析仪:按照操作手册和设备说明书的指导,正确打开血细胞分析仪并待其启动完成。
3.校准仪器:根据实验要求,使用标准试剂校准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加载样本:将准备好的血液样本放入仪器的样本槽中,并按照仪器的指示进行操作。
5.启动测量:根据实验需求选择相应的测试项目和参数,并启动血细胞分析仪开始测量。
6.分析结果:待测量完成后,仪器会自动输出测量结果,包括各项血细胞参数的数值和分布情况。
7.结果记录和分析: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3.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实验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以下结果: - 红细胞计数:5.2 × 10^12/L - 血红蛋白浓度:140 g/L - 白细胞计数:8.6 × 10^9/L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受试者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处于正常范围内,而白细胞计数略高于正常范围。
这可能表明受试者存在一定的炎症或感染情况。
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血液样本中的各项参数,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成功地得到了血液样本的分析结果。
4. 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医疗设备,它能够自动化地分析血液样本中的各种血细胞参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成功地进行了血液样本的分析。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及使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血液成分的仪器。
它可以通过血细胞图像和数值结果,对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不同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进行评估。
这种分析仪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血液相关疾病的依据。
1.光散射技术:血细胞通过细胞流的方式,单独流经流式细胞仪的光学系统。
当细胞经过时,被激光器产生的细胞射线所照射,部分光线会被细胞吸收,同时细胞会发生散射。
根据细胞对光的吸收、散射情况,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2.染色:血细胞分析仪会在细胞流过时,对其进行染色。
常用的染色剂有双峰染色剂,如吉姆萨染色剂。
染色剂可以使红细胞、血管壁和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成为红色,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成为蓝色。
通过这种染色,可以更好地区分不同细胞类型。
3.细胞计数:血细胞分析仪中的传感器会对流过的细胞进行计数。
根据流速和激光器的射线强度,感应器可以检测每个细胞的通过时间和数量。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得到各种血细胞的数量。
4.数据分析:细胞计数和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数据会被仪器收集并保存。
然后,这些数据会被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算机会根据事先设定的参数和阈值,对细胞进行分类,并生成血细胞分布和数量的图表和报告。
1.准备样本:从受测者的体内采集合适的血液样本,使用抗凝剂进行抗凝,以保持血液的流动性。
2.装载样本: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注入到血细胞分析仪的装载仓中。
确保样本装载正确,避免气泡和污染。
3.开始测试:启动血细胞分析仪,设定所需的分析参数和样本标识。
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并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4.分析结果:待测试完成后,血细胞分析仪会自动生成血细胞分布和数量的图表和报告。
用户可以在计算机上查看和保存这些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前需要了解仪器的操作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此外,样本的质量会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确保样本采集和保存的正确性。
总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工具,它通过光散射技术和染色等原理,可以对血细胞进行分析和计数。
血细胞分析仪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用于血液分析的仪器。
其原理基于血
液的成分和特性,利用光学、电学、计算机和图像处理等
技术对血细胞进行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血液样本准备: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通过适当的方法进
行预处理,如稀释、混匀等,以保证适当浓度和均匀的分
散状态。
2. 光学传感器测量:血液样本经过处理后,通过光学元件,如激光发射器和光电传感器,对血液中的细胞进行测量。
激光发射器会发射一束激光光束,光线穿过血液样本中的
细胞,在经过光电传感器时,根据细胞对光线的散射和吸
收特性,测量出细胞的大小、形状和透明度等信息。
3. 电学传感器测量:除了光学传感器外,血细胞分析仪也
可配备电学传感器,用于测量细胞的电阻、容抗和电流等
电学特性。
通过电学传感器,可以获得细胞的细胞膜特性、细胞内液体含量以及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等相关信息。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测量完成后,血细胞分析仪会将获
取到的光学和电学信号传输给内置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
和分析。
计算机系统会根据预设的算法和模型,对测量到
的数据进行处理,如细胞计数、细胞大小分布、细胞浓度、百分比细胞类型等,并生成相应的结果报告。
总结而言,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是通过光学和电学传感器
对血液样本中的细胞进行测量和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和分
析揭示细胞的各项参数及特征。
这些参数和特征对于诊断
和监测疾病以及评估血液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中各种细胞数量和形态特征的仪器。
其原理主要包括细胞计数、分类和测量。
细胞计数是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功能之一。
它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稀释,然后将其通过流式细胞术技术引入仪器中。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让细胞按序通过一个狭缝,然后利用激光束照射细胞并检测其散射光、荧光等特性来进行测定的技术。
血细胞分析仪利用流式细胞术可以精确计算出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例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细胞分类是血细胞分析仪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在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狭缝时,仪器会根据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等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这样可以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不同类型的细胞分开,并统计每种细胞的数量。
细胞测量是血细胞分析仪的另一个关键功能。
它包括对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例如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和内部结构等。
血细胞分析仪利用激光束照射细胞并检测其反射光、散射光和荧光等特性,根据这些特性来分析细胞的形态特征。
这些测量结果可以用于细胞的异常识别和疾病的诊断。
总之,血细胞分析仪通过流式细胞术技术实现了对血液中各种细胞数量和形态特征的精确测定。
它在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优缺点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可以自动分析和计数血细胞的仪器。
其原理基于细胞计数、细胞大小测量和细胞分类的技术。
下面是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优点和缺点的详细介绍:原理:1. 细胞计数:血细胞分析仪通过光学原理检测样本中的细胞,通常是通过一个窄的血液通道将细胞一个一个地通过激光束。
当细胞通过时,激光束会被散射或吸收,从而可以计算出细胞的数量。
2. 细胞大小测量:血细胞分析仪还可以通过细胞在激光束中散射的模式和强度来测量细胞的大小。
这可以帮助识别细胞的种类并更准确地进行细胞计数。
3. 细胞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经验公式和统计学方法,将细胞根据大小、形状和其他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通过与已知类型的细胞进行比较,可以确定血样中不同类型细胞的数量。
优点:1. 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细胞计数和分类,避免了人工计数的主观性和误差。
2. 高精度:血细胞分析仪能够提供非常精确的细胞计数和大小测量结果,可以检测到细胞数量的微小变化,并且对于细胞的种类和形态更加准确。
3. 快速:血细胞分析仪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样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处理能力。
缺点:1. 高成本:血细胞分析仪的价格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小型实验室或医疗机构可能负担较大。
2. 维护和操作:血细胞分析仪需要定期维护和校准,而且使用时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3. 有限的适应范围:血细胞分析仪主要用于血液样本的分析,对于其他类型的细胞样本可能不适用。
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病人存在大量幼稚细胞、冷异抗体、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等,可能会影响其准确性。
总体而言,血细胞分析仪在血液细胞计数、大小测量和分类方面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然而其高成本、维护和操作要求以及有限的适应范围也需要被考虑。
血细胞分析仪介绍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自动化地进行全血细胞分析。
它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不同细胞类型和各项血细胞指标,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工作流程、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依据光学技术。
当一束光照射到血液样本上时,不同类型的细胞会对光的散射、吸收和传输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些反应通过光电传感器捕捉到并转换为电信号。
接下来,血细胞分析仪通过算法和模型,根据电信号的特征对血液中的细胞类型和指标进行计数和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样本准备、分析过程和结果输出。
样本准备一般涉及到血液采集和抽取,通常采用静脉抽血的方式获取血液样本。
之后,样本进入血细胞分析仪中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血细胞分析仪会自动进行细胞的计数、分类和测量。
最后,仪器会输出一个包含完整的血细胞计数和指标的结果报告,供医生参考。
血细胞分析仪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科研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在临床医疗方面,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血细胞的数量和指标,帮助医生进行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例如,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贫血和感染等,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提供有关各种血细胞类型和指标的异常情况。
同时,血细胞分析仪还可以监测患者的血细胞情况,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在科研领域,血细胞分析仪可以用于各种血液样本的研究和分析。
一些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可以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样本的批量分析和长期监测。
此外,血细胞分析仪还可以与其他设备和技术结合使用,如流式细胞仪、基因测序和蛋白质分析等,以便更全面地研究血液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血细胞分析仪的分析速度和精确度将得到提高。
新的仪器可以同时检测更多的细胞类型和指标,并且可以更加准确地定量和测量。
其次,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未来的血细胞分析仪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完成样本准备、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等过程,减少人工操作和提高工作效率。
血细胞分析仪介绍1. 引言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用于血液样本分析的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血液中的各类细胞数量、形态和功能等信息。
血细胞分析仪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科研实验室以及血库等场所,为医疗工作和疾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本文将对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分类、工作流程以及常见应用进行介绍。
2. 基本原理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基于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技术。
该技术通过使样本细胞以单个细胞为单位通过聚焦的激光束,利用散射光和荧光光谱的不同特性对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
通过读取激光与细胞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散射光和荧光信号,血细胞分析仪可以获取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等信息。
3. 分类根据不同的检测参数和功能,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包括:3.1 表面标记分析仪表面标记分析仪主要用于研究细胞膜上的特定标记物。
通过将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目标标记物结合,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定量测量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或相关性。
3.2 细胞周期分析仪细胞周期分析仪用于研究细胞的生命周期。
通过利用DNA染料和荧光检测技术,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对细胞进行DNA含量测定,从而判断细胞所处的不同周期阶段。
3.3 细胞凋亡分析仪细胞凋亡分析仪用于研究细胞的凋亡(程序性死亡)过程。
通过测量细胞核内DNA的断裂情况、细胞膜磷脂外翻等指标,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的程度。
3.4 红细胞分析仪红细胞分析仪主要用于测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通过测量红细胞的大小、形态、颜色和分布等指标,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红细胞相关的疾病或贫血情况。
4. 工作流程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样本处理、细胞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4.1 样本处理在样本处理阶段,操作人员需要按照仪器的要求,将需要检测的血液样本进行预处理。
通常包括对样本进行稀释、混匀和染色等步骤。
样本处理的质量对后续的细胞检测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体外诊断仪器原理与实践实验项目名称:血细胞分析仪学院:医学院专业:医疗器械工程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班级:实验时间:2014-05-09实验报告提交时间:教务部制实验目的与要求:1. 介绍血细胞分析仪的计数原理、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原理。
2. 记录血细胞分析仪的测试流程。
3.简单分析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报告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分类的意义。
方法、步骤:实验仪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一、简要操作指南及注意事项1、开机前的准备检查试剂是否足量,有无浑浊变质,试剂管道有无扭结,并倒空废液瓶2、开机打开机器后部的开关,等待机器自动冲洗内部管路后,自动测量本底并出现计数界面3、本底检查出现计数界面后,机器将自动测量的本底数值显示在屏幕上,本底结果要求:WBC≤0.3 RBC≤0.03 HGB≤1 PLT≤10如果本底没有达到仪器的要求,仪器将会提示“本底异常”请执行清洗或维护程序4、全血测量A. 在计数界面下,按[模式]键,将模式设置为“全血”B. 混匀抗凝血后,送到采样针下,让采样针插入抗凝血C. 按开始键,开始对样本计数二、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原理和主要结构及其参数意义:所谓三分类是把白细胞分成大中小,测量方法是基于库尔特原理.①.计数原理--库尔特原理:库尔特原理也叫电阻抗法, 其主要原理是依据电解质溶液中悬浮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 引起电阻变化, 在恒流电路中, 电阻的变化引起电压的变化来进行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的。
如图1 所示, 将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的细胞悬液倒入一个不导电的容器中, 再将镶有宝石小孔的管子插入到细胞悬液中, 在小孔管内侧充满稀释液,并在其内外各置一个电极。
当细胞通过小孔时, 由于血细胞具有非传导性的性质, 因此, 将引起内、外电极间的电阻增加, 产生一个脉冲。
若在两电极间加上一个恒流源, 则这个电阻的变化就转换成了电压的变化。
脉冲变化的次数代表血细胞通过小孔的个数, 其脉冲的高度表征细胞体积的大小。
综上可知:不同脉冲波的大小表示细胞体积的不同.不同脉冲波的数量即为细胞的个数库尔特原理主要由测量杯、小孔管、内外电极等组成。
其中, 小孔管(主要是红宝石孔)下图是整个测量系统的主要部分, 它决定了血球分析仪的测量准确度。
小孔越小(大概100μ米那样) , 测量准确度越高, 但易造成堵孔; 小孔越大,测量准确度越低, 但不易堵孔。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利用电阻抗法设计的血球分析仪的竞争焦点就在于把小孔做得小而不易堵孔,为了实现细胞逐个通过可采用鞘流法,根据两侧鞘流的流速不同使细胞一个个的进入孔内从而不造成堵孔和细胞并排进入的误差的问题(如下图):其排堵方法大致有反冲法和电灼烧法两种, 或二者兼而有之。
测量系统得到的电平信号经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后进行计数, 得到RBC、WBC、PLT 的数量。
但三者的计数原理又略有不同。
白细胞计数时, 机内微型计算机按体积大小将白细胞从30~45fl 分为256 个通道, 每个通道为1164fl。
根据细胞大小被分别放在不同的通道中得到白细胞体积的直方图, 根据体积大小可分为不同的细胞群, 第一群主要是淋巴细胞, 第二群主要是单核细胞, 第三群为粒细胞, 这就是“三分群法”也就是常说的三分类。
红细胞计数原理同白细胞计数原理大致相同。
在红细胞计数的同时, 把各脉冲幅度相加, 得到红细胞的总体积, 经计算得到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血红蛋白的测量通常用比色法得到。
红细胞的平均体积(MCV)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都是通过计算得来的。
血小板计数时, 微型计算机按体积分成64 个通道, 范围为2~28fl 之间, 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 是计算得来的②.血红蛋白测定原理--朗伯比尔定律.在仪器的内部,当仪器把血液样本吸进来的时候会分成两个杯子(通道)。
一个是测量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因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体积比较容易根据信号强度区分,白细胞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因为红细胞的数量比较大)。
另外一个杯子是测量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白细胞依然使用库尔特原理计数,而血红蛋白的测定我们知道红细胞通过溶血素可以使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出来,然后其与溶血剂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 进入血红蛋白测试系统, 在特定波长(一般在530~550nm) 下比色,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Hb 含量成比例,仪器便可显示Hb 浓度。
不同系列的血液分析仪配套溶血剂配方不同, 形成的血红蛋白衍生物也不同, 但大多数的最大吸收光谱接近540nm ,所以血红蛋白的含量用朗伯比尔定律可以将测得的吸光度换算成浓度。
A=KCL其中A是吸光度无单位K是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CM) C是物质的浓度单位MOL/L L是光径单位是CM由于A可以测定K已知L已知从而可以计算出C。
达到测量的目的。
左图是机器的内部局部结构图,核心的是在第二个管子,是吸取血液样本的,每次只能吸收15μL的样本,非常精确。
右侧的管子是装清洗液用的以ML为单位,所以不需要非常精确。
③.相关参数意义:红细胞直方图,是反映红细胞大小或任何相当于红细胞颗粒分布图,正常呈光滑的正态曲线,其峰值即MCV值,细胞大小分布在25--175fl范围。
峰左移,为小红细胞性贫血;峰右移,为大红细胞贫血。
由于仪器还同时提供许多其他参数,所以可明显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白细胞直方图,是一条有两个峰的光滑曲线,从左至右的分布分别为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其分布范围相应为35-90fL, 160-400fL。
但其他与淋巴、粒细胞相似的颗粒都可干扰白细胞直方图,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障等淋巴细胞峰抬高,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粒细胞峰抬高,淋巴细胞峰降低甚至消失。
血小板直方图,是一条光滑的倾向左侧的偏态曲线。
正常分布范围在2-25fL之间,与血小相当的其他颗粒也可在其范围出现。
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时,血小板数量减少,巨大血小板增多,表现为曲线峰右移。
三、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耗材:稀释液(内置电容传感器检测液面高度)废弃罐(内置电容传感器检测液面高度)溶血素(内置电容传感器检测液面高度)清洗液(内置电容传感器检测液面高度)同上,其他各种清洗液四、实验过程1.清洗血液探头,开机自检2.采集血液3.把机器设置为全血模式(蓝底)4.把血液样本没过探头,然后按下蓝色的按钮5.观察结果6结果分析从上述原理我们知道纯测出来的数据只有WBC RBC PLT的数目和HB的浓度.其他数值都是计算的出来的结果.我们主要要看的也就是这四项,重点看白细胞,我自己的血液测得的结果如上图,表示全部都正常.后来我又再测了一次,还是正常,说明机器的重复性比较良好,其他同学测得有些是PLT偏高有些HB浓度偏高,可能因素也有很多不过并没有什么大碍,以下也列出了可能的原因.PLT偏高:偏高的原因第一是前段时间有过出血,血小板参与止血,生成过多,此时还没恢复正常水平。
如果是因为这个,那过些天就会恢复正常。
第二就是与骨髓造血功能有关。
第三是与激素有关,促血小板生成素分泌过多。
HB偏高: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
五、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报告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分类的意义报告单中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确定某些疾病,比如:一、白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2.淋巴细胞:多见于病毒或细菌感染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4.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5.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①增多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
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②减少: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
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钧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三、血小板(一)生理性增高或降低1.剧烈运动后血小板增高,饱餐后也有增高,冬季略增高。
2.妇女月经前血小板降低。
3.少年较成年人血小板偏低。
4.新生儿血小板数目较少,到3个月后至成人水平。
5.静脉血血小板略高于外周血。
(二)病理性①减少:(1)骨髓造血功能受损而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抗癌药的应用等。
(2)血小板破坏过多而致的血小板减少,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体外循环等。
(3)血小板消耗过多而致的血小板减少,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②增多:(1)组织受损及术后特别是脾切除后血小板可增高。
(2)血小板持续增高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的早期。
(3)急性反应,如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
深圳大学学生实验报告用纸实验结论:1.血液细胞分析是目前临床检验中应用最多的检测项目之一。
在库尔特原理发明之前, 临床检验一直延用手工计数法。